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夢游天姥吟留別》同步練習(含答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_第1頁
1《夢游天姥吟留別》同步練習(含答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_第2頁
1《夢游天姥吟留別》同步練習(含答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_第3頁
1《夢游天姥吟留別》同步練習(含答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_第4頁
1《夢游天姥吟留別》同步練習(含答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夢游天姥吟留別》同步練習(含答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8.1《夢游天姥吟留別》同步練習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小閱讀-課內(nèi)

1.《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看透世事,以尋仙訪道為追求,同學們對此頗多評論。下列評論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隱逸山林,養(yǎng)命修身,是一種理想的人生。

B.詩人逃避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這種思想略顯消極。

C.詩人無奈選擇的道路,已做到不隨波逐流。

D.這是以遠離現(xiàn)實來表示對權(quán)臣貴戚的鄙棄。

2.下列對《夢游天姥吟留別》選段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A.“我欲"兩句承上啟下,一個“飛”字極寫詩人夢游天姥山的急不可耐的心理。

B.“照"“送”二字以擬人手法寫湖月的多情,烘托出詩人飛向天姥山的喜悅之情。

C.“淥水"一句借景抒情,“淥水”指清澈的溪水,“啼"字渲染出夜晚剡溪的熱鬧。

D.“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以比喻和夸張手法寫出了天姥山的高大神奇。

3.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賞析詩句中“訇然"的精妙之處。

4.《夢游天姥吟留別》題曰“吟留別”而全詩竟無一字抒“別"意,是否有離題之嫌?

5.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這句詩描繪了什么畫面,有什么特點?

二、選擇題

6.《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下列畫橫線字的注音有錯的一項是()

A.天姥(mǔ)天臺(tāi)淥(lǜ)水蕩漾

B.剡溪(shàn)訇然中開(hōng)惟覺(jiào)時之枕席

C.瀛洲(yíng)虹霓(ní)殷巖泉(yǐn)

D.魂悸(jì)長嗟(jiē)水澹澹(dàn)

7.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題。

如果說中國的詩壇是一片高原,那么唐詩無疑屬于這片高原最為輝煌的高峰。有唐一代,國家統(tǒng)一、疆域遼闊,李白詠嘆“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杜甫感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白居易慨嘆“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因此唐代的詩,無論境界之闊大,還是風格之奇?zhèn)ィ歼h在前代同類作品之上。

盛唐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他的詩中洋溢著沖破的自由意志。他的思想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不局限于某家某派。李白對儒家尊崇但不迷信,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正是儒學的核心內(nèi)容。李白對道家的崇尚不遜于儒家,道家____萬物、高蹈塵外的超越態(tài)度以及擺脫傳統(tǒng)的解放精神都非常符合他的性格。除了儒、道之外,李白對縱橫家、佛教等思想也都有所汲取。他不盲從任何權(quán)威,始終追求自由的思想和獨立的意志,向往、超越時空局限的理想境界一一這就是李白留給我們的巨大精神財富。

唐詩成就的最顯著標志,是出現(xiàn)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杰出詩人。不但他們是唐詩中的最高峰,而且是整個中國詩歌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A.羈絆睥睨遺世獨立

B.轄制遙望離群索居

C.轄制睥睨離群索居

D.羈絆遙望遺世獨立

(2)下列對畫波浪線處的句子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不但他們是唐詩中的最高峰,而且是整個中國詩歌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B.不但他們是整個中國詩歌史上最偉大的詩人,而且是唐詩中的最高峰。

C.他們不但是整個中國詩歌史上最偉大的詩人,而且是唐詩中的最高峰。

D.他們不但是唐詩中的最高峰,而且是整個中國詩歌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3)下列與文段相關(guān)的文學、文化常識,正確的一項是()

A.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和《蜀道難》都是古樂府舊題,也都屬于記夢詩。分別表達了對權(quán)貴的蔑視,對祖國山河雄偉壯麗的贊美。

B.“無邊落木蕭蕭下"“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中的“木葉"意思不同,前者指干枯的落葉,后者指潤澤的落葉。

C.“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和姜夔《揚州慢》中“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都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抒發(fā)了蕭索落寞之感。

D.先秦時期,百家爭鳴,鑄就了中華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輝煌,涌現(xiàn)出了大批文化典籍,《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墨子》等,同屬于語錄體散文。

三、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先唐游仙主題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從現(xiàn)存的文本看,后世雖然在作品的數(shù)量上超越了先唐,但在主題內(nèi)涵、要素構(gòu)成上卻很難有大的突破。

從游仙的形態(tài)看,神游與形游作為最基本的類型仍然得到延續(xù)。與亡魂之游潛藏于人們信仰深處不同的是,生魂之游頻現(xiàn)于游仙文學中,尤其是描寫夢魂之游的作品更是觸目皆是。從唐代王勃《忽夢游仙》、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李賀《夢天》,到宋代陸游的《記夢》、梅堯臣的《夢登天壇》,無不沿襲著這一傳統(tǒng)。憑借巫術(shù)或方術(shù)而達到的魂魄分離狀態(tài)下的生魂之游,在后世文學中雖然出現(xiàn)頻率較低,但也還留有蹤影。《長恨歌》中所說的“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輾轉(zhuǎn)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偏”,就是很好的例子。有時,這種魂魄分離的生魂之游也會發(fā)生意外,傳說中的鐵拐李離形而去,神游華山,朝見太上老君,結(jié)果他的徒弟誤以為他已死,竟把他的肉身火化了,以至于他回來之后,無所依附,不得已附著于乞丐之尸,結(jié)果弄得個蓬頭垢面、袒腹跛足的丑陋形象。

與神之游相對的形游,在后世游仙文學更是常見。曹唐《大游仙詩》、《小游仙詩》,說來說去的無非是仙人之游或求仙者之游,是很典型的詠仙詩。當然,也有不少文人是以第一人稱敘述游仙經(jīng)歷的。其中,李白又跟其他詩人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詩人作品中的“我"只是一個求仙途中的凡人,而李白筆下的“我”卻常常自認為是一個暫落凡塵的謫仙,由此他能夠超越時空、揮斥八極,“飄飄入無倪,稽首祈上皇",而上皇亦熱情款待,“呼我游太素,玉杯賜瓊漿”(《古風》其四十一);在“西岳蓮花山",又有美麗的玉女“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入行。邀我登云臺,高揖衛(wèi)叔卿”(《古風》其十九)。

(節(jié)選自朱立新《論先唐文學的游仙主題》)

材料二:

游仙是詩文創(chuàng)作的一大永恒主題,最突出的當屬屈原與宋玉等人的《楚辭》作品。屈原被疏遠流放后,徘徊行吟于山澤水畔,對現(xiàn)實中污濁黑暗的苦悶久久不能忘懷,他意欲求仙意獲得解脫,故對光怪陸離的神仙生活進行大膽的想象。至于國強民富的大漢盛世,游仙在一些散體大賦中也頗有體現(xiàn)。魏晉時期更是游仙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不僅作家與作品數(shù)量眾多,還出現(xiàn)了以“游仙"命名的作品。東晉時期,玄學與佛教思想更加興盛,郭璞致力于創(chuàng)作游仙詩,成為游仙文學作品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然而,這些游仙的詩篇真正以求仙或求長生為主題的并不多,更多地寄托了現(xiàn)實的寓意。

在眾多的游仙作品中,東晉文人孫綽的《游天臺山賦》與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兩者雖一詩一賦,文體有別,但作者都通過幻想或夢游的方式對美麗奇特的仙境以及多姿多彩的神仙生活進行了生動的描繪,使讀者如臨其境并如聞其聲。總地來看,兩篇作品在游山時的側(cè)重點、藝術(shù)技巧的使用以及游仙的情感寄托等方面皆存在較大的差異,這與兩人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guān)。孫綽生活在玄風極盛的東晉王朝,在賦作中通過對天臺山自然景物的描寫來體悟“道”的奧妙無窮,獲得了心靈的清凈與超脫。雖以神游的方式游山,但詩人盡量隱藏虛構(gòu)的成分,于虛構(gòu)中見真實,在平淡中顯奇巧。而生活在繁榮強盛的大唐王朝的李白,在詩歌中則是縱情高歌并任意揮灑,展現(xiàn)出狂傲與自信的人格魅力,在行文中也毫不避忌虛飾的色彩,借夢游的形式,使詩歌更加搖曳生情與瑰麗多姿。一賦一詩,雖篇幅有限,但讀者卻能管中窺豹,由此感受到東晉和盛唐在社會思想與文人心態(tài)上的巨大差異。

(節(jié)選自梁雅閣《孫綽與李白的游仙文學比較》)

材料三:

游仙詩從其本質(zhì)來講,是個體借用原始的神話、神仙故事及相關(guān)活動方式,展開對長生升天及神仙世界的想象式塑造。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游仙詩,其實都是一種自我抒情的方式。但漢樂府的游仙詩,則以一種相對客觀、寫實的方式來陳述仙事,其中有一些是以旁觀者的立場來記述的,表現(xiàn)的是群體的求仙熱情,其中個體或者說自我的色彩并不突出。建安詩人尤其是三曹的游仙詩,自我色彩開始突出。阮籍會合玄趣的游仙之作,與曹植的作法接近。郭璞《游仙詩》,如鍾嶸所說“詞多慷慨,乖遠玄宗",實是“坎瘰詠懷,非列仙之趣”,自我意識是很強烈的。但是從寫作的模式來看,郭氏這些作品,直接以“我"為主角講述升天游仙的作品并不多,更多是講述神仙故事,其實是較多地繼承漢樂府、漢賦中的游仙寫作傳統(tǒng)。這也是后來文人游仙詩的正宗之體。至于東晉以后在道教徒中流行的仙真詩、步虛詞,倒是以神仙的“我”作為主角來展開敘述的,但失去了強烈的、與現(xiàn)實中生命困境密切相關(guān)的情感,也失去了一種“風動"的藝術(shù)效果。因此從未被視為典型的文學創(chuàng)造,最多只能說是一種道教文學。

比起唐代其他詩人的游仙詩,李白游仙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最大程度地拉近神仙與自身的距離,在很多時候直接進入神仙詩歌。從神仙道教的一方面來講,幾乎從他同時代的人開始,李白就被神仙人物化,其臨終也被塑造成一種仙去的故事。后來的道教典籍,也把李白列入神仙譜系中。如明代王世貞《列仙全傳》就敘述李白成仙故事,說李白水解為仙,屢曾顯現(xiàn),并有“東華上清監(jiān)清逸真人”之號。這當然是道教徒的構(gòu)造。但這與李白在詩中對自我神仙形象的塑造有直接的關(guān)系。但即使在將自身形象納入神仙境界時,李白的游仙詩,與步虛詞、仙真詩也是不同的,他始終是以凡人的身份來虛構(gòu)遇仙故事的,其境界都是稍縱即逝,并非久住仙境。這種敘述的根源在于,作為受儒家理性影響的文人,李白對于長生升天,其內(nèi)心深處仍然抱著一種懷疑。其實是一種強烈的生命意識,交織著超越現(xiàn)實的愿望,使得以李白為代表的一部分古代詩人,不能抗拒這種最能張揚生命的自由、獨立意識的游仙幻想。這當然也是因為神仙文化本身的豐富性與其特殊的魅力所致。

從主觀精神的方面來說,李白對原始性的神仙意識的執(zhí)著,不僅是個體生命意識的強烈表現(xiàn),同時也是對超越現(xiàn)實的愿望的曲折表達。在封建時代,文人無疑是個性意識最為突出的特殊群體,但儒家知識分子及士大夫的身份,又讓他們自覺地承擔著維護整個封建體制的任務。因此在他們的現(xiàn)實人生中,常常是最大程度地抑制個體意識,尤其是自由的意識。但是對個性化與自由的追求,不僅存在于知識者和自由意識中,同時也存在于人類的天性中。對古代的文人來說,其最主要的表現(xiàn)方式,就是希企隱逸、遨游山水的行為,其次則是更為夸張的游仙行為與意識。

李白對神仙之事,其內(nèi)心的情感是復雜的。劉熙載云:“太白詩多有羨于神仙者,或以喻超世之志,或以喻死而不亡,俱不可知。若昌黎云:‘安能從汝巢神山。’此固鄙夷不屑之意,然亦何必非寓言耶?"此論比較中肯。他的詩中,一方面酣暢淋漓地抒寫神仙幻想,另一方面卻經(jīng)常抒發(fā)求仙不得的悲哀,其實反映了他內(nèi)心深處對神仙之說的質(zhì)疑。他的求仙,其實是希望超越現(xiàn)實、追求個性自由的生命意識的一種反映。

(節(jié)選自錢志熙《略論李白游仙詩體制類型及淵源流變》)

8.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李白以第一人稱敘述游仙經(jīng)歷,自認為能夠超越時空、揮斥八級,是暫落凡塵的謫仙,這與其他詩人的自我認知全然不同。

B.郭璞是東晉時期極具代表性的游仙詩人,其作品深受玄學與佛家的影響,在求仙或求長生的表象下,寄托了對現(xiàn)實的寓意。

C.漢樂府的游仙詩常以相對客觀的方式來陳述仙事,表現(xiàn)的是群體的求仙熱情,自我色彩并不突出,這類作品的格調(diào)并不高。

D.李白深受儒家理性的影響,有強烈的生命意識,因而即便將自身納入神仙境界時,其內(nèi)心對長生升天仍然持一種懷疑態(tài)度。

9.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運用舉例論證,通過援引白居易《長恨歌》的相關(guān)詩句說明先唐之后的文學中依舊存在憑借巫術(shù)或方術(shù)而達到的魂魄分離狀態(tài)下的生魂之游。

B.材料二運用對比論證,呈現(xiàn)《游天臺山賦》與《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時代背景,兩者形成對比,論證了兩文在游覽側(cè)重、藝術(shù)技巧、情感寄托上的完全不同。

C.材料三運用引用論證,通過引用劉熙載的評價說明李白游仙詩中的矛盾,既有暢想神仙生活的酣暢淋漓,又有想要超越現(xiàn)實生活又求仙不得的悲哀。

D.游仙是中國古代文學中一個常見的主題,但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風格不盡相同,這不僅與時代背景、社會風氣有關(guān),還與詩人的經(jīng)歷與情感寄托息息相關(guān)。

10.下列材料,最能作為論據(jù)支撐材料三觀點的一項是()

A.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登云臺,高揖衛(wèi)叔卿。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李白《古風五十九首》)

B.西海宴王母,北宮邀上元。瑤水聞遺歌,玉杯竟空言。靈跡成蔓草,徒悲千載魂。(李白《古風四十三首》)

C.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李白《登峨眉山》)

D.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弄電不輟手,行云本無蹤。(李白《玉真仙人詞》)

11.三則材料均圍繞“游仙詩”展開,但各有側(cè)重,試分析。

12.結(jié)合《夢游天姥吟留別》相關(guān)內(nèi)容談談李白的游仙詩的特點。

四、古代詩歌閱讀

完成關(guān)于《夢游天姥吟留別》的題目:

13.《夢游天姥吟留別》第一段運用了襯托手法,與此手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B.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C.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D.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14.下列對全詩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键c:內(nèi)容、感情、手法)()

A.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悄恍莫測,想象奇特瑰麗,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B.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達到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寫的夢游,也許并非完全是虛的,這樣能更好地發(fā)揮他的想象才能。

C.此詩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富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情調(diào)。

D.此詩雖然在最后有一種不卑不亢的氣概,但作者逃避現(xiàn)實,宣揚了一種消極意味的思想,給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15.《夢游天姥吟留別》開篇兩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能不能刪掉,改為開門見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開頭?

完成關(guān)于《夢游天姥吟留別》的題目:

夢游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6.《夢游天姥吟留別》第一段運用了襯托手法,與此手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B.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C.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D.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17.下列對全詩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想象奇特瑰麗,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B.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達到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寫的夢游,也許并非完全是虛的,這樣能更好地發(fā)揮他的想象才能。

C.此詩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富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情調(diào)。

D.此詩雖然在最后有一種不卑不亢的氣概,但作者逃避現(xiàn)實,宣揚了一種消極意味的思想,給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18.《夢游天姥吟留別》開篇兩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能不能刪掉,改為開門見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開頭?

五、情景默寫

19.完成默寫。

(1)《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蔑視權(quán)貴、不卑不屈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沁園春·長沙》上片中以設(shè)問方式直抒胸臆,表達作者對國家命運擔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勸學》中從反面論證學習必須專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4)《師說》中指出教師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選擇背誦: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中,明顯點題的一句是:;表現(xiàn)他與唐王朝決裂,體現(xiàn)他傲岸不馴的句子是:,

參考答案:

1.A

2.C

3.在一片迷蒙之中,突然霹靂閃電大作,山巒崩裂,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門打開。“訇然"表現(xiàn)出神仙洞府的石門打開時驚天動地的氣勢。

4.我國古代一般的“留別”“贈別"之類的詩歌,大都寫離情別緒、黯然銷魂、情調(diào)低沉。而李白這首留別詩,卻完全突破了這種陳規(guī)舊俗,它構(gòu)思奇特、基調(diào)高亢、別開生面地借留別以抒感慨,以夢游方式抒發(fā)胸臆,表現(xiàn)主題。全詩圍繞一場游仙的夢境而寫,由瀛洲引出天姥,由“或可睹”引出夢游;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夢醒而生感慨。如此從現(xiàn)實到夢境,又從夢境到現(xiàn)實;借描繪仙境之美好,以揭露現(xiàn)實之丑惡;借抒發(fā)對理想的追求,以顯示對權(quán)貴的憎惡;借惜別的機會賦詩,卻寫訪游名山,以表明自己的斗志,表現(xiàn)“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主題。

5.入夢第二景:(白晝)著履登山——雄奇壯觀。這里展現(xiàn)的景象如同一幅神奇的畫面,乃夢中特有的境界。這里除了有駐足半山,遠望海上紅日升空、聽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