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語文試題【帶答案】_第1頁
大連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語文試題【帶答案】_第2頁
大連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語文試題【帶答案】_第3頁
大連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語文試題【帶答案】_第4頁
大連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語文試題【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七年級(下)第一次學情調查語文試卷注意事項:1.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2.本試卷共四道大題,23道小題,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一、積累與運用(17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污晦(huì)亙古(gèng)卓(zhuó)越深惡(wù)痛絕B.殷紅(yān)咀噘(jué)什(shí)物鍥而不舍(qì)C.嗥鳴(háo)默契(qì)哺(pǔ)育鞠躬盡悴(cuì)D.燕然(yān)選聘(pìn)嗚咽(yè)婦孺皆知(rú)【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字音字形。A.污晦(huì)

——污穢

,亙古(gèng)——gèn;B.咀噘(jué)——咀嚼,鍥而不舍(qì)——

qiè;C.

哺(pǔ)育——bǔ,

鞠躬盡悴(cuì)——

鞠躬盡瘁;故選D。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①淄博燒烤走紅網絡,當地政府迅速________,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打出了一套套“組合拳”。②每個人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真正的聰明人不會讓壞情緒肆意________。③考試焦慮是考生經常出現的一種情緒反應,________考生善于進行心理調適,________能緩解減輕不良反應。A.反應蔓延如果就 B.反應曼延只要就C.反映曼延如果就 D.反映蔓延只要就【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詞語理解與運用。①反應:表示事情所引起的意見、態度或行動。反映:比喻把客觀事物的實質表現出來。淄博燒烤走紅網絡是一個事件,當地政府需要對此做出“反應”,采取措施。因此,第一個空應該填:反應;②蔓延:指如蔓草滋生,連綿不斷。引申為延伸,擴展。曼延:指線性伸展延長,一般用于具體的事物(多用于山脈、水流、道路等)。句子中提到的是壞情緒的擴散,因此,第二個空應該填:蔓延;③如果……就……:表示假設關系的復句。只要……就……:表示充分條件,有前就會有后。語境意思是善于調節心理的考生,可以減輕不良反應,但不是所有的不良反應都可以通過調節心理得到緩解,表示了一種可能性和條件關系,而不是“只要……就……”所表達的充分條件關系。因此,第三個第四個空應該填:“如果……就……”。故選A。3.下列各項中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青年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最活躍、最富朝氣,擁有開風氣之先的力量。廣大青年堅持修身立德,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第一步臺階,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影響著一個時代的底色和基調。廣大青年都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就一定能讓清風正氣、蓬勃朝氣遍布全社會,讓青春成為中華民族生氣勃發、高歌猛進的持久風景。A.選文中的“生氣勃發”是褒義詞。B.選文中的加點詞“最”“都”“更”都是副詞。C.選文中“活躍”“對”“人生”分別是形容詞、動詞和名詞。D.上面選文包含了“比喻”和“排比”兩種修辭手法。【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語法知識。C.“對”是介詞,表對象。故選C。文學、文化常識與名著閱讀。4.下列各項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同樣是回憶恩師,現代作家蕭紅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感覺,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來烘托一個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魯迅;而詩人臧克家則以其澎湃凝練的語言展現了聞一多作為學者和民主戰士時的巨人形象。B.《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這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C.文言文中的稱謂語非常豐富,如“孤常讀書”的“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稱,“卿今當涂掌事”的“卿”是古代君對臣的愛稱,“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的“大兄”是對朋友輩的敬稱,“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的“胡”是古代對西北民族的稱呼。D.“他沒有什么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的發亮。腮上沒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粗。臉上永遠紅撲撲的,特別亮的是額骨與右耳之間一塊不小的疤——小時候在樹下睡覺,被驢啃了一口。”這段外貌描寫刻畫的是《駱駝祥子》中的老馬。【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D.這段描寫刻畫的是祥子,而不是老馬;故選D。5.七年級開展“讀名著,做批注”專題活動,請你幫助小語結合作品內容,根據提示完成下面內容的批注。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厲害了,揣起保單,拉起車,幾乎要哭出來。拉到個僻靜地方,細細端詳自己的車,在漆板上試著照照自己的臉!他忽然想起來,今年是二十二歲。因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從到城里來,他沒過一次生日。好吧,今天買上了新車,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車的,好記,而且車既是自己的心血,簡直沒什么不可以把人與車算在一塊的地方。劃線句子表現了祥子怎樣的復雜心情?怎樣過這個“雙壽”呢?祥子有主意:頭一個買賣必須拉個穿得體面的人,絕對不能是個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門,其次是東安市場。拉到了,他應當在最好的飯攤上吃頓飯,如熱燒餅夾爆羊肉之類的東西。吃完,有好買賣呢就再拉一兩個;沒有呢,就收車;這是生日!祥子把買車的日子當作自己的生日,表明了什么?自從有了這輛車,他的生活過得越來越起勁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著為“車份兒”著急,拉多少錢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對人就更和氣,買賣也就更順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這樣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買輛車,一輛,兩輛……他也可以開車廠子了!結合選文內容,說說祥子這時是一個怎樣的人。【答案】(1)“哭”是因為祥子極度激動,表現了祥子對終于擁有一輛自己日夜思念的車的極度歡喜之情。(2)說明祥子把車子當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表明他愛車的程度。祥子想通過自己的奮斗擺脫貧困,過上像樣的生活。(3)從“心里舒服,對人就更和氣,買賣也就更順心”可以看出祥子是個對生活有信心的人:從祥子計劃買更多的車,開廠子可以看出他是個有理想的人,對生活充滿希望。(第三點寫出任意一條即可)【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名著內容理解與人物形象分析。(1)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厲害了”表明他內心的激動和緊張。這種身體反應通常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波動,因為即將實現長久以來的夢想——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而感到的極度激動。“揣起保單”和“拉起車”這兩個動作,則進一步體現了祥子對這一刻的重視。保單是他擁有新車的證明,而拉起車則象征著新生活的開始。這兩個動作都體現了祥子內心的喜悅和期待。祥子幾乎要哭出來,一方面是因為激動的情緒難以自持,另一方面也是長期以來的努力和期待在這一刻得到了實現,內心的感慨和情感的釋放。這種“哭”并非悲傷,而是喜悅的淚水,表現了他終于擁有一輛自己日夜思念的車的極度歡喜之情。(2)將買車的日子視為生日,充分說明了祥子對車子的珍視程度。生日是特殊的、標志性的日子,代表著誕生和新的開始。祥子選擇這一天作為“新生”,實際上是把車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是他新生活的起點和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行為深刻反映了祥子對車子的極度熱愛,他將車子視為自己生活的重要支柱。這一行為也揭示了祥子的生活理想和追求。他出身貧寒,但他并不愿意接受這種命運,而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奮斗和努力來擺脫貧困,過上更加體面和像樣的生活。車子對于他來說,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是他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工具和象征。通過擁有自己的車子,祥子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實現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心里舒服,對人就更和氣,買賣也就更順心”體現了祥子內心的滿足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這種心態表明他是一個對生活有信心的人。當他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即擁有了自己的車子,他感到心情愉悅,這種積極的心態也影響了他與人的交往和工作的態度,使得他的買賣更加順心。從祥子的未來計劃——“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買輛車,一輛,兩輛……他也可以開車廠子了!”可以看出,他不僅滿足于現狀,還有著更大的理想和追求。他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買更多的車,甚至開一家車廠。這種對未來的規劃和憧憬,展示了祥子是一個有理想、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祥子是一個對生活充滿信心、有理想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6.古詩文默寫。(1)獨坐幽篁里,________。(王維《竹里館》)(2)馬上相逢無紙筆,________。(岑參《逢入京使》)(3)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飛。(韓愈《晚春》)(4)當窗理云鬢,________。(《木蘭詩》)(5)《木蘭詩》中描寫戰事頻繁持久,戰爭悲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彈琴復長嘯②.憑君傳語報平安③.楊花榆莢無才思④.對鏡帖花黃⑤.將軍百戰死⑥.壯士十年歸【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名句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嘯、憑、榆莢、帖、戰”等字詞容易寫錯。二、古詩文閱讀(17分)(一)(3分)7.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小題。【甲】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乙】塞上聽吹笛高適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①,風吹一夜滿關山。[注釋]:①《梅花落》,漢樂府橫吹曲,抒離情。下列關于兩首詩歌的理解與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詩全篇緊扣一個“聞”字抒寫感受,【乙】詩則從“聽”字入筆并扣其抒情達意。B.【甲】詩中笛子吹奏的是《折楊柳》曲,【乙】詩中暗點笛子吹奏的樂曲為《梅花落》。C.【甲】詩中的“何人”首先指詩人自己,【乙】詩中的“胡天”點詩題中“塞上”二字。D.【甲】詩“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與【乙】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運用虛寫與夸張手法,表達了深切的思鄉之情。【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而與分析。A.【乙】詩寫塞上聞笛而生鄉關之思,首先展現出月光下的廣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與戍樓之間托出羌笛之聲,沒有直接使用“聽”字,而是通過“月明羌笛戍樓間”來描繪聽到笛聲的場景。“從‘聽’字入筆并扣其抒情達意”表述有誤;故選A。(二)(14分)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乙)閏月,權親攻皖城。諸將欲作土山,添攻具,呂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歷日乃成;城備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圖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經日,水必向盡,還道艱難,蒙竊①危之。今觀此城,不能甚固,以三軍銳氣,四面并攻,不移時可拔②;及水以歸,全勝之道也。”權從之。蒙薦甘寧升城督。寧手持練身緣③城為士卒先。既而張遼④至夾石,聞城已拔,乃退。權拜呂蒙為廬江太守,還屯尋陽。(選自《資治通鑒》)【注】①竊:私下里,私自。②拔:攻下;攻取。③緣:攀援。④張遼:曹軍將領。8.下面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結友而別人不知而不慍B.但當涉獵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C.諸將欲作土山將以攻宋D.不能甚固而戍死者固十六七9.把選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卿言多務,敦若孤?(2)城備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圖也。10.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寧手持練身緣城為士卒先11.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刻畫呂蒙的形象,請具體說明分析。【答案】8.B9.(1)你說你事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事務多呢?(2)敵人城防已經修好,援兵必定到來,我們將不能奪取(皖城)。10.寧手持練/身緣城/為士卒先11.甲文:魯肅的驚嘆并與呂蒙“結友而別”,側面表現出呂蒙的學有所成;乙文:①呂蒙推薦的甘寧身先士卒,側面表現出呂蒙的善薦人才;②“張遼至夾石,聞城已拔”印證了呂蒙“外援必至”、“不移時可拔”的論斷,側面襯托出他的戰略眼光,料事如神。③孫權“拜呂蒙為廬江太守”,側面表現出呂蒙的才略過人。【解析】【8題詳解】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而:連詞,表順承/連詞,表轉折;B.但:都是“只、僅僅”意思;C.將:將領、軍官/將要;D.固:堅固/本來;故選B。【9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有:(1)孰:代詞,誰,哪個;若:比得上。(2)既:已經;修:整治,完善;圖:圖謀,這里指攻取【10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要正確斷句,首先準確把握句意是關鍵,其次要借助語法知識,根據主謂賓來劃分,句首語氣詞和關聯詞之后要停頓。最后仔細朗讀,看看是否順暢、順口,意義是否完整。句意:甘寧手持著白絹,親身攀著城墻,做士兵的表率。“寧手持練”描述了甘寧的一個完整動作,此處應斷開有助于區分這個動作和其他后續動作。“身緣城”描述了甘寧攀城的動作,這是一個獨立且完整的動作描述。在此斷開有助于區分攀城動作和后續的動作或狀態。正確斷句為:寧手持練/身緣城/為士卒先【11題詳解】本題考查寫作手法分析。側面描寫,又稱為間接描寫,是指不直接呈現描寫對象,而是通過對其他人物、事件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此達到讓讀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描寫對象的效果。甲文中,通過魯肅的驚嘆和與呂蒙“結友而別”這一情節,間接地表現出呂蒙的學習成果和進步。魯肅作為東吳的重要將領,他的認可和驚嘆無疑是對呂蒙學有所成的最好證明。這種側面描寫的手法,讓讀者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呂蒙的成長和變化。乙文中,則通過多個方面來側面描繪呂蒙的形象。首先,通過呂蒙推薦的甘寧身先士卒這一情節,表現出呂蒙的善薦人才。甘寧的勇猛和表現,無疑是對呂蒙識人眼光的最好肯定。其次,“張遼至夾石,聞城已拔”這一情節,印證了呂蒙之前的論斷,從而側面襯托出他的戰略眼光和料事如神的能力。最后,通過孫權“拜呂蒙為廬江太守”這一舉動,表現出呂蒙的才略過人。孫權的這一任命,無疑是對呂蒙能力和貢獻的肯定。綜上所述,甲乙兩文都通過側面描寫的手法,成功地刻畫了呂蒙的形象。這種手法不僅豐富了文章的內容,也使得呂蒙的形象更加立體和生動。【點睛】參考譯文:(甲)起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呂蒙于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后,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你認清事物怎么這么晚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乙)閏月,孫權親自進攻皖城。各位將領想要建造土山,添置攻城器具,呂蒙說:“制造攻城器具和堆土山,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完成;那時城墻已經修理好了,外來的救兵必定到來,這是不能取得勝利的。而且我軍是憑借積水進入的,如果停留很多天,積水必定會枯竭,回軍道路艱難,我認為這是危險的。現在觀察這座城,不能算很堅固,以我三軍的士氣,四面一起進攻,不用多久就可以攻下;趁積水還未枯竭,趕快攻城,這是完全取勝的策略。”孫權采納了他的意見。呂蒙推薦甘寧擔任登城督。甘寧手持繩索,身先士卒,攀爬城墻。隨后張遼到來,聽說皖城已經被攻破,就撤回了。孫權授予呂蒙為廬江太守,回軍駐扎在尋陽。三、現代文閱讀(36分)(一)(8分)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①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圖騰和神話形象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黃帝時代,龍曾經出現在人世間,幫助皇帝打敗炎帝,取得天下的統治權,從此,龍被視為天子的圖騰和象征。②龍的形象集合了多種動物特征并具有特定的象征意義,是能興風雨、利萬物的祥瑞之物。聞一多先生認為,龍以蛇為本體,又融合了“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也有觀點認為,龍的特征為駝頭、蛇身、鹿角、龜眼、蝦須、魚鱗、虎掌、鷹爪,牛耳(亦稱九不像)。(選自《人民日報》,有改動)【材料二】“干支紀年法”是中國古代的紀年方法之一。“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將干支順序相配以表示年、月、日的序號,60年為一個循環,俗稱“一甲子”。干支紀年以每年立春換年,其中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此外,古人還將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互相搭配,如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選自《人民日報》,有改動)【材料三】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是正義、高貴、尊榮的象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稱道的龍,彰顯著博采眾長、求同存異、和諧共生的精神,亙古不變,因而形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特定內涵。龍的形象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如“見龍在田,天下文明”,“二月二,龍抬頭”,賽龍舟。②央視總臺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主題為“龍行龘龘,欣欣家國”。“龘”字的漢語拼音是“dá”,總共有48畫,其部首是“龍”,據《康熙字典》記載,“龘”出自第一部楷書字典《玉篇》,“龍行龘龘”形容群龍在云海騰飛的雄健身姿,昂揚而熱烈,代表著中國人民的英勇無畏精神及昂揚樂觀風貌。(選自《人民日報》,有改動)天干12.請依據上述材料,選出與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項()A.在傳統文化中,龍的起源可追溯至中國古代神話傳說。B.龍的形象集合了具有特定象征意義的多種動物特征。C.“干支紀年法”是中國古人記錄時間的唯一紀年歷法。D.“龍行龘龘”原形容群龍騰云駕霧,矯健豪邁的樣子。13.有人認為“龍”是一種虛構的動物,是“九不像”,不應該進入到傳統“十二生肖”中,很多學對此感到困惑。請結合上述材料思考,“龍”這一形象進入到的“十二生肖”的原因。14.除夕的晚上,爺爺給小慧講解了中國天干地支紀年法,并給出了“天干地支的對照表”。請依據【材料二】,幫助小慧回答爺爺的問題。天干地支對照表天干123456789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345678910111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爺爺:2023年被稱為癸卯兔年,2024年是什么年?小慧:_______爺爺:你是怎么推算?小慧:_______【答案】12.C13.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圖騰和神話形象之一;龍的形象集合了多種動物特征,是能興風雨、利萬物的祥瑞之物;龍貫穿了博采眾長、求同存異、和諧共生的精神,成為獨特的文化標志物。龍是正義、高貴、尊榮的象征。14.①.甲辰龍年②.結合【材料二】“干支紀年”以每年立春換年,癸卯兔年,天干中“癸”后面是“甲”,地支中“卯”后面是“辰”,兔年后面龍年,而且古人還將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互相搭配,如“卯兔、辰龍”,從“2023年被稱為癸卯兔年”可知,2024年應被稱為甲辰龍年。【解析】【12題詳解】本題考查材料理解與分析。C.材料二描述“干支紀年法”是中國古代的紀年方法之一,并未提及它是唯一的紀年歷法;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材料分析與概括。材料一提到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圖騰和神話形象之一,為天子的圖騰和象征。這表明龍在文化上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廣泛的認可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有資格成為十二生肖中的一員。其次,“龍的形象集合了多種動物特征并具有特定的象征意義,是能興風雨、利萬物的祥瑞之物”這一特性使得龍在民間信仰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人們相信它能帶來好運和豐收,因此將其納入十二生肖也是順應民意的體現。通過材料三可以看出,龍貫穿了博采眾長、求同存異、和諧共生的精神。這一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包容性和和諧理念相契合,使得龍成為了一個獨特的文化標志物。將龍納入十二生肖,不僅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也寓意著對和諧社會的追求。材料三還提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是正義、高貴、尊榮的象征。”這些正面的價值觀念使得龍在人們心中占據了崇高的地位,將其作為十二生肖之一,有助于弘揚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綜上所述,“龍”這一形象之所以能夠進入到傳統“十二生肖”中,主要是因為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文化的重要圖騰和象征,同時寓意著吉祥、和諧與尊貴。【14題詳解】本題考查材料理解與運用。干支紀年法是一種將天干與地支組合起來表示年份的方法,天干共10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12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兩者按固定的順序配對,每配一對表示一年,從甲子開始,滿六十年后重新從甲子開始循環。題目中提到2023年是癸卯年,通過對照天干地支表找到癸的位置,然后按照順序確定下一年的天干和地支:天干部分,癸后面緊接著是甲;地支部分,卯后面緊接著是辰。因此,2023年后的2024年對應的就是天干中的“甲”和地支中的“辰”,即甲辰年。同時,根據材料二中提到的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的對應關系,“辰”對應的生肖是“龍”,所以2024年也被稱作“甲辰龍年”。(二)(16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儒者之豪邁徐百柯①蒙文通一生治經史之學,著作頗豐,但他曾說自己學問最深處,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學。蒙先生指導研究生,上來先是兩句話。第一句引陸象山言:“我這里縱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條:“一個心術不正的人,做學問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②蒙文通以教書為業,卻曾兩次遭遇未被大學續聘的尷尬。一次是上世紀30年代在北京大學。他在歷史系任教年余,卻始終未去院長家拜訪過一次,因而被同事稱為“此亦稀有之事也”。據說此事弄得院長非常難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無人授課一事于不顧,也不再續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處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轉至天津一女師任教,與“領導”交往依然如故。③另一次是上世紀40年代在四川大學,由于學閥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學院續聘。但一干學生傾倒于他的學識,請求他繼續授課。他說:“我可以不拿錢,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讓愿意上課的學生到自己家里,繼續傳授。④曾經有川大學生回憶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體態豐盈,美髯垂胸,兩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來長的葉子煙桿,滿面笑容,從容瀟灑地走上講臺,大有學者、長者、尊者之風。”⑤他講課有兩個特點,第一是不帶講稿,有時僅攜一紙數十字的提要放在講臺上,但從來不看,遇風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會下課鐘,聽而不聞,照講不誤,每每等到下堂課的教師到了教室門口,才哈哈大笑而去。⑥他的考試也頗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題考學生,而是由學生出題問先生,往往考生的題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學生的學識程度。如學生的題目出得好,蒙先生總是大笑不已,然后點燃葉子煙猛吸一口,才開始詳加評論。考場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邊望江樓公園竹叢中的茶鋪里,學生按指定分組去品茗應試,由蒙先生掏錢招待吃茶。⑦蒙文通曾對兒子蒙默講,自己對問學者一向是知無不言,就像鐘,“大叩之則大鳴,小叩之則小鳴”。他的學生常晚上登門問學,他總是熱情接待,有問必答,侃侃而談。夜深,學生告辭,他常不準走,非等他燃過兩根抽水煙的紙捻后才放行。⑧他的學生吳天墀說:“先生豁達大度,不拘小節,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會上三教九流,一視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歡上街坐茶館,和人作海闊天空的閑談,也愛邀熟人上餐館小吃一頓。”⑨另一位學生隗瀛濤回憶說,一次,遇見蒙先生坐三輪車去學校。蒙先生一眼看見他后高聲喊道:“隗先生(對他的戲稱),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資料,你快來看了寫文章。我的文章發表了可以上耀華餐廳(成都著名的西餐廳),你的發表了也可以吃一頓回鍋肉嘛!”⑩許多學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訪蒙文通,交往過后,他們往往發出這樣的感嘆:“讀先生的書,以為只是一個恂恂①儒者,沒想到先生還這么豪邁。”【注釋】①恂恂:恭謹溫順的樣子。15.從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認為他兩次未被續聘的根本原因分別是什么?16.蒙先生曾表示對問學者一向是“大叩之則大鳴,小叩之則小鳴”。請用直白的語言解釋這句話在語境中的含義。17.蒙先生的考試方法好不好?請說出你的理由。18.蒙先生的“豪邁”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請任選兩個方面舉例說明。19.文中多處寫到學生對蒙先生的回憶,這是什么寫法?有什么作用?【答案】15.第一次是因為蒙先生不會阿諛奉承,討好“領導”;第二次是因為蒙先生為人光明磊落,不搞陰謀詭計。16.多問則多講,少問則少講。或“知無不言”,“有問必答”。(意思對即可)17.答“好”與“不好”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示例:這種考試方式好。要出好題,需要更為豐富的知識,要分析清楚為什么要考這道題,答案如何去整理。(意思對即可)18.豪邁的具體表現:智慧幽默,剛正不阿,不拘小節,誨人不倦,慷慨大方等方面。示例:①慷慨大方,考試時掏錢招待學生吃茶,愛邀熟人上餐館小吃一頓。②剛正不阿,在歷史系任教年余,始終未去院長家拜訪過一次。19.側面描寫。這樣寫,是對人物形象的補充,從另一個側面表現了蒙先生的學者、長者之風,豁達大度、不拘小節、慷慨大方的品格。(意思對即可)【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第一次未續聘是在文章第②段“他在歷史系任教年余,卻始終未去院長家拜訪過一次”“據說此事弄得院長非常難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無人授課一事于不顧,也不再續聘蒙文通”,由此可知其未被續聘的原因是不會阿諛奉承,討好“領導”;第二次是在第③段“另一次是上世紀40年代在四川大學,由于學閥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學院續聘”,由此可知原因是其為人光明磊落,不搞陰謀詭計。【16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第⑦段“蒙文通曾對兒子蒙默講,自己對問學者一向是知無不言”,這句話就是對“大叩之則大鳴,小叩之則小鳴”的解釋,知無不言,多問就多答,少問就少答;“他的學生常晚上登門問學,他總是熱情接待,有問必答,侃侃而談”,這句話就是“大叩之則大鳴,小叩之則小鳴”的具體表現。【17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感悟。第⑥段“他的考試也頗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題考學生,而是由學生出題問先生,往往考生的題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學生的學識程度”,這種方法回答“好”與“不好”均可。回答好的話,就從文中語句理解:“往往考生的題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學生的學識程度”,可見要想提出一些好的題目,必須要有豐富的知識,這就體現出了學生的學識程度,頗有趣味性。回答不好的話,可以從學生雖然可以提出問題,但不一定掌握了基本內容,自己不一定會,并不能正確體現學生的學識程度這個方面來回答。【18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第②段“據說此事弄得院長非常難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無人授課一事于不顧,也不再續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處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轉至天津一女師任教,與‘領導’交往依然如故”和第③段“另一次是上世紀40年代在四川大學,由于學閥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學院續聘”,可以看出蒙先生的“豪邁”:光明磊落、剛正不阿;第③段“但一干學生傾倒于他的學識,請求他繼續授課。他說:‘我可以不拿錢,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讓愿意上課的學生到自己家里,繼續傳授”,可以看出蒙先生的“豪邁”:誨人不倦;第④段“先生身材不高,體態豐盈,美髯垂胸,兩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來長葉子煙桿,滿面笑容,從容瀟灑地走上講臺”,可看出蒙先生的“豪邁”:不拘小節;第⑥段“他的考試也頗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題考學生,而是由學生出題問先生,往往考生的題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學生的學識程度。如學生的題目出得好,蒙先生總是大笑不已,然后點燃葉子煙猛吸一口,才開始詳加評論。考場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邊望江樓公園竹叢中的茶鋪里,學生按指定分組去品茗應試,由蒙先生掏錢招待吃茶”,可以看出蒙先生的“豪邁”:智慧、慷慨大方;第⑦段“他的學生常晚上登門問學,他總是熱情接待,有問必答,侃侃而談。夜深,學生告辭,他常不準走,非等他燃過兩根抽水煙的紙捻后才放行”,可看出蒙先生的“豪邁”:誨人不倦,慷慨大方;第⑨段“另一位學生隗瀛濤回憶說,一次,遇見蒙先生坐三輪車去學校。蒙先生一眼看見他后高聲喊道:‘隗先生(對他的戲稱),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資料,你快來看了寫文章。我的文章發表了可以上耀華餐廳(成都著名的西餐廳),你的發表了也可以吃一頓回鍋肉嘛!’”可以看出蒙先生的“豪邁”:幽默風趣。【19題詳解】本題考查寫法及作用。不是直接對人物本身進行描寫的都屬于側面描寫。學生對蒙先生的回憶,是從學生的角度對蒙先生進行描寫,屬于側面描寫。側面描寫的作用一般是對人物形象進行補充,突出主要人物。第④段“曾經有川大學生回憶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體態豐盈,美髯垂胸,兩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來長的葉子煙桿,滿面笑容,從容瀟灑地走上講臺,大有學者、長者、尊者之風。’”,這是從學生的角度來突出蒙先生的學者、長者、尊者之風;第⑧段“他的學生吳天墀說:‘先生豁達大度,不拘小節,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會上三教九流,一視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歡上街坐茶館,和人作海闊天空的閑談,也愛邀熟人上餐館小吃一頓。’”,這一段從學生的口中突出蒙先生豁達大度,不拘小節,慷慨大方。第⑨段“另一位學生隗瀛濤回憶說,一次,遇見蒙先生坐三輪車去學校。蒙先生一眼看見他后高聲喊道:‘隗先生(對他的戲稱),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資料,你快來看了寫文章。我的文章發表了可以上耀華餐廳(成都著名的西餐廳),你的發表了也可以吃一頓回鍋肉嘛!’”,這一段從學生的口中突出蒙先生的幽默風趣。(三)學校公眾號要推出一期“時代與青年”,小文同學向學校推薦了徐魯的《懷念一位志愿軍老戰士》,請你完成文后的學習任務。懷念一位志愿軍老戰士徐魯①很多年沒去鄂南嘉魚縣了。前不久,省作家協會安排去嘉魚采風,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一次,應該有機會看一看多年未見的一位老朋友、老前輩、民間文藝專家謝忠告先生了。不料,一到嘉魚,縣政協的同志就告訴我說,謝老幾年前就已經去世了。得知這個消息,我在心里難過了好些日子。②有一個動人的畫面,常常在我腦海浮現:狹窄的斗室里,一盞小小的臺燈下,數疊高聳的稿件夾縫中,一位滿頭華發的孤身老人,正躬著脊背,全神貫注地校閱著一篇篇稿件。190度宛如酒瓶底般的鏡片,幾乎是貼在稿紙上了。鐵劃銀鉤、字斟句酌、一絲不茍……③這位深情而執著的老人,這位從朝鮮戰場上走過來的志愿軍老兵,這位從此以后孜孜不倦地從事著群眾文化工作的“老文化戰士”,就是常年居住在嘉魚縣的謝忠告。我們那時候都稱他為“老謝”。④老謝是湖北省民間文藝界出了名的“機智人物”。這得益于他三十多年的民間文化的濡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湖北各地市的群藝館和各縣文化館,都接受了采集民間文學“三大集成”的任務。“三大集成”分別是民間故事集成、民間歌謠集成、民間諺語集成。⑤我當時在與嘉魚縣同屬咸寧地區的(后來劃歸了黃石市)陽新縣文化館工作,自然也全力參與了陽新縣“三大集成”的采集和編輯工作。老謝當時是嘉魚縣文化館副館長,當嘉魚縣民間文學“三大集成”的主編任務落到了他肩上時,他已是年逾花甲的人了。但他像一個老兵接到了上級命令一樣,二話沒說,打起背包就下鄉去了。⑥我記得那些年里,有好幾次,我去嘉魚看他,有如“松下問童子”,“云深不知處”一樣,文化館里的人,誰也不知他是在哪一帶“打游擊”,很難找到他。有一次,好不容易找到了老謝。他給我講了一些他的趣事,我記憶尤深。⑦東吳古鎮陸溪口,有位民間老藝人叫楊鵬。老謝常常和他結伴采風。兩人湊在一起,一對“半有瞎子”兩個“老頑童”。⑧一天來風歸來,天色已晚,老謝想要趕回縣城去。楊鵬勸阻說:“回去還不是光棍一條?黑燈瞎火,明天再走吧!”⑨老謝卻擺了擺手,堅持說:“約好了今晚有作者來談稿子的。”楊鵬只好執手相送。⑩兩個老頑童在夜晚布滿泥濘的田埂上邊走邊談,興之所至,禁不住手舞足蹈。但樂極生悲,老謝一步踩空,整個人摔進了水溝里,眼鏡沒了,頭部也摔傷了。楊鵬急著大聲喊叫著,摸索了半天,先摸到了一只棉鞋,然后才摸到滿身泥漿、滿臉是血的老謝。天寒地凍,夜色漆黑。楊鵬趕緊為老友包扎好傷口,老謝套上透濕的棉鞋,磕磕碰碰連夜步行了20多里,總算趕回了縣城。?也正是這一次,他收集到了《長毛港》等幾個很有價值的民間故事。同志們得知老謝受傷的消息,紛紛前來探望,老謝竟樂樂呵呵地說:“這有什么呢?打從抗美援朝起,我不就是這樣泥里雪里、摸著滾著走過來的嗎?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按說,快要邁入古稀之年的人了,又是孤身一人,應該坐下來享享清福了。可他偏不服老。有時開會見面,我問他:“尊體近來可好?”他眨巴著眼睛,似乎要咂摸出某種“潛臺詞”來,笑著說:“托福,托福,昨天沒死,就意味著今天還好好活著。”?大半生的基層文化生涯,可謂閱人多矣,受人冷落、遭人白眼的境遇也委實不少。可他又常常為了事業而寵辱皆忘,樂此不疲。為了使三套民間文學集成早日出版,老謝可謂殫精竭慮。?他跟我講,有一天,他半夜里睡不著,爬起來給當時的縣委領導劉書記寫了一封長信,訴說出版經費的艱難。劉書記看完老謝懇切的長信,當即批了字,讓財政局予以支持。劉書記還拿著他批了字的長信,對老謝說:“老謝,你眼睛不好使,我念給你聽聽吧。”僅僅這一句話,就把老謝感動得眼眶里噙出了淚水。他拿著批示,恭恭敬敬地給劉書記鞠了一躬。?后來,當三大本厚厚實實、散發著墨香的新書送到全縣各界的手上,老謝喜笑顏開。他說,捧著墨香撲鼻的新書,那些耿耿難眠的夜晚,那些鼻青臉腫的摔打,又算得了什么呢??老謝就是這樣一個樂觀和大度的人。當他滿頭華發,背著鋪蓋,翻山越嶺跋涉在嘉魚鄉間時,沒有人會想到,這位老同志的工作,還受到過原國家文化部、國家民委的表彰,湖北省首屆民間文學“屈原獎”的領獎臺上也曾出現過他的身姿。而當他俯身在昏暗的臺燈下,鐵劃銀鉤地批閱著一篇篇來稿時,沒有人會想到,一大批年輕的文學作者已從他編輯的文藝小報《蜜泉》上起飛,像山雀子一樣飛向了全省和全國。不用說,老謝就是幫著他們“打過背包”、扶過他們踏上“戰馬”的人。?這是一位老戰士的華發雅歌,是一位“最可愛的人”的黃昏之獻。這使我想到,一個人生命的魅力,也正如太陽的光輝,不僅在黎明時是絢麗多彩的,它在正午和黃登,同樣也噴射出迷人的光華。20.小文想在公眾號里推送“老謝”的人物小傳,請結合文章中的具體事例,補全下面內容。華發雅歌、黃昏之獻——記文藝工作者謝忠告有這樣一位文藝工作者,他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守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他老當益壯、敢于擔當,(1)________(事件):他重信守諾、樂觀堅毅,(2)________(事件):他恪盡職守,樂于工作,半夜寫長信爭取出版經費,在書順利出版后喜笑顏開;他(3)認真負責、默默無聞、樂觀大度??,(3)________(事件)??他就是文藝工作者謝忠告,他不負時代、不負人民,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21.小文在編輯內容時,發現選文第二段中有一處運用了大量的修飾性詞語,請賞析這些詞語的表達效果和作用。狹窄的斗室里,一盞小小的臺燈下,數疊高聳的稿件夾縫中,一位滿頭華發的孤身老人,正躬著脊背,全神貫注地校閱著一篇篇稿件。22.制作公眾號時,小文認為文章標題不妥,文章題為《懷念一位志愿軍老戰士》,但內容卻很少提及謝老擔任志愿軍戰士期間的往事,請說說你的看法。23.文章最后,作者深情寫到:“這使我想到,一個人生命的魅力,正如太陽的光輝,不僅在黎明時是絢麗多彩的,它在正午和黃昏,同樣也噴射出迷人的光華。“小文在編輯內容時,聯想到課文《葉圣陶先生二三事》,請你結合選文和《葉圣陶先生二三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答案】20.①.年逾花甲依舊勇擔工作重任,毅然下鄉采風;②.黑燈瞎火堅持赴約,受傷嚴重卻毫不在意③.即使深獲殊榮,依舊扎根人民,跋涉鄉間,認真批閱來稿。21.“狹窄”“小小”“數疊高聳”等詞運用環境描寫,體現當時老謝工作環境的狹窄和工作任務的繁重,體現謝老生活簡樸、認真負責,兢兢業業的人物形象。22.“志愿軍老戰士”指謝老曾經參與抗美援朝,是一名志愿軍老兵,所以作者以“志愿軍老戰士”稱呼謝老;本文多寫的是謝老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如受傷后毫不在意的樂觀,如工作時鏡片貼稿的忘我,如黑夜仍要趕路赴約的守信等美好品質,處處彰顯著“志愿軍老戰士”的人格魅力;讓讀者想到其在戰場上同樣的堅韌頑強和勇于擔當。23.句子中所說的“生命魅力”如同“太陽光輝”,無論處于什么年齡段,人們都能散發出自己的能量。如同文中的老戰士,即使年歲已高,依然堅持編寫民間故事,為當地文化傳承做貢獻。也如同葉圣陶老先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嚴謹的語文教學和寫話風格,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解析】【20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分析與概括。根據第⑤段“老謝當時是嘉魚縣文化館副館長,當嘉魚縣民間文學‘三大集成’的主編任務落到了他肩上時,他已是年逾花甲的人了。但他像一個老兵接到了上級命令一樣,二話沒說,打起背包就下鄉去了。”展示了他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即使年紀已大,依然愿意承擔重任,為文化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1)概括為:年逾花甲依舊勇擔工作重任,毅然下鄉采風。根據第⑩段“一天來風歸來,天色已晚……老謝套上透濕的棉鞋,磕磕碰碰連夜步行了20多里,總算趕回了縣城。”和第?段“這有什么呢?打從抗美援朝起,我不就是這樣泥里雪里、摸著滾著走過來的嗎?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體現了主人公的誠信和堅韌不拔的精神。(2)概括為:黑燈瞎火堅持赴約,受傷嚴重卻毫不在意。根據第?段“沒有人會想到,這位老同志的工作,還受到過原國家文化部、國家民委的表彰……”同時,該段也描述了老謝在鄉間的工作狀態,“當他滿頭華發,背著鋪蓋,翻山越嶺跋涉在嘉魚鄉間時……”以及他認真批閱來稿的情景,“當他俯身在昏暗的臺燈下,鐵劃銀鉤地批閱著一篇篇來稿時……”。體現了他的謙遜和執著,他并沒有被榮譽沖昏頭腦,而是繼續堅守自己的崗位,為人民服務。(3)概括為:即使深獲殊榮,依舊扎根人民,跋涉鄉間,認真批閱來稿。【21題詳解】本題考查詞句賞析。“狹窄”和“小小”這兩個詞語修飾了老謝工作環境,即斗室和臺燈。通過環境描寫傳達出老謝的工作環境并不寬敞舒適,反而顯得有些局促和簡陋。這進一步體現了老謝的樸素生活態度和敬業精神,即使環境不佳,他也能專心致志地投入工作。“數疊高聳”這個詞語修飾了稿件的數量和狀態,展現了老謝的工作任務之繁重。它說明老謝需要處理的稿件不僅數量多,而且堆積如山,這進一步突出了他認真負責、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22題詳解】本題考查標題含義。標題《懷念一位志愿軍老戰士》明確指出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志愿軍老戰士。這里的“志愿軍老戰士”指的是謝老,他曾經參與過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名志愿軍老兵。這一身份是謝老人生經歷的一部分,也是他身上的一種榮譽和標簽。雖然文章內容很少直接提及謝老在志愿軍戰士期間的往事,但這并不意味著標題不妥。因為文章更多的是通過描寫謝老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來展現他的人格魅力。這些瑣事,如受傷后的樂觀態度、工作時的忘我精神以及黑夜中趕路赴約的守信行為等,都從側面反映了謝老作為一位志愿軍老戰士所具備的堅韌頑強、勇于擔當的精神。這種寫法是一種借代手法,通過謝老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來映射出他在戰場上的精神風貌。這樣的寫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動有趣,也讓讀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謝老的人格魅力,使得文章更加富有層次感和深度。【23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比閱讀。這句話將“生命的魅力”比喻為“太陽的光輝”,意味著無論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能散發出獨特而迷人的光彩。這不僅僅是指年輕時的活力和創造力,也包括了中年和晚年的智慧和經驗。在選文中,老戰士謝老即使年逾花甲,依然勇擔工作重任,深入鄉間采集民間故事,這種對文化傳承的執著和貢獻,正是他生命魅力在“正午”和“黃昏”時分的體現。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生命的價值不在于年齡,而在于對事業的熱愛和堅持。《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葉圣陶先生,以其嚴謹的治學態度、認真的工作作風和溫和寬厚的人格魅力,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他在語文教育和寫作領域的卓越成就,正是他生命魅力在“正午”時分的輝煌展現。他用自己的學識和品格,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和學生。結合這兩篇文章,可以理解到,生命的魅力是多元的、持久的,它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減弱。無論是謝老還是葉圣陶先生,他們都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展現出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