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代替GB/T8446.2—2004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器第2部分:熱阻和流阻測量方法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IGB/T8446.2—2022前言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14熱阻測量方法 24.1原理 24.2溫度測量的規定點 24.3規定點溫度的測量 34.4測量系統 34.5測量條件 54.6測量程序 55流阻測量方法 65.1原理 65.2壓力測量的規定點 65.3測量系統 75.4測量條件 75.5測量程序 7附錄A(資料性)通過測量熱流確定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用散熱體的熱阻 8附錄B(資料性)熱平衡相對誤差計算 參考文獻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GB/T8446《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器》與下列標準共同構成我國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器系列標準:——JB/T——JB/T——JB/T——JB/T電力半導體器件用型材散熱器技術條件;電力半導體器件用型材散熱體外形尺寸;電力半導體器件用熱管散熱器;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器選用導則。本文件是GB/T8446《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器》的第2部分。GB/T8446已經發布以下部分:——第1部分:散熱體;——第2部分:熱阻和流阻測量方法;——第3部分:絕緣件和緊固件。本文件代替GB/T8446.2—2004《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器第2部分:熱阻和流阻測試方法》。與GB/T8446.2—2004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a)增加了“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兩章(見第2章和第3章);b)更改了熱阻測量的規定,并作為第4章(見第4章,2004年版的第2章~第5章);c)更改了流阻測量的規定,并作為第5章(見第5章,2004年版的3.2、3.4和第5章)。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提出。本文件由全國電力電子系統和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60)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祥博傳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高瀾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派瑞功率半導體變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新彩陽機電技術有限公司、河北華整實業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蘇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海鼎電氣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臺基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1987年首次發布為GB/T8446.2,2004年第一次修訂;——本次為第二次修訂。GB/T8446《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器》給出構成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器的散熱體、絕緣件和緊固件的技術要求,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要求以及散熱體的熱阻和流阻測量方法,擬由3個部分組成。——第1部分:散熱體。目的在于規定構成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器的散熱體的術語和定義、技術——第2部分:熱阻和流阻測量方法。目的在于規范構成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器的散熱體(包括鑄造、擠壓、型材和熱管散熱體)的熱阻和流阻測量方法。——第3部分:絕緣件和緊固件。目的在于規定構成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器的絕緣件和緊固件的技術要求、檢驗規則以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要求。1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器第2部分:熱阻和流阻測量方法本文件給出了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體的熱阻和流阻的術語和定義以及測量方法。本文件適用于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體(包括鑄造、擠壓、型材和熱管散熱體)的熱阻和流阻測量。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8446.1—2022電力半導體器件用散熱器第1部分:散熱體3術語和定義GB/T8446.1—2022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R在熱平衡條件下,散熱體臺面溫度和冷卻媒質中的規定點溫度之間的溫度差與產生該溫度差的耗散功率(熱流)之比。注:熱阻的單位為攝氏度每瓦(℃/W)或開爾文每瓦(K/W)。(散熱體的)流阻inlet-outletfluidpressuredrop(ofaradiator)(散熱體的)壓力降在穩態條件下,規定的風道或水路中,冷卻媒質在散熱體上游側規定點和下游側規定點處的總壓力的差。注1:流阻在風道系統中也稱為風阻,在水路系統中也稱為水阻。注2:流阻的單位為帕(Pa)。注3:散熱體在風道或水路中相向迎面冷卻媒質流向的一側為上游側,其相反的一側為下游側。注4:總壓力為靜壓力與動壓力的代數和。冷卻媒質coolingmedium將半導體器件產生的熱量帶走的液體(例如,水)或氣體(例如,空氣)。[來源:GB/T3859.1—2013,3.8.1,有修改]2GB/T8446.2—20224熱阻測量方法4.1原理施加流經散熱體的熱流(功率)P。達到熱平衡后,測量散熱體臺面溫度T、和冷卻媒質(例如,水或空氣)中的規定點的溫度T.。散熱體的熱阻R、由公式(1)計算。式中:Rs——散熱體的熱阻;T、——散熱體臺面溫度;T,——冷卻媒質中的規定點的溫度;P——造成規定點之間的溫度差的熱流(功率)。單側散熱半導體器件(例如,螺栓形器件、某些半導體模塊)用散熱體的熱阻可直接由公式(1)計算。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用散熱體的熱阻被認為由其高電位主端子側散熱體的分熱阻R。與其低電位主端子側散熱體的分熱阻R(k)并聯構成。兩個分熱阻分別由公式(2)和公式(3)計算。 (2)式中:R()——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高電位主端子側散熱體的分熱阻;T(A)——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高電位主端子側散熱體的臺面溫度;T,——冷卻媒質中的規定點的溫度;PA——流經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高電位主端子側散熱體的功率。式中:R(k)——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低電位主端子側散熱體的分熱阻;T(k)——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低電位主端子側散熱體的臺面溫度;T,——冷卻媒質中的規定點的溫度;Pk——流經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低電位主端子側散熱體的功率。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用散熱體的熱阻由公式(4)計算。式中:R——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用散熱體的熱阻;Rs(A)——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高電位主端子側散熱體的分熱阻;R(k)——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低電位主端子側散熱體的分熱阻。通過測量熱流確定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用散熱體的熱阻的方法見附錄A。4.2溫度測量的規定點4.2.1測量散熱體臺面溫度T、的規定點為該臺面上的下游側,一個直徑0.其位置如下:3——熱源為雙側散熱器件:其管殼的臺面圓周外2mm處;——熱源為螺栓形器件:其管殼的底座最大直徑的圓周外2mm處;——熱源為半導體模塊:其底板的長邊中點外2mm處。4.2.2測量冷卻媒質溫度T.的規定點為:——空氣冷卻散熱體:規定的風道中,被測散熱體的上游側距其300mm處(見4.4.3.1)、風道通風路徑橫截面的幾何中心點;——水冷卻散熱體:規定的冷卻水管道中,被測散熱體的上游側、距冷卻水進入其端口200mm±5mm、沿冷卻水管道的垂直徑向且距管道內壁底部d/3(d為管道內徑)處(見4.4.3.2);——自冷散熱體(適用時):自冷環境箱中,被測散熱體中心正下方200mm處。注:對于空氣冷卻散熱體或自冷散熱體,通常用T。代替T,。T。為測量時的環境空氣溫度。4.3規定點溫度的測量4.3.1散熱體臺面溫度(T、)可使用截面直徑不大于0.25mm、熱端焊球直徑不大于0.8mm的熱電偶測量,且保持熱電偶的熱端不出現短路。宜采用如下方法安裝熱電偶:——將熱電偶的熱端焊球插入散熱體臺面上的溫度規定點;——敲擊溫度規定點孔口處的金屬,使孔中的熱電偶熱端焊球與孔的內壁緊密、可靠地接觸。4.3.2冷卻媒質溫度T,或環境空氣溫度T。使用測溫儀測量。測量系統包括加熱電流單元、溫度測量儀表以及測量冷卻媒質(水或空氣)規定點溫度和速度(對于空氣冷卻散熱體)或流量(對于水冷卻散熱體)的溫度測量儀表和風速計、流量計。熱阻測量的準確度主要取決于功率P和散熱體臺面溫度T、的測量準確度。安培表、伏特表或瓦特表和測溫儀的準確度不應低于0.5級。如果測量系統的電壓達幾十伏,應注意避免影響測量結果。4.4.2功率(熱流)的產生可使用半導體器件或將符合歐姆定律的電阻性元件封裝在半導體器件管殼內制成的發熱元件作為熱源。為避免半導體器件的導通角對功率計算的影響,宜使用整流二極管作為熱源。產生功率(熱流)的方法有直流電流法、半正弦波電流法和發熱元件模擬法。宜采用直流電流法。如果采用其他方法,應校核其與直流電流法測量結果的一致性。a)直流電流法對作為熱源的半導體器件施加直流電流,從而產生功率Pa。該功率P。由公式(5)計算。式中:I,——產生功率P。的直流電流;Vp——半導體器件兩端的直流電壓。b)半正弦波電流法對作為熱源的半導體器件施加半正弦波電流,從而產生功率Pi。該功率P。由公式(6)計算。P=Vro·IFAv)+2.46×rro·If(Av)……(6)4風H溫風H溫度測量儀表式中:Vro——半導體器件的門檻電壓,單位為伏(V);rro——半導體器件的斜率電阻,單位為歐(Ω);IrAv)——產生功率P,的半正弦波電流的平均值,單位為安(A)。c)發熱元件模擬法對作為熱源、符合歐姆定律的電阻性元件封裝在半導體器件管殼內制成的發熱元件施加電流,從而產生功率Pa。該功率P。由公式(5)計算或使用瓦特表測量。通過測量熱流確定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用散熱體的熱阻的方法見附錄A。4.4.3.1空氣冷卻散熱體測量系統空氣冷卻散熱體可使用風道測量。測量系統包括加熱電流單元、散熱體臺面溫度測量儀表、冷卻媒質溫度測量儀表、風道和風速計(見圖1。圖1中的壓差計用于第5章給出的流阻測量)。加熱電流單元加熱電流冷卻發熱元件風速計壓差計散熱體臺面溫度測量儀表被測散熱體一標引序號說明:D=10mm±2mm。圖1空氣冷卻散熱體測量系統熱電偶的熱端應處于下游側,并加以掩蔽。溫度計的位置應符合4.2.2的規定。風速計測量探頭的位置與之相同。4.4.3.2水冷卻散熱體測量系統水冷卻散熱體測量系統包括加熱電流單元、散熱體臺面溫度測量儀表、冷卻媒質溫度測量儀表、供水系統以及流量計(見圖2。圖2中的壓差計用于第5章給出的流阻測量)。冷卻媒質溫度測量儀表探頭的位置應符合4.2.2的規定。5壓差計加熱電流單元加熱電流單元單位為毫米a)水冷卻散熱體測量流程示意圖b)溫度測量儀表位置詳圖標引序號說明:d——管道內徑。圖2水冷卻散熱體測量系統自冷散熱體測量系統包括加熱電流單元、散熱體臺面溫度測量儀表、自冷環境箱以及測量箱中空氣溫度的溫度計。被測散熱體應懸掛于自冷環境箱內的中部,其葉片應順應空氣的自然對流。自冷環境箱的內部空間應足以保持箱中被測散熱體四周200mm處的溫差不大于2℃,空氣自然對流的速度不大于0.5m/s。4.5測量條件加熱功率應在被測散熱體溫升與加熱功率(宜參考被測散熱體的耗散功率)的關系曲線的線性范圍內選取。4.5.2被測散熱體和作為其熱源的元器件的安裝力或安裝力矩安裝被測散熱體和作為其熱源的半導體器件的力或力矩應符合其產品標準(如果有)的規定。安裝作為熱源的發熱元件的力或力矩參照其封裝管殼對應的器件產品標準中的規定。4.5.3被測散熱體的冷卻條件測量過程中,被測散熱體的冷卻條件如下:——空氣冷卻散熱體:風道中的風速為6m/s,被測散熱體的上游側規定點(見4.2.2)的溫度為環境空氣溫度; 水冷卻散熱體:冷卻水流量為4L/min,被測散熱體的上游側規定點(見4.2.2)的溫度為35_3℃;——自冷散熱體:空氣自然對流的速度不應超過0.5m/s,規定點的溫度為環境空氣溫度。測量準備步驟如下:6GB/T8446.2—2022——按照4.5.2的規定,將作為熱源的半導體器件/發熱元件安裝到被測散熱體上;——將被測散熱體安置在測量系統中的規定位置;——按照4.2.1和4.3.1的規定安置熱電偶;——按照4.2.2和4.3.2的規定安置冷卻媒質溫度測量儀表;——連接加熱電流單元;——調整測量儀表的零點(如果必要)。4.6.2測量步驟測量熱阻的步驟如下:——按照4.5.3的規定調整冷卻條件;——按照4.5.1的規定施加加熱電流;——達到熱平衡后,記錄加熱電流Ir[或Irav]、半導體器件兩端的直流電壓Vr(或半導體器件的門檻電壓Vro和斜率電阻rro)、規定點溫度T,(或Ta)和T、的值。如果測得的冷卻媒質溫度T,偏差較大,可通過計算熱平衡相對誤差進行評估(見附錄B)。功率P按照4.4.2的規定計算。對于單側散熱半導體器件用散熱體,熱阻R由公式(1)計算。對于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用散熱體,應由公式(2)和公式(3)分別計算分熱阻R。(和R。(k),然后由公式(4)計算熱阻R。當R。=Rk,或同時滿足T、N=T(k)和PA=PK時,見公式(7)或公式(8)。 (7) (8)如果PA和(或)Pk未知而不便計算R和(或)Ra(k),熱阻R。可由公式(9)近似計算。 (9)5流阻測量方法5.1原理流阻△p由公式(10)計算。△p=pin—Pou……(10)pin——上游側規定點處的冷卻媒質壓力;pou——下游側規定點處的冷卻媒質壓力。5.2壓力測量的規定點壓力測量的規定點為:——空氣冷卻散熱體:規定的風道中,被測散熱體的上游側和下游側距其300mm處(見4.4.3.1)、風道通風路徑橫截面的幾何中心點;——水冷卻散熱體:規定的冷卻水管道中,被測散熱體的上游側和下游側、距冷卻水進入和離開其端口200mm±5mm、沿冷卻水管道的垂直徑向且距管道內壁底部d/3(d為管道內徑)處(見75.3測量系統5.3.1空氣冷卻散熱體測量系統空氣冷卻散熱體測量系統包括測量風道中空氣速度的風速計以及測量流阻(△p)的壓差計(見圖1)。壓差計的橡膠管應分別套接在距被測散熱體的上游側和下游側300mm處的風道側壁上的金屬管上。金屬管的內徑不應大于6mm,且不應伸入風道內。5.3.2水冷卻散熱體測量系統水冷卻散熱體測量系統包括測量水路中冷卻水壓力pin和psut的壓力表(或測量流阻△p的壓差計),以及測量水流量的流量計(見圖2)。5.4測量條件測量條件見4.5.3。5.5測量程序測量準備步驟如下:——按照4.5.2的規定,將作為熱源的半導體器件/發熱元件安裝到被測散熱體上;——將被測散熱體安置在測量系統中的規定位置;——將壓力表或壓差計等測量儀表的探頭安置在規定位置;——調整測量儀表的零點(如果必要)。散熱體的流阻△p可直接由壓差計讀出,或根據被測散熱體的上游側和下游側壓力測量規定點(見5.2)處的壓力表上的讀數由公式(10)計算。8GB/T8446.2—2022(資料性)通過測量熱流確定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用散熱體的熱阻A.1目的通過測量熱流,確定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用散熱體的熱阻。A.2測量原理分別測量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高電位主端子側散熱體的分熱阻R。和低電位主端子側散熱體的分熱阻R(K):a)利用已校準的熱阻器(圖A.la)中置于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與被測散熱體之間的rA和rk],分別測量從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的高電位主端子側和低電位主端子側到相應兩個散熱體的熱流;1)外部施加從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高電位主端子側到低電位主端子側的熱流(見圖A.la)],測量串聯熱阻Rs[Rs=R(+R(k)];2)測量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的耗散功率[見圖A.1b]];3)測量分流到高電位主端子側和低電位主端子側的功率,由此和已知的Rs值計算兩個分熱阻。rA和rk——已校準的熱阻器a)從高電位主端子側到低電位主端子側施加熱流的裝置b)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耗散功率測量和校準裝置圖A.1通過測量熱流確定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用散熱體熱阻的裝置rA和rk的校準:式中:D——圓柱形適配器的直徑,單位為厘米(cm);l——熱敏元件安裝點間的軸向距離,單位為厘米(cm);…………9GB/T8446.2—2022λ——適配器的材料熱導率,單位為瓦每厘米開[W/(cm·K)]。由于下述原因,使用公式(A.1)僅是估算:——已知的熱常數λ不夠精確;——l值、D值和熱敏元件靈敏度的公差未知。因此,宜仔細校準適配器。校準采用圖A.1b)所示裝置進行。采用對稱的電加熱元件作為熱源,測量其總電功率P。兩個適配器以及高電位主端子側和低電位主端子側兩個散熱體的安置應相同,以使在兩側耗散的功率相等。根據測得的溫度差,可分別由公式(A.2)和公式(A.3)計算rA和rg。rk=2×(T2?-T?)/P……………(A.3)如果采用半導體器件作為發熱元件,宜采用熱對稱的器件,以避免熱流不對稱而導致復雜化。可翻轉加熱元件,采用上述方法再次校準r?和rk。如果兩次結果不同,應取兩次測量的平均值。在校準和測量期間,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和被測散熱體應具有良好的熱絕緣,以使對環境空氣的損耗可忽略(無論如何,與校準、測量時的損耗同一數量級)。適配器可采用銅或鈹-銅。后者較硬,熱導率較低。測量高電位主端子側和低電位主端子側被測散熱體的溫度宜采用表面測量的熱電偶或電阻溫度計,且用彈簧使之與被測散熱體接觸良好。另一方法是在適配器與被測散熱體的接觸面中心正下方規定的小距離處測量溫度。但是,該距離產生的附加熱阻和表面接觸熱阻包含在分熱阻的測量值中。修正方法為從測量值中減去附加熱阻的典型值。重復試驗時,應定期檢查適配器與被測散熱體的接觸板的質量。A.3注意事項A.4測量程序測量分兩步進行。a)使用圖A.la)所示的加熱和冷卻系統保持流過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的熱流。達到熱平衡后,記錄兩個適配器上的溫度Tu、T?、T?a、T?4、Ti?和Ti?。由公式(A.4)和公式(A.5)分別計算流經雙側散熱半導體器件高電位主端子側和低電位主端子側的熱流:Pa=(T?6-Tis)/r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云南紅河州水務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招聘81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患難與共-【2022年暑假預習】云名著《世說新語》之“德行”卷
-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感受身邊的變化》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三年級數學下冊 第二單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2.2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教學設計 冀教版
- 房屋及設施設備管理能力提升培訓
- 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比較 探究 父母的心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 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九章 現在生活與化學9.2 化學合成材料第1課時 常見的有機合成材料教學設計 (新版)粵教版
- 2024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三年級英語上冊 Unit 3 My friends第4課時教學設計 牛津譯林版
- 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小升初專題試卷(試題)
- 2025福建省泉州市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中華遺產考試題目及答案
- 全廠設施色彩、標志牌統一規定
- 2024年保安員資格考試初級理論知識試題庫【模擬題】
- 物業電工安全培訓
-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聯考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化學+答案
- 騰訊財經筆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協作區第27屆聯考物理+答案
- 工程招標代理服務方案
- 2023年河南單招職測真題(帶答案)
- 辦公室環境改善項目計劃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