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案例分析-圖文_第1頁
隈研吾案例分析-圖文_第2頁
隈研吾案例分析-圖文_第3頁
隈研吾案例分析-圖文_第4頁
隈研吾案例分析-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隈研吾案例分析_圖文.ppt個人資料

出生年月:1954國籍:日本

專業:建筑設計

個人概況:【簡介】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設計師,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縣,1987年建立“空間設計”事務所,1990年創辦隈研吾建筑事務所,近期主要作品有馬頭町広重美術館、那須石頭博物館、長城腳下公社——竹屋、“水/玻璃”和1995年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等,并贏得了多項國內國際大獎,包括芬蘭自然木造建筑精神獎(2002)、日本建筑學會東北憲章設計大獎(2000)和日本建筑學會獎(1997)等。隈研吾建筑事務所完成了50多個工程——包括櫪木縣那須市的Bato-machi

Hiroshige博物館、“高柳社區中心”、山口縣“木佛博物館”、北京“竹墻”和在東日本的“蓮花房”等。【著作】

中文版:《負建筑》

《十宅論》英文版:《Kengo

Kuma》【獲獎】

2002

自然木造建筑精神獎,芬蘭

2001

為石博物館設置的2001年國際石造建筑獎,意大利

2000

日本建筑學會東北憲章的設計大獎

2000

“互動內部空間”設計選集大獎

1999

波士頓建筑師協會未建成建筑優秀獎

1999

設計獎

1997

日本建筑學會獎

1997

美國建筑學會杜邦Benedictus獎第一名

1997

地域設計獎大獎

1995

日本商環境設計家協會1995年度設計獎大獎,文化/公共機構

1994

由日本經濟產業省遴選的優秀建筑設計【展覽】

2008

日本建筑家隈研吾2008中國展

1999~2000年威尼斯雙年展,意大利

2000

奧爾良建筑實驗室2000,法國

1997

虛擬建筑——大學博物館,東京都文京區大學

1995

米蘭雙年展,意大利

1996

地域設計獎大獎

1995

個展——傳輸速率,東京都港區間畫廊

1995

1995年威尼斯雙年展,意大利

1993

迷宮城市,東京都豐島區澀谷藝術博物館/兵庫縣尼崎市Tsukashin

Hall

1992

個展——東京M2專欄,東京都世田谷區

文化建筑、商業建筑、住宅建筑、交通建筑設計理論-----展望臺

“讓建筑消失”

建筑怎樣才會消失呢?他嘗試用無秩序的建筑來消去建筑的存在感。東京被稱為是無秩序的都市。老的、新的、大的、小的、人工的、自然的,所有一切都雜亂無章地混合在一起。這既是亞洲都市的常見的缺點同時也是魅力所在之處。隈研吾考慮把這種混沌實現在一個建筑中,使它與周圍的混沌融為一體。他的建筑師生涯就從這里開始了。當時是20世紀80年代末,東京正值經濟景氣充滿活力的好時代。20世紀90年代后情況變化。泡沫經濟的破滅使建筑項目劇減,隈研吾嘗試讓凸顯的造型性存在形式反過來變為凹陷隱蔽的形式。隈研吾嘗試讓凸顯的造型性存在形式反過來變為凹陷隱蔽的形式在原來山頂公園的地面上,筑造一個剖面呈U字形的混凝土構造體,然后在上面堆土、植樹,恢復山的原來形狀。//采用了造型的逆轉形式,建筑的形態被抹消了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這座建筑是日本建筑設計師隈研吾的作品,叫“竹屋”。按照傳統做建筑,首先要做“三通一平”,“七通一平”,但這座建筑是建在一條山溝上,充分地利用地形建造,下面一層在山溝的底下,上面一層在山溝的上面。這座建筑的外表都用用竹子包起來,隈研吾認為,竹子是中國的符號和象征,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竹子,人們就會想到中國,在長城邊上建這樣一座建筑是很有意義的,長城又是農業文明和牧業文明的分水嶺,為了避免兩個文明的沖突所以建立起了長城;現在世界面臨的問題是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沖突,東西方只有聯起手恢復信任,消除敵意,世界才能和平,才能向前發展。竹子在作為其原生態的時候,給人一種很強的柱子感覺\因為竹子是一個很容易裂的材料,如果要做支撐結構,竹子---輕快感建筑消失感順山勢---負建筑保溫功能光線---空間感

現代主義也宣稱追求建筑的透明性,其目的最終還是沒有脫離要建造一個對立于環境的強烈造型。勒·柯布西耶做混凝土的造型建筑,密斯追求透明性,但其本質是以玻璃的造型體與自然進行對比。透明性不是單純視覺上的連續性。他所期望以現代的高科技和地域性的自然素材相結合,使這個并不年輕的理念在現代社會中得以再生。這也是傳統性、地域性與先端性、全球性相結合的一種嘗試。水/玻璃

這是一個老辦公樓的改造方案,坐落于番愚路58號,毗鄰"國父"孫中山家族的美麗花園,其前身是上海市手表五廠的廠房。完全讓人感覺不到是一老建筑改造。正立面的鏡子般的花欄正是隈研吾最擅長的"使建筑消失",建筑空間的高潮是建筑的頂層,一間立于水面上的房間……,與周圍很協調。用水創造人與自然的連接和融合人工物和自然物是想融合的,建筑是人與自然結合的一個門檻隈研吾沒有放過任何一細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