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知識清單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知識清單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知識清單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知識清單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知識清單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一單元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第1課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課程標準】1.知道早期人類文明的產生,了解早期人類文明產生的時間、區域及分布特征;2.了解各文明古國的形成及演變規律,認識影響文明古國形成的基本因素;3.了解各文明古國發展的不同特點,并分析、認識這些特點形成的不同的時空條件;【素養目標】1.了解人類早期農耕畜牧的發展,運用“唯物史觀”認識農耕畜牧是人類文明產生的前提。2.搜集各文明區域階級的產生、國家的形成和文字出現的史料,知道文明誕生的標志。3.了解各文明古國發展的不同特點,從“家國情懷”角度理解古代文明呈現出多元發展的特點。4.結合各文明古國的歷史和地理環境,從“時空觀念”角度理解形成古代文明呈現出多元發展特點的條件。【時空坐標】【階段特征】1.政治:在新石器時代,伴隨著階級、國家和文字的出現,人類社會開始邁入文明時代。最初的文明分散在各大河流域,呈現出起源多元、發展多樣的格局。自公元前6世紀起,農耕文明進一步發展,促使一些地區性帝國先后崛起。新石器時代的大河流域出現了巴比倫、埃及、印度、中國等古代文明,這些文明以農業為主,建立了君主專制國家。鐵器時代,希臘出現了奴隸制城邦國家,古希臘工商業發達,雅典形成了奴隸制民主制度。5世紀,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滅亡。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西歐進入封建社會,其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莊園與農奴制度。2.經濟:人類最早的生產方式是采集和漁獵,農業和畜牧業的出現為古代文明的誕生創造了條件,鐵器的使用拓展了人類生存空間。3.思想文化:文字是人類文明的載體,西亞創造了楔形文字,埃及創造了象形文字,中國創造了甲骨文。誕生于西亞的腓尼基字母成為世界上字母文字的源頭。不同地區的文明,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加強交流,并相互影響。一、人類文明的產生1、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2、前提:農耕畜牧的產生(農業)(1)表現①農業:西亞最早培植出大麥、小麥和豆類作物;南亞的芋頭,中國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②畜牧業:馴養了羊、豬和牛。(2)影響①生產方式: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成食物的生產者。②社會分工:部分人從農業生產中分離出來,一些專門從事手工業;一些從事專門的管理和文化創造工作。③貿易發展:不同地區互通有無,促進了交換和交易。④居住方式:開始定居生活,出現早期城市。2、文明的產生:標志:階級的產生、國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現等。文明的標志產生原因階級生產力發展,剩余產品出現,貧富分化,私有制產生,社會經層分化;國家解決階級矛盾和部落戰爭的需要,出現了政府、軍隊和監獄等強制機關;文字記事、管理的需要;城市農耕文明要求定居;政治宗教活動;安全防守;戰爭兼并;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一)古代文明的出現1、形成條件: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交通條件的限制(受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影響)2、古代文明特點:①社會形態: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把持國家權力,剝削奴隸和平民。②獨立發展;②多元特征;③不斷向外拓展。(二)古代的地域文明1、古代西亞文明(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與古巴比倫文明(1)自然環境:兩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但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2)產生與發展: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產生最初的文明。②約公元前2900年,蘇美爾地區出現一系列的城市國家。③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建立君主專制制度,頒布《漢謨拉比法典》,宣揚君權神授,維護奴隸主的利益。頒布《漢謨拉比法典》:目的:宣揚君權神授,維護奴隸主的利益和權威內容:涉及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結構、婚姻、土地租賃和借貸等多個方面特點:法典中包含保護私有財產、試行同態復仇、明顯的階級差別等特點。地位: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政治、社會、經濟等多方面情況,是研究兩河流域歷史的一手史料。(3)文化成就: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②《吉爾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③誕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傳說。④發明了60進位制,用于測量土地、計算糧食產量和人工。⑤最早使用戰車作戰的文明(軍事成就)。2、古代埃及文明(尼羅河流域)(1)自然環境:尼羅河的定期泛濫,下游沖擊成的平原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2)產生與發展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興起。②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實現統一,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3)主要成就①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法老被視為神在人間的代表,掌握著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最重要的權力。法老之下,設官員分別處理政務和地方事務。②金字塔:體現了法老的至上權威,證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數學方面都達到了較高水平。③文字:象形文字幾乎和楔形文字一樣古老。④歷法: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一年分為三季,分別是泛濫季、播種季和收獲季。⑤書寫材料:莎草紙是古代埃及主要的書寫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資。3、古印度文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1)自然環境:恒河流域雨水豐沛、植被茂盛。(2)產生與發展地理環境:①誕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②隨著鐵器時代的來臨,生產工具的進步,恒河流域逐步得到開發發展歷程:公元前3千紀誕生;公元前6世紀,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國家。(3)種姓制度①基礎:婆羅門教的說教,為種姓制度提供理論和宗教基礎。②內容: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種姓之外,賤民處在社會的最底層,被認為是“不可接觸者”。(婆羅門掌管宗教祭祀;剎帝利由以國王為首的武士集團構成,負責統治和保衛國家;吠舍普通勞動者,從事農業、畜牧業、商業;首陀羅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于非雅利安人,地位最低,為前三個等級服務。后出現“賤民”)③特點:貴賤分明,職業世襲,法律地位不平等。④影響:有利于維護統治,維持社會安定。但是造成社會階層隔離,限制階層流動,下層勞動群眾備受壓迫和歧視,延緩了社會發展的進程,激化了社會矛盾,不利于印度的統一與團結。(4)文化成就①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對種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②《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詩。③印度人創造了1到9的數字,發明了“0”,提出了按位計值的方法。4、古希臘文明(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地區)(1)自然環境:古代希臘的中心區域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地區多山少平原,適宜農耕的土地少,陸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區性大國的興起。海岸線曲折,天然良港眾多,海島星羅棋布。(2)產生與發展①公元前2千紀,曾誕生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②公元前8—前6世紀,進入奴隸制城邦時代。(3)城邦制度①形成時間:公元前8—前6世紀。②特征:小國寡民,獨立自治,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管理。③代表:斯巴達實行寡頭政治;雅典實行民主政治,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會和擔任公職的權利,直接決定城邦的大政方針。④局限: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享有民主權利的僅是成年男性公民,婦女、外邦人和奴隸都被排斥在功名隊伍之外。奴隸缺少最基本的權利。輪流坐莊、抽簽選舉的參政方式容易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和誤用。(4)文化成就①古希臘的神話、悲劇、喜劇等是世界文學的瑰寶,啟迪了西方的文學創作和思想。②希羅多德首創“歷史”一詞,在西方被認為是“史學之父”。③修昔底德成為政治史傳統的奠基人。④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并稱“古希臘三賢”,奠定西方哲學的基礎?!局R拓展】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1、機構權力機構產生方式主要職責或說明國民大會(最高權力機關)全體成年男性公民決定國家法律和政策議事會議員從公民中抽簽產生為國民大會準備決議草案,并參與國家日常管理陪審法庭(主要司法機關)從公民中抽簽產生,陪審員全體達6000人之眾組成規模不等的法庭審理大小案件2、實質:雅典民主政治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治地位和利益,其實質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的少數人的民主。3、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抽簽產生)、法律至上(法律面前公民平等)、公民意識、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參)、集體領導(少數服從多數)、權力制約(全體公民對官吏進行監督,如陶片放逐飯)等。4、評價:進步性:①雅典民主政治重視和強調公民的民主權利和責任感,體現人民主權,有利于調動公民參政的積極性和熱情;②鑄就了希臘人渴求知識、樂于探究的民族性格;③使古代希臘在眾多文化領域中取得了輝煌成就,產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④雅典民主政治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造出法治基礎上的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運作方式。⑤為近現代西方民主政治發展提供借鑒。局限性:①古希臘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享有民主權利的僅是成年男性公民,婦女、外僑和奴隸都被排斥在公民隊伍之外。奴隸缺少最基本的權利。②輪流坐莊、抽簽選舉的參政方式容易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和誤用,成為政治腐敗、社會動亂的隱患?!菊J知深化】古代世界文明多樣性的原因原因理由生產方式及民族性格生產方式是造成古代世界文明多樣性的根本原因。亞非文明古國以農業立國,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臘以工商業見長,形成了開拓進取的海洋文明;以畜牧業見長的游牧民族則形成殺伐奔襲的特點地理環境在世界上古時期,生產力相對落后,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巨大。人類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邊,利用沖積平原的有利條件進行農業生產。希臘港灣眾多對希臘工商業的發展及海外貿易有很大的影響周邊環境西亞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的交匯處,一方面促進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文明的穩定,造成朝代更替頻繁。中國、印度周邊壓力較輕,文明相對穩定宗教思想宗教思想是文明多樣性的重要表現,也反過來深化了文明的多樣性。希臘的人文主義思想、印度的婆羅門教、中國的儒家思想、羅馬帝國的基督教都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國家制度希臘小國寡民的城邦制度【知識拓展】地理環境的差異是造成東西方政治體制差異的原因之一。中國屬于大河文明,多平原,農業經濟發達,實行男耕女織的家庭生產,自給自足。這種小農經濟的封閉性和分散性決定了政治上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西方雅典屬于海洋文明,多山、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發達,形成了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易產生民主政治體制??傊?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多樣性是由自然地理環境、經濟活動、社會人文環境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唯物史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地理環境對文明發展的影響并非決定因素。古希臘文明與四大文明發源地的比較比較項古希臘四大文明發源地不同點文明類型海洋文明大河文明地理環境層疊山巒,土地貧瘠,三面環海,港灣眾多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經濟形態農業相對落后,工商業經濟發達農業發達,手工業、商業是補充政治統治小國寡民,奴隸制城邦政治發達趨向國家統一,奴隸主專制政治發達思想文化注重人文理性,具有開拓進取精神注重等級,具有封閉保守精神相同點都是在農業文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都屬于奴隸制文明;都注重古典科技的發展選擇性必修2生產工具:青銅器最早出現在西亞、北非地區,小亞細亞東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鐵技術,后傳入兩河流域、中亞、北非和歐洲。商貿:貨幣、信貸、商業契約出現。便利商品交換,擴展貿易活動領域。居住形成與民居特點:①居住形式:農業出現以后村落形成,在交換便利地方形成集鎮,出于防衛和貿易需要,城市產生。②民居特點:由當地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習俗等決定。4、交通:隨著物質生產的豐富、交流需求、交通發展,便利生活。(原始社會依賴天然河道)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課程標準】1.了解古代文明擴展的基本情況,認識影響古代文明擴展的基本因素;2.了解古代世界各個帝國的形成、發展與衰落的歷程,總結古代帝國發展的基本規律;3.概括古代帝國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的貢獻,認識古代帝國與世界文明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素養目標】1.了解農耕文明的優勢,運用“唯物史觀”認識農耕文明對古代文明擴展的作用。2.運用“時空觀念”了解古代各大帝國的擴張歷程,認識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3.搜集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的史實,運用“史料實證”理解古代各大帝國崛起對人類文明進步的促進作用?!緯r空坐標】一、古代文明的擴展1.農耕文明的擴展:(1)原因:比較發達的社會分工、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2)擴展方式:武力征服(不排除和平的經濟交流)。(3)表現:①古埃及文明:主要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展。埃及新王國時期,勢力曾達到兩河流域,與西亞地區大國爭霸。②古西亞文明:A、從兩河流域南部向周邊地區擴張,古巴比倫王國首次實現了兩河流域的統一,把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B、亞述不僅統一了整個兩河流域地區和小亞細亞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2.古代希臘(海洋文明)的擴展:海洋文明的特色:工商業較發達,多優良港口,航海技術和武器先進;環海,山多地少,為了生存。(1)方式:移民(殖民)方式、商貿往來、建立城邦國家的方式擴大影響。(2)條件:憑借自己的組織能力、航海技術和武器。(3)表現:向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殖民,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3.影響:古代文明各自的擴展,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促進了大帝國的興起?!局R拓展】古希臘殖民的原因和影響(1)原因:①城邦政治斗爭的產物(斗爭中失敗在本城邦難以立足便紛紛外遷)。②工商業發展需要(為了尋求更多的原料和奴隸的來源)。③社會貧富分化(農民為了謀生,只得紛紛外流)。④人口過剩。(2)影響:A.對殖民地原有居民造成了巨大災難;B.加強了城邦和海外各地的聯系,客觀上促進了各城邦及希臘人與殖民地人民間的經濟文化交流;C.促進了古希臘工商業的發展。二、古代世界的帝國名稱建立統治滅亡波斯帝國公元前6世紀,波斯興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兩河流域、埃及、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北部在內的廣大地區,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①推行君主專制制度(《貝希斯敦銘文》王權至上;君權神授)②地方實行行省制,行省總督和軍事長官相互監督和制約;③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④波斯人擔任最重要職務公元前4世紀晚期,被亞歷山大滅亡亞歷山大帝國公元前4世紀晚期,亞歷山大滅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①繼承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權神授,將政治、軍事等大權集于一身;②地方實行行省制,任用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擔任主要職務,推廣希臘文化東征的影響①積極: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和貿易往來。②消極:亞歷山大帝國是通過具有侵略性質的東征建立的,給東方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亞歷山大死后,帝國迅速走向瓦解古羅馬帝國公元前1世紀,屋大維建立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個城邦。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著向地中海地區擴張,征服了從西班牙到兩河流域的整個地中海周邊地區,把地中海變成羅馬的內湖。①羅馬奴隸制迅速發展起來,地中海地區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②帝國在1—2世紀空前繁榮;③1世紀,基督教產生于巴勒斯坦,4世紀末,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4世紀末,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5世紀后期(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知識補充】“希臘化”一詞的含義是指希臘文化在空間地域上的擴展。希臘化時代,是指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后的三個世紀里,古希臘文明和小亞細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埃及以及印度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