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五下9古詩三首(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含反思)
9古詩三首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裳”,會寫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3.能說出詩句的意思和它們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能說出詩句的意思和它們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3.能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一、讀詩題,走近詩人
(一)出示單元篇章頁,導入新課
1.導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代政治家、思想家林則徐的這句名言,是千百年來人們愛國情懷的真實寫照?,F在,一起來學習第九課,通過三首古詩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
2.這節課,我們先學習《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二)解讀詩題,了解詩人
1.讓學生從詩題入手,猜一猜詩的內容。
預設:《從軍行》與邊塞、戰爭有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寫的是詩人的感想。
2.引導學生交流對詩人以及作品的了解:你還學過或知道他們的哪些作品?(《出塞》《示兒》……)
(三)朗讀古詩,指導生字
1.教師范讀后指名讀,提示學生把詩句讀通、讀順。
2.出示詞語,指導識字寫字。
(1)出示第一組詞語:從軍行、長云、終不還、五千仞、淚盡
①指名讀詞語。
②引導學生根據語境,讀準“行"長”“還"盡”等多音字的讀音。
③指導學生結合形聲字的特點識記“仞"的字音,記住字形。
(2)出示第二組詞語:青海、雪山、玉門關、樓蘭
①指名讀詞語。
②引導學生發現這些詞語都是詩中提到的地名。
(3)出示第三組詞語:三萬里河、五千仞岳
①讓學生結合注釋說一說:“河”和“岳"指的是什么?它們是不是真的有“三萬里”“五千仞"?
點撥:“三萬里”“五千仞"是虛指的寫法,有夸張的表達效果。
②指導書寫“仞”“岳"摩”“遺"。
二、說詩意、賞詩景、悟詩情
(一)結合注釋,自主理解詩意
同桌合作學習:借助注釋或生活經驗,大致了解詩意,并將自己的理解與同桌交流。(教師相機補充相關資料)
(二)圍繞寫景詩句,想象畫面
1.小組討論:《從軍行》的前兩句詩描繪出了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1)引導學生聚焦地名:讀前兩句詩,標出其中描寫地點(景物名稱)的詞語。
(2)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王昌齡用這幾個詞語構成了一幅邊塞風光圖,你在這幅圖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青海湖上連綿不斷的大片陰云遮暗了雪山,一座城關孤單地矗立在荒漠中,和它遙遙相對的是軍事要塞——玉門關。
(3)感悟景中情:這樣的畫面,給你的感覺是什么樣的?(荒涼、孤寂、壓抑……)
追問:這樣的環境描寫讓你體會到了什么?(邊塞環境的惡劣,戍邊生活的艱苦)
3.學生小組合作,說說《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三)精讀抒情詩句,體會情感
1.出示《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兩首詩中的后兩句,指名朗讀。
2.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引導學生關注“黃沙”“百戰”,說一說:《從軍行》的后兩句讓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
預設:邊塞黃沙漫天,將士們英勇搏殺,渾然不顧鎧甲被磨破或被刀劍刺破,依然勇往直前。
追問:在這樣的情境下,將士們發出了怎樣的豪言壯語?從詩人對戍邊戰士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樣的心情?
預設:在邊塞的艱苦條件下,將士們仍然發誓不打敗敵人就絕不返鄉,從中能感受到詩人深深的愛國情懷。
(2)引導學生抓住“淚盡”“又一年”,說一說遺民的心情。(痛苦、失望……)
追問:這種痛苦、失望的心情,是遺民的,還是詩人自己的?
教師相機補充背景資料,讓學生知道詩人此時是身在南方的,從而明白詩中描寫的是詩人想象中的場景。
3.讓學生朗讀兩首古詩,思考并交流:兩首詩、兩位詩人、兩種不同風格的景物,一個個畫面疊加在一起,你有怎樣的體會?
預設:
(1)詩人的憂國憂民。
(2)王昌齡對邊關將士保家衛國不怕犧牲精神的歌頌和贊美,陸游盼望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
……
4.指導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再次體會詩人的情感。
三、自由讀、巧背誦、試默寫
1.學生自由讀古詩。教師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再試著背誦。
2.指名學生在全班背誦。
3.讓學生默寫這兩首詩,教師相機點撥易錯字。
4.讓學生再讀古詩,將自己體會到的情感讀出來。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裳”,會寫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能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重點)
一、走近詩人
1.學生小組討論:從題目入手,猜猜詩的內容。
預設:這首詩寫了作者聽說朝廷收復了河南河北之后的情況。
2.教師出示資料,簡介作者及本詩的歷史背景。
3.導入:《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作者在聽聞叛亂被平定的消息,知道自己可以還鄉的時候寫下的一首詩。這樣的詩中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
二、走進古詩
1.朗讀古詩,學習生字。
(1)學生自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師相機正音,并提示多音字“裳"在詩中讀“cháng”。
(2)學生自學“薊、涕、襄"等生字,交流識記方法。教師相機點撥易錯處。
(3)指導學生書寫“涕、巫”兩個字。
(4)指名朗讀古詩。提示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借助注釋,粗知詩意。
(1)學生小組合作,結合注釋大致說說詩的意思。
(2)全班交流詩的大意。教師相機點撥。
(3)小組交流:讀了這首詩后,你能想象到哪些畫面?(喜極而泣、一掃愁云、唱歌喝酒、收拾行裝……)
三、體會情感
1.讓學生朗讀古詩并思考:想到自己終于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回到家鄉了,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找出詩人表達情感的關鍵詞。(“喜欲狂")
2.生小組合作學習,讀一讀表現詩人“喜欲狂”的詩句,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體會。教師相機點撥。
預設:
(1)從“涕淚滿衣裳"中能感受到詩人聽到收復失地的消息后特別激動。
(2)“漫卷詩書”表示詩人把書隨便卷起來就放在一邊了,從這樣的動作中能看出詩人的開心、激動。
(3)從“白日放歌須縱酒"可以看出詩人的狂喜,大白天就開始唱歌、喝酒,喜形于色。
追問:“青春作伴好還鄉”是什么意思?詩人已經“還鄉"了嗎?這句話表達了他怎樣的心情?
預設:詩人還沒有還鄉,這句詩是說正好和春天作伴一起返鄉,表達了作者愉快、輕松的心情。
4.出示地圖,標出作者當時所在的位置和他故鄉的所在地,以及巴峽、巫峽、襄陽、洛陽的大致位置,讓學生說一說:詩的最后兩句寫的是什么?(詩人返回家鄉的路線)
追問:這兩句詩給你怎樣的感受?你是從哪里體會出來的?
預設:這兩句詩給人的感覺是詩人很快就能到家了,表明詩人的心情十分興奮、迫切。
點撥:結合地圖標識,可以知道這些地方相距不近,但“即從”“便下"等詞讓人感覺很迅疾,仿佛距離并不遠,從中能感受到詩人的喜悅與急切。
5.帶著體會到的情感再次齊讀古詩,嘗試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設計我以板塊組元的形式展開。第1課時將《從軍行》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兩首詩整合到一起,先學習寫景的詩句,再學習抒情的詩句,最后體會兩首詩中詩人的情感。在同主題詩句的整合中,引導學生將想象到的畫面和詩人的情感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情感。
第2課時我引導學生遷移方法,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設計了“走近詩人、走進古詩、體會情感”三個教學活動,體現了主題統整的閱讀教學設計理念。
14文言文二則
[教學目標]
1.會寫4個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善、之、決"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疏通文意,說出故事內容。
4.能了解《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孩各自的觀點,并知道他們說明觀點的依據?!菊Z文要素】
5.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能根據注釋疏通文意,說出故事內容。
2.能了解《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孩各自的觀點,并知道他們說明觀點的依據。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讀寫“援、俱、弗”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背誦《學弈》。
3.能根據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字詞的含義,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的內容。(重點)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皩P闹轮?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其實”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文章--《學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文言文。
2.板書課文標題,學生齊讀課文標題。
3.借助注釋,解釋題目大意:學習下圍棋。
4.作者介紹
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在的山東鄒城東南)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
1.自讀古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鴻(hóng)鵠(hú)誨(huì)惟(wéi)繳(zhuó)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3.再讀古文,要有節奏地讀,不但要讀正確,還要讀出停頓,讀出節奏,做到聲斷氣連。(學生練讀,再指名讀)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日:非/然也。
4.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5.書寫指導
指導書寫“援、俱”,提醒學生注意筆順(課件出示:“援、俱"字的筆順分解圖)
6.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三、反復朗讀,疏通大意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由朗讀課文。
2.討論交流:《學弈》講了一件什么事?
(1)學生分小組交流,集體討論。
明確:《學弈》講述的是全國擅長下棋的人——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一個人專心致志,另一個人三心二意,以致于后一個人的棋藝不如前一個人的故事。
學弈
人物做法結果
一人
另一人
弈秋的思考
對照《學弈》的注釋,閱讀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四、研讀課文,領悟道理
1.結合注釋,理解文意。
(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譯文: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人。)
(2)思考:“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教師點撥:開篇交代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為下文寫兩個人跟他學下棋作鋪墊。
(3)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譯文: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一心一意,聚精會神,只聽弈秋的教導。)
(4)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譯文: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可是心里卻想著天上有鴻鵠將要飛到這里來,想取過弓箭,把它射下來。)
(5)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譯文:這個人雖然與專心致志的那個人一起學習,成績卻不如那個人。)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專心致志的那個人嗎?回答:不是這樣的。)
2.聚焦異同,對比態度。
(1)思考: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卻比不上另一個人,原因是什么?試著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2)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造成二人學習結果不同的原因,在文中批畫出來。
(3)同桌交流,個別匯報。
預設:
由“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這兩句可知,二人學下棋時的表現截然不同。
3.情境朗讀,揭示道理。
(1)同桌合作朗讀,展現棋盤前兩個人截然不同的表現。朗讀時可根據自己的理解加入適當的表情和動作。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2)討論交流:結合大家的表演以及書上的插圖,你覺得他們二人當時分別在想什么呢?你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兩人不同的學習狀態嗎?
預設:專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會神……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心猿意馬……
(3)討論交流: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學下棋,為什么學習效果截然不同呢?
教師點撥:因為專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只有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4)領悟道理:兩人截然不同的學習態度和之后產生的截然不同的學習成果,讓我們明白了孟子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5)指導背誦:同桌互相合作誦讀,一人說句意,一人對原句。在此基礎上,自主背誦。
五、拓展延伸,隨堂演練
1.拓展延伸:孟子名句節選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寫出“之”字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_)
②惟弈秋之為聽。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人雖聽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思援弓繳而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
3.小練筆:學習了《學弈》這篇課文以后,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要說給老師、父母、同學聽,課后寫一篇心得體會。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背誦《兩小兒辯日》。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決"的意思,能根據注釋疏通文意,說出《兩小兒辯日》這個故事的內容。(重點)
3.能了解《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孩各自的觀點,并知道他們說明觀點的依據。(難點)
一、質疑導入,感受新知
1.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些什么?
(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子圍繞太陽進行辯論這件事。)
2.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①他們為什么爭辯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③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3.相關介紹
列子,名御寇,戰國時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主張清靜無為,終生致力于道德學問。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的學生及再傳學生把孔子及其學生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編成《論語》一書,留傳于世。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
1.自讀古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盂(yú)滄(cāng)滄涼涼孰(shú)汝(rǔ)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3.再讀古文,要有節奏地讀,不但要讀正確,還要讀出停頓,讀出節奏,做到聲斷氣連。(學生練讀,再指名讀)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日:“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4.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三、反復朗讀,疏通大意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由朗讀課文。
2.討論交流:《兩小兒辯日》講了一件什么事?。
(1)學生根據自學方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然后教師請一組展示,其余同學進行補充。
(2)同桌之間相互講一講課文大意,互相檢查是否清楚、完整。
教師點撥:《兩小兒辯日》寫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何時離人遠,何時離人近,雙方各執一詞就連博學的孔子也不能做出正確判斷的事。
3.結合注釋,理解文意。
(1)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孔子到東邊游歷,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p>
另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2)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大得像車蓋,到了正午就像圓盤一樣小,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很清涼,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把手放進熱水里一樣燙,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
(3)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孔子無法判斷(他們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三、朗讀課文,領悟道理
1.合作探究:兩小兒為何辯斗?試著從文中提取兩小兒的觀點、理由,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兩小兒辯日
人物觀點依據
一小兒太陽:初升時近,正午時遠。遠小近大:太陽剛出時像()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一般小了。
一小兒太陽:初升時(),正午時()。近()遠():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里一樣熱。
2.讀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兩小兒辯日
人物觀點依據
一小兒太陽:初升時近,正午時遠。遠小近大:太陽剛出時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盤盂)一般小了。
一小兒太陽:初升時(遠),正午時(近)。近(熱)遠(涼):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湯)里一樣熱。
提示:都用了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3.討論交流:兩個小孩分別是從哪個角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的?他們既然說的都符合事實,為什么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呢?
匯報交流:(1)根據視覺判斷:距離近則物體形狀大,遠則物體形狀小。
(2)根據感覺推論:靠近熱源就感覺熱,遠離熱源就感覺涼。
提示:兩小兒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3)同桌之間分角色朗讀,讀時結合神態、動作來體現爭辯的情景。
4.合作探究:他們爭執不下,就去問誰?孔子給他們怎樣判決的?
(不能決也;自主表演“問孔子”的情景;孔子實事求是、謙虛謹慎。
5.兩小兒辯斗正酣,請孔子決斷,偏偏“孔子不能決也”,這是為什么?
預設1:僅從兩小兒所言判斷,皆有理有據,孔子不能妄下判斷。
預設2:受時代所限,當時無法判斷兩小兒孰是孰非,孔子自然也不可能知道。
學生或教師補充與日地距離相關的科學資料,解答“兩小兒”的疑惑。
6.從這個故事中,我覺得這是兩個善于觀察、大膽質疑的小孩和實事求是、謙虛謹慎的孔子。
7.討論交流:你認為文中的兩個小孩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
(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
8.領悟道理:從兩小兒的辯論中,你能體會出什么?
(預設1:要像兩個小孩一樣有探索精神,而且要學習他們用生活經驗來說明自己的觀點的方法,但是不能僅僅從自己的經驗來考慮問題。預設2:要像孔子一樣,誠實地面對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正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課堂小結,情境表演
1.《兩小兒辯日》是一則生動的民間故事,采用“問答式”的對話來表現人物并闡明道理。作者將抽象的自然現象用生動具體的語言和巧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籃球場地租賃合同協議
- 冷庫維修合同協議
- 合同額變更的補充協議
- 種子合同協議范本
- 解除運輸協議合同
- 華圖協議班合同條款
- 貨物合同變更協議
- 夫妻終身協議合同
- 可轉股協議存款合同樣本
- 簡易加工協議合同
- 2024兒童血壓測量規范
- 2024年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小升初數學試卷
- 招投標法對簽訂合同的規定(2024版)
- 2024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地理試題
- 2024字畫裝裱合同范本
- 宋詞概況完整版本
- JT-T 1485.2-2023 自動化集裝箱起重機遠程操控安全作業規程 第2部分:集裝箱門式起重機
- 小學英語語法名詞練習(含答案)
- 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系統先進控制技術分析報告
- 沖擊波球囊治療冠脈
- JJG 927-2013輪胎壓力表檢定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