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高中總復習第1輪課時作業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檢測試題)_第1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高中總復習第1輪課時作業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檢測試題)_第2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高中總復習第1輪課時作業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檢測試題)_第3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高中總復習第1輪課時作業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檢測試題)_第4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高中總復習第1輪課時作業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檢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一、選擇題Ⅰ(本大題共17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而被朝廷派往杭州擔任通判。下列有關宋代通判這一官職說法正確的是()A.使節度使成為虛銜 B.統管地方的財政 C.為地方各州最高長官 D.與知州共同簽署文書2.下圖為我國某一朝代中央權力分配示意圖,該朝代為()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3.下表為唐宋時期科舉進士的錄取情況。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宋代()時代統治時間錄取進士總人數平均每年錄取人數唐朝290年744826宋太祖17年18812宋太宗21年148771宋真宗25年176071宋仁宗41年4561112A.提倡文官制度 B.完善了科舉制度 C.文學發展的結果 D.加強君權的需要4.北宋與遼相互征戰,未有結果,雙方最終簽訂協議,維持已有邊界。北宋每年送給遼一筆錢物,稱為“歲幣”。通過這項協議()①北宋獲得了北部邊防的安定②收回了燕云十六州③為宋遼之間的經濟往來創造了條件④致使官僚隊伍不斷膨脹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5.岳飛《滿江紅》中“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其中的“匈奴”是指()A.匈奴族統治者 B.契丹族統治者 C.黨項族統治者 D.女真族統治者6.宋仁宗時蔡襄曾說:“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詞進:大臣,文士也……邊防大帥,文士也。”甚至有人認為“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這表明當時()A.文武官員皆通過科舉入仕B.政府無意收復北方邊土C.統治者推行重文抑武政策D.中央集權制度遭到破壞7.據史書記載,某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該少數民族興起于()A.陜北、寧夏一帶 B.阿爾泰山地區C.遼河上游 D.黑龍江、松花江流域8.許倬云在《萬古江河》中提到一少數民族政權“以蕞爾小國,存在兩百年之久,竟也成宋人西陲大患。宋對其戰爭不利,不得不以歲幣換取和平”。建立該政權的少數民族是()A.女真 B.黨項 C.契丹 D.蒙古9.12世紀金世宗在位期間,對內勵精圖治,革除弊政,做到了“家給人足,倉廩有余”,史稱()A.文景之治 B.開元盛世 C.大定之治 D.康乾盛世10.元朝設置行省時,常常人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從地理位置上看漢中、安康屬于南方,其生活習俗與四川差距很小,不將它們劃入四川而劃入陜西。由此可推知元朝設置行省的出發點是()A.傳達行政命令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割據 D.擴大國家的疆域11.元代行省重大事務的議事程序如下:其一,長官擬定所議之事;其二,官員同堂議論;其三,長官綜合所議做出裁決;其四,所有議事官員聯名簽字畫押。這一做法()A.便于實現對朝政的控制 B.避免了官僚之間的內斗C.制約了行省長官的權力 D.提高了行省議事的效率12.13—14世紀,依托全線拓通的陸、海絲綢之路,世界各地不同族群、不同信仰的人南來北往、東行西游,最終匯聚在元代城市。馬可·波羅曾評價某一城市是“天城”,是“世界最富麗名貴之城”,“城中有商賈甚眾,頗富足,貿易之巨,無人能言其數”。該城市為()A.廣州 B.大都 C.杭州 D.泉州13.元代建立初期就面臨著經濟重心與政治中心分離的難題,如何將豐裕的物資運往大都,是統治者面臨的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元代采取的舉措是()A.修運河,開海運 B.遷國都,促生產 C.建驛站,修驛道 D.遷人口,興農業14.談到宋代對外貿易情況,有論著謂:“海洋中的航線取代了沿著海岸的線路。船只配備了密閉艙,航行不再完全依賴順風,船舵的改進、指南針的運用以及對季風更深入的了解使這樣的航行成為可能……中國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區。”下列選項中與上述材料相對應的史實是()①指南針對航海事業的發展意義重大②聚居區嚴格按坊市制度進行管理③宋代徹底放棄了唐代的海外貿易航線④瓷器成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外銷商品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15.《萍洲可談》記載:“本朝貴人家選婿于科場年,擇過省士人,不問陰陽吉兇及其家世,謂之‘榜下捉婿’。”這體現出當時的社會變化主要是A.經濟重心南移 B.社會矛盾緩和 C.科舉制度完善 D.門第觀念淡化16.南宋朱熹認為“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他所說的“理”在社會中應體現為()A.自然法則 B.天人感應 C.歷史規律 D.倫理綱常17.某一著作,“它,集北方和南方的農業技術于一體,其中關于農業工具的記載尤為豐富”。此處“它”指的是()二、選擇題Ⅱ(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8.有學者認為:“宋朝時期,儒學復興,出現程朱理學,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初年,為了防止形成“嚴重的軍閥割據”采取的措施有①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長官②設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③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④樞密院與“三衙”分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9.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紹興和議,和議確定了南宋與金的劃界,南宋與金維持南北對峙的局面。南宋與金的分界線位于下圖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20.后世學者對忽必烈的評價是“能以夏變夷,立經陳紀,所以為一代之制者,規模宏遠矣!”其中能體現忽必烈“以夏變夷”的措施有()①改國號為大元②不同民族采取差別對待③在北京興建都城④設中書省管理全國政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據有關史料記載,唐憲宗時(778—820年),計天下方鎮48道,“每歲賦稅倚辦……東南納賦八道四十九州”。這反映了唐中后期A.戶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 B.江浙一帶漸成為人才集中的地區C.南方的經濟實力逐漸超過北方 D.長江流域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22.在宋代之前,進行百戲、角抵戲、參軍戲、歌舞戲創作的作家、作品的數量都不可與宋代同日而語。宋代“為戲劇的生存聚集了一個廣大的既有錢又有閑的消費群體”,出現了大量進行戲曲創作的團體,作品數量呈直線上升之勢。宋代戲曲作品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大眾審美情趣發生了變化 B.政府鼓勵民間戲曲的創作C.城市繁榮與商品經濟發展 D.民眾的消費觀念偏向奢侈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1分)23.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歷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朝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許多少數民族活躍在祖國的邊疆,在西域、西南、東北等地建立了政權。他們和漢族有著密切的聯系。唐朝,特別是其前期的統治者對少數民族較少歧視,使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和交流有所加強。——關文發《中國古代史普及讀本》材料二制度名稱概述①按照“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原則,對漢人和契丹人實行南北分治②編入該組織的女真人平時從事狩獵、捕魚等生產活動,遇到戰爭,青壯年則自備武器、軍馬和糧草,應召去打仗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紀中央與地方權力結構的較大變動,對元代社會和后來的明清、近代影響至深。既避免了宋代過分分權造成的內部派系林立、人浮于事等現象,也避免了類似唐末五代藩鎮割據局面的出現——摘編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點與歷史作用》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寫出唐前期活躍在邊疆的少數民族名稱及唐政府治理西域的機構。從疆域及民族關系的角度,指出唐代邊疆治理的積極意義。(10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別指出標號①②指代的制度名稱及創立它們的少數民族政權。根據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制的影響。(8分)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至北宋時期,“中國”的概念在地理上是指以“九州”為主的傳統意義上的漢族聚居之地,大體上就是指長城以南的黃河流域和長江、珠江流域,即所謂“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中國之人”主要是知“禮樂”、“服衣冠”、從事種植農業的漢族,少數民族也不在其中。——摘編自鄭煒等《遼金時期民族關系思想的發展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材料二元人“中國觀”的要點是:“中國”的疆域是元人統治地區加上南宋統治的江南;“中國”的人民是漢人和少數民族兩大部分;“中國”的文化是農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兩大系統;“中國”主權的行使者,可以是漢人政權,也可以是“行中國之道”的少數民族政權。——摘編自何志虎《“中國觀”在元代的轉換》(1)根據材料一,概括北宋時期的“中國觀”,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元代“中國觀”的新變化,結合所學說明元朝對邊疆少數民族的管理政策與唐朝相比有何變化。(8分)25.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經濟、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都出現了新變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五代及宋代初期,占城稻被廣泛引入長江流域,它一年可有兩熟,甚至三熟,而且產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麥要高一倍,從而引發了一場“糧食革命”。自占城稻被廣泛引進之后,適合種植的江南地區終于確立了經濟中心的地位,“蘇湖熟,天下足”這一諺語就誕生于這一時期。——摘編自吳曉波《浩蕩兩千年》材料二宋初科舉制度,沿襲唐朝。從宋太祖開始,科舉制度就在逐步變革。宋人廢除了“公薦”制等,取消了門第的限制,確立彌封、謄錄等制度,且大量擴充錄取名額。在錄取名額中,北宋初年,南方籍進士數量是北方籍數量的近兩倍。江南地區龐大的進士總量導致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這種比例懸殊下,北宋中葉,在南北大臣之間產生了對于科舉取才的南北地域之爭。——摘編自傅璇琮等《中國古代文學通論》、喬亦婷《宋代進士的時空分布及成因》材料三宋代在婚聘上有兩個重大變化:一是擇偶標準不像以前那種重門閥世族,而看金榜題名之人;二是比較計較婚姻關系的物質利益。——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