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自考法學專業本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2年上半年自考法學專業本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2年上半年自考法學專業本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2年上半年自考法學專業本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2年上半年自考法學專業本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上半年自考法學專業本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試題一、單項選擇題1、作為環境與資源保護立法控制對象的環境問題,主要是指______。A.原生環境問題B.次生環境問題C.環境污染問題D.生態破壞問題2、我國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實施分類管理,其中需要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項目是______。A.對環境影響很小的項目B.可能造成中度環境影響的項目C.可能造成輕度環境影響的項目D.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項目3、重污染天氣發生時,錯誤的應對措施是______。A.禁止機動車行駛B.禁止燃放煙花爆竹C.責令有關企業停產或者限產D.停止幼兒園和學校組織的戶外活動4、下列不屬于國際環境法主體的是______。A.國家B.非政府組織C.聯合國環境規劃署D.《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5、根據《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國家建立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中,不包括的工作是______。A.統一規劃、統一標準B.統一監測C.統一的防治措施D.統一執法6、環境與資源保護的行政處分種類中,正確的是______。A.警告的處分期間為6個月B.記過的處分期間為10個月C.記大過的處分期間為12個月D.降級、撤職的處分期間為20個月7、我國《土地管理法》確立的基本國策是______。A.對土地實行特殊保護B.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C.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8、我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規定,在城市市區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建筑施工作業,其中“夜間”是指______。A.晚22點至次日晨8點的期間B.晚24點至次日晨6點的期間C.晚22點至次日晨6點的期間D.晚24點至次日晨8點的期間9、我國實行突發環境事件報告制度,其中要求初報實行______。A.半小時報告制B.1小時報告制C.2小時報告制D.3小時報告制10、對于住宅樓室內裝修噪聲擾民的,有權依法進行處罰的部門是______。A.公安機關B.生態環境部門C.城建部門D.市場監管部門11、根據《海洋環境保護法》,有權批準建立海上自然保護區的部門是______。A.國務院B.國務院海洋主管部門C.保護區所在的省級政府D.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12、根據《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探礦權人有權優先取得勘查作業區內礦產資源的______。A.探礦權B.勘查權C.所有權D.采礦權13、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因第三人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______。A.被侵權人只能向第三人請求賠償B.被侵權人只能向污染者請求賠償C.污染者應當承擔最終賠償責任D.被侵權人既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14、關于環境影響評價,表述正確的是______。A.環境影響評價是一種回顧評價B.所有的建設項目都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C.未依法進行環評的建設項目已經開工的,可以補辦環評手續D.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符合經批準的環評文件的要求15、關于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表述錯誤的是______。A.國家實行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B.國家對礦產資源勘查實行統一的區塊登記管理制度C.我國實行國家所有與集體所有并存的礦產資源權屬制度D.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的監督管理工作16、聯合國環境保護職能機構是______。A.聯合國開發計劃署B.世界自然保護聯盟C.聯合國環境規劃署D.綠色和平組織17、按照《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的環境權利中,不包含______。A.獲取環境信息的權利B.參與環境保護的權利C.進行環境決策的權利D.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18、根據《刑法》的規定,對犯有環境監管失職罪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處以______。A.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C.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D.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9、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責任者,除了賠償損失,還應當______。A.排除危害B.處以罰款C.限期改正D.恢復原狀20、我國水資源的管理體制是______。A.流域管理B.區域管理C.用途管理D.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二、多項選擇題21、《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規定了濃度限值的大氣污染物是______。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D.臭氧E.PM2.522、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特征可以歸納為______。A.公益性B.經濟性C.政策性D.綜合性E.科學技術性23、體現環境法“受益者負擔原則”的制度有______。A.循環經濟制度B.排污收費制度C.生態補償制度D.清潔生產制度E.環境信息公開制度24、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關系的客體是______。A.本能利用行為B.環境容量利用行為C.自然資源利用行為D.客觀現實的物質財富E.客觀現實的非物質財富與環境功能25、政府實施環境與資源保護管理的手段有______。A.開發利用環境與資源的決策權B.開發利用環境與資源的許可權C.開發利用環境與資源的監督管理權D.規章制定權、行政強制權與行政處罰權E.代表國家對環境資源損害行使民事索賠權26、負有實施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義務的主體是______。A.土地使用權人B.地方人民政府C.土壤污染責任人D.林業草原主管部門E.自然資源主管部門27、關于我國的水資源管理體制,正確的說法有______。A.我國的水資源管理實行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B.國務院水行政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C.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D.國務院水行政部門和海洋行政部門共同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E.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國務院水行政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28、環境污染侵權的特征有______。A.侵害狀態的間接性、繼續性B.環境侵害的累積性、復合性C.主體的不平等性和不可互換性D.環境污染侵權兼具私害性和公害性E.加害行為在價值判斷上的社會妥當性、合法性三、簡答題29、簡述我國《漁業法》中的捕撈限額制度。30、簡述環境問題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31、簡述預防原則的意義。32、簡述公眾參與原則的含義。四、論述題33、論公眾參與原則的含義和實施該原則的制度措施。五、案例分析題34、因A企業存在超標排污行為,生態環境部門決定依法給予A企業行政處罰。A企業認為,生態環境部門在現場檢查時進行的排污監測過程不符合環境監測方法標準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因此所得出的監測結果不能作為處罰依據。生態環境部門認為,雖然監測過程未完全符合相關環境監測方法標準的規定,但不影響監測結果的準確性,所得出的結論可以作為處罰的依據。問:1.環境監測方法標準是否具有法的拘束力?為什么?2.A企業的主張是否成立?為什么?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B2、C3、A4、B5、D6、A7、D8、C9、B10、A11、A12、D13、D14、D15、C16、C17、C18、A19、A20、D二、多項選擇題21、ABDE22、ACDE23、BC24、ABCDE25、ABCDE26、AC27、ABCE28、ABCDE三、簡答題29、(1)國家根據捕撈量低于漁業資源增長量的原則,確定漁業資源的總可捕撈量,實行捕撈限額制度。(2)國務院漁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漁業資源的調查和評估,為實行捕撈限額制度提供科學依據。(3)捕撈限額總量的分配應體現公平、公正原則,分配辦法和分配結果必須向社會公開,并接受監督。30、(1)妨害人類正常生活并導致人類心理和感官上對環境和自然舒適性認識的降低;(2)導致人類生命健康損害、財產損失和自然環境破壞;(3)導致環境質量下降造成環境的生態服務功能退化以及歷史和文化遺產價值的遺失;(4)造成自然資源枯竭、生物多樣性減少。31、首先,采取預防措施可以用較低的成本獲得較大的環境效益。其次,采取預防措施有利于扭轉我國環境保護的被動局面。32、(1)公眾參與原則是指公眾對可能造成環境影響的開發決策、建設項目有相應的知情、參與決策和監督的權利。(2)公眾參與原則的內涵:公眾參與的主體是公眾;公眾參與的對象主要是影響到公眾環境利益的建設項目;參與方式主要是通過法定的程序進行;參與的內容包括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決策權與監督權。四、論述題33、公眾參與原則也稱環境民主原則,是指公眾對可能造成環境影響的開發決策、建設項目有相應的知情、參與決策和監督的權利。參與的主體是公眾,參與的對象是影響到公眾的建設項目,參與的方式是通過法定程序進行,參與的內容包括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決策權與監督權。實施公眾參與原則的制度措施有:(1)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