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設計-人教課標版_第1頁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設計-人教課標版_第2頁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設計-人教課標版_第3頁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設計-人教課標版_第4頁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設計-人教課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說教學設計周永華一、課標分析這它是高中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必修四第三單元的第二篇。從應用的角度來說,它其實是一篇議論文。這篇文章不是簡單的對父愛與母愛的歌頌,而是為了構建健康、成熟的靈魂而對父愛與母愛以及孩子的發展進行的剖析。也就是“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系發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系,最后達到綜合,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p>

按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此類論述性文章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學生能把握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著重關注思想的深刻性和邏輯的嚴密性。二、教材分析這篇文章是從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弗羅姆《愛的藝術》中節選出來的,《愛的藝術》這本書闡釋了愛并不僅是一種感情,更是一個能力的問題,與人的成熟程度有關,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從而學到手的一門藝術。這篇文章是第四模塊第三單元的精讀文章。這一單元的六篇文章是隨筆和雜文,屬于論述類。具有思想深度,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時,作為學習主導者的教師,要努力縮短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陡改概c孩子之間的愛》這篇文章是倫理學方面的隨筆。父愛、母愛與學生的關系非常密切,每個孩子都是在父愛與母愛的籠罩下成長起來的。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等。學習這篇文章,首先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看看作者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整體把握的前提下,體味關鍵語句、難點語句的含義,做深入探究,甚至是評價,對于作者的觀點,學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三、學生分析記敘能力、說明能力和議論能力是中學生要具備的語文基本能力。初中生形象思維發達、邏輯思維相對較弱,而高中生在初中基礎上邏輯思維逐步增強。初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記敘能力、說明能力,而高中在培養學生記敘能力、說明能力的同時,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議論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記敘、說明、議論能力獲得協調發展。在整套高中語文必修教科書中,議論文只有兩個單元(文言文除外)。這個單元首先出現,意義非比尋常。針對學情,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將作這樣的設計。四、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作者,理解父愛的本質和母愛的本質,了解弗羅姆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的觀點。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掌握閱讀論述類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讀方法。體會本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的寫作特點。理解、探究和評價作者對父愛與母愛本質的思考以及對于理想人格的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把對“愛”的認識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五、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對文章進行結構分析,品味關鍵語句,并進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父愛與母愛的本質及部分關鍵語句。六、說教法和學法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基于此,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這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

、人本原則: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

、交往原則: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小組合作互動,加強課堂交流。

、開放原則:通過拓展遷移,拓寬教學內容和教學空間。

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提供以下學法:

.勾畫圈點法:在瀏覽課文的過程中,學會尋找關鍵句子。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探究交流。

.師生共創,設立情境。七、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課件八.課型:新授課九.教學過程.課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意圖:盡管這是一篇說理性散文,但文章飽含感情,語言精粹洗練,學生在大聲朗讀中可以更好地領會文章內涵、品味語言。).利用網絡、圖書等資料了解作者弗羅姆。.思考以下問題:同學們從小就在父母的愛中長大,隨著你的成長,你越來越體會到父愛與母愛的不同。請舉具體例子。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關鍵詞句,以及理解起來有困難的詞句,以便在課堂上與同學共同討論。、導語設計:今天我們一同學習隨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個內容我想大家并不陌生,我們從小就在父母的愛中長大,伴隨成長,我們會越來越感受到父愛與母愛的不同。請同學們具體說說你有哪些體會?(教學意圖: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可以激發興趣,引起質疑)、請一位同學朗讀文章,其他同學聽讀。、同學們就文句本身質疑。例如:如果不是一個仁慈的命運在保護嬰兒,不讓他感覺到離開母體的恐懼的話,那么誕生的一剎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這是一個長否定句,轉換成肯定句,意思就清楚了。命運是指上帝或神。上帝保護嬰兒,嬰兒誕生后離開了母體,也沒有感到特別的恐懼。這句話強調了母體對嬰兒的重要意義,意味著安全感。通過愛他就從他的由自戀引起的孤獨中解脫出來,他開始體驗關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統一,另外他還能感覺到愛喚起愛的力量?!坝勺詰僖鸬墓陋殹痹趺蠢斫猓孔詰偌醋晕抑行模谫即蟮氖澜缰兄豢吹阶约旱拇嬖冢瑳]有同他人統一起來。所以會感到心靈的孤獨。人如果開始體驗關心他人,體驗與他人的統一,這說明他對世界、人生的看法已經漸趨成熟。、理清思路,整體把握。文章共分三個部分(一)一個人的愛的能力發展。(—)①嬰兒時期,是一個自戀階段;②生長發育階段(八歲到十歲之前)被人愛,且被人無條件地愛,作者還談到了母愛的本質;③少年時代(八歲到十歲之后)通過自己的努力喚醒愛,創造愛。(二)愛的對象的發展及原因。(—)④最初幾個月和最初幾年,同母親的關系最為密切;⑤幼兒開始學走路、說話和認識世界,同父親的關系開始重要起來;⑥母愛與父愛性質上的根本區別;⑦辯證看待母愛與父愛對孩子的意義。(三)探討了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就是父愛與母愛的綜合的問題。(—)小結:生命之初,人不懂得愛,母親意味著溫暖和食物,意味著全部。隨著長大,懂得了我被人愛。到了八歲以后,出現了一種新的感情,通過自己的努力喚起愛。前三段縱向分析了一個人愛的能力發展。成熟的愛應該是付出先于得到。四到七段橫向比較了父母之愛的本質區別。這兩部分的關系是因果關系,前果后因,一個人愛的能力之所以會有發展,是因為父愛在孩子生命中逐漸有了重要的地位。最后一部分是八到十段,卒章顯志。文章既有縱的分析,又有橫的比較,縱橫交織。既有現象的羅列,又有本質的分析。溯果求因,逐層深入,先分后總,層次分明。、概括文章的主旨。這篇文章不是簡單的對父愛與母愛的歌頌,而是為了構建健康、成熟的靈魂而對父愛與母愛以及孩子的發展進行的剖析。也就是“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系發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系,最后達到綜合,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深入理解和探究整體把握文章后,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①‘第一段的“自戀”是什么意思?瞻前顧后,后面兩句就是解釋。即以自我為中心。②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有被人愛的資本。所謂“被人愛的資本”,也就是指我是母親的孩子。③母愛是一種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贏得它,也不用為此付出努力。句中“祝?!焙汀昂推健笔鞘裁匆馑迹俊白8!睂懗隽四赣H對孩子的真切關心與愛護,包含有無私的、純粹的、不求回報的意味。而“和平”一詞用得尤為巧妙,韻味頗豐。它不僅指出了母親溫柔、平和的特點,而且有一種博大、寬厚的感覺,與下文的“大自然”“大地”“海洋”等詞語結合起來,更能寫出母愛的深度。④文章提到兩種愛的原則,一種是“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另一種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這兩種愛的原則區別是什么?前一句,“被人愛”是原因,“愛人”是結果。因為被人愛,所以我愛人。以自己為中心,強調先獲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愛的方式。后一句愛人是原因,“被人愛”是結果。因為我愛人所以我被人愛。先付出再獲得,是對愛成熟的理解。童稚的愛是單向的、簡單的、自我中心的,而成熟的愛是雙向的、相互的,更加復雜,也更加美好。⑤我在這里提到的母愛或者父愛都是指“理想典型”,也就是馬克斯·韋伯提到了的或者榮格的方式愛孩子。我更多的是指在母親和父親身上體現的那種本質。句中“理想典型”是什么意思?理想即作者的希望;典型即概括性的抽象的東西。也就是作者理想中的父愛與母愛的本質。是對于父愛與母愛的具體表現的一般特征與性質的抽象,不是指現實生活中父親或者母親表現出來的情感。弗羅姆希望母親更多的鼓勵孩子獨立和正視困難,而父親則應該更寬容,并且要給與孩子更多的自信。教師還可以提出以下問題:①根據最后兩段內容,概括一下成熟的人具有的特點。獨立、溫和;自信、理智。前兩點來自母親,后兩點來自父親。②最后兩段的有些內容看似矛盾,你怎么理解?例如:“母親的作用是給予孩子一種生活上的安全感”和“她應該希望孩子獨立并最終脫離自己”矛盾嗎?“在六歲左右孩子就需要父親的權威和指引”和“從而能夠脫離父親的權威”矛盾嗎?“父愛應該受一定的原則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應該是寬容的、耐心的,不應該是咄咄逼人和專橫的”和“如果一個人只發展父親的良知,那他會變得嚴厲和沒有人性”矛盾嗎?均不矛盾。理想的母愛會給孩子安全感的,現實中的母親應該能給孩子安全感。孩子只有擁有安全感,才能學會獨立,脫離母親的庇佑。這句講了人成長的過程。由崇拜權威,崇拜父親,逐漸成長為相信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從而超越父親的權威。正因為父愛是有條件的愛,對孩子而言,會感覺到嚴厲,會害怕父親,所以理想的父愛才應該寬容,耐心。(教學意圖):設計了學生對文本的兩次質疑。這兩次有本質的區別,第一次是就文句本身質疑,目的是掃清文句障礙,從而把握文章旨意。第二次在整體把握的前提下,深入理解文句的內涵,從而獲得對文章更深層次的體悟,內化為自身的精神力量。延伸拓展作者認為,母親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親是孩子的“思想世界”。成熟的人就意味著他不是依賴父親、母親給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擁有這兩個世界?;叵胱约撼砷L的道路,是否感受到這兩個世界對你的影響?你又該如何為心中擁有這兩個世界而努力呢?這兩個世界將給你的人生帶來什么樣的境界呢?(選擇一個問題回答,課上動筆寫,小組代表發言)、評價作者的觀點在深入理解作者觀點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體驗、閱讀體驗,對于作者的觀點,可以從不同角度去闡發、評價。例如,作者指出的父愛與母愛的本質,以及他們的積極面、消極面,你認同嗎?你認為人的理想人格是怎樣的?如何形成?(言之成理,可以肯定)相信通過這些思考,學生對“愛”的理解與追求都會達到一個新的境界。課堂總結部分:這篇文章借談一個人愛的能力、愛的對象的發展、父母之愛的本質區別和優缺點,來談人理想人格構建的問題。在前面分析的基礎上,最后一段水到渠成、高度概括。結構上,文章縱橫交織;表達方式上夾敘夾議,既有詳細闡發,又有高度概括;語言上精警凝練,又不乏形象生動。(文章有很精彩的比喻句,例如:母親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文章既分析了生理現象,又透視了心理問題。采用辯證的方法(父母之愛各有優缺點),站到了哲學的高度。.板書設計愛孩子被人愛創造愛——人的成長父母母愛父愛——人的成熟.布置作業:摘抄出字左右你最感動的句子和段落,并寫出感想。讀了文章,對母愛、對父愛,你一定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你會給自己的父母提出怎樣的建議?寫一篇字左右的短文。建議閱讀《愛的藝術》前言和相關章節“愛的理論”部分。附:弗洛姆《愛的藝術》前言這本書必定會使所有期望從這本書得到掌握愛的藝術秘訣的讀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這本書要告訴讀者,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這本書要說服讀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么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確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達到這目標盡管困難,但這不足以成為理由,從而不去尋找造成這一困難的原因和了解克服困難的條件。為了使這一問題不再復雜化,我努力在這本書里避免使用專業詞匯,同時也盡量不援引別的資料。但是在另一個問題上,我卻沒有找到圓滿的解決辦法。我這里尤指的是我在這本書里重復了我以前著作里的思想。我的《逃避自由》和《精神分析和倫理學》這兩本書的讀者會在這本書里看到我在上兩本書里已經提到過的思想。但是《愛的藝術》絕不是這兩本書的總結,這本書還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當然就是舊一點的思想在這本書里也會獲得一層新的意義,因為這些思想現在都圍繞著一個題目:那就是愛的藝術。課下閱讀弗洛伊德的相關著作(例如:《弗洛伊德作品選》),將他與弗羅姆的理想人格學說作一番比較。(比較閱讀,更容易對本文的觀點進行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擴大學生的視野。而且,讀心理學著作,還可以幫助人通過自省走向成熟)四個作業,根據學生不同程度,有選擇地布置。十.教學反思課后反思本節課的得與失,旨在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把所得經驗進行點滴的積累,以促進今后的教學,更要及時總結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并加以及時的補救,不論是教師本人還是學生方面都馬虎不得,所謂教學相長,只有積極的課后反思才能是真正的提高。她似一縷陽光,時時燃燒著愛的火焰,處處流淌著情的甘泉。面對一張張稚氣可愛的臉,自然地還以燦爛的笑容,面對一顆顆純真無瑕的心靈,真誠地給以陽光般的溫暖。雖然陽光不能灑遍每一個角落,潤澤每一顆成長中的幼苗,但愛孩子是教師的天職,因為她們懂得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賞識、期待使她們的心中時刻升騰著愛的靈焰,情的靈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