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音樂》題(考生回憶版)(題目及答案解析)_第1頁
2023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音樂》題(考生回憶版)(題目及答案解析)_第2頁
2023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音樂》題(考生回憶版)(題目及答案解析)_第3頁
2023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音樂》題(考生回憶版)(題目及答案解析)_第4頁
2023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音樂》題(考生回憶版)(題目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音樂》題(考生回憶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圖1所示的樂器是(

)。圖1A、編鐘B、編磬C、方響D、柷2他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代表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嘉陵江上》等。這位作曲家是(

)。A、趙元任B、冼星海C、聶耳D、賀綠汀3下列哪首歌曲是作曲家施光南為女中音創作的?(

)A、《我和我的祖國》B、《在希望的田野上》C、《我愛你,中國》D、《吐魯番的葡萄熟了》4作曲家鮑元愷致力于將交響音樂進行民族化、通俗化的探索。他以24首中國民歌為素材創作的交響組曲是(

)。A、《西藏音詩》B、《炎黃風情》C、《納西一奇》D、《巴楚印象》5我國傳統民間合奏有不同的劃分方式,如依據樂器類型和演奏方式可分為弦索樂、絲竹樂、鼓吹樂、吹打樂、鑼鼓樂等。下列選項中,與“福建南音”同屬于絲竹樂樂種的是(

)。A、江南絲竹B、冀中笙管樂C、西安鼓樂D、十番鑼鼓6下列譜例出自哪個少數民族的民歌?(

)A、布依族B、哈薩克族C、蒙古族D、朝鮮族7在戲曲節奏中,下列哪種板式不屬于板腔體板式?(

)A、慢板B、原板C、散板D、流水板8下列譜例出自哪部芭蕾舞作品?(

)A、《天鵝湖》B、《葛蓓莉亞》C、《睡美人》D、《胡桃夾子》9下列哪種樂器經常在巴洛克時期的器樂作品中演奏通奏低音?(

)A、B、C、D、10下面譜例出自貝多芬的作品,這首作品屬于哪種舞曲?(

)A、回旋曲B、小夜曲C、薩拉曼德D、小步舞曲11音樂課上,同學們欣賞了鋼琴協奏曲《黃河》之后,老師想介紹一首同樣展現民族特點和愛國情懷的外國樂曲,下列哪首作品最合適?(

)A、《大海》B、《沃爾塔瓦河》C、《水上音樂》D、《伏爾加船夫曲》12下面譜例中的音樂體現了哪種舞曲的節奏特點?(

)A、瑪祖卡B、波爾卡C、圓舞曲D、塔蘭泰拉13格什溫《藍色狂想曲》的演奏形式是(

)。A、鋼琴獨奏B、鋼琴與樂隊C、銅管五重奏D、薩克斯與樂隊14關于三味線的描述,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A、它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彈撥樂器B、它是泰國具有代表性的彈撥樂器C、它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弓弦樂器D、它是泰國具有代表性的弓弦樂器15下列哪個選項是拉丁美洲音樂中常見的代表樂器?(

)A、B、C、D、16下列譜例的節拍是(

)。A、B、C、D、17下面譜例中的音樂旋律體現了哪種調式的特點?(

)A、五聲調式B、小調式C、大調式D、中古調式18下列譜例中的旋律運用了哪種音樂主題發展手法?(

)A、模進B、模仿C、倒影D、逆行19關于“奏鳴曲式”,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第一部分必須是樂段B、第三部分必須再現第一部分材料C、中間部分必須展開第一部分材料D、中間部分必須是對比性新材料20一段旋律有多段歌詞的歌曲是(

)。A、主歌B、副歌C、分節歌D、通譜歌21上世紀初,我國公立學校正式設立了學堂樂歌,最初這種課程的名稱是(

)。A、樂歌課B、游戲課C、藝術課D、唱游課22下列柯爾文手勢與唱名對應正確的是(

)。A、reB、tiC、doD、fa23李老師教授琴歌《陽關三疊》時,布置學生預習王維、高適等唐代詩人的古詩詞,然后跟著老師的琴聲,學生在音高、節奏、韻味和情感表現方面都有所提升。上述教學環節體現了哪種效應?(

)A、遷移效應B、木桶效應C、歸因效應D、門檻效應24音樂課上,小剛一直發出噪音,王老師便不允許他參加后續的音樂活動,并承諾如果小剛停止發出噪音,就可以加入游戲。從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角度分析,王老師的問題處理方式是(

)。A、連續漸進B、正強化C、負強化D、塑造25下面是張老師對小明同學的評價,它屬于哪種學習評價?(

)小明同學在本節課能積極地參與音樂分析,較好地掌握相關知識技能,勇于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能與同學合作完成音樂表演。A、自評B、互評C、定量測評D、定性述評26下列哪項不屬于音樂技能?(

)A、樂譜識讀B、歌曲演唱C、音樂評價D、樂器演奏27在《曲苑尋珍》單元教學中,楊老師分別播放了京韻大鼓、蘇州彈詞兩個曲種片段的演唱錄音,并要求學生字正腔圓地模仿演唱。這一過程的教學重點是(

)。A、兩個曲種的代表人物生平B、兩個曲種的語言發音特點C、兩個曲種各自的發展歷程D、兩個片段的曲式結構分析28音樂課上老師安排兩個同學上臺演唱同一歌曲,要求男生唱一個聲部,同時女生唱另一個聲部。這一種演唱形式是(

)。A、齊唱B、合唱C、對唱D、重唱29下列哪種樂器具有固定音高?(

)A、B、C、D、30下列屬于音樂學科課程內容“創造”領域的是(

)。A、音樂情緒情感B、綜合性藝術表演C、探索音響與音樂D、音樂與社會生活二、音樂編創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31續寫旋律:將下面譜例中音樂材料發展為8小節的兩樂句樂段。要求:(1)明確調式調性。(2分)(2)旋律中至少運用一次模進的發展手法。(4分)(3)在材料方面,樂段的兩樂句應為對比關系。(4分)三、音樂作品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5分。(一)分析下面的譜例。32要求:(1)畫出曲式結構圖示。(5分)(2)寫出第1~2小節與第14~15小節呈哪種關系。(5分)(3)寫出第10~13小節與第25~28小節呈哪種關系。(5分)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35分。(二)教學材料:譜例33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對象:八年級學生教學內容:學唱歌曲《打支山歌過橫排》要求:(1)設定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10分)(2)針對教學重點,設計具體的教學策略與過程,其中至少包括兩個課堂提問。(15分)(3)針對(2)中的主要環節,寫出設計意圖。(10分)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5分。(三)案例:朱老師在八年級《多彩的音樂劇》單元教學時,主動請教了音樂劇專業的教師,學習音樂劇表演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同時,邀請了本校的美術、語文、英語等學科的老師共同探討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編創。在老師們的努力下,學生們展示了多個自編、自導、自演的音樂劇片段,并自主撰寫了劇評。34問題: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分析該教師的教學行為(7分),并說明理由。(8分)六、課例點評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5分。2023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音樂》題(考生回憶版)(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編鐘的認識。根據圖1可知,所示樂器為曾侯乙墓編鐘。曾侯乙墓編鐘是1978年出土于湖北隨縣的戰國隨葬物品。曾侯乙墓編鐘全套共65件(甬鐘45件、鈕鐘19件、镈鐘1件),分三層懸掛在矩形鐘架上。這套編鐘總音域達到了五個八度,基調與現代C大調相同,中心音域十二律齊備,可演奏十二半音。許多鐘上刻有銘文,為研究古代樂理提供了實證資料。A項正確。B項:編磬是我國古代打擊樂器。其形制是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制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樂。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方響是我國古代打擊樂器。其形制是由十六塊大小相同的長方形鐵板、銅片或玉片組成,以厚薄不同定音高,分上下兩層懸掛,用小鐵錘敲擊。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柷是我國古代木制打擊樂器。其形如方形木箱,上寬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內壁發聲,表示樂曲開始,用于歷代宮廷雅樂。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2本題考查的是對賀綠汀的認識。賀綠汀是我國20世紀30年代著名的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其代表作品有:鋼琴作品《牧童短笛》《搖籃曲》、管弦樂曲《森吉德瑪》《晚會》、群眾歌曲《游擊隊歌》《嘉陵江上》、電影歌曲《天涯歌女》《四季歌》、合唱作品《西湖春曉》《墾春泥》等。D項正確。A項:趙元任是我國20世紀20年代著名的語言學家、作曲家,被稱為“中國的舒伯特”。代表作品有《教我如何不想他》《賣布謠》《海韻》等。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冼星海是我國20世紀30年代著名作曲家,被毛澤東主席稱贊為“人民音樂家”。代表作品有《黃河大合唱》《犧盟大合唱》等。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聶耳是我國20世紀30年代著名作曲家,被譽為“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代表作品有:《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鐵蹄下的歌女》等。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D。3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當代聲樂作品。施光南是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傷逝》《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等。《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是由瞿琮作詞,施光南作曲的一首女中音歌曲。歌曲具有新疆風格,運用新疆的音樂素材,以新疆民族歌舞中手鼓的典型節奏貫穿全曲。將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愛人思念表現的淋漓盡致。D項正確。A項:《我和我的祖國》是張藜作詞、秦詠誠作曲、李谷一原唱的愛國主義歌曲。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在希望的田野上》是由施光南作曲的一首歌頌改革開放的女高音歌曲。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我愛你,中國》是由鄭秋楓作曲的一首愛國歌曲。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D。4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當代器樂作品。《炎黃風情》是鮑元愷在1991年創作完成,并于同年首演的一部由24首管弦樂曲組成的大型組曲。這部組曲以中國六個省膾炙人口的民歌為主題,組成了色彩絢麗的音樂畫卷。其中吸收了《茉莉花》《拔根蘆柴花》等民歌旋律。B項正確。A項:《西藏音詩》是馬思聰吸收西藏民間音樂風格創作了小提琴組曲。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納西一奇》是朱踐耳的交響詩作品,代表曲目有《蜜蜂過江》《母女夜話》等。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巴楚印象》為混淆項。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5本題考查的是對絲竹樂的理解。絲竹樂指一種由我國彈撥樂器與吹管樂器相結合的民間器樂合奏形式,流行于浙江、江蘇以及上海等地。A項:江南絲竹是流行于蘇南、浙江一帶的絲竹樂合奏,音樂格調清新、秀麗。代表作品有《云慶》《行街》《三六》等。與題干相符,當選。B項:冀中笙管樂俗稱“河北吹歌”,是流行于河北民間的吹打樂。以吹管樂器為主,吹奏的曲目大多來源于民歌和戲曲唱腔。代表作品有《放驢》《小二番》等。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西安鼓樂是鼓吹樂的一種,又叫長安鼓樂,伴奏樂器有高把鼓、單面鼓、小吊鑼、手梆子、管、笙等。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十番鑼鼓是吹打樂的一種,簡稱“十番”或“鑼鼓”,流行于長江下游地區。演奏形式有:笛吹鑼鼓、笙吹鑼鼓、粗細絲竹鑼鼓、清鑼鼓等多種編制。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6本題考查的是對哈薩克族民歌的辨認。由譜例可知,旋律是哈薩克族民歌《可愛的一朵玫瑰花》的音樂片段。《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又名《都達爾和瑪利亞》,由王洛賓改編整理,表達了對于愛人的深切思戀之情。哈薩克族其他民歌有《我的花兒》《瑪依拉》等。B項正確。A項:布依族民歌有《久不唱歌忘記歌》等。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蒙古族民歌有《遼闊的草原》《牧歌》《嘎達梅林》等。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朝鮮族民歌有《桔梗謠》《阿里郎》等。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7本題考查的是對戲曲板式的理解。板式指戲曲音樂中的節拍和節奏形式。眾多的板腔體各類劇種中,常以不同板式的豐富變化和多樣組合,作為構成大型戲劇音樂的手段。歸納板腔體劇種的板式,大體可分為四拍子的“三眼板”、二拍子的“一眼板”、單拍子的“流水板”和吟誦體的“滾板”等幾種類型。A項:慢板是原板的擴大、加繁,屬于一板三眼或一板二眼的節拍形式,其速度越慢,抒情性越強,歌唱性也越強。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原板亦稱“一眼板”,可視其為各種板式的基礎。這種板式的旋律抒情與敘事兼備,常應用于敘事寫景等情節。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散板是原板節拍節奏打散,俗稱“散打散唱”,屬于自由拍子的節拍形式,應用范圍廣泛。與題干相符,當選。D項:流水板屬有板無眼的節拍形式,常用于敘事及較為緊迫的戲劇情緒中。在皮黃系統中,傳統上“二黃”無此板式。與題干不符,排除。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8本題考查的是浪漫主義音樂作品的旋律識別。通過譜例可知,題干旋律出自《四小天鵝舞曲》,選自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第二幕。這首舞曲音樂輕松活潑,節奏干凈利落,形象地描繪出了小天鵝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質樸動人的旋律還富于田園般的詩意。A項正確。B項:《葛蓓莉亞》是浪漫主義晚期的芭蕾舞劇,由法國作曲家德利布作曲。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睡美人》是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劇作品,內容取材于法國作家查理·貝洛的童話。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胡桃夾子》是柴可夫斯基根據霍夫曼的《胡桃夾子與老鼠王》的童話故事改編而成的俄羅斯古典芭蕾舞劇。著名選段有《木偶進行曲》《糖果仙子舞曲》《花之圓舞曲》等。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9本題考查的是對巴洛克時期樂器的辨認。羽管鍵琴又稱為撥弦古鋼琴,起源于15世紀末的意大利,盛行于歐洲16~18世紀。在形制上與現代的三角鋼琴相似,但琴弦是用羽管撥奏而不是用琴槌敲擊。每根弦是由固定在每個琴鍵末端木制支柱上的一個羽毛管或硬皮撥子來撥奏的。羽管鍵琴在巴洛克時期開始成為作曲家創作的主要部分。D項正確。A項:圖中樂器為小號,屬于西洋管弦樂器中的銅管樂器。在所有的銅管樂器里,小號的發音及音區是最高的。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圖中樂器為長笛,屬于西洋管弦樂器中的木管樂器,外型是一根開有數個音孔的圓柱型長管。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圖中樂器為小提琴,屬于西洋管弦樂器中弓弦組的樂器。小提琴主要的特點在于其輝煌的聲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豐富、廣泛的表現力。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D。10本題考查的是對《小步舞曲》旋律的辨認。通過譜例可知,旋律是貝多芬《小步舞曲》的音樂主題部分。樂曲為典型的“三段體”結構。第一樂段婉轉如歌。第二樂段規整地排列著兩個小段,充滿活潑輕快的情趣,同第一段形成對比的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反復。風格典雅,具有西歐典型的宮廷音樂特點。D項正確。A項:回旋曲的特點表現為主題旋律多次重復出現,帶有對比性的其他音樂主題間插其中,該體裁起源于歐洲民間的輪舞歌曲。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小夜曲起源于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學,流傳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國家,是用于向心愛的人傾訴愛情的歌曲。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薩拉曼德是西歐古老舞曲的一種。16世紀后期傳入法國,17世紀前半葉起,常見于德國古組曲中,為其中四首固定舞曲體裁的第三首。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D。11本題考查的是對作品情緒情感的理解。A項:《大海》是印象主義作曲家德彪西的交響樂作品。整個樂曲由三幅用音樂繪畫的素描組成,分別是《海上—從黎明到正午》《浪的嬉戲》《風和海的對話》。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沃爾塔瓦河》是捷克民族樂派作曲家斯美塔那所作的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中第二首,被稱為“捷克的第二國歌”。作品展示了捷克山河的美麗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同時也表現出斯美塔那極其強烈的愛國精神。與題干相符,當選。C項:《水上音樂》是巴洛克時期亨德爾的管弦樂作品。因在水上聽的音樂而得名,是亨德爾1717年為英國皇家在泰晤士河上游船活動而創作的。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伏爾加船夫曲》是俄羅斯民歌,揭示了俄國人民群眾在沙皇統治下,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悲憤、滄桑之感。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12本題考查的是對圓舞曲特點的理解。圓舞曲又名華爾茲,是一種三拍子舞曲,它源于奧地利。它是奧地利的一種民間舞曲,18世紀后半葉用于社交舞會,19世紀開始流行于西歐各國。其節拍規律為,強調第一拍上的重音,伴奏中每小節僅用一個和弦,由于舞蹈時需由兩人成對旋轉,因而被稱為圓舞曲。C項正確。A項:瑪祖卡是波蘭的典型民間舞蹈音樂,3/4拍,但常在第二拍予以加重。其動作有滑步、成對旋轉、女人圍繞男子作輕快跑步等。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波爾卡是源于捷克的民間舞蹈音樂,節拍特點為二拍子,節奏熱烈歡快。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塔蘭泰拉是一種起源于意大利南部拿波里地區的民間舞蹈。常采用6/8,節奏急促而強烈。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13本題考查的是20世紀西方音樂作品。《藍色狂想曲》是格什溫于1924年為鋼琴和樂隊而作的單樂章協奏曲。這是一首帶有爵士樂特點的室內樂,音樂吸收了布魯斯音樂的調式、和聲,爵士音樂的切分節奏、滑音效果,使這部作品獨具特色。B項正確。

A、C、D三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14本題考查的是對三味線的認識。三味線是日本傳統弦樂器,源自中國的三弦。由細長的琴桿和方形的音箱兩部分組成。一般用絲做弦。在演奏時,演奏者需用象牙、玳瑁等材料制成的撥子,撥弄琴弦。其聲色清幽而純凈,質樸而悠揚。如下圖所示:故正確答案為A。15本題考查的是對拉丁美洲樂器的辨認A項:圖中樂器是維奧爾琴。維奧爾琴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樂器,是現代小提琴的前身。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圖中樂器是揚琴。揚琴是我國民族管弦樂隊中彈撥樂器組的樂器,其演奏形式為擊弦。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圖中樂器是排簫。排簫流行于拉丁美洲的秘魯,弧形曲面造型,吹口平滑,手感靈活,能吹奏快節奏的樂曲。與題干相符,當選。D項:圖中樂器為花盆鼓,屬于漢族棰擊膜鳴樂器之一。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16本題考查的是對節拍的辨認。根據音值組合法的單位拍彼此獨立原則可得,譜例中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以第一小節為例,是由兩個大切分節奏組成,即每小節四拍。因此譜例對應的拍號為,C項正確。A、B、D三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17本題考查的是對民族調式的辨認。通過譜例可知,旋律由四個音構成,且三度跳進居多節奏密集,由此可判斷出為五聲調式。旋律音階為:,由宮-角大三度原則以及宮音決定調號原則,可判斷宮音為,主音為徵。所以旋律調式為徵五聲調式。A項正確。

B、C、D三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18本題考查的是對音樂發展手法的辨認。模進又稱移位,指將主題或樂思在另一個音高位置上進行重復。通過觀察譜例可知,后兩個小節在前兩個小節基礎上進行上四度嚴格模進。A項正確。B項:模仿是復調音樂常用的一種手法,指的是相同的旋律在不同聲部中先后出現的關系。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倒影指模仿部分與原型的旋律進行大致相反。為保障反向模進旋律部分的風格與前面相一致,反向進行的音程關系一般不做嚴格的要求。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逆行指當應句聲部模仿起句時,以起句的逆行形式寫作,即應句模仿起句時樂節加以首尾倒置,形成旋律方向上的變化。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19本題考查的是奏鳴曲式的結構特點。奏鳴曲式是一種三部性的曲式,分為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其第一部分(即呈示部)包含主部、連接部、副部和結束部四個部分,其成分大于樂段結構;展開部的寫作相對自由,既可以出現新的主題,也可以進行“變奏”,甚至運用復調的發展手法寫作;再現部是奏鳴曲式的總結部分,除了主題再現以外,還需要進行調性的服從。因此,B項的說法符合奏鳴曲式結構特點。B項正確。

A、C、D三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20本題考查的是對分節歌的理解。分節歌起源于民歌,是用同一段旋律演唱多段不同的歌詞,具有結構緊湊、便于記憶和傳唱的顯著特點。C項正確。A項:主歌指歌曲中負責敘事,將故事講清楚,將旋律逐漸推上高潮的部分。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副歌指歌曲中直抒情懷,是一首歌的高潮所在。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通譜歌是指每節歌詞都采用不同的旋律,歌曲中沒有反復的部分。通譜歌有利于歌詞重音、聲調與韻轍的準確傳達,也有利于歌詞內容的表現更加貼切和細膩。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21本題考查的是對學堂樂歌的認識。學堂樂歌是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樂(當時稱唱歌或樂歌)課或為學堂歌唱而編創的歌曲。特別是沈心工的《學校唱歌集》出版后,很多學堂開設了樂歌課,通過陸續出版的音樂教科書籍,初步的音樂知識得到了廣泛的普及。A項正確。

B、C、D三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22本題考查的是對科爾文手勢的辨認。柯爾文手勢是一種運用“音階手勢”來定位音高的教學方法,由柯爾文首創,后來成為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重要組成部分。手勢與唱名對應如下:故正確答案為D。23本題考查的是對教育心理的認識。A項:遷移效應分為“正遷移效應”與“負遷移效應”,如果先行學習促進了后繼學習,則稱為“正遷移效應”。題干案例中李老師引導學生先行學習王維等人古詩詞,再學習琴歌內容并有所提升。與題干相符,當選。B項:木桶效應又稱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論,指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歸因效應指觀察者依據外在行為,對一個活動者或他的內在狀態進行推論。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門檻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24本題考查的是對行為主義理論的認識。負強化是對于符合組織目標的行為,撤消或減弱原來存在的消極刺激或者條件以使這些行為發生的頻率提高。題干中王老師的教學行為屬于負強化。他通過讓小剛承諾停止發出噪音保持課堂秩序,即減少或取消厭惡刺激來增加某行為在以后發生的概率。C項正確。A項:連續漸進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任何生物都是不斷發生漸進連續地發生變化(演化),過去在演化,今天還是在演化。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正強化指任何導致我們以后進行該行為的可能性增加的結果。就是獎勵那些符合組織目標的行為,以使這些行為得到進一步加強,從而有利于組織目標的實現。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塑造指用語言文字或其他手段表現人物形象。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25本題考查的是對評價方式的辨認。A項:自評是自我評估的過程,通過自我評價能夠更全面認識自己的優點缺點。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互評是相互評價的過程,也是相互學習的過程。通過互評,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他人的優點和長處,以便更好地學習他人,改進自己。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定量測評是對不同教學領域課程內容中的水平要求進行的量化評價。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定性述評是一種描述性的質的評價,比如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等可以用較為準確的評述性文字進行定性評價。題干中,小明積極參與,勇敢表達感受均屬于定性述評的方式。與題干相符,當選。故正確答案為D。26本題考查的是對音樂技能的理解。音樂基本技能是每一個同學都應該具備的基礎能力,主要包括(1)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2)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3)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C項:音樂評價屬于音樂教學內容。與題干相符,當選。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27本題考查的是對教學重點的把握。題干案例中,楊老師分別播放京韻大鼓和蘇州彈詞后,要求學生“字正腔圓”演唱,是對兩種曲藝語言發音的學習。B項正確。

A、C、D三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28本題考查的是對歌曲演唱形式的理解。重唱是聲樂演唱形式的一種,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演唱者,各按自己所擔任的聲部演唱同一樂曲。重唱按聲部分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六重唱等。D項正確。A項:齊唱是指某一歌唱集體共同演唱同一旋律。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合唱是指某一歌唱集體各按本組所擔任的聲部,同時演唱同一首歌曲的不同聲部,共同配合完成歌曲的演唱。“合唱”的演唱形式需要多人演唱,與案例并不相符。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對唱是指兩組演唱者采用上下句對答的形式進行歌曲的演唱。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D。29本題考查的是樂音樂器的辨認。A項:圖中樂器為大鼓,又稱作太鼓。即在中空的木制圓筒上張皮,以供打擊的樂器,無固定音高。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圖中樂器為定音鼓。定音鼓屬于西洋管弦樂隊中的打擊樂器,是管弦樂隊或交響樂隊中的基石。在巴洛克時期,定音鼓主要用在交響樂團中,作用于支撐銅管樂器的背景,當時的定音鼓演奏時的音程多為四度或五度。與題干相符,當選。C項:圖中樂器為小軍鼓。小軍鼓的鼓身一般是由金屬或者木頭制作而成。上面和下面繃著鼓皮,無固定音高。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圖中樂器為鈴鼓。鈴鼓是流行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吉林延邊等地的打擊樂器,鼓框木制,單面蒙皮,無固定音高。用于歌舞或器樂合奏。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30本題考查的是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領域共分為四大類別,分別是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創造主要包括的內容有:探索音響與音樂、即興創編、創作實踐等。C項正確。A項:音樂情緒情感屬于感受與欣賞領域的內容。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綜合性藝術表演屬于表現領域的內容。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音樂與社會生活屬于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內容。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3132(1)歌曲的曲式結構圖如下:(2)第1~2小節與第14~15小節呈現出了自由模進的關系。(3)第10~13小節與第25~28小節是完全重復的關系。33(1)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如下:教學目標:①學生能夠感受江西民歌的美,體會熱愛生活的情感,弘揚民族音樂,增強民族自信。②通過視聽結合、創設情境以及小組合作探究,學生能夠進一步提高演唱能力。③掌握下五度大跳的準確演唱,能夠完整表現歌曲。教學重點:學生能夠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進一步提高音樂表現能力。(2)教學過程環節一:課堂導入教師運用多媒體為同學們展示江西民歌《十送紅軍》,激發興趣,引入新課。環節二:初步感知①初聽歌曲,請同學們思考:“聽完這段音樂作品你內心有著怎樣的感受呢?速度又如何?”學生回答。(親切感人;自由地)②復聽歌曲,請同學們閉目思考:“聽完這段音樂作品,你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呢?”(紅軍、高山)③三聽歌曲,請同學們跟隨音樂自由律動。環節三:探究音樂①教師彈唱歌曲,請學生跟隨教師的琴聲視唱旋律樂譜,發現教學難點并逐一解決。知識點1:下行五度師生共同回顧柯爾文手勢,教師彈琴演奏C大調中的五度音程,解決五度音程的演唱問題。知識點2:裝飾音師生共同以歌曲前4小節為學唱內容,進行不加裝飾音演唱,在熟練基礎上,將句尾再加上裝飾音演唱,提醒學生注意裝飾音與句尾長音的結合及氣息。②請同學們加歌詞完整演唱,提示氣息平穩,唱出歡快地感覺。知識點3:襯詞“哎呀勒”請同學們兩人一組,在兩邊的山間喊話,體驗呼喊性語氣助詞的作用,同時結合“同根不同語”的方言游戲在喊話中加入地方方言,感受并理解方言的地域特色。③分組進行合唱練習,并做練習提示。④教師追問: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熱愛家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環節四: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