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課時練習 高三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一輪復習_第1頁
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課時練習 高三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一輪復習_第2頁
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課時練習 高三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一輪復習_第3頁
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課時練習 高三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一輪復習_第4頁
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課時練習 高三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高考歷史一輪課時練習: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一、單選題1.在日本各地,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各種各樣的保存會、研究會等民間組織和團體比比皆是。2002年起,日本中小學在普通課程之外增設綜合學習時間,學習當地的傳統文化、民俗藝能。這表明日本文化遺產保護中(

)A.民間團體發揮著主要作用 B.有形和無形文化遺產并重C.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并行 D.重視發揮遺產的經濟價值2.(2022—2023·天津部分區·高二下期末聯考)為確保世界遺產得到有效保護,世界遺產委員會確立的作為登錄《世界遺產名錄》的基本條件和保護原則是(

)A.獨特性和完整性 B.真實性和特殊性C.真實性和完整性 D.突出性和完整性3.2001年,攻陷了阿富汗的塔利班組織不顧世界各國反對,動用戰爭武器摧毀了巴米揚包括塞爾薩爾和沙瑪瑪在內的所有佛像。毀于戰火的巴米揚大佛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和《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巴米揚大佛的遭遇說明(

)A.地區沖突是摧毀文化遺產的罪魁禍首 B.保護文化遺產第一要義是歷史真實性C.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全世界共同的責任 D.《世界遺產名錄》能夠較好的保護文物4.我國18項遺產地在保護地質遺跡、山岳、森林、湖泊、珍稀瀕危生物物種的同時,還保護了200多個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平均每年為當地帶來超過140億元的旅游收入。這反映出我國(

)A.文物保護工作得到民眾認可 B.遺產保護與開發利用并重C.文化遺產保護體系趨向完善 D.文化事業服務于經濟建設5.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保護文物古跡及其環境的熱潮,相關國際組織在此期間通過了一系列憲章和建議,以確定保護的原則、推廣先進方法,協調各國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這些國際組織的憲章和建議(

)A.旨在維系和傳承民族精神 B.繼承并發展各國文物C.利于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 D.研究和開發文物資源6.2017年,國際圖聯發布《保護文化遺產國際圖聯指南》,倡導通過“數字統一”,實現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文化遺產數字資源跨機構融合,解決瀕危文化遺產原始載體流散各地的嚴峻問題。由此可知,在文化遺產保護中,國際圖聯強調(

)A.發揮現代科技的作用 B.維護文化遺產的真實性C.提高民眾的保護意識 D.重視民間力量的作用7.2017—2020年,中國開辦了“阿富汗珍寶展”;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成功舉辦“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并積極推進“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用好國際文化遺產領域制度性權利,與各國共搭共建文物返還與追索新秩序;截至2022年,我國已在亞洲、非洲、歐洲、美洲20多個國家開展了40余項聯合考古項目。這體現了(

)A.世界遺產保護形成了共識 B.中國作為文明大國的擔當C.世界遺產面臨巨大的挑戰 D.中國引領了世界遺產保護8.考古工作者近年對廣東肇慶市進行文物勘探與搶救發掘,共清理出漢朝至南朝時期墓葬9座,其中3座為漢墓、1座東晉墓、5座南朝墓。這些墓群規模宏大,排列井然有序,相互之間無疊壓打破關系,隨葬品豐富。對此合理的認知是,這些墓葬(

)A.未受到中原政權更迭影響B.始終得到后人世代有效保護C.可能屬于名門望族的墓地D.說明南朝厚葬觀念最為濃厚9.2023年底,“華彩萬象——石窟藝術沉浸體驗”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眾開放。人們多角度沉浸體驗石窟藝術,從而減少了因為游客實地參觀而給石窟帶來的危害。網友足不出戶通過網絡也可以觀看此展。這說明文物保護(

)A.維護文化的多樣性 B.適應時代的現代性C.確保遺產的完整性 D.還原歷史的真實性10.19世紀末20世紀初,康有為強調國人應重視文物搜集,“以考進化之據”,“以證吾國之文明”。20世紀20年代以后、學術界進行了一系列考古發掘,推翻了西方學者“中國文化西來說”的謬論。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國文物保護(

)A.強調文物的搜集研究與保護 B.倡導民眾與文物近距離接觸C.促進國人民主意識開始覺醒 D.注重文化自信關注國家命運1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調查顯示,世界遺產名錄上約一半世界遺產地高度依賴政府補貼,當補貼減少時,世界遺產地將面臨巨大風險;2020年,有13%的世界遺產地曾裁減正式員工,有27%的世界遺產地裁減了臨時員工數量。這啟示我們,世界遺產保護(

)A.必須由聯合國組織協調 B.需要各國積極擔當作為C.可作為振興經濟的機遇 D.應拓寬人才流通的渠道12.1954年,美國、蘇聯、英國等50個國家在荷蘭海牙簽署《關于發生武裝沖突時保護文化財產的公約》,承諾尊重締約各方領土內具有重大意義的建筑、藝術品或歷史上有價值的紀念物等文化財產,不對其實施任何報復行為。這一公約(

)A.目的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B.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C.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 D.發展了國際的司法制度13.20世紀以來,英國政府依法設立負責決策咨詢服務、資金贈予的國家鄉村機構,授權國家信托和鄉村保護協會等社會組織基于國家利益從事傳統村落資產的收購、保護和開發工作,進而最大程度地調動了社會各階層參與傳統村落保護的積極性,有效地實現了傳統村落保護的理念和遠景。英國的這一做法(

)A.提升了公眾對遺產保護的認可度 B.強調文化遺產完整性真實性C.保護了文化遺產的民族性多樣性 D.注重文化遺產的開發和利用14.世界上不同的建筑有著不同的風格,或莊嚴雄偉、或精美華麗、或與自然的風景融合,或具有濃郁的本土特色。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A.瞻星臺—朝鮮半島居民用于觀測天象 B.萬神殿—用以供奉羅馬諸神C.羽蛇神金字塔—瑪雅自然神的崇拜 D.哥特式教堂—俄羅斯東正教的象征15.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建成了“南京城墻‘一張圖’文化遺產數字檔案系統”,后續還將在此基礎上建成南京城墻“一張圖”文物資源管理平臺。這種做法(

)①有利于文物的保護與利用

②有助于深化對南京城墻的研究③完善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分類

④體現了科技對文化發展的影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題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686—前2181年)是埃及奴隸制國家的極盛時代,當時的法老征用民力,為自己建筑窮奢極侈的陵墓——金字塔。目前在尼羅河下游的平原上,矗立著許多高可摩天的金字塔,綿亙數十里,其中最大的是法老胡夫的陵墓,占地約六百公畝,系用230萬塊花崗石砌成,平均每塊花崗石的重量約2520千克。金字塔的塔身所用的石料,全都經過細工摩琢,方方整整,面平如鏡,疊砌在一起,全靠其本身的重量互相銜合,不用任何黏合劑而縫隙不露,雖利刃亦不能楔入,其內部結構也有一定的法式,四壁還飾有雕刻,繪畫,宛如地下宮殿,在1979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摘編自郭圣銘《古埃及的文化遺產》材料二

《世界遺產公約》肯定了屬于全人類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存在。人類只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史上一切偉大里程碑的托管者,對這些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將關系到所有國家和全人類的命運。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紀念性建筑物、歷史城鎮,還是自然保護區,這些世界遺產都因時間的流逝,人類不負責的行為,侵蝕,潮濕、污染、快速城市化和觀光客激增等原因,不斷處于破壞的危機之中。——摘編自張松《21世紀世界遺產保護面臨的挑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埃及金字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前世界遺產保護所面臨的挑戰。2.【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敦煌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盡頭,它的開鑿從十六國時期到元代,今存洞穴492個,壁畫4.5萬平方米,彩色雕像2400多尊,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材料一

唐朝前期敦煌文化的內容極其豐富,西漢以來幾百年的發展為敦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絲綢之路的暢通,使得眾多胡商到來和定居,又為這里帶來了域外文化的精髓,儒學、佛學、道學和其他外來宗教學說在這里交相輝映。這一時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影響,繪塑的人物皆是豐盈潤澤,健碩強壯;壁畫內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轉而宣揚天國的歡樂和現世的幸福。畫面用色多濃郁華麗,與早期的古樸沉穩恰成對比,創作出的藝術品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摘編自楊寶玉《敦煌史話》材料二

1900年5月,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引起世界轟動。部分當地官員認識到洞內文物價值,希望運到省城蘭州保存,但時局混亂,甘肅省政府以無暇籌措運費為由,拒絕這一提議。1907年后,西方國家派出的“探險隊”先后進入敦煌掠走大量敦煌文物、破壞敦煌壁畫遺跡,大量敦煌文物就此流散世界各地,一度造成“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外國”的局面。在現代,經過學人的努力逐漸形成“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的局面。——摘編自寧可、郝春文《敦煌的歷史和文化》,樊錦詩、趙聲良《燦爛敦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朝前期敦煌文化的突出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三個角度分析說明晚清時期影響敦煌學發展的主要因素,并談談你對文化傳承與保護的認識。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南京國民政府剛剛成立,針對國內文物流失、毀壞嚴重的情形頒布了《名勝古跡古物保存條例》,這顯示了政府以法規形式對文物進行保護。但由于該條例內容的不完善以及法律位階較低,使得外人仍以各種理由將中國文物攜帶出境,且國內因文物歸屬權不明致使中央與地方沖突時有發生。鑒于此,內政部、外交部、教育部以及古物保管委員會、中央研究院等部門共同協商,草擬了《古物保存法》,經立法院討論正式通過后,由民國政府頒布。我國第一部具有近代意義的文物保護專門法正式出臺,并以此為基礎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物保護專章。這一法律體系不僅有效制止了近代文物流失,也為新中國文物保護法規的制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摘編自李建《我國近代文物保護法制化進程研究》材料二

1876年,英國的魯勃克起草了第一個古代歷史文物法案;但是直到1882年,才正式出現了歷史文物保護法令。根據這一法令,英國政府的相關部門,如國家資產服務管理局被賦予古建筑或歷史文物的法人資格,并可使用國家資金修繕受損的文物。這一法令同時包括鑒定、收購歷史文物的有關規定。1900年城鎮地方政府被授予了相關的職權,其中包括規定由政府監管的歷史文物古跡隨時對社會公眾開放。1913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一個新法令。它規定政府部門有權制定相關的保護條令,以保護那些已受危害的歷史文物古跡。除了立法外,20世紀初的英國還建立了一個常設的歷史文物管理委員會,目的就是整理記錄1700年之前的各類歷史文化遺產以及建筑物。——摘編自李岡原、王黎《英國公民社會與文物古跡保護的探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民國《古物保存法》產生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英兩國在文物保護方面立法的相同點以及歷史價值。4.【運河文化與時代價值】材料一自吳王夫差開鑿邢溝至隋開通大運河,揚州的經濟中心逐漸向運河岸發展,其城址也遷至運河方向。北宋時期的杭州在運河的推動下,城市的繁華地從城南江干一帶擴展至城內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漸出現商業街,封閉的“市”被開敞的集市取代。明清蘇州沿運河的胥門、閻門、山塘街一帶成為南北貨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賈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現了“莫嫌村塢行人少,夫婿經商不在家”的景象。——摘編自王靜《運河與沿線城市商業發展探析——以揚州、蘇州和杭州為例》材料二2014年,中國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范圍分布在中國2個直轄市、6個省、25個地級市。申報的系列遺產分別選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點,包括河道遺產27段,總長度1011千米,相關遺產共計58處。遺產類型包括間、堤、壩、橋、水城門、纖道、碼頭等運河水工遺存,倉客、衙署、驛站、行宮、會館、鈔關等大運河的配套設施和管理設施,以及一部分與大運河文化意義密切相關的古建筑、歷史文化街區等。——援引中共中央宣傳部主管《學習強國》、人民網等資料匯編(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大運河對城市發展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說明大運河成為世界遺產的原因,并簡要指出當今保護和開發大運河的時代價值。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總書記強調,發展旅游要以保護為前提,不能過度商業化,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選自2020-05-16“央視新聞”材料二

2022年6月11日是第十七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6月11日,中共聊城市委宣傳部、聊城市文旅局在光岳樓下舉辦“非遺游購節”暨2022年聊城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開幕式活動。本次活動以“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著力“游覽購物”與“體驗互動”兩大方向,為市民游客搭建感受非遺之美、參與保護傳承、共享發展成果的多效平臺。——摘編自齊魯新聞網(1)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財富,一直受到嚴重的威脅。你認為文化遺產遭到破壞的原因有哪些?(2)以“文化遺產的保護”為主題進行宣傳教育活動,說說你的設計方案。答案:一、1.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日本。據材料可知,材料既體現民間團體和組織的作用,也體現學校教育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推動作用,C項正確;民間團體的確發揮著比較重要作用,但A項理解片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表明日本文化遺產保護中民間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并行,未涉及分類保護,有形無形文化遺產并重,排除B項;材料不能表明日本文化遺產保護中重視發揮遺產的經濟價值,材料強調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并行,排除D項。故選C項。2.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份文化遺產必須是真實的,還必須是完整的,只有這樣才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C項正確;“獨特性、特殊性、突出性”都不是其原則,排除ABD項。故選C項。3.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據材料“攻陷了阿富汗的塔利班組織不顧世界各國反對,動用戰爭武器摧毀了巴米揚包括塞爾薩爾和沙瑪瑪在內的所有佛像”及所學知識可知,阿富汗塔利班組織對于已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和《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進行了破壞,這些文化遺產雖然位于阿富汗,但這些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財富,是全世界的共同責任,C項正確;地區沖突是摧毀文化遺產的因素,但并非罪魁禍首,有些地方也有地區沖突,但文化遺產卻能夠得以保留,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文化遺產的破壞,而非保留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排除B項;雖然巴米揚大佛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但仍舊遭到了破壞,排除D項。故選C項。4.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將世界自然遺產的生態保護與開發有機結合,實現了資源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B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民眾對于文物保護工作的態度,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趨向完善,排除C項;文化事業服務于經濟建設表述錯誤,且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5.C【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目的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相關國際組織的舉措主要是為了保護各國歷史文化遺產,更好地開發和利用各國歷史文化遺產,而不是僅僅研究和開發文物資源,這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C項正確;國際組織的目的是維護本組織利益,而非“維系和傳承民族精神”,排除A項;這些國際組織的憲章和建議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這些措施并不能繼承其他國家的歷史文物,排除B項;這些國際組織不是僅僅研究和開發文物資源,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6.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國際圖聯倡導在文化遺產保護中運用數字技術,意在發揮現代科技在保護文化遺產方面的作用,A項正確;維護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指的是真實、準確、客觀地記錄和反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態、內涵和其他信息,與材料所述不符,排除B項;材料強調發揮現代科技的作用,未體現“提高民眾的保護意識”,排除C項;“重視民間力量”在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A項。7.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開辦了‘阿富汗珍寶展’”“成功舉辦‘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并積極推進‘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開展了40余項聯合考古項目”可知,中國在國際文物保護方面發揮著文明大國的責任擔當,B項正確;“形成了共識”表述絕對化,排除A項;材料主旨強調中國在國際文物保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世界遺產面臨巨大挑戰不符,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對比,無法得出中國的“引領”地位,排除D項。故選B項。8.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至南朝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圖片信息可知,從材料看到,該墓群存續時間長,排列有序,出土文物多,根據所學可推知此處可能屬于名門望族的墓地,C項正確;未受到中原政權更迭影響從材料無法得出,材料只是對于墓葬排列及規模的描述,排除A項;始終得到后人世代有效保護,該說法“始終”太絕對化,排除B項;南朝厚葬觀念最為濃厚,“最為”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9.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2023年中國。“華彩萬象——石窟藝術沉浸體驗”展使用現代數字科技,既實現了游客對石窟藝術的多角度沉浸體驗,又減少了給石窟帶來的危害,是一種現代的文物展示和保護模式,體現了適應時代的現代性,B項正確;材料僅提及石窟藝術一種,不能體現文化的多樣性,排除A項;“確保”說法絕對,排除C項;該展覽主要是展現石窟藝術,而非還原歷史,排除D項。故選B項。10.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以考進化之據’,‘以證吾國之文明’”及通過考古發現推翻了“中國文化西來說”,可得出,近代我國文物保護對明晰中華文化的起源,維護我國國家前途命運、民族尊嚴,增強文化自信作用巨大,D項正確;材料強調文物搜集研究與國家、民族之間的關系,強調文物的搜集研究與保護是表象,排除A項;民眾與文物近距離接觸不利于文物的保護和利用,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國人民主意識,且僅據該材料看不出是否由此“開始”,排除C項。故選D項。11.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由材料可知,文化進產保護對政府投入依賴度較高,這要求各國政府積極承擔自身的文化使命和責任,積極擔當作為,B項正確;材料并沒有涉及聯合國在世界遺產保護上的協調作用,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遺產保護投入不足的危害,并未涉及世界遺產保護的經濟潛力,排除C項;裁減工作人員主要緣于資金投入減少,且人才隊伍穩定對世界遺產保護更加有利,排除D項。故選B項。12.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4年(世界)。由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文化遺產對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一公約有利于保護世界的物質文化遺產,C項正確;由材料“具有重大意義的建筑、藝術品或歷史上有價值的紀念物”可知,材料主要在強調物質文化遺產,排除A項;文化傳播以學校教育、印刷書、圖書館、博物館等為載體,這一公約不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排除B項;題中不涉及司法,排除D項。故選C項。13.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英國。據材料可知,英國設立了專門機構并授權社會組織進行傳統村落資產的收購、保護和開發,并最大程度調動了社會各階層參與傳統村落保護的積極性,有效地實現了傳統村落保護的理念和遠景,可見英國政府的這一舉措有力的促進了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并進而提升了民眾的認可度,A項正確;村落并未涉及文化遺產本身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排除B項;英國政府這一做法提升了公眾對遺產保護的認可度,并沒有涉及保護文化遺產的民族性和多樣性,排除C項;材料中英國政府的做法側重于對遺產的保護進行宣傳和社會動員,并不是文化遺產的開發和利用,排除D項。故選A項。14.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反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據所學知識可知,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有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俄羅斯東正教的象征是索菲亞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D項描述不正確,D項正確;A項的描述符合史實,排除A項;B項的描述符合史實,排除B項;C項的描述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15.B【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文化遺產數字檔案系統”“文物資源管理平臺”可知通過“一張圖”將南京城墻數字化,有利于南京城墻的保護與利用,通過建成文物資源管理平臺,有利于深化對南京城墻的研究,這些體現了科技對文化發展的影響,①②④正確,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對南京城墻的保護,與世界文化遺產分類無關,③錯誤,排除A、C、D項。故選B項。二、1.(1)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展示了埃及人高超建筑藝術;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的發展。(2)自然環境的惡化;城市化進程和旅游業的影響;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保護管理的不當等。2.(1)特點:內容極為豐富,體現多種文化交融及并存的色彩;表現盛唐審美情趣和繁榮氣象;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