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_第1頁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_第2頁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_第3頁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_第4頁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目錄CONTENCT生物圈與生物細胞與組織植物生活與環境動物行為與環境適應人體生理與健康遺傳與變異現象初步認識01生物圈與生物生物圈定義生物圈范圍生物圈組成生物圈概念及范圍生物圈的范圍從海平面以下10千米到海平面以上10千米,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厚度約20千米。生物圈由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組成,其中生物群落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無機環境包括陽光、空氣、水等。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生物多樣性概念生物多樣性保護意義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及其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于維護生態平衡、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護區、推廣生態農業、加強法制建設等。生物多樣性及保護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01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方面,這些影響對生物圈的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嚴重威脅。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02人類活動是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生境喪失、過度捕獵和采集、外來物種入侵等。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保護措施03為了保護生物圈,人類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推廣可持續發展等。同時,也需要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人類活動對生物圈影響02細胞與組織01020304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器細胞基本結構與功能遺傳信息庫,控制細胞代謝和遺傳。進行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包含各種細胞器和細胞骨架。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維持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如線粒體、葉綠體等,分別負責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和光合作用等。80%80%100%細胞分裂與增殖過程真核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包括間期和分裂期,最終產生兩個與親代細胞相同的子細胞。部分真核細胞進行的分裂方式,不形成紡錘體和染色體,直接由細胞質縊裂為兩個子細胞。生殖細胞的分裂方式,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連續分裂兩次,產生四個子細胞,遺傳物質減半。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組織類型及特點覆蓋于身體表面和體內各種管腔壁的內表面的組織,具有保護、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分布廣泛,形態多樣,具有連接、支持、營養和保護等功能。主要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和舒張功能,是動物體運動的動力來源。主要由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構成,負責接收、傳遞和處理信息,調節動物體的各項活動。03植物生活與環境0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聯系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有機物和氧氣,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二氧化碳。01光合作用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02呼吸作用植物通過線粒體,將有機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植物體內物質運輸過程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通過根毛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通過導管向上運輸到植物體各部分。有機物的運輸通過篩管向下運輸有機物,為植物體各部分提供營養。植物體內物質運輸的意義保證植物體各部分得到充分的營養和水分,維持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動。不同植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同,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具有減少水分蒸發的特殊結構。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改善空氣質量;通過根系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通過蒸騰作用增加空氣濕度,調節氣候。植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對于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防治環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植物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植物對環境適應和改造04動物行為與環境適應動物運動方式動物行為類型動物運動和行為類型包括游泳、爬行、行走、奔跑、跳躍和飛翔等,不同動物的運動方式適應其生活環境。取食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這些行為是動物適應環境的重要表現。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感覺器官感知外界環境,獲取生存所需的信息。動物感知環境根據感知到的環境信息,動物會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如尋找食物、逃避敵害、尋找配偶等。動物對環境反應動物對環境感知和反應動物作為消費者,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與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依存,共同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物質循環幫助植物繁殖動物通過攝食、消化和排泄等生理過程,促進自然界中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和流動。一些動物可以幫助植物傳播種子或花粉,促進植物的繁殖和生長。030201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05人體生理與健康消化功能將食物分解為小分子物質,以便身體吸收利用。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兩種方式。消化系統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消化道主要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和大腸;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和腸腺。消化過程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和化學變化,最終被分解為可被身體吸收的小分子物質。人體消化系統組成和功能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肺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呼吸系統組成吸入氧氣并排出二氧化碳,維持身體內外環境的相對穩定。呼吸功能空氣通過呼吸道進入肺部,在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氧氣進入血液,二氧化碳從血液中排出。呼吸過程人體呼吸系統組成和功能循環系統組成包括心臟、血管和血液三部分。心臟是推動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動的管道;血液是運輸物質和信息的載體。循環功能運輸氧氣、營養物質、激素等至全身各組織器官,同時將代謝廢物和二氧化碳運走排出體外。循環過程心臟通過收縮和舒張將血液泵入動脈,動脈將血液輸送至全身各組織器官。在組織器官處,血液釋放出氧氣和營養物質供組織利用,同時帶走代謝廢物和二氧化碳。經過組織交換后的血液通過靜脈回流至心臟,完成一個循環過程。人體循環系統組成和功能06遺傳與變異現象初步認識生物體親代與子代之間相似的現象,包括形態結構、生理特征和行為習性等方面。遺傳現象孟德爾遺傳規律,包括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和連鎖定律,解釋了生物遺傳現象的基本規律。遺傳規律DNA是生物體的主要遺傳物質,通過基因的形式傳遞給后代,控制生物的性狀表現。遺傳物質遺傳現象及其規律生物體親代與子代之間或子代個體之間存在差異的現象,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等。變異現象物理因素(如紫外線、X射線等)、化學因素(如化學藥劑、毒素等)和生物因素(如病毒、細菌等)都可以引起生物變異。變異原因根據變異對生物性狀的影響程度,可分為有利變異、不利變異和中性變異。變異類型變異現象及其原因123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通過自然選擇的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