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巖土工程勘察規范(征求意見稿)條文說明目錄TOC\o"1-4"\h\z\u1總則 822術語和符號 832.1術語 832.2符號 833勘察階段、勘察等級和勘察綱要 843.1勘察階段 843.2勘察等級 843.3勘察綱要 844工程勘察基本要求 864.1一般規定 864.4樁基礎 864.6基坑工程 864.7邊坡工程 864.8岸邊工程 864.9山地工程 874.10既有建筑物的增載或加固 874.12廢棄物處理工程 875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害 895.3滑坡 895.6采空區 896特殊性巖土 926.5紅黏土 926.6膨脹巖土 936.8軟巖及其殘積土 937場地與地基的地震效應 947.1一般規定 947.2液化判別 957.3活動斷裂 958地下水 978.1地下水的勘察要求 978.2水文地質參數的測定 978.3地下水作用的評價 978.4抗浮設防水位 979原位測試 999.1一般規定 999.2載荷試驗 999.3靜力觸探試驗 999.4圓錐動力觸探試驗 1009.5標準貫入試驗 1019.6現場直接剪切試驗 1019.7波速及地脈動測試 10210取樣及室內試驗 10510.1取樣 10510.2室內試驗 10611巖土工程分析評價 10811.1一般規定 10811.2巖土參數的分析和選定 10812巖土工程勘察報告 10912.1一般規定 10912.2成果報告 1091總則1.0.1本規范是依據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根據云南省區域地質、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的特點,總結近幾十年來云南省巖土工程勘察領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地方工程經驗所編制的地方規范。1.0.3工程建設必須遵守“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基本建設程序。2術語和符號2.1術語2.1.1本條對“巖土工程勘察”的釋義如下:1巖土工程勘察是為了滿足工程建設的要求,有明確的工程針對性,不同于一般的地質勘察;2“查明、分析、評價”需要一定的技術手段,即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勘探和取樣、原位測試、室內試驗、檢驗和監測、分析計算、數據處理等,不同的工程要求和地質條件,采用不同的技術方法;3“地質、環境特征和巖土工程條件”是勘察工作的對象,主要指巖土的分布和工程特征,地下水的賦存及其變化,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害等;4勘察工作的任務是查明擬建場地的巖土工程條件和巖土工程問題,提供數據,分析評價和提出處理建議,以保證工程安全,提高投資效益,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5巖土工程勘察是巖土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巖土工程包括勘察、設計、施工、檢驗、監測和監理等,既有一定的分工,又密切聯系,不宜機械分割。2.1.3觸探包括靜力觸探和動力觸探,用以探測地層,測定土的參數,既是一種勘探手段,又是一種測試手段。物探也有兩種功能,當用于探測地層、構造、洞穴等時是勘探手段,當用于測波速等時是測試手段。鉆探、井探等直接揭露地層,是直接的勘探手段;而觸探通過力學分層判定地層,物探通過各種物理方法探測,有一定的推測因素,都是間接的勘探手段。2.1.5巖土工程勘察報告一般由文字和圖表兩部分組成。表示地層分布和巖土數據,可用圖表;分析論證,提出建議,可用文字。文字與圖表互相配合,相輔相成,效果較好。2.1.11災害是危及人類人身、財產、工程或環境安全的事件。地質災害是由不良地質作用引發的這類事件,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經濟損失和環境改變,因而是巖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內容。2.2符號2.2.1巖土的重力密度(重度)γ和質量密度(密度)ρ是兩個概念。前者是單位體積巖土所產生的重力,是一種力;后者是單位體積內所含的質量。2.2.3土的抗剪強度指標,有總應力法和有效應力法,總應力法符號為c、φ,有效應力法符號為c′、φ′。對于總應力法,由于不同的固結條件和排水條件,試驗成果各不相同。故勘察報告應對試驗方法作必要的說明。3勘察階段、勘察等級和勘察綱要3.1勘察階段3.1.1本規范規定勘察工作宜分階段進行,這是根據我國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和數十年勘察工作的經驗規定的??辈焓且环N探索性很強的工作,總有一個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過程,對自然的認識總是由粗而細,由淺而深,不可能一步到位。況且,各設計階段對勘察成果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分階段勘察的原則需堅持。但是,也應注意到,各行業設計階劃分不完全一致,工程的規模和要求各不相同,場地和地基復雜程度差別很大,要求每個工程都分階段勘察,是不實際也是不必要的??辈靻挝恍韪鶕蝿找筮M行相應階段的勘察工作。3.1.2場地小或巖土工程條件簡單的場地,或在城市和工業區,一般已經積累了大量工程勘察資料,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經確定時,可以直接進行詳勘。但對于地質條件復雜的重要工程仍宜分階段進行。3.2勘察等級3.2.1《建設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將建筑物結構分為三個安全等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將地基基礎設計分為三個等級,都是從設計角度考慮的。對于勘察,主要考慮工程規模大小和特點,以及由于巖土工程問題造成破壞或影響正常使用的后果。由于涉及各行各業,涉及房屋建筑、地下洞室、線路、電廠及其他工業建筑、廢棄物處理工程等,很難做出具體劃分標準,故本條做了比較原則的規定。以住宅和一般公用建筑為例,30層以上的可定為一級,7~30層的可定為二級,6層及6層以下的可定為三級。3.2.2“不良地質作用強烈發育”是指泥石流溝谷、崩塌、滑坡、巖溶、土洞、塌陷、岸邊沖刷、地下水強烈潛蝕等極不穩定的場地,這些不良地質作用直接威脅著工程安全;“不良地質作用一般發育”是指雖有上述不良地質作用,但并不十分強烈,對工程安全的影響不嚴重。“地質環境”是指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地下采空、地面沉降、地裂縫、化學污染、水位變化等。所謂“受到強烈破壞”是指對工程的安全已構成直接威脅,如淺層采空、地面沉降盆地的邊緣地帶、橫跨地裂縫、因蓄水而沼澤化等;“受到一般破壞”是指已有或將有上述現象,但不強烈,對工程安全的影響不嚴重。3.2.3多年凍土情況特殊,勘察經驗不多,應列為一級地基?!皣乐貪裣荨⑴蛎洝Ⅺ}漬、污染的特殊性巖土”是指Ⅲ級及以上的自重濕陷性土、Ⅲ級膨脹性土等。其他需作專門處理的,以及變化復雜,同一場地上存在多種強烈程度不同的特殊性巖土時,也應列為一級地基。3.2.4劃分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目的是突出重點,區別對待。巖土工程勘察等級是在工程重要性等級,場地等級和地基等級的基礎上綜合劃分。一般情況下,勘察等級應在勘察工作開始前,通過搜集已有資料確定。但隨著勘察工作的開展,對自然認識的深入、勘察等級也可能發生改變。對于巖質地基,場地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是控制因素。建造在巖質地基上的工程,如果場地和地基條件比較簡單,勘察工作的難度是不大的。故即使是一級工程,場地和地基為三級時,巖土工程勘察等級也可定為乙級。3.3勘察綱要3.3.1勘察綱要是指導整個勘察外業、試驗及內業資料整理的綱領性文件,嚴格執行勘察綱要是保證勘察工作質量的基本要求,所有勘察項目開展工作前須編制合理可行、切合實際的勘察綱要,并經嚴格審批后方可實施。云南省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多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山地工程越來越多,存在現狀地質災害和工程建設引發地質災害的問題。因此,應結合工程實際先開展踏勘和資料搜集,再針對性地編制勘察綱要。要重視山地工程相關的環境條件,宜在勘察綱要的技術方案中明確應查明的特殊復雜環境地質問題,或者附上適當的圖件、照片等資料。4工程勘察基本要求4.1一般規定4.1.1比選分析時,對不良地質作用強烈發育、地基土的巖土性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嚴重不良、對建筑抗震危險、有洪水威脅及受礦產資源開采影響嚴重的不利地段,需進行重點研究。4.1.6厚度較大、分布均勻的堅硬土層是指碎石土、密實砂土、老沉積土等。4.1.15勘探工作結束后,宜回填黏土材料封孔;當要求嚴格封隔多層含水層時,宜采用細骨料混凝土全孔回填封孔。4.4樁基礎4.4.1本條第5款,樁的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包括取土、擠土、振動、降水、排污、噪音等對周圍既有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線設施、精密儀器設備、人居環境等帶來的危害。4.4.4本條第4款,在基巖地區需注意將孤石誤判為基巖問題,巖溶地層需加強巖溶和溶蝕裂隙的判定,查明巖溶及溶蝕裂隙的形態特征、埋深和充填情況,鉆孔孔深需穿過溶洞、溶蝕裂隙破碎帶進入完整基巖不少于5m,確保樁端下為滿足規定厚度的完整基巖。4.6基坑工程4.6.2當存在基坑和邊坡組合時,需結合邊坡工程確定勘察范圍。4.7邊坡工程4.7.3水是影響邊坡穩定的重要因素,在進行測繪時,需要調查地表水及地下水對邊坡的不利影響。4.7.4對巖質邊坡,勘察的一個重要工作是查明結構面。有時,常規鉆探難以解決問題,需輔用一定數量的探洞,探井,探槽和斜孔。4.7.6正確確定巖土和結構面的抗剪強度指標,是邊坡穩定分析和邊坡設計成敗的關鍵。本條強調以下幾點:1巖土強度室內試驗的應力條件應盡量與自然條件下巖土體的受力條件一致;2實測是重要的,但更要強調結合當地經驗,并宜根據現場坡角采用反分析驗證;3巖土性質有時強度可能隨時間而降低,對于永久性邊坡應予注意。4.7.7本條規定在進行邊坡穩定性分析時,首先要核實邊坡的工況,判定邊坡的安全等級。邊坡的穩定狀態可以用邊坡穩定系數進行判定,邊坡穩定安全系數與邊坡的安全等級、工況以及邊坡的使用時限相關聯。4.7.8大型邊坡工程一般需要進行地下水動態和邊坡變形的監測,目的在于為邊坡設計提供參數,檢驗已有工程整治措施(如支擋、疏干等)的效果和進行邊坡穩定的預報。4.8岸邊工程4.8.2不良地質作用對岸邊工程穩定性有重要影響,本條第3款強調了這方面的工作內容。4.8.3本條規定了岸邊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的范圍。云南省岸邊工程大多位于高山峽谷地區,主要涉及到斜坡穩定問題,第一斜坡帶、次級分水嶺以內的地層巖性、構造、不良地質作用、地下水等均對斜坡穩定性有影響,根據工程經驗,調查和測繪范圍應適當外延。工程地質測繪比例尺是在滿足《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第8章的要求的基礎上,考慮到云南省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并結合工程經驗確定的。4.8.4臨坡建(構)筑物的邊坡、基礎一般比護岸、堤岸工程要求高,本規范參考《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和《港口巖土工程勘察規范》(JTS133),根據工程實際經驗,對勘探線、點間距做出了規定。地下水位的升降對斜坡穩定性有較大影響,設置地下水位長期觀測孔,查明地下水的動態變化特征是有必要的。4.8.7在滿足《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要求的基礎上,本規范參考《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和《港口巖土工程勘察規范》(JTS133),結合實踐經驗,對勘探點數量、取樣和試驗工作做出了規定。4.9山地工程4.9.3本條規定了勘察工作的內容,在勘察中場地穩定性是勘察中的主要問題,應重點查明控制穩定性的各種因素,如軟弱結構面、特殊性巖土、地質災害和不良地質作用。有基坑工程和永久性邊坡組合的工程,需確定不同的安全等級,就最高的安全等級進行評價分析。4.9.4對以巖基為主,地層較簡單的場地,勘察手段可適當簡化。4.9.6、4.9.7地基復雜程度簡單時鉆孔間距可取大值,地基復雜程復雜時應取小值。4.10既有建筑物的增載或加固4.10.3本條規定了各類增載或加固工程的巖土工程勘察工作重點及主要內容,使勘察工作具有針對性,巖土工程分析和評價建議符合實際情況。4.12廢棄物處理工程(Ⅱ)工業廢渣堆場4.12.10對勘探測試工作量和技術要求,本節未作具體規定,需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和有關行業標準的要求確定,以滿足查明地質條件和分析評價要求為準。(Ⅲ)垃圾填埋場4.12.16本條垃圾填埋物是指生活垃圾,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商業垃圾、集市貿易市場垃圾、街道清掃垃圾、公共場所垃圾,機關、學校、廠礦等單位的生活垃圾;不包含有毒工業制品及其殘物、有毒藥物、易燃易爆危險品、生物危險品和醫療垃圾、有腐蝕性或有放射性的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有毒有害物。截污壩、集液池、調節池、滲濾液、防滲襯里等專業術語含義參閱《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技術規范》(CJJ17)。4.12.17廢棄物的堆積方式和工程性質不同于天然土,按其性質可分為似土廢棄物和非土廢棄物。似土廢棄物如尾礦、赤泥、灰渣等,類似于砂土、粉土、黏性土,其顆粒組成、物理性質、強度、變形、滲透和動力性質,可用土工試驗方法測試。非土廢棄物如生活垃圾,取樣測試都較困難,應針對具體情況,專門考慮。有些力學參數也可通過現場檢測或反分析確定。巖土滲透性特征、地下水埋藏條件對垃圾填埋場工程建設和安全運營至關重要,除查明地下水類型、賦存狀態、補給、逕流、排泄條件、地下水位等常規內容外,還需重點查明工程區地層的滲透性特征。原位測試滲透系數的方法有抽水試驗、注水試驗和壓水試驗,試驗方法和適用條件參閱《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及《水利水電工程鉆孔壓水試驗規程》(SL31)的相關內容。4.12.18力學穩定和化學污染是廢棄物處理工程評價兩大主要問題,本條對評價內容作了具體規定。過大變形會影響工程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土石壩的差異沉降可引起壩身裂縫;廢棄物和地基土的過量變形,可造成封蓋和底部密封系統開裂、失效。填埋場必須防止對地下水的污染,自然防滲黏土類填埋場的滲透系數不應大于1.0×10-7cm/s,達不到此要求時,采用人工防滲處理,如土工復合材料防滲等。填埋場洪水的有效截排和庫區地下水有效疏導,對保證場地穩定至關重要,防洪標準應符合國家標準《防洪標準》(GB50201)和《城市防洪設計規范》(CJJ50)的相關要求。4.12.19填埋場需修建地下水本底監測井、污染擴散監測井,在填埋前后進行水、土本底監測及作業期監測,填埋后應在不穩定期限前后進行跟蹤監測。截污壩、填埋體需進行變形監測,監測項目及監測方法執行《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CJ/T3037),環境污染控制指標執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5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害5.3滑坡5.3.3第6款對于正在活動的滑坡,當滑面較難確定,或者滑面層數較多,不能確定主導滑面時,可在勘察鉆孔內布置測斜設備,根據一定時間的深孔測斜結果判斷滑面位置及主導滑面位置。5.3.4滑坡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的范圍包括滑坡后緣一定范圍的穩定斜坡、匯水洼地及自然平臺,滑坡前緣至剪出口以下的穩定地段,滑坡的兩側尚需達到滑坡區以外一定距離或鄰近溝谷等微地貌分界地段,涉水滑坡尚需達到河(庫)對岸。5.3.6為進一步確定滑面位置,可在同一取樣孔中采取不同深度的土樣測定含水量、飽和度,繪制含水量隨深度的變化曲線,采取連續保濕土樣宜每米取1件,在預測的滑面附近可加密至每0.30m~0.50m取1件。對于尚未復活的老滑坡,應選取比殘余強度稍高的參數;對于新滑坡和復活的老滑坡,可選滑帶土的殘余強度。5.3.7大型滑坡各段滑帶土的物質組成、含水狀態和受力模式不同,抗剪強度指標需分段取值,一般情況下主滑段滑帶土的強度最低,抗滑段視老滑面或新滑面有區別,牽引段為滑體土主動土壓力破裂或巖土節理面破壞,均大于主滑段滑帶土指標,因此取整條滑面滑帶土的抗剪強度平均值是不合理的,應引起重視。5.6采空區5.6.1采空區一般是指由人為采掘在地下形成的“空洞”,具有隱伏性強、空間分布特征規律性差、采空區頂板冒落、塌陷難以預測等特點。塌陷為采空區變形在地面的主要表現形式,其平面范圍一般大于采空區范圍。5.6.3當采空區的資料收集不全,而又必須查明時,應該進行必要的勘探,手段可選擇物探和鉆探。物探方法的選擇應結合地形與采空區埋深及探測分布范圍而定,常用高密度電法、地質雷達等。鉆探主要是驗證物探成果,并采樣進行相關巖土試驗;必要時可采用定位觀測方法,查明地表變化特征、變形規律和發展趨勢。在觀測地表變形值的同時,應同步觀測地表裂隙、塌陷坑、臺階的發展情況。定位觀測的觀測間距、觀測周期可參照《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J064相關內容:1)觀測線宜網狀布設,其長度應超過地表移動盆地范圍。2)觀測點應等間距布置,其間距可按表5.6.3-1確定。表5.6.3-1定位觀測點間距開采深度H(m)觀測點間距L(m)開采深度H(m)觀測點間距L(m)<505200~3002050~10010300~40025100~20015>400303)觀測周期可根據地表變形速度按5.6.3計算或根據開采深度按表5.6.3-2確定。t=2KnSQUOTE????????式中:t—觀測周期(月);n—水準測量平均誤差(mm);S—地表變形的月下沉量(mm);K—系數(一般為2~3)。表5.6.3-2定位觀測周期表開采深度H(m)觀測周期t(日)開采深度H(m)觀測周期t(月)<5010250~400250~10015400~6003150~25030>60045.6.6由地下開采引起的地表移動有下沉和水平移動,由于地表各點的移動量不相等,由此產生三種變形:傾斜、曲率和水平變形。這兩種移動和三種變形將引起其上建(構)筑物基礎和建(構)筑本身產生移動和變形。地表呈平緩而均勻的下沉和水平移動,建筑物不會變形,沒有破壞的危險,但過大的不均勻下沉和水平移動,就會造成建筑物嚴重破壞。地表傾斜將引起建筑物附加壓力的重分配。建筑的均勻荷重將會變成非均勻荷重,導致建筑結構內應力發生變化而引起破壞。地表曲率對建筑物也有較大的影響。在負曲率(地表下凹)作用下,使建筑物中央部份懸空。如果建筑物長度過大,則在其作用下,則在其重力作用下從底部斷裂,使建筑物破壞。在正曲率(地表上凸)作用下,建筑物兩端將會懸空,也能使建筑物開裂破壞。地表水平變形也會造成建筑物的開裂破壞。《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程》附錄四列出了地表移動與變形的三種計算方法:典型曲線法、負指數函數法和概率積分法。巖土工程師可根據需要選用。5.6.7根據地表移動特征、地表移動所處階段和地表移動、變形值的大小等進行采空區場地的建筑適宜性評價。下列場地不宜作為建筑場地:1在開采過程中可能出非連續變形的地段,當采深采厚比大于25~30,無地質構造破壞和采用正規采礦方法的條件下,地表一般出現連續變形;連續變形的分布是有規律的,其基本指標可用數學方法或圖解法表示;在采深采厚比小于25~30,或雖大于25~30,但地表覆蓋層很薄,且采用高落式等非正規開采方法或上覆巖層有地質構造破壞時,易出現非連續變形,地表將出現大的裂縫或陷坑;非連續變形是沒有規律的、突變的,其基本指標目前尚無嚴密的數學公式表示;非連續變形對地面建筑的危害要比連續變形大得多;2處于地表移動活躍階段的地段,在開采影響下的地表移動是一個連續的時間過程,對于地表每一個點的移動速度是有規律的,亦即地表移動的總時間中,可劃分為起始階段、活躍階段和衰退階段;其中對地表建筑物危害最大的是地表移動的活躍階段,是一個危險變形期;3地表傾斜大于10mm/m或地表曲率大于0.6m/m2或地表水平變形大于6mm/m的地段,這些地段對磚石結構建筑物破壞等級已達Ⅳ級,建筑物將嚴重破壞甚至倒塌;對工業構筑物,此值也超過容許變形值,有的已超過極限變形值,因此本條作了相應規定。如果采取嚴格的抗變形結構措施,則即使是處于主要影響范圍內,可能出現非連續變形的地段或水平變形值較大的地段(ε=10mm/m~17mm/m),也是可以建筑的。5.6.8小窯一般是手工開挖,采空范圍較窄,開采深度較淺,一般多在50m深度范圍內,但最深也有達200m~300m,平面延伸達100m~200m,以巷道采掘為主,向兩邊開挖支巷道,一般呈網格狀分布或無規律,單層或2~3層重疊交錯,巷道的高寬一般為2m~3m,大多不支撐或臨時支撐,任其自由垮落。其地表變形特征是:1由于采空范圍較窄,一般地表不會產生移動盆地,大多產生較大的裂縫和塌陷坑;2地表裂縫的展布常與開采工作面的掘進方向平行;隨開采工作面的推進,裂縫也不斷向前發展,形成互相平行的裂縫。裂縫一般上寬下窄,兩邊無顯著高差出現。5.6.9小窯采空區穩定性評價,首先是根據調查和測繪圈定地表裂縫、塌陷范圍,如地表尚未出現裂縫或裂縫尚未達到穩定階段,可參照同類型的小窯開采區的裂縫角用類比法確定。其次是確定安全距離。地表裂縫或塌陷區屬不穩定地段,建筑物應予避讓,并留設一定的安全距離。安全距離的大小可根據建筑物等級、性質確定,一般應大于5m~15m。當建筑物位于采空區影響范圍之內時,應進行頂板穩定性分析,但目前頂板穩定性的力學計算尚不成熟,因此,本規范未推薦計算公式。主要靠搜集當地礦區資料和當地建筑經驗,確定其是否需要處理和采取何種處理措施。6特殊性巖土6.5紅黏土6.5.1本節所指的紅黏土是紅土的一個亞類,即母巖為碳酸鹽巖系,經濕熱條件下的紅土化作用形成的特殊土類。本條明確了紅黏土包括原生紅黏土與次生紅河黏土。以下各條規定均適用于這兩類土。按照本條的定義,原生紅黏土比較易于判定,次生紅黏土則可能具備某種程度的過渡性質??辈熘袘ㄟ^第四紀地質、地貌的研究,根據紅黏土特征保留的程度確定是否判定為次生紅黏土。6.5.2本條著重指出紅黏土作為特殊性土有別于其他土類的主要特征是:上硬下軟、表面收縮、裂隙發育。地基是否均勻也是紅黏土分布區的重要問題。本節以后各條的規定均針對這些特征做出??辈熘袘敿殑澐滞恋臓顟B。為反映紅黏土裂隙發育的特征,應根據野外觀測的裂隙密度對土體結構進行分類。紅黏土的網狀裂隙分布,與地貌有一定聯系,如坡度、朝向等,且由淺而深遞減之勢。紅黏土中的裂隙會影響土的整體強度,降低其承載力,是土體穩定的不利因素。紅黏土天然狀態膨脹率僅為0.1%~2.0%,其漲縮性主要表現為收縮,線縮率一般為2.5%~8%,最大達14%。但在縮后復浸水,不同的紅黏土有明顯的不同表現,根據統計分析提出了經驗方程Ir′≈1.4+0.0066wL,以此對紅黏土復浸水特性劃分。劃屬Ⅰ類者,復浸水后隨含水量增大而解體,漲縮循環呈現漲勢,縮后土樣高度大于原始高度,脹量逐次積累以崩解告終;風干復浸水土的分散性、塑性恢復、表現為凝聚與膠溶的可逆性。劃屬Ⅱ類者,復浸水的含水量增量微,外形完好,漲縮循環呈現縮勢,縮量逐次積累,縮后土樣高度小于原始高度;風干復浸水,干縮后形成的團粒不完全分解,土的分散性、塑性及Ir值降低,表現出膠體的不可逆性。這兩類紅黏土表現出不同的水穩性和工程性能。紅黏土地區地基的均勻性差別很大。如地基壓縮層范圍內均為紅黏土,則為均勻地基;否則上覆紅黏土較薄,紅黏土與巖石組成的土巖組合地基,是很嚴重的不均勻地基。6.5.3紅黏土地區當石牙、溶溝(槽)發育,基巖頂面起伏劇烈時,巖土工程勘察,除常規的勘測手段外,宜布置一定數量小麻花鉆、輕便動力觸探、釬探(孔),以查明基巖的起伏情況,判定地基的均勻性;對于裂隙發育的場地,宜布置一定數量的探井,以查明裂隙的發育程度。由于紅黏土具有垂直方向狀態變化大,水平方向厚度變化大的特點,故勘探工作應采用較密的點距,特別是土巖組合的不均勻地基,勘探深度應達到基巖面。有土洞發育的場地,詳細勘察階段不一定能查明所有情況,為確保安全,在施工階段補充進行施工勘察是必要的,也是現實可行的。基巖面高低不平,基巖面傾斜或有臨空面時,嵌巖樁容易失穩,進行施工勘察是必要的。6.5.4裂隙發育是紅黏土的重要特征,故紅黏土的抗剪強度應采用三軸試驗。紅黏土有收縮特性,收縮再浸水(復浸水)有不同的性質,故必要時可做收縮試驗和復浸水試驗。6.5.6紅黏土中發育的地裂縫規模不等,長可達數百米,深度可延伸至地表以下數米,建筑物一般要避開地裂縫密集帶或深長地裂縫發育地段。紅黏土失水易產生收縮變形,在大氣影響急劇層深度范圍內的紅黏土,受高溫烘烤的紅黏土,容易失水,輕型建筑物的基礎埋深應大于大氣影響急劇層深度;爐窯及高溫設備的基礎應考慮地基土不均勻收縮變形的影響。在石芽出露地段,地表水沿基巖面下滲,會帶走一部分土顆粒;下滲所產生的滲透壓力也會使土層產生一定的變形,在石芽出露地段應考慮地表水下滲引起的地面變形。紅黏土場地,基巖頂面經常分布有軟弱土層,應對軟弱下臥層進行承載力驗算,必要時還需進行變形驗算。6.6膨脹巖土6.6.1對大部分巖石而言,由于巖石結構內力克服了其膨脹力,膨脹巖的脹縮性表現不出來;而對于軟巖和極軟巖,吸水軟化后,降低了巖石的結構內力,在膨脹力的作用下,易膨脹崩解,當失水后,收縮已不能恢復原生結構,其脹縮表現出來的特性和膨脹土是有很大區別的。目前,膨脹巖的脹縮特性對工程影響不像膨脹土影響面大,業界對膨脹巖的認識和研究深度還不夠,資料也較少,膨脹性的判定標準也不統一,例如,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將鈉蒙脫石含量5%~6%,鈣蒙脫石含量11%~14%作為判定標準。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以蒙脫石含量8%、或伊利石含量20%作為標準。此外,也有將黏粒含量作為判定指標的,例如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以粒徑小于0.002mm含量占25%或粒徑小于0.005mm含量占30%作為判定標準。還有將干燥飽和吸水率25%作為膨脹巖和非膨脹巖的劃分界線。對膨脹巖的研究,尚待以后生產中積累經驗,所以本節規定了主要適用于云南地區的膨脹土。6.8軟巖及其殘積土6.8.1軟巖具有強度低、變形大、透水性弱、親水性強、遇水易軟化或膨脹、失水易崩解或收縮的特點。主要有第三系地層及侏羅系、白堊系的泥質巖層。7場地與地基的地震效應7.1一般規定7.1.2《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規定,對處于發震斷裂兩側10km以內的結構,地震動參數應計入近場影響,5km以內乘以增大系數1.5,5km以外宜乘以不小于1.25的增大系數。7.1.31970年通海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宏觀調查表明,非巖質地形對烈度的敏感性比巖質地形更強,如通海和東川的許多巖石地基上很陡的山坡,震害也未見有明顯的加重。因此,對于巖石地基上的陡坡、陡坎等,可不列為不利地段。但對于巖石地基上高達數十米的條狀突出山脊和高聳孤立的山丘,由于鞭鞘效應明顯,振動有所加大,烈度仍有增高的趨勢,此類情況應列為不利地段并提出避開或采取有效措施的建議。對危險地段,不宜建造甲、乙、丙類建筑。7.1.4壓實度較差的新近填土和嚴重不均勻土體,在地震作用下,會加劇其變形或不均勻變形表現。7.1.5邊坡的地震穩定性評價,應分析地震作用下邊坡產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評價地震工況下邊坡的穩定性。一般情況下,是以計入地震力來考慮地震影響的,但對于地震作用下巖土體以及結構面的強度變化帶來的影響如何考慮,需結合專門研究資料、地區經驗等綜合分析確定。7.1.6地震造成地質環境破壞或惡化,加劇地質災害,甚至形成遠程地質災害危害。因此,勘察時,需特別注意地震作用下場地上方距場地有一定距離的、伴生或次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對場地穩定性的影響。7.1.8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規定,特別不規則的建筑、甲類建筑和下表所列高度范圍的高層建筑,應采用時程分析法進行多遇地震下的補充計算。表7.1.8-1采用時程分析的房屋高度范圍烈度、場地類別房屋高度范圍(m)8度Ⅰ、Ⅱ類場地和7度>1008度Ⅲ、Ⅳ類場地>809度>60加速度時程的最大值可按下表采用。表7.1.8-2時程分析所用地震加速度時程的最大值地震影響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1835(55)70(110)140罕遇地震125220(310)400(510)620注:括號內數值分別用于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和0.3g的地區。7.1.9據《軟土地區巖土工程勘察規程》(JGJ83)規定,當臨界等效剪切波速大于表7.1.9-1所列數值時,可不考慮震陷影響。表7.1.9-1臨界等效剪切波速抗震設防烈度7度8度9度臨界等效剪切波速se(m/s)90140200當臨界等效剪切波速小于或等于表7.1.9-1所列數值時,甲類建筑物和對沉降有嚴格要求的乙類建筑物應進行專門的震陷分析計算。對沉降無特殊要求的乙類建筑物和對沉降敏感的丙類建筑物,可按下表的建筑物震陷估算值或根據地區經驗確定。表7.1.9-2建筑物震陷估算值設防烈度震陷估算值(mm)地基條件7度(0.1g~0.15g)8度(0.2g)9度(0.4g)地基主要受力層深度內軟土厚度>3m地基土等效剪切波速值<90m/s90?140?200?7.2液化判別7.2.2初步判別及進一步判別方法采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規定的方法。7.2.5采用其他方法進行液化判別時,其液化指數計算方法應有可靠依據。7.2.7工程建設時,可能改變地形地貌,從而引起水文地質條件改變,地下水位確定要考慮這方面的因素。7.2.9發生地震液化時,會產生土體強度急劇降低等現象,因此,傾斜場地的土層液化往往帶來大面積土體滑動,造成嚴重后果。7.3活動斷裂7.3.1重大工程一般是指對社會有重大價值或者有重大影響的工程,其中包括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要盡快恢復的生命線工程,如醫療、廣播、通訊、交通、供水、供電、供氣等工程。重大工程的具體確定,應按照國務院、省級人民政府和各行業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大型工業建設場地或者《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規定的甲類、乙類及部分重要的丙類建筑,應屬于重大工程??紤]到斷裂勘察主要研究的問題是斷裂的活動性和地震,發震斷裂主要在地震作用下才會對場地穩定性產生影響,因此,本條規定在抗震設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的地區應進行斷裂勘察。7.3.2地震記錄應作為判斷斷裂是否為全新世活動斷裂或發震斷裂的重要依據。至于全新世活動斷裂是否可能會在今后100年內發生震級M≥5級的地震,應以專業機構的預測結果作為依據。將一部分近期有強烈活動的全新世活動斷裂定義為發震斷裂,這樣劃分可以將地殼上存在的絕大多數斷裂歸入對工程建設場地穩定性影響較小的非全新世活動斷裂,有利于土地利用。7.3.3為便于界定,本規范將建筑場地外2km以內的范圍劃為敏感區,此范圍大于避讓距離所要求的范圍。之所以將敏感區納入勘察范圍,主要是為研究敏感區內斷裂對場地巖土工程特性的影響,并考慮發震斷裂可能產生的遠程地質災害影響問題。本規范將建筑場地外10km以內的范圍劃為近場區?!督ㄖ拐鹪O計規范》(GB50011)中,有“對處于發震斷裂兩側10km以內的結構,地震動參數應計入近場影響,5km以內宜乘以增大系數1.5,5km以外宜乘以不小于1.25的增大系數”的規定,因此,當距建筑場地10km范圍內存在發震斷裂時,應當對其予以查明。7.3.6在工程中,勘察與評價活動斷裂一般可以通過搜集、查閱文獻資料,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來達到目的,但為查明隱伏斷裂的分布及場地覆蓋層厚度,應布置必要的勘探和測試工作。7.3.7全新世活動斷裂的規模、活動性質、地震強度、運動速率差別很大,十分復雜。更重要的是其對工程穩定性的評價和影響也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因此,將全新世活動斷裂分為強烈全新世活動斷裂、中等全新世活動斷裂和微弱全新世活動斷裂。7.3.8重大工程場地或大型工業場地在可行性研究中,對可能影響工程穩定性的全新世活動斷裂,應采取避讓的處理措施?!督ㄖ拐鹪O計規范》(GB50011)以及《火力發電廠巖土工程勘測技術規程》(DL/T5074)等對處理措施作出了規定,本規范對斷裂的處理措施主要參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提出。8地下水8.1地下水的勘察要求8.1.1~8.1.4地下水的賦存狀態是隨時間變化的,應注意年降水量、蒸發量及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補逕排關系對地下水位的影響;初步勘察階段應加強對有關宏觀資料的搜集工作,重視對地下水的勘察,必要時開展地下水的長期觀測。8.1.5取樣應符合下列要求:1水樣應在混凝土結構所在的深度采取,當地下水位低于混凝土結構埋深時需采取土樣進行腐蝕性試驗,混凝土結構部分處于地下水位以上、部分處于地下水位以下時,應分別取土試樣和水試樣作腐蝕性試驗;2實際工作中需考慮地下水位的季節變化,當地下水位上升可能浸沒混凝土結構時,仍應取水樣進行水的腐蝕性試驗;3簡分析水樣取1000ml,分析侵蝕性二氧化碳的水樣取500ml,并加大理石粉2~3g,全分析水樣取3000ml;取水容器要洗凈,取樣前應用取水樣的水對水樣瓶反復沖洗至少三次。水樣采取后要立即封好瓶口,貼好水樣標簽,及時送試驗室。8.2水文地質參數的測定8.2.1~8.2.3關于地下水位著重說明下列幾點:1穩定水位是指鉆探時的水位經過一定時間恢復到穩定狀態后的水位。地下水位恢復到穩定狀態的時間長短,主要的影響因素為含水層滲透性,為了取得較為可靠的地下水位值,規定在工程結束后統一量測穩定水位;2處于山區斜坡區的工程場地,因受地下水補逕排條件及各含水層滲透性影響,各鉆孔中地下水位起伏較大,應在勘察期間增加水位觀測次數,并根據地形地貌、地下水補逕排條件、單元侵蝕基準面等因素正確判定地下水位;3上層滯水水位變化較大,常無穩定水位,當勘察期間無上層滯水時應調查了解季節變化情況。8.3地下水作用的評價8.3.2關于地下水力學作用的評價,作如下說明:1大氣降水和生產生活廢水補給會在挖方邊坡淺部松散層、厚大填方體中形成上層滯水,在驗算挖填邊坡穩定性時,應考慮上層滯水對邊坡穩定的不利影響;2對于地下水位以下開挖基坑需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主要有:能否疏干基坑內的地下水;在造成水頭差條件下,基坑側壁和底部土體是否穩定;由于地下水的降低,是否會對鄰近建筑、道路和地下設施造成不利影響;3地下室基坑處于地下水位以上,若基坑壁、底巖土層滲透性差,大氣降水和生產生活廢水補給會在地下室外側帶狀松散填方體中形成上層滯水,應考慮上層滯水對地下室的上浮作用。8.4抗浮設防水位8.4.1場地挖填整平會改變場地地形地貌及地下水補給、排泄條件,應考慮場地最終整平方案改變地下水補給、排泄條件對抗浮設防水位的影響;若場地處于經常發生水浸的地段,抗浮設防水位可取室外地坪標高;若承壓水和潛水有水力聯系時,應分別實測其穩定水位,取其中的高水位作為抗浮設防水位;地下室基坑處于地下水位以上,若基坑壁、底巖土層滲透性差,大氣降水和生產生活廢水補給會在地下室外側帶狀松散填方體中形成上層滯水,應根據填方體上層滯水補給、排泄條件綜合確定抗浮設防水位。8.4.2對位于斜坡地段的地下室或其他可能產生明顯水頭差的場地上的地下室,若地下室基坑的范圍較大,采用同一個抗浮設防水位顯然不合理,宜結合場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補給、排泄條件及地下水水力坡度等因素分區段確定抗浮設防水位。9原位測試9.1一般規定9.1.1巖土工程勘察中,原位測試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可更直觀反映地層特性。布置原位測試點應結合其它勘察手段綜合確定。9.1.6各種原位測試所得的試驗數據,造成誤差的因素是較為復雜的,主要有測試儀器、試驗條件、試驗方法、操作技能、土層的不均勻性等,分析整理時應剔除異常數據。靜力觸探和圓錐動力觸探在軟硬地層的界面上,有超前或滯后效應,應予注意。9.2載荷試驗9.2.3載荷試驗的技術要求:1一般土層載荷試驗的承壓板,方形承壓板邊長為0.505m~0.707m,圓形承壓板直徑φ0.564m~0.798m,但如果為不均勻土層,則承壓板的面積不宜小于0.50m2;2承壓板的形狀以圓形為宜;3試坑底部的試驗面應平整,避免發生擾動,并應確保承壓板與試驗土層之間有很好的接觸;4一般要求荷載施加在半無限空間的表面,試坑底部的寬度均要求等于或大于承壓板寬度的3倍;為了挖掘地基承載力的潛力,可模擬實際基礎的埋深進行載荷試驗。9.2.4螺旋板載荷試驗的p~s曲線或s~t曲線與試驗土層性質之間的理論關系和平板載荷試驗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1)螺旋板載荷試驗p~s曲線上的P0壓力之前沒有或有極小的沉降;(2)螺旋板載荷試驗p~s曲線上的直線段可用彈性理論來分析荷載與沉降的關系。載荷試驗的成果分析,除可以確定地基土的承載力和變形模量外,也可利用快速載荷試驗所得到的極限荷載反算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焖佥d荷試驗過程一般為2個小時,即在試驗過程中每隔15min加載一次,整個試驗過程加荷8次,快速載荷試驗主要適用于沉降速率快、容易穩定的地層,如碎石類土、砂類土及混合土等??砂聪率焦浪愕鼗恋牟慌潘辜魪姸龋菏街小鼗恋牟慌潘辜魪姸龋╧Pa);—快速載荷試驗法得到的極限荷載(kPa);—承壓板周邊外的超載或土的自重應力(kPa);—計算系數。對于圓形或方形承壓板,當周邊無超載時,;當承壓板埋深大于或等于四倍板的直徑或寬度時,。9.2.6淺層平板載荷試驗成果計算土的變形模量的計算公式的假設條件是荷載施加在彈性半無限空間的表面。深層平板載荷試驗荷載作用在半無限體內部,不宜采用彈性理論公式,其計算變形模量的公式是在明德林解的基礎上推算出來的,適用于地基內部垂直均布荷載下變形模量的計算。9.3靜力觸探試驗9.3.2對靜力觸探試驗的技術要求中的主要問題作如下說明:1探頭的幾何形狀及尺寸會影響測試數據的精度,故試驗前應進行檢查,并定期進行率定;2貫入速率要求勻速,貫入速率(1.2±0.3)m/min是國際通用的標準;3探頭傳感器除室內率定誤差(重復性誤差、非線性誤差、歸零誤差、溫度漂移等)不應超過±1.0%FS外,特別提出在現場當探頭返回地面時應記錄歸零誤差,現場的歸零誤差不應超過3%,這是試驗數據質量好壞的重要標志;探頭的絕緣度不應小于500MΩ的條件是3個工程大氣壓下保持2h;4貫入讀數間隔一般采用0.1m,不超過0.2m,深度記錄誤差不超過±1%;當貫入深度超過30m或穿過軟土層貫入硬土層后,應有測斜數據;當偏斜度明顯,應校正土層分層界線。9.3.3對靜力觸探成果分析作以下說明:1繪制各種觸探曲線應選用適當的比例尺。例如:深度比例尺:一個單位長度相當于1m;qc(或ps):一個單位長度相當于2MPa;fs:一個單位長度相當于0.2MPa;u(或△u):一個單位長度相當于0.05MPa:Rf=(fs/qc×100%):一個單位長度相當于1;2利用靜力觸探貫入曲線劃分土層時,可根據qc(或ps),Rf貫入曲線的線型特征、u或△u或[△u/(qc-p0')]等,參照臨近鉆孔的分層資料劃分土層。利用孔壓觸探資料,可以提高土層劃分的能力和精度,分辨薄夾層的存在。9.3.4利用靜探資料可估算土的強度參數、淺基或樁基的承載力、砂土及粉土的液化。只要經驗關系經過檢驗已證實是可靠的,利用靜探資料可以提供有關設計參數;利用靜探資料估算變形參數時,由于貫入阻力與變形參數間不存在直接的機理關系,可能可靠性差些。9.4圓錐動力觸探試驗9.4.1圓錐動力觸探試驗(DPT)(dynamicpenetrationtest)是用一定質量的重錘,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將標準規格的圓錐形探頭貫入土中,根據打入土中一定距離的錘擊數,判定土的力學性質,具有勘探和測試雙重功能。本規范列入了三種圓錐動力觸探(輕型、重型、超重型)。輕型動力觸探的優點是輕便,對于施工驗槽,填土勘察、查明局部軟弱土層、洞穴等分布,均有實用價值。重型動力觸探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其規格標準與國際通用標準一致。超重型動力觸探的能量指數(落錘能量與探頭截面積之比)與國外的并不一致,但相近,適用于碎石土。9.4.2本條考慮了對試驗成果有影響的一些因素。1錘擊能量是最重要的因素。規定落錘方式采用控制落距的自動落錘,使錘擊能量比較恒定,注意保持桿件垂直,探桿的偏斜度不超過2%。錘擊時防止偏心及探桿晃動;2觸探桿與土間的側摩阻力是另一重要因素。實驗過程中,可采用下列措施減少側摩阻力的影響:1)使探桿直徑小于探頭直徑。在砂土中探頭直徑與探桿直徑比應大于1.3。而在黏土中可小些;2)貫入一定深度后旋轉鉆桿(每1m轉動一圈或半圈),以減少側摩阻力;貫入深度超過10m,每貫入0.2m,轉動一次;3)探頭的摩阻力與土類、土性、桿的外形、剛度、垂直度、觸探深度等均有關系,很難用一固定的修正系數處理,應采取切合實際的措施。減少側摩阻力,對貫入深度加以限制;3錘擊速度也影響實驗成果,一般采用每分鐘15~30擊;在砂土、碎石土中,錘擊速度影響不大,則可采用每分鐘60擊;4貫入過程應不間斷地連續擊入,在黏性土中擊入的間歇會使側摩阻力增大;5地下水對擊數與土的力學性質的關系沒有影響,但對擊數與土的物理性質(砂土孔隙比)的關系有影響,故應記錄地下水位埋深。9.4.4對動力觸探成果分析作如下說明:1根據觸探擊數、曲線形態。結合鉆探資料可進行力學分層,分層時注意超前滯后現象,不同土層的超前滯后量是不同的。上為硬土層下為軟土層,超前約為0.5m~0.7m,滯后約為0.20m;上為軟土層下為硬土層,超前約為0.1m~0.2m,滯后約為0.3m~0.5m。2在整理觸探資料時,應剔出異常值,在計算土層的觸探指標平均值時,超前滯后范圍內的值不反映真實土性;臨界深度內錘擊數偏小不反映真實土性,故不應參加統計。動力觸探本來是連續貫入的,但也有配合鉆探,間斷貫入的做法,間斷貫入時臨界深度以內的錘擊數同樣不反應真實土性,不應參加統計。3整理多孔觸探資料時,應結合鉆探資料進行分析,對均勻土層,可用厚度加權平均法統計場地分層平均觸探擊數。9.5標準貫入試驗9.5.6《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規定,采用標貫試驗判定砂土密實度時N值不做修正,《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規定評定砂土液化時N值不做修正。除此外其它國家規范和地方規范大多未明確標貫試驗在什么條件下需進行修正后使用。故在實際應用N值時,應按具體巖土工程問題,參照有關規范考慮是否作桿長修正或其他修正,因此勘察報告應提供未經修正的標準貫入試驗原始值。9.6現場直接剪切試驗9.6.1現場直剪試驗,應根據現場工程地質條件、工程荷載特點、可能發生的剪切破壞模式、剪切面的位置和方向、剪切面的應力等條件,確定試驗對象,選擇相應的試驗方法。可分為巖土體試體在法向應力作用下沿剪切面剪切破壞的抗剪斷試驗,巖土體剪斷后沿剪切面繼續剪切的抗剪試驗(摩擦試驗),法向應力為零時巖體剪切的抗切試驗。9.6.3巖體試樣尺寸不小于0.5m×0.5m,一般采用0.7m×0.7m的方形體,與國際標準一致。土體試樣尺寸則與土中的最大粒徑有關,試樣可采用圓柱體或方柱體,試樣高度不小于最小邊長的0.5倍。9.6.4對現場直剪試驗的主要技術要求作如下說明:1保持巖土樣的原狀結構不受擾動是非常重要的,故在制樣過程中,應避免巖土樣或軟弱結構面破壞和含水量的顯著變化;對軟弱巖土體,應在試樣周邊增加護套,護套底邊應在剪切面以上;2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層中試驗時,應先降低水位,安裝試驗裝置并恢復水位后,再進行試驗;3法向荷載和剪切荷載應盡可能通過剪切面中心,實驗過程中注意保持法向荷載不變;對于高含水量的塑性軟弱層,應控制法向荷載施加速度,以免軟弱層擠出。9.6.5繪制剪應力與剪切位移關系曲線和剪應力與垂直位移關系曲線,依據曲線特征,確定強度參數。1根據長江科學院的經驗,對于脆性破壞巖體,可以采取比例強度確定抗剪強度參數;對于塑性破壞巖體,可以利用屈服強度確定抗剪強度參數。2驗算巖土體滑動穩定性,可以采取殘余強度確定的抗剪強度參數。因為在滑動面上破壞的發展是累進的,發生峰值強度破壞后,破壞部分的強度降為殘余強度。9.7波速及地脈動測試(Ⅰ)波速測試9.7.1波速測試目的,是根據彈性波在巖土體內的傳播速度,間接測定巖土體在小應變條件下(10-4~10-6)動彈性模量。9.7.2單孔法波速測試1測試孔應垂直,當垂直偏差大于2°時,對波速值計算有影響顯現;2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地表條件不好和鉆孔易塌孔、縮徑。在城區工作時、現場經常有管道、坑道等地下構筑物,地表還有大量碎石、磚瓦、房渣土等不均勻地層,都不利于激發較純的剪切波。因此,在工作前應了解現場情況,使測試孔離開地下構筑物,并用挖坑放置木板的方法避開地下管道及地表不均勻層,減少它們的影響。當鉆孔必須下套管時,必須使套管壁與孔壁緊密接觸,減少介質對波速傳播影響。3一般情況下,根據現場條件確定震源與離測試孔的距離L。雖然擊板法能產生較純的剪切波,但也會有少量壓縮波產生,當木板離孔太近時,往往在淺處收到的剪切波由于和前面的壓縮波挨得太近,而不能很好地定出其初至時間,另一方面,當第一層土下有高速層時,則按斯奈爾定律,當入射角為臨界角時,會在界面上產生折射波,如L值過大,則往往會先收到折射波的初至,從而在求波速值時出錯。因此,在確定L值時應注意工程地質條件,以1m較為適宜,當地面振源點距孔口的距離大于1m時應作斜距校正。4測試點的間隔根據地層界面情況而定。通常做法是地下水位以上平均1m~2m一個測試點,地下水位以下測試間隔可適當加大,但不要大于3m,層位變化處應加密測試。9.7.3跨孔法測試最初是用兩個試驗孔,一個振源孔,一個接收孔。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不能消除因觸發器的延遲所引起的計時誤差,當套管周圍填料與土層性質不一致時,會導致傳播時間有誤差;當用標準貫入器作振源時,因為是在地面敲擊鉆桿,在計算波速時還應考慮地震波在鉆桿內傳播的時間。目前,主張用3個~4個試驗孔,排成一直線。當用3個試驗孔時,以端點一個孔作為振源孔,其余2個孔為接收孔。在地層不均勻及進行復測時,還可以用另一端的孔作為振源孔進行測試??组g距離的確定受地質情況及儀器精度的限制。我們所需測的是直達波到達接收點的初至時間,但當所要觀測的地層上下有高速層時,就可能產生折射波。在離振源距離大于臨界距離時,折射波會比直達波先到達接收點,這時所接收到的就是折射波的初至,按這個時間計算出的波速將比實際地層波速值高。因此,孔間距離不應大于臨界距離(見圖9.7.3-1),計算臨界距離的公式為:(9.7.3-1)i=arcsin圖9.7.3直達波與折射波傳播圖徑式中:Xc—臨界距離(m);H—沿測試孔方向震源至高速層的距離(m);i—臨界角(°);υ1—低速層波速(m/s);υ2—高速層波速(m/s);φ—地層界面傾角(°),以順時針方向為正。9.7.4面波波速測試面波測試時,可根據探測深度的要求來改善擊振條件:勘探深度較淺時,振源應激發高頻地震波;勘探深度較深時,振源應發低頻地震波。振源的修正宜根據探測深度要求和場地環境確定:探測深度0m~15m,宜選擇大擊振;0m~30m選擇自由落體擊振;0m~50m以上選擇炸藥振源,或加大落錘的重量或提高落錘的高度以加大探測深度。瑞利波在地表面的傳播具有下列特性:1)試驗基礎作豎向激振產生P波、S波、R波,其中R波占全部能量的2/3;2)瑞利波在土中傳播速度與剪切波速度相接近,其差值與泊松比有關;3)瑞利波的衰減是相對震源距離r,以的比例衰減,較S波衰減慢,故可利用地表面進行測試,不需鉆孔;4)瑞利波的傳播范圍相當于一個波長LR探度領域,其所反應的地基彈性性質,可考慮為LR/2深度范圍內平均值。9.7.5波速成果的應用1巖土小應變的動彈性模量、動剪切模量和動泊松比可按下式計算:GdEdμd式中:Gd—土的動剪切模量;Ed—土的動彈性模量;ρ—土的質量密度;vS—剪切波波速;vP—壓縮波波速;μd—土的動泊松比。(Ⅱ)地脈動測試9.7.6本規范適用于周期在0.1~1.0s、振幅小于3μm的短周期地脈動測試,為工程抗震和隔振設計提供場地的卓越周期和脈動幅值。9.7.7測試應符合下列要求1每個建筑場地的地脈動測點不少于2個是最低要求,當同一建筑場地有不同的地質單元,其地層結構不同,地脈動的頻譜特征也有差異,此時應適當增加測點數量;2建筑場地鉆孔波速測試和地脈動測試,雖然目的和方法有別,但它們都與地層覆蓋層厚度及地層性質有關,其地層的剪切波速與場地卓越周期必然有內在聯系,地脈動觀測點宜布置于波速孔附近。測點三個傳感器的布置是考慮到有些場地的地層、構造具有方向性。因此要求按水平東西、水平南北、豎直三個方向布設傳感器;3不同建筑物的基礎埋深和形式不同,應根據實際工程需要布設地下地脈動測點的深度;在城市地脈動觀測時,交通運輸等人為干擾不斷,地面振動干擾大,但它隨深度衰減很快,一般也需在一定深度的鉆孔內測試;4采樣頻率宜取50Hz~100Hz,考慮了脈動時域波形和圖譜的頻率分辨率。9.7.8為了減少頻譜分析中的頻率混疊現象,事先應對數據進行窗函數處理,對脈動信號一般加滑動指數窗、哈明窗、漢寧窗較為合適。脈動信號的性質可隨機通過樣本函數集合的平均值來描述,即脈動信號的卓越周期頻率應是多次頻域平均的結果。從數理統計考慮,經32次頻域平均已基本能滿足要求。9.7.9脈動信號頻譜圖一般為一個突出譜峰形狀,卓越周期只有一個;如地層為多層結構時,譜圖有多階譜峰形狀,通常不超過3個,卓越周期可按峰值大小分別提出;對頻譜圖中無明顯峰值的寬頻帶,可按電學中的半功率點確定其范圍。9.7.10本條所指的脈動幅值,可以是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可以根據測試儀器和工程需要確定。10取樣及室內試驗10.1取樣10.1.2正文表10.1.2中所列各種取土器大多是國內外常見的取土器。按壁厚可分為薄壁和厚壁兩種,按進入土層的方式可分為貫入和回轉兩類。薄壁取土器壁厚僅1.25mm~2.00mm,取樣擾動小,質量高,但因壁薄,不能在硬和密實的土層中使用。按其結構形式有以下幾種:1敞口式,國外稱為謝爾貝管,是最簡單的一種薄壁取土器,取樣操作方便,但易逃土;2固定活塞式,在敞口薄壁取土器內增加一個活塞以及一套與之相連接的活塞桿,活塞桿可通過取土器的頭部并經由鉆孔的中空延伸至地面;下放取土器時,活塞處于取樣管刃口端部,活塞桿與鉆桿同步放下,到達取樣位置后,固定活塞桿與活塞,通過鉆桿壓入取樣管取樣;活塞的作用在于下放取土器時排開孔底浮土,上提時可隔絕土樣頂端的水壓、氣壓、防止逃土,同時又不會像上提活閥那樣產生過度的負壓引起土樣擾動;取樣過程中,固定活塞還可以限制土樣進入取樣管后頂端的膨脹上凸趨勢;因此,固定活塞取土器取樣質量高,成功效率也高;但需要兩套桿件,操作比較費事;固定活塞取土器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高質量取土器,其代表性型號有Hvorslev型、NGI型等;3水壓固定活塞式,是針對固定活塞式的缺點而制造的改進型,國外以其發明者命名為奧斯特伯格取土器,其特點是去掉活塞桿,將活塞連接在鉆桿底端,取樣管則與另一套在活塞缸內可活動的活塞聯結,取樣時通過鉆桿施加水壓,驅動活塞缸內的可動活塞,將取樣管壓入土中,其取樣效果與固定活塞式相同,操作較為方便,但結構仍較復雜;4自由活塞式,與固定活塞式不同之處在于活塞桿不延伸至地面,而只穿過接頭,并用彈簧錐卡予以控制;取樣時依靠土樣將活塞頂起,操作較為方便,但土樣上頂活塞時易受擾動,取樣質量不及以上兩種。回轉型取土器有兩種:1單動三重(二重)管取土器,類似于巖芯鉆探中的雙層巖芯管,取樣時外管旋轉,內管不動;故稱單動,如在內管內再加襯管,則成為三重管;其代表性型號為丹尼森(Denison)取土器。丹尼森取土器的改進型稱為皮切爾(Pitcher)取土器,其特點是內管刃口的超前值可通過一個豎向彈簧按土層軟硬程度自動調節,單動三重管取土器可用于中等以至較硬的土層;2雙動三重(二重)管取土器,與單動不同之處在于取樣內管也旋轉,因此可切削進入堅硬的地層,一般適用于堅硬黏性土,密實砂礫以至軟巖。厚壁敞口取土器,系指我國目前大多數單位使用的內裝鍍鋅鐵皮襯管的對分式取土器。這種取土器與國際上慣用的取土器相比,性能相差甚遠,最理想的情況下,也只能取得Ⅱ級土樣,不能視為高質量的取土器。目前,厚壁敞口取土器中,大多使用鍍鋅鐵皮襯管,其弊病甚多,對土樣質量影響較大,應逐步予以淘汰,代之于塑料或酚醛層壓紙管。目前仍允許使用鍍鋅鐵皮襯管,但要特別注意保持其形狀圓整,重復使用前應注意整形,消除內外壁粘附的蠟、土或銹斑。考慮到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薄壁取土器尚需逐步普及,故允許以束節式取土器代替薄壁取土器。但只要有條件,仍以用標準薄壁取土器為宜。10.1.5有關貫入取土器的方法,本條規定宜用快速靜力連續壓入法,即只要能壓入的要優先采用壓入法,特別對軟土必須采用壓入法。壓入應連續而不間斷,如采用鉆機給進機構施壓,則應配備有足夠壓入行程和壓入速度的鉆機。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稅法要點回顧》課件
- 《經期不適的緩解策略》課件
- 即夢ai授權和使用條款
- 基于思維鏈的任務分解與高效編排
- 勞動薪資合同
- 二零二五版優惠價格保密協議
- 科技實踐活動方案
- 飛機耗材管理制度規定
- 餐飲門店能耗管理制度
- 財產公司投訴管理制度
- 浙江省2024年中考英語模擬試卷(含答案)
- 2024甘肅隴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高速公路大隊警務輔助人員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合作協議(國外開礦甲乙雙方合同范本)
- 冀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期中考試卷(附答案)
- 2024年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考一模英語試卷
- 20以內數的順數和倒數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臺
- 2024年北京市公安局文職輔警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3年湛江市麻章區教育局招聘事業編制教師考試真題
- 電工刀安全操作規程培訓
- (完整版)語文寫作方格紙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