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
交通與社會變遷1.古代交通建設和交通工具:古代水陸建設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古代中國、古羅馬等一些集權國家重視修筑人工道路、人工運河,官方交通建設主要用于軍事和通信。水陸交通的發展便利了人們的出行,改善了物品傳遞和信息交流,推動了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2.新航路開辟和工業革命對交通的影響: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使全球的交通聯系和人員往來變成現實;工業革命為交通工具解決了動力問題,火車、輪船、汽車等逐漸在全球流行,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3.20世紀以來交通運輸的新變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范圍內的交通運輸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交通運輸的新變化正在加速推動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日常生活的改變。課程標準命題點考題取樣核心素養解讀了解古代的水陸交通建設及主要交通工具;認識新航路開辟和工業革命對促進交通進步的作用;認識20世紀交通運輸的新變化對民眾生活及社會變遷的意義。水陸交通的變遷2023北京T2;2023浙江T9;2022遼寧T3;2022北京T5;2022海南T2;2022.6浙江T11;2021河北T5;2021.6浙江T10;2020.7浙江T101.立足時空觀念,掌握古代水陸交通建設和主要交通工具,認識交通發展的過程。2.通過史料實證、歷史解釋認識古代交通發展的意義,體會古人的智慧,培養家國情懷。3.掌握近代交通工具及對海洋的探索,對新航路開辟和工業革命對交通進步的促進作用作出歷史解釋。4.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理解20世紀以來水陸交通運輸的新變化對社會發展和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現代交通與社會生活2021重慶T16(3)命題分析預測1.分析:本講知識是高考的高頻考點,各種題型都有考查。水陸交通的變遷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是考查的重點。2.預測:可能從工業革命的角度切入,考查工業革命后水陸交通的發展及其對世界一體化的促進作用,也有可能考查近代交通與社會變遷的辯證關系,特別突出交通發展對國家治理、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等影響的考查。時間軸時空史觀(一)陸路交通原始社會:路的形成: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獵、捕魚、采集食物,其習慣性的足跡就形成了“路”。人類轉向定居,以住地為中心的交通進一步發展,但運輸依賴天然的道路與河流。天然的道路與河流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一、古代的陸路交通與水路交通地區時期表現世界羅馬帝國中國秦朝漢朝唐朝元朝把羅馬和各行省連接起來,形成“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盛況修筑的馳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構成了以咸陽為中心的全國性道路網開通絲綢之路:連接亞、歐、北非驛道:以長安為中心向各方輻射全國遍設驛站,以大都為中心通向全國及至境外的驛路交通網陸路交通【合作探究】根據材料及所學,分析秦帝國與羅馬帝國交通體系異同點?
古代道路建設的影響?材料:秦始皇時代,中央政府以極大的決心建立全國的交通道路網。憑借統一國家強大的組織力和雄厚的財政實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為主,輔以運河運輸的交通體系。在六國自身交通體系的基礎上,這一體系呈現出統一、靜態、閉合的特點。與秦帝國修建道路以維護自身統治不同,羅馬修筑道路與其大規模的對外侵略戰爭有直接關系,通過在戰爭中大肆掠奪,羅馬積累了大量財富,這又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財力支持。最后羅馬帝國形成了以地中海海運為主動脈、以公路交通為血管的交通體系,呈現出囊括性、開放性的特征。
——摘編自牛秋實、葛臻明《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的交通及社會比較研究》(1)不同點:①秦以維護統治為目的,羅馬與對外侵略相聯系;
②秦以公路為主、運河為輔,羅馬以海運為主、公路為輔;
③秦交通體系呈現閉合的特點,羅馬交通體系呈現開放的特點(2)影響:①提高了國家的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集權,滿足軍事需要。
②鞏固國家統一,促進經濟發展。
③加重了徭役,激化社會矛盾。相同點:陸路起步時間相似,以首都為中心,軍事目的強,經濟推動。表現中國春秋秦朝隋朝元朝西方法國荷蘭開鑿了靈渠,溝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已有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溝通了中國南方和北方京杭大運河為世界之最17世紀開通米迪運河17世紀阿姆斯特丹運河系統春秋時期,吳王夫差修筑“邗(hán)溝”。目的是為伐齊,遠征需解決軍糧和輜重的運輸問題古代水路交通:元朝大運河【思考】觀察地圖和結合所學,指出元朝與隋朝大運河的兩點變化,并分析變化的原因?變化1:大運河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元朝運河不再以洛陽為中心,裁彎取直,航程大大縮短。原因:隋朝的都城在長安,各項功能的發揮依賴于東都洛陽作為樞紐;而元朝的都城在大都,洛陽的作用不復存在,故去曲取直。變化2:
開通大運河的功能發生了巨變。原因:隋朝開通大運河是為了貫通南北,鞏固國家統一;元朝時經濟重心已經南移,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開通大運河有助于鞏固統一、解決北方糧食問題、促進南北經濟交流與發展、推動運河沿岸城市的發展。
二、人類對海洋航路的探索古代世界的海洋探索地域表現中國①西漢:已初步形成東、南兩條航線②宋元:③明朝:造船工藝和航海技術有重大進步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形成了連通中國與東亞、南亞、西亞、非洲等地的“海上絲綢之路”思考1:大航海時代來臨前的海洋探索有何特點?地域表現西方①波利尼西亞人:②腓尼基人:③維京人:④阿拉伯人:在太平洋諸島活動首次橫渡地中海北大西洋、北海地區探險印度洋開展貿易以局部探索為主;受制于航海技術;以掠奪和貿易為主二、人類對海洋航路的探索和全球航路的建立【回顧舊知】航向支持時間航海家開辟新航路的概況成就向東葡萄牙1487迪亞士1497-1498達·伽馬向西西班牙1492哥倫布(意)1519-1522麥哲倫(葡)所開辟的繞道非洲達到印度和東方的新航路,逐漸成為歐亞貿易的主干道之一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第一次繞過好望角開辟了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繞過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達非洲東海岸繞過非洲好望角駛達印度到達美洲的巴哈馬群島繞過南美洲,經(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后又達菲律賓群島,經南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歐洲全球航路的建立航向支持時間航海家開辟新航路的概況及成就向北英國1497卡伯特法國16世紀卡蒂埃荷蘭巴倫支17世紀初哈德遜(英)俄羅斯--向南英國1578德雷克荷蘭1642-1643塔斯曼發現紐芬蘭島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留下航行記錄和航海圖到達美洲南端的一個岬角——合恩角到達北美洲東部的拉布拉多半島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在被太平洋和西伯利亞地區進行了多次海上和陸上探險,開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線環航澳大利亞,到達新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回顧舊知】全球航路的建立影響:新航路的開辟讓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
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環球交通網絡逐漸形成。【合作探究】依據材料分析中國古代海洋航運事業的特點及其繁榮的原因?“中國有悠久的海洋航運史,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就出現了航海活動。春秋戰國時期,激烈的戰爭對海洋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貿易快速發展。秦朝航海事業進一步發展,大一統的局面,也使開辟海上航線成為可能。漢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術都有了進一步,宋元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元朝為了補充河運不足,開創了大規模海運漕糧。明前期,1405-1433年,鄭各七次下西洋,開創了15世紀世界大規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偉大壯舉。”——王崇煥《中國古代交通》①戰爭和貿易的要求②秦以后大一統局面③造船和航海技術(指南針)的進步④為了彌補陸路及河運的不足⑤強盛的國力支撐原因:特點:①歷史悠久;②發展迅速;③長期領先;④影響深遠;探索概況影響人工運河開通1869年開通的蘇伊士運河連接了紅海和地中海成為西歐和南亞、東亞之間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極大地縮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航行距離三、工業革命與交通的發展1.陸路交通(1)火車西方
1814年,斯蒂芬森改進蒸汽機車。19世紀上半期,在英國帶動下,歐美各國紛紛修建鐵路網,鐵路成為陸路交通的主干,人類步入鐵路時代。中國
1881年,唐胥鐵路建成,是中國人在自己國土上修建的第一條實用鐵路。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竣工,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當時中國的鐵路主要掌握在列強手中。(2)汽車: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發明了汽車。要求革新技術保障工業革命交通工具【拓展】為了運輸開平礦務局出產的煙煤,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莊之間修建一條長11千米的鐵路鐵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視先進的蒸汽機車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顫聲驚動了附近的皇陵,就讓騾馬充當“火車頭”,這就出現了“馬拉火車”的天下奇聞。【拓展】中國第一條鐵路是1876年英國人擅自修筑的吳淞口到上海的淞滬鐵路,14.5公里。淞滬鐵路在江灣附近壓死一人,迷信風水的人說這條鐵路會破壞上海的風水,要求清政府干涉。結果清政府出資白銀28.5萬兩把鐵路給拆除了,機車和車輛沉入江底。加強各地區之間的聯系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政令暢通利于破除封建陋習推動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有利于軍事調動推動交通運輸業發展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P74【問題探究】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鐵路建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有利于減輕官民負擔,緩和社會矛盾積極作用: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使中國由傳統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消極作用:近代中國鐵路掌握在列強手中,成為列強侵略和征服中國的工具。2.水路交通西方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汽船。1812年,英國人制造的汽船試航成功。中國
19世紀20年代,西方的輪船開到中國。19世紀60年代中期,蒸汽動力輪船“黃鵠號”試航成功,揭開了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序幕。1872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為中國近代航運史上的里程碑。【思考點】閱讀教材P73,你怎樣理解輪船招商局在中國近代航運史上的意義?
材料:當時沿海和長江航運已為外洋壟斷,新成立的招商局簡直沒有“立足”之地,于是李鴻章為招商局爭取了運送漕糧和一些官府物資的專權:此舉是輪船招商局得以維持的關鍵。……輪船招商局的建立.確實達到了“分洋商利權”的目的。僅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6年(光緒二年)間.外國航運公司收入總共損失四百九十二萬三千兩,這期間中國商人少付給外國商人的費用當在十三萬六千兩以上。——張文華《帝國護衛:晚清中興四名臣》,中國工人出版社,2017.01,第223頁輪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國第一家輪船航運企業,是中國水上交通業近代化的開端。它的成功創辦和業務拓展打破了帝國主義對中國航運業的壟斷,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義。四、交通與社會變遷1.交通的改進,加強了各地的溝通,促進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秦朝“車同軌”政策和道路建設,提高了國家的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不同地區的經濟往來,具有深遠的影響;漢唐的絲綢之路,促進不同地方的經貿往來。"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禮記·中庸》2.交通的改變影響了城市的發展,加速了近代中國和世界的城市化發展;(1)清江浦因京杭大運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運路線的改變和津浦鐵路的開通而衰落。(2)京漢與隴海兩大鐵路開通后,鄭州發展態勢超越了洛陽與開封兩大古都。材料:淮陰(曾名清江浦,現與淮安市合并)伴隨著京杭大運河的發展而興盛,在明清之際與揚州、蘇州、杭州并稱運河沿岸的“四大都市”。明清時期淮陰位于黃、淮、運、鹽四河交匯之處,南漕北運,淮鹽營銷,換乘車船,都以這里為樞紐。……1872年,漕糧改由輪船海運,河運的地位一落千丈;1911年,津浦鐵路通車,淮陰行旅中轉站的地位一朝喪失。……曾經50多萬的居民已離散飄零,僅剩區區7萬。顯赫一時的歷史名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初建之時,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廣東省湛江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
- 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煙臺一中2025屆高三生物試題綜合試卷(15)生物試題含解析
- 上海立達學院《中醫健康理念》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市南開區2025年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答案
- 宜興市2024-2025學年數學五下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工程經濟與橋梁工程造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2024-2025學年數學三下期末調研試題含解析
- 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高中畢業班期末摸底統一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物聯網信息安全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某品牌咖啡營銷策劃與廣告策略
- 公司第1季度品質部工作總結報告
- 單片機應用技術試題題庫答案
- 燃氣管道安全評估合同
- 2025年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新產品開發流程和步驟
- 反恐維穩培訓課件
- 《肺性腦病護理查房》課件
- 藥店醫保自查報告范文
- IPC-4101C剛性及多層印制板用基材規范
- 急診常見疾病護理常規
- 中考英語復習閱讀理解(C篇)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