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及環網供水工程、舊城管網改造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
供水及環網供水工程、舊城管網改造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
供水及環網供水工程、舊城管網改造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
供水及環網供水工程、舊城管網改造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
供水及環網供水工程、舊城管網改造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1頁共8頁施工圖設計說明1工程概況1.1項目名稱、地點及項目業主1.1.1項目名稱項目名稱城區供水保障工程——九黎城供水及環網供水工程、舊城管網改造工程1.1.2項目地點項目地點:1.1.3項目業主項目業主:1.2項目概況受業主委托,由我司承擔《彭水縣城區供水保障工程——彭水縣九黎城供水及環網供水工程、舊城管網改造工程》施工圖設計工作。本次老城區共布置了16條管線,平面長度19.81km。1、水源:縣城老水廠、玉皇閣水廠、白云水廠、馬鞍溪水廠、新城水廠。2、功能:給水管道負責向供水服務范圍提供自來水。給水管道設計工作壓力位0.35~1.1MPA。3、布置原則:管徑大小及管材的選用應以經濟、合理為原則,在區內給水管道為網狀和枝狀相結合敷設,以便保證供水安全性。4、布置基本情況:本工程共布置了16條主管線,平面長度19809.22m,本工程共布置16條管線,平面總長度19809.22m。其中DN500(D530*9)涂塑鋼管3802.07m,DN400(D426*8)涂塑鋼管5777.45m,DN300(D325*7)涂塑鋼管2356.33m,DN250(D273*7)涂塑鋼管661.34m,DN200(D219*6)涂塑鋼管5257m,DN150(D159*5)涂塑鋼管1130.64m,DN100(D108*4)涂塑鋼管824.39m。具體布置詳見平面布置圖。由于城區道路狹窄,各種管線埋設較多,結合各方面意見,本次給水管道大部分布置于近人行道側的車行道上,可根據由業主與相關部門協調后平行調整。管道埋深統一按管頂覆土1m設計。主要建設內容表序號管道編號管段名稱平面樁號主管平面長度(m)建設性質管材公稱直徑(mm)外徑*壁厚(mm)備注1JA九曲河大橋至青龍小學JA0+000.00~JA3+116.023116.02新建涂塑鋼管DN200D219*62JB青龍小學至青龍山莊JB0+000.00~JB0+824.39824.39新建涂塑鋼管DN100D108*4農村管網延伸3JC烏江明珠大酒店至原紙廠安置小區JC0+000.00~JC4+785.814785.81新建涂塑鋼管DN400D426*8過隧洞1795m4JD烏江明珠至罐頭廠JD0+000~JD1+737.331737.33新建涂塑鋼管DN300D325*75JE老水廠至小轉盤JE0+000.00~JE0+986.68986.68改建涂塑鋼管DN200D219*66JF老水廠至農機公司JF0+000~JF0+583.39583.39改建涂塑鋼管DN200D219*67JG大轉盤至小轉盤JG0+000.00~JG0+518.01518.01改建涂塑鋼管DN400D426*88JH郁江大橋左岸橋頭至民政局JH0+000.00~JH0+473.63473.63新建涂塑鋼管DN400D426*8JH2~JHPN2布置支座9JI小轉盤至烏江東路JI0+000.00~JI0+417.48417.99改建涂塑鋼管DN300D325*710JJ毛狗洞高位水池至統井關JJ0+000.00~JJ0+202.10202.10新建涂塑鋼管DN200D219*611JK統井關至殯儀館JK0+000.00~JK0+189.75189.75新建涂塑鋼管DN150D159*512JL統井關至東門JL0+000.00~JL0+940.89940.89新建涂塑鋼管DN150D159*513JM東門變電站高位水池至國有林場小區JM0+000.00~JM0+201.01201.01新建涂塑鋼管DN300D325*714JN國有林場小區至老蛙石JO0+000.00~JN0+368.81368.81新建涂塑鋼管DN200D219*615JO國有林場小區至玉皇閣水廠JO0+000.00~JO0+661.34661.34新建涂塑鋼管DN250D273*716JP新城減壓池至烏江四橋JP0+000.00~JP3+802.073802.07新建涂塑鋼管DN500D530*9合計19809.222設計依據及采用的技術規范、標準2.1設計依據(1)與業主簽訂的設計委托書及合同。(2)業主提供的1:500地形圖。(3)其他相關資料。2.2采用的技術規范、標準《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0013-2018)《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4-2021)《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GB50069-2002)《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2002)《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2014)《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2016)《重慶市建設領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術的通告》(第一號至第八號)《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標準》GB/T50476-2019《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GB50068-2018《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GB50069-2002《給水排水工程鋼筋混凝土水池結構設計規程》CECS138︰2002《室外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032-2003《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給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構筑物變形縫技術規范》T/CECS117-2017《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2002《給水排水工程埋地鋼管管道結構設計規范》CECS141︰2002《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13《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3給水工程設計要點3.1平面設計1、給水管線原則上先在人行道下布置,再在車行道下布置。1.1、人行道較寬,可同時布置給水、雨水管道時,給水管道盡量布置在人行道上,兩者管道凈距1.0m;1.2、若人行道較窄,僅能布置雨水管道時,給水管道可布置于車行道上,距離路緣石1~1.5m。2、沿途在建筑物相對集中的小區處設置閥門井以預留給水接口及室外消火栓;3、干管上閥門設置間距一般為500m,并遵守如下原則:當某一管段發生事故檢修時,能迅速地關閉少數閥門隔斷事故段,方便管道檢修,且不會大范圍地影響到用水。閥門靠近管網節點設置。與干管相接處的支管和消火栓均應設置閥門。閥門選用軟密封閘閥,閥門井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4、為沖洗管道或放空管道進行檢修,在管網低洼處設泄水閥;在管網隆起點上設復合排氣閥,以在管道運行時排出管內空氣。3.2縱向設計本工程若遇與其他管道交叉,給水管道埋深不宜小于1.5米,以滿足管道綜合設計要求。各管線應滿足的最小水平凈距和垂直凈距如下表:3.3交叉管線處理原則本項目屬新建、改建工程,但是考慮到目前部分道路已建成,排水、電力電信及燃氣管道業已形成,為保證工程順利進行,確定如下處理原則,具體做法詳見大樣:遵循小管讓大管,壓力管線讓重力自流管線,分支管線讓主干管線的原則;壓力管線讓重力自流管線時,原則上應以重力自流管線上方穿過,埋深不足時加鋼套管或混凝土滿包進行保護,實在不行才考慮下穿方案,需根據管線性質通知設計人員考慮防護措施;同為重力自流管線且無跌水避讓可能時,優先考慮渠化,變截面方式,實在無法避讓時方考慮采取倒虹管排水;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均應與權屬部門協商通過后方可執行。3.4管材、管道基礎及管道防腐本工程DN300及以上采用螺旋焊接鋼管,防腐材料采用涂塑,即涂塑鋼管。管道內防腐采用內環氧樹脂內防腐,需符合CJT-120-2016標準要求。設計要求如下:環氧樹脂符合《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衛生安全評價規范》2001標準要求,應具有衛生許可證,且施工過程中對人體無害。環氧樹脂粉末性能需滿足下表規定。外防腐采用環氧樹脂涂層或聚乙烯涂層。防腐材料及厚度均應滿足CJT-120-2016標準要求。涂塑鋼管內外涂層的厚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表4.5-3涂塑鋼管內外涂層厚度(單位為毫米)3.4.3管道基礎(1)地基處理管道及構筑物地基承載力不小于130Kpa,以穩定紅黏土層或基巖作為持力層,施工過程中應加強驗槽工作。(2)支墩管道埋地支墩參考圖集10S505選用。(3)材料選用混凝土:支墩采用C20砼鋼材:直徑≤10mm的鋼筋為HPB300;直徑>10mm的鋼筋為HRB400。鋼板和型鋼采用Q235B。磚砌塊采用燒結磚,強度等級不小于Mu10;石料采用微風化的砂巖,強度等級不下于Mu30。(4)抗震設計勘察區抗震設防烈度6度,設計地震分為第一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根據《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設防類別為重點設防類,按7度要求采取抗震措施。管道連接1)鋼制管道鋼管管材采用Q235-B,其質量標準應符合現行《普通碳素鋼鋼號和一般技術條件》規定的要求;管材不應采用Q235沸騰鋼。鋼管焊縫質量等級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所規定的二級焊縫的要求執行。鋼管的焊接材料應符合以下要求:手工焊接焊條采用E43型焊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鋼焊條》GB/T5117的相關規定;自動焊和半自動焊應采用與鋼管管材相適應的焊絲和焊劑,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埋弧焊用碳鋼焊絲和焊劑》GB/T5293的相關規定。鋼管的防腐及制作要求詳有關工藝說明。管道其他連接處理a.管道與構筑物或固定設備連接時,應采用柔性連接構造。b.在穿管的墻體或基礎上應設置套管,穿管與套管之間的間隙應用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密封。C.當穿越的管道與墻體或基礎嵌固時,應在穿越的管道上就近設置柔性連接裝置。(6)管道敷設在管基土質情況較好,地下水位低于管底的地段,管道鋪設在未經擾動的原土上;管基在巖石地段采用砂基礎,砂墊層厚200mm。管基在回填土地段,超挖500mm,管基的密實度要求達到路基密實度后(95%),墊砂200mm厚。溝槽在填方地段或溝槽超挖的,管道基礎以下必須分層夯實回填,密實度不小于90%。對于地質條件較差地段,如淤泥、雜填土等,必須進行換填。換填材料根據具體情況分別采用原土、砂石、漿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體采用材料及換填深由不同的地質情況確定。當位于淤泥或地下水位多且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時,應換填300mm碎石,再鋪200mm厚砂敷管。3.5附屬構件(1)給水管道上的分支管道上設控制閥門,直管段上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控制閥門;管線最高點設排氣閥,最低點設排泥閥,具體位置詳見平面圖。閥門的所有零部件、密封件、防腐涂料均不得采用可能對自來水造成污染的材料,閥門材料必須符合GB/T17219-2001《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評價規范》要求。所有閥門需由監理工程師認可后,才能進行安裝。(2)給水管道上的控制閥門、排氣及排泥閥等均作檢查井及井蓋,控制閥門檢查井作法軟密封閘閥詳見標準圖集詳07MS101-2/14,排氣閥檢查井作法詳見詳07MS101-2/52,排泥閥檢查井作法詳見詳07MS101-2/58,消火栓安裝見標準圖集07MS101-1/6。(3)管道在轉角處應設置支墩,其具體作法詳見標準圖集10S505。3.6管道施工3.6.1管道放線本工程給水管道放線按道路標準橫斷面管線排列圖和節點所對應樁號確定。3.6.2現場復核本工程設計要求在施工放線時復核現場地形狀況、接管點的位置等,若與設計有不符之處,必須立即通知設計單位研究處理。3.6.3溝槽開挖(1)溝槽槽底最小寬度應根據土質條件、溝槽斷面形式及深度確定。(2)當溝槽挖深較大時,應合理分層開挖。人工開挖,槽深超過3米放坡開槽時,層間留臺寬度不應小于0.8m,直槽時不應小于0.5m;機械挖槽時,按機械性能確定。(3)人工挖槽時,堆土高度不宜超過1.5米,且距槽口邊緣不宜小于0.8m。(4)開挖溝槽時發現已建的地下各類設施或文物時,應采取保護措施,并及時通知有關單位處理。(5)溝槽開挖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a、不擾動天然地基或地基處理符合設計要求;b、溝槽開挖槽壁平整,溝槽開挖邊坡應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證施工安全。溝槽開挖邊坡最陡值根據不同土質按1:0.1~1.5控制(放坡系數按《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相關內容執行),如果現場條件不允許,必須采取加支撐等措施。c、溝槽中心線每側的凈寬不應小于管道溝槽底部開挖寬度的一半;(6)對于填方地段,須在填方進行至管頂標高1.0m之上后方可開挖管道溝槽,填方應按道路路基要求進行。3.6.4管道檢驗及安裝管道入場時應進行驗收檢查,查看管道出廠日期、合格證、外觀完整度和切口平整度等,不合格的嚴禁下管。管道安裝應在管道基礎驗收合格后進行。管道采用人工安裝,熱熔連接采用的專用設備和工具,當施工單位不具備符合要求的設施和技術時,應由管材生產廠提供并進行連接技術指導。管道安裝一般從低點向高點依次安裝。管道安裝必須保證溝槽無積水。3.6.5溝槽回填(1)管道施工完畢經檢驗合格后,溝槽應及時回填。回填要求分層壓實、對稱均勻回填。回填材料及壓實度必須符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相關規定及《埋地聚乙烯給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管區(溝槽底至管頂以上1.0m范圍內)禁止采用推土機等大型機械進行回填。管頂嚴禁使用重錘夯實。(2)水壓試驗前,除接口外,管道兩側及管頂以上回填高度不應小于0.5米;試驗合格后,應及時回填其余部分;(3)溝槽底至管頂以上50cm范圍內,不得含有有機物、凍土及大于50mm的磚、石等硬塊;嚴禁石塊等硬物直接接觸管道。(4)回填土的每層虛鋪厚度、壓實遍數,應按采用的壓實工具、含水量和要求的壓實度,經現場試驗確定;(5)當采用重型壓實機械壓實或較重車輛在回填土上行駛時,管頂以上應有一定厚度的壓實回填土,其最小厚度應按壓實機械的規格和管道的設計承載力,經計算確定。(6)管道兩側和管頂以上50cm范圍內的回填材料,應由溝槽兩側對稱運入槽內;其它部位回填應均勻運入槽內,不得集中推入。(7)溝槽回填土的壓實應符合以下規定:a、回填壓實應逐層進行,且不得損傷管道;b、管道兩側及管頂以上50cm范圍內,應采用輕夯壓實,管道兩側壓實面的高差不應超過30cm;c、壓實時,管道與基礎間三角區應填實。壓實時,管道兩側應對稱進行,不得使管道位移或損傷。d、分段回填壓實時,相鄰段的接茬應呈接梯形,且不得漏夯。e、采用木夯、蛙式夯時應夯夯相連;采用壓路機時,其行駛速度不得超過2km/h,碾壓重疊寬度不得小于20cm。f、管道溝槽位于路基范圍內時,管頂以上25cm范圍內回填土表層壓實度不應小于87%;對鑄鐵圓形管道,其它部位壓實度不應小于90%,對鋼制管道其它部位壓實度不應小于95%。g、管道覆土較淺時,管道的承載力較低,壓實工具的荷載較大,或回填達不到要求的壓實度時,應與設計單位協商,采取加固管道的措施。3.6.6試壓消毒施工完畢后必須嚴格按照規范對管道進行水壓試驗及沖洗消毒。嚴禁用閥門作試壓件。管道試壓前應充分浸泡,有水泥砂漿襯里不少于48小時,無水泥砂漿襯里不少于24小時。水壓試驗長度不宜大于1000米,水壓試驗壓力應符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表10.2.10之規定。管材種類工作壓力P(MP)實驗壓力(MP)鋼管PP+0.5且不應小于0.9涂塑鋼管≤0.52P>0.5P+0.5管道分段試壓合格后應對整條管道進行沖洗消毒。沖洗水應清潔,沖洗流速應大于1m/s,直至沖洗排放水與進水濁度一致。管道沖洗后應進行含氯水浸泡消毒,用有效氯濃度不低于20mg/l的清潔水浸泡24小時后,水質化驗合格為止。3.6.7驗收工程中間驗收和竣工驗收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工程管理相關法規、規定程序進行。需要設計單位參加驗收的分部工程,應在該分部工程按設計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進行之前及時通知設計單位。驗收前施工單位應事先準備好必須的相關圖表等技術資料,并有業主代表、監理、質監及相關部門共同參與進行。3.6.8管道運輸與堆放管材在運輸、裝卸、堆放時,應輕抬輕放。管材成批運輸時,應堆放整齊、穩固,管端宜用軟質材料加以保護,側邊的支撐應平整。管材堆放場地應平整,長時間存放時應置于棚庫內,短期露天堆放時應有篷布覆蓋,并遠離熱源。管材直管堆放高度不大于1.5m,管件堆放高度不宜超過2.0m。3.7施工注意事項(1)施工單位應遵守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城市市區內的建設工程,施工單位應當對施工現場實行封閉圍擋,防止或減少粉塵、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噪聲、振動和施工照明對人和環境的危害和污染。(2)施工單位對因建設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損害的毗鄰建筑物、構筑物和地下管線等,應及時采取防護措施,確保其不受損傷且不影響其正常使用,并及時通知有關單位,進一步落實保護和處理措施。(3)施工單位在進行土石方工程時,應注意按規范要求進行合理支護、分層開挖。對于需設支撐的工程,應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報監理審批,以免槽壁失穩出現塌方,影響施工,甚至造成人身安全事故。(4)管道水壓試驗管段內不得采用閥門做堵板,不得有消火栓等附件;水壓試驗過程中,后背頂撐、管道兩端嚴禁站人;管道升壓時,管段內氣體應排除,升高過程中發現彈簧壓力表擺動不穩且升壓較慢時,應重新排氣后再升壓。(5)管道沖洗時應保證排水管路暢通安全。(6)管道施工如遇地下水時應作好排水措施,當管道未具備抗滲條件時,嚴禁停止排水。(7)鋼管上嚴禁開方孔,焊縫及零件處嚴禁開孔。(8)若遇到管道在擋土墻外側底部施工時,施工時的開挖深度不宜超過原擋土墻基底標高,若開挖深度超過原擋土墻基底標高需采取確保擋土墻穩定的可靠措施。施工完后需注意恢復,確保原有構造。(9)本工程為管網改造工程,管網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周邊現狀管網,必要時需對現狀管網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不能對現狀管網造成破壞。(10)由于無現狀管線資料,道路管線橫斷面圖無法確定,給水管豎向如與其它管線矛盾可現場調整。(11)給水管道盡量布置在原給水管道走廊旁,局部有排水檢查井采取繞行處理。(12)消火栓安裝位置可根據現場狀況進行調整,一般距路緣石不超過2米。4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說明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以下簡稱“危大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容易導致人員群死群傷或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分部分項工程。按照根據住建部頒布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及《關于實施《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要求,本項目涉及危大工程的重點部位和環節包括開挖深度超過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工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給水管段。針對本項目涉及危大工程情況,現提出包括但不限于保障工程周邊環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見如下,嚴格按照《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等技術規范要求,根據工程地質條件,施工方法,周圍環境進行技術經濟比較確定溝槽開挖、支護方式,確保施工安全和環境保護要求,按照住建部相關政策和國家技術規范相關要求,采取編制相應專項施工方案,加強現場安全管理等措施。(1)基坑工程施工安全要點基坑支護:開挖深度超過3m(含3m)或雖未超過3m但地質條件和周邊環境復雜的基坑(槽)支護、降水工程及土方開挖工程:開挖深度超過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工程。應采取如下安全措施:1)基坑支護必須進行專項設計。基坑工程必須按照規定編制、審核專項施工方案;2)開挖深度超過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支護、降水工程。開挖深度雖未超過5m,但地質條件、周圍環境和地下管線復雜,或影響毗鄰建筑(構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支護、降水工程,要組織專家論證。3)基坑工程施工企業必須具有相應的資質和安全生產許可證,嚴禁無資質、超范圍從事基坑工程施工。4)基坑施工前,應當向現場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基坑施工要嚴格按照專項施工方案組織實施,相關管理人員必須在現場進行監督,發現不按照專項施工方案施工的,應當要求立即整改。5)基坑施工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基坑主要影響區范圍內的建(構)筑物和地下管線安全。基坑周邊施工材料、設施或車輛荷載嚴禁超過設計要求的地面荷載限值。6)基坑周邊應按要求采取臨邊防護措施,設置作業人員上下專用通道。7)基坑施工必須采取基坑內外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措施,防止出現積水和漏水漏沙。汛期施工,應當對施工現場排水系統進行檢查和維護,保證排水暢通。8)基坑施工必須做到先支護后開挖,嚴禁超挖,及時回填。采取支撐的支護結構未達到拆除條件時嚴禁拆除支撐。9)基坑工程必須按照規定實施施工監測和第三方監測,指定專人對基坑周邊進行巡視,出現危險征兆時應當立即報警。并嚴格按《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有關規定進行施工。(2)其它滿足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范圍的腳手架工程、起重吊裝及安裝拆卸工程其它工程等。(3)工程施工中其它應注意的施工安全要點:應嚴格按《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37號文件要求的內容進行施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