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雅禮教育集團2023年下學期期末考試試卷高一語文一、課內知識(本大題共5小題,共15分)1.下列句子中,活用類型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泰山之陽,汶水西流 B.下江陵,順流而東也C.吾師道也 D.非能水也,而絕江河2.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A.而今安在哉? B.何為其然也?C.句讀之不知,感之不解 D.崖限當道者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意義與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生乎吾前,其聞道也/相與枕藉乎舟中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不知東方之既白C.挾飛仙以遨游/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D.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扣舷而歌之4.下列對相關課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故都的秋》中對“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和“秋蟬的衰弱的殘聲”兩種聲音的描寫,巧妙地告訴讀者,北國的秋天有“清、靜、悲涼”的一面,也有生機勃勃的一面。B.《荷塘月色》使用“田田”“亭亭”“蓊蓊郁郁”“曲曲折折”等大量疊詞,不但傳神描摹出眼前之景,加強了語意,而且使文氣舒展,音韻和諧,有一種音韻之美。C.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中分別寫到三國時期的英雄豪杰周瑜、曹操,作者都是借以抒懷,其用意和表達的思想情感是完全一致的。D.《登泰山記》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用精煉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的清麗景象喚起人們對泰山的向往,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5.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既望”指陰歷十六,“望”指陰歷每月十五,“朔”指陰歷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指陰歷每月初一。B.“賦”是一種文體,介于詩和散文之間,講求文采、韻律。“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多借景抒情。C.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許多城市位于河流或山脈南北,以此命名;如湘陰、衡陽等。D.“桐城派”姚鼐《登泰山記》一文中“是月丁未”中的“丁未”為干支之一,文中是用來紀日的。二、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4小題,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材料一:以人情來解讀中國日常社會,首先意味著這個社會的現實基礎是家庭或者親人。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以家、族、宗及村落所形成的網絡社會,聚族而居構成了網絡社會中成員的血緣和地緣關系,通常叫做“鄉親們”。當然,有血緣和地緣的關系并不因此互相之間就沒有矛盾或者沖突,但因為該網絡突出了人情的重要性,從而使得矛盾與沖突發生的方式發生改變,比如不能正面沖突或公然決裂,而是面和心不和,彼此有很多積怨,但不到萬不得已,始終維持著表面和諧。“親情”的意思不適用于宗親以外的人際關系,所以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人情”就更為適合于表達更多場景中的關系運行。人情,作為中國社會的現實基礎,還具有更加一般性的含義,用來表達中國人對世態或者人世間的認知,比如天理人情、風土人情、人情世故等。總之,所謂“人情”是對中國人人性、人格與關系的基本理解。人情處于地方網絡中、也可以合并起來叫做“人情網”,這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這張網的相對穩定性。當然,從實際情況來看,人情網越封閉越好,因為在此網中所發生的人情必須要有回報,雖然這個回報無法預期,但不能沒有,而且常常是回報的總是比施與的要多一些。一旦一種交往中的助人行為不是人情的意思,那么我們就必須換做其他觀念來表達,比如捐助、施舍或者慈善。所以人情一定要有針對性的回報,誰報答誰,誰欠誰,都很清楚。正因為人情網比較穩定,因此如果一個人情這輩子還不了,也可以下一代來償還。如果人情網不那么穩定,其中的成員處于社會流動中,也就是說,需要報答的人或者欠人情的人都離開了,那么人情運行也就解體了。當然,作為一種文化觀念,在現代社會,人群的確發生了比較大的社會流動。這個時候,我們就得看一看家鄉觀念或者原有的網絡是否還存在。如果是存在的,那么一個人或一個家庭雖然整年都在外面流動、比如打工、上學或移居城市,但他在一些特定的時候還是要回到家鄉,比如具有豐富傳統文化意蘊的春節對中國人來講意義就非常重大,這是中國人回家的日子。很多情況下,無論一個人流動到多遠的地方,他都會在春節之日回到他的家鄉,那里有他的父老鄉親,也有“拜年”活動,人情網中的成員都需要通過此時段的人情往來來穩定其網絡。如果一個移居外地者,無論如何都不再回到家鄉,那么就等于宣告這里的人情沒有了。(摘編自翟學偉《中國人的人情與面子》)材料二血緣是穩定的力量。在穩定的社會中,地緣不過是血緣的投影,不分離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緣固定了。生,也就是血,決定了他的地。世代間人口的繁殖,像一個根上長出的樹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起。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說是血緣上親疏的一種反映,區位是社會化了的空間。我們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這是血緣的坐標。空間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們卻用了血緣的坐標把空間劃分了方向和位置。當我們用“地位”兩字來描寫一個人在社會中所占的據點時,這個原是指“空間”的名詞卻有了社會價值的意義。這也告訴我們“地”的關聯派生于社會關系。在人口不流動的社會中,自足自給的鄉土社會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動的,家族這社群包含著地域的涵義。村落這個概念可以說是多余的,兒謠里“搖搖搖,搖到外婆家”,在我們自己的經驗中,“外婆家”充滿著地域的意義。血緣和地緣的合一是社區的原始狀態。親密的血緣關系限制著若干社會活動,最主要的是沖突和競爭;親屬是自己人,從一個根本上長出來的枝條,原則上是應當痛癢相關,有無相通的。而且親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精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長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間無法一筆一筆的清算往回。親密社群的團結性就倚賴于各分子間都相互的拖欠著未了的人情。在我們社會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間搶著回帳,意思就是要對方欠自己一筆人情,像是投一筆資。欠了別人的人情就得找一個機會加重一些去回個禮,加重一些就在使對方反欠了自己一筆人情。來來往往、維持著人和人之間的互助合作。親密社群中既無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賬”。“算賬”“清算”等于絕交之謂,因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無需往來了。社會生活愈發達,人和人之間往來也愈繁重,單靠人情不易維持相互間權利和義務的平衡。于是“當場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貨幣是清算的單位和媒介,有了一定的單位,清算時可以正確:有了這媒介可以保證各人間所得和所欠的信用。“錢上往來”就是這種樂意當場算清的往來,也就是普通包括在“經濟”這個范圍之內的活動,狹義的說是生意經,或是商業。從街集貿易發展到店面貿易的過程中,“客邊”(注:即村莊里的外來客)的地位有了特殊的方便了。寄籍在血緣性地區邊緣上的外邊人成了商業活動的媒介。村子里的人對他可以講價錢,可以當場算清,不必講人情,沒有什么不好意思。所以依我所知道的村子里開店面的,除了窮苦的老年人擺個攤子,等于是乞丐性質外,大多是外邊來的“新客”。商業是在血緣之外發展的。(摘編自費孝通《鄉土中國·血緣和地緣》)6.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聚族而居構成了人們的血緣和地緣關系。“鄉親們”這一稱呼,體現了中國傳統社會是以家、族、宗及村落所形成的網絡社會。B.“人情網”具有相對穩定性,往往越封閉越好,因為在人情網中發生人情必須要有回報,雖然無法預判這個回報的具體時間。C.我們已然能夠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形成血緣坐標。雖然空間本身是混然,但是我們可以用血緣的坐標把空間劃分出方向和位置。D.“錢上往來”之后,人和人之間的往來愈加繁重:貨幣作為往來單位和媒介,可以保證清算的正確性及各人間所得、所欠的信用。7.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人人性、人格與關系,基本內核就是“人情”。家族內靠親情,社會上靠人情,這就保證了社會的和諧發展。B.我們可以運用諸如捐助、施舍或慈善等等活動,來改變落后的人情交往模式,因為有的人情債,幾代人都還不清。C.成員的社會流動會降低人情網的穩定性,相對而言,在自給自足、人口不需要流動的鄉土社會,人情網更加穩定。D.在親密社群中,“算賬”和“清算”就相當于絕交。人們只要有不再往來的需要,也就彼此誰也不欠誰的人情。8.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A.貧居鬧市無人顧,富在深山有遠親B.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C.親不親,故鄉人D.遠親不如近鄰9.每年春節,各地都會出現“春節回鄉潮”,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廟的回憶(節選)史鐵生據說,過去北京城內的每一條胡同都有廟,或大或小總有一座。這或許有夸張成份。但慢慢回想,我住過以及我熟悉的胡同里,確實都有廟或廟的遺跡。在我出生的那條胡同里,與我家院門斜對著,曾經就是一座小廟。從那條胡同一直往東的另一條胡同中,有一座大些的廟,香火猶存。那是奶奶常領我去的地方,廟院很大,松柏森然,夏天的傍晚不管多么燠熱難熬,一走進那廟院立刻就覺清涼,我和奶奶并排坐在廟堂的石階上,享受晚風和月光,看星星一個一個亮起來。僧尼們并不驅趕俗眾,更不收門票,見了我們唯頷首微笑,然后靜靜地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如晚風掀動松柏的脂香似有若無。廟堂中常有法事,鐘鼓聲、鐃鈸聲、木魚聲,噌噌吰吰,那音樂讓人心中猶豫。誦經聲如無字的伴歌,好像黑夜的愁嘆,好像被灼烤了一白天的土地終于得以舒展便油然飄繚起的霧靄。現在想,大約任何聲音、光線、形狀、姿態,乃至溫度和氣息,都在人的心底有著先天的響應,因而很多事可以不懂但能夠知道,說不清楚,卻永遠記住、那大約就是形式的力量。我跑回到奶奶身旁,出于本能我知道了那是另一種地方,或是通向著另一種地方;比如說樹林中穿流的霧靄,全是游魂。奶奶聽得入神,搖撼她她也不覺,她正從那音樂和誦唱中回想生命,眺望那另一種地方吧。我的年齡無可回想,無以眺望,另一種地方對一個初來的生命是嚴重的威脅。我鉆進奶奶的懷里不敢看,不敢聽也不敢想,惟覺幽暝之氣彌漫,月光也似冷暗了。大約1979年夏天,某一日,我們正坐在那廟墻下吃午飯,不知從哪兒忽然走來了兩個緇衣落發的和尚,一老一少仿佛飄然而至。他們邊走邊談,眉目清明,步履輕捷,顰笑之間好像周圍的一切都變得空闊甚至是虛擬了。或許是我們的緊張被他們發現,走過我們面前時他們特意地頷首微笑。這一下,讓我想起了久違的童年,然后,仍然是那樣,他們悄然地走遠,像多年以前一樣不知走到哪里去了。傍晚,我獨自搖著輪椅去找那小廟。我并不明確為什么要去找它,也許只是為了找回童年的某種感覺?總之,我忽然想念起廟,想念起廟堂的屋檐、石階、門廊,月夜下廟院的幽靜與空荒,香縷細細地飄升,然后破碎。我想念起廟的形式。我由衷地想念那令人猶豫的音樂,也許是那樣的猶豫,終于符合了我的已經不太年輕的生命。然而,其實,我并不是多么喜歡那樣的音樂。那音樂,想一想也依然令人壓抑、惶恐、膽戰心驚。但以我已經走過的歲月,我不由地回想,不由地眺望,不由地從那音樂的壓力之中聽見另一種存在了,我并不喜歡它,譬如不能像喜歡生一樣地喜歡死。但是要有它。人的心中,先天就埋藏了對它的響應。響應,什么樣的響應呢?在我,那永遠不會是成就圓滿的欣喜,恰恰相反,是殘缺明確地顯露。眺望越是美好,越是看見自己的丑弱,越是無邊,越看到限制。無論再往哪兒去吧,都說明此地并非圓滿。丑弱的人和圓滿的神之間,是信者永遠的路。這樣,我聽見,那猶豫的音樂是提醒著一件事:此岸永遠是殘缺的,否則彼岸就要坍塌。這大約就是佛之慈悲的那一個悲字吧。慈呢,便是在這一條無盡無休的路上行走,所要有的持念。1996年春天,我坐了八九個小時飛機,到了很遠的地方,地球另一面,一座美麗的城市。一天傍晚,我和妻子在街上走,一陣鐘聲把我們引進了一座小教堂(廟),我看見一個中年女人獨自坐在一個角落,默默地望著前方的雕像。她的眉間似有些愁苦,但雙手放松地攤開在膝頭,心情又似非常寧靜,對我們的喧嘩一無覺察,或者是我們的喧嘩一點也不能攪擾她吧。我心里忽然顫抖——那一瞬間,我以為我看見了我的母親。我一直有著一個凄苦的夢,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我的黑夜里重復一回:母親,她并沒有死,她只是深深地失望了,對我,或者尤其對這個世界,完全地失望了,困苦的靈魂無處訴告,無以支持,因而她走了,離開我們到很遠的地方去了,不再回來。在夢中,我絕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么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到底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我便在醒來時、在白日的夢里為它作一個續:母親,她的靈魂并未消散,她在幽冥之中注視我并保佑了我多年,直等到我的眺望已在幽冥中與她匯合,她才放了心,重新投生別處,投生在一個靈魂有所訴告的地方了。我希望,我把這個夢寫出來,我的黑夜從此也有了皈依了。(選自散文集《靈魂的事》,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有刪節)10.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寫道北京的每一個胡同都有廟,既突出了廟的多,也表現了北京城的大。B.一老一少和尚的姿態和頷首微笑,讓“我”想念起童年的廟,進而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C.“我”和妻子走進教堂的時候喧嘩吵鬧,打擾了祈禱的中年婦女,但她卻不露聲色。D.“我”一再在夢中向母親哭喊,是懷著深重的怨恨,怨母親沒有原諒“我”就撒手人寰。11.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寺廟中的鐘鼓鐃鈸、木魚誦經的聲音往往連接著現實的殘缺、苦難和死亡,這正是作者說這些音樂“壓抑”“令人猶豫”的原因。B.文中的僧人飄然出塵,仿佛世外高人,在作者生命的不同時期一再出現,他們用無言和微笑,一直引領“我”的人生方向。C.本文的語言平白樸實、細膩動人。寫景狀物形象生動,給人身臨其境的真實美感;敘事抒情簡潔克制,蘊含著深沉凝重的情感。D.文中的“廟”與《我與地壇》中的“地壇”作用相似,在對廟的敘寫中既包含了作者對生與死的深邃思考,也寄托了對母親的深切懷念。12.在史鐵生不同的人生階段,廟分別給予了他怎樣的領悟?請結合文本分析。13.《廟的回憶》結尾處和《我與地壇》的第二節,史鐵生都提及他的母親。請比較此文結尾處和下面段落寫法和內容重點的異同。《我與地壇》: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墻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后,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后再漸漸浮起月光,心里才有點兒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三、古代詩文閱讀(32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宋·蘇軾《石鐘山記》)14.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由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15.下列對文章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適,指到……去,與“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赤壁賦》)中“適”的意義不同。B.乘,指乘坐,與“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登泰山記》)中“乘”意義不同。C.絕,指斷絕,與“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中“絕”的意思用法相同。D.乃,指竟然,與“今其志乃反不能及”(《師說》)中“乃”字的意思用法相同。16.下列對文章中有關內容概述,不正確的一向是()A.本文一開篇就提出自己對酈道元以及李渤的說法的懷疑,作者對古代兩位名人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并不輕信。B.接下來作者才進入記游的部分,也記敘了寺人敲石的行為,聽起來似乎已驗證了李渤言之有據,但作者仍然存疑。C.絕壁下的大石奇崛,棲鵠與鸛鶴的叫聲恐怖,這情形讓作者感到害怕而準備返回時,他卻在此時聽到巨大的水聲。D.在詳敘實地考察石鐘山命名來由的過程后,作者表達了對李渤這種不經充分地實地驗證而臆斷的思維方式的批評。17.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2)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臨江仙·探梅辛棄疾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云。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18.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枝先破玉溪春”,用一“破”字,寫溪邊的一枝梅花打破春色閉鎖的局面,透露了春之消息體現了詞人尋梅而如愿的欣喜。B.這首詞題為“探梅”,是一首記游詞。以“繞江村”“向空山”“歸路”等語寫出來詞人尋梅直至溪山深處,然后盡興而歸的過程。C.該詞也是一首詠梅詞,詞的上片詳細描寫了早梅的姿色,體現了詞人對梅花的鐘情留連,展示了作者的情趣和人格。D.“花態度”,乃嬌媚俗艷之品;“雪精神”,則包含清冷峻潔審美因素。二者既體現審美俗雅之異,又暗示庸人與志士人格之分。19.評論家認為這首詞“將詩人訪梅之事,愛梅之情寫得跌宕生趣”,請結合全詞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2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蘇軾在《赤壁賦》中敘寫客人吹簫助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又以想象著筆寫簫聲幽怨,使人落淚,“____________”一句令人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人物場景來。(2)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將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緣分設定為前世因緣“木石前盟”,這種精神、天性高度匹配,如天作之合的愛情歷來是詩人們鐘情吟詠的話題,秦觀《鵲橋仙》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兩句亦表達相似的詠嘆。(3)孔子在《論語·里仁篇》中說相較于小人,君子自有其追尋與堅守的人生準則:“____________,小人懷土,____________,小人懷惠。”四、語言文字運用(13分)(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公書林”還幫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即看英文雜志。我就是在它的期刊室里第一次接觸到一些美國雜志的,如《星期六晚郵刊》《全國地理》《美麗的屋子》等,當然也主要是翻著圖畫看看,這樣也就從旁學到了一些英文,也滿足了我對外間世界部分的好奇心。后來我上大學進了清華。()它比“公書林”更神氣:文藝復興式的紅色外表,大理石的門廳,玻璃地板的書庫,軟木地板的閱覽室——當時新建的第三閱覽室好像有一個足球場那么長,其中各種精美的書刊閃著光,寬長的書桌上兩端各立一個銅制的高臺燈,它們在一個十九歲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溫情和寧靜的光,是后來任何日光燈白熾燈所不能比的。就是在這個“指定參考書閱覽室”里,我和我的同學好友們讀了柏拉圖《對話》的英譯本、西洋哲學史、古羅馬史、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設備維修服務合同范本
- 2025長沙市“雙百計劃”申報合同書
- 2024年廈門醫院招聘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人員真題
- 軸承供銷合同范本
- 2024年嘉興國際商務區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真題
- 2024年安徽玉成汽車職業學校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2024年安徽合肥技師學院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水壩工程合同范本
- 研學旅行與學校簽訂合同(2025年版)
- 浙江省杭州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二模試題 英語 含解析
- 2025年科普知識競賽題及答案(共100題)
- 藥物過敏搶救流程
- 口腔保健科普講座(幼兒園)課件
- 2024年4月自考00155中級財務會計試題及答案
- 質量檢驗控制流程圖
- 人教版音樂三年級下冊知識總結
- 2022年江蘇對口單招市場營銷試卷剖析
- 【課件】第7課 西方古典美術的傳統與成就 課件高中美術魯美版美術鑒賞
- 同等學力工商管理綜合復習資料(全)
- 外科學教學課件:骨盆及髖臼骨折
- 關鍵過程(工序)和特殊過程(工序)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