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講秦漢統一國家的建立與鞏固一、選擇題1.(2023·浙江“七彩陽光”聯盟)秦統一后,在人數眾多或居地較廣的歸附少數民族地區設置屬邦,與郡并行,實行“因其故俗”的政策,還對少數民族上層的部分罪行實行贖免。上述政策()A.鞏固了民族統一秩序B.完善了基層治理體系C.擴大了秦朝的疆域 D.削弱了諸侯國的勢力2.(2023·浙江金華十校模擬)有學者評論某制度時指出,“這一制度”沿用約達800年,并從結構上影響三省六部制,左右中國古代中央官制約達700年。它上承夏商周,下接隋唐宋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結合所學判斷,該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 B.郡縣制C.九品中正制 D.內閣制度3.(2023·浙江名校聯盟第三次聯考)秦始皇通過修建人工道路構建了以咸陽為中心的交通網。據《史記》記載:“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塹山堙谷,千八百里。”秦始皇修建該道路的主要動機是()A.鞏固邊防,防御匈奴南侵B.控西南夷,增進民族交融C.溝通南北,搜集奇珍異寶D.發展經濟,促進東西貿易4.(2023·浙江杭州二模)《漢書·食貨志》載:“天下既定……上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于民。”這表明漢初()A.采取“與民休息”政策B.征收的賦役種類繁多C.推行“重農抑商”政策D.注重民眾的自我管理5.(2023·浙江名校聯盟第二次聯考)漢文帝即位之初,首先在淮南國推行“易侯邑”政策,不久又發布“令列侯之國”詔,使淮南王舅父趙兼遠離淮南而就國周陽。繼而又在齊國推行同樣政策,使齊哀王舅父駟均和齊悼惠王十子都離開齊國,分別居于濟北、濟南二郡。這些舉措()A.直接引發吳、楚等七國之亂B.為漢武帝解決王國問題提供了借鑒C.擴大了諸侯王國的勢力范圍D.埋下了東漢地方豪強割據的隱患6.(2023·浙江臺州二模)《史記·南越列傳》記載,漢武帝年間,“(南越太后)數勸王及群臣求內屬。即因使者上書,請比內諸侯,三歲一朝,除邊關。于是天子(漢武帝)許之”。次年南越叛亂,漢武帝出兵平叛,并在此設置九郡。對該圖文材料理解正確的是()西漢初年形勢圖①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②實施“推恩令”削弱了諸侯國③保障了西南絲綢之路的暢通④西漢加強了對嶺南地區的治理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③④7.(2023·浙江金華十校二模)據《漢書》記載,有官員奏請漢宣帝,“令邊郡皆筑倉,以谷賤增其賈而糴,以利農,谷貴時減賈而糶,名曰常平倉”。該舉措()A.體現政府濃厚的重商意識B.是對均輸平準政策的實踐C.標志著民間救濟開始興起D.化解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8.(2023·浙江金華十校11月模擬)下圖是漢初與漢武帝時期的行政體系示意圖。據此可知,漢武帝為鞏固統一國家采取的措施有()①設立中朝②頒布“推恩令”③創立刺史制④實行察舉制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9.(2023·浙南名校聯盟第一次聯考)是以功臣封侯食采,子弟平流涌進,而不知隨時向民間吸收新因素,增加新血輪,致政府與民間日逐懸隔,在上人材日稀,在下民情隔膜。上下不能連貫,有僵化為新貴族之趨向。為此漢政府創立了()A.內外朝制度 B.察舉制C.郡國并行制 D.九品中正制10.(2023·浙江溫州三模)漢光武帝重建漢朝以后,利用自己更信任、更易操控的尚書機構。這一機構包括尚書令、尚書仆射、尚書左右丞、諸曹尚書、諸曹郎等。這反映出()①漢承秦制②三省一體化的趨勢③皇權加強④新的行政中樞確立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11.(2023·浙江“七彩陽光”聯盟)東漢時期,“天下安寧,民無橫徭,歲比登稔。永平五年作常滿倉,立粟市于(洛陽)城東,粟斛直錢二十”。由此可見,當時政府()A.損害農民利益 B.主導社會救濟C.控制糧食貿易 D.保障糧食安全12.(2023·浙南名校聯盟第二次聯考)《后漢書》對上計制有如下記載,州郡屬官“凡郡國皆掌治民,進賢勸功,決訟檢奸。常以春行所主縣,勸民農桑,振救乏絕。秋冬遣無害吏案訊諸囚,平其罪法,論課殿最”。即地方將一年來的戶口墾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賑災救濟等情況上報中央。據此可知,上計制除了考核政績外,還有利于()A.打擊門閥士族勢力B.中央政府掌握全國情況C.提高官員文化素質D.緩和中央與地方的矛盾13.秦朝雖然施行了“書同文”政策,但由于傳承下來的戰國文字系統太復雜,一時之間不可能都統一。因此,秦朝制定了八種稍有不同的字體,它們都屬于“書同文”政策可以接受的范圍,這說明()A.秦朝并沒有完成文字統一B.秦朝“書同文”效果有限C.秦朝統一措施具有靈活性D.秦朝的文字系統非常復雜14.如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記載出處有事請也,必以書,毋口請,毋羈請(讓人代為請示)《睡虎地秦墓竹簡·內史雜》行命書及書署急者,輒行之;不急者,日畢,勿敢留,留者以律論之《睡虎地秦墓竹簡·行書》A.地方官員權力較小B.國家法律條文嚴酷C.行政管理制度嚴密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15.(2024·浙江A9協作體聯考)在古代漫長的封建史中,有一些英明的君主,其執政時期,將國家建設成了一個清明、富裕、安定的國家,歷史學家們根據不同的情況,將這些君主統治下的繁榮社會冠上了治世、盛世等名號。下列盛世、治世與其出現的背景匹配正確的是()A.東漢初年統治者加強集權、發展生產,社會出現繁榮景象光武中興B.唐太宗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開元盛世C.元世祖推行中原傳統政治制度,興建大都大定之治D.康熙、順治、乾隆在位期間,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疆域開拓康乾盛世二、非選擇題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02年,在湘西龍山里耶鎮,考古學家發現了數萬枚行政文書竹簡(里耶秦簡)。下表選自專家解讀出的部分簡牘內容。簡牘1當地深山里發現一種并非豐產的植物“枝枸”,秦吏仍認真描述了它的性狀、位置、產果情況,錄入官方檔案簡牘2記錄12名戍卒,在老家欠了官府的罰金從數百錢到上萬錢不等,官府連續發函到他們屯戍的地方,在長達3年的不懈追討,終因太窮而無法償還簡牘3遷陵居民交納蠶繭以充當戶賦,“卅四年……當出戶賦者志:見戶廿八戶,當出繭十斤八兩”——摘編自陳薇、吳映秋《里耶秦簡:“復活”秦歷史》等材料二居延漢簡顯示,在西城屯田的小吏,按照要求必須“能書會計、治官民、頗知律令”。文吏還要專門讀史書,寫文件,練禮儀。漢代郡守設學,縣官設校,配備經師,教授春秋,慢慢將不同地區的基層人民整合起來,聚合成一個大文化共同體。——摘編自潘岳《中西文明比較:秦漢與羅馬》(1)根據材料一,概括秦朝地方官吏的職責。(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代地方治理的特點并簡析其意義。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申不害言術,而公孫鞅為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法者,憲令著于官府,刑罰必于民心”。“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以道為常,以法為本。”——摘編自《韓非子》材料二從歷史演進的角度說……必須“禮崩樂壞”,然后才有“天下定于一”。……自秦漢以來,中國歷代政治家、史學家都無一例外地關注“封建”與“郡縣”之間的區別……足見由“封建”轉向“郡縣”,確實是中國社會演進中的“歷史大關節”。以“封建”與“郡縣”為歷史性標志的兩種政治體制,其間的重大區別,今人據以判斷的視域自然要比古人寬闊得多。——摘編自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材料三秦并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天下之士斐然鄉風。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歿,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強侵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摘編自司馬遷《史記》(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列舉若干戰國法家代表人物,簡要指出法家學派在漢代以來的命運。(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禮崩樂壞”對周朝的直接影響,分析說明“郡縣”和“封建”之間的“重大區別”以及郡縣制建立的作用。(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虛心而仰上”的原因。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角度,闡述“秦并海內”和“大一統”政體建立的意義。
1.A材料體現了因地制宜地治理少數民族地區,優待少數民族上層,在當時剛剛統一的條件下,寬松政策有利于鞏固統一秩序,故選A項;“屬邦,與郡并行”不屬于基層治理,排除B項;這是管理方式的調整,與疆域無關,排除C項;秦朝實行郡縣制,沒有諸侯國,排除D項。2.A據材料可知,秦朝創立的三公九卿制,上承夏商周,下接隋唐宋元,在結構上影響三省六部制,故選A項;郡縣制是地方行政制度,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九品中正制是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內閣制是明朝的政治制度,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3.A據“道九原,直抵甘泉”可知,該道路為秦始皇修建的直道,是為了鞏固邊防,防御匈奴南侵而修建,為九原郡前線的秦軍提供了有效的后勤保障,故選A項;秦朝征服南方越族地區,加強了對云、貴一帶西南夷的控制,而秦朝直道北起九原(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西),南至云陽(今陜西省淳化縣),排除B項;秦直道位于今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和陜西省境內,其動機并非溝通南北而是搜集奇珍異寶,排除C項;道路修建對于貿易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動機,排除D項。4.A據材料可知漢朝初年強調休養生息的治國策略,減輕農民賦稅和減免政府支出,緩和社會矛盾,故選A項;材料只提及了土地稅,無法體現賦役種類繁多,排除B項;漢初采用黃老之學治理國家,實行無為而治的策略,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排除C項;漢初無為而治并不代表政府不再管理百姓,主要強調政府在立足國情的基礎上、順應自然地治理國家,排除D項。5.B漢文帝通過“易侯邑”“令列侯之國”詔等措施使地方諸侯的親戚子弟都遠離本諸侯國,削弱了地方諸侯王的勢力,從而為后來漢武帝推行削弱地方諸侯王勢力的“推恩令”提供了借鑒,故選B項。6.C據材料可知漢武帝最終借平叛之機將嶺南地區納入了中央版圖,通過設置郡縣的方式強化了中央政權對嶺南地區的管轄,有利于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故①正確;推恩令主要針對的是中央政權統治區域內部的諸侯勢力,故②錯誤;圖片中西南絲綢之路主要經過的是云貴地區,漢武帝對西南夷的治理有利于保障西南絲綢之路的暢通,故③錯誤;材料說明漢武帝通過設置郡縣的方式加強了中央政權對嶺南地區的直接管理,故④正確;故選C項。7.B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漢武帝“均輸平準”政策的具體實施,故選B項;在中國古代,政府對商業一般都采取“抑商”政策,而不是“重商”,排除A項;結合所學,常平倉的設立屬于政府救濟,而不是民間救濟,排除C項;結合所學,常平倉的設立能夠緩和社會的階級矛盾,但并不會“化解階級矛盾”,排除D項。8.B為加強皇權,削弱丞相權力,設立直接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書令的作用開始提升,與材料無關,故①錯誤;據圖可知,漢初實施“郡國并行”,漢武帝頒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故②正確;漢武帝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分設刺史,負責對轄區內郡級官員及子弟和豪強勢力進行巡視監察,故③正確;材料并未體現漢武帝實行察舉制,故④錯誤;故選B項。9.B材料指出漢代選官制度弊端顯現,需要改革選官制度,從民間優秀分子中選拔官員,為此漢代創立察舉制,擴大了選官的范圍,故選B項;漢武帝為了加強君權而削弱相權,設置內朝(由皇帝左右的親信和賓客所構成),排除A項;郡國并行制指西漢初年,在地方上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分封同姓諸侯國,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項;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10.B西漢初年的各種制度基本沿襲秦朝,史稱“漢承秦制”,但材料是東漢,時間不符,故①錯誤;唐朝政事堂的設立,宰相共同議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現一體化的趨勢,故②錯誤;材料說明東漢初年,劉秀利用易操控的尚書機構——尚書臺,以加強皇權,故③正確;“利用自己更信任、更易操控的尚書機構”說明漢光武帝劉秀將尚書臺確立為新的行政中樞,故④正確;故選B項。11.D東漢時,天下安定,糧食豐收,所以政府就在洛陽設置了常滿倉,體現了保障糧食安全,故選D項;在豐收時,糧食價格低,政府就儲糧,常滿倉有調劑糧食價格的作用,并沒有損害農民利益,排除A項;這不是社會救濟,排除B項;材料看不出“控制”,排除C項。12.B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漢官員考核的辦法主要是上計制,地方將各種情況上報中央,除了考核地方官員的政績外,還可以使中央了解地方戶口、錢谷等情況,故選B項。13.C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施行“書同文”政策是秦朝鞏固統一措施之一,C項正確;秦朝施行“書同文”政策,完成了文字統一,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秦朝“書同文”的效果,排除B項;秦朝統一的文字是小篆,雖有八種稍有不同的字體,但都屬于小篆,排除D項。14.C據材料信息可知,秦代實行了嚴格的文書管理制度,反映了秦代行政管理制度的嚴密,C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地方官員的權力大小問題,排除A項;材料“留者以律論之”的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校學生犯錯協議書
- 車子事故賠償協議書
- 公司培訓協議書示例
- 房屋租賃騰空協議書
- 畢業多年就業協議書
- 車棚承包協議書范本
- 按揭房產分割協議書
- 保管裝卸設備協議書
- 出入校園協議書模板
- 定制社區交房協議書
- GB/T 11982.2-2015聚氯乙烯卷材地板第2部分:同質聚氯乙烯卷材地板
- 110KV 線路保護調試報告
- 移動設備小型設備施工方案
- 臨床思維診療訓練系統參數
- 揚州市巡游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資格區域科目考試題庫(含答案)
- DB37-T 3466-2018人民防空工程防護(化)設備維護保養規程
- (完整版)建筑構造課件
- 《巖石力學(含實驗)》課程教學大綱
- 中國銀行保函業務培訓(共71頁).ppt
- 廣東公共就業服務標準化手冊
- 全國油料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