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級語文課件-致蔣經國先生信 全省一等獎_第1頁
初中九年級語文課件-致蔣經國先生信 全省一等獎_第2頁
初中九年級語文課件-致蔣經國先生信 全省一等獎_第3頁
初中九年級語文課件-致蔣經國先生信 全省一等獎_第4頁
初中九年級語文課件-致蔣經國先生信 全省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致蔣經國先生信廖承志廖承志(1908~1983)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黨和國家的優秀領導人,通曉五種外語,擅長書法、詩詞、戲劇.廖承志早期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新中國建立后,長期致力于鞏固和發展包括臺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在內的愛國統一戰線,為祖國的統一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廖仲愷(1877~1925年),字恩煦,廣東惠陽人,同盟會的骨干,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故友。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組織革命統一戰線后,他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孫中山逝世后,他堅持“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為國民黨右派所不容,1925年8月20日在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被刺遇難,1926年6月靈柩由夫人何香凝運來南京,9月于此舉行國葬。何香凝(1878~1972年),廖仲愷夫人,廣東南海人,生于香港,早年留學日本。1905年參加同盟會,擁護國共合作,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婦女部部長。在廖仲愷先生遇難后,她繼續團結國民黨左派與右派進行斗爭。

1947年與李濟深等籌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解放后,她已近古稀之年,仍擔任國家重要職務,為革命事業作出了貢獻,在全國人民中享有很高的聲譽。1972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5歲,9月6日靈柩運至南京與廖仲愷合葬。蔣經國(1910~1988)蔣介石長子,1949年去臺灣,臺灣高層領導人物,1978年~1984年連任臺灣當局“總統”。除書下注釋外,還需要掌握的字詞匆匆一晤:見面歷歷在目:形容某種事情清清楚 楚的展現在眼前此誠憾事:實在、的確懸念:掛念各得其所:各如其所愿,后來也表示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排局促東隅:局促,狹隘;東隅,東南角落。意指居住在狹隘的臺灣。遷延不決:拖延時日,拿不定主意推委:把責任推給別人,也做推諉。當斷不斷:到了應該做出決斷 的時候而不能決斷。徒生困擾:空,白白地。焉能自保:怎么了吾弟孝心:了結,結束不勝:非常,十分面聆:當面聽取祺:吉祥合作探究,討論回答:1、廖承志先生為什么要寫這封信,目的是什么?2、當時臺灣有哪些不利于統一的言論,作者的態度如何?3、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勸說蔣經國先生的?4、第三段中,祖國和平統一臺灣回歸祖國有何意義?5、從全文看,如果祖國不統一,會產生怎樣的危害?6、第四段,作者回顧兩次國共合作的作用是什么?結合蔣、廖兩家的關系,請同學們體會這封書信中蘊涵的情感1、“經國吾弟”,“歷歷在目”,“此誠憾事”,“深為懸念”,“至盼”2、“局促東隅,終非久計”,“不僅徒生困擾,吾弟亦將難辭其咎”“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間”,“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盼弟善為抉擇”3、“愿弟慎思”“望弟再思”“尚望三思”4、“寥廓海天,不歸何待”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5、“人到高年,愈加懷舊”“遙望南天,不禁神馳,書不盡言,諸希珍重”

1體會下面的字詞,正確掌握其用法。咎咫尺珍懾悖謬茍同同捐前嫌巧言令色未雨綢繆2三民主義是____、____、____。3“外人巧言令色”中的外人是什么?民族民權民生。一切有意破壞祖國和平統一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