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第七單元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第七單元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我”觀照下的困境與超越——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教學設計一、本節課設計思路人們生活在自然之中,而大自然也已深深融入人類的精神世界,成為人類心靈的寄托。本單元選取了五篇寫景抒情的名篇,內涵豐富,寫景手法多樣,極具審美價值。單元導讀課,感受對故都“秋味”的吟唱、對荷塘月色的描寫,體味北京地壇牽出的人生故事、夜游赤壁的吊古傷今,通過作品中對自然的描寫反觀自然,提升對自然美的感悟力,激發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本節課抓住“景”與“物”的交融關系,著重探討散文閱讀中“物”與“我”的觀照本源,引導學生以有我之境,由景入情,獲得自身獨特的審美體驗,帶著飽滿的興趣進入本單元的學習。二、學習目標1.掌握作品中自然景物描寫的特點,體會作者觀察和欣賞自然景物的角度,學習寫景抒情散文精妙的語言藝術。2.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結合的手法,提升文本細讀的能力,感受“物”“我”觀照的內在規律。3.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探究作者寄于景物背后的民族審美心理,提升文學鑒賞與審美的能力。三、教學重難點1.重點:把握自然景物的特點,分析情景交融的寫景手法。2.難點:感受景物之于作家的意義,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每位作家似乎都有一個可觸、可感、可憶的靈魂棲居地,正如陜北的溝溝峁峁之于路遙,高密東北鄉之于莫言,瓦爾登湖之于梭羅。于我們個人而言,擁有一個精神家園,亦十分重要。或順遂時,用以聊愛;或苦悶時,借以解脫?!拔铩迸c“我”的觀照,情與景的交融,往往啟發我們學會曠達,學會超然,更學會堅強,而在黑暗之中,這份觀照,則顯得尤為珍貴。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的第七單元,在導讀課中,感受“物”“我”觀照下的困境與超越。(二)知人論世,感知困境1.自主閱讀導學案的知識鏈接,找出各作家創作作品時所遭遇的困境?!豆识嫉那铩肥侵袊F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郁達夫于1934年8月創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為止的這段時間被稱為白色恐怖時期。郁達夫為躲避國民黨的恐怖威脅,1933年4月,他由上海遷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達夫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該文?!逗商猎律穼懹?927年“四·一二”政變之后的清華園,南方還在進行著血雨腥風的屠殺。新文化運動統一戰線發生分化。仍然堅守文化批判陣地的知識分子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寂寞和凄涼,因而陷入苦悶彷徨之中。這是處在“五四”和第一次大革命兩個革命高潮之間的低谷中的時代的苦悶,是覺醒的一代醒來之后面對無際的黑暗而深感理想失落無路可走的苦悶。懷著火一樣的熱情的啟蒙者碰到的卻是冰一般冷酷的現實,個性已覺醒卻無法找到讓個性自由伸展的條件,沮喪的心情可想而知?!段遗c地壇》寫于1981年,最初發表于當年《南風報》上,那年史鐵生30歲。在史鐵生21歲時,也就是1969年到陜北延安“插隊”。三年后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在生龍活虎、絢麗多彩的青春年華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氣變得陰郁無比、暴怒無常。而他的母親此時肝病相當嚴重,常疼得整夜睡不著覺,可她將兒子瞞得緊緊的,仍鼓勵兒子好好活著。母親猝然離去后,史鐵生寫下了這篇文章?!冻啾谫x》寫于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黃州期間。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寫下《湖州謝上表》,遭御史彈劾并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皫捉浿乇佟保瑧K遭折磨。后經多方營救,于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边@無疑是一種“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豐五年,蘇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游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后人稱第一篇為《赤壁賦》,第二篇為《后赤壁賦》。2.同桌合作,對找出的內容進行概括3.檢測成果,自由回答。(三)有我之境,由景入情面對如此困境,這些作家是如何實現自我超越的呢?接下來,請跟隨我的聲音,進入有我之境。請大家閉上眼睛,靜心聆聽:我是生于富春江水邊的郁達夫,從小喜看書,要說我的命運,用命途多舛來形容也不為過。從前,每到秋天,我便感到十分的傷感,似乎今年尤其如此,白色恐怖的氣息逼迫我,不得不遷居杭州,可我實在想念北平,所以從杭州到青島,再由青島到北平,再品一品,這故都的秋。我是朱自清,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妻在屋里拍著閏兒,我悄悄帶上門,往荷塘走去。我渴望自由,卻又深陷惆悵,或許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或許徘徊在憧憬中的這份苦難,不僅于我而言,也屬于這個年代的所有知識分子吧!我是史鐵生,從前,二十多歲的生命,總是涂著多種色彩的。但似乎是上天的安排,使我在“最狂妄的年紀”癱瘓,工作、前途都離我而去,最愛我的、也是我辜負最多的母親,也離開了我。一夜之間,我成了這個世界的棄兒。而每當我走進地壇,每當我看見地壇,就仿佛看到了我自己。我是蘇軾,“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被叵肫甬斈瓯毁H黃州,回想起當年夜游赤壁,回想起當年與友泛舟暢談,那大概是我生命中最憂愁,內心卻又最開闊的日子了。由此,我們可以感知到:這四位作家在創作作品時,有著一種共同的情感:喜或是悲?悲。王國維先生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領略了如此情感的先決條件下,請大家進行文本細讀,去到相應自然段中,找出各篇課文出現的景物,圈注在課本上。并通過小組合作,概括各篇課文中景物的特征。結合導學案中提示的自然段位置,我們不難找到:《故都的秋》中作者描寫的景物有:北平的破屋、濃茶、天色、馴鴿的飛聲、日光、藍朵、槐樹、絲紋、秋蟬、秋雨、樹,這些景物清、靜、悲涼,是郁達夫心靈的家園,靈魂的歸處?!逗商猎律分凶髡呙鑼懥撕商恋男∶盒悸贰⒃孪潞商?、塘上月色、四面景色;這些景物素淡寧靜、朦朧清幽;結合寫作背景,我們可以品味出:這些景物之于朱自清,是“另一世界”,是他的心靈棲息地?!段遗c地壇》中描寫的景物荒蕪但不衰敗,促使史鐵生開展了自我的審視,最終獲得了心靈的超越。《赤壁賦》中圍繞“赤壁”,描寫道“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開闊遼遠、清麗優美的景物,給此時被貶黃州而內心苦悶的蘇軾以心靈的激蕩,是形成其“儒釋道”思想品格的重要推手。(四)物我觀照,自我超越至此,我們體悟了四位作家在物我觀照下,從困境中實現的超越,那么,請嘗試進行微寫作:作為高中生,或許大家都曾因學習狀態不佳、考試失利而內心沮喪,圍繞這個情境,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著重體現“在這種困境下,哪些景物的何種特征給了我心靈上的慰藉,使我完成了自我內心的超越”,字數為200-300字。請這位同學朗誦自己的作品。謝謝這兩位同學,我從他們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散文的美,更感受到了他們真實而細膩的情感。閱讀后進行寫作,將各自所感之內容訴諸語言,分享出來,我想,這就是文學的力量,也是文學的價值,更是文學存在的意義。(五)板書設計(六)課堂小結我們這一節課,感受了對故都“秋味”的吟唱,對荷塘月色的描寫,品味了北京地壇牽出的人生故事,亦體會了赤壁之下的哲理情思。人,從自然中來;終又回到自然中去。我們中華民族就是在這人與自然、有限與無限、短促與永恒中,選擇并皈依于自然的懷抱,從大自然中找尋我們人生的方向,形成我們的自然觀,更生成了我們獨特的民族審美心理。語文的課堂是有限的,但從自然和文學中感受美卻是無限的,老師希望大家能帶著這種語文的深味繼續前行。五、教學反思大單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