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1頁
河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2頁
河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3頁
河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4頁
河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1一、任務的由來 1二、編制目的 1三、編制依據 3四、方案適用年限 6五、編制工作概況 7六、原相關《方案》執行情況 8七、生態修復義務履行情況 4第一章礦山基本情況 5一、礦山簡介 5二、礦區范圍及拐點坐標 5三、礦山開發利用方案概述 6四、礦山開采歷史及現狀 9第二章礦區基礎信息 11一、礦區自然地理 11二、礦區地質環境背景 12三、礦區社會經濟概況 17四、礦區土地利用現狀 18五、礦山及周邊其他人類重大工程活動 18六、礦山及周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案例分析 18第三章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和土地損毀評估 20一、礦山地質環境與土地資源調查概述 20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 21三、礦山土地損毀預測與評估 39四、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分區與土地復墾范圍 47第四章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可行性分析 54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54二、礦區土地復墾可行性分析 55第五章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工程 73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預防 73二、礦山地質災害治理 74三、礦區土地復墾 81四、含水層破壞修復 87五、水土環境污染修復 87第六章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工作部署 93一、總體部署 93二、階段實施計劃 93三、年度工作安排 94第七章經費估算及進度安排 99一、經費估算依據 99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經費估算 109三、土地復墾工程經費估算 113四、總費用匯總與年度安排 119第八章保障措施與效益分析 149一、組織保障 149二、技術保障 149三、資金保障措施 150四、監管保障 153五、效益分析 153六、公眾參與 155第九章結論與建議 161一、結論 161二、建議 1621河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位于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千斤米,設計生產規模為25萬噸/年,開采礦種為鉬礦,有效期自2020年4月13為減少礦山建設及生產活動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及地質災害,改善礦山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盡可能減少土地破壞,及時復墾合理利用,保護并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依據《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21號),受河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擔了《河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的合并編制工作。并根據國土資源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方案編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調查與土地損毀評估,制定礦山在建設、開采、閉坑各階段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最大限度地減輕礦業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實現礦山環境的有效保護,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科學、合理地做好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工作,確定復墾責任范圍、確定土地復墾措施及落實資金來源,落實采礦權人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義務,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對礦山地質環境和土地復墾執行情況的監督管2周邊的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復墾設計,在合理用地的前提下盡可能保護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障周邊地區水土資源的持續利用,尤其是保持土地的利于相關部門監督檢查責任單位復墾義務的履行情況,確保土地復墾方案確定的基礎上,根據礦山開發利用方案、采礦地質環境條件,進行礦山地質環境影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預防和恢復治理技術措施,明確恢復治理的目標任務。3););););););););););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國土資););4證金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的指導意見》(財);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關于取消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建立礦山);工現場揚塵污染防治費的通知(試行)》,豫););(1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重新調整建設工程計價依據增值稅稅率););););););););5););););););););););););(26)《河南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與《河南省土地開發整理項););););););(33)《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6(6)《河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土地復墾方案報告);2009年至今礦山一直未生產。因此本《方案》依據2010年《河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確定礦山服務年限為2.4年,基建期1.4年;參照《規程-井工煤礦》地表移動持續時間公式確當變更礦區范圍和開采方式、擴大開采規模,或變更開采礦種的,均應當如果該礦山擴大開采規模、開采范圍、變更礦區范圍或者生產方式,應重7本次工作根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指南》(國土資規),項目組成員首先對《開發利用方案》等資料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先后多次抵達礦區所在地,對礦區及其周邊區域進行了實地踏勘,主要工作內容主要收集礦山開發利用方案、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區域、礦區范圍內地形地貌、氣象、水文、土地類型、地層巖性、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礦山地質、礦山開發規劃、人類工程活動及礦區內國民經紅外線激光測距儀測量距離的方法進行野外土地損毀及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同礦山占用與破壞土地情況、礦山固體廢棄物排放及其對地下水影響情況進行系統調查;針對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區,挖掘了土壤剖面,采集土壤樣品并進行分析;采集了影像、圖片資料,并做有文字記錄;采用座談會、問卷、調查走訪的形式,調查了公眾對土地復墾利用方向的意圖,以及對復墾標準與措施的意對收集到的各種資料和實際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現狀和預測評估,分析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發展趨勢,對復墾區劃分復墾單元,提出具體的防治措施及監測方案,并對復墾工程進行經費估算。編制《方案》8案》編寫和審核人員取得了相關培訓證書,編寫工作滿足《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指南》(國土資規[2016]21號附件)及其它相關規范、規程要求,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達到了預期目的,方案中的數據和結論均具有(一)原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業有限公司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表0-1原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程量匯總表防治工程類別項目單位工程量地面塌陷地裂縫治理工程土方充填m3244000排土場土地資源恢復及地形地貌景觀破壞治理工程廢石清理m364400覆土m3工業廣場土地資源恢復及地形地貌景觀破壞治理工程覆土m36300植樹棵監測工程地面塌陷、地裂縫、地下水個25表0-2原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預算總表9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預算金額各項費用占總費用的比例(%)一工程施工費2740753.49二設備購置費0.000.00三其他費用342889.90四不可預見費61672.87總計3145316.26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礦山已損1表0-3原土地復墾方案工程量匯總表工程類別單位合計備注一、土壤重構工程1、表土剝離m313471.32、覆土m313167.723、田埂修筑m34、土壤改良工程土壤培肥m3235.08土地翻耕hm25.8775、井蓋、座混凝土m36、井蓋、座鋼筋φ14m300φ12m二、植被重建工程m34890.2152、種樹株288263、灌溉用水m311939.81三、灌溉、排水工程1、外徑75mmPVC管m339.42、25m揚程潛水泵臺13、挖方m3198.738四、監測工程1、水準基準點監測次2、監測點監測次513、土壤質量監測次4、植被恢復效果監測次五、管護工程1、灌溉用水m332429.252、施肥m37783.02表0-4原土地復墾方案預算總表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費用(元)各項費用占總費用的比例(%)一工程施工費949564.3348.63二設備購置費0.000.00三其他費用153299.547.85四復墾監測與管護費用292420.50監測費15595.000.80管護費276825.50五預備費557172.8528.54基本預備費33085.92風險金28486.93價差預備費495600.0025.38六靜態總投資1456857.22七動態總投資1952457.22100.002原恢復治理方案編制于2011年,原土地復墾方案編制于2016年,現合并方案編制規范及采用的治理手段均已不同,因此本次治理工程與以往工程治理措施不同,受市場物價及工程措施影響,現表0-5原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程量與現方案治理工程量對比匯總表m3m30塊02m20m30m30m3000m30m20m30m30m30塊04塊04塊02m30m30m200000表0-6原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投資估算與現方案治理投資估算對比匯總表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原方案預算金額(萬元)本方案預算金額(萬元)一工程施工費274.08431.39二設備購置費3三其他費用34.29四風險金0五預備費6.17總計314.53431.39表0-7原土地復墾工程與現方案復墾工程對比匯總表一1m32m33m34m56m07080二1m32株3m3三1m02臺103m04m35m2四1次2次03次405次五1m302m30304表0-8原土地復墾投資估算與現方案復墾投資估算對比匯總表一二0三四五六七七、生態修復義務履行情況根據原《河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新縣千斤大銀與恢復治理方案》與《河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新縣5第一章礦山基本情況礦區向西82km有公路與京廣鐵路東雙河車站相連。礦區與千斤鄉有簡易公路三、礦山開發利用方案概述根據《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本次設計按照采礦許可證生產規模25萬t/a),新縣大銀尖鉬礦設計Ⅰ號礦體東端的礦塊作為首采塊段,本礦區有4個可體前后接替開采,具體開采順序詳見各礦體的開采順表1-2大銀尖鉬礦各礦體的開采順序及相互銜接關系表序號礦體名稱設計利用礦量(t)建設規模(萬t/年)服務年限服務年限(年)1234561I65264250.262Ⅱ236127250.94673Ⅲ285682254Ⅳ16734250.065合計6038072.4據《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由于礦區內地形復雜,地表起伏大,且礦體厚度薄、傾角大,不適宜進行露天開采。并且考慮到礦山在以往的生產過程中對由于礦體為傾斜或極傾斜薄礦體,下盤圍巖穩定性較孔留礦法,單中段開采。主要步驟為:鑿巖—爆破—通風—局部放礦—撬頂及平場—大量放礦。礦山每個開采中段即為一個中段,高度依地形變化為30~一采一,從一端向另一端后退式回收。回采完畢后,對于礦巖穩定性好、較為穩定的采空區,只要對其采取封堵即可;而圍巖穩定性較差的采空區,采用井開拓系統的平硐、運輸平巷和運輸石門斷面均為三心拱形,斷面規格為8行局部支護。平硐內采用礦斗車運輸方案,各中段采下的礦石由放礦漏斗放至礦車內,然后由人工沿運輸平巷的軌道將礦車推至地表,再由人工卸至礦運汽9源開發利用方案》,該礦山礦石中存在的有害元素鉛不超標,沒有砷、氟元素,左右,這些廢石運出硐外就近堆放,廢石中沒有危害環境的物質。廢石場設在坑口附近低凹處,利用山坡地勢高差堆放,廢石場底部砌設防洪圍堰,邊坡用塊石漿砌護坡,上部山坡設置截洪溝及導流溝。設專人對廢石場進行日常維護和管理,加強雨季監測,防止洪水沖刷破壞和并且,結合現在正進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村通路之際,將采出的另,在《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中提出固體廢棄物根據各礦體開采順序,采用充填法將礦山產生的廢石在每個礦體開采結束后用于采空區充填,最礦山鑿巖作業水、礦坑裂隙涌水等不含有毒物質,直接通過平硐排出坑外,經沉),度近萬米。形成了平硐1(PD1)--主運輸巷道--回風巷—風井的開拓系統。平硐系統。風井設爬梯,人員安全出口有兩個,即260m,風井規格2m×2m。PD1長31m斜交Ⅱ號礦脈,穿過礦體后,延礦體下盤2009年度至今,由于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礦山停產至今,亦未編制綠色礦山表1-3礦山現狀各場地情況第二章礦區基礎信息),米,日最大降水量202.3mm,年均相對濕度60~80%,年平均絕對濕度13.6~礦區屬淮河流域上游,水系較發育,河流多呈北東—南西向、近南北向,地表水先匯入王店河,后進入千斤河,由千斤河流入晏河,匯入淮河。區內溝谷發下水位以上,且自然排水條件較好,其水量可利用有利地形自然疏干。礦區內地速較慢。區內有千斤河和楊店村水庫,千斤河從礦區西北流過;楊店村水庫面積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礦區位于大別山的北麓,屬山前丘陵地貌,區內地勢東本區屬桐柏大別山丘陵平原常綠落葉闊葉林植被區,自然植被主要樹種有馬尾松、黃山松、杉木、銀杏、麻櫟、槲櫟栓皮櫟等,灌叢有黃櫨、連翹、杜鵑、山胡椒等,草本植物有黃背草、白茅等,人工栽培樹種有馬尾松、杉木、板栗、麻櫟、栓皮櫟、楓楊、旱柳、榆樹、國槐、苦楝等,在河谷、丘陵等地,凡地勢平緩、土層深厚的地方,均已墾為農田,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兼發育階段的水稻土都有其明顯的指示層段,耕層土質松、爛根據土壤普查資料,該區的典型地帶性土壤為黃宗礦區位于大別山北麓,大地構造位于秦嶺---大別主要有中上元界滸灣巖組(Pt2+3h)及第b)巖漿巖巖石類型以中粒花崗巖、中粒二長花崗巖為主體,邊部呈巖脈、巖墻狀產出,厚幾米至十幾米。其巖石礦其次為近南北向組。褶皺構造不發育,地層呈平緩的表2-1主要斷裂特征一覽表編號NW盤NW盤NW盤沖黃銅礦等。黃銅礦等。新縣大銀尖鉬礦處于丘陵地帶,地下水類型主要①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在礦區內分布范圍小,其含水層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巖組,為躒石、砂、粉砂、亞②基巖裂隙水:該類地下水含水層為風化的中上元界滸隙水含量小且集中,受季節性變化影響明顯,基巖裂充填,井工開采遇較破碎地段或界面時有裂隙水①補給:第四系松散巖類含水層所含水地下水主要由基巖裂隙中,風化裂隙細微,水力聯系一般,不均衡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礦床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充水水源主要為大氣降礦區屬于丘陵區,巖土體類型主要為基巖堅硬巖組松散巖類巖組主要為地表覆蓋的第四巖組,分布發育深度小,新鮮巖石完整堅硬,厚層狀結構,巖石鮮巖石完整堅硬,厚層狀結構,巖石的物理力學性質良到礦權外。礦體賦存標高+255米至+145米,埋深0米至60米,礦體西部露頭較差,%,%,%,%,體零星出露地表,呈脈狀分布,延長718米左右,厚4.25~5.59米,平均厚5.31米,%,%,礦體呈脈狀分布,延長170米左右,厚4.44~5.72米,平均厚5.25米8.2%,厚度穩定。礦體走向70o左右、傾向340%,%,表2-2礦體特征一覽表礦體號長度厚度(%)標高埋深走向傾向傾角礦體形態I7501.56~6.790.128+255~+1450~607034065脈狀II7282.31~5.610.160+252~+1120~6060~70330~35050~75脈狀III7184.25~5.590.150+251~+1750~607034060脈狀IV4.44~5.72+262~+1750~307034065脈狀里,轄17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257個村民組,總人口3.5萬人(2019年)。先后獲全國模范職工小家、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級生態鄉鎮、省級衛生全市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級生態建設示范鄉和市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杏、油茶籽等農副產品重要集散地。扶持發展吊瓜、甘蔗、油茶、茶葉等特色種萬噸,灰鉬800萬噸,瑩石200萬噸。全鄉現有百年以上銀杏古樹884株,50年以上根杏古樹2428株,10年以上銀杏樹5.2萬株,千斤表2-3新縣千斤鄉社會經濟概況統計表年度總人口(萬人)農業人口(萬財政收入(萬元)農民人均耕地人均純收入(元)20172.5998930.53382020182.99120310.55402420193.52.1148120.584232),表2-4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統計表一級地類二級地類面積hm2占總面積比例%01耕地011水田31.8721.9521.9502022茶園03林地031有林地83.257.2957.29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0.790.7907住宅用地072農村宅基地4.312.972.97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河流水面0.840.58水庫水面坑塘水面0.710.49其他土地自然保留地4.234.23合計145.22五、礦山及周邊其他人類重大工程活動根據現場調查,本礦山周邊無其他礦山、無探礦權采礦權設置、無鐵路、無六、礦山及周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案例分析本礦山為地采礦山,礦山服務年限短,開采破壞范圍有限,參考省內其他鉬礦礦山恢復治理經驗,本礦山治理方案中主要布設工程為:設置警示牌、地裂縫填充、對廢石場設置擋土墻和排水渠,對工業廣場進行建筑物拆除、垃圾清運及井筒封堵,對復墾區進行場地平整及植被綠化。設計經驗較為成熟,施工難度不根據原《河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新縣千斤大銀尖恢復治理方案》與《河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新縣千斤大銀尖鉬 200株,投入治理工程費用25.4萬元,現復墾區部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編制了《嵩縣豐源鉬業有限責任公司雷門溝鉬礦1#排土場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設計書》,治理面積0.137km2,設計的主要工作量包括:工挖溝渠1341.78m3、混凝土澆筑342.98m3。巖質邊坡擋土墻工程:人工挖基坑月竣工,共投資486.18萬元,已順利通過了第三章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和土地損毀評估一、礦山地質環境與土地資源調查概述集及現場踏勘的基礎上,進行了礦山地質環表3-1完成主要工作量一覽表工作項目單位工作量備注資料收集份技術改造初步設計、資源儲量核查報告、水文地質報告、環評報告、恢復治理方案、土地復墾方案、資源動態檢測報告調查范圍km2精度1:1000,包括礦區及周邊影響地段調查路線km4工業廣場-選礦廠-尾礦庫-采空區-排土場地貌點數個地形地貌調查水文點個3調查地表水水位地質環境調查個6村莊訪問調查個2楊店村及土主嶺村自然經濟概況項8包括氣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質、土壤、植被等社會經濟概況項1千斤鄉經濟概況村民調查村組/人走訪調查楊店村村民12人及土主嶺村村民11人照片張52選用6張計算機制圖幅6報告文本份1表3-2評估區重要程度分級表重要區較重要區一般區1、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區;1、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區;1、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人口在200人以下;鐵路、中型以上水利、電力工程或其它重要建筑設施;2、分布有二級公路、小型水利、電力工程或其它較重要建筑設施;2、無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設施;3、礦區緊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含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等)或重要旅游景區(點);3、緊鄰省級、縣級自然保護區或較重要旅游景區(點3、遠離各級自然保護區及旅游景區(點);4、有重要水源地;4、有較重要水源地4、無較重要水源地;5、破壞耕地、園地;5、破壞林地、草地;5、破壞其他類型土地;注:評估區重要程度分級確定采取上一級別優先的原則,只要有一條符合者即為該級別。中徑流帶或地表水聯系不密切,礦坑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地下采礦和疏干排水導致礦區周圍主要充水含水層破壞可能小,故評估砂、粉砂、亞粘土等,厚度小于5m;礦體的頂板、底板及圍巖為角閃巖類,巖區面積0.32km2,礦區內采空區面積2080m2,采空區范圍小,地面無明顯塌陷表3-3地下開采礦山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分級表復雜簡單主要礦層(體)位于地下水以下,礦坑進水邊界條件復雜,充水水源多,充水含水層和構造破碎帶、巖溶裂隙發育帶等富水性強,補給條件好,與區域強含水層、地下水集中徑流帶或地表水聯系密切,老窿(窯)水威脅大,礦坑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地下采礦活動和疏干排水容易造成區域含水層破壞主要礦層(體)位于地下水位附近或以下,礦坑進水邊界條件中等,充水含水層和構造破碎帶、巖溶裂隙發育帶等富水性中等,補給條件較好,與區域強含水層、地下水集中徑流帶或地表水有一定聯系,老窿(窯)水威脅中等,礦坑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地下采礦和疏干排水較容易造成礦區周圍主要充水含水層破壞主要礦層(體)位于地下水以上,礦坑進水邊界條件簡單,主要礦層(體)位于地下水位附近或以下,礦坑進水邊界條件中等,與區域強含水層、地下水集中徑流帶或地表水聯系不密切,礦坑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地下采礦和疏干排水導致礦區周圍主要充水含水層破壞可能小礦床圍巖巖體結構以碎裂結構、散體結構為主,軟弱巖層和松散巖層發育,蝕變帶、巖溶裂隙帶發育,巖石風化強烈,地表殘坡積層、基巖風化破碎帶厚度大于10m,礦層(體)頂地板和礦床圍巖穩固性差,礦山工程場地地基穩定性差礦床圍巖巖體結構以薄—厚層狀結構為主,蝕變帶、巖溶裂隙帶發育中等,局部有軟弱巖層,巖石風化中等,地表殘坡積層、基巖風化破碎帶厚度5—10m,礦層(體)頂地板和礦床圍巖穩固性中等,礦山工程場地地基穩定性中等礦床圍巖巖體結構以巨厚層礦床圍巖巖體結構以巨厚層狀—塊狀整體結構為主,蝕變作用弱,巖溶裂隙帶不發育,巖石風化弱,地表殘坡積層、基巖風化破碎帶厚度小于5m,礦層(體)頂地板和礦床圍巖穩固性好,礦山工程場地地基穩定性好地質構造復雜,礦層(體)和礦床圍巖巖層產狀變化大,斷裂構造發育或有活動斷裂,導覆巖和主要含水層(帶),導水性強,對井下采礦安全影響巨大地質構造較復雜,礦層(體)和礦床圍巖巖層產狀變較大,斷裂構造較發育,并切割礦床(體)圍巖、覆巖和主要含水層(帶),導水斷裂帶的導水性較差,對井下采礦安全影響較大地質構造簡單,礦層(體)和礦床圍巖巖層產狀變化小,斷裂構造不發育,斷裂未切割礦層(體)和圍巖覆巖,斷裂帶對采礦活動影響小現狀條件下原生地質災害發育,或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類型多,危害大現狀條件下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類型較多,危害較大現狀條件下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類型少,危害小采空區面積和空間大,多次重復開采及殘采,采空區未得到有效處理,采動影響強烈采空區面積和空間較大,重復開采較少,采空區部分得到處理,采動影響較強烈采空區面積和空間小,無重復開采,采空區得到有效處理,采動影響較輕地貌單元類型多,微地貌形態復雜,地形起伏變化大,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對高差大,地面傾向與巖層傾向基本一致地貌單元類型較多,微地貌形態較復雜,地形起伏變化中等,不利于自然排水條件,地形坡度一般為20°—35°。相對高差較大,地面傾向與巖層傾向多為斜交。地貌單元類型單一,微地貌形態簡單,地形起伏變化平緩,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對高差小,地面傾向與巖層傾向多為反交注:采取就上原則。只要有一條滿足某一級別,應定為該級別。采)礦山生產建設規模年生產礦石<30×104t為小型礦山,本礦山生產建設規模山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屬于中等類型,對照“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精度分級),表3-4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精度分級表評估區重要程度礦山生產建設規模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復雜簡單重要區大型一級一級一級一級一級一級小型一級一級二級較重要區大型一級一級一級一級二級二級小型一級二級三級一般區大型一級二級二級一級二級三級小型二級三級三級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DZ/T0286-2015),條件復雜程度(表3-5)、建設項目的重要性分類(表3-6)進行分別評估,最后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分級(表3-7)對評估區的礦區區域地質構造條件較復雜,地震基本烈度VI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度以大于8°~25°為主,地貌類型較單一;巖性巖相變化較小,巖土體結構較表3-5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分類表條件類別復雜簡單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構造條件復雜,建設場地有全新世活動斷裂,地震基本烈度大于Ⅷ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大于0.20g區域地質構造條件較復雜,建設場地附近有全新世活動斷裂,地震基本烈度Ⅶ度至Ⅷ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0g~0.20g區域地質構造條件簡單,建設場地附近無全新世活動斷裂,地震基本烈度小于或等于Ⅵ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小于0.10g地形地貌地形復雜,相對高差大于200m,地面坡度以大樣地形較簡單,相對高差50m~200m,地面坡度以大于8°~25°為主,地貌類型較單一地形簡單,相對高差小于50m,地面坡度以小于8°為主,地貌類型單一地層巖性和巖土工程地質性質巖性巖相復雜多樣,巖土體結構復雜,工程地質條件差巖性巖相變化較大,巖土體結構較復雜,工程地質條件較差巖性巖相變化小,巖土體結構簡單,工程地質性質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復雜,褶皺斷裂發育,巖體破碎地質構造較復雜,有褶皺、斷裂分布,巖體較破碎斷裂,裂隙發育水文地質條件具多層含水層,水位年際變化大于20m,水文地質條件不良有二至三層含水層,水位年際變化5m~20m,水文地質條件較差單層含水層,水位年際變化小于5m,水文地質條件良好地質災害及不良地質現象發育強烈,危害較大發育中等,危害中等危害小人類活動及地質環境的影響人類活動強烈,對地質環境的影響、破壞嚴重人類活動較強烈,對地質環境的影響、破壞較嚴重人類活動一般,對地質環境的影響,破壞小注:每類條件中,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則,有一條符合即為該類。表3-6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表項目類型項目類別重要建設項目開發區建設、城鎮新區建設、放射性設施、軍事設施、核電、二級(含)以上公路、鐵路、機場、大型水利工程、電力工程、洪口碼頭、礦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業建筑、民用建筑、垃圾處理場、水處理廠等較重要建設項目新建村莊、三級(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電力工程、洪口碼頭、礦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業建筑、民用建筑、垃圾處理場、水處理廠等一般建設項目小型水利工程、電力工程、洪口碼頭、礦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業建筑、民用建筑、垃圾處理場、水處理廠等表3-7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分級表建設項目重要性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復雜簡單重要一級一級二級較重要一級二級三級一般二級三級三級綜上所述,該礦山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為),表3-8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分級表程度分級地質災害含水層地形地貌景觀水土污染嚴重發生可能性大;2、影響到城市、鄉鎮、重要行政村、重要交通干線、重要工程設施及各類自然保護區安全;3、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大于500萬元;4、受威脅人數大于100人。1、礦床充水主要含水通道;2、礦井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3、區域地下水水位下降;4、礦區周圍主要下降,或呈疏干狀態,生產、生活供水困難。1、對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破壞程度大;2、對各類自然保護區、人文景觀、風景旅游區、城市周圍、主要交通干線兩側可視范圍內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嚴重。1.廢水污染因子高于《污水綜合排放標準》限值,水質污染,不能用于農業、漁業;2.土壤中鎘、汞、砷、鉛、鉻的含量高于《土壤環境治理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限值,對原生土壤污染嚴重較嚴重發生的可能性較大;2、影響到村莊、居民聚居區、一般交通線和較重要工程設施安全;3、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00-500萬元;4、受威脅人數10-100人。1、礦井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2、礦區及周圍主要含水狀態3、礦區及周圍地影響礦區及周圍部分生產生活供水。1、對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對各類自然保護區、人文景觀、風景旅游區、城市周圍、主要交通干線兩側可視范圍內地形地貌景觀影響較重。1.水質指標基本滿足《農田灌溉水質標準》要求;2.固體廢棄物重金屬元素含量略超標,處理后對土壤環境質量有影響。較輕1、地質災害規小,發生的可能性小;2、影響分散性居民、一般性小規模建筑及設施;3、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經濟損受威脅人數小于10人。1、礦井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2、礦區及周圍主要含水層水位下降幅度小;3、礦區及周圍地表水未漏失;4、未影響到礦區及周圍生產生活用水。1、對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破壞程度小;2、對各類自然保護區、人文景觀、風景旅游區、城市周圍、主要交通干線兩側可視范圍內地形地貌景觀影響較輕。1.水質指標基本滿足《農田灌溉水質標準》要求;2.固體廢棄物重金屬元素含量略超標,處理后對土壤環境質量影響較輕。依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DZ/T0286-2015),地質災害評估災種坑口附近低凹處及礦區排土場,廢石堆堆積方量約3000m3,最大堆積高度約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因此現狀評估認為現狀條件下排土場地質災害危險性為根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DZ/T0223-2011)附①礦山采礦活動引發地面塌陷、地裂縫地質1n1DD3H0D3H0=20>1,因此采礦活動為非充分采動,為定Wfm31n13n3D1H0 0H0Wfm—非充分采動條件下的地表最大下沉值(mmUcm—最大水平移動值(mmα—礦層傾角(°);b—水平移動系數;):礦層礦層埋深(m)礦層平均厚度(m)采深采厚比I0~603.020~19.87II0~604.710~12.74III0~605.310~11.3IV0~305.250~5.71):):為1695.04mm,地面塌陷影響面積將達0.156km2,其規模為中型,分布在礦區因此預測評估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隨著采礦活動的持續和加劇將產生地面能也將逐步擴大,最終地面塌陷影響面積將達0.156km2,按地質災害規模等級排土場引發泥石流地質災害危險性的預測評估:②礦山采區、工業廣場本身遭受崩塌、滑坡地質災采區采礦活動和工業廣場本身遭受崩塌、滑坡地③礦山采礦活動、工業廣場建設本身遭受泥石流地質相應評估,因此,尾礦庫工程建設遭受地質災害表3-10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綜合評估評估區地災類型現狀評估預測評估危險性綜合評估引發(加劇)的危險性遭受的危險性采區地裂縫、地面塌陷小中等區工業廣場崩塌、滑坡小小小小區排土場崩塌、滑坡、泥石流小小小小區礦山道路崩塌、滑坡小小小小區尾礦庫崩塌、滑坡-小小小區選礦廠崩塌、滑坡--小小區其他區域崩塌、滑坡小小小小區礦床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礦坑正常涌水量60m3/d,經現場調查,現狀條件下,位下降幅度不明顯,因此現狀條件下采礦活動表3-11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地表水水質分析統計表水質因子均值含量超標倍數執行標準PH6.9506.5-8.5銅未檢出01鋅未檢出01COD23.50.1820F-未檢出00.2揮發酚未檢出00.005石油類未檢出00.05硫化物未檢出00.2六價鉻未檢出00.05Cd未檢出00.005表3-12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地下水水質分析統計表水質因子均值含量超標倍數執行標準PH6.9506.5-8.5總硬度2350300銅未檢出00.05鋅未檢出00.5鉬未檢出00.01揮發酚未檢出00.001氟化物0.870Cd未檢出00.001Cr6+未檢出00.01(四)礦區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現狀評估與預測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礦山建設和采礦活動產根據上述地面塌陷預測隨著采礦活動活動的持續和加劇,至采礦活動終了為1695.04mm,地面塌陷影響面積將達0.156km2,至采礦活動終了時礦區原始(3)工業廣場、礦山道路及其他工程建設對地形地貌景觀的影響或破壞情(五)礦區水土環境污染現狀分析與預測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新縣千斤大銀尖鉬礦兩個尾礦庫環境現狀監測評估工作在2020年5月完成,監測共布設土壤采樣點16個,其中寨溝尾礦庫采樣點6點1個。土壤樣品測試分析指標主要為鎘、汞、砷、鉛、鉻、銅、鎳、pH值、標準中工業類用地篩選值,寨溝尾礦庫土壤樣品寨溝尾礦內土壤樣品與尾礦樣品檢測結果對比分),量均低于污染風險篩選值,兩個檢測樣品中的銅的含),如前所述,參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質標準,標,尾礦庫內XMDS01樣品鉬略微超標,其他項目皆滿足地表水Ⅲ廢石浸出液中各項有毒有害元素濃度均低于《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性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該廢石為第Ⅰ類表3-13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現狀評估綜合分區表評估區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影響和破壞程度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現狀綜合分區地質災害含水層地形地貌景觀水土污染工業廣場危險性小較輕較嚴重較輕較嚴重區排土場危險性小較輕較嚴重較輕礦山道路危險性小較輕較嚴重較輕尾礦庫危險性小較輕較嚴重較輕選礦廠危險性小較輕較嚴重較輕其他區危險性小較輕較輕較輕較輕區采區危險性小較輕較輕較輕較輕區表3-14礦山地質環境影響預測評估綜合分區表評估區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影響和破壞程度礦山地質環境影響預測綜合分區地質災害含水層地形地貌景觀水土污染采區危險性中等較輕嚴重較輕嚴重區工業廣場危險性小較輕較嚴重較輕較嚴重區排土場危險性小較輕較嚴重較輕礦山道路危險性小較輕較嚴重較輕尾礦庫危險性小較輕較嚴重較輕選礦廠危險性小較輕較嚴重較輕其他區危險性小較輕較輕較輕較輕區三、礦山土地損毀預測與評估礦山開采工藝流程圖生產期:在礦產開采期間發生塌陷改變了該區域的地形地貌和巖層的穩定表3-15耕地壓占損毀程度分級標準名稱評價因子評價等級輕度損毀中度損毀重度損毀地表變化壓占面積≤0.165hm20.165-0.33hm2>0.33hm2壓占物性質礫石含量<10%10%-30%>30%pH值6.5-7.54.6-6.5或7.5-8.5<4、>8.5穩定性地表穩定性很穩定穩定不穩定表3-16林地、草地壓占損毀程度分級標準名稱評價因子評價等級輕度損毀中度損毀重度損毀地表變化壓占面積≤1.5hm21.5-3hm2>3hm2壓占物性質礫石含量<15%15%-30%>30%pH值6.5-7.54.6-6.5或7.5-8.5<4、>8.5穩定性地表穩定性很穩定穩定不穩定表3-17水澆地塌陷損毀程度分級標準損毀等級水平變形(mm/m)附加傾斜(mm/m)下沉(m)裂縫寬度(cm)生產力降低(%)輕度≤4.0≤6.0≤1.5≤20.0中度4.0~8.06.0~12.01.5~3.015~4020.0~60.0重度>8.0>12.0>3.0>40>60.0表3-18旱地塌陷損毀程度分級標準損毀等級水平變形(mm/m)附加傾斜(mm/m)下沉(m)裂縫寬度(cm)生產力降低(%)輕度≤8.0≤20.0≤2.0≤20.0中度8.0~16.020.0~40.02.0~5.015~4020.0~60.0重度>16.0>40.0>5.0>40>60.0表3-19林地、草地塌陷損毀程度分級標準損毀等級水平變形(mm/m)附加傾斜(mm/m)下沉(m)裂縫寬度(cm)生產力降低(%)輕度≤8.0≤20.0≤2.020≤20.0中度8.0~20.020.0~50.02.0~6.020~5020.0~60.0重度>20.0>50.0>6.0>50>60.0注:損毀程度分級確定采取上一級別優先度原則,只要評價因子中有一項符合即為該級別。大銀尖鉬礦從2009年至今一直處于停產狀態,自2000年底至2008),規程第3部分:井工煤礦》(TD/T1031.3—2011)對地下開采損毀預測的方法,地表塌陷損毀程度主要取決于采空區地表的水平變形、附加傾斜度、最大1031.3—2011)附錄B.4林地、草地損毀程度分級標準,確定現狀塌陷區損毀表3-20已損毀土地面積一覽表損毀區一級地類二級地類面積(hm2)損毀類型損毀程度工業廣場03林地031有林地0.0170.0741壓占重度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0.0571尾礦庫103林地031有林地0.78071.6712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0.8905排土場101耕地011水田0.04680.10403林地031有林地0.0572排土場201耕地011水田0.26060.393803林地031有林地0.1332礦山道路02022茶園0.0240.332803林地031有林地0.2107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0.0981選礦廠03林地031有林地0.1930.305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小計2.88092.8809--2資料,深厚比(可采深度與采厚之比)小于20時,破壞,地表出現規模大、范圍廣的地裂縫或塌陷等地表變形;深厚比在20~200表3-21工業廣場損毀土地面積一覽表礦層礦層埋深(m)礦層平均厚度(m)采深采厚比I0~603.020~19.87Ⅱ0~604.710~12.74Ⅲ0~605.310~11.3Ⅳ0~305.250~5.71通過深厚比計算可知,大銀尖鉬礦的四條礦體的深厚比均小于20,有可能D1H0D1H0D3H0D3H031n13n3D1H0D3H0M—礦層開采厚度;α—礦層傾角(°);D1—沿傾向工作面長度;D3—沿走向工作面長度;H0—平均開采深度;):):):),計算公式:Hmax=20+1053.41m,Ⅲ采區裂縫最大深度深度為56.09m,Ⅳ采區裂縫最大深度深度為表3-22擬損毀土地面積一覽表損毀區域一級地類二級地類面積(hm2)損毀類型損毀程度一級地類尾礦庫2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1.36791.3679壓占重度塌陷區①01耕地011水田0.54655.6543塌陷輕微02022茶園0.520703林地031有林地4.5871塌陷區②02022茶園1.74029.757803林地031有林地8.0176塌陷區③03林地031有林地0.15510.1551重度16.935116.9351重復損毀區03林地062有林地-0.3203-0.3203塌陷重度小計-0.3203-0.3203合計16.614816.6148--規程第3部分:井工煤礦》(TD/T1031.3—2011)對地下開采損毀預測的方法,地表塌陷損毀程度主要取決于采空區地表的水平變形、附加傾斜1031.3—2011)附錄B.4林地、草地損毀程度分級標準,結合本礦山預測塌陷本項目共損毀土地面積19.4957hm2,其中已損毀土地面積2.8809hm2,擬損按損毀程度分:重度損毀4.0836hm2,中度損毀9.7578hm2,輕度損毀2表3-23損毀土地情況匯總表損毀區域一級地類二級地類面積(hm2)損毀類型損毀程度毀工業廣場03林地031有林地0.0170.0741壓占重度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0.0571尾礦庫103林地031有林地0.78071.6712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0.8905排土場101耕地011水田0.04680.10403林地031有林地0.0572排土場201耕地011水田0.26060.393803林地031有林地0.1332礦山道路02022茶園0.0240.332803林地031有林地0.2107損毀區域一級地類二級地類面積(hm2)損毀類型損毀程度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0.0981選礦廠03林地031有林地0.1930.305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小計2.88092.8809--擬損毀尾礦庫2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1.36791.3679壓占重度塌陷區①01耕地011水田0.54655.6543塌陷輕微02022茶園0.520703林地031有林地4.5871塌陷區②02022茶園1.74029.757803林地031有林地8.0176塌陷區③03林地031有林地0.15510.1551重度小計16.935116.9351--重復損毀重復損毀區03林地031有林地0.32030.3203壓占-塌陷重度小計0.32030.3203--合計19.495719.4957(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分區④堅持區內相似,區際相異的原則來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分表3-24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分區表現狀評估預測評估嚴重較嚴重較輕嚴重重點區重點區重點區較嚴重重點區次重點區次重點區較輕重點區次重點區一般區注:現狀評估與預測評估區域重疊部分采取就上原則進行分區。1個重點防治區、5個次重點防治區和1個一般表3-25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區劃分一覽表評估區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現狀綜合分區礦山地質環境影響預測綜合分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區劃分采區較嚴重區嚴重區重點防治區(A1)工業廣場較嚴重區較嚴重區次重點防治區(B1)排土場較嚴重區較嚴重區次重點防治區(B2)礦山道路較嚴重區較嚴重區次重點防治區(B3)尾礦庫較嚴重區較嚴重區次重點防治區(B4)選礦廠較嚴重區較嚴重區次重點防治區(B5)其他區較輕區較輕區一般防治區(C)①主要地質環境問題:該區產生的地質環境問題主要為修建工業廣場對土③防治措施:閉坑后,封堵井口,對臨時建筑物進行①主要地質環境問題:該區產生的地質環境問題主要為礦山廢石對土地資③防治措施:對廢石場進行監測,雨期加密監測,發現險情及時處理。閉①主要地質環境問題:該區產生的地質環境問題主要為對土地資源占用及②防治措施:閉坑后,對礦山道路進行修整,道路予以保留方便后期治理①主要地質環境問題:該區產生的地質環境問題主要為礦山廢石對土地資③防治措施:對尾礦庫進行監測,嚴格按照安全評價報告要求進行防治。①主要地質環境問題:該區產生的地質環境問題主要為礦山廢石對土地資③防治措施:對選礦廠進行監測,雨期加密監測,發現險情及時處理。閉指評估區內其他未設計開采區域,該區域礦山地質環境問題較輕,可進行復墾區是生產建設項目已損毀和擬損毀的土地及永久性建設用地共同構成復墾責任范圍為復墾區中已損毀和擬損毀的土地及不再保留繼續使用的永方案涉及的各類土地面積具體情況見表3-26,復墾區各區域拐點坐標見表表3-26方案涉及各類土地面積項目涉及面積面積(hm2)備注礦區面積145.22《采礦許可證》項目區面積19.4957生產建設項目的項目范圍內土地構成的區域,包括礦區內范圍和超出礦區的范圍一、總損毀面積19.49571、壓占損毀土地面積4.24881)已壓占損毀面積2.88092)擬壓占損毀面積1.3679項目涉及面積面積(hm2)備注2、挖損損毀土地面積01)已挖損損毀面積02)擬挖損損毀面積03、塌陷損毀土地面積16.93511)已塌陷損毀面積02)擬塌陷損毀面積16.93514、重復損毀面積0.3203二、已復墾面積0.0537三、永久性建設用地面積0四、復墾區面積19.4957一五、復墾責任范圍19.4957一-三參照全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表3-23復墾區內的土地利用類型匯總表一級地類二級地類損毀面積(hm2)占復墾區比例(%)編號名稱編號名稱01耕地011水田0.85394.38%02022茶園2.284911.72%03林地031有林地13.831370.95%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2.525612.95%合計19.4957表3-24土地利用權屬表單位:hm2合計楊店村土主嶺村一級地類二級地類編號名稱編號名稱0.44790.40601耕地011水田0.85392.15130.133602022茶園2.28497.96825.863103林地031有林地13.83132.52560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2.525613.0936.4027合計19.4957(四)復墾責任區基本農田與配套設施狀況基本農田等級:依據《河南省農用地分等研究-河南省耕地質量報表3-25損毀基本農田情況表單位:hm2縣級權屬損毀時序損毀方式二級地類損毀程度耕地等級備注新縣千斤鄉擬損毀塌陷壓占水田重度輕度0.30740.54650.54650.30740.85390.30740.54650.8539第四章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可行性分析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可行性分析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程投資遠遠小于收益,通過對生態系統重建工程,將對局部環境空氣和小氣候產生正效與長效影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17)1:10000地利用現狀圖,與復墾區范圍進行疊加得到復墾區的土地利用現狀情土地適宜性評價是對土地特定用途的適宜程度的評價,是通過對土地的自案(2010-2020年)》,同時與河南省十方實業有限公司礦山項目在確定被破壞土地復墾利用方向時,除符合當地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求找出主導性限制因素,綜合平衡后再確定待恢););3)《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技術規程》();4)《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與評價技術規程》(TD/T10);););度、限制因素和土壤類型等來劃分。本方案按照以表4-1評價單元劃分表損毀區域一級地類二級地類面積(hm2)損毀程度評價單元編號毀工業廣場03林地031有林地0.0170.0741重度D1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0.0571D2尾礦庫03林地031有林地0.78071.6712D3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0.8905D4排土場101耕地011水田0.04680.104D503林地031有林地0.0572D6排土場201耕地011水田0.26060.3938D703林地031有林地0.1332D8礦山道路02022茶園0.0240.3328D903林地031有林地0.2107D10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0.0981D11選礦廠03林地031有林地0.1930.305D12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D13小計2.88092.8809-擬損毀尾礦庫06工礦倉儲用地062采礦用地1.36791.3679重度D14塌陷區①01耕地011水田0.54655.6543輕度D1502022茶園0.5207D16損毀區域一級地類二級地類面積(hm2)損毀程度評價單元編號03林地031有林地4.5871D17塌陷區②02022茶園1.74029.7578D1803林地031有林地8.0176D19塌陷區③03林地031有林地0.15510.1551重度D20小計16.935116.9351-重復損毀重復損毀區03林地031有林地0.32030.3203重度D21小計0.32030.3203-合計19.495719.4957),區內地勢東高西低,地形變化較大,最高處為礦區的大銀最低處在鐵里洞以北的溝谷中,海拔標高約為+133.6m,相對高差186m左右。基巖部分裸露,植被較發育。礦區內寬緩沖溝發育,溝谷成U形,坡度2~3°,s、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的確定表4-2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體系土地適宜類復墾方向備注宜耕宜林適宜類A1A1A1(一等地)—高度適宜:宜耕、宜林地A2A2A2(二等地)—中度適宜:宜耕、宜林地A3A3A3(三等地)—臨界適宜:宜林地暫不適宜類NN不適宜類NN本項目土地復墾采用定量分析法中極限條件法與指數和法相結合的方法進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主要是為了確定土地的適宜性用途和指導復墾工作更式中:R(j)—第j評價單元的綜合得分;采用指數和法與極限條件法相結合進行適宜性評價充分考慮了各個影響因‘、評價指標和標準的建立表4-3塌陷區復墾方向參評因子、權重及分值評價指標耕地評價林地評價評價因子分級標準權重分值權重分值塌陷深度<1m0.20.151~2m2~5m6060>5m2020地面坡度<6°0.250.256°~15°15°~25°6060>25°020土地穩定性穩定0.10.3中等穩定較穩定6060不穩定00土壤質地褐土、潮土0.20.15粘土、砂壤土沙土或石礫含量15%~50%6060石質或石礫含量>50%020灌溉水源保證率有灌溉水源(>60%)0.250.15特定階段有穩定灌溉條件(50%~60%)灌溉水源保證差(40%~50%)6060無灌溉水源(<40%)020表4-4壓占區復墾方向參評因子、權重及分值評價指標耕地評價林地評價評價因子分級標準權重分值權重分值地表物質組成褐土、潮土0.20.25粘土、砂壤土沙土或石礫含量15%~50%6060石質或石礫含量>50%020土源保證率0.40.4評價因子分級標準權重分值權重分值80%~100%50%~80%6060評價指標耕地評價林地評價評價因子分級標準權重分值權重分值<50%020土地穩定性穩定0.10.15中等穩定較穩定6060不穩定00灌溉水源保證率有灌溉水源(>60%)0.30.2特定階段有穩定灌溉條件(50%~60%)灌溉水源保證差(40%~50%)6060無灌溉水源(<40%)020表4-5評價單元土地性質評價單元編號塌陷深度(m)地面坡度(°)土地穩定性土壤質地灌溉水源保證率土源保證率已損毀D1--中等穩定石礫含量15~50%>60%D2--50%~60%D3--50%~60%D4--穩定石礫含量15~50%>60%D5--50%~60%D6--50%~60%D7--中等穩定砂壤土>60%D8-->60%D9--較穩定石質含量>50%>60%D10-->60%D11-->60%D12--中等穩定石質含量>50%>60%D13-->60%擬損毀D14--中等穩定砂壤土40%~50%D15<1中等穩定黃褐土>60%D16<16~15中等穩定黃褐土50%~60%D17<115~25中等穩定黃褐土50%~60%續表4-5評價單元土地性質評價單元編號塌陷深度(m)地面坡度(°)土地穩定性土壤質地灌溉水源保證率土源保證率評價單元編號塌陷深度(m)地面坡度(°)土地穩定性土壤質地灌溉水源保證率土源保證率D186~15中等穩定黃褐土>60%D192~56~15中等穩定黃褐土50%~60%D202~515~25中等穩定黃褐土50%~60%重復損毀D216~15穩定石礫含量15~50%50%~60%表4-6各區適宜性評價得分表評價單元編號宜耕評價得分宜林評價得分評價單元編號宜耕評價得分宜林評價得分已損毀D17990擬損毀7278D2D39498D490D5D6D79294D89294207879D96976重復毀損21D106976D116976----D12----表4-7評價等級劃分分值表分值適宜性評價等級宜耕宜林宜草等級限制因素等級限制因素等級限制因素A1無限制A1無限制A1無限制70-80A2灌溉條件或損毀程度A1無限制A1無限制60-70A3灌溉條件+灌溉條件或損毀程度A2地形條件A2地形條件<60N土壤污染A3土壤條件A3土壤條件表4-8各評價單元適宜性評價結果表評價單元編號宜耕評價等級宜林評價等級評價單元編號宜耕評價等級宜林評價等級已損毀D1A2A1擬損毀D13A1A1D2A2A2D14A2A2D3A2A2D15A1A1續表4-8各評價單元適宜性評價結果表評價單元編號宜耕評價等級宜林評價等級評價單元編號宜耕評價等級宜林評價等級D4A1A2D16A2A2D5A1A1D17A2A2D6A1A1D18A2A2D7A1A1D19A2A2D8A1A1D20A3A3D9A3A3重復毀損D21A2A2D10A3A3D11A3A3----D12A1A1----表4-9各評價單元復墾方向的選擇損毀區域評價單元編號原地類復墾方向面積(hm2)工業廣場D1有林地有林地0.0170.0741D2采礦用地有林地0.0571尾礦庫D3有林地有林地0.78071.6712D4采礦用地有林地0.8905排土場1D5水田水田0.04680.104D6有林地水田0.0572排土場2D7水田水田0.26060.3938D8有林地水田0.1332礦山道路D9茶園農村道路0.0240.3328D10有林地農村道路0.2107D11采礦用地農村道路0.0981選礦廠D12有林地旱地0.1930.305D13采礦用地旱地小計2.88092.8809擬損毀尾礦庫D14采礦用地有林地1.36791.3679塌陷區①D15水田水田0.54655.6543D16茶園旱地0.5207續表4-9各評價單元復墾方向的選擇損毀區域評價單元編號原地類復墾方向面積(hm2)D17有林地有林地4.5871塌陷區②D18茶園旱地1.74029.7578D19有林地有林地8.0176塌陷區③D20有林地有林地0.15510.1551小計16.935116.9351重復損毀重復損毀區D21有林地有林地0.32030.3203小計0.32030.3203合計19.495719.4957h表4-10土地復墾單元劃分及匯總面積m2h評價單元復墾單元復墾方向周邊地類損毀區域評價單元編號面積名稱代號面積工業廣場D10.017工業廣場F10.017有林地有林地D20.0571F10.0571有林地有林地尾礦庫D30.7807尾礦庫F40.7807有林地采礦用地D40.8905F40.8905有林地采礦用地排土場1D50.0468排土場1F20.0468水田水田D60.0572F20.0572水田水田排土場2D70.2606排土場2F100.2606水田水田D80.1332F100.1332水田水田礦山道路D90.024礦山道路F90.024農村道路有林地D100.2107F90.2107農村道路有林地D110.0981F90.0981農村道路有林地選礦廠D120.193選礦廠F30.193旱地有林地D13F3旱地有林地小計2.8809小計2.8809擬損毀尾礦庫D141.3679尾礦庫F51.3679有林地有林地塌陷區①D150.5465塌陷區①F70.5465水田水田D160.5207F80.5207旱地旱地D174.5871F64.5871有林地有林地塌陷區②D181.7402塌陷區②F81.7402旱地旱地D198.0176F68.0176有林地有林地塌陷區③D200.1551塌陷區③F60.1551有林地有林地小計16.9351小計16.9351重復損毀重復損毀區D210.3203重復損毀區F90.3203有林地有林地小計0.3203小計0.3203合計19.495719.4957表4-9河南省谷物及其他作物灌溉用水定額稱率位額額m3/hm2m3/hm2m3/hm2WF表4-10各復墾單元需土量計算復墾單元場地名稱復墾方向單位工程量F1工業廣場有林地m371.1F2/F10排土場水田m32489F3選礦廠旱地m32440F4尾礦庫1有林地m31604.4F5尾礦庫2有林地m31313.2F6塌陷區有林地m36717.4F7塌陷區水田m3F8塌陷區旱地m311304.5F9礦山道路農村道路m3345.6合計26335.2村村北荒地,可供土量充足。依據《河南省農用地1)與國家土地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相關政策相協調,與土地利用總體2)復墾后的地形地貌及生物植被要與當地自然環境3)保護生態環境質量,防止次生地質災害、水土3)選擇適宜樹種,尤其是本地生長的鄉土樹種,補植地區與原植被類型相4)坑栽樹苗時,坑內客土種植,土地中無大的石礫(粒徑大于6cm),樹第五章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工程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預防控制和減少礦山開采過程中對土地的不必要損毀,保護礦區及周圍的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為目標。遵循“統一規劃、源頭控制、防復結合”的原則,采用合理可行的工程措施對破壞的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恢復治理,對破壞的土地進行復墾,恢復提高土地利用價值,保護礦區生態環境。根據項目特點、生產方式與工藝等,通過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采用先進適宜的采礦方法和排巖方式,3)合理規劃和安排開采活動,嚴禁亂掘亂采針對不同恢復治理區的地質環境問題的形式、強度及其危害程度,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合理布設防治措施,建立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復墾措施相結合的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體系。通過措施布局,力求使礦山開采造成的地質充分發揮植物措施和復墾措施的長效性和美化效果,有效防止地質環境問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預防工作,計入生產成本,本方案不安排具依據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評估和預測評估結果開采活動形成的地裂縫、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得到有效治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對于危巖體可能造成的崩塌地質災害得到有效治提出地質災害恢復治理方案。對評估區內的預測塌陷區安裝警示牌;對危對采礦活動產生的不同規模的地裂縫,其處理方式不同,對于輕度破壞,采用反濾層的原理去填堵裂縫孔洞,即首先用粗礫料填堵孔隙,其次用粗礫,再次用砂、細砂、土填堵,當塌陷穩定,用反泥層填堵,可防止水土流失,使對于采礦活動產生的地面塌陷治理方法為充分利用治理工程名稱采空區體積(m3)充填工程量(m3)老采空區地面塌陷地裂縫治理工程1800018000I礦體采空區地面塌陷地裂縫治理工程2100021000II礦體采空區地面塌陷地裂縫治理工程5800058000III、IV礦體采空區地面塌陷地裂縫治理工程6200062000合計159000159000礦山生產過程中應當樹立警示標志8個,防止對周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采用人工作業方式處理。作業過程:在垂直于裂縫走向的自然地勢上坡方重裂縫,礦區地表大部分被厚層黃土覆蓋,根據現場調查與預測評估,礦區內地裂縫屬于輕度、中度等級,因此對地裂縫封填直接采用粘土封填即可,可就V=aUW(m3/畝)表5-4裂縫等級劃分及每畝塌陷地裂縫充填土方量(V)計算程度裂縫寬度裂縫間距裂縫條數n裂縫深度W裂縫長度U充填裂縫每畝土方量V(m3)輕度0.1503.220.00.2402.04.533.325.0重度0.3302.55.555.550.9表5-5地裂縫充填工程量表復墾對象面積(hm2)每公頃地裂縫充填量(m3)充填工程量(m3)輕微塌陷區5.666858.40中度塌陷區9.9713753739.1重度塌陷區0.155763.5合計15.567—4715.8技術方法:采礦結束后,對工業廣場的臨時建筑表5-2拆除建筑物面積工程量表場地名稱場地面積(m2)拆除面積(m2)工業廣場740740技術方法:工業廣場地表建筑物拆除后,對場地內地表硬化場地進行剝離工程量估算:建筑物地表砌體平均清理厚度為0.3m,預計清理工程量表5-3清除地表砌體工程量表場地名稱清除面積(m2)清除厚度(m)清除方量(m3)工業廣場7400.3222技術方法:工業廣場建筑拆除及場地地表砌體和道路剝離后,對產生的建筑廢渣采用自卸汽車進行清理,就近運至尾礦庫進行填埋。對清理后的工業廣工程量估算:建筑物清理面積740m2,按單位面積磚混結構建筑物體積面),),命財產造成損失。在排土場東南側設置一漿砌石擋土墻,防止水土流失,擋墻筑廢渣清理工程量為1580m3。對已硬化的混凝土地面進行剝離,剝離面積理,廢渣全部運至尾礦庫進行填埋。對清理后的選礦廠進行場地平整,平整面況監測,以及采空塌陷、地裂縫發生的位置、范表5-4地下水監測工程量項目每年監測次數(次)監測年限(a)工程量28水質(個樣)22832合計4224每開采前,在預測塌陷區、尾礦庫、排土場、選礦廠周邊布設500×375mm表5-5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量匯總表m3m3塊2m2m3m3m2m3m2塊4m3m3塊2m3m3m2m3塊4表5-6土地復墾前后土地利用結構變化表0000根據復墾方向,本方案擬將排土場復墾為水田,先對選礦廠場地硬化地表進行剝離,剝離廢石33培肥、提高地力,使土地資源能夠可持續利用,有機肥培肥標便于后期林地養護及村民通行。具體措施為在道應當建立土地復墾監測制度,及時掌握本行政區域土地資源損毀和土地復墾效土地復墾涉及的學科多面廣。因此,對復墾區的監測內容不僅包括各項復墾工程的實施范圍質量進度等等,還應包括土地損毀和生態環境恢復等方面的我國區域自然環境呈現地帶性的特征,土地復墾工程措施具有類比性,因此應根據自然環境和生態建設項目自身特點,分復墾監測點、監測內容以及監測頻率等布置或者是設置,采取科學的技術土地復墾的目的是恢復或改善生產建設項目土地損毀區的生態環境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因地制宜地將損毀土地復墾為農、林、牧、漁業用地。損毀土地的復墾具體目標是復墾后的土地穩定且不再釋放污染,實現其再生利用,以由礦山開采引發的塌陷、壓占土地,本方案對復土壤質量監測包括復墾區內的地形坡度、覆土厚度、土壤PH值、重金屬表5-11監測工程量表監測項目樣點個數監測期限監測頻率(次/年)監測工程量土地損毀監測損毀點監測84384復墾效果監測土壤質量監測3130植被恢復效果監測3130配套設施監測3130本方案管護主要是對復墾后的一些重要的工程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巡查、補植、除草、施肥澆水、修耕地的管護內容主要是針對監測結果,對土壤質量進表5-12管護工程量表地類面積(hm2)旱地、林草地管護(hm2)林地、草地表5-13土地復墾工程量匯總表復墾單元場地名稱復墾方向復墾工程單位工程量備注F1工業廣場有林地側柏種植株329客土置換m371.1樹坑開挖m371.1F2排土場水田田埂修筑m321客土調運m32489客土回填土壤培肥m320土地翻耕hm20.5截排水溝m362土質開挖F3選礦廠旱地土壤剝離m3客土調運m32440土壤培肥m3土地翻耕hm20.3F4尾礦庫1有林地側柏種植株7428客土置換m31604.4樹坑開挖m31604.4F5尾礦庫2有林地側柏種植株6080客土置換m31313.2樹坑開挖m31313.2F6塌陷區有林地側柏種植株31099客土置換m36717.4樹坑開挖m36717.4F7塌陷區水田田埂修筑m37.2客土調運m350粘土回填F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