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2024年中考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如東縣2024年中考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如東縣2024年中考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如東縣2024年中考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如東縣2024年中考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如東縣2024年中考歷史模擬精編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我國古代文化輝煌燦爛。下列著作屬于相同類別的一組是()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新生的工業革命……它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第一個真正近代意義上機器指的是A.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機 B.凱伊發明的飛梭C.瓦特改良的蒸汽機 D.富爾頓發明的汽船3.下列能為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撐的有()①美蘇等國協同作戰②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③華人華僑歸國參戰④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某回憶錄記載:“西南大城市聚集著中國那個年代大多數的學者和文化人。重慶,成都、昆明、桂林,及至一些縣城和鄉村,集中各種科學家和各類學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難再現。”上述現象發生于A.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 B.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C.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5.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可以①收看衛星傳送的電視節目②通過計算機網絡購買奧運會門票③可以品嘗到多種轉基因的食品④乘坐火車外出旅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下列有關兩次世界大戰的表述,錯誤的是A.戰后世界格局都發生了重大變化B.都是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C.爆發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D.德國在兩次大戰中都是戰敗國7.下表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糧食產量變化情況。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1949年1951年1952年100(基數)100(1+28%)100(1+40%),超過抗戰前最高年產量的9%A.“三反”、“五反”運動B.新中國成立徹底消滅了封建制度C.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影響了農業的發展D.土地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8.據記載,筒車“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材料中的工具功能是A.耕作B.灌溉C.防洪D.運輸9.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過曲折和失誤。下列屬于“曲折和失誤”的是①一五計劃②大躍進③人民公社化運動④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1900年,列強再次入侵北京。一時間,中國的心臟插著的是八個國家的旗幟。”《復興之路》中的這段解說詞指的是A.《南京條約》的簽訂 B.列強火燒圓明園C.《馬關條約》的簽訂 D.八國聯軍侵占北京11.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爆發戰爭。根據當時雅典的政治體制,作出應戰決定的權力機構是A.公民大會B.五百人會議C.十將軍委員會D.陪審法庭12.下圖文件是1912年孫中山發表的某篇誓詞,該誓詞表明:A.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建立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C.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D.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經濟的繁榮,是每個歷史時期人們孜孜追求的目標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北宋東京城市商業繁榮,請舉例說明。(2)經濟發展和時代變化息息相關。全國抗戰初期,重慶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全國抗戰后期,重慶的經濟卻瀕于崩潰。指出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3)體制改革是促進經濟繁榮的重要動力。20世紀80年代,為了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國家對城市經濟體制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次改革的實施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有何積極影響?14.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請你根據所學的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請你說出發生在近代、現代歷史上,對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的重大事件。(至少五件)(2)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是什么?(3)結合大連發展前景,談談美國發展的諸多因素中有什么因素值得我們家鄉借鑒?15.2018年2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中國的鑄鐵污水管道配件征收109.95%的反傾銷關稅”。2月2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鋁箔產品廠商征收48.64%至106.09%的反傾銷稅,以及17.14%至80.97%的反補貼稅”。3月23日,縱過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中方的利益損失。中國和美國都是當今世界上頗具影響力的國家,因此近代以來兩國的發展和摩擦一直深受世界關注。結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歷史事件是什么?美國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歷史事件是什么?。(2)20世紀中期,英法為主兇,美國為幫兇的侵華戰爭是什么?建國初期,成功打退美國侵略勢力,捍衛國家主權的歷史事件是什么?其中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愛國英雄是誰?(3)美國爆發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是什么?成為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轉折的事件是什么?(4)在當今時代背景下,你認為中國應該如何與美國交往?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試題分析:本小題考查的是《史記》和《資治通鑒》。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司馬遷編寫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資治通鑒》是我國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記敘了戰國到五代的歷史,作者是司馬光。②是記錄孔子言行的著作,④是清朝的小說。因此①③是相同類別,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統一國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漢文化;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經濟重心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燦爛的宋元文化2、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極大的提高了生產率.它的發明是棉紡織業中第一項有深遠影響的發明,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第一個真正近代意義上機器,所以A選項正確。凱伊發明的飛梭仍然是手工工具,因此B選項不符合題意;C、D選項均在珍妮機發明以后,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點睛】本題關鍵詞“它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工具”可知第一個用機器代替手工的是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機。3、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有關知識的認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促進國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現。抗日戰爭中華人華僑歸國參戰和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都是“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體現。①美蘇等國協同作戰和中華民族的團結無關,排除①。②③④符合題意,故選D。【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難忘九一八、血肉筑長城4、B【解析】試題分析:此題為材料選擇題,通過現象考查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史實。閱讀題文材料,出現的現象是“西南大城市聚集著中國那個年代大多數的學者和文化人。”“重慶,成都、昆明、桂林,集中各種科學家和各類學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從出現的現象看,可以判斷重慶在抗日戰爭時期是國民黨政府的陪都,所以會聚集著中國那個年代大多數的學者和文化人。抗日戰爭時期是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據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考點: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寧作戰死鬼,不做亡國奴”5、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25年,由史蒂芬孫設計的蒸汽火車載著450名乘客,以24千米的時速行駛,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這是發生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因此“乘坐火車外出旅游”與第三次科技革命不符。④可排除,故BCD不符合題意;收看衛星傳送的電視節目、通過計算機網絡購買奧運會門票、可以品嘗到多種轉基因的食品與第三次科技革命相符;所以只有選項①②③符合題意,故選A。6、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性質的掠奪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以說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帝國主義掠奪戰爭有錯誤,故選B。7、D【解析】

依據題干表格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我國進行了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變成了農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糧食產量,促進了農業的發展,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8、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筒車的功能是灌溉。唐朝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繁榮。在農業生產方面,出現了筒車灌溉技術。筒車可隨水力自行運轉,把水由低處汲向高處,提高灌溉能力。這促進了土地的開發,增加了糧食產量,所以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選B。9、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建設社會主義,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失誤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由于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上會主義缺少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錯誤地認為,黨中央出現了修正主義,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為防止資本主義復辟,毛澤東發動了“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了嚴重挫折,所以屬于“曲折和失誤”的是②③④,D項符合題意。而①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排除。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0、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00年,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為借口,發動了侵華戰爭,八國聯軍很快占領了北京,慈禧太后帶光緒帝出逃,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D項符合題意;鴉片戰爭后,簽訂了《南京條約》,A項不符合題意;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B項不符合題意;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馬關條約》,C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11、A【解析】

根據當時雅典的政治體制,公民大會為最高權力機關;五百人議事會職責是落實公民大會的決策,是一個總司一切事務的行政組織;民眾法庭為最高司法與監察機關;元老院是一個審議的團體,它在羅馬共和國與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12、B【解析】

根據“1912年”“孫中山”“誓詞”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孫中山從海外回國。各省代表齊聚南京,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為國旗。所以B符合題意,1905年,孫中山等在日本東京組建了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A不符合題意;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與圖片誓詞不符,C不符合題意;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是在1924年,D不符合題意,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打破了住宅區和商業區分置的布局;店鋪經營時間長,從白天一直延續到后半夜。(2)日本阻斷了重慶的物資供應和銷售的國際通道;四大家族的經濟掠奪。(3)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對國企進行改革。增強了城市經濟發展的活力,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解析】

(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東京城市商業繁榮,打破了住宅區和商業區分置的布局;店鋪經營時間長,從白天一直延續到后半夜。(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全國抗戰初期,重慶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全國抗戰后期,重慶的經濟卻瀕于崩潰,這一變化的原因是日本阻斷了重慶的物資供應和銷售的國際通道;四大家族的經濟掠奪。(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80年代,為了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國家對城市經濟體制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對國企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實施,增強了城市經濟發展的活力,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14、(1)獨立戰爭、美國內戰(南北戰爭),羅斯福新政,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戰(2)經濟迅猛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巨大的動力,高新科技產業迅速發展并成為支柱產業外向型經濟,對外直接投資增加,跨國公司飛速發展,資本輸出不斷擴大。(3)大力發展科技,引進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重視人才,實行科教興市戰略。其它觀點可酌情【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75-1783的美國的獨立戰爭,獨立戰爭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由1861-1865的美國南北戰爭,通過南北戰爭,美國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掃清了障礙。19世紀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這一時期美國走在世界的前列,發展最快。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