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吉林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節能72%)Designstandardforenergyefficiencyofpublicbuildings(energyefficiency72%)DB22/T5160—2024主編部門:吉林省建設標準化管理辦公室批準部門: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施行日期:2024年6月12日2024·長春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通 告第651號廳 等5現批準《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標B22T556202B2T5157202D22T51582024,DB22/T5159-2024,DB22/T5160-2024,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2024年6月12日前言前言根據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下達〈2022年全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制定(修訂)計劃(二)〉的通知》吉建設〔2022〕8號文件要求,編制組會同有關單位,經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依據國家相關標準,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標準。建可本標準由吉林省建設標準化管理辦公室負責管理,吉林省建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以本標準主編單位:吉林省建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本標準參編單位:吉林省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吉林省綠翔綠色建筑咨詢有限公司吉林省境和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員:吳雪嶺徐凱惠 群衣建全徐慶鴻丁明劉曉杰姚春燕余 剛孫宇李艷秋劉宇紅丁軍凱 永生 洪洋 劉 強張 明姜鳳霞畢 陽孫艷紅于 航岳利波張金乾徐 波曲云龍孔德成徐任東本標主審人:周 毅陶樂然趙英鵬柳大江張廣平王金靈王立光目次目次1語符號 2術語 2符號 4本6筑建熱工 7一規定 7建設計 8圍結熱設計 10圍結的部13圍結熱性權衡13暖風空調節 15一規定 15冷與16輸系統 26末系統 33監、制計量 34水37一規定 37給與水統37生熱水 387 41一規定 41供電417.3 照明 42電設節與44電監與46再能應用 47一規定 47太能47地熱系統 50空源泵51附錄A圍結熱能的衡52附錄B 圍結熱能審60附錄C 外平傳數的64附錄D 管與備及保絕層度 65附錄E 吉省要與太能用關氣參數 70本標用說明 71引用準錄 72附:文731總則1總則PAGEPAGE12術語和符號2術語和符號PAGEPAGE2術語transparentcurtainwall可見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內的幕墻。shapefactor建筑物與室外空氣直接接觸的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的體積的比值,外表面積中不包括地面和不供暖樓梯間內墻的面積。singlefacadewindowtowallratio建筑某一個立面的窗戶洞口面積與建筑該立面總面積之比,簡稱窗墻面積比。visibletransmittance透過透明材料的可見光光通量與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見光光通量之比。referencebuilding(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名義制冷或制熱工況下,機組以同一單位表示的制冷(熱)量除以總輸入電功率得出的比值。integratedpartloadvalue基于冷水(熱泵)機組或空調(熱泵)機組部分負荷時的性能系數值,經加權計算獲得的表示該機組部分負荷效率的單一數值。系數值,經加權計算獲得的表示該機組部分負荷效率的單一數值。2.1.9 (APFannualperformancefactorPAGEPAGE3熱除去的熱量及向室內送入的熱量總和與同一期間內消耗的電量總(SEERseasonalenergyefficiencyratio在制冷季節中,空調機(組)進行制冷運行時從室內除去的熱量總和與消耗的電量總和之比。solarthermalsystem及地熱系統 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airsourceheatpumpsystem(EHR-h)electricityconsumptiontotransferredheatquantityratio設計工況下,集中供暖系統循環水泵總功耗(kW)與設計熱負荷(kW)的比值。熱熱consumptiontotransferredcooling(heat)quantityratio設計工況下,空調冷(熱)水系統循環水泵總功耗(kW)與設計冷(熱)負荷(kW)的比值。電冷源綜合制冷性能系數(SCOP)systemcoefficientofrefrigerationPerformance卻水泵及冷卻塔凈輸入能量之比。PAGEPAGE4consumptionperunitairvolumeofairductsystem符號E—建筑物供暖和供冷總耗電量;ECEHQHη1—熱源為燃煤鍋爐的供暖系統綜合效率;q1—標準煤熱值;q2—上年度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發電煤耗;QC—全年累計耗冷量;A—總建筑面積;COPC—供冷系統綜合性能系數;Km—外墻平均傳熱系數;Kp—外墻主體部位傳熱系數;φ—外墻主體部位傳熱系數的修正系數;Q—流量;H—揚程;n—轉速;ns—比轉數;G—每臺運行水泵的設計流量;ηb—設計工作點效率;Qr—設計冷熱負荷;ΔΔT—設計供回水溫差;AL—與水泵流量有關的計算系數;PAGEPAGE5B—與機房及用戶的水阻力有關的計算系數;ΣL—從冷熱機房出口至該系統最遠用戶供回水管道的總輸送長度;α—與ΣL有關的計算系數;Qe—Y—Vst—總送風量,即系統中所有房間送風量之和;X—未修正的系統新風量在送風量中的比例;Von—系統中所有房間的新風量之和;Z—新風比需求最大的房間的新風比;Voc—新風比需求最大的房間的新風量;Vsc—新風比需求最大的房間的送風量;Ws—風道系統單位風量耗功率;P—空調機組的余壓或通風系統風機的風壓;ηCD—電機及傳動效率;ηF—風機效率;EAC—用電設備估算的年電能消耗量或計算負荷;S—體型系數;C—窗墻面積比。PAGEPAGE63 基本規定公共建筑節能應以保證生活和生產所必需的室內環境參數當公共建筑的建筑高度超過150m200000計文件應明確建筑節能措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運營管理的技單棟建筑面積大于300m2的建筑,或單棟面積小于或等于300m2但總建筑面積大于1000m2的建筑群,應為甲類公共建筑;300m2PAGEPAGE7HDD18應按4.1.1表4.1.1吉林省各地區建筑熱工設計區屬及采暖度日數HDD18地區氣候區屬采暖度日數HDD18Ddi(℃·d)白城嚴寒B區5011吉林5007松原嚴寒C區4800白山4736長春4642通化4603延邊4687長白山4988四平4308遼源4308注:敦化市屬嚴寒B區,采暖度日數HDD18為5221(℃·d);長白縣屬嚴寒B區,采暖度日數HDD18為5542(℃·d)。建筑的總體規劃和總平面設計應有利于自然通風和冬季日4.1.4 4.1.4 建筑總平面設計及平面布置應合理確定能源設備機房的位PAGEPAGE8靠近冷熱負荷中心位置并集中設置。4.2.1表4.2.1建筑體形系數限值單棟建筑面積A(㎡)建筑體形系數300<A≤800≤0.50A>800≤0.40。甲類建筑單一立面的窗墻面積比小于0.40時,透光材料的0.40。60°;30°;33 °4 °PAGEPAGE9(甲類建筑外窗()30%。(人員長期停留房間的內表面可見光反射比宜滿足表4.2.12要求:表4.2.12房間內表面可見光反射比要求房間內表面位置可見光反射比頂棚0.7~0.9墻面0.5~0.8地面0.3~0.54.3 4.3 PAGEPAGE10和表4.3.1-2表4.3.1-1嚴寒B區甲類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限值圍護結構部位S≤0.30傳熱系數K[W/(m2·K)]0.30<S≤0.50傳熱系數K[W/(m2·K)]屋面≤0.25≤0.20外墻(包括非透光幕墻)≤0.35≤0.30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0.35≤0.30地下車庫與供暖房間之間的樓板≤0.50≤0.50非供暖房間與供暖房間的隔墻≤0.80≤0.80單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墻)C≤0.20≤2.50≤2.200.20<C≤0.30≤2.30≤2.000.30<C≤0.40≤2.00≤1.600.40<C≤0.50≤1.70≤1.500.50<C≤0.60≤1.40≤1.300.60<C≤0.70≤1.40≤1.300.70<C≤0.80≤1.30≤1.20C>0.80≤1.20≤1.10屋頂透光部分(屋頂透光部分面積≤20%)≤1.80圍護結構部位保溫材料層熱阻R[(㎡.K)/W]周邊地面≥1.10供暖地下室與土壤接觸的外墻≥1.50變形縫(兩側墻內保溫時)≥1.20表表4.3.1-2嚴寒C區甲類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限值PAGEPAGE11圍護結構部位S≤0.30傳熱系數K[W/(m2·K)]0.30<S≤0.50傳熱系數K[W/(m2·K)]屋面≤0.30≤0.25外墻(包括非透光幕墻)≤0.38≤0.35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0.38≤0.35地下車庫與供暖房間之間的樓板≤0.70≤0.70非供暖房間與供暖空調房間的隔墻≤1.00≤1.00單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墻C≤0.20≤2.70≤2.500.20<C≤0.30≤2.40≤2.000.30<C≤0.40≤2.10≤1.900.40<C≤0.50≤1.70≤1.600.50<C≤0.60≤1.50≤1.500.60<C≤0.70≤1.50≤1.500.70<C≤0.80≤1.40≤1.40C>0.80≤1.30≤1.20屋頂透光部分(屋頂透光部分面積≤20%)≤2.30圍護結構部位保溫材料層熱阻R[(m2.K)/W]周邊地面≥1.10供暖地下室與土壤接觸的外墻≥1.50變形縫(兩側墻內保溫時)≥表表4.3.2乙類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限值PAGEPAGE12圍護結構部位傳熱系數K[W/(m2·K)]嚴寒B區嚴寒C區屋面≤0.35≤0.45外墻(包括非透光幕墻)≤0.45≤0.50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0.45≤0.50地下車庫與供暖房間之間的樓板≤0.50≤0.70單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墻)≤2.00≤2.20屋頂透光部分(屋頂透光部分面積≤20%)≤2.00≤2.20C2m;外窗(包括透光幕墻)的傳熱系數計算方法應滿足現行國家GB50176GB/T31433710級;4級。GB/T314333墻的加權計算平均傳熱系數。計算平均傳熱系數。PAGEPAGE13外墻和屋面采用任何保溫體系均應對下列部位進行詳細構A4.5.1-1表表4.5.1-1圍護結構傳熱系數的基本要求PAGEPAGE14圍護結構部位傳熱系數K[W/(m2·K)]嚴寒B區嚴寒C區外墻0.400.45外窗(窗墻面積比≤0.40)2.52.6屋面K值,周邊地面和地下室外墻R值不得降低當單一立面的窗墻比大于或等于0.40時,透光圍護結構的4.5.1-2表4.5.1-2透光圍護結構傳熱系數的基本要求單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墻)傳熱系數K[W/(m2·K)]嚴寒B區嚴寒C區0.40<窗墻面積比≤0.60≤2.0≤2.1窗墻面積比>0.60≤1.5≤1.7熱工性能重新計算,直至設計建筑的總能耗不大于參照建筑。4.2.6參照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參數取值應按本標準第4.3.1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應按本標準附錄A的規BPAGEPAGE15B50736的有關規定。在建筑物內局部產生熱濕以及有害物質的部位,宜采用局部通風或局部通風與全面通風結合方式。5.1.6 5.1.6 1 PAGEPAGE16制備方式和新風除濕方式;5.1.7使用時間不同的空氣調節區不應劃分在同一個定風量全空12不具備本條第1、21~(水機不具備本條第1款~5溫供冷、供熱;供冷、供熱;7 PAGEPAGE17冷卻冷水機組作為空調系統的冷源;“”100%5 5 精度小于5%的工藝空調系統。PAGEPAGE186 (50%;50工況和規定條件下,鍋爐的設計熱效率不應低于表5.2.6-1~表5.2.6-3表5.2.6-1燃液體燃料、天然氣鍋爐名義工況下的熱效率(%)鍋爐類型及燃料種類鍋爐熱效率(%)燃油燃氣鍋爐重油90輕油90燃氣92表表5.2.6-2燃生物質鍋爐名義工況下的熱效率(%)PAGEPAGE19燃料種類鍋爐額定蒸發量D(t/h)/額定熱功率Q(MW)生物質D≤10/Q≤7D>10/Q>7鍋爐熱效率(%)8086表5.2.6-3燃煤鍋爐名義工況下的熱效率(%)鍋爐類型及燃料種類鍋爐額定蒸發量D(t/h)/額定熱功率Q(MW)D≤20/Q≤14D>20/Q>14鍋爐熱效率(%)層狀燃燒鍋爐Ⅲ類煙煤8284流化床燃燒鍋爐8888室燃(煤粉)鍋爐產品88885.2.7表5.2.7戶式燃氣供暖熱水爐的熱效率(%)類型熱效率值(%)戶式供暖熱水爐η1≥89η2≥85注:η1為戶式燃氣供暖熱水爐額定熱負荷和部分熱負荷(供暖狀態為30%的額定熱負荷)下兩個熱效率值中的較大值,η2為較小值。70%1.4MW。(量量PAGEPAGE204電動壓縮式冷水機組的總裝機容量,應按本標準第5.1.11.1。(熱泵機組時,其在(COP)5.2.12-15.2.12-2類型名義制冷量CC(kW)性能系數COP(W/W)嚴寒B區類型名義制冷量CC(kW)性能系數COP(W/W)嚴寒B區嚴寒C區活塞式/渦旋式CC≤5284.304.30CC≤5284.804.90螺桿式528<CC≤11635.205.20水冷CC>11635.405.50CC≤11635.505.60離心式1163<CC≤21105.905.90CC>21106.006.10風冷或蒸發冷卻活塞式/渦旋式CC≤50CC>502.803.002.803.00螺桿式CC≤50CC>502.902.902.902.90表表5.2.12-2名義制冷工況和規定條件下變頻冷水(熱泵)機組的制冷性能系數(COP)PAGEPAGE21類型名義制冷量CC(kW)性能系數COP(W/W)嚴寒B區嚴寒C區活塞式/CC≤5284.204.20渦旋式CC≤5284.374.47水冷螺桿式528<CC≤1163CC>11634.755.204.755.20CC≤11634.704.70離心式1163<CC≤21105.205.20CC>21105.305.30活塞式/CC≤502.502.50風冷或渦旋式CC>502.702.70蒸發冷卻螺桿式CC≤502.512.51CC>502.702.70(熱泵)(IPLV)=1.2%×A+32.8%×B+39.7%×C+26.3×D (5.2.13)式中:A—100%負荷時的性能系數(W/W),冷卻水進水溫度30℃/冷凝器進氣干球溫度35℃;B—75%負荷時的性能系數(W/W),冷卻水進水溫度26℃/冷凝器進氣干球溫度31.5℃;C—50%負荷時的性能系數(W/W),冷卻水進水溫度23℃/冷凝器進氣干球溫度28℃;D—25%負荷時的性能系數(W/W),冷卻水進水溫度19℃/冷凝器進氣干球溫度24.5℃。()1 5.2.132 2 系數(IPLV)不應低于表5.2.14-1的數值;PAGEPAGE223 系數5.2.14-2表5.2.14-1定頻冷水(熱泵)機組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PLV)類型額定制冷量CC(kW)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PLV嚴寒B區嚴寒C區活塞式/CC≤5285.005.00渦旋式CC≤5285.355.45螺桿式528<CC≤11635.755.75水冷CC>11635.855.95離心式CC≤11631163<CC≤2110CC>21105.505.505.955.505.505.95活塞式/CC≤503.103.10風冷或蒸渦旋式CC>503.353.35發冷卻螺桿式CC≤502.902.90CC>503.103.10表5.2.14-2 變頻冷水(熱泵機組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類型額定制冷量CC(kW)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PLV嚴寒B區嚴寒C區活塞式/渦旋式CC≤5285.645.64CC≤5286.156.27螺桿式528<CC≤11636.616.61水冷CC>11636.736.84CC≤11636.706.70離心式1163<CC≤21107.027.15CC>21107.747.74風冷活塞式/渦旋式CC≤503.503.50或蒸CC>503.603.60發冷螺桿式CC≤503.503.50卻CC>503.603.605.2.15 5.2.15 5.2.15PAGEPAGE23表5.2.15空調系統的電冷源綜合制冷性能系數(SCOP)類型名義制冷量CC(kW)綜合制冷性能系數(W/W)嚴寒B區嚴寒C區活塞式/渦旋式CC≤5283.303.30CC≤5283.603.60螺桿式528﹤CC﹤11634.004.00水冷CC≥11634.004.10CC≤11634.004.00離心式1163<CC<21104.104.20CC≥21104.504.503500kW10kV采用多聯式空調熱泵)5.2.17-1、表5.2.17-2表5.2.17-1熱泵名義制冷量CC(kW)制冷綜合性能系數IPLV嚴寒B區嚴寒C區CC≤285.205.2028<CC≤845.105.10CC>845.005.00表表5.2.17-2風冷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全年性能系數(APF)PAGEPAGE24名義制冷量CC(kW)制冷綜合性能系數IPLV嚴寒B區嚴寒C區CC≤143.604.0014<CC≤283.503.9028<CC≤503.403.9050<CC≤683.303.50CC>683.203.50()5.2.18-1~表5.2.18-3送風式空調(熱泵)機組能效不應低于表5.2.18-4~表5.2.18-6中的數值。表5.2.18-1風冷單冷型單元式空氣調節機制冷季節能效比(SEER)名義制冷量(kW)制冷季節能效比SEER(Wh/Wh)嚴寒B區嚴寒C區7.1﹤CC≤14.03.653.65CC>14.02.852.85表5.2.18-2風冷熱泵型單元式空氣調節機全年性能系數(APF)名義制冷量(kW)制冷季節能效比APF(Wh/Wh)嚴寒B區嚴寒C區7.1﹤CC≤14.02.952.95CC>14.02.852.85表表5.2.18-3水冷單元式空氣調節機制冷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PLV)PAGEPAGE25名義制冷量(kW)制冷季節能效比IPLV(W/W)嚴寒B區嚴寒C區7.1﹤CC≤14.03.553.55CC>14.04.154.15表5.2.18-4水冷單元式空氣調節機制冷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SEER)名義制冷量(kW)制冷季節能效比SEER(Wh/Wh)嚴寒B區嚴寒C區CC≤07.1﹤CC≤14.03.453.4514.0﹤CC≤28.03.253.25表5.2.18-5風冷熱泵型風管送風式空調機組全年性能系數(APF)名義制冷量(kW)制冷季節能效比APF(Wh/Wh)嚴寒B區嚴寒C區CC≤7.13.003.007.1﹤CC≤14.03.053.0514.0﹤CC≤28.02.852.85CC>28.02.652.65表5.2.18-6水冷風管送風式空調機組制冷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PLV)名義制冷量(kW)制冷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PLV(W/W)嚴寒B區嚴寒C區CC≤14.03.853.85CC>14.03.653.65GB197612能評價值》GB19762規定的節能評價值。PAGEPAGE26(熱泵)空調系統的制冷劑連接管等效長度應滿足對應制冷工況下滿負荷(EER)2.8()冷EHR-h=0.003096Σ(G×H/ηb)/Qr≤AL(B+αΣL)/ΔT (5.3.3)式中:式中:EHR-h——集中供暖系統耗電輸熱比;PAGEPAGE27G——每臺運行水泵的設計流量(m3/h);H——每臺運行水泵對應的設計揚程(mH2O);ηb——每臺運行水泵對應的設計工作點效率;Qr——設計熱負荷(kW);ΔT——設計供回水溫差(℃);AL——與水泵流量有關的計算系數,按本標準表5.3.9-1選取;B——與機房及用戶的水阻力有關的計算系數,一級泵系統時B17B取21;ΣL——熱力站至供暖末端(散熱器或輻射供暖分集水器)供回水管道的總長度(m);α——與ΣL有關的計算系數;當ΣL≤400m時,α=0.0115;當400m<ΣL<1000mα=0.003833+3.067/ΣL;當ΣL≥1000m時,α=0.0069。3 3 PAGEPAGE284(采用換熱器加熱或冷卻的二次空調水系統的循環水泵宜采((熱(熱比[EC(H)R-a]((1 ()()EC(H)R-a=0.003096Σ(G×H/ηb)/Qr≤AL(B+αΣL)/ΔT(5.3.9)式中:(m3/h);H——每臺運行水泵對應的設計揚程(mH2O);ηb——每臺運行水泵對應的設計工作點效率;Qr——設計冷(熱)負荷(kW);ΔT——規定的計算供回水溫差(℃),冷水系統取5℃,熱水系統取系統取15℃;AL——5.3.9-1選取;PAGEPAGE29B——α——ΣL5.3.9-35.3.9-4選取;ΣL——從冷熱機房出口至該系統最遠用戶供回水管道的總輸送長度(m)。表5.3.9-1值設計水泵流量GG≤60m3/h60m3/h<G≤200m3/hG>200m3/hAL值0.0042250.0038580.003749表5.3.9-2B值系統組成四管制單冷、單熱管道B值兩管制熱水管道B值一級泵冷水系統28—熱水系統2221二級泵冷水系統33—熱水系統2725表5.3.9-3四管制冷、熱水管道系統的α值系統管道長度ΣL范圍(m)ΣL≤400m400m<ΣL<1000mΣL≥1000m冷水α=0.02α=0.016+1.6/ΣLα=0.013+4.6/ΣL熱水α=0.014α=0.0125+0.6/ΣLα=0.009+4.1/ΣL表5.3.9-4兩管制熱水管道系統的α值系統管道長度ΣL范圍(m)熱水ΣL≤400m400m<ΣL<1000mΣL≥1000mα=0.009α=0.0072+0.72/ΣLα=0.0059+2.02/ΣL冷水α=0.02α=0.016+1.6/ΣLα=0.013+4.6/ΣL2 2 空調冷(熱)(熱)列規定:PAGEPAGE30ALBB級泵冷水系統,每增加一級泵,B5;多級泵熱水系統,B4。α100m()Y=X/(1+X-Z)(5.3.12-1)Y=Vot/Vst(5.3.12-2)X=Von/Vst(5.3.12-3)Z=Voc/Vsc(5.3.12-4)式中:Y——修正后的系統新風量在送風量中的比例;Vot——修正后的總新風量(m3/h);Vst——總送風量,即系統中所有房間送風量之和(m3/h);X——未修正的系統新風量在送風量中的比例;Von——系統中所有房間的新風量之和(m3/h);Z——新風比需求最大的房間的新風比;(m3/h);。PAGEPAGE31在人員密度相對較大且變化較大的房間,宜根據室內CO2GB/T14295的有關規定;8m。1 1 5℃;2 5m10℃。PAGEPAGE3210000m3/h5.3.21(Ws)Ws=P/(3600×ηCD×ηF) (5.3.21)式中:Ws——[W/(m3/h)];P——(Pa);ηCD——(%),ηCD取0.855;ηF——風機效率(%),按照設計圖中標注的效率選擇。表5.3.21風道系統單位風量耗功率Ws[W/(m3/h)]系統形式Ws限值機械通風系統0.27新風系統0.24辦公建筑定風量系統0.27辦公建筑變風量系統0.29商業、酒店建筑全空氣系統0.30GB/T8175中經濟厚度計算方法計算;GB/T8175附錄附錄D的規定選用;4 管道和支架之間,管道穿墻、穿樓板處應采取防止“熱橋”PAGEPAGE33或“冷橋”的措施;5 分的情況外,當各系統設計最小總新風量之和大于或等于40000m3/h直接與室外空氣接觸的樓板或與不供暖供冷房間相鄰的地0.05m2·K/W。5.4.6 5.4.6 PAGEPAGE34送風量。10m10000m3時,宜機電設備用房夏季室內計算溫度取值不宜低于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量結算點;量結算點;3 PAGEPAGE35應能進行冷水(熱泵節;群控方式時,控制系統應與冷水機組自帶控制單元建立通信連接。群控方式時,控制系統應與冷水機組自帶控制單元建立通信連接。5.5.10 PAGEPAGE36風機盤管應采用電動水閥和風速相結合的控制方式,宜設并宜根據使用情況對通風機設置定時啟停(臺數)控制或根據車庫PAGEPAGE37給水排水GB55020GB50015GB50555GB50555況下水泵效率處在高效區。給水泵的效率不宜低于現行國家標準《清水離心泵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19762規定的泵節能評價值。CJ/T164給水系統應充分利用城鎮給水管網或小區給水管網的水壓6.2.3 PAGEPAGE38壓力要求必須符合《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GB55020有關規定,還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50015GB50555變頻調速泵組應根據用水量和用水均勻性等因素合理選擇605m3,或人10L6.3.3 6.3.3 5.2.6PAGEPAGE39熱水器或供暖爐為生活熱水熱源時,其設備能效應符合表6.3.3的規定。表6.3.3戶式熱水器和供暖熱水爐(熱水)熱效率類型熱效率值(%)戶式熱水器/戶式供暖熱水爐(熱水)η1≥89η2≥85注:η1為熱水器或供暖爐額定熱負荷和部分熱負荷(50%熱負荷)η2為較小值。(COP)不應低于表表6.3.4熱泵熱水機性能系數(COP)(w/w)制熱量(kW)熱水機型式普通型低溫型H<10一次加熱式、循環加熱式4.403.60靜態加熱式4.40-H≥10一次加熱式4.403.70循環加熱不提供水泵4.403.70提供水泵4.303.60GB197625.23kW6.3.6表表6.3.6家用燃氣灶具的能效限定值PAGEPAGE40類型熱效率η(%)大氣式灶臺式≥62嵌入式≥59集成灶≥56紅外線灶臺式≥64嵌入式≥61集成灶≥58設有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的熱水循環管網服務半徑不宜大于300m500m10S5m3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的供水分區宜與用水點處的冷水分區同GB/T8175中D3PAGEPAGE417 電氣供配電系統應滿足使用功能和系統可靠性的要求,并應進行技術方案比較。系統設計應降低建筑物的單位用電能耗和供配200m;;所(站)變電所變電所(站)供電。7.2.3 PAGEPAGE42就地無功補償裝置,并應符合下列規定:GB50227GB/T14549對引起電網電壓波動、閃變的沖擊負荷及波動負荷,應采15%2%。照明室內房間或場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LPD)不應低于現GB55015中建筑物夜景照明的功率密度值(LPD)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GJ/T163的有關規定。27.3.5 7.3.5 7.3.6 4343LED燈具;0.9;感應控制等功能,且應設有與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通信接口;PAGEPAGE44:體育場(館)比賽場地照明應根據不同照明模式進行分級控2個,且每個開關所控的光源數量不宜多于6盞。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0522配電變壓器應選用電動機能效水平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值及能效等級》GB18613中能效等級2級的要求。7.4.4 風機設備能效水平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通風機能效限PAGEPAGE45GB197612GB197622GB21518220000m2GB50314GB51348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應具有節能拖動及節能裝置,并設7.5 7.5 PAGEPAGE4610kW100kW建筑面積不低于5000m2的公共建筑應設置建筑能耗監測DB22/T5081PAGEPAGE47公共建筑的用能應通過對當地環境資源條件和技術經濟的(PV/T)(及供冷。的安全防護設施。的安全防護設施。8.2.6 PAGEPAGE48防止太陽能集熱系統過熱的安全閥應安裝在泄壓時排出的太陽能熱利用系統中的太陽能集熱器設計使用壽命應高于8.2.10表8.2.10太陽能熱利用系統的集熱效率η(%)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供暖系統太陽能空氣調節系統≥42≥35≥308.2.13 8.2.13 量、能源供應、維護管理及衛生防菌等因素選擇,并宜利用廢熱、PAGEPAGE49余熱等低品位能源和生物質、地熱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遮擋。在冬至日采光面上的日照時數,太陽能集熱器不應少于4h。。8.2.15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與市政電網接駁的計量裝置應獨立設置。當光伏逆變器安裝于室外時,其外殼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65,其內部元件器應滿足環境溫度的要求。GB5005750343GB8.3 8.3 PAGEPAGE505000m2淺層地埋管換熱系統設計應進行所負擔建筑物全年動態負荷及吸、排熱量計算,最小計算周期不應小于1年。建筑面積50000m210(源熱GB30721江河湖水源地源熱泵系統應對地表水體資源和水體環境進地源熱泵系統設計宜采取降低循環水泵輸送能耗等節能措有穩定熱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宜根據負荷特點,采用部分PAGEPAGE51型水源熱泵機組或水源熱水機組。8.4 (COP)8.4.3表8.4.3空氣源熱泵設計工況制熱性能系數(COP)機組類型嚴寒地區冷熱風機組1.8冷熱水機組2.020%。PAGEPAGE52附錄A 圍護結熱工性的權算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判斷計算應采用能按照本標準10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判斷應以參照建筑與設計建筑參照建筑與設計建筑的空氣調節和供暖能耗計算應采用相計算設計建筑全年累計耗冷量和累計耗熱量時,應符合以下要求:墻)風量及新風機組運行時間表、電氣設備功率密度及使用率應按表A.0.4-1~A.0.4-10PAGEPAGE53表A.0.4-1空氣調節和供暖系統的日運行時間表類別系統工作時間辦公建筑工作日7:00~18:00節假日--旅館建筑全年1:00~24:00商場建筑全年8:00~21:00醫療建筑-門診樓全年8:00~21:00醫療建筑-住院部全年1:00~24:00學校建筑-教學樓工作日7:00~18:00節假日--注:1公共建筑在非工作時間過終端使用的時間內,應采取措施保證室內溫度應不低于5℃;2為保證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權衡判斷計算的基礎數據一致,規定權衡判斷計算節假日的設置應按照2013年國家法定節假日進行設置;學校的暑假假期為7月15日~8月25日,寒假假期為1月15日~3月1日。表A.0.4-2空調區室內溫度(℃)時間建筑類別123456789101112辦公建筑、教學樓工作日空調282626262626供暖5555512182020202020節假日空調供暖555555555555賓館建筑、住院部全年空調262626262626282626262626供暖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商場建筑、門診樓全年空調2826262626供暖555555121618181818續表續表A.0.4-2PAGEPAGE54時間建筑類別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辦公建筑、教學樓工作日空調262626262626——————供暖20202020202018125555節假日空調————————————供暖555555555555賓館建筑、住院部全年空調262626262626262626262626供暖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商場建筑、門診樓全年空調2626262626262626————供暖181818181818181812555注: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判斷計算時應考慮室內溫度±1℃的正常波動。表A.0.4-3照明功率密度值(W/m2)建筑類別照明功率密度辦公建筑8.0旅館建筑6.0商業建筑9.0醫院建筑--門診樓8.0醫院建筑--住院部6.0學校建筑--教學樓8.0表A.0.4-4照明開關時間(%)時間建筑類別123456789101112辦公建筑、教學樓工作日000000105095959580節假日000000000000賓館建筑、住院部全年101010101010303030303030商場建筑、門診樓全年101010101010105060606060續表續表A.0.4-4PAGEPAGE55時間建筑類別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辦公建筑、教學樓工作日8095959595303000000節假日000000000000賓館建筑、住院部全年303050506090909090801010商場建筑、門診樓全年606060608090100100100101010表A.0.4-5不同類型房間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積(m2/人)建筑類別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積辦公建筑10旅館建筑25商業建筑8醫院建筑--門診樓8醫院建筑--住院部25學校建筑--教學樓6表A.0.4-6房間人員逐時在室率(%)時間建筑類別123456789101112辦公建筑、教學樓工作日000000105095959580節假日000000000000賓館建筑、全年707070707070707050505050住院部全年959595959595959595959595商業建筑全年00000002050808080門診樓全年00000002050958040表表A.0.4-6房間人員逐時在室率(%)PAGEPAGE56時間建筑類別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辦公建筑、教學樓工作日8095959595303000000節假日000000000000賓館建筑、全年505050505050707070707070住院部全年959595959595959595959595商業建筑、全年808080808080807050000門診樓全年205060602020000000表A.0.4-7不同類型房間的人均新風量(m3/h·人)建筑類別新風量辦公建筑30旅館建筑30商業建筑30醫院建筑--門診樓30醫院建筑—住院部30學校建筑--教學樓30表A.0.4-8新風運行情況(開/關)時間建筑類別123456789101112辦公建筑、教學樓工作日000000111111節假日000000000000賓館建筑、住院部全年111111111111商業建筑全年000000011111門診樓全年000000011111續表續表A.0.4-8PAGEPAGE57時間建筑類別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辦公建筑、教學樓工作日111111100000節假日000000000000賓館建筑、住院部全年111111111111商業建筑全年111111111000門診樓全年111111000000注:1表示新風開啟,0表示新風關閉。表A.0.4-9不同類型房間電器設備功率密度(W/m2)建筑類別電器設備功率辦公建筑15賓館建筑15商業建筑13醫院建筑--門診樓20醫院建筑—住院部15學校建筑--教學樓5表A.0.4-10電器設備逐時使用率(%)時間建筑類別123456789101112辦公建筑、教學樓工作日000000105095959550節假日000000000000賓館建筑、全年000000000000住院部全年959595959595959595959595商業建筑全年00000003050808080門診樓全年00000002050958040續表續表A.0.4-10PAGEPAGE58時間建筑類別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辦公建筑、教學樓工作日5095959595303000000節假日000000000000賓館建筑、全年00000808080808000住院部全年959595959595959595959595商業建筑全年808080808080807050000門診樓全年205060602020000000計算參照建筑全年累計耗冷量和累計耗熱量時,應符合以3.3計算設計建筑和參照建筑全年供暖和空調總耗電量時,空E=EH+EC (A.0.6-1)cE????Cc
(A.0.6-2)PAGEPAGE59式中:
EH=????H????????1????1????2
(A.0.6-3)E——建筑物供暖和供冷總耗電量,(kWh/m2);EC——建筑物供冷耗電量,(kWh/m2);EH——建筑物供熱耗電量,(kWh/m2);Q——;η1——0.81;q1——標準煤熱值,取8.14kWh/kgce;q2——上年度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發電煤耗,(kgce/kWh),取0.330kgce/kWh;QCkhA——(m2);COPC——供冷系統綜合性能系數;取3.50;PAGEPAGE60附錄B 圍護結熱工性審核表甲類建筑的節能設計,當其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符合本標見表B.0.1。表B.0.1甲類公共建筑節能設計規定性指標審核表建設單位名稱(章)設計單位名稱(章)聯系人聯系電話建設項目名稱結構類型建設項目地址建筑面積(m2)高度(m)建筑氣候區劃采用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太陽能光伏系統□ 太能熱水系統太陽能供暖系統□ 太能空調系統地源熱泵系統□ 空源熱泵系統余熱回收系統□ 其 應用面積(m2)裝機容年發電總量(kW·h)項目單棟建筑面積A(m2)標準限值設計值體形系數300<A≤800≤0.50A>800≤0.40圍護結構部位傳熱系數K標準限值[W/(m2·K)]K設計值[W/(m2·K)]嚴寒B區嚴寒C區S≤0.300.30<S≤0.50S≤0.300.30<S≤0.50屋面≤0.25≤0.20≤0.30≤0.25續表續表B.0.1PAGEPAGE61外墻(包括非透光幕墻)≤0.35≤0.30≤0.38≤0.35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0.35≤0.30≤0.38≤0.35地下車庫與供暖房間之間的樓板≤0.50≤0.50≤0.70≤0.70非供暖樓梯間與供暖房間之間的隔墻≤0.80≤0.80≤1.00≤1.00單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墻)窗墻面積比≤0.20≤2.50≤2.20≤2.70≤2.500.20<窗墻面積比≤0.30≤2.30≤2.00≤2.40≤2.000.30<窗墻面積比≤0.40≤2.00≤1.60≤2.10≤1.900.40<窗墻面積比≤0.50≤1.70≤1.50≤1.70≤1.600.50<窗墻面積比≤0.60≤1.40≤1.30≤1.50≤1.500.60<窗墻面積比≤0.70≤1.40≤1.30≤1.50≤1.500.70<窗墻面積比≤0.80≤1.30≤1.20≤1.40≤1.40窗墻面積比>0.80≤1.20≤1.10≤1.30≤1.20屋頂透光部分(屋頂透光部分面積≤20%)≤1.80≤2.30圍護結構部位保溫材料層熱阻R[(m2·K)/W]R設計值[(m2·K)/W]周邊地面≥1.10供暖地下室與土壤接觸的外墻≥1.50供暖地下室與土壤接觸的外墻變形縫(兩側墻內保溫時)≥1.20圖審意見:圖審機構(蓋章)甲類建筑的節能設計,當需要對圍護結構熱工性能進行權見表B.0.2。表B.0.2甲類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判斷審核表建設單位名稱(章)設計單位名稱(章)聯系人聯系電話建設項目名稱結構類型建設項目地址建筑面積(m2)高度(m)建筑氣候區劃采用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太陽能光伏系統□ 太陽熱水系統太陽能供暖系統□ 太陽空調系統地源熱泵系統□ 空氣熱泵系統余熱回收系統□ 其他 應用面積(m2)裝機容量(MW)總量(kW·h)項目單棟建筑面積A(m2)標準限值設計值體形系數300<A≤800≤0.50A>800≤0.40續表續表B.0.2PAGEPAGE63圍護結構部位傳熱系數K標準限值[W/(m2·K)]K設計值[W/(m2·K)]嚴寒B區嚴寒C區S≤0.300.30<S≤0.50S≤0.300.30<S≤0.50屋面≤0.25≤0.20≤0.30≤0.25(包括非透光幕墻)≤0.40≤0.45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地下車庫與供暖房間之間的樓板————非供暖樓梯間與供暖房間之間的隔墻————單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墻)窗墻面積比≤0.40≤2.50≤2.500.40<窗墻面積比≤0.60≤2.00≤2.10窗墻面積比>0.60≤1.50≤1.70屋頂透光部分(屋頂透光部分面積≤20%)≤1.80≤2.30圍護結構部位保溫材料層熱阻R[(m2·K)/W]R設計值[(m2·K)/W]周邊地面≥1.10供暖地下室與土壤接觸的外墻≥1.50變形縫(兩側墻內保溫時)——建筑能耗值參照建筑物能耗值(kWh/m2·ɑ)設計建筑物的能耗值(kWh/m2·ɑ)圖審意見:圖審機構(蓋章)PAGEPAGE64附錄C 外墻平傳熱系的計算外墻平均傳熱系數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及《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Km=φKp (C.0.2)式中:Km——外墻平均傳熱系數,[W/(m2·K)];Kp——外墻主體部位傳熱系數,[W/(m2·K)];φ——外墻主體部位傳熱系數的修正系數。外墻主體部位傳熱系數的修正系數φ,當采用外保溫系統1.3取值。PAGEPAGE65附錄D 管道與備保溫保冷層厚度D.0.1-1~D.0.1-3選用。表D.0.1-1室內熱管道柔性泡沫橡塑經濟絕熱層厚度(熱價85元/GJ)(℃)絕熱層厚度(mm)2528323640455060≤DN20DN25~DN40DN50~DN125DN150~DN400≥DN450——80——≤DN32DN40~DN70DN80~DN125DN150~DN450≥DN500表D.0.1-2熱管道離心玻璃棉經濟絕熱層厚度(熱價35元/GJ)(℃)絕熱層厚度(mm)253035405060708090室內60≤DN40DN50~DN125DN150~≥—————80—≤DN32DN40~DN80DN100~DN250≥DN300————95——≤DN40DN50~DN100DN125~≥———140———≤DN25DN32~DN80DN100~DN300≥DN350——190————≤DN32DN40~DN80DN100~DN200DN250~DN900≥續表續表D.0.1-2PAGEPAGE66(℃)絕熱層厚度(mm)253035405060708090室外60—≤DN40DN50~DN100DN125~DN450≥DN500————80——≤DN40DN50~DN100DN125~≥DN1800———95——≤DN25DN32~DN50DN70~DN250≥DN300———140———≤DN20DN25~DN70DN80~DN200DN250~≥—190————≤DN25DN32~DN70DN80~DN150DN200~DN500≥DN600表D.0.1-3熱管道離心玻璃棉經濟絕熱層厚度(熱價85元/GJ)最高介質絕熱層厚度(mm)40506070809010012014060≤DN50DN70~DN300≥DN350——————80≤DN20DN25~DN70DN80~DN200≥DN250—————95—≤DN40DN50~DN100~~≥———續表續表D.0.1-3PAGEPAGE67最高介質絕熱層厚度(mm)405060708090100120140140——≤DN32DN40~DN70DN80~DN150~DN350~DN900≥—190———≤DN32DN40~DN50~DN125~DN150DN200~DN700≥DN80060—≤DN80DN100~DN250≥DN300—————80—≤DN40DN50~DN100~DN300~DN1500≥———95—≤DN25~~~~≥——140——≤DN25DN32~DN50DN70~DN100DN125~DN200DN250~DN450≥DN500—190———≤DN25DN32~DN50DN70~DN80DN100~DN150DN200~DN450≥DN500室內空調冷水管道最小絕熱層厚度可按表D.0.2-1、表D.0.2-2選用;蓄冷設備保冷厚度可按對應介質溫度最大口徑管道的保冷厚度再增加保冷厚度再增加5mm~10mm選用。PAGEPAGE68表D.0.2-1室內空調冷水管道最小絕熱層厚度(介質溫度≥5℃)(mm)地區柔性泡沫橡塑玻璃棉管殼管徑厚度管徑厚度較干燥地區≤DN4019≤DN3225DN50~DN15022DN40~DN10030≥DN20025DN125~DN90035較潮濕地區≤DN2525≤DN2525DN32~DN5028DN32~DN8030DN70~DN15032DN100~DN40035≥DN20036≥DN45040表D.0.2-2室內空調冷水管道最小絕熱層厚度(介質溫度≥-10℃)(mm)地區柔性泡沫橡塑聚氨酯發泡管徑厚度管徑厚度較干燥地區≤DN3228≤DN3225DN40~DN8032DN40~DN15030DN100~DN20036≥DN20035≥DN25040——較潮濕地區≤DN5040≤DN5035DN70~DN10045DN70~DN12540DN125~DN25050DN150~DN50045DN300~DN200055≥DN60050≥DN210060——表表D.0.3-1室內生活熱水管道經濟絕熱厚度(室內5℃全年≤DN105天)PAGEPAGE69絕熱材料介質溫度離心玻璃棉柔性泡沫橡塑公稱管徑(mm)厚度(mm)公稱管徑(mm)厚度(mm)≤70℃≤DN2540≤DN4032DN32~DN8050DN50~DN8036DN100~DN35060DN100~DN15040≥DN40070≥DN20045表D.0.3-2室內生活熱水管道絕熱厚度(室內5℃全年≤DN150天)絕熱材料介質溫度離心玻璃棉柔性泡沫橡塑厚度(mm)公稱管徑(mm)厚度(mm)≤70℃≤DN4050≤DN5040DN50~DN10060DN70~DN12545DN125~DN30070DN150~DN30050≥DN35080≥DN35055D.0.4選用。表D.0.4室內空調風管絕熱層最小熱阻風管類型適用介質溫度[℃]最小熱阻R[(m2·K)/W]冷介質最低溫度熱介質最高溫度一般空調風管15300.81低溫風管6391.14PAGEPAGE70附錄E 表E吉林省主要城市與太陽能利用相關的氣象參數城市北緯東經外氣溫(℃)水平面年太陽總輻照量(MJ/m2·年)傾斜表面年太陽總輻照量(MJ/m2·年)年日照小時數(小時)長春43°54′125°13′4.9500069042600吉林43°57′126°58′4.4470064882300四平43°11′124°20′5.9520071282600松原45°11′124°50′4.3520073752850延吉42°53′129°28′5.0470063852300通化41°41′125°54′4.9480064082350白城45°38′122°50′5.1540076952900白山41°56′126°55′4.6490065542300注:此表數據根據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吉林省地圖集》數據整理。本標準用詞說明本標準用詞說明PAGEPAGE71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應”不應或““可。”或……執行。引用標準名錄引用標準名錄PAGEPAGE72GB50015GB50034GB50057GB50176GB50227GB50314GB50343GB50555GB5073610《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5134811《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通用規范》GB5501512《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GB5502013《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通用規范》GB5502414GB1861315GB1976116《清水離心泵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1976217GB2005218GB2151819《水(地)源熱泵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3072120《設備及管道絕熱設計導則》GB/T817521《空氣過濾器》GB/T1429522《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GB/T1454923《建筑幕墻》GB/T2108624《建筑幕墻、門窗通用技術條件》GB/T3143325《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GJ/T16326《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7《公共建筑能耗監測系統技術規程》DB22/T50817373吉林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節能72%)DB22/T5160-2024條文說明制訂說明制訂說明(DB22/T5160-2024,6月12日以第651號通告批準、發布。72%65%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節能標72%本標準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對公共建筑的節能設計提出相應要求。有關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等提出量化的指標要正文同等法律效力,僅供使用者作為理解和把握本規程規定的參考。74目次目次1 77語符號 812.1 術語 81本83筑建熱工 87一規定 87建設計 89圍結熱設計 96圍結的部100圍結熱性權衡102暖風空調節 105般105冷與109輸系統 132末系統 147監、制計量 148水156一規定 156給與水統160生熱水 1607 165一規定 165供電1657.3 照明 16775電設節與169757676電監與1708 再能應用 172太能172地熱系統 179空源泵182附錄A圍結熱能的衡186附錄C 外平傳數的189附錄D 管與備及保絕厚度 191PAGEPAGE771 總則30%(DB22/JT149―201672%(,((如在公共建筑的全年能耗中,供暖空調系統的能耗約占40%~50%,照明能耗約占30%~40%,其它用能設備約占10%~20%。而在供暖空調能耗中,外圍護結構傳熱所導致的能耗約占50%。從PAGEPAGE781。PAGEPAGE79表1關于特殊公共建筑的節能要求建筑類型要求備注臨時性建筑不執行本標準建筑使用年限不超過2年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包括既有建筑接層)不執行本標準應按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相關要求進行節能設計宗教建筑不執行本標準及其他節能標準與廠房貼建的生活間不執行本標準其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及窗墻面積比等指標可執行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住宅下的商業網點、單庫眼的汽車庫及與住宅貼臨的小商鋪執行本標準垃圾站、單獨建造的鍋爐房、變配電間、水泵房等設備用房執行本標準按乙類公共建筑要求執行單獨建造的采暖汽車庫、自行車庫、獨立公廁執行本標準對室內控溫要求不高的建筑按乙類公共建筑要求執行不設置供暖供冷設施的建筑:如不設置供暖空調設施的城鎮農貿市場、材料市場等,以及其他沒有供不執行本標準及其他節能標準DB22/T5034PAGEPAGE80PAGEPAGE81術語2.1.3 2.0m2.1.52.1.62.1.16綜合制冷性能系數(SCOP)是終端能源消耗為電的冷源系統單位耗電量所能產出的冷量,反映了冷源系統效率的高低。終端能源消耗為電的離心式、螺桿式、渦旋/活塞式水冷式機組的綜合制冷性能系數SCOP可按下列方法計算:式中:
O????????
(1)Qe——冷源設計供冷量(kW);PAGEPAGE82Ee——冷源設計耗電功率(kW);對于離心式、螺桿式、渦旋/活塞式水冷式機組,Ee包括冷水機組、冷卻水泵及冷卻塔的耗電功率。PAGEPAGE83基本規定DB22/JT149―201620%未包括在內。未包括在內。基于對過去30PAGEPAGE8420世紀8080將節能設計方案包括模擬分析計算書等材料提交建設行政主管部此類建筑的節能設計論證,除滿足本標準要求外,還需對以下內容進行論證,并提交分析計算等支撐材料:GB55015-2021第2.0.5條的要求提出。因為通用規范中并未強制要求施工圖階段進行碳排放計算及能耗分析,由于設計達到節能要求并不能保證建筑行碳排放計算及能耗分析,由于設計達到節能要求并不能保證建筑PAGEPAGE85節能措施及其使用要求包括以下內容:()(旺季與“”)新(回)設定參數()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特點對系統建成后的運行管在施工圖設計文件中給出完整的節能措施及可再生能源系統的設的運行控制措施和監測參數等。的運行控制措施和監測參數等。3.0.4 GB55015-2021PAGEPAGE86第2.0.7條的要求提出。3.0.6300PAGEPAGE87(HDD18)嚴寒CB10地區,但依據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2016表A.0.1(HDD18)5221吉林省之最,為與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4.1.1夏季和過渡季強調建筑平面規劃具有良好的自然風環境主要有兩PAGEPAGE88的最佳朝向為南偏東15°~南偏西10適宜朝向為南偏東45°~南偏西30°,應盡量避免東西向日曬。朝向選擇的原則是冬季能獲得足夠(EHR-h)和風道系統單位風量耗功率(Ws)等要求的先決條件。PAGEPAGE89多個冷熱源機房,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減少房地產開發商(這勢必會加大整個建筑冷熱源設備和輔助設備以及變配電設施的(能源中心)在實際工程中電線電纜的輸送損耗也十分可觀,因此應盡量減小高低壓配電室與用電負荷中心的距離。吉林省地處嚴寒地區,建筑體形的變化直接影響建筑供暖能耗吉林省地處嚴寒地區,建筑體形的變化直接影響建筑供暖能耗PAGEPAGE908000.400.303000.50應按與計算建筑面積所對應的建筑物外表面和底層地面所圍成的)面積比。面積比。PAGEPAGE91另外就是窗和幕墻的透明材料(如玻璃)受太陽輻射影響而造成的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以及減小窗或透光幕墻的溫差傳熱都是降低近年來公共建筑的窗墻面積比有越來越大的趨勢,這是由于人們希望公共建筑更加通透0.60。()4.2.4玻璃或其它透光材料的可見光透射比直接影響到天然采光的45%~85%,因此,本標準確定公共建筑為節約能源,在白天更多的采用自然光,透光圍護結構的可見光透射比不得小于0.4,當窗墻面積比較小時,應不小于當窗墻面積比較小時,應不小于0.6。4.2.6 PAGEPAGE9240℃以近年來有些建筑為了追求外窗的視覺效果和建筑立面的設計GB50352PAGEPAGE93“采直自通的作的間風開有積不應小于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20。”這是民用建筑需要滿足的最880不利于節能。以平層40m×40m的高層辦公建筑為例,有效使用面積按67%計,即為1072㎡,有效通風面積為該層地板面積5%時,相當于外墻面積的9.3%;有效通風面積為該層地板面積的8%時,15%10%100m自然通風作為節能手段在體量較小的乙類建筑中能發揮更大長進深層高3.6m817%,以窗墻比0.5計,為外窗面積的34%;以窗墻比0.6計,為外28%30%。目前7層以下建筑窗戶多為內外平開、內懸內平開及推拉窗形PAGEPAGE94方式。推拉窗:開啟扇有效通風換氣面積是窗面積的50%;(100%;根據現行行業標準《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JGJ102要求:“300mm。”5008001000120015001800mm20002500mm表2懸扇的有效通風面積計算開啟扇面積(m2)扇高(mm)15°開啟角度30°開啟角度空氣界面(m2)下緣框扇間空氣界面(m2)下緣框扇間0.35000.191300.382600.88000.372000.734001.010000.522601.035201.212000.673111.346221.515000.953881.907761.818001.284662.539322.020001.535203.0510402.525002.216474.411294由表中可以看出,開啟距離不宜大于300mm時,所有的“有效通風換氣面積”小于開啟扇面積,僅為窗面積的19%~67%。當幕墻、外窗開啟時,空氣將經過兩個“洞口”,一個是開啟扇PAGEPAGE951.2W/(㎡.K)。(新風度差越大,則熱壓作用越強。度差越大,則熱壓作用越強。PAGEPAGE96GB500334.3.1-4.3.2 采用熱工性能良好的建筑圍護結構是降低公共建筑能耗的重要途徑之一。吉林省分為嚴寒B、C兩個氣候區,各地區建筑圍護結構的設計應因地制宜。在經濟合理和技術可行的前提下,提高我結構的設計應因地制宜。在經濟合理和技術可行的前提下,提高我省公共建筑的節能水平,根據建筑物所處的氣候特點和技術情況,PAGEPAGE97確定合理的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模型。平均傳熱系數K和太陽得熱系數SHGC是衡量外窗熱工性熱橋()0.600.60建筑面積小于建筑面積小于300PAGEPAGE98建筑的節能設計,提高效率。護結構正常的熱工狀況和滿足建筑室內人體衛生保健方面的基本要求。熱橋部位的內表面溫度規定要求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冬季供暖非透光圍護結構熱橋部位的表面結露驗算應符合以下規定:0.960%;33)距離較小的熱橋應合并計算。4)外墻熱橋部位應包含外墻與地面交界處。PAGEPAGE99GB/T31433-2015表9密性7級對應的分級指標為:單位縫長空氣滲透量3.0≥q1[m3/(m2·h)]>1.5;門窗氣密性6級對應的分級指標為:單位縫長空氣滲透量4.5≥q1[m3/(m2·h)]>3.0。門窗氣密性4級對應的分級指標為:單位縫長空氣滲透量7.5≥q1[m3/(m2·h)]>6.0。本條適用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幕墻、門窗通用技術條件》GB/T31433中所適用的幕墻類型。PAGEPAGE100墻的熱工性能有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已經體現在本標準4.3.1、4.3.2GB/T31433-201510中,幕墻開啟部分氣密性3級對應指標為1.5≥qL[m3/(m·h)]>0.5,31.2≥qA[m3/(m2·h)]>0.5。,并對同一朝向的透光圍護結構按照面積加.24.4 采用成套技術現場施工的外墻保溫構造做法,是指由施工圖設計文PAGEPAGE101GB55030變形縫處的縫隙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保溫材料是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的要求提出的。4.5 4.5 PAGEPAGE1024.5.1性能的薄弱環節,因此對窗墻比大于0.4的情況,規定了外窗(包括透光幕墻)的基本要求。根據《民用建筑熱工規范》GB50176GB55015(許使用高效的暖通空調系統對不符合本標準要求的圍護結構進行PAGEPAGE103補償。GB50189-2005(),4.3.1建筑外墻和屋面的構造都與供暖和空調能耗直接相關,因此參照建筑的這些參數必須與設計建筑完全一致。4.5.5 4.5.5 PAGEPAGE104A標準標準PAGEPAGE105為防止有些設計人員錯誤地利用設計手冊中供方案設計或初“四大”GB50736在實際工程中,供暖或空調系統有時是按“分區域”區域我省供暖區域包括嚴寒BCB班供暖等方面,通常采用熱水集中供暖系統更為合理。班供暖等方面,通常采用熱水集中供暖系統更為合理。嚴寒C區公共建筑的冬季供暖問題涉及很多因素,因此要結合實際PAGEPAGE106分散設置的空調裝置或系統是指單一房間獨立設置的蒸發冷(卻式則主要依靠天然的干燥冷空氣或天然的低溫冷水來得到需要更適宜應用在部分時間部分空間供冷的場所。PAGEPAGE107),“度日數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將空調區的溫度和濕度的控制與12g/(kg·PAGEPAGE108()(16℃—187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的優勢即為溫度和濕度的控制與處PAGEPAGE10927.5%系統耗能比例接近60%。公共建筑中,冷熱源的能耗占空調系統能耗40%2009年122020200540%~45《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法規的出臺,政府一方面PAGEPAGE110溫)(1516推PAGEPAGE111能綜合利用率”當天然水可以有效利用或淺層地下水能夠確保100%回電+”“”等。實際上很多工程都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后采用了復合能源方式,等。實際上很多工程都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后采用了復合能源方式,降低了投資和運行費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城市的能源結構PAGEPAGE112((式。PAGEPAGE113而增加,要求冬季直接電能供熱負荷不超過夏季空調供冷負荷的20%,且單位建筑面積的直接電能供熱總安裝容量不超過20W/m2。()(50%即鍋爐單臺容量不低于其設計負荷的50%。PAGEPAGE11410%-12%煙氣的露點溫度一般在5550℃,GB24500-2020本條規定的戶式燃氣供暖熱水爐熱效率水平符合國家標準《家用燃氣快速熱水器和燃氣采暖熱水爐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665中的第2級(即節能評價值)要求。5.2.9 5.2.9 的建筑,冷水(熱泵)機組的臺數和容量的選擇,應根據冷(熱)PAGEPAGE1151“”(24)1.1“”。((SitePAGEPAGE116源價值。采用熱泵后綜合一次能效理論上可以達到2.0以上,經濟收益也可提高1倍左右。只選用單一的滿負荷性能指標來評價冷水機組的性能不能全面地作為冷ASHARE90.1-2013以COP和PathAPathB528kW量528kW~1163kW的冷水機組也只占到了離心式冷水機組總銷售量的冷量范圍作統一要求;而對大冷量的離心式冷水機組進,行了分析,同時參考國內冷水機組的生產情況,冷量大于1163kWPAGEPAGE117的離心機按冷量范圍在1163kW~2110kW及大于或等于2110kW的機組分別作出要求。水冷活塞/渦旋式冷水機組,冷量主要分布在小于528kW,528kW~1163kW的機組只占到了該類型總銷售量的2%左右,大于528kW現行國家標準《冷水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9577和《單元式空氣調節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9576為本標1GB19577冷水機組的性能系數及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實測值應同時大于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地產開發股份合作協議書范文
- 2025-2030中國全棉針織服裝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保險中介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余熱利用設備行情監測調研與投資可行性研究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傳染病醫院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互聯零售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事故響應服務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不銹鋼餐具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國際貿易合作合同
- 2025-2030中國三元鋰電池市場營銷創新與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
- 精神科手衛生與患者關懷
- 2024年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中考二模化學試題(無答案)
- 村辦公樓可行性研究報告
- MOOC 知識創新與學術規范-南京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MOOC 企業文化與商業倫理-東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高考物理二輪復習課件力學三大觀點在電磁感應中的應用
- (2024年)小學體育籃球規則課件
- 吳明珠人物介紹
- 2024年北京京能清潔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穴位貼敷治療失眠
- 于東來人物故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