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_第1頁
淺析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_第2頁
淺析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_第3頁
淺析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_第4頁
淺析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析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1.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及意義

學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規律與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社會思想道德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品德內部矛盾運動,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動。

德育具有時代性,現今的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總稱。我國中小學德育的內容具體包括:①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②愛國主義教育;③理想教育;④道德教育;⑤集體主義教育;⑥勞動教育;⑦自覺紀律教育;⑧民主法制教育。

德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德育是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條件和保證;德育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條件和保證。德國著名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說過:“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定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通地被認為是人類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2.當今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美國教育學家柯爾伯格說過如果把學生單純當作“德性的口袋”,簡單化地強行往這個口袋里裝填,灌輸道德概念,他們不真正理解,道德判斷能力不可能真正得到發展。然而,多年來學校德育工作大都局限在口頭的說教上;局限在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的制度上;局限在對學生的行為的約束上;局限在對學生不良行為和不良意識的處罰上,甚至有人把實行的“德育工作”當成提高學生成績的手段。實際上這樣做剝奪了學生受教育的主體地位,扼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只能培養學生的“奴性”而阻礙了學生辨別“真”“偽”“美”“丑”“善”“惡”的能力的提高和創造意識的發展。

俗話說得好:“栽什么樹苗結什么果,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長期以來教育導導致的“重智輕德”偏差阻礙了青少年兒童思想道德素質的發展與提高,使之很難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當今的德育在學校里是一個薄弱環節,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只重智育輕德育重學業輕品德。學校工作也大多重分數、重經濟效益。致使許多學生理想淡化、思想僵化,精神萎靡、目光短淺、物欲膨脹、急功近利、及時行樂的思想十分嚴重,有的學生則崇尚感性,鄙視理性、好逸惡勞、喜歡踏著別人的肩膀走路;有的則不求進取、不學無術、成天貪玩鬼混、還死顧面子、無德無識。他們不但失去堅定的政治信仰、沒有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良好的品性,而且人與人之間缺乏友善的態度,話沒說清就動手動腳,毫無人情味;為了一點小事就拳腳相加大打出手、有的輕生自殺,心理隨挫折的能力極差。如此種種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正是當年陶行知先生所批評的“為教書而教書,為讀書而讀書”的超然教育。

當今留美學生中的盧旬槍殺案、浙江金華的徐力殺母事件、北京某重點中學的袁鑫自殺事件,浙江永嘉橋頭鎮中學的學生槍殺事件、清華大學學生的傷熊事件……,這些事實證明現在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克令人憂心,每一次事件的發生無疑是向教育界敲響一次警鐘;每一次事件的出現也就是對教育者的一次嚴厲警告。

總之,經濟高速發展中出現道德約束力弱及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等領域的影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出現模糊不清的困惑;一是少數中學生推崇及時行樂,缺乏理想、胸無大志、沒有奉獻精神、敬業精神不強;二是拜金主義泛濫,唯利是圖,心中無他人、集體主義觀念淡薄;三是無政府主義思想抬頭,無組織無紀律,打架斗毆、賭博、看淫穢書刊和影視等現象有上升趨勢;四是有的學生缺乏基本的文明素質、社會道德意識差,待人接物沒有禮貌、亂扔廢物品、隨地吐痰等;五是少數學生在家嬌生慣養、心理素質差、經不起困難和挫折,缺乏上進心。這些問題反映了當前對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現代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在上海南開中學的一次演講中說:“現在社會變遷很大,而多流于偏廢只重物質、不講道德,盡管學富五車而行為可絲毫不顧。這種錯誤,我們既已覺察出來,就應該竭力矯正,學行并重,才可避免畸形發展的弊病。所以,現在的教育者不但不能以‘教書、教學生’為滿足,即使他能‘教學生’還沒有盡他的教之能事,他應該更進一步地教學生們‘行些’些什么?簡方之,就是做人之道,這樣才能算好的教育。張先生這段話,很值得借鑒,他要求我們要重視德育,把德育放在學校教育的重要地位,如果我們放棄或不把它放在應有的地位,我們的很多工作就會出現偏差,學校教育就達不到教育學生做一個‘好人’和‘有用的人’的目的”。

3.探索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在他的《道德教育論》中認為德性由紀律精神、犧牲精神、意志自由三要素組成。道德內化就是由道德價值觀、道德規范轉化為道德行為習慣,這是從“紀律”發展到“自主”的過程,亦即由他律到自律的過程。他提出的道德教育原則和方法主要有:①要根據兒童習慣和暗示接受性的心理特征進行教育;②啟發自覺,要求適當,切忌苛求和壓制;③獎懲結合,切忌體罰;④學校教育力量要協調統一。據此,學校德育工作應采用以下方法途徑來教育青少年學生注重學會做人,立志做一個有益于國家、有益于社會的人。

3.1優化教學,滲透德育思想。教學是學校德育最基本、最經常、最有效的形式。各科教學尤其是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經常、最基本的途徑。因此,結合各學科特點,自覺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養文明習慣,無疑具有重要作用。

3.2美化環境,營造德育氛圍。環境是校園文化直觀外在的反映;學校無小事,事事在育人;學校無空地,處處在育人。良好的氛圍、優美的環境能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靈。因此,學校德育工作應隨時注意發揮德育環境的感染熏陶作用。做到以科學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健康的文化感染人,以優美的環境熏陶人。

3.3塑造形象感召人。“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老師的形象就是學校德育工作旗幟。學校應實施“鑄師魂”工程,要求老師做到: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具有“紅燭”精神;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具有“楷模”風范;嚴謹治學,知識淵博,具有“學者”素質;愛生如子一視同仁,具有“慈母”品性。“桃李無言,下自成蹊”,老師的一言一行,都使學生耳濡目染,自覺不自覺地受到了良好的道德教育。

3.4開展活動教育人。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和蘇霍姻林斯基都非常重視集體教育。學校應開展集娛樂性、藝術性、趣味性、教育性為一體的,為廣大青少年學生所喜聞樂見的集體活動;它是學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要素。學校本著“寓教于樂”,“從長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原則,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開展“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關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為主題的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向革命烈士學習的活動。

3.5利用學校輿論宣傳工具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歷史事實告訴我們,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是非常激烈的,我們如果不用正確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思想去占領宣傳輿論陣地,社會上各種反動腐朽思想就會乘虛而入,侵蝕中小學生的頭腦。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關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的論述中強調在道德教育中必須使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成為學生發自內心的需要,他認為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中的最終結果,是衡量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及其品行中思想和行為一致,言論與行為一致的主要標志,是道德發展的最高目標。學校必須充分發揮現有的廣播、校刊、墻報、好的電影片、錄相片、閱覽室等宣傳工具的作用,為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社會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各種各樣的社會現象將會

營造和諧德育氛圍要求處理好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即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良好師生關系;構建文明、潔凈、優美的校園文化氛圍;構建健康、互動、協調的良好社區教育環境。各學校可以以構建“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和“平安校園”為目標,深入開展師德教育活動,主動加強與社區單位的聯系和互動,不斷凈化、美化、優化學校育人環境。同時在學校自主范圍內,進一步完善德育評價機制,將會取得一定的實效。

5.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學校德育有效性能否實現。筆者認為,提高以班主任為骨干的德育隊伍整體素質的途徑是走德育隊伍專業化道路。即完善德育隊伍培訓體制,推動持證上崗制度,建立多元評價和激勵制度,加強德育工作研究,開展德育科研和校本培訓,掌握德育教育規律和科學有效的德育方法等。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學校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場所,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傳播的主陣地,所以學校應始終不渝地把德育工作放在整個教育的首位。但是由于受教育評估體制和社會、家庭等種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在基礎薄弱的農村中小學,德育卻往往停留在口頭上或流于形式,德育現狀不容樂觀。一、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學校受不良因素的影響,嚴重忽視德育工作。“應試教育”的困擾和社會對學校不公正的評價,以及教育評估機制的不完善,致使學校嚴重存在重分數、輕德育等,教師重“教書”,忽視“育人”的現象,團隊組織、班務工作如同虛設,德育管理機制松軟,體系欠完備,學校德育目的、內容與形式在具體實踐中被扭曲了。2、社會不良因素對德育工作的沖擊。以撈錢為目的的錄像廳、游戲廳、臺球場、溜冰場、網吧越來越多,渲染兇殺打斗色情的錄像可以說滲透到了每個角落,嚴重腐蝕著少年兒童純潔的心靈。一些流行歌曲矯揉造作,萎靡頹廢,麻醉著意志薄弱的少年,致使他們道德情感淡漠,行為滑坡,是非、榮辱、美丑觀念混雜。3、家庭不良因素對德育工作的影響。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獨生子女的增多,部分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只管學生吃飽吃好,穿戴時髦,事事包辦,從不過問學生的學習、品德,致使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寄生生活”的學生,生活處理能力有效期,動手能力不強。雖然他們生活在農村,卻鄙視體力勞動,貪圖安逸享受。還有些家長工作之余喝酒、打牌、跳舞、搓麻將,學生耳聞目睹,對家長的放蕩行為和陋習司空見慣,受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導致他們花錢無度,常吃零食、打游戲機、看錄像、拉朋友、進飯館、點菜喝酒,刻意追求無拘無束、空洞無物的瀟灑人生。更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在教子方面存在著諸多不良現象,對孩子們的期望過高,把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強加于自己的孩子,要他們跨出農門,光宗耀祖,因而對孩子要求苛刻,或者是簡單地采用物質刺激的方法,使他們缺乏信心,產生逆反心理,有的甚至厭學、逃學。二、德育工作轉化的對策1、學校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首先,在組織機構上,建立由校長負責,行政、工會、團隊齊參加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從思想、政治、組織上加強領導,形成以學校、行政、團隊、班級為基點的工作網絡,保證一把手抓德育工作到位,從而形成以管理育人為前提,思想教育為先導,教書育人為基礎,服務育人為保障,環境育人為依托的“合力育人”局面。緊緊圍繞培養新世紀人才這一目標,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堅持“三為主”原則,即學校為主各方配合,教師為全員負責,學校為主全面滲透,做到“四個結合”,即總體目標與分段目標相結合,校內環境與校外環境相結合,課內滲透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其次,要把愛國主義教育列為德育教育之首,作為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和主要內容,必須遵守務實求效的原則,把愛國主義教育與愛家鄉、愛學校、愛班級、愛他人、愛自己結合起來。扎扎實實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使學生明確愛國與自身的關系,把愛國主義教育形象化、具體化。在德育工作中應建立“目標導向、系統管理、網絡檢查、綜合測評”的學校德育工作模式,即緊緊圍繞“育人”這個總目標,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生確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觀,通過切實的制度,規范行為,細化各級功能,全方位抓好德育管理和行為管理,建立相應的檢查小組,形成網絡,把德、智、體、美、勞綜合測評指標體系與學生評優、評獎掛鉤,教職工評優、評先進與職稱晉升掛鉤,促進學生培養目標的實現。最后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有計劃地改變校園環境,改善辦學條件,加大校園綠化、美化力度,真正做到每個角落都育人,充分發揮校園環境的約束功能、導向功能、審美功能和激勵功能。2、社會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依托。要達到學校德育的最佳效果,我們必須改變學校德育的封閉狀況,確立大德育觀,加強學校與社會的關系,依托社會教育,借助社會力量,來健全德育工作。充分發揮社會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要積極同周邊單位和主管部門聯系,有計劃有目的地聘請公安干警和政法干部為輔導員,舉行法律常識、交通規則、安全知識講座和法制報告。邀請勞動模范、老黨員、退役軍人、老教師來校和學生談人生,用他們豐富的知識、高尚的品質、坎坷的生活去感化同學們的心靈,培養學生刻苦學習的精神,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應經常組織師生走上街頭,深入農村,依靠社會力量開展主題鮮明、形式活潑的教育活動,利用紀念日,重大慶祝活動的機會,組織學生用演唱、演講、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