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碎石封層施工技術規范_第1頁
同步碎石封層施工技術規范_第2頁
同步碎石封層施工技術規范_第3頁
同步碎石封層施工技術規范_第4頁
同步碎石封層施工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XXXXXXDB61陜西省地方標準DB61/×××—2013同步碎石封層施工技術規范ConstructionTechniqueGuideofSynchronousPavementSurfaceDressing2013—××—××發布2013—××—××實施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DB61/×××—2013TOC\o"1-1"\h\z\u I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基本要求 25材料 36施工準備 67試驗路的鋪筑 98施工工藝 109養生及交通管制 1310質量控制與驗收 1311環境保護 15附錄A(規范性附錄)橡膠瀝青技術標準 16附錄B(規范性附錄)封層車標定 17附錄C(規范性附錄)膠結料、集料灑(撒)布量檢測方法 18附錄D(規范性附錄)集料設計撒布量確定方法 20附錄E(規范性附錄)膠結料設計灑布量確定方法 21PAGEI本標準由陜西省交通運輸廳提出并歸口。本標準為首次發布。本標準起草單位:西安公路研究院、陜西省公路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郭平、舒森、馬慶偉、歐陽海霞、韓君良、朱鈺、張娟、吳德軍本標準由陜西省交通運輸廳負責解釋。PAGE6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同步碎石封層施工技術的原材料技術要求、施工技術、施工質量控制與驗收標準。本標準適用于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瀝青路面的上封層,以及各等級新建、改建、大中修公路瀝青路面工程的下封層和應力吸收層的設計施工。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73.2-2001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技術規范JTGH30-2004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GF80/1-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土建工程)JTJ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E41-2005公路工程巖石試驗規程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D50-2006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H20-2007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JTGF41-2008公路瀝青路面再生技術規范JTGH10-2009公路養護技術規范JTGE51-2009公路工程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試驗規程JTJE20-2011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應力吸收層stressabsorbinglayer指鋪筑在瀝青面層下面、基層頂面或瀝青面層之間,并具有防止反射裂縫功能的結構層。3.2同步碎石封層synchronouspavementsurfacedressing指用專用設備即同步碎石封層車,將瀝青膠結料和單一粒徑的集料同時灑(撒)布在路面上,在膠輪壓路機碾壓下使膠結料與集料之間充分粘結,形成的瀝青碎石層。3.3橡膠瀝青asphaltrubber指廢胎膠粉與瀝青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到的滿足相關技術指標要求的產物。3.4碎石撒布量aggregatesprayingrate指按設計覆蓋率撒布在單位面積(m2)上的碎石質量(kg)。3.5膠結料灑布量asphaltsprayingrate指按規定方法撒布完集料后,膠結料爬升一定高度時單位面積(m2)上的膠結料質量(kg)。4基本要求4.1一般規定4.1.1同步碎石封層宜選擇在干燥和較熱季節下施工,嚴禁在氣溫低于10℃,以及雨天、路面潮濕情況下施工4.1.2鋪設同步碎石封層的下承層必須密實、平整,縱橫坡度滿足要求、無病害,并4.1.3同步碎石上封層適用于未發生結構性損壞的瀝青路面;對于瀝青路面4.1.4同步碎石封層膠結料宜采用4.2上封層適用范圍4.2.1同步碎石封層用作上封層時,對原路面病害,按照JTJ073.2-2001的技術要求進行徹底處理。根據同步碎石上封層的技術特點,(1)用于路面技術狀況良好(路面破損狀況指數為中及以上,強度評價指數為良及以上)、路基整體穩定性良好的中、小交通量或車速不高的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護。(2)低等級公路的過渡型路面。4.2.2同步碎石上封層適用處治的(1)輕微到中等的塊狀裂縫;(2)輕微到中等的麻面;(3)輕微到中等的橫向和縱向開裂;(4)抗滑不足的路面;(5)輕微車轍。4.2.3不宜直接采用同步碎石上封層處治的(1)路面嚴重的翻漿;(2)路基嚴重沉陷;(3)路面大面積坑槽;(4)路面嚴重車轍或推移、擁包和波浪。4.2.4對于橫坡超限或中線偏移、平整度差的路段,在確保路面結構強度及穩定的前提下,可通過銑刨調坡、調拱、調平等措施使路面平整度、橫坡度滿足同步碎石上封層施工要求;對于路面縱橫向裂縫、路面翻漿、路基沉陷及路面坑槽等病害,在對病害路段徹底處理后,在確保路面強度均勻,平整度、橫坡度均滿足要求前提下,4.3下封層及應力吸收層適用范圍4.3.1可適用于各等級新建、改建或大修公路瀝青路面工程的下封層及應力吸收層施工4.3.2同步碎石下封層適用情況(1)防止面層水分下滲至基層;(2)提高基層與瀝青面層層間聯結;(3)瀝青面層鋪筑前,臨時開放交通時,防止行車損壞基層表面。4.3.3同步碎石應力吸收層適用(1)提高基層與瀝青面層層間聯結;(2)防止半剛性基層反射裂縫;(3)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或輕微開裂的瀝青路面加鋪時產生反射裂縫。5材料5.1一般規定采購材料時應向材料供應商了解材料質量規格、技術指標。材料出廠應有質量檢驗單,材料到場應逐批次進行檢驗驗收,經評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材料到場后,應按規定進行儲存和管理。5.2集料5.2.1同步碎石封層所用集料應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形狀規整,并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磨耗性,技術指標可參照(1)巖性:上封層應優選中性集料,下封層、應力吸收層應優選中性偏堿集料,如石灰巖、玄武巖、輝綠巖、閃長巖等,對強堿性集料應慎重選用,一般不宜使用花崗巖、石英巖等酸性集料;當必須選用酸性集料時,應通過試驗選擇確定合適的抗剝落劑及其劑量。上封層在陜北地區一般應選用在水膨脹壓力作用下,其抗壓強度降低率小于20%~25%的抗凍性集料,不宜選用砂巖;在關中地區一般選用輝綠巖和玄武巖;在陜南地區宜選用輝綠巖、玄武巖等,嚴禁使用飽水后極限抗壓強度降低25%~30%的石灰巖。(2)粒徑要求:集料應為單一粒徑。允許有一定粒徑差,但粒徑差一般不得超過5mm,超粒徑范圍的集料含量應小于5%(一級公路和高速公路)或10%(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3)集料規格:一般采用4.75mm~9.5mm,9.5mm~13.2mm,9.5mm~16mm3檔料。同步碎石上封層宜選用9.5-13.2mm檔料,碎石覆蓋率宜為80%~90%;下封層宜選用9.5mm-16mm檔料(高速公路)或4.75-9.5mm(其他等級),碎石覆蓋率宜為60%~80%;應力吸收層宜選用9.5mm~16mm檔料,碎石覆蓋率宜為60%~80%。在施工時,碎石撒布量應根據設計覆蓋率按本標準附錄D的方法計算,并根據試驗段和膠結料類型調整確定。(4)集料要求是經過反擊(錘式)破碎的集料,且必須經水洗風干或拌和樓烘干,以保證集料潔凈、干燥、無粉塵。技術指標見表1。表1集料的物理力學性能指標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其他等級公路試驗方法下封層應力吸收層上封層下封層應力吸收層集料視密度/(g/cm3)≥2.6≥2.6≥2.5T0304集料壓碎值/%≤26≤20≤28T0316堅固性/%≤12≤12T0314洛杉磯磨耗損失/%≤28≤28≤30T0317集料吸水率/%≤2.0≤2.0≤2.5T0304針片狀顆粒含量(%)混合料/%≤10≤10≤15T0312其中粒徑大于9.5mm/%≤12≤12其中粒徑小于9.5mm/%≤18≤18≤20表1集料的物理力學性能(續)指標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其他等級公路試驗方法下封層應力吸收層上封層下封層應力吸收層磨光值≥42≥40≥38T0321含2個或多個破裂面的顆粒/%100100>80T0346與瀝青的粘附性/級≥5≥5≥4T0616水洗法<0.075mm顆粒含量/%≤1≤1T0310軟石含量/%≤2≤2≤3T0320抗壓強度/MPa≥150≥150≥120T0221軟化系數(陜南地區)≥0.70≥0.70≥0.75T0221抗凍系數(陜北地區)≥0.75≥0.75≥0.80T02415.3膠結料5.3.1同步碎石封層施工中,膠結料可采用(1)道路石油瀝青道路石油瀝青應滿足JTGF40-2004的要求,道路瀝青等級應選擇A級。陜北宜選用90號;關中宜選用90號或70號;陜南宜選用70號。(2)改性瀝青1)改性瀝青的基質瀝青應滿足JTGF40-2004的要求。2)改性劑的品種和摻量可參考以往成功的工程經驗確定,但必須經過試驗驗證。3)改性瀝青的技術指標應滿足JTGF40-2004的要求。(3)橡膠瀝青1)膠粉=1\*GB3①橡膠粉宜選用常溫研磨粉碎的斜交胎橡膠粉;=2\*GB3②在滿足施工操作性(主要指橡膠瀝青的噴灑)的前提下,應盡量選用較粗的廢輪胎膠粉;=3\*GB3③橡膠粉宜選用20目~40目;=4\*GB3④膠粉物理指標見表2。表2路用橡膠粉的物理技術指標檢測項目相對密度水分含量/%金屬含量/%纖維含量/%技術標準1.10-1.30<0.75<0.01<0.5試驗方法GB/T4472GB/T6284《橡膠瀝青及混合料設計施工技術指南》《橡膠瀝青及混合料設計施工技術指南》=5\*GB3⑤膠粉化學指標見表3。表3路用橡膠粉的化學技術指標單位:%檢測項目灰分丙酮抽出物碳黑含量天然膠含量橡膠烴含量技術標準≤8≤22≥28≥30≥42試驗方法GB/T4498GB/T3516GB/T14837GB/T13249GB/T14837=6\*GB3⑥橡膠瀝青中的膠粉摻量可根據實際使用的要求進行確定,建議摻量為基質瀝青質量的15%~20%(內摻),具體摻量由試驗確定。2)加工橡膠瀝青的基質瀝青可選用70號、90號,且應符合JTGF40-2004中對A級石油瀝青的技術要求。3)外摻劑一般可與膠粉一起摻加到瀝青中拌和、加工,使用量不宜過大(應為瀝青質量的1%~2%。4)橡膠瀝青可采用連續式、間歇式生產設備,以及現場熱熔法加工的方式生產。5)橡膠瀝青應在攪拌狀態下,24小時內使用完畢。當因為不可抗力,需要儲存時,應將成品瀝青的溫度降低至145℃~155℃左右儲存,儲存時間應不超過3天。儲存罐應有攪拌裝置不停攪拌,防止離析。在二次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測,當其180℃布氏粘度低于1.5Pa·s時,需重新升溫至190℃,再加入橡膠粉并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6)橡膠瀝青的技術指標應滿足附錄A中的要求。5.3.2同步碎石上封層宜選用SBS改性瀝青,應力吸收層宜選用SBS改性瀝青或橡膠瀝青,下封層宜選用SBS改性瀝青、70號基質瀝青、橡膠瀝青,各膠結料用于不同類型封層時的灑布量應在施工時前根據本標準附錄E計算得到的灑布量并結合表6推薦的范圍初步確定,然后再進行試驗段的鋪筑調整最終確定。6施工準備6.1施工機械及人員準備6.1.1同步碎石封層車人員配備至少應滿足表4要求。表4封層人員配備序號崗位數量職責1施工負責人1負責施工進度、質量、管理及安全2試驗檢測員2主要負責灑布量檢測3機械操作手4負責機械的安全操作4清掃人員5配合機械工作,負責作業面清掃6.1.2具體施工機械至少應滿足表5要求。表5常用施工機械設備名稱數量設備名稱數量8t及以上智能型同步碎石封層車1臺16-26t膠輪壓路機2臺空氣壓縮機2臺小型銑刨機2臺瀝青拌合樓1套裝載機2臺6.2路況調查同步碎石上封層施工前,應對舊路面狀況(病害、橫坡、彎沉、平整度等)進行調查,制定原路面的清理與病害處治方案,明確工作標準及要求。并保證舊路上方凈空不低于6.56.3下承層表面處理6.3.1同步碎石上封層施工前,應對原路面坑槽、車轍、沉陷、擁包、大于5mm的裂縫等病害,按照JTGH10-2009的技術要求進行徹底處理,對于強度不能滿足JTGH20-2007要求6.3.26.4封層車標定按照封層車廠家設定的標準和設計灑(撒)布量,分別進行膠結料、集料的標定,見附錄B。標定后封層車的各項參數可根據試驗路段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6.5同步碎石封層的下承層清掃在同步碎石封層施工前,必須徹底清掃下承層(基層或原路面),不能存留浮塵。對于基層,應噴灑透層油。6.6確定施工幅寬根據原路面的寬度及施工設備性能,合理確定碎石封層的施工幅數及每幅施工寬度。施工測量放樣,或選定參照物(一般以路緣石、路面標線為參照物)使司機能夠按照參照物行走。確定施工幅寬時,應盡量減少施工幅數。6.7備料根據工程量大小及工程進展情況分批備料,且每批集料不得混雜堆放。進場的集料要求選用經過反擊破碎或錘式破碎得到的碎石。施工前對集料進行篩分,保證集料為單一粒徑,并嚴格經過水洗風干或拌合樓除塵,保證清潔、干燥。對橡膠瀝青,宜采用拌合樓將集料加熱到40℃~60℃。6.8檢查、預熱設備檢查車體有無損傷、輪胎及外部螺絲有無松動。檢查發動機的各工作系統是否正常。按下發動機預熱鈕,待發動機正常運轉后,松開啟動及預熱按鈕,等氣壓達到0.4MPa后,打開液壓開關和燃料器開關,加熱瀝青罐、瀝青泵及噴灑桿。6.9鏟裝集料裝入料斗的集料應與料斗左右擋板的高度持平,防止因料過多而灑落路上。6.10抽取瀝青瀝青泵溫度達到要求時開始抽取瀝青,同時觀察瀝青罐標尺變化以防抽油冒罐,裝入罐內的瀝青不宜超過罐體容積的90%。在抽取瀝青時,應檢查抽油管及其接頭是否密封良好,嚴防瀝青飛濺。6.11交通管制在施工段落的起訖點設置施工標志、安全導向標志、指標牌及限速牌等交通標志并派專人疏導交通,禁止非施工人員和設備進入。6.12測量放樣在下承層上標記封層的起止線和邊線。6.13遮擋防護遮擋防護路緣石及人工構造物,避免污染。7試驗路的鋪筑7.1試驗段長度選擇適當的路段作為試驗路段,長度一般應不小于200m。7.2試驗段鋪筑7.試驗段初始膠結料灑布量可按本標準附錄E計算得到,并結合表6的灑布量范圍進行適當調整后確定;初始碎石撒布量可按本標準附錄D的方法計算得到。計算確定的膠結料灑布量應根據交通量、路面狀況、施工季節等進行調整,如交通量大的道路用量宜減少5%左右,秋季施工用量比夏季的應增加5%左右。7.2.2通過試驗段的鋪筑,并按表8施工工藝8.1施工工藝流程8.1.1同步碎石施工工藝流程見圖1施工環境施工環境機械材料下承層處理機械調試加熱罐加溫膠結料石料膠結料升溫施工階段膠結料灑布石料撒布碾壓人工修補后期養護初壓復壓交通碾壓集料回收病害處理清掃除塵準備階段備料圖1施工工藝流程圖8.2起訖點施工8.2.1預熱灑布桿,根據路幅全寬,調整灑布車噴灑寬度,并在起點和終點位置放置寬于灑布寬度50mm~100cm、長度不小于1m的油毛氈或隔離布8.2.2起點灑布完成后,立即人工將油毛氈或隔離布連帶其上的封層去掉,清掃多余、松散集料8.2.3當車內任一材料將用完時,應立即關閉膠結料閥門,再關閉集料閥門,保證膠結料膜被集料全部覆蓋。然后將封層車按前進方向開出施工作業段,清掃多余集料8.3同步碎石封層施工8.3.1膠結8.3.2對于非乳液型膠結料,應將膠結料從罐體到噴灑管道至罐體循環10分鐘,檢查各噴頭,將開始時管道及噴頭內較低溫度的膠結料噴到配置的專用油槽內,使噴頭與罐體膠結料溫度一致,待所有噴頭形成統一的扇形面后才能正式灑布膠結料8.3.3灑布設備的噴嘴應適用于膠結料的稠度,確保能形成霧狀,與灑布桿成15℃~25℃的夾角,灑布桿的高度應使同一地點接受2個或3個噴油嘴噴灑的膠結料8.3.4將裝好料的封層車開至施工起點,調整封層車的噴嘴,根據試驗段得到的灑布參數,調整封層車儀表,按照預定的路線和灑(撒)8.3.5撒布過程中應保證封層車按照試驗段確定的車速8.3.6除了施工設備配備的操作手外,每臺同步碎石封層車后應再配備1名或2名清潔工,跟隨在封層8.3.7對于下封層和應力吸收層,在靠近路緣石和邊緣10cm~20cm8.3.8膠結料灑布過程中,噴頭兩側必須加設擋板防止膠結料飛散,并將兩側噴頭角度適當增大,減小灑布面,增加噴油量,杜絕左右兩側12cm噴灑面油量不足,影響集料8.3.9同步碎石封層宜從右向左進行施工,施工第一幅時,應在右側集料灑布器上加上夾板,防止集料飛濺,施工最后一幅時,在左側采用同樣方法。灑布中間路幅時,要保持左側瀝青噴灑寬度比集料的噴灑寬度多8cm8.4碾壓及成型8.4.18.4.2碾壓應采用26t8.4.3對于非乳液型粘結料同步碎石封層,在碎石撒布后先使用一臺膠輪壓路機快速全幅碾壓一遍,壓路機與灑布車之間的距離不超過15m。再用膠輪壓路機復壓2遍~3遍,碾壓的速度控制在2.0km/h~2.5km/h,碾壓輪跡每幅重疊30cm左右,壓路機每次折回位置避免在同一斷面上,8.4.4碾壓效果以瀝青和集料8.4.58.4.6在碾壓成型1d內,用清掃設備或人工清掃表面的浮石8.5接縫處理8.5.1橫向接縫:對橫向接縫,按起訖點處施工工藝進行處理。嚴禁8.5.2縱向接縫:膠結料灑布要保證灑布車的行車8.5.38.6缺陷修復8.6.1同步碎石封層施工中,應注意同步碎石封層車的啟動階段、縱橫向的交接位置,不能出現重疊和漏灑(撒)8.6.2當發現灑布8.6.38.6.4當發現有泛油時,應在泛油處補撒集料,并應掃勻。當有過多的浮動集料時,應掃出路面,并不得搓動已經粘住8.7清洗設備收回灑布器、灑布桿;將封層車駛入無過往車輛、無斜坡等指定安全地點停放,清洗設備。8.8同步碎石封層的質量控制同步碎石封層施工過程中膠結料灑布量和溫度要求見表6。表6同步碎石封層施工過程中膠結料灑布量和溫度要求膠結料類型改性瀝青橡膠瀝青道路石油瀝青封層類型上封層下封層應力吸收層下封層應力吸收層下封層灑布量/(kg/m2)1.4~1.61.2~1.51.0~1.51.8~2.51.6~2.51.3~1.6溫度/℃170~185180~200150~160注:原路面有富油時,或采用較大粒徑集料時,灑布量比設計量減少0.1kg/m2~0.15kg/m2,或取中低限;原路面貧油時,或采用較小粒徑集料時,灑布量比設計量增加0.1kg/m2~0.15kg/m2,或取中高限。工程實際灑布量應通過試驗路確定。·9養生及交通管制9.1開放交通9.1.1施工結束后,應對封層表面脫落的集料進行清掃回收。待表面浮料清理后,方可完全開放交通,防止行車造成飛石9.1.2封層施工結束后即可通車,但在12h~24h之內應設專人控制車輛勻速行駛,且車速不得超過20km/h9.2后期管理同步碎石封層施工一段時間后,經過車輛的碾壓,有一小部分集料沒有與瀝青完全粘結,飛散于路兩邊,應及時回收。對于脫落嚴重路段,應予以補灑修復。10質量控制與驗收10.1一般規定10.1.110.1.210.1.3灑布瀝青材料時室外10.2施工質量控制10.2.110.2.2按表7的規定對原材料進行檢驗。表7原材料檢驗項目和頻率項目檢測頻率及技術要求檢測方法及標準膠結料普通瀝青確定料源、首次進場、異常時進行全套指標檢測1次。每100噸檢測1次針入度、軟化點、延度、PI以及老化后針入度、延度。見JTGF40-2004具體要求改性瀝青每100噸檢測1次針入度、軟化點、延度、PI以及老化后針入度、延度,并檢測改性劑的有效含量(在直接檢測困難時應加強改性瀝青生產過程中改性劑添加量的過程控制)。橡膠瀝青每批次平行檢測不少于3個樣本的粘度。每批次抽取一個樣本,混合后每日檢測一次粘度、針入度、軟化點、延度以及老化后針入度、延度見本標準附錄A碎石確定料源、首次進場、異常時進行全套檢測,每日檢測一次混合料級配見表4.1.1-1注:橡膠瀝青粘度檢測分為生產檢測和施工現場檢測兩部分,現場粘度檢測時,宜采用便攜式粘度計測定。其溫度應控制在180±2℃,從取樣到試驗結束應在1h內,試驗記錄應記錄試驗的時間范圍。在使用這種便攜式粘度計前應與試驗室的旋轉粘度計結果進行標定,得到回歸曲線。同時,在現場抽檢過程中應配備保溫設備,以便有效控制試驗溫度。10.2.3同步碎石封層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表8同步碎石封層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要求項目質量或允許偏差檢測頻率檢測方法膠結料灑布量試驗段確定量±0.15kg/m22次/每作業段本標準附錄C膠結料灑布溫度試驗段確定溫度±5℃1次/每車溫度計測量膠結料灑布均勻性灑布均勻,無花白全斷面目測碎石撒布量試驗段確定量±0.5kg/m22次/每作業段本標準附錄C碎石撒布溫度試驗段確定溫度±5℃2次/每作業段溫度計測量碎石撒布均勻性上封層覆蓋率80%~90%,全斷面目測下封層、應力吸收層覆蓋率60%~80%,遠看不見瀝青、近看黑白相間,無明顯松散料碎石與膠結料的粘附性沒有明顯脫落2次/每作業段2天后,輕型卡車30km/h~50km/h急剎車試驗表8同步碎石封層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要求(續)項目質量或允許偏差檢測頻率檢測方法與下承層粘結性上封層封層膠結料沒有明顯破裂2次/每作業段2天后,輕型卡車30km/h~50km/h急剎車試驗下封層、應力吸收層芯樣粘結完整1次/每作業段鉆芯寬度不小于設計寬度1次/50m尺量10.3質量驗收表10.3-1同步碎石封層工程質量驗收標準檢查項目檢查頻率(每一幅車道)質量要求試驗方法外觀全線密實、不松散目測平整度每1000m10處,各連續10尺高速:≤3mm其它:≤5mm3米直尺寬度每1000m20個斷面≥設計寬度尺量集料剝落每1000m測4點<10%/年現場測值構造深度每1000m測5點≥0.55砂鋪法摩擦系數每1000m測5點≥45擺式儀滲水系數每1000m測1點≤5ml/min變水頭滲水儀注:同步碎石封層用作下封層或應力吸收層時,不需要檢測構造深度與摩擦系數。測點為平均選取,異常時隨時試驗。11環境保護11.1材料生產材料生產時,應在廠內設立垃圾堆放和排污設施,以避免水源污染。11.2施工過程11.211.2.2PAGE21附錄A(規范性附錄)橡膠瀝青技術標準橡膠瀝青技術標準見附表1。附表1橡膠瀝青技術標準試驗項目橡膠瀝青試驗方法25℃針入度/0.1mm40~80T06045℃延度/cm/≥10T0605軟化點>56T0606180℃布氏黏度/Pa.s1.5~3T062525℃彈性恢復/%≥60T0662薄膜烘箱老化后(163℃)(5H)質量損失/%≤0.4T060925℃針入度比/%≥80T0609、T06045℃延度比/%≥60T0609、0605注1:旋轉粘度按照50%扭矩內插獲得。注2:當采用90#基質瀝青時,橡膠瀝青的軟化點要求大于47℃;當采用70#基質瀝青時,橡膠瀝青的軟化點要求大于56℃。注3:本技術指標只適用于橡膠瀝青,不用于評價橡膠改性瀝青。

附錄B(規范性附錄)封層車標定1將封層車的灑布耙調整到適宜高度,噴嘴無堵塞,保證灑布時有2-3個噴嘴在同一點噴灑材料。2設定封層車的流量,靜態灑布膠結料到合適的容器,檢查灑布的均勻性,在一個確定的測量時間內計量噴灑到容器中的膠結料重量,計算單位時間灑布的膠結料重量,校正封層車的流量。3當封層車勻速前進時,將4-5個已知重量、面積的金屬盤放在灑布車經過的地方,封層車過后,稱取金屬盤和膠結料的重量,計算灑布量。不同速度時重復上述過程,直到繪出要求灑布量和灑布速度關系曲線。4標定好膠結料灑布量后,灑布耙高度、噴嘴角度、噴灑壓力、灑布時車輛的行駛速度等參數均不得再次調整。5以標定好膠結料灑布量的行駛速度為基準進行碎石撒布量標定,即在確定的行車速度下,調整碎石撒布各個閥門開度和高度,使碎石灑布量符合設計要求。6標定好的封層車各項參數可根據試驗段情況做適當調整,但調整幅度不宜過大,否則應重新標定封層車的膠結料灑布量和碎石撒布量。7對于同步碎石封層車采用PLC自動控制車速與膠結料灑布量與碎石撒布量比例的,可以設備推薦的合理車速作為參考車速來校核膠結料灑布量與碎石撒布量,此時步驟3中的“灑布量和封層車行駛速度關系曲線”可簡化為特定車速下的膠結料灑布量與碎石撒布量的微調。8即使是全自動同步碎石封層車在正常施工中亦應按照試驗段確定的行駛速度進行作業,盡量避免車速的波動造成灑(撒)布量的波動。

附錄C(規范性附錄)膠結料、集料灑(撒)布量檢測方法膠結料、集料灑(撒)布量可以通過實測方法和總量推算方法檢測。G.1實測方法1)將已知重量m1和面積S的搪瓷盤或油毛氈放在灑布車通過處;2)帶灑布車通過后,立即將搪瓷盤或油毛氈取出,稱取重量m2;3)用刮刀將集料連帶部分膠結料鏟下,以瓷盤或油氈上的所有集料都鏟下為宜。4)通過抽提方法或三氯乙烯浸泡沖洗方法,獲得集料重量m3。5)膠結料、集料灑(撒)布量計算:P膠i=(m2-m1-m3)/SP石i=m3/S式中:P膠i——膠結料灑布量(kg/m2),i=1,2,3……;P石i——集料灑布量(kg/m2)i=1,2,3……;m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