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醫綜合針灸學(治療各論)-試卷1_第1頁
考研中醫綜合針灸學(治療各論)-試卷1_第2頁
考研中醫綜合針灸學(治療各論)-試卷1_第3頁
考研中醫綜合針灸學(治療各論)-試卷1_第4頁
考研中醫綜合針灸學(治療各論)-試卷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研中醫綜合針灸學(治療各論)-試卷1

(總分:116.00,做題時間:90分鐘)

一、A1型題(總題數:29,分數:58.00)

1.“分主一身左右之陰陽”的經脈是

A.督脈

B.任脈

C.陰、陽蹺脈J

D.陰、陽維脈

陰陽蹺脈有濡養眼目、司眼瞼之開合和下肢運動的功能。古人還有陰陽蹺脈“分主一身左右之陰陽”之說。

2.循行特點為“離、合、出、入”的是

A.十二經脈

B.奇經八脈

C.十二經別V

D.十五別絡

十二經別的循行,都是從十二經脈的四肢部分多為肘、膝以上別出稱為“離”,走人體腔臟腑深部稱為“人”,

然后淺出體表稱為“出”而上頭面;陰經的經別合人陽經的經別而分別注入六陽經脈稱為“合”。

3.下列哪項不是十二經別的生理功能

A.加強了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的兩條經脈在體內的聯系

B.加強了體表與體內、四肢與軀干的向心性聯系

C.加強了十二經脈對四肢的聯系V

D.加強了足三陰、足三陽經脈與心臟的聯系

十二經別生理功能:(1)加強了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的兩條經脈在體內的聯系。(2)加強了體表與體內、四

肢與軀干的向心性聯系。(3)加強了十二經脈對頭面的聯系。(4)擴大了十二經脈的主治范圍。(5)加強了足

三陰、足三陽經脈與心臟的聯系。

4.與臟腑無直接絡屬、相互無表里關系的是

A.十二經脈

B.奇經八脈-J

C.十二經別

D.十五別絡

奇經八脈的分布不像十二經脈那樣規則,同臟腑沒有直接的相互絡屬,相互之間也沒有表里關系,與十二

正經不同,故稱“奇經”。

5.起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的是

A.十二經脈

B.奇經八脈

C.十二經別V

D.十五別絡

十二經別的循行,都是從十二經脈的四肢部分多為肘、膝以上別出稱為“離”。

6.頭痛一癥,痛在前額者,多與有關。

A.陽明經V

B.少陽經

C.太陽經

D.厥陰經

頭痛一癥,痛在前額者,多與陽明經有關;痛在兩側者,多與少陽經有關;痛在后頭部及項部者,多與太

陽經有關;痛在巔頂者,多與厥陰經有關?!秱摗返牧浄肿C,即是在經絡學說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辨

證體系。

7.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是

A.十二經脈J

B.奇經八脈

C.十二經別

D.十五別絡

經脈可分為正經和奇經兩類。正經有十二正經,即手足三陰經和手足三陽經,合稱“十二經脈”,是氣血

運行的主要通道。奇經有八條,即督、任、沖、帶、陰蹺、陽蹺、陰維、陽維,合稱“奇經八脈”,有統

率、聯絡和調節十二經脈的作用。

8.有統率、聯絡和調節十二經脈的是

A.十二經脈

B.奇經八脈V

C.十二經別

D.十五別絡

9.加強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的兩經在體內的聯系的是

A.十二經脈

B.奇經八脈

C.十二經別V

D.十五別絡

十二經別是從十二經脈別出的經脈,它們分別起自四肢,循行于體腔臟腑深部,上出于頸項淺部。主要是

加強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的兩經在體內的聯系。還由于它通達某些正經未循行到的器官與形體部位,因而

能補正經之不足。絡脈是經脈的分支,有別絡、浮絡和孫絡之分。別絡是較大的和主要的絡脈。十二經脈

與督脈、任脈各有一支別絡,再加上脾之大絡,合為“十五別絡。”別絡的主要功能是加強相為表里的兩

條經脈之間在體表的聯系。浮絡是循行于人體淺表部位而常浮現的絡脈。孫絡是最細小的絡脈,《素問.

氣穴論》稱它有“溢奇邪”、“通榮衛”的作用。

10.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于筋肉、關節的體系是

A.十二經脈

B.十二經筋J

C.十二經別

D.十二皮部

人體的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于筋肉、關節的體系,是十二經脈的附屬部分,故稱“十

二經筋”。經筋有聯綴四肢百骸、主司關節運動的作用。

11.起于食指槎側端商陽穴,經過手背行于上肢伸側前緣,上肩,至肩關節前緣的經脈是

A.足太陰脾經

B.足陽明胃經

C.手陽明大腸經J

D.手太陰肺經

手陽明大腸經的循行是:(1)起于食指槎側端商陽穴,經過手背行于上肢伸側前緣,上肩,至肩關節前緣。

(2)向后到第七頸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人鎖骨上窩缺盆,進人胸腔絡肺。(3)向下通過膈肌下行,

屬大腸。

12.“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A.經脈J

B.津

C.液

D.水谷精微

氣血賴于經絡的傳注才能通達全身,發揮其營養臟腑組織器官,抗御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所以《靈樞.

本臟》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13.“約束諸經”的經脈是

A.沖脈

B.任脈

C.督脈

D.帶脈J

帶脈圍腰一周,猶如束帶,能約束縱行諸脈。

14.上至于頭,下至于足,貫串全身的經脈是

A.沖脈V

B.任脈

C.督脈

D.帶脈

沖脈上至于頭,下至于足,貫串全身,成為氣血的要沖,能調節十二經氣血,故有“十二二經脈之海”之

稱。

15.治療上頜部面痛的主穴是

A.攢竹、陽白、魚腰、絲竹空、外關

B.四白、顆醪、迎香、下關、合谷V

C.夾承漿、翳風、頰車、大迎、內庭

D.四白、顆髏、絲竹、空外關

治療上頜部面痛的主穴是四白、額修、迎香、下關、合谷。

16.治療漏肩風肩后部疼痛為主時,應以辨為

A.手太陽經證4

B.手陽明經證

C.手少陽經證

D.手少陰經證

漏肩風的辨證:當肩后部壓痛明顯時,為手太陽經證;當肩前部壓痛明顯時,為手陽明經證;當肩外側壓

痛明顯時,為手少陽經證。

17.腰痛兼見寒濕者,可配穴為

A.腰陽關V

B.膈俞

C.后溪

D.昆侖

寒濕腰痛者,加腰陽關;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腎虛腰痛者,加腎俞。

18.治療坐骨神經痛應選取的主穴為

A.大腸俞、腰夾脊、環跳、委中、陽陵泉、懸鐘、丘墟V

B.阿是穴、大腸俞、委中

C.髀關、伏兔、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腰部夾脊穴

D.大腸俞、腰夾脊、環跳、陽陵泉、三陰交、腰部夾脊穴

治療坐骨神經痛應選取的主穴為:大腸俞、腰夾脊、環跳、委中、陽陵泉、懸鐘、丘墟。

19.感冒兼見有全身酸楚加

A.身柱4

B.陰陵泉

C.委中

D.尺澤

感冒兼見有全身酸楚加身柱;夾濕者加陰陵泉;夾暑者加委中。

20.哮喘穴位貼敷法一般選取的穴位是

A.列缺、合谷、肺俞、天突、中府

B.列缺、合谷、三陰交、肺俞

C.肺俞、膏肓、膻中、定喘V

D.天突、太淵、三陰交、肺俞

哮喘穴位貼敷法一般選肺俞、膏肓、膻中、定喘。定喘為其效穴。

21.中風中臟腑的選穴一般以哪條經脈的穴位為主

A.厥陰、督脈及足太陰經穴為主

B.手足陽明經穴和夾脊穴為主

C.手厥陰經及督脈穴為主J

D.手足陽明經和手足太陽經穴為主

中風中臟腑的選穴以手厥陰經及督脈穴為主。

22.治療心悸水氣凌心加

A.心俞、脾俞

B.心俞、膽俞

C.三焦俞、水分J

D.腎俞、太溪

治療心悸水氣凌心加三焦俞、水分;心脈瘀阻加心俞、膈俞。

23.治療嘔吐的主穴為

A.足三里、內關、中院

B.足三里、天樞、太沖、下睨、關元

C.內關、足三里、中脫、胃俞V

D.天樞、支溝、歸來、大腸俞、上巨虛

治療嘔吐的主穴為內關、足三里.、中皖、胃俞。需熟記主穴中院和胃俞為俞募相配法,且主穴內關行強刺

激。

24.痛經實證的主穴為

A.三陰交、中極、次醪V

B.三陰交、足三里、氣海

C.關元、三陰交、血海、氣海

D.氣海、三陰交、歸來、血海

痛經實證的主穴為三陰交、中極、次髏;虛證的主穴為三陰交、足三里、氣海。需要熟記,無論虛實主穴

三陰交必用,次髏為經驗穴。

25.治療陰挺一般以哪條經脈的穴位為主

A.任脈、足太陰經穴及相應背俞穴為主

B.督脈、任脈及足太陰少陽經穴為主V

C.任脈、足太陰、足陽明經穴為主

D.手厥陰、足陽明經穴及相應募穴為主

治療陰挺一般以督脈、任脈及足太陰少陽經穴為主。

26.陰挺兼見有脾氣虛陷者加

A.足三里、氣海J

B.關元、大橫

C.牌俞、陰陵泉

D.曲骨、橫骨

陰挺配穴:脾虛加脾俞、足三里;腎虛加關元、腎俞;伴有膀胱膨出者加曲骨、橫骨;直腸膨出者加會陽、

承山。

27.治療遺尿的主穴為

A.氣海、三陰交、肝俞、腎俞

B.百會、氣海、維道、三陰交

C.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委中

D.關元、中極、膀胱俞、三陰交-J

治療遺尿的主穴為關元、中極、膀胱俞、三陰交。

28.治療蛇串瘡一般以哪條經脈的穴位為主

A.手少陽、手足陽明經穴為主

B.足陽明、局部阿是穴及相應夾脊穴為主J

C.手陽明、足太陰經穴為主

D.足陽明、足厥陰經穴及相應夾脊穴為主

治療蛇串瘡一般以足陽明、局部阿是穴及相應夾脊穴為主。應熟記取穴夾脊的原因是刺激神經根,而局部

阿是穴宜用圍針法或點刺拔罐。

29.治療高熱的主穴為

A.水溝、中沖、涌泉、足三里

B.水溝、中沖、十宣、曲池、合谷

C.大椎、十二井、涌泉、足三里

D.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V

治療高熱的主穴為大椎、十二井、十直、曲池、合谷。大椎、十二井、十宣穴為泄熱常用穴,需熟記。

二、B1型題(總題數:7,分數:28.00)

A.肩胛部B.口唇C.咽部D.腋下(分數:4.00)

(1).手三陽經行于

A.-J

B.

C.

D.

(2).手三陰經均走出于

A.

B.

C.

D.J

手三陽經行于肩胛部;足三陽經則陽明經行于前胸、腹面,太陽經行于后背面,少陽經行于側面。手三陰

經均從腋下走出,足三陰經均行于腹面。循行于腹面的經脈,自內向外的順序為足少陰、足陽明、足太陰、

足厥陰。

A.孫絡B.別絡C.經別D.經筋(分數:4.00)

(1).加強相為表里的兩條經脈之間在體表的聯系是

A.

B.V

C.

D.

(2).循行特點可用“離、合、出、入”來概括

A.

B.

C.V

I).

別絡也是從經脈分出的支脈,大多分布于體表。別絡有十五條,即十二經脈各有一條,加上任脈、督脈的

絡脈和脾之大絡。加強了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的兩條經脈之間在體表的聯系;別絡對其他絡脈有統率作用,

加強了人體前、后、側面的統一聯系;別絡是絡脈中比較主要的部分,對全身無數細小的絡脈起著主導作

用。灌滲氣血以濡養全身。十二經別的循行,都是從十二經脈的四肢部分多為肘、膝以上別出稱為“離”,

走人體腔臟腑深部稱為“人”,然后淺出體表稱為“出”而上頭面;陰經的經別合人陽經的經別而分別注

入六陽經脈稱為“合”。

A.孫絡B.別絡C.經別D.經筋(分數:4.00)

(1).能約束骨骼,有利于關節的屈伸運動的是

A.

B.

C.

D.J

(2).加強了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的兩條經脈在體內的聯系的是

A.

B.

C.V

D.

經筋的含義:經筋是十二經脈連屬于筋肉的體系,其功能活動有賴于經絡氣血的濡養,并受十二經脈的調

節,所以也劃分為十二個系統,稱為“十二經筋〃。經筋的生理功能:經筋是約束骨骼,有利于關節的屈伸

運動,正如《素問.痿論》所說:“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經別能加強了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的兩條

經脈在體內的聯系;加強了體表與體內、四肢與軀干的向心性聯系;加強了十二經脈對頭面的聯系;擴大

了十二經脈的主治范圍;加強了足三陰、足三陽經脈與心臟的聯系。

A.督脈B.任脈C.沖脈D.陰蹺脈(分數:4.00)

(1).起于足踝下是

A.

B.

C.

D.V

(2).與足太陰脾經同行,到脅部,與足厥陰經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與任脈相會是

A.

B.

C.

D.V

蹺脈左右成對。陰蹺脈、陽蹺脈均起于足踝下。陰維脈起于小腿內側足三陰經交會之處,沿下肢內側上行。

至腹部,與足太陰脾經同行,到脅部,與足厥陰經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與任脈相會。陽維脈起于外踝

下,與足少陽膽經并行,沿下肢外側向上,經軀干部后外側,從腋后上肩,經頸部、耳后,前行到額部,

分布于頭側及項后,與督脈會合。陰維脈的功能是“維絡諸陰”;陽維脈的功能是“維絡諸陽”。

A.少商、尺澤、內庭、關沖、廉泉B.關元、足三里、歸來、脾俞C.氣海、三陰交、足三里、地機D.關

元、公孫、三陰交、隱白(分數:4.00)

(1).治療崩漏實證,所選取的穴位是

A.

B.

C.

D.J

(2).治療崩漏虛證,所選取的穴位是

A.

B.

C.J

I).

A.少商、尺澤、內庭、關沖、廉泉B.關元、足三里、歸來、脾俞C.中極、三陰交、歸來、合谷I).關

元、公孫、三陰交、隱白(分數:4.00)

(1).治療閉經血枯經閉證,所選取的穴位是

A.

B.J

C.

D.

(2),治療閉經血滯經閉證,所選取的穴位是

A.

B.

C.V

D.

閉經血枯經閉證主穴為關元、足三里、歸來、脾俞;閉經血滯經閉證主穴為中極、三陰交、歸來、合谷。

血枯經閉需熟記主穴關元為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穴。

A.氣海、三陰交、歸來、血海B.關元、三陰交、肝俞、交信C.中極、三陰交、歸來、合谷D.關元、

公孫、三陰交、隱白(分數:4.00)

(1).治療月經失調經遲證,所選取的穴位是

A.-J

B.

C.

D.

(2).治療月經失調經亂證,所選取的穴位是

A.

B.V

C.

D.

月經失調經早主穴關元、三陰交、血海、氣海;經遲主穴氣海、三陰交、歸來、血海;經亂主穴關元、三

陰交、肝俞、交信。三陰交為調經要穴,三者都應選用;經亂主穴中,交信為調經之經驗穴應熟記。

三、X型題(總題數:15,分數:30.00)

30.交會于督脈的經脈有

A.足三陽經J

B.手三陽經V

C.陽維脈J

D邛日蹺脈

本題考查的是經脈的循行規律。督脈行于背部正中,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交會,能總督一身之陽經,

稱為“陽脈之?!?。所以此題答案是ABC。

31.十二經脈中,與牙齒有聯系的經脈是

A.胃經J

B.大腸經J

C.小腸經

D.三焦經

此題考查的是經脈的循行。足陽明胃經的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挾鼻上行,左右側交會于鼻根部;

旁行人目內眥,與足太陽經相交;向下沿鼻柱外側,人上齒中,還出,挾口兩旁,環繞嘴唇,在頒唇溝承

漿穴處左右相交;沿下頜骨后下緣到大迎穴處,沿下頜角上行過耳前,經過上關穴(客主人),沿發際,到

額前。手陽明大腸經起于食指槎側端(商陽穴),經過手背行于上肢伸側前緣,上肩,至肩關節前緣;向后

到第七頸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人鎖骨上窩(缺盆),進入胸腔絡肺;向下通過膈肌下行,屬大腸。

分支:從鎖骨上窩上行,經頸部至面頰,入下齒中,回出挾口兩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對側鼻翼旁(迎香

穴),交于足陽明胃經。而根據小腸經和三焦經的循行都與牙齒無關。所以此題答案是AB。對這類題目要

進行歸納總結,考試時才會得心應手。

32.任脈的生理功能有

A.調節十二經氣血

B.孕育胎兒J

C.維系全身經脈

D.總任一身陰經J

此題考查的是任脈的生理功能。任脈屬于奇經八脈,任,有擔任、任受的意思。任脈行于腹面正中線,其

脈多次與手足三陰及陰維脈交會,能總任一身之陰經,故又稱“陰脈之?!?。任,又與“妊”意義相通。

其脈起于胞中,與女子妊娠有關,稱“任主胞胎?!彼源鸢甘荁D。

33.十二經脈中,與喉嚨有聯系的經脈是

A.手太陰肺經J

B.足少陰腎經J

C.足太陰脾經

D.足陽明胃經J

本題考查的是十二經脈的循行。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下口幽門,上口賁門);通過

膈肌,屬肺,至喉部;橫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內側前緣下行,過肘窩入寸口上魚際,

直出拇指之端(少商穴)。足少陰腎經直行者:從腎上行,穿過肝和膈肌,進入肺,沿喉嚨,到舌根兩旁。

足太陰脾經起于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

在內踝上八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人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

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足陽明胃經分支:從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嚨向下后行至大椎,

折向前行,人缺盆,深人體腔,下行穿過膈肌,屬胃,絡脾。所以肺經、腎經、胃經都與喉嚨有聯系,答

案是ABD。

34.經絡的生理功能是

A.溝通表里上下,聯絡臟腑器官-J

B.濡養臟腑組織J

C.感應傳導作用V

D.調節機能平衡J

此題考查的是經絡的生理功能。所謂“經絡的生理功能“是指整個經絡系統的功能,主要表現在溝通表里

上下,聯系臟腑器官;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感應傳導;以及調節人體各部分機能四個方面。所以答

案是ABCD.

3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沖脈為十二經脈之海V

B.沖脈為血海V

C.腦為髓海7

D.任脈為陽脈之海

此題考查的是經脈的功能。沖脈上至于頭,下至于足,貫串全身,成為氣血的要沖,能調節十二經氣血,

故有“十二經脈之?!敝Q。沖脈又稱“血?!?,同婦女的月經有密切關系。腦為髓海,而任脈行于腹面

正中線,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陰及陰維脈交會,能總任一身之陰經,故又稱“陰脈之?!薄K哉_答案是

ABC。

36.下列經脈屬于奇經八脈的是

A.督脈4

B.任脈J

C.帶脈J

D.陰維脈V

此題考查的是奇經八脈的內容。奇經八脈包括沖脈、任脈、帶脈、督脈、陽蹺脈、陰蹺脈、陽維脈、陰維

脈這八條經脈,它們縱橫交叉于十二正經之間,進一步密切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系。所以此題答案是ABCD。

37.心開竅于舌的主要機理是

A.手少陰之別系連于舌本J

B.心血榮于舌-J

C.心氣通于舌J

D.舌為心之外候

此題考查的是心在竅為舌的機理。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