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扁平苔蘚的組織病理學研究第一部分扁平苔蘚形態學特征 2第二部分組織學改變重點描述 5第三部分棘層細胞改變概述 7第四部分基底層細胞變化概況 9第五部分表皮角化異常特點 12第六部分上皮-真皮交界改變情況 13第七部分真皮炎癥及浸潤細胞類型 15第八部分慢性扁平苔蘚改變總結 17
第一部分扁平苔蘚形態學特征關鍵詞關鍵要點表皮改變
1.表皮角化過度:角質層顯著增厚,角化細胞過度角化,形成致密的角化層。
2.表皮棘層肥厚:棘層細胞增生,細胞增大,細胞間橋粒明顯。
3.表皮細胞空泡變性:棘層細胞和基底細胞可出現空泡變性,細胞漿內可見空泡,細胞核萎縮。
基底層改變
1.基底細胞排列紊亂:基底細胞排列不規則,失去正常柱狀或立方形排列,細胞形狀不一。
2.基底細胞核分裂象增多:基底細胞核分裂象增多,可見有絲分裂像。
3.基底細胞凋亡:基底細胞可出現凋亡,細胞核固縮、碎裂,細胞漿濃縮。
真皮改變
1.真皮乳頭突延長:真皮乳頭突延長,呈條索狀或葉狀。
2.真皮炎癥細胞浸潤:真皮乳頭突和真皮淺層可見炎癥細胞浸潤,主要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
3.真皮血管擴張:真皮淺層血管擴張,血管壁內皮細胞腫脹,血管腔擴張。
角化不全
1.表皮角化不全:角化層部分部位可出現角化不全,角質細胞失去正常角化,胞質呈嗜堿性。
2.表皮角化細胞核殘留:角質層部分部位可見核殘留,角化細胞核不完全脫落,核固縮、碎裂。
3.表皮角化細胞胞漿空泡變性:角化細胞胞漿可出現空泡變性,細胞漿內可見空泡,細胞核萎縮。
氣球樣變性細胞
1.氣球樣變性細胞:棘層和基底層細胞可出現氣球樣變性,細胞胞漿腫脹,細胞核固縮、碎裂,細胞漿嗜eosin性。
2.氣球樣變性細胞胞漿水腫:氣球樣變性細胞胞漿水腫,細胞漿內可見空泡,胞漿嗜eosin性。
3.氣球樣變性細胞細胞核固縮、碎裂:氣球樣變性細胞細胞核固縮、碎裂,核固縮、碎裂。
壽率小體
1.壽率小體:壽率小體是扁平苔蘚的特征性組織病理學改變,是基底細胞或棘層細胞胞漿內嗜eosin性顆粒狀物。
2.壽率小體呈嗜eosin性顆粒狀物:壽率小體呈嗜eosin性顆粒狀物,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
3.壽率小體是扁平苔蘚的特征性組織病理學改變:壽率小體是扁平苔蘚的特征性組織病理學改變,在其他疾病中很少見。扁平苔蘚的組織病理學研究
一、扁平苔蘚形態學特征
扁平苔蘚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黏膜疾病,其組織病理學特征主要包括:
1、表皮改變:
(1)角化過度:最常見的表皮改變是角化過度,表現為角化層增厚,細胞核減少,角化細胞變扁,角化顆粒減少。
(2)棘層肥厚:棘層通常呈均勻增厚,細胞核增大,細胞漿嗜堿性,胞間橋明顯。在一些病例中,可見棘層內有氣泡細胞。
(3)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基底細胞可出現液化變性,表現為細胞核固縮,細胞質腫脹,胞漿嗜酸性,核與核之間形成空隙。
2、真皮改變:
(1)真皮乳頭水腫:早期可見真皮乳頭水腫,血管擴張,毛細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2)帶狀炎癥浸潤:在真皮淺層或中層可見帶狀炎癥浸潤,主要由淋巴細胞、漿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組成,有時可見到嗜中性粒細胞。
(3)真皮纖維化:隨著病程的延長,真皮可出現纖維化,表現為膠原纖維增多,排列致密,血管減少,細胞浸潤減少。
3、附屬器改變:
(1)毛囊炎:毛囊周圍可見炎癥浸潤,毛囊上皮細胞可出現角化過度或萎縮。
(2)汗腺炎:汗腺周圍可有炎癥浸潤,汗腺導管可出現角化過度或萎縮。
4、黏膜改變:
(1)角化過度:黏膜表面可出現角化過度,表現為角化層增厚,細胞核減少,角化細胞變扁,角化顆粒減少。
(2)棘層肥厚:棘層可呈均勻增厚,細胞核增大,細胞漿嗜堿性,胞間橋明顯。
(3)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基底細胞可出現液化變性,表現為細胞核固縮,細胞質腫脹,胞漿嗜酸性,核與核之間形成空隙。
5、血管改變:
(1)血管擴張:毛細血管擴張是扁平苔蘚的常見血管改變,可見于真皮乳頭和真皮淺層。
(2)血管周圍炎癥浸潤:血管周圍可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6、神經改變:
(1)神經纖維腫脹:神經纖維可出現腫脹,表現為神經纖維直徑增粗,軸突腫脹,髓鞘變薄。
(2)神經纖維脫髓鞘:神經纖維可出現脫髓鞘,表現為髓鞘中斷,軸突裸露。
7、其他改變:
(1)細胞核異常:在扁平苔蘚的組織病理學檢查中,可見到細胞核異常,如核分裂象增多,核仁增大,核膜增厚等。
(2)細胞質異常:在扁平苔蘚的組織病理學檢查中,可見到細胞質異常,如細胞質空泡化,細胞質嗜酸性增加等。
(3)基底膜異常:在扁平苔蘚的組織病理學檢查中,可見到基底膜異常,如基底膜增厚,基底膜斷裂等。第二部分組織學改變重點描述關鍵詞關鍵要點【組織學改變重點描述】:
1.扁平苔蘚的組織學特征包括表皮海綿狀變性、棘層細胞變大、核仁明顯、基底細胞排列不規則以及角化過度。
2.表皮海綿狀變性是指表皮細胞之間的間隙擴大,細胞排列松散,細胞之間充滿液體。
3.棘層細胞變大是指棘層細胞的體積增大,細胞核變大,核仁明顯。
4.基底細胞排列不規則是指基底細胞排列不規則,細胞間間隙擴大,細胞核變大。
5.角化過度是指表皮角質層增厚,角化細胞排列緊密,細胞核消失。
【真表皮改變】:
組織學改變重點描述
扁平苔蘚的組織病理學改變主要涉及表皮、真皮和黏膜。
表皮變化
*棘層肥厚:棘層細胞數量增加,細胞體積增大,細胞間隙擴大,形成明顯的棘層肥厚。
*角化過度:表皮角化過度,角質層增厚,角化細胞明顯增加。
*細胞水腫:表皮細胞水腫,細胞質透明,細胞核腫大,染色質疏松。
*細胞空泡形成:表皮細胞內出現空泡,空泡大小不等,可融合形成較大的空泡。
*細胞核異形:表皮細胞核異形,核仁增大,核膜不規則,染色質分布不均勻。
*角化細胞增生:角化細胞增生,角化細胞數量增加,角化細胞層增厚。
*角化不全:角化不全,角化細胞不成熟,細胞核殘留。
真皮變化
*真皮水腫:真皮水腫,真皮膠原纖維松弛,血管擴張,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真皮中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主要分布在真皮淺層和血管周圍。
*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嗜酸性粒細胞浸潤,主要分布在真皮淺層和表皮交界處。
*成纖維細胞增生:成纖維細胞增生,成纖維細胞數量增加,細胞體積增大,細胞核增大,染色質分布不均勻。
*膠原纖維增生:膠原纖維增生,真皮膠原纖維數量增加,膠原纖維排列紊亂。
*透明變性:真皮膠原纖維透明變性,膠原纖維失去正常結構,呈現透明狀。
*壞死:真皮壞死,壞死灶主要分布在真皮淺層和表皮交界處。
黏膜變化
*黏膜增生:黏膜增生,黏膜厚度增加,黏膜細胞數量增加,細胞體積增大。
*黏膜水腫:黏膜水腫,黏膜細胞水腫,細胞質透明,細胞核腫大,染色質疏松。
*細胞空泡形成:黏膜細胞內出現空泡,空泡大小不等,可融合形成較大的空泡。
*細胞核異形:黏膜細胞核異形,核仁增大,核膜不規則,染色質分布不均勻。
*角化過度:黏膜角化過度,角化層增厚,角化細胞明顯增加。
*角化不全:角化不全,角化細胞不成熟,細胞核殘留。
*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黏膜中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主要分布在黏膜淺層和血管周圍。
*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嗜酸性粒細胞浸潤,主要分布在黏膜淺層和表皮交界處。第三部分棘層細胞改變概述關鍵詞關鍵要點【棘層細胞胞漿內嗜酸性包涵體】:
1.棘層細胞胞漿內嗜酸性包涵體是指在棘層細胞胞漿內發現的嗜酸性顆粒或小體。這些包涵體通常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等,邊界清晰。有時還可出現嗜酸性角化過度。
2.棘層細胞胞漿內嗜酸性包涵體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與病毒感染、免疫反應、遺傳因素等有關。
3.棘層細胞胞漿內嗜酸性包涵體的存在提示著扁平苔蘚的診斷,但并非特異性改變,在其他疾病中也可能出現類似的改變。
【棘層細胞空泡變性】:
#扁平苔蘚的組織病理學研究-棘層細胞改變概述
一、棘層細胞改變概述
扁平苔蘚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粘膜疾病,其組織病理學改變具有特征性。棘層細胞改變是扁平苔蘚的重要組織病理學改變之一。
二、棘層細胞改變的組織病理學表現
1.棘層肥厚:棘層細胞排列緊密,層數增多,細胞體積增大,細胞核腫大,染色質增多,核分裂象增多。
2.角化細胞減少:棘層細胞失去正常的角化過程,角化細胞數量減少,角化層變薄。
3.棘層細胞空泡:棘層細胞內出現空泡,空泡大小不一,可融合形成大空泡,空泡內常含有嗜伊紅陽性物質。
4.棘層細胞壞死:棘層細胞壞死,細胞核萎縮或核溶解,細胞質嗜酸性或嗜堿性,形成壞死灶。
5.棘層細胞增生:棘層細胞增生,形成棘突,棘突可延長或分支,形成樹狀或羽毛狀改變。
三、棘層細胞改變的意義
1.診斷意義:棘層細胞改變是扁平苔蘚的重要組織病理學改變之一,有助于扁平苔蘚的診斷。
2.鑒別診斷意義:棘層細胞改變有助于扁平苔蘚與其他皮膚粘膜疾病的鑒別診斷,如銀屑病、濕疹、紅斑狼瘡等。
3.預后意義:棘層細胞改變的程度與扁平苔蘚的病情嚴重程度相關,棘層細胞改變越嚴重,病情越嚴重,預后越差。
四、棘層細胞改變的治療
扁平苔蘚的治療包括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局部治療包括外用藥物、物理治療等,全身治療包括口服藥物、注射藥物等,治療方案應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累及范圍等因素選擇。第四部分基底層細胞變化概況關鍵詞關鍵要點基底層體積增大及細胞核異常
1.基底層細胞體積增大,形狀可呈多邊形或圓形,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隙狹窄或消失。
2.基底層細胞核增大、腫脹,核仁明顯,核膜清晰,染色質分布均勻或輕度增粗。
3.基底層細胞核分裂象增多,可見有絲分裂象和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
細胞漿空泡變性及嗜酸性小體形成
1.基底層細胞漿空泡變性,空泡大多局限于細胞底部,可見大大小小的空泡,空泡內含有嗜酸性物質。
2.空泡內嗜酸性物質染色深,與細胞漿其他部分形成明顯對比,空泡大小不一,形狀各異。
3.嗜酸性小體是基底層細胞漿內常見的變化之一,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染色深,主要分布于細胞底部。
核孔增多及核仁增大
1.基底層細胞核孔增多,核孔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分布于核膜上。
2.核仁增大,形狀不規則,染色深,可見多個核仁,核仁內可見核仁小體。
3.核仁增大可能是由于核糖體RNA的合成增加所致,核仁小體可能是由核仁DNA的轉錄所形成。
細胞間橋形成及細胞膜增厚
1.基底層細胞間橋形成,細胞間橋較細,呈線狀或索狀,將相鄰細胞連接起來。
2.細胞間橋是由于細胞膜的融合所形成,可以促進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
3.基底層細胞膜增厚,細胞膜上可見微絨毛,微絨毛排列緊密,可以增加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的接觸面積,促進細胞的附著和遷移。
線粒體增多及細胞器重排
1.基底層細胞線粒體增多,線粒體形態正常,分布均勻或呈簇狀。
2.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線粒體的增多可能是由于細胞能量需求增加所致。
3.基底層細胞器重排,細胞器排列緊密,高爾基體、內質網等細胞器分布于細胞質中。
基底膜增厚及皺襞形成
1.基底膜增厚,基底膜上可見微絲和微管,基底膜與表皮細胞連接緊密。
2.基底膜增厚可以保護表皮細胞免受外界刺激,維持表皮細胞的正常結構和功能。
3.基底膜上可見皺襞,皺襞的大小和形狀不一,可能是由于表皮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所致。基底層細胞變化概況
扁平苔蘚的組織病理學研究中,基底層細胞的變化是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基底層細胞的變化主要表現為:
1.基底層細胞增生
扁平苔蘚的基底層細胞增生是組織病理學檢查中的常見表現。增生的基底層細胞排列緊密,胞體增大,核分裂象增多。增生的基底層細胞可以形成突起或小梁,向表皮內或真皮內伸展。
2.基底層細胞角化不良
扁平苔蘚的基底層細胞角化不良也是組織病理學檢查中的常見表現。角化不良是指基底層細胞失去正常的角化過程,導致細胞核消失,細胞質嗜伊紅染色。角化不良的基底層細胞可以形成角化顆粒,也可以形成角化囊腫。
3.基底層細胞空泡化
扁平苔蘚的基底層細胞空泡化是指基底層細胞胞質內出現空泡。空泡的大小和數量不等,可以累及整個細胞,也可以僅累及部分細胞。空泡化可能是由于細胞內水腫或細胞器變性引起的。
4.基底層細胞核分裂象增多
扁平苔蘚的基底層細胞核分裂象增多是組織病理學檢查中另一個常見表現。核分裂象增多是指細胞核內染色質分布不均,染色質濃縮,核仁增大。核分裂象增多可能提示細胞增生活躍。
5.基底層細胞凋亡
扁平苔蘚的基底層細胞凋亡是指基底層細胞發生程序性死亡。凋亡的基底層細胞胞體萎縮,胞核濃縮,胞質嗜伊紅染色。凋亡的基底層細胞可以被鄰近的細胞吞噬或脫落。
6.基底層細胞炎性細胞浸潤
扁平苔蘚的基底層細胞炎性細胞浸潤是指基底層細胞周圍有炎性細胞浸潤。炎性細胞浸潤主要由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組成。炎性細胞浸潤的程度與疾病的嚴重程度相關。
總之,扁平苔蘚的基底層細胞變化是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基底層細胞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增生、角化不良、空泡化、核分裂象增多、凋亡和炎性細胞浸潤。第五部分表皮角化異常特點關鍵詞關鍵要點【表皮萎縮】:
1.表皮萎縮是扁平苔蘚組織病理學中最常見的變化之一,表現為表皮變薄、棘層細胞減少,基底細胞排列緊密。
2.表皮萎縮的嚴重程度與疾病的活動性呈正相關,活動期扁平苔蘚的表皮萎縮更為明顯。
3.表皮萎縮可能與扁平苔蘚患者體內的免疫反應和細胞凋亡有關。
【表皮角質化過度】:
扁平苔蘚患者表皮角化異常的主要特點如下:
1.角質層過度角化:表現為角質層增厚,角化細胞堆積,角化不全細胞增多,角化不全細胞核固縮,形成所謂的細胞碎片。
2.角化不全:表現為角質層中含有大量角化不全細胞,這些細胞呈圓形或多邊形,胞質嗜酸性,細胞核固縮染色深,常呈碎裂狀。
3.角質層不規則增厚:表現為角質層厚度不均勻,在某些部位增厚,在另一些部位變薄。增厚的角質層常呈緊密堆積的鱗屑狀,而變薄的角質層則呈疏松的網狀結構。
4.角化不全細胞增生:表現為角化不全細胞在表皮內增生,形成所謂的角化不全細胞巢。角化不全細胞巢通常位于表皮中層或棘層,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等,邊緣清晰。
5.表皮棘層肥厚:表現為表皮棘層細胞增生,細胞排列緊密,胞質嗜酸性,細胞核固縮染色深。
6.棘層細胞水腫:表現為棘層細胞胞質水腫,胞間隙擴大,細胞間橋斷裂。
7.基底細胞層增生:表現為基底細胞層細胞增生,細胞排列緊密,胞質嗜堿性,細胞核固縮染色深。
8.基底層液化變性:表現為基底層細胞胞質液化,細胞核固縮染色深,形成所謂的液化變性灶。
9.真皮乳頭肥大:表現為真皮乳頭增生,增生的真皮乳頭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等,邊緣清晰。
10.真皮血管擴張:表現為真皮血管擴張,血管壁增厚,血管內皮細胞增生。
11.真皮炎癥細胞浸潤:表現為真皮內炎癥細胞浸潤,浸潤的炎癥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第六部分上皮-真皮交界改變情況關鍵詞關鍵要點【表皮細胞變化】:
1.表皮細胞增生、肥大、排列紊亂,形成棘層肥厚、角化不全等現象。
2.表皮細胞角化不全,角化細胞減少,細胞核可見核仁,胞漿嗜堿性增強。
3.表皮細胞內可見空泡變性、氣球樣變性等退行性改變。
【基底細胞變化】:
上皮-真皮交界改變情況
扁平苔蘚是一種以T細胞為主導的慢性皮膚粘膜疾病,其組織病理學特征包括表皮增生、真皮炎和上皮-真皮交界改變。上皮-真皮交界改變是指表皮和真皮之間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受到破壞,導致表皮和真皮之間的連接減弱或消失。
1.表皮改變
扁平苔蘚的表皮改變主要表現為棘層肥厚、顆粒層變薄或消失、角化過度和角化不全。棘層肥厚是由于表皮細胞增生所致,顆粒層變薄或消失是由于顆粒細胞減少或消失所致,角化過度是由于角質形成細胞增多所致,角化不全是指表皮角質層未完全成熟,常表現為核殘留或細胞邊界不清。
2.真皮改變
扁平苔蘚的真皮改變主要表現為真皮淺層淋巴細胞浸潤、水腫、毛細血管擴張和纖維增生。淋巴細胞浸潤是由于T細胞和B細胞聚集所致,水腫是由于毛細血管擴張和組織液滲出所致,毛細血管擴張是由于炎癥反應引起血管舒張所致,纖維增生是由于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沉積所致。
3.上皮-真皮交界改變
扁平苔蘚的上皮-真皮交界改變主要表現為基底膜增厚、斷裂和液化變性。基底膜增厚是由于膠原蛋白和糖胺聚糖沉積所致,基底膜斷裂是由于炎癥反應引起的細胞破壞所致,基底膜液化變性是由于基底膜成分溶解所致。
上皮-真皮交界改變是扁平苔蘚組織病理學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反映了表皮和真皮之間的連接減弱或消失,導致表皮與真皮之間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受到破壞。這些改變可以導致皮膚屏障功能下降,從而增加皮膚對刺激物的敏感性,并引發各種皮膚癥狀,如瘙癢、疼痛、灼熱感等。
4.特殊組織病理學改變
扁平苔蘚還有一些特殊的組織病理學改變,如氣泡細胞、角化不全細胞和柯bner現象。氣泡細胞是指表皮細胞內出現空泡,這是由于表皮細胞壞死引起的。角化不全細胞是指表皮細胞未完全角化,常表現為核殘留或細胞邊界不清。柯bner現象是指在皮膚損傷后,在損傷部位出現新的皮損,這是由于T細胞激活引起的。
這些特殊的組織病理學改變有助于診斷扁平苔蘚,并與其他皮膚疾病相鑒別。第七部分真皮炎癥及浸潤細胞類型關鍵詞關鍵要點【真皮炎癥類型】:
1.lichenplanus(LP)以帶狀浸潤為主,表皮與真皮交界處出現明顯的細胞浸潤,細胞浸潤主要由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組成。
2.lichenoidreaction(LR)以彌漫性浸潤為主,表皮與真皮交界處細胞浸潤不明顯,細胞浸潤主要由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組成,嗜酸性粒細胞較少。
3.lichenoidtissuereaction(LTR)以假表皮表皮角化過度和角化過度為特征,表皮與真皮交界處出現明顯的細胞浸潤,細胞浸潤主要由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組成,嗜酸性粒細胞較少。
【真皮浸潤細胞類型】:
真皮炎癥及浸潤細胞類型
扁平苔蘚的真皮炎癥以慢性淋巴細胞浸潤為主,常伴有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組織細胞浸潤。炎癥細胞主要聚集在表皮下真皮層,可形成帶狀或斑片狀浸潤,也可圍繞毛囊或汗腺形成環狀浸潤。在一些病例中,真皮炎癥可累及整個真皮層,甚至波及皮下組織。
淋巴細胞
扁平苔蘚真皮中的淋巴細胞主要包括T細胞和B細胞。T細胞是扁平苔蘚真皮炎癥的主要細胞成分,占浸潤細胞總數的60%~80%。T細胞亞群分析表明,CD4+T細胞占優勢,CD8+T細胞較少。B細胞在扁平苔蘚真皮中的數量較少,通常占浸潤細胞總數的10%~20%。
嗜酸性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是扁平苔蘚真皮中常見的浸潤細胞,其數量可占浸潤細胞總數的10%~20%。嗜酸性粒細胞主要分布在表皮下真皮層,可形成帶狀或斑片狀浸潤,也可圍繞毛囊或汗腺形成環狀浸潤。嗜酸性粒細胞的浸潤與扁平苔蘚的瘙癢癥狀相關。
肥大細胞
肥大細胞是扁平苔蘚真皮中常見的浸潤細胞,其數量可占浸潤細胞總數的5%~10%。肥大細胞主要分布在真皮淺層,與血管周圍。肥大細胞的浸潤與扁平苔蘚的皮膚損害的慢性炎癥反應相關。
組織細胞
組織細胞是扁平苔蘚真皮中常見的浸潤細胞,其數量可占浸潤細胞總數的5%~10%。組織細胞主要分布在真皮深層,可呈星狀或梭形。組織細胞具有吞噬和清除異物的功能,在扁平苔蘚的炎癥反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真皮其他細胞
除了上述細胞外,扁平苔蘚真皮中還可見少量漿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漿細胞主要分布在真皮淺層,與血管周圍。中性粒細胞主要分布在表皮下真皮層,其數量通常較少。樹突狀細胞主要分布在真皮淺層,與表皮交界處。樹突狀細胞具有抗原提呈功能,在扁平苔蘚的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第八部分慢性扁平苔蘚改變總結關鍵詞關鍵要點慢性扁平苔蘚--表皮細胞學改變
1.表皮角化不全,伴有角化過度和不典型角化。
2.棘層細胞水腫,出現空泡變性,細胞核固縮或消失。
3.棘層細胞排列不規則,并伴有角質形成細胞向下伸入棘層,形成“鋸齒狀棘突”。
慢性扁平苔蘚--真皮粘膜交界處及真皮改變
1.真皮粘膜交界處出現液化變性,形成水皰。
2.淋巴細胞、漿細胞、巨噬細胞等炎性細胞浸潤,形成帶狀浸潤。
3.膠原纖維增生,導致真皮乳頭增寬、延長,形成典型的“釘突狀乳頭”。
慢性扁平苔蘚--基底膜改變
1.基底膜增厚,并伴有斷裂。
2.基底膜下有嗜酸性物質沉積,形成帶狀沉積。
3.基底膜周圍出現淋巴細胞、漿細胞等炎性細胞浸潤。
慢性扁平苔蘚--附屬性器改變
1.毛囊受累,出現毛囊炎、毛囊周圍纖維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煤礦安全培訓
- 2020安全月宣講課件
- 2025年濟南天橋區濼口實驗中學七年級下學期數學期中前測考試試卷(含答案)
- 煙臺職業學院《電信號檢測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中醫全科醫學概論(含整合醫學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供應鏈管理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化工原理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省鶴壁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三教學質量監測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江蘇省句容市、丹陽市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一次統一考試(5月)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中央美術學院《融媒體采編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貪心算法 思政案例
- 危巖穩定性計算表格-滑移式-傾倒式-墜落式-完整版
- 2023年廣州市小升初數學真題
- 領導力的文化建設
- 環氧地坪漆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要點
- 【劇本】欽差大臣〔俄國〕果戈理
- 干花生產工藝(花道-干花技藝養成)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答案2023年下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 水培吊蘭的方法與養護管理要點
- 2023既有建筑地下空間加固技術規程
- 初中英語語法-八大時態之一般過去時課件
- 抽油機井示功圖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