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百所重點校2025屆高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百所重點校2025屆高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百所重點校2025屆高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百所重點校2025屆高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百所重點校2025屆高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百所重點校2025屆高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右圖是上海一處毗鄰“新天地”餐飲休閑中心的革命史跡,它是A.石庫門B.中共一大會址C.周公館D.宋慶齡故居2.1701年英國議會通過《王位繼承法》,規定威廉死后由詹姆士二世的幼女安娜繼承,安娜之后由信奉新教的漢諾威選侯繼承,從而排除了信奉天主教的國王復位的可能性。這在本質上反映出A.議會主權至上 B.王位繼承中的宗教因素C.國王權力喪失 D.君主立憲制度最終確立3.1930年,美國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關稅,導致其他國家也紛紛高筑關稅壁壘,引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戰。這一現象①擺脫經濟危機的嘗試②擾亂了世界經濟秩序③加劇世界性經濟危機④自由放任政策的放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4.帝王謚號主要依據其生前行為而定。下列各項中屬于謚號的是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5.唐代前期的宰相中,科舉出身者很少。唐玄宗開元元年到開元二十二年間,宰相中科舉出身者有十八人,占這一時期宰相總數的三分之二。唐憲宗以后,進士在宰相和高級官員中更占據了四分之三的絕對優勢,終唐一代再沒有發生變化。這反映了,唐朝A.宰相權力不斷加強B.社會階層日益固化C.士族勢力逐漸削弱D.官僚體制漸趨成熟6.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畫家達維特(大衛)的作品風格是“考古式地真實再現當時的情景”,他因《馬拉之死》、《網球廳宣誓》、《拿破侖加冕》、《蘇格拉底之死》等作品被譽為“歷史的見證者”。據此判斷,該畫家屬于A.新古典主義流派B.現實主義流派C.后現代主義流派D.浪漫主義流派7.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設任務,一方面是徹底廢除國民黨時期的舊法;另一方面進行了新法的創建,如制定了臨時憲法《共同綱領》,起草了《刑法大綱》《訴訟程序通則》《公司法》等。這些法制工作的開展A.表明以法治國成為國家意識B.保障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完成C.不利于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D.使國家管理實現了有法可依8.西晉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動蕩大量南遷,南遷人口未納入所在郡縣正式戶籍,不負擔國家調役。東晉于咸和年間(326~334)開始實行“土斷政策”,即取消客籍戶,“不論僑土”將居民一律編入正式戶籍。可見土斷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抑止士族勢力膨脹 B.控制人口擴大賦役來源C.緩和僑土之間矛盾 D.發展經濟實現重心南移9.1955年,中國政府和印尼政府簽訂條約,宣布取消華僑的“雙重國籍”,讓他們在兩國國籍中選擇一個。條約簽訂后,中國政府還主動勸說部分華僑放棄中國國籍。這一舉措A.導致了同印尼關系的惡化B.反映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C.增強了華僑對祖國的認同D.旨在發展睦鄰友好的周邊關系10.公元前4世紀中葉開始,秦國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設縣,任命長官。特別在秦國后期頻繁地與六國發生戰爭,其取得的土地都是以一郡一縣來計算的。由此可見A.郡縣制源自對六國中央集權模式的移植B.國家統一是官僚政治實施的前提與基礎C.實施郡縣制是秦能夠統一六國的根本原因D.秦的統一伴隨著中央集權官僚體系的擴張11.《史記》記載江南地區“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南朝《宋書》則載江南“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據材料可知,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魏晉以來江南逐漸得到開發 B.江南地區少戰亂社會較安定C.統治者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 D.南方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12.1969年冬,聯邦德國領導人勃蘭特主動提出“新東方政策”,主要包括承認戰后歐洲各國的現有邊界,改善與蘇聯和東歐各國的關系;承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愿意實現兩國關系的正常化。這反映出A.西德積極謀求政治影響力 B.德國正式分裂成兩個國家C.冷戰在歐洲開始走向緩和 D.東西歐間的矛盾得到化解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選官制度是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時,選舉制度發生極大變化。他用州重(州望)15郡崇(郡宗)鄉豪代替大小中正,用“無復膏梁寒素之隔”代替了門選,用“不通一經,不得為官”代替了二品系資。梁武帝時學校有所發展,建有國學,以五經教授,置五經博士各一人,各有學生數百。國學館學生,不限貴賤,“皆引寒門雋才,不限人數”。梁時出現了“甲科”之名,只要考得好,就是“牛監羊肆,寒品后門”,都要“隨才試吏”。——摘編自張豈之等《中國歷史》材料二北宋政府在科舉考試中推行糊名(又稱“封彌”)制度。不僅糊住舉人試卷上的姓名、鄉貫,也要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第。封彌官不得參與評卷,評卷官也不得參與封彌。又實行謄錄法。規定謄錄必須依試卷原文謄錄,不準隨意篡改文意或增減字句。謄錄卷被稱為草卷,評閱的主考官只能看到草卷。此外,還制定鎖宿制度。規定各級主考官員一經受命,立即與外界隔離,直到考試結束。——摘編自崔勇、丁建軍《宋朝科舉考試制度改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南朝梁武帝選舉制度改革的措施。(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北宋政府科舉考試制度改革的特點及其作用。14.(20分)變化是歷史本身具有的特性,了解變化沿革有助于增強社會洞察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代的四川成都:一月燈市,二月花市、三月蠶市,四月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寶市,八月桂花市,九月藥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趙公豫寫到“人穿魚蟹市”,“絲竹管弦成往事,空余梭布市揚州”。另有詩歌寫道:“藥市并樂事,歌樓沸晴空”,“酒肴勸屬坊市滿,鼓笛繁亂倡優獰”;“又見笙歌入寺來”。——摘編自張金花等《從兩宋詩歌探析宋代專業市場》材料二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廣州生絲出口在全國生絲出口總額中只占百分之八,到七十年代初,則占四分之一了。1872年,南海簡村出現了一家繅絲廠,“名曰繼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據《南海縣志》載,該廠“出絲精美,行銷歐美兩洲,價值之高,倍于從前,遂獲厚利。”——周澹寧《中國近代經濟史新論》材料三清代嘉慶年間,各地連續爆發起義,民間鏢局被搶之事時有發生,異地運現的安全問題令商人們頭痛不已。雷履泰馬上意識到經營匯兌業務所具有的輝煌前景,加上“西浴成”顏料莊資金雄厚,分號廣布,于是將其改成日昇昌票號。票號人借助金融業的工作生活經驗與空間認知,理解、適應、設計、創造出票號空間并賦予其功能與結構。從日昇昌票號建筑的體量、高度、容積率等可以窺視出其與城市的轉換界面、隱喻形態、空間傳達出的核心內涵。——摘編自謝璞《日昇昌票號空間的再解析》等(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代專業市場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簡述宋代專業市場發展的經濟與政策條件。(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繼昌隆繅絲廠的創辦人,并說明外國資本主義與繼昌隆繅絲廠創辦之間的歷史聯系。(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請選擇闡釋:①指出票號的性質,并分析日昇昌票號創立的歷史背景。②以日昇昌票號為例,說明票號建筑的空間體系,并指出日昇昌票號的空間所傳達出的文化內涵。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據所學內容可知,上海石庫門是一種建筑樣式和建筑區域,與圖片所反映的主旨不符,故排除A項;根據圖片中的建筑樣式和飄揚的旗幟并結合所學內容可判斷應該是中共一大會址,故選B項;周公館是一幢西班牙式花園洋房,上海宋慶齡故居是一幢別墅樣式建筑,均和圖片中反映的主旨不符,故排除C、D項。2、A【解析】

英國議會通過《王位繼承法》,對王位繼承資格做出限制,以確保新教的統治地位,這在本質上反映英國議會主權至上,A正確;B只是現象而非本質,排除;此時國王仍然保留部分行政權,排除C;君主立憲制度在《權利法案》頒布之后就已經確立,排除D。3、A【解析】

根據材料“1930年”“美國胡佛政府”“提高關稅”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面對經濟危機,美國等政府采取提高關稅等措施嘗試擺脫危機,但這些措施進一步破壞了世界經濟秩序,加劇了經濟危機,故①②③正確;胡佛政府仍然堅持自由放任政策,故④錯誤;所以答案選A。【點睛】關鍵信息是“1930年”“美國胡佛政府”“提高關稅”;從中分析出答案。4、B【解析】本題考查了課本的基礎知識。5、C【解析】

根據材料“唐憲宗以后,進士在宰相和高級官員中更占據了四分之三的絕對優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科舉制的推行,擴大了統治基礎,削弱了士族的勢力,C選項符合題意。唐朝時期實行三省六部制,相權一分為三,加強皇權,A選項排除。科舉制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B選項排除。材料與官僚體制無關,D選項排除。【點睛】科舉制的選拔標準是考試成績,科舉制的出現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政權的局面,擴大了統治基礎,加強中央集權,提高官員文化素質,鞏固封建統治。6、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古典主義”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義題材和表現形式,直接描繪現實斗爭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緊密配合現實斗爭,直接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服務,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傾向,盛行于法國大革命時期,故A項正確;現實主義流派流行于工業革命后,故B項錯誤;后現代主義流行于二戰后,故C項錯誤;浪漫主義流行于工業革命時期,其特色是注重個性表現,耽于幻想和夸張,故D項錯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把握材料的時間信息。本題的時間信息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由此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即可。7、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建國之初的法制建設任務一方面是徹底廢除國民黨時期的舊法,另一方面制定和起草新的法律;故表明以法治國成為國家意識,故A項正確。新中國的成立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建國之初的法制建設為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提供法律保障,排除C。材料沒有涉及國家管理有法可依的內容,而是強調以法治國成為國家意識,排除D。8、B【解析】

依據材料“未納入所在郡縣正式戶籍,不負擔國家調役”“將居民一律編入正式戶籍”來看,僑人由不負擔國家調役,轉變為需要負擔,此舉可以加強對僑人的控制,并且增加賦役來源。B正確;材料反映土斷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賦役來源,抑止士族勢力膨脹不符合材料主旨,A錯誤;材料信息未反映僑人和正式居民之間的矛盾,C錯誤;材料信息與實現重心南移無關,D錯誤。故選B。9、D【解析】

據材料“1955年,中國政府和印尼政府簽訂條約,……條約簽訂后,中國政府還主動勸說部分華僑放棄中國國籍”并結合所學可知1955年印尼萬隆會議上,周總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中國與亞非許多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材料中中國政府還主動勸說部分華僑放棄中國國籍加入印尼國籍,目的就是發展睦鄰友好的周邊關系,D正確;據材料“1955年,中國政府和印尼政府簽訂條約,……條約簽訂后,中國政府還主動勸說部分華僑放棄中國國籍”可知,這是兩國政府的約定,不會導致與印尼關系的惡化,A錯誤;據所學可知“一邊倒”的外交方針是倒向社會主義蘇聯,B錯誤;據材料“中國政府還主動勸說部分華僑放棄中國國籍”信息可知,不能增強華僑對祖國的認同,C錯誤。10、D【解析】

依據材料“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設縣,任命長官。^其取得的土地都是以一郡一縣來計算的”可知在統一過程中伴隨著中央集權官僚體系的擴張,故D正確;“源于六國”材料不能體現,故排除A;依據材料“秦國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設縣,任命長官”可知秦朝以前就已經有了官僚政治,故B排除;依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小農經濟的出現是統一的根源,故C排除。故選D。11、A【解析】

據材料“《史記》記載江南地區……南朝《宋書》則載江南……”可知,《史記》和南朝《宋書》對江南地區的記載截然不同,這是因為魏晉以來江南逐漸得到開發,江南經濟迅速開發,魚米豐富,絲綿優良,A正確;“江南地區少戰亂社會較安定”是江南得到開發的原因,而不是《史記》和南朝《宋書》對江南地區的記載截然不同的原因,B說法錯誤;材料沒有涉及“重農抑商政策”,C與材料無關;“南方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是江南得到開發的原因,而不是《史記》和南朝《宋書》對江南地區的記載截然不同的原因,D說法錯誤。12、A【解析】

根據材料“承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愿意實現兩國關系的正常化”可知,聯邦德國承認民主德國,并且希望與它改善關系,謀求統一,這是建立在聯邦德國經濟實力壯大的基礎上,在政治上提出統一要求,表明西德積極謀求政治影響力,A項正確;根據材料給出的時間可知,德國的分裂早于材料,B項錯誤;20世紀60-70年代,美蘇之間的冷戰形勢并沒有真正緩和,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聯邦德國謀求提高國際地位的表現,東西歐的矛盾化解問題在材料中沒有體現,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廢除九品中正制(以地方鄉豪代替中正官);重用人才,不分貴賤;重視學校教育;采用考試取官的制度。(2)特點:約束考務官員:規范操作流程;完善保密制。作用:維護公平、公正;健全了科舉考試制度;穩定社會,對后世有借鑒作用【解析】

(1)“措施”,根據材料一信息“他用州重(州望)15郡崇(郡宗)鄉豪代替大小中正,用‘無復膏梁寒素之隔’代替了門選,用‘不通一經,不得為官’代替了二品系資”概括得出:以地方鄉豪代替中正官;由材料信息“梁武帝時學校有所發展,建有國學,以五經教授,置五經博士各一人,各有學生數百。國學館學生,不限貴賤,‘皆引寒門雋才,不限人數’”概括得出:視學校教育、重用人才、不分貴賤;由材料信息“梁時出現了‘甲科’之名,只要考得好,就是‘牛監羊肆,寒品后門’”都要‘隨才試吏’”得出:采用考試取官的制度。(2)“特點”,根據材料二信息“封彌官不得參與評卷,評卷官也不得參與封彌。又實行謄錄法。規定謄錄必須依試卷原文謄錄,不準隨意篡改文意或增減字句。謄錄卷被稱為草卷,評閱的主考官只能看到草卷”概括得出:約束考務官員、規范操作流程;由材料信息“還制定鎖宿制度。規定各級主考官員一經受命,立即與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