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10課《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精美課件_第1頁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10課《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精美課件_第2頁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10課《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精美課件_第3頁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10課《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精美課件_第4頁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10課《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精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百年追夢復興中華10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第1課時)新課導入九一八事變后,有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廣為流傳,我們一起聽聽這首歌,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松花江上新課導入這首歌創作于1935年,張寒暉在西安目睹東北軍和東北人民流亡慘狀而創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民眾以至中國人民的悲憤情懷,被譽為《流亡三部曲》之一,風靡中華大地。一、勿忘國恥活動一:吾輩需自強

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14年間,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了中國大地。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災難。一、勿忘國恥閱讀課本第六十六頁內容,和小組同學一起合作,搜集資料,了解一下九一八事變,并談談你的感受。活動一:吾輩需自強一起來討論一、勿忘國恥

九·一八事變是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制造并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栽贓嫁禍于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占沈陽,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后,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活動一:吾輩需自強一、勿忘國恥

遼寧省沈陽市有一座雕塑叫“殘歷碑”,它矗立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前。建此碑目的是為了使中華民族子孫后代不忘國恥。此碑于1991年9月18日落成。碑高18米,由混凝土灌鑄,花崗石貼面,外形呈一部翻開的殘破臺歷形,其左側深深地刻著事變發生的簡要經過,右側是事變發生的年月日和累累彈痕構成的骷髏。下方呈空心,辟為紀念館,展室陳列著有關事變的歷史資料和文物600多件。活動一:吾輩需自強殘歷碑“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的必然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殖民地采取的重要步驟,它揭開了十年抗日戰爭的序幕。今年是九一八事變九十周年,要勿忘國恥,吾輩自強。一、勿忘國恥

活動一:吾輩需自強一、勿忘國恥活動一:吾輩需自強閱讀課本第六十七頁內容,議一議,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你知道為什么要設立國家公祭日嗎?一、勿忘國恥

活動一:吾輩需自強一個17歲的男孩講了這樣一件事。(上月)14日大約有一萬名年齡在15~30歲的中國人被帶出南京城到靠近輪渡碼頭的長江邊,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戰炮、手榴彈和機關槍向他們開火,大部分尸體被拋進了江里,有一些被堆起來焚燒,而有三個人僥幸地逃脫了。——《羅伯特·威爾遜日記》(1938年1月3日)南京大屠殺一、勿忘國恥

在每個中國人心中,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都是最屈辱的記憶,它是民族的苦難、國家的災難。我們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居安思危、發奮圖強、振興中華,避免歷史的苦難再次上演。活動一:吾輩需自強【南京大屠殺慘痛史實資料】機槍掃射肆意虐殺

殺人競賽人當活靶蹂躪奸殺老少不放

毀尸滅跡拋尸長江屠殺無辜澆油焚尸

慘無人道生埋活人一、勿忘國恥活動一:吾輩需自強

二、眾志成城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活動二:小小討論會面對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機,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全體中華兒女匯聚成氣勢磅礴的力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二、眾志成城

活動二:小小討論會在位于北京盧溝橋旁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廳里,有一座名為“銅墻鐵壁”的雕塑,你能解讀出它表達的內容嗎?二、眾志成城

《銅墻鐵壁》雕塑雕塑上方藍色的棚頂上點綴著白色的燈光,寓意著藍色的星空,腳下是黑色的大理石,三者相結合,寓意著抗戰英雄頂天立地。“銅墻鐵壁”又名“血肉長城”,象征中華民族用血肉筑起鋼鐵長城。“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千百萬愛國將士在戰場上浴血奮戰,頑強抵抗,顯示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活動二:小小討論會二、眾志成城

活動二:小小討論會

在這場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抵御外來侵略、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千百萬愛國將士們甚至是普通的愛國百姓們,都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一起來討論請以小組為單位,搜集中國軍隊、抗日英烈、普通百姓,在這場抗日戰爭中的故事。二、眾志成城八路軍百團大戰1940年8月,八路軍100多個團在華北地區2000多千米的戰線上,對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大規模攻擊,攻克據點近3000個,殲滅日偽軍40000余人,沉重地打擊了敵人。活動二:小小討論會第五戰區中國軍隊血戰臺兒莊1938年春,中國軍隊在山東臺兒莊與日軍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戰役,殲敵10000多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八路軍百團大戰1940年8月,八路軍100多個團在華北地區2000多千米的戰線上,對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大規模攻擊,攻克據點近3000個,殲滅日偽軍40000余人,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第五戰區中國軍隊血戰臺兒莊1938年春,中國軍隊在山東臺兒莊與日軍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戰役,殲敵10000多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百團大戰臺兒莊戰役二、眾志成城

活動二:小小討論會1943年11月2日,日軍10多萬人兵分四路,動用空軍、毒氣瓦斯部隊等向常德發起攻擊。中國軍隊20萬將士奮起反擊,以劣勢裝備和血肉之軀與日軍展開生死決戰。至12月20日,日軍傷亡40000余人后敗退,中國軍隊用傷亡50000余人的代價換來了勝利。常德會戰因戰事慘烈,而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常德會戰二、眾志成城

活動二:小小討論會1938年至1944年,腥風血雨的四次“長沙大會戰”,是八年全國抗戰中中日雙方出動兵力最多(日軍66萬人次,中國軍隊100余萬人次)、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大會戰。這場震驚世界的會戰前三次以中國軍隊的大獲全勝而告結束,日軍受到中國軍隊的沉重打擊,日軍共傷亡10.7萬人,中國軍隊共傷亡13萬人。長沙會戰二、眾志成城

活動二:小小討論會1938年10月上旬的一天夜里,東北抗聯第五軍婦女團指導員冷云等八名女戰士為了掩護大部隊安全轉移,主動吸引敵軍火力,英勇抗擊。在彈盡被圍的情況下,寧死不屈,毅然集體投江,壯烈殉國。她們犧牲時年齡最大的23歲,最小的只有13歲。她們的壯舉表現了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為紀念八位女烈士,1988年八女投江紀念群雕在牡丹江畔落成。八女投江二、眾志成城

活動二:小小討論會抗日英雄趙登禹是第二十九軍將領。在喜峰口戰役中,他率部與敵軍展開肉搏戰。他用大刀砍出了中國軍隊的成風,砍出了中華民族的骨氣。在鎮守北平南苑的戰役中,他雖身負重傷,但仍指揮作戰,不幸壯烈殉國。臨終時說:“軍人戰死沙場原是本分,沒有什么值得悲傷的。”趙登禹的遺骸被葬于盧溝橋畔。北京有一段路被命名為“趙登禹路”,以紀念英烈。視死如歸趙登禹二、眾志成城

活動二:小小討論會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余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岳、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蕩”。9月25日,日偽軍約3500余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某部第7連奪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后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余人。狼牙山五壯士二、眾志成城

活動二:小小討論會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幸免于難。狼牙山五壯士二、眾志成城了解了先烈們的革命故事,你想說些什么?活動二:小小討論會二、眾志成城

我們應該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我們要銘記那些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貢獻的人們。活動二:小小討論會課堂小結我們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吾輩自強。第三單元百年追夢復興中華10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第2課時)新課導入墾荒南泥灣,是一個悲壯又令人產生革命浪漫情懷從而振奮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聽聽《南泥灣》,感受下歌曲中所表達的情感。南泥灣新課導入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內核,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戰勝困難,奪取勝利。一、中流砥柱活動一:偉大的抗戰精神

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主張全民族抗戰、持久抗戰,開辟敵后戰場,建立并鞏固了敵后抗日根據地。一、中流砥柱

和小組同學一起合作,搜集資料,了解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那段歷史。活動一:偉大的抗戰精神一、中流砥柱1936年的中國:日本的侵略使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嚴重關頭,但蔣介石卻采取消極抗日政策,中共希望能夠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致對外。活動一:偉大的抗戰精神一、中流砥柱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對蔣介石實行“兵諫”,中國共產黨以大局為重,促成了事變的和平解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活動一:偉大的抗戰精神西安事變一、中流砥柱

活動一:偉大的抗戰精神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面臨內憂外患、缺少供給的困境,這些困境是如何解決的?一、中流砥柱

中共的內憂:與國民黨之間的內戰;中共的外患:敵強我弱,開展游擊戰;供給的困境:開展大生產運動。活動一: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共面臨的困境一、中流砥柱活動一:偉大的抗戰精神游擊戰在敵后抗日根據地,全民參戰,開展靈活多樣的游擊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鐵道游擊戰、水上游擊戰等,出其不意、遍地開花,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這是史無前例的軍事創舉,譜寫了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光輝篇章。地雷戰地道戰一、中流砥柱

活動一:偉大的抗戰精神南泥灣王震旅長帶領三五九旅的官兵開進了荒無人煙的南泥灣。沒有住所,就挖窯洞解決;糧食不足,就挖野菜補給;沒有工具,就找廢鐵制作,硬是把過去的“爛泥灣”變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一、中流砥柱無論條件多么艱苦、形勢多么險惡、戰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為全國人民樹立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活動一:偉大的抗戰精神一、中流砥柱今天我們已經豐衣足食了,是否還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活動一:偉大的抗戰精神今天的我們仍需要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一、中流砥柱

現在生活質量提高了,這是全民都值得慶幸的事,但并不是生活富足就忘記了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是國家長治久安、民族繁榮昌盛的動力源泉和重要保證。艱苦奮斗可以磨練人的意志和毅力,使人生更有意義。活動一:偉大的抗戰精神一、中流砥柱活動一:偉大的抗戰精神

搜集有關抗戰勝利的資料,想一想,我國為什么設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一、中流砥柱活動一:偉大的抗戰精神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就是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一、中流砥柱

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抗戰的偉大勝利。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國主義的徹底失敗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活動一:偉大的抗戰精神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人民慶祝抗戰勝利一、中流砥柱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活動一:偉大的抗戰精神臺灣回到祖國懷抱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二、走向勝利活動二:小小討論會

抗日戰爭結束后,飽受戰爭苦難的廣大人民渴望和平。中國共產黨力主和平建國,但是國民黨統治集團于1946年6月悍然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發動進攻,挑起全面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廣大人民的支持下,經過三年的英勇奮戰,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的主力部隊,迎來了最終勝利。解放戰爭二、走向勝利

活動二:小小討論會你知道我國有哪些紅色旅游勝地嗎,當一個小導游,介紹一下它們的特色之處吧!二、走向勝利

位于陜北黃土高原中部的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所在地,也是全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許多愛國青年滿懷革命熱情,從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參加抗戰。活動二:小小討論會革命圣地——延安二、走向勝利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縣的一個小山村。1948年5月,毛澤東率領的黨中央移駐此地。中共中央在這里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還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為最后的大決戰和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活動二:小小討論會革命圣地——西柏坡二、走向勝利

陳毅元帥曾深情地慨嘆:“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活動二:小小討論會革命圣地——沂蒙山二、走向勝利

活動二:小小討論會在革命戰爭年代,山東沂蒙人民奉獻一切可以拿得出的東西給解放軍,軍民之間凝成超越血肉的親情,鑄就了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沂蒙六姐妹就是其中的代表,她們勇挑擁軍支援前線重擔,發動全村男女老幼,不分晝夜為部隊當向導、送彈藥、運糧草、烙煎餅、洗軍衣、做軍鞋、護理傷病員,還為戰士唱歌、做宣傳,鼓舞士氣,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相關鏈接重游紅色旅游圣地,我們不僅能感受在革命戰爭時代,革命志士的英勇奮戰精神,還能體會出軍民之間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情感。二、走向勝利

活動二:小小討論會二、走向勝利

活動二:小小討論會小討論:你知道“進京趕考”是什么意思嗎?為什么說今天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二、走向勝利

“進京”意味著執政,“趕考”是要接受考驗。奪取政權,建立新中國是“趕考”;鞏固政權,建設新中國是“趕考”;江山永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是“趕考”。活動二:小小討論會“趕考”永遠在路上……二、走向勝利

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矗立著一座高大雄偉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它每天都在默默地接受著人們的瞻仰,讓人們銘記歷史。活動二:小小討論會你有什么樣的感受?想以怎樣的方式紀念英雄?二、走向勝利活動二:小小討論會百年屈辱,百年抗爭,我們要永遠銘記這段歷史,記住這些人民英雄!他們靠的是一種信仰,為的是一個理想,他們身上的革命精神代代相傳。課堂小結

回望百年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迎來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回望百年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迎來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第三單元

百年追夢

復興中華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第一課時核心素養目標道德意識: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健全人格:學會利用書籍、紀錄片、戰犯日記等了解、還原歷史。責任意識:了解九一八事變和南京大屠殺,了解全民抗戰,學習抗戰精神。目

錄01勿

恥02眾

城勿

恥重溫《松花江上》紀念“九一八”說一說

聽一聽,唱一唱,你從視頻和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恥勿

恥日本侵略中國真實影像勿

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14年間,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了中國大地。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災難。而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就是從東北的“九一八”事變開始的。小

士勿

遼寧省沈陽市有一座雕塑叫“殘歷碑”,它矗立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前。觀察殘歷碑,閱讀下面的碑文,說一說九一八事變是怎么發生的。殘歷碑

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攻占北大營,我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勿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1931年9月18日夜,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嫁禍于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奮勇反抗,這是十四年抗日戰爭的開端,它也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開始了全面抗戰勿

恥歷時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勿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勿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結合下面的文字和圖片,想一想,為什么要設立國家公祭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30萬遇難者紀念墻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勿

盧溝橋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向中國發動全面進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為了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達到迅速滅亡中國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長達六周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頁。勿

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書籍、紀錄片、戰犯日記等還有很多。查一查相關資料,銘記那段歷史。

一個17歲的男孩講了這樣一件事。(上月)14日大約有一萬名年齡在15~30歲的中國人被帶出南京城到靠近輪渡碼頭的長江邊,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戰炮、手榴彈和機關槍向他們開火,大部分尸體被拋進了江里,有一些被堆起來焚燒,而有三個人僥幸地逃脫了。

—《羅伯特·威爾遜日記》(1938年1月3日)勿

恥勿

恥血淚歷史—日軍入侵南京14日,日軍大部隊涌入城內,繼續搜殺街巷中的難民;并在中山碼頭、下關車站等處對聚集江邊的難民瘋狂射擊,槍殺數萬人。15日,中國平民及已解除武裝的軍人9000余人被押往魚雷營屠殺。

16日,日軍又從中日雙方都承認具有中立地位的“安全區”內搜捕數萬青年,綁赴下關煤炭港槍殺,再將尸體推入江中。勿

恥血淚歷史—日軍入侵南京18日,日軍將城郊難民及戰浮5.7萬余人驅至下關草鞋峽,用機槍掃射,然后在堆積如山的尸體上澆灑煤油縱火焚燒。此后,又在12月下旬開始的“清街運動”和“難民登記”中使上萬人頭落地。日軍濫殺無辜,手段殘酷,令人發指。有的往難民身上先澆汽油,后用槍掃射,槍彈一著人身,火光隨之燃起,被彈擊火燒之難民,掙扎翻騰,痛苦之極,日軍則鼓掌狂笑。有的則把難民殺后割下人頭,挑在槍上,漫步街頭,嬉笑取樂。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華戰爭初期日本軍國主義在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奸以及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日軍暴行的高潮從1937年12月13攻占南京開始持續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開始好轉。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被日軍大肆縱火和搶劫,致使南京城被毀三分之一,財產損失不計其數。勿

恥勿

在每個中國人心中,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都是最屈辱的記憶,它是民族的苦難、國家的災難。我們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永保和平。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永保和平眾

在位于北京盧溝橋旁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廳里,有一座名為“銅墻鐵壁”的雕塑,你能解讀出它表達的內容嗎?《銅墻鐵壁》雕塑

《銅墻鐵壁》是以1947年解放戰爭沙家店戰段為時代背景,取材于即將由防御轉入進攻的關鍵時刻的一個情節創作的。

“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千百萬愛國將士在戰場上浴血奮戰,頑強抵抗,顯示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眾

城第五戰區中國軍隊血戰臺兒莊眾

1938年春,中國軍隊在山東臺兒莊與日軍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戰役,殲敵10000多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血戰臺兒莊眾

城八路軍百團大戰

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軍總部在華北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對日軍的進攻,陸續參戰的部隊達到105個團20余萬人,稱為“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百團大戰眾

面對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機,具有愛國精神的全體中華兒女匯聚成氣勢磅礴的力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全民抗戰眾

城活動園

請你收集抗日英烈們的事跡,在“抗日英烈故事會”上與同學們分享。眾

城八女投江紀念群雕

1938年10月上旬的一天夜里,東北抗聯第五軍婦女團指導員冷云等八名女戰士為了掩護大部隊安全轉移,主動吸引敵軍火力,英勇抗擊。在彈盡被圍的情況下,寧死不屈,毅然集體投江,壯烈殉國。她們犧牲時年齡最大的23歲,最小的只有13歲。她們的壯舉表現了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

為紀念八位女烈士,1988年八女投江紀念群雕在牡丹江畔落成。眾

城視死如歸的趙登禹

抗日英雄趙登禹是第二十九軍將領。在喜峰口戰役中,他率部與敵軍展開肉搏戰。他用大刀砍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砍出了中華民族的骨氣。在鎮守北平南苑的戰役中,他雖身負重傷,但仍指揮作戰,不幸壯烈殉國。臨終時他說:“軍人戰死沙場原是本分,沒有什么值得悲傷的。”

趙登禹的遺骸被葬于盧溝橋畔。北京有一段路被命名為“趙登禹路”,以紀念英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