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北京市海淀區名校中考聯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北京市海淀區名校中考聯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北京市海淀區名校中考聯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北京市海淀區名校中考聯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北京市海淀區名校中考聯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北京市海淀區名校中考聯考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工業化進程中,西方國家出現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主要包括()①社會矛盾激化②環境污染③人口增加④城市化進程加快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19世紀末,石油的開采量和石油的副產品越來越多。石油大量開采主要得益于()A.電力的廣泛使用B.內燃機的發明C.鋼鐵工業的發展D.壟斷組織的出現3.宣告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結束的事件是A.印度獨立B.新中國成立C.古巴獨立D.納米比亞獨立4.以下是對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勝原因的分析,與“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對應的原因是()A.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 B.戰略戰術運用得當C.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D.黨的正確領導5.雅典基本上實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主政治達到頂峰是在A.梭倫時期B.伯里克利時期C.屋大維時期D.查理·馬特時期6.連環畫是回學們喜愛的課外讀物,下圖是一本連環畫的封面,該書講述了孫家莊農民孫志剛的故事,據此可知,該故事反映的是我國當時進行的()A.土地改革運動B.農業合作化運動C.大躍進運動D.人民公社化運動7.被譽為“兩彈元勛”和“黨的好干部”的分別是:A.鄧稼先和雷鋒 B.焦裕祿和王進喜 C.鄧稼先和焦裕祿 D.王進喜和焦裕祿8.科學發現往往源于生活。“蘋果落地”、“蒸汽沖開壺蓋”分別與哪兩位科學家有關A.牛頓、愛迪生B.瓦特、達爾文C.瓦特、愛迪生D.牛頓、瓦特9.“弗蘭茨?斐迪南在薩拉熱窩遇刺事件被推動戰爭的兩大軍事集團所利用,更是被奧匈帝國當做了對塞爾維亞發動戰爭的口實。”這段話說明()A.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導火線B.“一戰”是民族自衛戰爭C.“一戰”根源是兩大軍事集團的對抗D.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開始的標志10.武昌有“首義之城”的美譽,是因為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黃花崗起義11.“先人已逝,精神永存”,至今,諸子百家留給了后人啟人深思的哲學精神。那么“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成語的寓意可以在以下哪本著作里尋找到?A.B.C.D.12.莎士比亞在《雅典的泰門》中寫道:“對物質享受的追求和黃金的渴望,使原有的人際關系和現念發生了顛倒。”造成人們思想觀念的改受主要是由于A.啟蒙運動的作用 B.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C.人文主義的傳播 D.資產階級革命推動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在中國古代歷史的舞臺上.涌現出許多封建帝王,他們為人類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下列圖示人物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請說出圖片中的人物是誰?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他們各自取得的成就或貢獻。14.和平是人類的永恒的夢想。但現實也骨感,人類還是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磨難,為了和平,遠離災難,世界各國人民都在傾力而為,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合作減少分歧,從而使和平日益成為當今世界一大主題。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回答關問題:在第-次世界大戰中,被稱為“校肉機”的戰投叫什么?促使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事件是什么?為了聯合起來,盡快打敗法西斯國家,給世界帶來和平,二戰中反法西斯國家成立了一個什么組織,形成標志是什么?一戰后,形成的緩和帝國主義矛盾的體系是什么?二戰后,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了什么樣發展趨勢?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請問揭開中國抗日戰爭序幕的事件是什么?中國抗日戰爭對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有何重要作用?和平來之不易,作為中學生,請你就爭取“和平”發表你的見解。15.北美獨立戰爭爆發的標志是什么?《獨立宣言》通過的歷史意義是什么?美國獨立后制定的憲法名稱是什么?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在工業化進程中,西方國家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分配不均、壓榨工人等原因,使社會矛盾激化,工業化發展,會建造許多工廠,而工廠排出的氣體、污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所以①②符合題意,人口增加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不是在工業化進程中,西方國家出現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③④不符合題意,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2、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使用液體作燃料,在汽缸內燃燒,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汽車和飛機研制成功。由于內燃機的發明,到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石油的產量迅速增長,石油工業迅速發展,所以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3、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宣告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結束,故D符合題意;印度獨立、新中國成立、古巴獨立與題干無關,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4、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有中共中央及時、果斷的戰略決策、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軍廣大官兵的英勇善戰等。與“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對應的原因是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故C正確。材料中沒有反映人民軍隊的情況,故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戰術問題,故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出來黨的正確指揮,故排除D項。故選C。5、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典在國王伯利克里當政期間,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故B符合題意;梭倫時期民主政治沒有達到頂峰,故A不符合題意;屋大維是羅馬帝國的建立者,與雅典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查理?馬特是法蘭克王國的宮相,與雅典無關。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6、B【解析】根據圖片中的關鍵詞“老孫歸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國在三大改造時期在農業上實行了農業生產合作社,與題意相符。A項土地改革運動使農民分得了土地;C項是社會主義探索時期在工業上的失誤;D項是社會主義探索時期在農業上的失誤。故選B7、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鄧稼先被譽為“兩彈元勛”,焦裕祿被稱為“黨的好干部”,C符合題意;雷鋒樂于助人,被稱為“黨的好兒子”,A排除;王進喜被稱為“鐵人”,BD排除。故選擇C。8、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牛頓受到“蘋果落地”啟發,提出萬有引力學說;瓦特受到“蒸汽沖開壺蓋”啟發,以蒸汽為動力改進蒸汽機,故D項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9、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由于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一戰前形成同盟國集團和協約國集團,雙方在巴爾干半島的爭奪日趨激烈,“弗蘭茨·斐迪南在薩拉熱窩遇刺事件被推動戰爭的兩大軍事集團所利用”,1914年6月28日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一戰的導火線。故A項正確。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為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而進行的戰爭,B項錯誤。“一戰”根源是由于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C項錯誤。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D項錯誤。B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10、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第二天清晨,起義軍完全占領武昌城。12日,起義軍完全控制武漢三鎮。史稱“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在武昌起義影響下清朝統治土崩瓦解。武昌起義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故武昌起義是推翻清王朝并導致民國建立的“辛亥首義”。故選C。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與武昌起義無關,故排除AB項。黃花崗起義發生在廣州地區,故排除D項。【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武昌起義意義的掌握。11、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體現了道家學派的思想,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一切事物存在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互相轉變,他的思想主要記載在《道德經》一書中,故C符合題意;ABD著作里不能查找老子的思想主張,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12、C【解析】根據材料中的關鍵人物“莎士比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14世紀興起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即以人為核心的思想。材料中“對物質享受的追求和黃金的渴望,使原有的人際關系和現念發生了顛倒。”體現了人的追求和欲望,是受人文主義傳播的影響。AB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圖(1)是秦始皇,圖(2)是唐太宗。圖(1)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圖(2)唐太宗統治期間,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貞觀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解析】

根據圖片信息,可知圖(1)是秦始皇,圖(2)是唐太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1)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嬴政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秦朝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圖二唐太宗:(2)唐太宗統治期間,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土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在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因此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14、(1)凡爾登戰役;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聯盟,“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2)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多極化。(3)九一八事變;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4)和平來之不易,談判和協商解決國際爭端,反武力,反暴力,反恐怖活動,反霸權主義等觀點均可。【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共七十多萬人死傷,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突然襲擊,偷襲美國的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的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本宣戰。?為了聯合起來,盡快打敗法西斯國家,1942年,英、美、蘇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這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成立。(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戰后,為了協調帝國主義國家的之間的矛盾,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通過這兩次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二戰后,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這兩大陣營相對峙,形成了兩極格局。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兩極格局終結,世界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這是我國抗日開始的標志。中古偶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