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期末教學質量調測試卷生物考生注意:1.本試題卷共10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分別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3.答題時請按照答題紙上“注意事項”的要求,在答題紙相應的區域規范作答,答在試卷上的答案一律無效。4.填空題的答案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寫在答題紙上相應區域內,作圖時可先用2B鉛筆,確定后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描黑。Ⅰ選擇題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下列不屬于免疫系統的組成成分的是()A.脾 B.脊髓 C.干擾素 D.記憶細胞2.下列各組物質,全部屬于人體內環境正常成分的是()A.呼吸酶、氨基酸、激素B.血紅蛋白、尿酸、膽固醇C.唾液淀粉酶、Ca2+、葡萄糖D.氧、尿素、血漿白蛋白3.動物學家考察某個牧區后,認為當地的鹿群處于增長高峰期,今后還能增長十幾年才會停止。預測種群數量變化趨勢的是()A.種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C.種群的年齡結構 D.種群的性別比例4.2023年12月1日是第36個“世界艾滋病日”。我國今年的宣傳主題為“凝聚社會力量,合力共抗艾滋”。下列關于HIV和艾滋病的敘述,正確的是()A.HIV的細胞結構中含有逆轉錄酶B.HIV在人體中的宿主細胞不只有輔助性T細胞C.HIV就是艾滋病,屬于后天獲得的免疫缺乏病D.艾滋病會通過輸血、蚊蟲叮咬、哺乳等方式傳播5.某同學利用標準A、B型血的血清鑒定自己的血型,結果如下圖。據此推測該同學的血型是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6.自然界中的種群數量總是處在動態變化之中,下列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中不屬于生物因素的是()A.捕食 B.寄生 C.競爭 D.氣候7.如圖表示某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情況,下列相關敘述和分析正確的是()A.從棄耕農田到喬木林階段屬于次生演替B.所有棄耕農田都能按圖示演替到喬木林階段C.棄耕農田階段,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沒有分層現象D.群落的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物種被另一個物種替代的過程8.研究者給家兔注射一種可以特異性破壞胰島B細胞的藥物——鏈脲佐菌素(STZ)進行血糖調節研究。為了準確判斷STZ是否成功破壞胰島B細胞,應()①在兔飽足狀態下②在兔空腹狀態下③測定血糖含量④測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測定血液中胰島素含量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9.下列關于森林群落敘述正確的是()A.森林群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陸地群落B.熱帶雨林群落結構復雜,群落的垂直結構最為明顯C.溫帶落葉闊葉林群落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變化,此現象屬于群落演替D.北方針葉林群落分布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優勢種主要有紅松、云杉、冷杉等落葉針葉植物10.下列生理活動的調節過程中不存在分級調節的是()A.人在抽血時,手不縮回B.日照時間變長,某些魚類性腺發育C.危險環境中,腎上腺素分泌量增加D.寒冷刺激時,甲狀腺激素分泌量增加11.某動物鮮活神經元的靜息電位和一次動作電位(由適宜刺激引發)如圖甲所示。將這一完整的神經元依次置于等滲溶液乙、丙、丁(能確保神經元正常生活)中,其靜息電位和因某適宜刺激而引發的一次電位變化如圖乙、丙、丁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等滲溶液乙、丙、丁中,K+濃度最高的是丁B.等滲溶液乙、丙、丁中,Na+濃度最高的是乙C.圖甲中,0-a段,內外Na+濃度差減小,Na+內流速率減慢D.圖丙中,沒有反極化過程,故該刺激沒能引發動作電位產生12.人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病狀或疾病與內環境穩態失調之間的對應關系,錯誤的是()A.感冒發熱,人體食欲不振——體溫過高,酶活性降低B.嚴重腹瀉,全身軟弱無力——機體丟失大量水和無機鹽C.腎功能障礙,易患尿毒癥——尿素等代謝產物在體內積累D.只吃素食,引起組織水腫——血漿滲透壓升高,組織液增多13.“探究果蠅種群的增長”活動中,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在培養瓶中放入熟透了的半根香蕉可以為果蠅生長繁殖提供食物來源B.每天同一時間觀察并記錄培養瓶中的果蠅個體數C.若培養瓶內的果蠅數量不易直接觀察計數時,可以用乙醚麻醉后再計數D.用鑷子夾取果蠅計數后,需將果蠅放回培養瓶繼續培養14.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圖甲是膝跳反射相關結構,圖乙是圖甲中某一部位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甲中的抑制性中間神經元能興奮但不能釋放神經遞質B.圖甲中的伸肌既是感受器也是效應器,能產生感覺的部位在大腦皮層C.圖乙中的神經遞質由細胞X合成,突觸前膜通過胞吐將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D.圖乙中的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下一個神經元興奮之后,可被神經遞質降解酶降解15.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在非消化期,胰液幾乎不分泌或很少分泌。進食時胰液分泌受到神經和體液的雙重調節,部分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胰島β細胞膜上有促胰液素的受體B.胰腺分泌的胰液進入機體內環境參與食物的消化C.圖中所示促進胰腺分泌胰液的迷走神經是副交感神經D.胰液分泌過多、過快且排出受阻引發的急性胰腺炎是自身免疫病16.科學家溫納通過實驗認為蜜蜂完全是根據氣味而不是舞蹈語言來確認食物地點的。之后弗里希觀察到,在找到蜜源回巢后,蜜蜂會在蜂巢上跳起“圓圈舞”或“8字舞”來表示蜜源的方位和距離,發現了蜜蜂真正獲取食物地點的方式,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下列相關敘述和分析正確的是()A.溫納所說的氣味為蜜蜂同伴提供了物理信息B.弗里希提出蜜蜂跳“圓圈舞”或“8字舞”屬于行為信息C.跳舞蜜蜂與其它蜜蜂個體之間只進行單向的信息傳遞D.弗里希實驗證明了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與信息傳遞無關17.腎上腺皮質能分泌皮質激素,下圖表示皮質激素分泌的調節過程。醛固酮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種鹽皮質激素,具有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重吸收的作用,當細胞外液中Na+濃度偏低時,其分泌量增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腎上腺皮質還能分泌糖皮質激素,其化學本質是多糖B.激素①通過垂體門脈系統運輸到垂體,定向發揮調節作用C皮質激素減少,能促進下丘腦和垂體分泌激素①和激素②D.醛固酮分泌增加時,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也增加18.如圖是“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中常用裝置,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裝置主要用于采集體型較大的小動物B.該裝置中的金屬篩網能阻止小動物向下移動C.該裝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動物的趨光性進行采集D.該裝置采集的小動物可以放置于70%的酒精中19.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許多生活、生產實踐都利用了植物激素的調節功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小麥、玉米收獲后,要及時晾曬以防種子發芽,原因是種子曬干后,脫落酸含量降低,能抑制種子萌發B.過去人們在密閉的米缸中點香,能使米缸中的綠色香蕉變黃,原因是由于香在米缸中燃燒不充分釋放出乙烯,能促進果實成熟C.清代《棉業圖說》中所附“摘心圖”,文中記載“摘心”能使棉花畝產增加三四十斤,原因是摘心能降低側芽處生長素的濃度,能促進側芽發育D.宋代著作《種藝必用》中,記載了一種促進空中壓條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黃泥曬干,篩過,以小便浸之。又曬干,篩過,再浸之。又曬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樹枝,則根生”,原因是人體尿液中含有生長素,能促進插條生根20.一天之中白天與黑夜的相對長度稱為光周期。為研究光照和黑暗時間與植物開花的關系,科研工作者用某短日照植物和某長日照植物做了甲、乙兩個研究。甲:實驗過程和結果如圖所示:乙:將長日照植物枝條嫁接到短日照植物上,給予短日照后,嫁接的枝條也可開花。下列有關敘述或推測中錯誤的是()A.植物感受光周期變化部位是葉片B.甲研究表明,一個光周期中連續黑暗時間高于臨界值,短日照植物才能開花C.甲研究表明,一個光周期中連續光照時間高于臨界值,長日照植物才能開花D.乙研究結果出現的可能原因是光信號在短日照植物體內被轉換為化學信號,從而促進長日照枝條開花21.在同一地方進行多次甲、乙兩種植物的混種實驗,連續進行若干代后,呈現出如下圖所示的變化情況。N=甲播種的種子數/乙播種的種子數,M=收獲時甲種子數/收獲時乙種子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乙兩種植物的生態位完全重疊B.若播種時N<a時,則收獲的甲種子數多于乙種子數C.若播種時甲的種子數顯著多于乙的種子數時,乙將被淘汰D.若甲、乙兩種植物達成競爭平衡,則收獲的甲種子數不一定等于乙種子數22.“稻—魚—鴨”生產模式是指在水稻田中以“種一季稻、放一批魚、養一群鴨”為特色而形成的稻魚鴨共生、魚米鴨同收的復合生態農業系統。這種以鴨食蟲、以魚食草、用鴨魚糞做肥料的稻魚鴨復合系統,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等多種生態功能,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稻、魚、鴨及其他生物共同組成稻田生態系統B.鴨魚糞做肥料直接為水稻生長提供了物質和能量C.“魚戲禾苗東,魚戲禾苗西”體現群落的水平結構D.“以鴨食蟲、以魚食草”調整了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關系,提高了能量利用率23.坐骨神經由多種神經纖維組成,不同神經纖維的興奮性和傳導速率有差異,多根神經纖維同步興奮時,其動作電位幅值(即大小變化幅度)可以疊加;單根神經纖維的動作電位存在“全或無”現象,即動作電位不論以何種刺激方式產生,刺激強度必須達到一定的閾值才能出現;閾下刺激不能引起任何反應——“無”,而閾上刺激則不論強度如何,一律引起同樣的最大反應——“全”。現欲研究坐骨神經的電生理特性,裝置如圖1所示,①為刺激位點,②③④⑤為電表電極位點,甲乙兩電表型號規格相同,4個電極位點均位于坐骨神經膜外,電表甲、乙測得的指針最大偏轉幅度分別如圖2曲線1、曲線2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刺激強度從a增強到b,興奮的神經纖維數量增加B.刺激強度<a時,可能出現電表甲偏轉,電表乙不偏轉現象C.①處給于一次強度為a的刺激,兩電表均發生方向相反的2次偏轉D.刺激強度為b時,電表乙偏轉幅度小于電表甲,可能原因是不同神經纖維的傳導速率不同24.“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個區域,由于種間競爭關系而導致對環境的需求發生錯位的現象,譬如生活在同一塊林地中的雜色山雀和大山雀,通過選擇密集程度及高度不同的喬木筑巢撫育后代的方式實現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屬于同域共存機制的是()A.蟬的幼蟲生活在地下土壤中,成蟲生活在地表樹上B.某海島上生活的兩種安樂蜥,具有不同的攝食方式C.森林群落中,黃鸝在樹冠層棲息,紅腹錦雞在林下層生活D.不同溫度喜好的蜥蜴,選擇不同陽光照射度的灌木棲息25.如圖是某湖泊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定量分析圖。圖中A、B、C代表三個營養級,數字均為實際測得的能量值,單位為106千焦。已知該生態系統受到的太陽輻射為118872.0×106千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118872.0×106千焦B.能量從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約為15.6%C.初級消費者通過呼吸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的能量的60%D.由圖可知,每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去向均有呼吸消耗、未利用、流向分解者和下一營養級四個部分Ⅱ非選擇題部分二、填空題(共5小題,共50分,除標出的分數外,其余每空1分)26.2023年11月20日,日本福島核電站第三批次核污水排放結束,從8月24日正式開啟排放,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已有超2.3萬噸核污水流入太平洋。研究表明,在福島核事故后,某些大型魚類中放射性核素137Cs的濃度比底棲魚類和無脊椎肉食動物高出一個數量級。圖甲表示海洋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箭頭表示它們之間的食物關系,圖乙表示部分生物之間能量傳遞關系。(1)測算各營養級之間某種數量值,可構建生態金字塔。圖中可能存在倒置金字塔類型的有________金字塔。(2)浮游植物通過________兩大過程參與生態系統的碳循環。(3)結合圖甲,分析圖乙中分解者利用的是________(用圖中文字描述)所同化的能量;字母B表示________。(4)由于資源有限,海洋中的各種魚類之間會爭奪________(寫出兩點即可),這種競爭會促使各物種間發生________,從而減少或排除競爭。獲得競爭優勢的物種往往具有高度的________性。(5)137Cs等可以在生物體內聚集,這些放射性核素被浮游植物等吸收轉化為有機物后,可以沿著________傳遞,隨著營養級增加,這些放射性核素濃度逐級升高,該現象被稱為________。(6)核污染水還會對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產生不可逆的影響,甚至導致物種減少和生態系統的破壞,引起生物多樣性下降,這說明生態系統的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7.適量的甜食可以緩解壓力、愉悅心情,但長期攝入過量的甜食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等的風險。哺乳動物感知味覺、調節攝食相關機制的過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注:GCbt區為苦覺皮層區,CeA區為甜覺皮層區;“﹢”表示促進,“﹣”表示抑制。(1)哺乳動物攝入甜食時,特定的物質分子會刺激口腔中的_______而產生神經沖動,并通過傳入神經傳至大腦皮層中的_______區產生甜覺。(2)哺乳動物在攝入苦味和甜味混合食物時通常只能感受到苦而不是甜,據圖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3)甜味物質的攝入會刺激機體產生多巴胺,長期攝入甜食會成癮。為探究甜食成癮的原因,科研人員取生理狀態相同且良好的小鼠若干,進行為期7d的適應性培養,然后將小鼠隨機均分為甲、乙、丙三組,再進行下表所示實驗,已知各組小鼠的初始多巴胺閾值(能引起興奮的多巴胺的最低含量)接近。組別實驗步驟1234甲每天用適量、等量且適宜濃度的糖水進行灌胃處理,持續7天檢測三組小鼠的多巴胺閾值糖戒斷處理,持續7天②乙延續之前的處理,持續7天丙①表中①處所填的內容是_______,②處所填的內容是_______。科研人員推測甜食成癮的原因可能是長期攝入甜味物質使多巴胺受體數量減少,據此分析,實驗結果是_______(用“>”“<”表示各組多巴胺閾值大小,多巴胺閾值接近用“=”表示)。28.血糖的平衡對于保證機體各種組織和器官的能量供應具有重要的意義,胰島素是維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圖1表示胰島素分泌的調節過程及胰島素作用機理。請分析回答:(1)血糖含量上升時,下丘腦的某個區域興奮,使得胰島β細胞分泌活動增強,此過程屬于________(填“神經”或“體液”)調節,由圖可知,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還受到________的影響,胰島素在血糖調節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2)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異常抗體(圖中抗體1、抗體2)。圖中因存在抗體________而引起的糖尿病可通過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原因是________。(3)研究人員對誘導成年小鼠腺泡細胞(胰腺外分泌腺細胞)體內轉分化為胰島β細胞進行了相關研究,為糖尿病治療提供了新途徑。轉分化的部分過程如圖2所示。階段一,M3因子誘導p53(一種抑癌基因,能抑制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分化)表達量瞬時增加;階段二,只有部分細胞分化為胰島β細胞,圖中指針越靠右,Dnmt3a表達量越高。據圖可以得出結論:________(填“促進”或“抑制”)p53的表達和________(填“促進”或“抑制”)Dnmt3a的表達,可提升胰島β細胞的再生比例。與異體移植胰腺相比,該治療糖尿病方法的優點: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29.請回答以下關于免疫反應和抗原檢測的相關問題:圖1為新冠病毒初次侵入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后,發生的增殖及部分免疫反應過程。①-④代表相關過程,APC為抗原呈遞細胞,a-g代表淋巴細胞。請回答:(1)新冠病毒(SARS-CoV-2)能通過s蛋白感染人的呼吸道黏膜細胞,卻不能感染人的皮膚細胞,其原因是________。新冠病毒在細胞A的________(細胞器)上通過④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質。(2)免疫細胞e的活化除了圖中所示信號外,還需要________的刺激。圖中細胞f是________能識別細胞B并誘導細胞發生凋亡。圖中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淋巴細胞是________(用圖中字母回答)。(3)新冠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多在發病3-5天后開始出現,當產生IgM的B細胞進入淋巴結,接受輔助性T細胞和抗原呈遞細胞的刺激,進一步增殖分化為漿細胞,進而大量產生IgG抗體,并且IgG持續時間較長。結合圖2可知,若檢測出新冠病毒________抗體陽性,則可做出該患者近期感染了新冠病毒而不是感染時間較長或既往感染的診斷。(4)除核酸檢測外,新冠病毒還可以采用試紙進行抗原檢測。抗原檢測一般采用雙抗體夾心法,其原理如圖3所示。結合墊處含有足量的、可移動的、與膠體金(顯紅色)結合的抗體1(能識別待測抗原某一部位),T處固定有抗體2(能識別待測抗原另一部位),C處固定有抗體3(抗-抗體1),能與抗體1結合。當抗體2或抗體3與對應的物質結合后,能將其截留。若待測樣本中含新冠病毒,則顯色結果為T線和C線處均顯紅色,判斷為陽性;若待測樣本中不含新冠病毒,則顯色結果為________,判斷為陰性。(5)人體免疫系統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安徽綠海商務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B超肝區知識課件
- 診療常規及技術規范知識培訓
- ccaa服務認證知識課件
- 倉儲物流計件勞動合同
- 晉中學院《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省藍田縣聯考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二模考試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人教版數學2.百分數(二)折扣同步練習六年級下冊含答案
- 2024年八月跨河輸氣管道浮船輔助拆除水流監測合同
- 鄭州工業安全職業學院《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知識產權執法》課件
- 2024年大學試題(管理類)-港口企業管理學歷年高頻考點試卷專家薈萃含答案
- 高中化學-分子晶體和原子晶體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
- 橋梁養護風險辨識手冊
- 2021年青海省中考化學試卷(附答案詳解)
- 《曼陀羅繪畫療愈-初三減壓》PPT
- 小學生三好學生競選演講稿PPT幻燈片
- 養老機構員工考核評分表
- 北京市海淀區2022-2023學年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
- 季節性安全檢查表(四季)
- 2023年貴州省中學生生物學競賽考試(初賽)試題( 含答案解析 )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