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決勝新高考高三下學期4月第四次大聯考語文試卷_第1頁
江蘇省決勝新高考高三下學期4月第四次大聯考語文試卷_第2頁
江蘇省決勝新高考高三下學期4月第四次大聯考語文試卷_第3頁
江蘇省決勝新高考高三下學期4月第四次大聯考語文試卷_第4頁
江蘇省決勝新高考高三下學期4月第四次大聯考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決勝新高考2022屆高三下學期4月第四次大聯考語文試卷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近些年,重寫文學史一直是學術界的熱門課題。木齋著《先秦文學演變史》是中國新文學史中特別的一部,該著作體現了邏輯思考與原始文獻新解讀的統一,因此能區別于眾多傳統的先秦文學史寫作,當然也有爭議和爭鳴。文學源頭是先秦文學史書寫中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先秦文學一向被視為是零散的碎片,其源頭也眾說紛紜,文學史書寫中,或認為開端于神話,或以上古詩歌為首章,或認為文學起源于民間,或以為文學起源于勞動。木教授注意到這些說法的邏輯矛盾∶“在理論上,詩歌被視為中國文學最早的體裁;而實際的文學史寫作,往往是以神話為開篇?!蹦窘淌谠诒嫖鲋校穸宋膶W起源于神話說,他指出∶“當下文學史以神話作為開端,主要是采用《山海經》《淮南子》等后來之文獻,是以寫作題材所顯示的所謂遠古內容替代了寫作時間,是以想象替代了中國文學史發生的時間次序。其中少量認為出自《詩經》雅頌的關于禹的部分,出自《尚書·百刑》(成于西周)的上帝、蚩尤故事,楚辭《天問》等中的后羿射日故事等,都不能說明中國文學最早的題材是神話故事?!彼M一步指出,“不論是詩歌早于散文之說,還是神話為中國文學之起源的說法,都主要是基于意識形態的推斷,這是一個時代的集體誤區。"不得不說,這一觀點頗具有震撼力。但若仔細研讀其中的邏輯思考過程,又覺得結論的得出是自然而然的。在《詩經》的演變論述中,木教授顛覆了傳統以風、雅、頌為產生次序的說法,認為《詩經》演變史當為“《周頌》一《大雅》一《小雅》—十五《國風》”,指出“詩六義”也是一個歷時性演變的結果。他探討了先秦詩歌與《詩經》之間的關系,認為詩三百是兩周禮樂制度的產物,伴隨禮樂制度的興起而興起,伴隨禮樂制度的衰亡而表亡,"王者跡息而詩亡",換言之,兩周詩歌的寫作史,即為詩經寫作演變史。這一觀點與“采詩說”“刪詩說”等觀點截然不同,給學界帶來全新的視角?!断惹匚膶W演變史》以西周禮樂制度變革作為歷史文化背景,以甲骨文向竹簡文變革作為文字載體背景,首次闡發《詩經》的產生緣起及其寫作史演變歷程,被著名詩經研究學者劉毓慶先生稱之為“學術史之第一部詩經寫作史”?!断惹匚膶W演變史》還解析了諸子散文儒、墨、道、法的演變次序,確認了老子及《老子》一書的產生時間,被有些學者評為是中國學術史意義上的第一部先秦文學演變史。既然是論述先秦文學的演變史,就要涉及到文學史的分期問題。先秦詩歌的演變歷程,即為詩三百的演變歷程。木教授從詩歌與散文的關系角度,將先秦文學分為三個時期∶從甲骨文到《尚書》的出現,可以視為先秦文學的第一階段,即先秦文學的濫觴時期;從西周早期的“詩”出現,則可以視為是先秦文學演變歷程的完整展現,此為先秦文學的第二階段;以孔子作《春秋》為界碑,則開始了從詩歌向散文回歸的階段,也就是先秦文學的第三階段。貫穿這一演變歷程的核心觀點,也同樣體現在他的其他論述中,如《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及《曹植甄后傳》等相關論著。詩歌的演變之外,散文的演變史如何呢?木教授注意到部分文學史中的散文史寫作是凌亂的,因此他將先秦諸子的產生次序進行了新的闡說,認為儒、墨、道、法應為先秦哲學的產生次序,也是先秦散文的歷史演進歷程。(摘編自劉宏輝《先秦文學史的重塑》)材料二∶《先秦文學演變史》一書文史并重,視域寬闊。作為一部新穎的文學史著作,需要具備充足的文學史料與突出的文學史識,作者木齋自然有所考慮,強調需將文學史“視為一個前后聯系的有機的整體,而非孤立的、靜止的、局部的、片段的總和”,并致力于探究“文學史的起源、演變的歷時性關系”。先秦文學作為中國文學的光輝起點,有著比后代文學更寬廣的內容范圍,體現出文史哲融為一體的綜合形態,如中國文學最早的經典是“六經”,所以研究者不能不涉及此時期的經學、史學、哲學的研究。文史并重,如木齋致力于梳理《詩經》中《風》、《雅》、《頌》三類作品的寫作年代與演變歷程,或排定先秦諸子散文儒、墨、道、法的發展次序,主張《老子》一書應晚于《論語》、《孟子》,而早于《莊子》等,并對此進行了相關的考釋、論證,勇于提出新說。視域寬闊,如書中論及“甲骨文”、“金文”時,關注到書寫工具、載體對于散文寫作的制約與影響;第二章《周公制禮作樂與先秦文學的發軔》,從重大的政治制度變革、文化史變革的歷史背景,探討其對先秦文學的催化作用,并肯定《詩經》是兩周禮儀制度的產物等,這些都是頗具特色的視角。(摘編自王瑞芳《先秦詩文演變的新探索》)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先秦文學的源頭眾說紛紜,木齋注意到這些說法的邏輯矛盾,他否定了文學起源于神話說,但也未能給出明確答案。B.以寫作題材所顯示的所謂遠古內容替代寫作時間,以想象替代中國文學史發生的時間次序,木齋認為這是不符合邏輯的。C.木齋對風雅頌的重新排序,完全否定了傳統的“采詩說”“刪詩說”等觀點,獲得著名詩經研究學者劉毓慶先生的肯定。D.從甲骨文到《尚書》的出現,可以視為先秦文學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主要以散文為主,諸子散文是其直接繼承者。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閱讀木齋的《先秦文學演變史》,能夠讓人們換一個角度重新認識先秦文學史,對其有爭議與爭鳴也是必然的。B.出自《尚書·百刑》的上帝、蚩尤故事,楚辭《天問》等中的后羿射日故事等,都不能證明神話是文學源頭。C.木齋的《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及《曹植甄后傳》等論著,也是專門研究先秦文學史演變歷程的論著。D.要想寫好文學史,就要將文學史看成前后聯系的有機整體,而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局部的、片段的總和"。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先秦文學史研究范疇的一項是(3分)A.《莊子》成書研究 B.《孟子譯注》研究C.《詩經》年份研究 D.《左傳》作者研究4.兩則材料在論證時都引用木齋“先秦諸子散文儒、墨、道、法的演變次序”的說法,論證的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5.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冬晚的別俞平伯五日,自滬返杭,六日至八日入南山小住,八日至十二日間我再去上海,而環①住在杭州。這可謂極小的小別,也幾乎不能算是別,而我們偏要大驚小怪的,以為厲害兇險,并且要聲明,無論你們怎樣的斟情酌理,想它不通,弄它不清楚,納悶得可觀,而我們總一口咬定,事情在我們心上確是如此這般經過的了?!堆┏飞嫌袔资住渡骄与s詩》就是那時候寫的∶“留你也匆匆去,送你也匆匆去,然則————送你罷!”“把枯樹林染紅了,紫了,夕陽就將不見了?!薄吧街械脑乱?,月夜的山中,露華這般重,微微凝了,霜華也重,有犬吠聲叫破那朦朧?!保ㄒ痪哦?,一月六日至八日,杭州山中。)詩固然蹩腳得道地,但可以看出冬日山居的空寂和我們情懷的凄緊,至少今天我自己還明白。山居僅短短的三天,卻能使我默會山林長住者的襟抱,雅人高致決非得已,吟風嘯月,也無非“黃連樹下彈琴”罷了。這是一面了。另一面呢,空寂的美名便是清曠,于清曠的山中暫息塵勞,我上一天剛從上海來耳目所接,神氣所感,都有一種驟然被放下的異感,仿佛俄而直沉下去。依一般的說法,也只好說是寫意舒服之類罷。然而骨子里頭,盡盡里頭,確有一點點難過,這又是說不出的。若以北京語表之當曰"不是味兒"。想想不久又將遠行,以年光短促如斯,迅速如彼,更經得幾度長長短短的別呢。朝朝暮暮,悄悄沉沉,對著寥落蒼茫的山野和那些寒露悲風,重霜淡月,我們自不能無所感,自不能無所想,不能不和古今來的怨女癡男有點沆澄一氣,明知"雅得這樣俗",也就不必再諱言了。自然的嚴峭,仿佛刃似的尖風,在我們心上縱橫刻劃,而人事的境界又何其溫溫可喜。我們正隨H君同住山中,H君中年意興之佳,對我們慈愛之厚,是值得永永憶念的。我們那時的生活,除掉別恨的糾纏,其和諧其閑適似可以終身,自然人事以兩極端相映發,真使人悵悵無所適從,而“情味雜酸甜”一語何足以盡之!一清如水的生涯最容易過,到第三天上午,Y姊妹兄弟們都從杭州城內來,同嬉山中。午飯初罷,我便心急慌忙的走到湖邊,(距山居不及半里)乃有船無夫,以轎班名喚阿東者代之。城里新來的人都悵悵地送我們于李莊碼頭。轉瞬之間,我們已是行客,他們為山中主人了。槳聲響后,呆看送客者的影子漸沒于嵐姿樹色之間,舉手揚巾的瞧也瞧不見了。轎班去搖船,“船容與而不進兮”,畢竟也蕩得漸遠。他們都該回到我們昨天住過的地方去了罷?晃蕩于湖心,我們也只多了片刻的相聚。江南冬天的陰,本來陰得可怕,而那天的陰,以我們看來尤其陰得可慘——簡直低壓到心上來。好容易巴到了岸,坐上洋車,經過旅下營薦橋之類,(其實毫無異樣)覺得都籠罩一種呆白的顏色,熱鬧只是混亂,匆忙只是潦草,平昔杭州市街對我的溫感都已不見了,只一味的壓追我去上路,去趕火車,而趕不著夜班火車要誤事!回到城頭巷,顯得屋子十分大,十分黑,空空的。他們都不在家,天色也快晚了。再走進我們的臥室,連臥室的陳設,桌子椅子之流也不顧情面來逼迫我,也還是這幾句老話∶“趕火車!趕不著,要誤事!”我忙忙的拾掇這個,歸折那個,什么牙刷啦,筆啦,日記本啦,皮夾子啦……都來了。這些全得帶,不帶齊,要誤事!環也忙忙的來幫我收拾,她其時何所感,我不知道,我也來不及去知道。我全為沒來由的凄慘所沉沒,又為莫名其妙的匆忙所壓迫,沉沉的天氣,沉沉的房屋,沉沉的人的面目,無一不暗,無一不空,也無一不潦草枯窘。等到行李收拾完結,表上只差十來分鐘就該走了,我走進靠南的套間,把秒針正在滴答滴答的表放在紅漆的桌上,堅執環手而大落淚。也并不記說過什么話了,只記得確確實實的,天色已晚下來,夜班車已經快要開。一九二八年五月二十九日【注】①環∶俞平伯妻許寶馴,字長環。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一段中,“五日,自滬返杭,六日至八日入南山小住,八日至十二日間我再去上?!焙喴淮x別之短,突出夫妻感情之深。B.文中“山中的月夜,月夜的山中”與《荷塘月色》中“月光也還是淡淡的”,雖寫月的表現手法不同,但都表達獨特感受,有異曲同工之妙。C.作者寫回到杭州后感覺杭州市只一味地壓迫他去上路,去趕火車,寫出“別”的無奈,其實是間接地表達自已戀戀不舍的惜別之情。D.作者用“蹩腳得道地”“雅得這樣俗”等個性化鮮明的詞語評價所寫詩,以游戲筆墨來嘲諷冬日山居的空寂和其情懷的凄緊。7.冬晚的“別”在文中有不同層面的表述,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從時間上介紹"這可謂極小的小別"是指八日至十二日。B.作者從地點上介紹“小別”是指自己在上海,而妻子在杭州。姊妹兄弟們從“杭州城內”來,我們卻在南山與之相別。D.作者堅執環的手而大落淚是因一別經年,此后相見遙遙無期。8.作者為什么說"自然的嚴峭,仿佛刃似的尖風,在我們心上縱橫刻劃,而人事的境界又何其溫溫可喜”?請結合上下文簡析。(4分)9.文中不同的人面對“冬晚的別”各自有怎樣的情感表現?作者這樣構思有怎樣的匠心?(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綺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梨園,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進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故稱之以富貴人可,稱之以貧賤人亦可;稱之以智慧人可,稱之以愚蠢人亦可;稱之以強項人可,稱之以柔弱人亦可;稱之以卞急人可,稱之以懶散人亦可。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節義不成,學文章不成,學仙學佛,學農學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為敗家子,為廢物,為頑民,為鈍秀才,為瞌睡漢,為死老魅也已矣。初字宗子,人稱石公,即字石公。好著書,其所成者有《石匱書》、《張氏家譜》、《義烈傳》、《瑯嬛文集》諸文行世。幼多痰疾養于外大母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兩廣藏生牛黃丸盈數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歲食盡之而厥疾始廖。六歲時,大父雨若翁攜余之武林,遇眉公①先生跨一角鹿,為錢塘游客,對大父曰∶“聞文孫善屬對,吾而試之。”指屏上李白騎鯨圖曰∶“太白騎鯨,采石江邊撈夜月。”余應曰∶“眉公跨鹿,錢塘縣里打秋風?!泵脊笮ζ疖S曰“那得靈雋若此?吾小友也。”欲進余以千秋之業,豈料余之一事無成也哉?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覓死,又不能聊生,白發婆娑,猶視息人世??忠坏╀巯瘸叮c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無功、陶靖節、徐文長皆自作墓銘,余亦效顰為之。甫構思,覺人與文俱不佳,輟筆者再。雖然,第言吾之癖錯,則亦可傳也已。明年,年躋七十,死與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書。(選自張岱《自為墓志銘》,有刪節)【注】①眉公∶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明代的文學家、書畫家。②伯鸞∶東漢的梁鴻,字伯鸞,博學有氣節,隱居不仕。他很崇敬春秋時的刺客要離,所以要在死后埋葬在要離的墳墓附近。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幼多痰疾養于外/大母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兩廣/藏生牛黃丸盈數簏/自囡地以至十有六/歲食盡之/而厥疾始廖/B.幼多痰疾/養于外大母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兩廣/藏生牛黃丸盈數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歲食盡之/而厥疾始廖/C.幼多痰疾/養于外大母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兩廣/藏生牛黃丸盈數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歲/食盡之而厥疾始廖/D.幼多痰疾養于外/大母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兩廣/藏生牛黃丸盈數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歲食盡之/而厥疾始廖/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梨園,相傳唐明皇選樂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園,故其成為古代對戲曲班子的別稱。B.折鼎,文中喻沒有能力。鼎是古代三足兩耳用于烹煮的器物,后比喻王位、帝業。C.甲申,為明崇禎十七年的干支紀年。此年李自成率起義軍攻進北京,明王朝覆滅。D.靖節,即靖節先生,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謚號。陶淵明死后,人們私謚"靖節"。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張岱少年享受榮華富貴,晚年卻因國破家亡而生活困窘,所以感慨人生恍如隔世。B.張岱自認為自己無用,而諸多書籍流行于世,其寫“無用”只是表達憤激之情。C.張岱六歲跟隨伯父來到武林,遇到眉公先生,因對對工整得到眉公先生的贊賞。D.本文運用自嘲、反諷的藝術手法,流露出作者張狂的個性和內心的苦悶、憤懣。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眉公大笑起躍曰∶“那得靈雋若此,吾小友也?!庇M余以千秋之業,豈料余之一事無成也哉(4分)(2)甫構思,覺人與文俱不佳,輟筆者再。雖然,第言吾之癖錯,則亦可傳也已。(4分)14.根據最后一段文意,請簡要概括作者寫“自為墓志銘”的原因。(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15~16題。送張五歸山王維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咀ⅰ繌埼寮磸堉N,排行第五,故稱張五,曾同王維一起同朝為官,二人交情很深。此時張諲受到權臣楊國忠的排斥而歸山隱居。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兩個“送”字和一個“盡”字,既交代寫作緣由,又表達了內心沉重。B.頸聯借用謝安“隱居東山”典故,希望友人打掃柴門,暗含詩人歸隱之意。C.尾聯卒章顯志,實寫毅然辭官的經過,表達了自己不愿做違心事的決心。D.全詩文字樸實自然,用筆委婉曲折,寫出詩人無限的惆悵和無限的失落。16.請簡要概括作者“惆悵”的原因。(6分)(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寫屈原痛心楚王聽信讒言,被奸臣迷惑。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告誡太宗“________”“________”可以避免自己被奸臣迷惑。(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兩句勾勒出一幅江潮連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3)古代詩人常借“松”以吟詠性情,表達對孤直、頑強、高潔品格的贊美,如“________,________”等。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民以食為天。作為一個飲食大國,________的飲食文化一直是中國人的驕傲。然而在餐飲業高度發達的今天,食物浪費問題愈發凸顯。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高達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人均食物浪費率至少11.7%左右。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對糧食安全始終要有________的危機意識,特別是當今全球新冠疫情全面爆發,更是給我們敲響警鐘∶杜絕浪費,________!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千百年來農耕基因的賡續、使得國人對糧食有一種天然的敬畏之情。加上曾經過一段苦日子,“飽時不忘餓時饑”成為很多老一輩人的憶苦思甜,這也帶動普羅大眾奉行著“節約糧食"的淳樸理念。"節約糧食"要從全民理念走進生活日常,主流媒體要________地做好宣傳,持之以恒,長效推進,形成舌尖上的榮辱觀。久而久之,才會內化為持久的習慣,最終推動全社會崇尚節約的綠色生活方式。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A.源遠流長 防患未然 迫在眉睫 鍥而不舍B.源遠流長 居安思危 刻不容緩 馳而不息C.淵源深厚 居安思危 迫在眉睫 馳而不息D.淵源深厚 防患未然 刻不容緩 鍥而不舍19.文中畫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人均食物浪費率至少11.7%。B.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高達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人均食物浪費率達11.7%左右。C.根據調查數據,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高達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人均食物浪費率達11.7%左右。D.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人均食物浪費率至少11.7%。20.學校舉行“節約糧食,拒絕浪費”宣傳活動,請你擬兩則宣傳標語。每則都要求主題明確,運用對稱句,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不少于10個字。(5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中國科技館26日舉辦“地球一小時”線上主題活動,并在“中國數字科技館”等多個網絡平臺同步推送?;顒右浴芭c自然共生,創藍色未來”為主題,“(▲),養成節能降耗、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顒右浴霸朴^展”的形式帶領公眾走進中國科技館“能源世界”展廳, ① 通過互動形式了解傳統火力發電與風力、太陽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區別,使公眾了解不同能源發電方法與新能源發電的優勢,培養公眾節約能源的意識,引導公眾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據了解,“地球一小時”也稱“ ② ”,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倡議在每年三月最后一個星期六(2022年為3月26日),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自愿自發參加,關上不必要的照明和耗電產品一個小時,來表明對自然保護的關切和對環保的支持?!暗厍蛞恍r”的全球口號是“關上燈,點亮希望”,呼吁大家行動起來,共創 ③ 的美好未來。2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旨在激發青少年保護地球的責任感,增強他們節約能源意識,倡導公眾踐行生態文明B.旨在增強青少年節約能源意識,激發他們保護地球的責任感,倡導公眾踐行生態文明C.旨在倡導公眾踐行生態文明,激發青少年保護地球的責任感,增強他們節約能源意識D.旨在激發公眾保護地球的責任感,倡導他們踐行生態文明,增強青少年節約能源意識22.在上文橫線序號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巴金說∶“我偏愛西湖,它不僅美麗,而且光輝?!必S子愷說∶“黃山,松樹盤石而上,郁郁蒼蒼,它不肯面壁,而是一心向著陽光。”老舍說∶“走進大興安嶺,腳踩松針,手摸古木,才證實這個悅耳的名字是那樣親切與舒服?!蹦阋娺^最美的風景是什么?是壯麗南國的椰風海韻,是冰封北國的原馳蠟象;抑或是高樓林立的城市風光,欣欣向榮的農村畫卷……請綜合以上材料,請以“江山如此多嬌”為主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細則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1.(3分)B(A項,“但他也未能給出明確答案”錯;C項,原文是說劉毓慶肯定木齋闡發《詩經》的產生緣起及其寫作史演變歷程的做法,而不是說肯定木齋否定“采詩說?“刪詩說”的觀點。D項,“諸子散文是其直接繼承者”錯,文中無據。)2.(3分)C(“也是專門研究先秦文學史演變歷程的論著”錯,只是體現了他的先秦文學史觀。)3.(3分)B(是對“譯注”的研究,不涉及文學史。)4.(4分)材料一借此側重論證木齋的觀點顛覆傳統說法;材料二借此側重論證木齋的書文史并重的特點。評分建議: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5.(6分)①首先提出木齋的著作體現了邏輯思考與原始文獻新解讀的統一的觀點;②接著論述木齋運用邏輯思考對文學源頭提出新的看法;③然后論述木齋對《詩經》“風雅頌”和儒墨道法的演變次序重新排序體現全新視角;④最后論述木齋對先秦文學史分期問題的看法。評分建議:如答三點,每點2分;如答四點,①④各1分,②③各2分。意思對即可。(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6.(3分)D(作者只是以這些個性化的詞語突出冬日山居的空寂與其情懷的凄緊,而非“嘲諷”。)7.(3分)D(“是因一別經年,此后相見遙遙無期”錯。根據原文,落淚是因為不舍,相別的時間應該是幾天。)8.(4分)①寥落蒼茫的山野、寒露悲風和重霜淡月等自然之景增添了“我”情懷凄緊、離別的凄傷,因而說自然是嚴峭的。②妻子的理解、H君的慈愛、Y姊妹兄弟們的同嬉,又讓“我”感到溫暖,故而說人事的境界又何其溫溫可喜。評分建議: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9.(6分)(1)表現:①“我”心急慌忙地離山居,感到凄傷、沉重、空寂;②環忙忙地幫我收拾物件,戀戀不舍;③山中主人舉手揚巾送別,內心悵惘。(2)匠心:作者選擇了不同身份、不同場合、不同心境的道別,全方位地表現了“冬晚的別”中所蘊含多種情感,豐富了“別”的內涵,贊美了人間真情。評分建議: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20分)10.(3分)C11.(3分)B(折鼎,文中指斷足的銅鼎。)12.(3分)C(“大父”應為祖父,根據“聞文孫善屬對”可推知。)13.(8分)(1)(4分)眉公先生大笑,起身跳下來,說道:“哪里能找到像這樣聰明并且才智出眾的(孩子),(你)是我的小友了?!彼胗媒ゴ蟮墓I規勸我,哪里料到我一事無成呢?評分建議:譯出大意得2分;“雋”“進”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2)(4分)剛想構思,覺得自己為人與文筆都不好,再次放下筆。即使這樣,只談我的癖好缺點,那也是可以記載的啊。評分建議:譯出大意得2分;“甫”“第”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14.(3分)①國破家亡,自己只是茍活于世;②人生已老,擔心突然離世:③思慕古人,效仿而作。評分建議:一點1分,意思對即可。【參考譯文】蜀人張岱,號陶庵。年少時候是紈绔子弟,十分愛繁華的場所,喜歡住漂亮的房子,愛穿鮮艷華麗的衣裳,經常吃美食,騎駿馬,喜歡唱戲,蒔花養鳥,并且沉溺于喝茶下棋,對作詩讀書著魔,忙忙碌碌大半生,全部都成了泡影成了夢幻。五十歲的時候,國破家亡,隱居在山里躲避戰亂,所剩下的只有爛床、破茶幾、斷足的鼎、彈不了的琴,和幾本殘舊不堪的書、缺角的硯一塊而已。穿麻布衣吃素食,經常斷糧。想想二十年前,簡直就是兩個世界一樣。所以稱為富貴之人也可以,稱為貧賤之人也行;稱為聰明人可以,稱為愚蠢人也行;稱為剛正的人可以,稱為柔弱的人也行;稱為勤奮的人可以,稱為懶散的人也行。學文,學武,學禮節,學寫文章,求仙向佛,學農活學種花全都沒有成功,任世人說我是個敗家子,是廢物,是頑民,是蠢秀才,是瞌睡漢,是老鬼物等罷了。我起初字宗子,人稱為石公,就字石公。我喜歡撰寫著作,所寫成的書有《石匱書》《張氏家譜》《義烈傳》《瑯擐文集》等,流行于世。幼時多次患有痰疾,被外祖母馬太夫人養育了十年。外曾祖父云谷公在兩廣做官,收藏生牛黃丸數竹筐,從我學會在地上爬,直到16歲,吃光了這藥,病才痊愈。六歲時,祖父雨若公帶著我到了杭州,遇到眉公先生騎著一只馴鹿,在錢塘游玩。他對祖父說:“我聽說你的孫子擅長對對,我當面考考他。”他指著屏上的《李白騎鯨圖》說道:“太白騎鯨,采石江邊撈夜月?!蔽一卮鸬?“眉公跨鹿,錢塘縣里打秋風。”眉公先生大笑,起身跳下來,說道:“哪里能找到像這樣聰明并且才智出眾的(孩子),(你)是我的小友了?!彼胗媒ゴ蟮墓I規勸我,哪里料到我一事無成呢?甲申年(1644年)之后,我神志恍惚,既不能尋死,又不能維持生活,白發盤繞,像只有一點氣息存留人世間。只怕突然去逝,與草木一起腐爛,于是想到古人如王績、陶潛、徐渭都自己寫作墓志銘,我也仿效他們寫下墓志銘。剛想構思,覺得自己為人與文筆都不好,再次停筆。即使這樣,只說我的癖好缺點,那也是可以記載的啊。明年,我七十歲了,去世與下葬的日期還不知道,因此暫不記載。(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3分)C(沒有實寫毅然辭官的經過。)16.(6分)①朋友一個個離去,滿懷離別的傷感;②與友人攜手共進的生活一去不復返的失落;③自己卻身陷官場,面對污濁黑暗現實的痛苦;④對自己有辭官歸隱之意卻無法擺脫官場羈絆的無奈。評分建議:每點2分,答對三點得6分;意思對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6分)(1)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2)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3)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18.(3分)B19.(3分)D20.(5分)示例:①浪費的是糧食,流淌的是血汗②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評分建議:每則主題,1分;修辭,1分;句式,1分。兩則都符合要求,得5分。(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21.(3分)B22.(5分)①體驗多種發電方式②關燈一小時③人與自然和諧評分建議: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第①句脫離關鍵詞“發電”,第③句脫離關鍵詞“人和自然”,則不得分。四、寫作(60分)23.(60分)根據2021年全國高考作文評分細則判分。作文評分細則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巴金說:“我偏愛西湖,它不僅美麗,而且光輝。”豐子愷說:“黃山,松樹盤石而上,郁郁蒼蒼,它不肯面壁,而是一心向著陽光。”老舍說:“走進大興安嶺,腳踩松針,手摸古木,才證實這個悅耳的名字是那樣親切與舒服?!蹦阋娺^最美的風景是什么?是壯麗南國的椰風海韻,是冰封北國的原馳蠟象;抑或是高樓林立的城市風光,欣欣向榮的農村畫卷……請綜合以上材料,請以“江山如此多嬌”為主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體裁自選,詩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審題(一)材料材料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選用了巴金、豐子愷和老舍贊美祖國各地名勝的語句,第二部分引發考生對自己所在的生活環境的思考。第三部分揭示寫作主題:江山如此多嬌。第四部分明確寫作要求。文題旨在引導考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抒寫、贊美,激發考生的愛國情懷,增進考生愛國意識。(二)任務本次作文是任務驅動型作文,在情境上,“你”強調了個體在獨特情境中的獨特感受;在主題上,要突出“江山如此多嬌”這個中心,充分表現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在立意上,可從自己所見寫起,以一斑而窺全豹,也可從整體上全面表現,但不管哪種立意,最終指向都必須是歌頌祖國。在體裁上,未加限制,給考生提供更廣闊的寫作空間。二、評分(一)判分原則作文閱卷要公正公平;堅持內容與形式統一的原則,注重考查考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能力,要從切題、立意、選材、結構、文體等寫作基本能力和語文素養諸方面進行全面衡量,綜合量分。(二)評分等級本次評分為四等七類。一等卷48~60,其中一等上54~60,一等下48~53;二等卷36~47,其中二等上42~47,二等下36~41;三等卷24~35,其中三等上30~35,三等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