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拼多多平臺運營推廣策略!毫無疑問,價格是拼多多的優勢所在,也是它挑戰淘寶的底氣。但一個擁有著4.3億月活用戶,百萬級數量商戶的拼多多,體量已經足夠龐大。在這樣一個龐大的體系中,要維持長期穩定的低價,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那么拼多多到底是如何控價的呢?在平臺運營層面,又有哪些策略和規則,保證了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其實拼多多的控價不是針對平臺所有商品的,而是只針對那些上了平臺資源位的商品,以及那些熱賣的爆款。這很好理解,一方面,平臺的總商品池非常大,商品數量級可能上億,如果對所有商品的價格都去做管控,那成本就將是個天文數字。另一方面,本來也沒有必要控制所有商品的價格,因為大部分商品都沒啥流量,也沒啥成交額,控價沒意義。所以權衡之下,僅針對核心的爆款,還有上資源位的商品,去進行控價,是性價比最好的選擇,而事實上,拼多多也就是這么做的。一、初級策略—活動端控價在拼多多上,有著很多的活動資源位,下圖只是常規的一部分。這些活動商家后臺都能夠報名參加,而正是在報活動時,商家會受到嚴格的價格控制。報名時控價第一道檻,就是在報名時的控價。有些活動會直接要求商品做日常價格的5折,有些活動會要求必須30天內的歷史最低價,下圖就是一個商家報名時的案例。在實際報名時,如果價格高于要求的折扣,那么是無法報名的。甚至,在報名某些活動時,系統會根據特定的邏輯計算出一個建議價格,商家報名的活動價不能高于這個建議價格。拼多多就是通過對活動報名時價格的管控,實現了第一步的控價。審核時控價根據多位商家的真實反饋,再結合拼多多商家社區的帖子信息,我們可以推測出,拼多多的審核流程有幾步。首先是系統自動的價格審核,拼多多有一個內部的比價系統,可以將全站所有的同款抓取,放在一起比價。相當于整個行業,在所有高相似度的商品中,只有最低價格的那一個,才能上活動。這是什么概念?像一些標品,比如說糧油、百貨等,一眼望去,行業里幾乎全是同款。這就意味著,系統要從幾十乃至幾百個同款中,篩出最低價的那一個,這也使得行業競爭非常激烈。而這種激烈的競爭,也迫使商家之間不斷互相博弈降價,最終拉低整個行業的平均市場價格。坦白說,能在這種價格競爭下勝出的,往往是產業帶的大工廠,或者是具備極度價格優勢的大貿易商。當然系統的比價,是遵循一定規則的。第一、知名品牌的商品,肯定不會和白牌(無品牌)商品比價,比方說雅詩蘭黛的粉底,就只與雅詩蘭黛的同型號粉底比價。第二、材質、規格相同才比價。舉個栗子,襯衫中,純棉的只和純棉比價,滌綸的只和滌綸比價,即使兩件襯衫外觀完全相同,但只要材質不一致,就不會放在一起比較。因為不同的材質,對應著不同的生產成本,如果跨材質胡亂比價,則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發生,即商家偷工減料,用的材質越來越差。材質的比較是挺嚴格的,對于某些特殊行業來說,棉含量的百分比,都會要求完全一致。但是,不得不承認,即使設置了復雜的規范,這種比價系統也不是萬能的。比方說,在所有棉紡織品中,幾乎都會有“做工”和“輔料”的存在。輔料就是衣服的紐扣、拉鏈,做工就是是否包邊,雙層還是單層等工藝上的區別。而這些因素,是很難被量化成數字的,甚至工廠生產時每個批次的貨都有不同。由于這種量化的困難,所以計算機沒法比較。但做工和輔料有時候,又的的確確影響著商家的生產成本,也影響著消費者的體驗。當優質做工、優質輔料的商品與劣質品進行比價時,對好的商家是不公平的。但換一種角度來看,絕對的公平,本就不存在。再說回來,系統比價只是初審。初審后,還有人工比價。人工比價指的是拼多多的運營人員,還會人肉再核查一遍價格。這就是比拼勞動力的時候了,也是拼多多員工996的原因之一,坊間傳聞,拼多多的員工,1個當3個用……活動期持續控價當一個商品,通過報名時的比價,審核時的比價,層層考驗終于上了活動。這時候,是不是可以松一口氣了?當然不是,比價大業永不停歇。活動中的商品,會實時被抽查。一些品牌商品,會和淘寶、天貓、京東等同款去比價,尤其是在雙11大促期間,如果競對平臺的同款跳價了(臨時降價的意思),那么拼多多這邊的同款,也要相應再降價,最終保持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價格。到這里大家可能有個疑惑,既然比價這么嚴格,那商家虧損會不會很嚴重?商家又為什么還要做活動呢?因為商家要流量。有了流量才有轉化,才有成交,才有生意和利潤,如果商家不做活動,那么他們獲得流量的方式,幾乎只有廣告付費一條路。而廣告,一般是按點擊收費的,很容易出現點擊很高,但轉化很低的尷尬局面。所以,商家需要參加活動以獲取流量,而平臺手握流量,當然也可以借此要求商家降價。二、進階策略——神奇的競價系統其實活動端的控價,是任何一個電商平臺都會有的常規操作,拼多多只是對價格控制得更加嚴格而已。而接下來要說的競價系統,則是拼多多的原創!在淘寶、京東等平臺上,是完全沒有類似規則的。它的核心點是“流量再分配”,就是說,平臺中的爆款,如果有另一個商家能夠做到更低的價格,就能夠替換掉原商品的所有流量。而商家競價時,都是盲競,不知道同行對手的出價。一期競價結束時,出價最低的商品中標。競價系統不得不說是個天才的想法,或許是借鑒了古董拍賣、政府招標的靈感,拼多多的競價系統取其精華,又融合了平臺自身的特點,最終設計成了現在的樣子。對于平臺來說,這個系統創造了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讓爆款的流動率大大提高。同時也保證了平臺能獲得源源不斷的低價商品的供給,讓平臺整體的商品環境趨于穩定長期的低價。在平臺中,任何一個商家,任何一款普通的商品,想要獲得超額的利潤,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一旦商家的漲價,則他的競爭對手會立刻參與競價,替換掉他的流量,使得原商家的銷量斷崖式下滑。除非該商品有特殊的專利,知名的品牌,作為護城河。對商家來說,競價系統是很殘酷的。但真實的商業競爭就是這么殘酷。沒有專利、沒有品牌、沒有特色的貨品,只能比拼價格。商家之間,時刻都在上演著肉搏式的價格戰,據一位拼多多真實商家的反應,每當競價活動開始時,都會整夜地盯著電腦,第二天同行的圈子里討論的都是誰又競價了誰,防競價如防賊一般。現在平臺流量分散化了還好一些,去年一個競價就有可能把一個10萬+的爆款打擊到死。最后真正從競價系統中獲利的,是消費者。某種程度上,拼多多確實踐行著它的口號:給消費者更多實惠。當然,在競價活動中,有很多的條件限制。比方說,必須是同款,才能夠競價,同款意味著是相似度必須達到一定程度。那如何識別同款呢?主要從圖片外觀、品牌授權、材質、規格尺寸等方面判斷,同時競價之前還會要求商家寄樣品,有專門的樣品審核組去判斷商品是否為同款,劣質的商品、缺斤少兩的商品,在這個環節就會被cut掉。但是,還是要強調,世界上沒有一個完美的規則。競價系統同樣不可能是完美的。比如說,如果商家的商品好壞摻雜著賣,每個生產批次的質量不穩定,這種問題就無法規避。但是總的來說,拼多多的競價系統,有效地保證了平臺商品的流動性,控制了價格體系的長期低價穩定。這個運營策略,可以說,是很有創新性的。電商平臺的核心價值,在于將商品、消費者、場景,三者進行連接重組,其實也就是天貓經典的“人、貨、場”理論。其中,商品和商品的價格是整個行業鏈條中,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而觀察拼多多,我們可以發現,它在平臺的運營策略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