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學設計
第一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
第1課時數數(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3頁例1?例3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經歷計數單位(千、萬)產生的過程,認識計數單位“千”、
“萬”,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進一步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認識計數單位“千”、“萬”。
【教學難點】
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具:主題圖、小棒、方格、木塊(課件或掛圖)、計數器。
學具:小棒、學生用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調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學生交流課前學習成果。
組織學生課前調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數有哪些?舉出幾個例子說一說。對
于比100大的數,還知道些什么?
2、情景引入。
教師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匯報:從圖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發現?
引入新課:既然我們身邊有這么多比100大的數,那就肯定會有比“個”、
“十”、“百”還大的計數單位,小朋友想知道嗎?板書:計數單位。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顧舊知。
出示小棒,單獨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讓學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說
一說10根1捆里有多少個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個十。板書:10個一是十,10個
十是一百。
教師:“一”、“十”、“百”是以前學過的計數單位,有了這些計數單位,
才能幫助大家數數和讀數。
2、探索新知。
教師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猜一猜比一、十、百還大的計數單位是什么?(千)
(1)認識一千。
①數一數。
課件(或實物、掛圖)出示一千,先讓學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幾個一百,然后
課件演示,學生跟著數: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問:一百一百地數,幾個一百是一千?
教師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說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計數單位。
②撥一撥。
學生在自己的計數器上撥出100、200、300……1000c學生之間交流自己是
怎樣撥的,然后抽學生匯報。
③填一填。
說一說線段上的括號里該填什么,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數一數。
教師在計數器上撥出100、500、1000、2000,讓學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
說出前兩個數里有幾個一百,后兩個數里有幾個一千。
(2)認識一萬。
①數一數。
教師:你會一千一千地數嗎?誰來數數看?然后出示課件(或實物、掛圖)
演示,師生一起數一數。教師介紹計數單位“萬”。
出示例2示意圖。一摞紙是1000張,這里一共有多少張?學生在示意圖上獨
立一千一千地數一數,并和同桌一起討論。教師引導學生發現10個一千是一萬,
板書:10個一千是一萬。
②撥一撥。
學生在自己的計數器上撥出1000、2000、3000....10000c
3、整體認知計數單位,掌握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
(1)看一看、讀一讀。
教師出示計數單位對比圖(第3頁例3),讓學生看著圖,讀一讀:一、十、
一百、一千、一萬。
(2)撥一撥、說一說。
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再次體驗一、十、一百、一千、一萬產生的過程。
教師提問:你們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歸納:個、十、百、千、萬都是計數單位,
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三、鞏固新知、拓展提高
(一)互相說一說。
()張1角是1元,()張1元是10元,()張10元是100元,10張100
元是()元,10個一千元是()元。
(-)完成第4頁課堂活動第1-3題,學生獨立思考,試做。然后小組交流,相
互幫助解決問題。
集體反饋,評價課堂活動。
四、課堂總結
教師:大家學到了什么知識,是怎樣學習這些知識的?
教師引導學生一方面對所學知識進行自我評價,另一方面也對學習方式、情
感態度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
教學反思:
第2課時數數(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5頁例4、例5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正確地數百以上、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
2、正確地用萬以內的數表達和交流信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感。
3、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自主探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數“翻坎數”,萬以內數的組成。
【教具、學具準備】
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1)教師用課件(或掛圖)出示兩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讓學生
猜一猜兩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習興趣。
(2)學生匯報自己的猜想,并說說為什么。
二、主動探究,建立模型
1、數一百零幾。
(1)99之后再數1根是多少?100之后再數1根是多少?強調“一百”與“一”
之間一定要加1個“零”。
(2)101之后再數1根是多少?看著上圖一起數一數,明確一百零幾中間有1
個“零”。
2、數一百零幾與一百幾十。
(1)學生拿出整的100根小棒和散的20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數一數,檢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井9是“100”與“9”合起來,H0是100與10合起來,突出101與110的
區別。
(3)引導學生觀察120根是1個100,2個10。(讓學生動手捆1個大捆,2個
小捆)
(4)引導學生發現120就是由1個100和2個10組成的。
3、在計數器上數一百九十幾到二百幾十。
(1)教師出示計數器,撥出197,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197的組成。
(2)讓學生接著往下數,當數到199到200時,怎樣撥?
①觀察個位,9個一再數1個一是多少個一?(10個一)10個一又是多少?(10
個一是1個十)在計數器上怎樣表示?(在個位上撥去10個一,在十位上撥上1
個十)
②觀察十位,已有10個十。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在計數器上又
怎樣表示?(在十位上撥去10個十,在百位上撥上1個百)
4、類比遷移。
(1)突出990與1000。
教師出示計數器,撥出990,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990的組成。請學生再撥
±10,怎么撥?怎么數?
[點評:在操作活動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結合計數單位,突出10個一
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突破由十到百、由百到千這個翻坎數。]
(2)突出1010,1020o
①1000之后再數10,在計數器的哪一位上撥?(十位)撥幾個?(1個)1000
加10讀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須在“一千”與“一十”之間加1個“零”。
②1010之后再數10怎么撥?
③從1020再撥到1300怎么撥?
④從1300撥到1400可以怎樣撥?
⑤同桌互動:使用計數器一十一十地撥,從880撥到1100,一邊撥一邊數。
提醒學生遇到困難,可以尋求同伴或者老師的幫助。然后抽學生演示,教師重點
指導990、1000和一千零幾十的撥法及數法。
(3)突出2000,2010o
①1900之后再數10,在計數器的哪一位上撥?撥幾個?是多少?(1910)依
次到1990。
②1990之后再數10,十位上是多少?(10個一~H)十位上怎么辦?(10個一
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10個一百)百位上怎么辦?(10個一百是一千)千
位上又是多少?(2個一千是二千)
③從2000到2001,在計數器上可以怎樣撥?
三、鞏固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龍游戲(教師重點指導“翻坎數”)O
(1)一個一個地數,課堂活動第1題。(老師和全班學生接龍)
(2)一H^一"F地數,課堂活動第2題。(男、女同學接龍)
(3)一百一百地數,課堂活動第3題。(各大組接龍)
2、撥一撥、說一說。
(1)先撥3500,再說由()個千和)個百組成。
(2)先撥4020,再說由()個千和()個十組成。
(3)先撥6003,再說由()個千和()個一組成。
3、說一說。
(1)5400是由()個千和()個百組成。
(2)4070是由)個千和()個十組成。
(3)2496是由()組成。
四、課堂在結
你會數萬以內的數嗎?數數時要注意什么?通過學習你還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第3課時寫數讀數(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8頁例1?3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借助計數器認識萬以內數的寫法,能正確寫萬以內的數,結合具體的數,
說出寫的方法。
2、會正確地寫數表達交流信息,體驗數學的價值。
3、通過與小伙伴的交流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
【教學重點】
寫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寫中間、末尾有零的數。
【教學準備】
小鳥圖、鳥巢圖、計數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數位順序
創設情景:小鳥回家
教師拿出5個鳥巢,一邊講述一邊貼在黑板上(貼在一橫排);5名學生分別
拿1張紙片,上面寫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教師:天黑了,玩了一天的鳥兒們該回家了。鳥兒們都還小,但愿他們都能
記得自己的家。
(嘰嘰嘰嘰)老師出示銜著數位的小鳥。
個位鳥:我的家在哪兒?誰能幫我找一找?
(請學生把這只鳥貼在右邊第1個鳥巢里)十位鳥和百位鳥也依次找到自己
的家。
千位鳥和萬位鳥:天黑了,我們回不了家了,隨便找個窩住下吧。
學生:不行不行,住在外面你們的媽媽會擔心的,我們送你們回家吧。
(學生幫助千位鳥和萬位鳥找到自己的家)
教師:祝賀鳥兒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全班鼓掌祝賀)你們有什么好方法
來記住這些數位的順序嗎?(學生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其實,要記住數位順序并不難,你們聽,我們的聰聰還編了一首順口
溜呢。
播放錄音:記住數位并不難,找準方向是關鍵,右起第一是個位,往左依次
十百千,要問萬位在哪里,就在千位的左邊。
二、學習寫數的方法
教師:你們在哪些地方看見過這些數位呢?
學生列舉出計數器。
教師:計數器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幫助我們寫數、讀數。
1、寫沒有零的數。
教師在計數器上撥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圖。
學生寫:65o
教師在數位順序表下面板書:650
請一學生撥珠,可以撥三位數(265)、四位數(3246),教師出示相應的
算珠圖。
其余學生試著寫數。(填寫例1的空)
討論:像這樣沒有0的數怎么寫?
啟發學生逐步說出:
(1)兩位數先寫十位數,再寫個位數;
(2)三位數先寫百位數,再寫十位數,然后寫個位數;
(3)四位數先寫千位數,再寫百位數,然后寫十位數,最后寫個位數(也
就是從高位開始,一位一位往下寫)。做第8頁的“試一試”。
2、寫末尾有0的數教師在計數器上撥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圖。
(1)教師:這兩個數與剛才(例1)的數有什么不同?
剛才(例1)的3個數從個位起,每一位上都有算珠,每一位上都是0以外的
數,寫數時不會出現0。而這兩個數中,第1個數的個位和十位都沒有算珠,第2
個數的百位和十位都沒有算珠。
(2)討論:沒有算珠的這一位怎么寫?
(3)歸納:哪個數位上一個計數單位也沒有,就在這一位上寫0。然后做第
9頁的“試一試”。
3,寫文字表示的數。
出示例3四千八百兩千零七十五
(1)先讓學生嘗試寫。
(2)選兩個學生上黑板寫這兩個數,全班交流寫法。
(3)歸納“用文字敘述的數”怎樣寫。得出:文字敘述的數的寫法:數位
上有幾個計數單位就寫幾,一個計數單位也沒有就寫0。然后做例3后面的“試一
試”。
三、鞏固練習
(1)課堂活動中的3個題目。(獨立完成,小組互相檢查)
(2)老師課外收集一些生產、生活中的萬以內的數,讓學生寫。(如全校
學生人數、電器商品的單價等)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會寫萬以內的數嗎?怎么寫?
五、課外實踐
回家收集萬以內的數,并與爸爸媽媽或同伴交流。
教學反思:
第4課時寫數讀數(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頁例4、例5。
【教學目標】
1、借助計數器認識萬以內數的讀法,能正確讀出萬以內的數,結合具體的
數,說出讀的方法。
2、會正確地讀數來交流信息,體驗數學的價值。
3、通過與伙伴的交流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
【教學重點】
讀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讀中間、末尾有零的數。
【教學準備】
計數器、數字卡片、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數據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數據資料情況。
學生自由匯報課前收集的數據資料。一臺電視機大約是3400元,學校學生人
數為2806人,媽媽的工資一個月是1320元……(教師把同學們收集的數據有選擇
地板書在黑板上)
2、觀察這些數據,復習數的組成。
讓學生選用一個數,說一說這個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
成的。
教師:這些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數中有0)這些數你們會讀嗎?今天
我們學習萬以內的數的讀法。
二、學習讀數的方法
1、讀沒有零的數教師在計數器上撥315,并在黑板上板書算珠圖。
學生寫:315讀作:三百一十五。
請一名學生撥珠,可以撥三位數(659),也可以撥四位數(1236),教師
出示相應的算珠圖。
其余的學生試著讀數。
討論:像這樣沒有0的數怎樣讀?(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
引導學生說出:讀數時,從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往下讀,千位上是幾,就讀
作幾千;百位上是幾,讀作幾百;十位上是幾,讀作幾十……
教師:你能舉出一些類似的數嗎?怎樣讀呢?(同桌練習)
2、讀末尾、中間有0的數。
教師在計數器上撥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圖。
(1)先讓學生試讀這些數,并與剛才讀過的數比較,有什么不同?
(2)教師:讀了這些數后你有什么發現?(這些數中,有的0讀出來,有的
0不讀,教師板書讀法)
(3)討論:什么樣的0要讀,什么樣的0不讀?引導歸納出:末尾的0不讀,
中間有一個或連續兩個0,只讀一個“零”。
(4)做第11頁的試一試。
3、出示試一試。
(1)讓學生試讀。
(2)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讀的。(全班交流)
(3)最后引導歸納:怎樣讀萬以內的數?(我們讀數的時候,要從高位讀
起,萬位上有幾就讀幾萬,千位上有幾就讀幾千……末尾的0不讀,中間有0的數
不管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0)
三、鞏固練習
1、讀數課堂活動第1題,第2(1)題,讀數是口頭練習,不用筆寫。(自由
讀,和小伙伴互讀互聽,全班抽讀)
2、課堂活動第2(2)題。
3、老師收集一些生活、生產中萬以內的數,讓學生讀一讀。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會讀萬以內的數嗎?讀數時要注意什么?
五、課外延伸
收集萬以內的數,并與同伴交流。
教學反思:
第5課時認識算盤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11頁例6、例7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認識算盤的基本構造,會在算盤上準確地記數,并能正確讀取在算盤上
表示的數。
2、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的基本構造,掌握在算盤上記數的方法。
【教具準備】
算盤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大算盤。
介紹:前面我們嘗過了用計數器數數和記數的方法,數數和記數除了可以用
計數器外,還有一種比較方便的工具,那就是算盤。算盤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的
一種計算工具,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它可以用來記數和計算,在歷史上曾發揮過
很大的作用。上世紀中葉以來,隨著計算器和計算機的逐步普及,算盤才慢慢地
退出了歷史舞臺。
引導:你想認識算盤嗎?你想了解有關算盤的哪些知識呢?
請多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引導: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算盤”。)(板書課題:認識算盤)
二、互動新授
1、介紹算盤的構造。
(1)介紹:算盤形成為長方形,周圍是木框,內貫直柱,稱為“檔”(板
書),一般有九檔、十一檔到十五檔。檔中橫的一條叫“梁”,梁上兩珠,稱“上
珠”(板書),后簡化為一珠,表示“5”。梁下五珠稱“下珠”(板書),后
簡化為四珠,每一珠當作“一”。在使用算盤時要先定數位,再撥珠記數或計算。
(2)讓學生指著算盤說說其基本構造,然后介紹給同桌聽一聽。
2、教學例6。
(1)質疑:記數,必須用到數位,你知道算盤上怎樣表示數位嗎?
介紹:算盤上的數位用“檔”表示,選定一檔作為個位,一般把最右邊的一
檔定為個位向左各檔依次為十位、百位、千位……(分別貼于梁上,學生在小算
盤的檔上定好)。
學生在小算盤上練習,選定一個檔表示個位后,再在算盤上找一找、說一說
其他的數位。
同桌互相找一找給對方看,說一說給對方聽。
練習:教師在大算盤上指定一個檔表示個位,請幾名同學說一說其他檔所表
示的。
(2)引導:在算盤上,算珠都靠框,表示沒有數。撥珠靠梁,表示記數。一
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0用空檔表示。
教師示范在大算盤中撥出1?9。
練習:學生在自己的小算盤上撥出1?9。
游戲:①同桌說出一個1至9之間的任何一個數,請同桌撥出來。
②同桌在算盤上撥出1至9之間的任意一個數,請同桌說說撥出的數是幾。
③填空。完成教材上例6后面的填空:寫出算盤上表示的數分別是多少。
(3)教師介紹撥珠法:通常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三個手指撥珠,各有
分工,協同工作(邊講邊撥)。
拇指:把下珠向上撥,叫撥人下珠。(學生試撥)
食指:把下珠向下撥,叫撥去下珠。(學生試撥)
中指:把上珠向下撥和向上撥,叫撥人、撥去上珠。(學生試撥)
3、教學例7。
(1)質疑:10應該怎么撥?100呢?
試撥:從9撥到20,從80撥到100。特別提醒:遇到滿5、滿10時,應怎么撥
珠?
(2)在算盤上分別表示。71,509,6800.
①學生獨立嘗試撥一撥,邊撥邊說一說撥珠的方法。
②全班交流,重點讓學生說清楚撥珠的方法。
71:在十位上撥1粒上珠和2粒下珠表示7個十,在個位上撥1粒上珠表示1個
O
509:在百位上撥1粒上珠,表示5個百;十位上用空檔表示0;在個位上撥1
粒上珠和4粒下珠表示9個一。
6800:在千位上撥1粒上珠和1粒下珠表示6個千;在百位上撥1粒上珠和3粒
下珠表示8個百;十位和個位上都用空檔表示0.
(3)出示“試一試”:在算盤上撥珠表示下面的數。
1051234876552618007
50012013546961510000
可以采用比賽的形式進行。例如教師出示一個數,讓學生撥珠表示,看誰撥
得又對又快。
(4)教學讀取算盤上表示的數。
①在大算盤上出示309。
引導:要讀出算盤上表示的數,先應該找準數位。在這個算盤上,哪個檔表
示的是個位呢?這個算盤上表示的數的最高位是哪一位?它的十位上是空檔,表
示的是幾?
引導:這個算盤上表示的數,有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表示的數是多少?
②在課件上出示大算盤表示的400和8050.
出示自覺要求:
A.在算盤上找出個位和這個數的最高位;
B.說說這個數的組成;
C.說說算盤上表示的數是多少。
③小結:讀寫算盤上撥出的數,要先在算盤上找到個位,然后找到最高位,
弄清楚算盤上表示的數的組成,再將數讀寫出來。
三、鞏固練習
1、游戲性練習:同桌合作完成,一人在算盤上任意撥入一個萬以內的數,
由另一個同學寫出這個數,并讀一讀,交替進行。看哪一桌學生讀寫的數最多?
2、完成教材第12頁“練習二”第3、5題。
學生集體交流、完成練習。
3、算盤的發展歷史介紹。
課件展示教材第22頁“你知道嗎”的關于算盤的發展歷史介紹的內容。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又學到了什么?你會使用算盤了嗎?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教學反思:
第5課時大小比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4?15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數據,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掌握比較的方法。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等方式歸納出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3、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體驗探索的過程,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掌握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課件出示:沙灘上有兩只海龜正在爭吵,它們都說自己的年齡大。(出示兩只
海龜,背部貼有表示年齡的卡片9和15)請同學們幫助它們比一比,哪只海龜的年
齡大?怎樣表示?(9V15)提問:9<15,你是怎樣想的?(一位數小于兩位數)這時
沙灘上又爬來了一只51歲的海龜,它和15歲的海龜比,哪只海龜的年齡大?怎樣
表示?(15V5D4只老海龜聽說比年齡,也爬過來湊熱鬧,你們看,一只活了200
歲,另一只活了800歲,第3只活了1000歲,第4只活了1100歲,怎樣比較海龜的
年齡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1。
(1)出示32000514,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比的。
小組匯報結果3200大于514,因為3200是四位數,而514是三位數,四位數比
三位數大。
最后引導學生歸納:位數不同的兩個數比大小,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
(2)讓學生獨立做“試一試”,全班匯報交流,著重讓學生說出你是怎樣比
的。
2、教學例2。
(1)出示485005200330003250,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學生在小組里交
流自己的想法,重點討論怎樣比較3300與3250的大小。
(2)全班匯報得出:33003250,先比較千位一樣大,再比較百位,3300
的百位3比3250的百位2大,所以3300>3250。
(3)歸納總結: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比大小,從最高位開始,一位一位往下
比……
(4)讓學生獨立做“試一試”,并給同桌說出怎樣比的。
3、師生總結。
比較萬以內數的時候,先比數位,數位多的數大。數位一樣從最高位比起,
最高位大的數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下一位……
三、鞏固運用
(1)做15頁的課堂活動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做,再全班匯報交流,讓學生
說出誰大誰小的理由。(盡可能體現方法的多樣化)
(2)游戲:比較大小。(第15頁第3題)
①教師介紹游戲規則:同桌兩人出手指,每出一次,將兩人手指個數加起來
填入自己選定的一格中(和為10時不記)。
連續進行3次,各自組成1個三位數,數大者獲勝。
②師生先示范,然后同桌同學游戲。
四、課堂總結
教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反思:
第6課時較大數的估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6?17頁例1?例3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經歷對萬以內數進行估計的過程。
2、能用估計的數表達和交流信息,探索和理解估計的方法。
3、培養和發展學生初步的估計預測興趣和能力,發展數感。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書、尺子、4人小組每組1袋黃豆。
【教學過程】
一、議一議,估一估
1、激趣引入。
教師:小朋友,看看誰在忙呀?
學生:張小明。(課件出示張小明正在幫媽媽賣文具)
教師:大家看,張小明多懂事呀!假期里幫著媽媽一起做生意。你們看,小
明家大約準備了多少支筆要賣呢?
課件出示貨柜上的4筒筆。(特別提示:4筒筆一起出示)教師:大家想知道嗎?
學生:想。
教師:那誰有什么好辦法?
學生1:我可以一支一支地去數。
學生2:這樣太麻煩了,我們可以估計一下張小明家大約準備了多少支。
教師:哦,這是一個好辦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較大數的估計”。
揭示課題:較大數的估計(板書課題)。
2、教學例1。
(1)課件出示3堆水果:橘子、蘋果、柚子。(蘋果中的“900個”先不出現)
(2)議一議:這3堆水果的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①請同學們仔細觀察3堆的大小,你感覺怎樣?
②這3堆水果每堆大小大致相同,每堆水果的個數怎么樣呢?個數為什么不
同?(每個的大小不同)
③你覺得哪種水果的個數多?為什么?(橘子個數多,因為每個橘子小)哪種
水果的個數少?為什么?(柚子的個數少,因為每個柚子大)
A、橘子的個數比蘋果的個數多一些。
B、蘋果的個數比橘子的個數少一些。
C、柚子的個數比蘋果的個數少得多。
D、蘋果的個數比柚子的個數多得多。
(3)為什么說橘子的個數比蘋果的個數多一些?柚子的個數比蘋果的個數
少得多?
(4)教師出示:在蘋果圖上標出:蘋果有900個。請大家具體估計橘子與
柚子的個數。
橘子大約有多少個?(950個、1000個、1100個……)讓學生自由發揮,發表自
己的見解,并說出估計的理由。(因為橘子的個數比蘋果的個數多一些)
柚子大約有多少個?請大家估計。
學生可能估:大約是100個、200個、80個、50個……請學生說出估計的理由。
(因為柚子的個數比蘋果的個數少得多)
(5)學生活動:根據剛才估計的結果選出橘子、柚子的個數,學生獨立完
成第16頁上面的表格。做完以后請同學匯報完成的情況,并說出理由。
(6)做課堂活動第1題(第17頁),學生獨立做,然后全班匯報交流。
3、教學例2。
教師:大家初步掌握了估算的方法,老師這兒真有一個問題,想請大家幫幫
忙,行嗎?
教師發給每組1碗黃豆,請大家小組內商量、討論,用自己最喜歡的辦法得
出這碗黃豆大約有多少粒。比一比哪個小組的辦法多。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察看各組情況。對有需要幫助的學生可以指
導他們看書,先說說書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再探討出各種
可行的方法,完成此項推理方法。
學生匯報討論得出方法。
學生L我們這一組受了書上小朋友的啟示,先抓1把數一數大約有多少粒,
再看1碗大約能抓多少把,就能推測出1碗大約有多少粒黃豆了。
學生2:我們這一組認為可以先裝一小杯黃豆,數出1杯大約有多少粒,再看
1碗大約有多少杯,也能推測出1碗大約有多少粒黃豆。
學生3:我們這一組認為可以不用工具,直接把黃豆均勻地鋪在桌子上,然
后劃成相等的一塊塊長方形,再數出其中的1塊大約有多少粒,也可以估計出這
幾塊大約一共有多少粒黃豆。……
教師:剛才大家說得很好,其實對較大數進行估計的方法就是先找出1份是
多少,再看有這樣的幾份,就能推測出一共有多少了。那么現在就請各小組趕快
行動吧,用你們最喜歡的方法得出這碗黃豆的粒數。
二、量一量,估一估
1、教學例3。
教師:剛才大家估計了一碗黃豆的粒數,現在一起來研究我們的數學書。
(課件出示書上例3中的3個問題,引導學生逐一解決)
教師:現在請大家用尺子量出你們的數學書的厚度,并填在書上。然后教師
引導學生看一看數學書一共有多少張紙。
(1)1本數學書的厚度大約是(0.5)cm;
(2)這本書大約有(60)張。
教師:剛才大家量出了1本數學書的厚度接近0.5cm,那么大家再猜猜到底要
多少張紙才最接近1cm呢?
學生紛紛猜想,師生一起得出最佳答案:1本書有(60)張紙一一厚(0.5)cm。
(課件出示)
教師:請你們幫老師解決一個問題,好嗎?
學生:好。
(課件出示:估計這樣的1200張的厚度大約是(10)cmo)
學生自由活動,可以用筆算一算,也可兩兩商量,猜一猜。
學生完成后,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1:60頁為1本書,1200張紙里我估計有這樣的20本書。那么1200張紙有
(20)本書厚,大約厚(10)cm吧。
多請幾位學生回答,聽聽他們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最后師生一起填出答案。(課件出示)
1200張紙有這樣的(20)本書一一厚(10)cm。
2、教師小結。
大家說得很好。其實和剛才一樣,我們首先應該估計出1份是多少,再來推
測出這樣的幾份是多少。用這種方法,比較大的數都能估計出來。小朋友,你們
學會了嗎?
[點評:學生進行簡單的推測后,再讓學生說出1200張紙的厚度大約是多少
厘米,使學生體驗由局部認識整體的思想,初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三、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第17頁的課堂活動第2題。
學生完成后,請學生說說估計的結果是多少,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多請幾位學生回答。
四、課堂總結
教師:小朋友,你今天學會了什么?把你的收獲給同學們講講,好嗎?
教學反思:
第7課時整理與復習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0?2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與復習,學生能對本單元萬以內數的數法、讀法與寫法及萬以
內數的大小比較、較大數的估計等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
2、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形成萬以內數的概念。
【教學重點】
讀數、寫數及數的組成。
【教學過程】
一、回憶整理
(1)教師:和同桌的小伙伴說說,本單元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萬以內數的認識數數
寫數讀數
大小比較
較大數的估計
二、自主復習
1、數數。
以一個人數、小組一起數或全班一起數的方式進行。
一個一個地數,從597數到610;
一-1----h地數,從3990數到4080;
一百一百地數,從600數到1300;
一千一千地數,從1000數到10000。
2、寫數讀數。
(1)復習計數單位。
教師:小朋友們都會數這些數,真棒!我們要準確地數數,就要知道計數單
位及數位。我們學過的萬以內的計數單位有哪些呢?
學生:個、十、百、千、萬。(教師板書:萬、千、百、十、個)
(2)復習進率。
教師: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先請小朋友們填一填書上第20頁的
第1題。
學生填完后匯報:(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
個一千是一萬。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同時在剛才板書的計數單位間標示出進率。
教師: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3)復習數位及數的組成。
教師:每個單位都有它的位置,就是數位,如下圖。
千百十個...........
教師:“千”所在的位置叫“千位”。你能說出計數單位“個、十、百”所
在的位置叫什么嗎?
學生1:“百”所在的位置叫“百位”。
學生2:“十”所在的位置叫“十位”。
學生3:“個”所在的位置叫“個位”。
教師:千位上的小圓點可以用數字幾表示?(2)這個2表示什么?(表示2個千)
讓學生按照上面的方法依次說出百位、十位、個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
教師:也就是說2個千、4個百、1個十和3個一組成的數是(2413)。
(4)寫數。
教師:你會寫幾個數嗎?請寫在書上。并寫出后面兩個數,再說說這兩個數
的組成及讀法。(主要是“0”的讀法。)
(5)游戲:你說我寫。
游戲規則:同桌之間一人說數,另一人寫數,然后交換。
(6)匯報寫數情況。請兩個小朋友在黑板上寫出他們剛才所寫的數。(按左右各
寫一豎排)
3、大小比較。
(1)(學生寫好以后,教師在學生剛才寫出的幾組數中間畫“O”)
教師:你能比較出這幾組數的大小嗎?(抽學生口答)誰能說說比較大小的方
法?
學生:位數不同的數比較大小,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位數相同的數比較大
小,最高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數相同,就從下一位比較大小……
(2)寫數小競賽:每個大組報出1個數字,要求用這4個數字組成最大的四位
數(或最小的四位數)。每個大組派1名同學上臺寫數,并說一說怎樣才能使寫的
四位數最大(或最小)。
4、較大數的估計。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都要用到估計,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估一估。
(1)教師:我們學校有6個年級,每個年級2個班。如果按每個班40人算,你能
估計出我們學校大約有多少人嗎?這樣的幾所學校大約有10000人嗎?請4人小組
討論一下。
(2)教師:哪位勇敢的孩子來說說你們是怎樣估計的?估計的結果怎樣?
學生:按每個班大約40人算,1個年級大約有80人,1所學校大約有480人,
這樣的20所學校,大約有10000人。
教師:還有不同的估計方法嗎?
學生:按每個班大約50人算,1個年級大約有100人,1所學校大約有600人,
這樣的17所學校,大約有10000人。
(3)教師:我們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用到過估計?學生:我用1分走了多少步,
可以估計出從我家到學校要走5分,大約有多少步。……
[點評:通過對1個學校學生人數的估計及說一說生活中的估計,讓學生建
立起估計和猜測的基本思想,并用于實際生活中。]
三、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整理、復習了哪些知識?
四、課堂作業
教科書第26?27頁的練習三。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千米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是學習千米和毫米的相關知識,包括理解千米、了解毫米、簡單
的單位換算。在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中,體會千米的含義;通過認一認、量一量、
說一說等活動,認識、了解毫米;能結合實際,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教材注重
實踐和探究,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感受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
邊的數學。本單元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發現問
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了條件。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解了米和厘米的相關知識,認識了分米。
由于千米是長度單位中較大的一個單位,學生要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難度較
大。因此教學中一定要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感知1千米,通過實物比較,了解千
米,認識毫米。當然,低年級學生還缺乏操作的經驗,而且因為自我控制能力較
弱,因此,在課堂上容易出現一動就亂的情況。面對這一情況,教師要加強組織
教學工作,注意通過比賽等一些互動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
1、了解千米,認識毫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千米和毫米。
2、充分運用歸納推理,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而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體
會長度概念。
3、在量一量、走一走、說一說、議一議等活動中,通過實踐操作與親身體
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了解千米,認識毫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千
米和毫米。
學法指導:
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感受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的魅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皮尺等
學生準備:米尺。
課時安排:
共4課時。
1、千米的認識...............................................3課時
2、綜合與實踐:體驗千米....................................1課時
第1課時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23?2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表象,并學會千米和米
之間的簡單換算。
2、利用遷移的規律,體驗探索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
問題。
3、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生
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體會千米的含義,建構1千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方法:
結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引導學生在豐富的數學活動中
完成建構。
教學關鍵:
創設實踐活動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實現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卷尺、學校周圍交通圖每小組一張。
學生準備:每小組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第一課時
長度單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1000米就是1千米,也叫1公里。
千米可以用km表示,lkm=1000mo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數學王國里,有一座五指山,住著長度單位五兄弟,師伸出食指、中
指、無名指,猜一猜,這里住著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
厘米)
2、能用你喜歡的方式告訴大家1米、1分米、1厘米各有多長嗎?
3、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適合呢?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課桌的高度。
(3)測量教室的長。
(4)測量南京長江大橋的長度。
4、揭示課題:剛才我們回想了長度單位中的“三兄弟”,那大拇指峰上和小
拇指峰上各住著誰呢?
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大拇指峰上住著的朋友一一千米。(板書課題:千米
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1、質疑引趣。
(1)引導:對于''千米”這位新朋友,同學們想知道些什么呢?
學生可能回答: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長?什么地方能用到千米?……
(2)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有關千米的知識。同學們,在你的印象中,你
在哪里見過“千米”?
教師出示課件(圖1:火車已經行駛了180千米;圖2:高速路上汽車限速每
小時120千米;圖3:離南京還有90公里)。
(3)小結: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
(4)質疑:同學們,你們認為1千米有多長呢?
2、教學例1。
(1)讓8名學生手伸直站成一排,兩名學生用卷尺測量長度。(大約是10米)
課件出示:8個人站成一排,大約有10nl長。
⑵提問:那如果是80個人呢?
①學生分組討論。
②學生交流。
③課件出示:800個人站成一排,大約有1000m長。
(3)提問:那如果是800個人呢?
①學生分組討論。
②交流,課件出示:800個人站成一排,大約有1000m長。
③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1000m有多長。
(4)小結:1000米就是1千米,也叫1公里。(板書:1000米就是1千米,
也叫1公里。)
3、教學例2。
(1)引導: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昨天老師帶領大家走了100m的路程,那么
想一想,1000m要走多少個100m?
學生答:因為1000里面有10個100,所以1000m要走10個100m。
(2)小結:1000m就是要像我們昨天那樣走10次,5個來回。10個100米是
1千米,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也就是lkm=1000m。
(3)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分)。
(4)回答:2km=()m4km=()m8km=()m
3000m=()km6000m=()km9000m=()km
(5)學生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6)提問:1km要走多少步?多少分鐘呢?
(7)學生根據昨天記錄的數據來分組討論。
(8)全班交流:
①走100米的路大約需走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程大概需要走2000步。
②因為走100米的路程大約需要2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程大約需要20
分鐘。
(9)引導: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
(10)學生結合學校周圍交通圖,分組討論、交流。
如:從醫院到超市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
(11)想象: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學校出發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
(12)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學生交流:會有點累;感覺路程會有點遠……
4、教學例3。
(1)引導:剛才我們一起了解了新的長度單位“千米”,知道了Ikm=1000m,
同學們學得
也特別認真。可是“五指山”上卻發生了一些矛盾,“千米”和“米”這兩位朋
友在爭論誰大誰小,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2)課件出示例3。
(3)學生獨立思考,交流解法:
①把千米數換算成米數,3km=3000mo因為2309m<3000m,所以2309m<3km,
三峽大壩比隧道短。
②因為2309m只有2km多,比3km少,所以2309m〈3kin,也就是三峽大壩
比隧道短。
(4)歸納:比較大小時,首先要統一單位,可以把千米換算成米,也可以把
米換算成千米,單位統一后再比較大小。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24頁“課堂活動”第1題。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頁“課堂活動”第2題。
(1)師生對口令。
(2)同桌之間對口令。
3、完成教材第24頁“課堂活動”第3題。
先讓學生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再集體訂正。
4、完成教材第24頁“課堂活動”第4題。
引導學生看圖,指名提問題,并解答。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說說這節課的收獲和體會嗎?
課后反思:
第2課時認識毫米
教學內容:
例4"認一認毫米”這部分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
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讓學生經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
3、讓攀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
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學方法:
通過直尺,引導學生在觀察中認識毫米。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1分幣、1角幣、芝麻若干粒、身份證。
學生準備:直尺。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毫米可以用mm表示lcm=10mm
教,10----------
----?1mm
1、質疑:請同學們觀察老師手中的兩本書,猜猜哪本厚?
(出示4毫米和5毫米厚的書)(學生猜,老師不加斷定)
2、引導:有沒有好辦法又快又有根據地正確判斷出哪本厚哪本薄?(可以平
放在桌上比一比)
3、追問:如果不用這種比較的辦法,你還能想出更科學的辦法來比較這兩
本書的厚薄嗎?(可以用尺子量)
4、引導:用尺子量就要用到長度單位,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千米、
米、分米、厘米)
學生比劃1米(出示米尺)、1厘米(在學生尺上找出,指明學生到投影的尺
上指出)的長,并畫出線段。
5、質疑:這本書厚有1米嗎?有1厘米嗎?那為了量出這本書的厚度同學們
頭腦里是否會有一個新的愿望?(要有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
6、引導:其實你們的愿望,科學家、工人叔叔等一些前輩已經幫我們實現
了,這個愿望就藏在我們的尺子里。
二、探索新知
1、學習厘米與毫米的進率。
(1)激趣: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學習“認識千米”中數師說的“五指山”
嗎?
學生:大拇指上住著千米,食指上住著米,中指上住著分米,無名指上住著
厘米。
師:那么小拇指上住著誰呢?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長度單位里這位新朋友的神
秘面紗。
(2)引導:請同學們觀察尺子,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小組交流)
(3)匯報:直尺上1厘米中間還有很多的小格,每1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中的一個新朋友一一毫米。
(板書課題:認識毫米)
(5)介紹:毫米可以用mm表示。
(6)引導: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1毫米的特點嗎?(短、小、細)
學生用手勢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短。
(7)引導;請你任意選擇尺子上的相鄰兩個數字星,長度為1厘米中間數數
有幾毫米,為了方便數的時候可以用鉛筆尖指著數。
(8)學生交流(數的是1和2中間或5和6中間有幾毫米)。
(9)小結:從同學們剛才的交流中你發現了什么或得出了一個什么規律?1厘
米一10毫米。
2、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
(1)引導:在我們身邊和我們的生活中,你們能不能找到1毫米?
(2)學生思考。
(3)交流(教師出示實物):
①1張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②1粒芝麻的寬度大約是1毫米。
③10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3、回顧、整理學過的長度單位。
(1)引導:同學們,你們知道“五指山”上住著哪幾個長度單位嗎?相鄰兩個
單位間的進率各是多少呢?
(2)出示表格:
1OOO
1km二]―-匚
(3)學生完成表格。
(4)交流、小結。
四、鞏固練習
1、拍手游戲:同意的拍拍手,不同意的搖搖手,如果不懂就舉起你的小拳頭。
(課件逐句出示)
(1)數學老師的身高大約1米60厘米。
(2)這扇門高2厘米。
(3)這本數學本大約厚8米。
學生在游戲中說出正確答案。
2、完成教材第25頁“課堂活動”。
(1)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課堂活動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
(2)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課堂活動第2題。(學生動手操作)
(3)先估計100張紙的厚度,再量一量,課堂活動第3題。(學生動手操作,
課件演示。)
3、修改“數學日記二(課件出示)
今天早晨,老師從2厘米長的小床上起來。先用11厘米長的牙刷刷牙,就
拿出9厘米厚的語文書開始早讀。在上學的路上,看見一只6厘米長的小螞蟻忙
著搬家,一輛黃色的2毫米高的公交車剛剛開走。只好跑步到學校。
讓學生修改不合適的長度單位,再集體訂正。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課后反思:
第3課時練習題
教學內容:
教科書26?27頁練習五。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參與到長度單位的整理與復習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
2、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知道lkm=1000m,
lcm=10mmo
教學重點:
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讓學生參與到長度單位的整理與復習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
教學方法:
通過比賽、小組合作等參與性強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梳理知識,完
成建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直尺、掛圖(知識樹)。
學生準備:直尺。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長度單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km(1000)m(10)dm(10)cm(10)mm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在這個單元中,我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學會了哪些方法?
2、出示(知識樹)掛圖。
3、仔細觀察知識樹,看看還有什么知識是本單元學習的,這些知識卡片之
問的順序正確嗎?
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
全班交流,當學生說到某個知識,請他將寫有該知識的卡片張貼在知識樹上。
觀察知識樹,查漏補缺,梳理知識卡片之間的順序。
小組合作,對照知識樹說說每一部分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內容或方法。通過小
組合作交流、完善知識樹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整理本單元知識內容,形成較好
的知識結構。
二、整理練習
1、導人:同學們,你們喜歡玩闖關的游戲嗎?這節課,我們跟隨聰聰和明明一
起來闖關,好不好?
2、第一關:小調查。(課件出示第1題。)
(1)小學生步行每時約行()km。
(2)騎自行車每時約行()km。
(3)動車每小時約行()km。
3、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練習五”第4題。
(1)提出要求:學生獨立在教材上完成,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指名學生回思考方法。
4、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練習五”第6題。
(1)誰能說說這道題的意思?
(2)你能在括號里填出正確的數嗎?能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3)全班交流。
5、課件出示教材第27頁“練習五”第8題。
(1)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
(2)試一試完成這道題。
(3)全班交流。
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北京市裝修工程獎懲合同
- 固定木樁采購合同范本
- 圓形貨架采購合同范本
- 車位轉讓高價合同范本
- 福建個人租賃合同范本
- 肉羊屠宰收購合同范本
- 挖管道勞務合同范本
- 病句搭配不當30題及答案
- 2025合同法深度解析:合同終止的法定情形與協商解除
- 2025授權生產合同授權生產協議產品生產合同范本
- 代詞-專升本英語語法課件
- 高效時間管理技能-GTD課件
- 《調整心態,積極迎考》主題心理班會
- 研究生免疫學英文課件抗體Ab
-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欣賞生命:生命樹
- 電流與電壓和電阻實驗報告單
- 《空中領航學》8.5 精密進近程序的五邊進近
- (完整版)心理輔導記錄18個表格
- WS-T 428-2013 成人體重判定
- 資料員崗位季度績效考核表
- 鋪軌基地臨建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