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歸一問題
【含義】
在解題時,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單一量),然后以單一量為標
準,求出所要求的數量。這類應用題叫做歸一問題。
【數量關系】
總量?份數=1份數量
1份數量義所占份數=所求幾份的數量
另一總量+(總量+份數)=所求份數
【解題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單一量,以單一量為標準,求出所要求的數量。
例題1:
3頭牛4天吃了24千克的草料,照這樣計算5頭牛6天吃草
_____千克。
解:
1、根據題意先算出1頭牛1天吃草料的質量:24+3+4=2(千
克)。
2、那么5頭牛一天吃2義5=10(千克)的草料。
3、那么6天就能吃10X6=60(千克)草料。
例題2:
5名同學8分鐘制作了240張正方形紙片。如果每人每分鐘制作
的數量相同,并且又來了2位同學,那么再過15分鐘他們又能做
張正方形紙片?
解:
1、可以先算出5名同學1分鐘能制作正方形紙片的數量,240+
8=30(張)。
2、再算出1名同學1分鐘制作的數量,30+5=6(張)。
3、現在有5+2=7(名)同學,每人每分鐘做6張,要做15分鐘,
那么他們能做7X6X15=630(張)正方形紙片。
例題3:
某車間用4臺車床5小時生產零件600個,照這樣計算,增加3
臺同樣的車床后,如果要生產6300個零件,需要小時完成?
解:
1、4臺車床5小時生產零件600個,則每臺車床每小時生產零
件600+4+5=30(個)。
2、增加3臺同樣的車床,也就是4+3=7(臺)車床,7臺車床每
小時生產零件7X30=210(個)。
3、如果生產6300個零件,需要6300+210=30(小時)完成。
歸總問題
【含義】
解題時,常常先找出“總數量”,然后再根據其它條件算出所求
的問題,叫歸總問題。所謂“總數量”是指貨物的總價、幾小時(幾
天)的總工作量、幾公畝地上的總產量、幾小時走的總路程等。
【數量關系】
1份數量義份數=總量
總量+1份數量=份數
總量:另一份數=另一每份數量
【解題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總數量,再根據題意得出所求的數量。
例題1:
王大伯家的干草夠8只牛吃一個星期的,照這樣計算,這些草夠
4只牛吃()天?
解:
1、可以算出這些草夠1只牛吃多少天,用8*7=56(天)。
2、算4只牛能吃多久,用56+4=14(天)。
例題2:
小青家有個書架共5層,每層放36本書?,F在要空出一層放碟
片,把這層書平均放入其它4層中,每層比原來多放()本書。
解:
方法一:
1、根據題意可以算出書架上有5X36=180(本)書。
2、現在還剩下5T=4(層)書架。
3、所以每層書架上有180+4=45(本)書。比原來多45-36=9(本)
書。
方法二:
也可以這樣考慮,就是要把其中一層的36本書平均分到其他4
層,所以每層比原來多放36+4=9(本)書。
例題3:
一個長方形的水槽可容水480噸,水槽裝有一個進水管和一個排
水管。單開進水管8小時可以把空池注滿;單開排水管6小時可以把
滿水池排空,兩管齊開需要多少小時把滿池水排空?
解:
1、要求兩管齊開需要多少小時把滿池水排光,關鍵在于先求出
進水速度和排水速度,進水每小時-480+8=60(噸);排水每小時480
4-6=80(噸)。
2、當兩管齊開,排水速度大于進水速度,即每小時排80-60=20
(噸)。
3、再根據總水量就可以求出排空滿池水所需的時間。480+20=24
(小時)。
年齡問題
【含義】
已知兩個或多個人年齡關系,求各自年齡或年齡關系,這類應用
題叫做和倍問題。
【數量關系】
大數=(和+差)+2
小數=(和一差)+2
總和+(幾倍+1)=較小的數
總和-較小的數=較大的數
較小的數X幾倍=較大的數
兩個數的差+(幾倍-1)=較小的數
較小的數X幾倍=較大的數
【解題思路和方法】
年齡問題具有年齡同增同減,年齡差不變的特性。年齡問題都可
以轉化為和差、和倍、差倍問題。簡單的題目直接利用公式,復雜的
題目變通后利用公式。
例題1:
爸爸今年38歲,媽媽今年36歲,當爸爸42歲時,媽媽歲。
解:
1、本題考查的年齡差不變(簡單),不管過了多少年年齡差是不
變的。
2、爸爸比媽媽大2歲,根據不管過了多少年年齡差是不變的,
當爸爸42歲時,媽媽是40歲。
例題2:
姐姐今年15歲,妹妹今年12歲,當她們的年齡和是39歲時一,
那時妹妹歲。
解:
方法一:
1、利用年齡同增同減的思路。
2、姐妹倆今年的年齡之和是:15+12=27(歲),年齡之和到達39
歲時需要的年限是:(39-27)4-2=6(年)。
3、那是妹妹的年齡是12+6=18(歲)。
方法二:
1、利用年齡差不變的思路。
2、兩姐妹的年齡差為15-12=3(歲),再根據小數=(和一差)?
2的公式,可以求出妹妹的年齡為(39-3)4-2=18(歲)。
例題3:
爸爸今年50歲,哥哥今年14歲,年前,爸爸的年齡是哥
哥的5倍。
解:
1、不管過了多少年,年齡差是不變的,當爸爸的年齡是哥哥的5
倍時,年齡差仍是50-14=36(歲)。
2、問什么時候爸爸的年齡是哥哥的5倍,實際上年齡差就是哥
哥的5-1=4倍。
3、根據兩個數的差+(幾倍-1)=較小的數,可以求出哥哥當
時的年齡是(50-14)4-4=9(歲)。
4、再根據題意可求出14-9=5(年)前。
植樹問題
【含義】
按相等的距離植樹,在距離、棵距、棵數這三個量之間,已知其
中的兩個量,要求第三個量,這類應用題叫做植樹問題。
【數量關系】
線形植樹:
一端植樹:
棵數=間隔數=距離+棵距
兩端植樹:
棵數=間隔數+1=距離+棵距+1
兩端都不植樹:
棵數=間隔數T=距離?棵距T
環形植樹:
棵數=間隔數=距離+棵距
正多邊形植樹:
一周總棵數=每邊棵數X邊數一邊數
每邊棵樹=一周總棵數+邊數+1
面積植樹:
棵數=面積+(棵距義行距)
【解題思路和方法】
先弄清楚植樹問題的類型,然后可以利用公式。
例題1:
植樹節到了,少先隊員要在相距72米的兩幢樓房之間種8棵楊
樹。如果兩頭都不栽,平均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應是多少米?
解:
1、本題考察的是植樹問題中的兩端都不栽的情況,解決此類問
題的關鍵是要理解棵數比間隔數少lo
2、因為棵數比間隔數少1,所以共有8+1=9個間隔,每個間隔距
離是72+9=8米。
3、所以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8米。
例題2:
一小學舉行運動會,在操場周圍插上彩旗。已知操場的周長是500
米,每隔5米插一根紅旗,每兩面紅旗之間插一面黃旗,那么一共插
紅旗多少面,一共插黃旗多少面。
解:
1、本題考查的是植樹問題中封閉圖形間隔問題,本題中只要抓
住棵數=間隔數,就能求出插了多少面紅旗和黃旗。
2、棵數=間隔數,一共插紅旗500+5=100(面),這一百面紅
旗中一共有100個間隔,所以一共插黃旗100面。
例題3:
多多從一樓爬樓梯到三樓需要6分鐘,照這樣計算,從三樓爬到
十樓需要多少分鐘?
解:
1、本題考查的是植樹問題中鋸木頭、爬樓梯問題的情況。需要
理解爬的樓層、鋸的次數與層數、段數之間的關系,所在樓層=爬的
層數+1;木頭段數=鋸的次數+1。
2、從一樓爬樓梯到三樓,需要爬2層,需要6分鐘,所以每層
需要6+2=3(分鐘)。因此從三樓爬到十樓,需要(10-3)X3=21(分
鐘)。
相遇問題
【含義】
兩個運動的物體同時由兩地出發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這類應
用題叫做相遇問題。這類應用題叫做相遇問題。
【數量關系】
相遇時間=總路程+(甲速+乙速)
總路程=(甲速+乙速)X相遇時間
【解題思路和方法】
簡單的題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后再利用公式,利
用線段圖分析可以讓解題事半功倍。
例題1:
歡歡和樂樂在一條馬路的兩端相向而行,歡歡每分鐘行60米,
樂樂每分鐘行80米,他們同時出發5分鐘后相遇。這條馬路長()。
解:
根據公式總路程=(甲速+乙速)X相遇時間,可以求出這條馬
路長(60+80)X5=700(米)。
例題2:
甲乙兩車分別以不變的速度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到
達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已知第一次相遇地點距離A地50千米,第二
次相遇地點距離B地60千米,AB兩地相距千米。
解:
1、本題考查的是二次相遇問題,靈活的運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
分析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
2、畫線段圖
第一次
甲50千米
乙
AitfeB地
60千米
第二)欠
3、從圖中可以看出,第一次相遇時甲行了50千米。甲乙合行了
一個全程的路程。
從第一次相遇后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合行了兩個全程的路程。由
于甲乙速度不變,合行兩個全程時,甲能行50X2=100(千米)。
4、因此甲一共行了50+100=150(千米),從圖中看甲所行路程剛
好比AB兩地相距路程還多出60千米。
所以AB兩地相距150-60=90(千米)。
例題3:
歡歡和樂樂在相距80米的直跑道上來回跑步,樂樂的速度是每
秒3米,歡歡的速度是每秒2米。如果他們同時分別從跑道兩端出
發,當他們跑了10分鐘時,在這段時間里共相遇過次。
解:
1、根據題意,第一次相遇時,兩人共走了一個全程,但是從第
二次開始每相遇一次需要的時間都是第一次相遇時間的兩倍。(線段
圖參考例2。)
2、根據“相遇時間=總路程+速度和”得到,歡歡和樂樂首次相
遇需要80+(3+2)=16(秒)。
3、因為從第一次相遇結束到第二次相遇,歡歡和樂樂要走兩個
全程,所以從第二次開始每相遇一次需要的時間是16秒的2倍,也
就是32秒,則經過第一次相遇后,剩下的時間是600T6=584(秒),
還要相遇584+32=18.25(次),所以在這段時間里共相遇過18+1=19
(次)。
追及問題
【含義】
兩個運動物體在不同地點同時出發(或者在同一地點而不是同時
出發,或者在不同地點又不是同時出發)作同向運動,在后面的,行
進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進速度較慢些,在一定時間之內,后面
的追上前面的物體。這類應用題就叫做追及問題。
【數量關系】
追及時間=追及路程+(快速一慢速)
追及路程=(快速一慢速)X追及時間
【解題思路和方法】
簡單的題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后再利用公式,利
用線段圖分析可以讓解題事半功倍。
例題1:
某警官發現前方100米處有一匪徒,匪徒正以每秒2米的速度逃
跑。警官趕緊以每秒3米的速度追,()秒后警官可以追上這個匪
徒。
解:
1、從警官追開始到追上匪徒,這就是一個追及過程。根據公式: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時間。
2、路程差為100米,警官每秒比匪徒多跑3-2=1(米),即速度
差為1米/秒。所以追及的時間為100+1=100(秒)。
例題2:
甲乙二人同時從400米的環形跑道的起跑線出發,甲每秒跑6米,
乙每秒跑8米,同向出發。那么甲乙二人出發后()秒第一次相
遇?
解:
1、由題可知,甲乙同時出發后,乙領先,甲落后,那么兩人第一
次相遇時,乙從后方追上甲,所以,乙的路程=甲的路程+一周跑道長
度,即追及路程為400米。
2、由追及時間=總路程+速度差可得:經過4004-(8-6)=200
(秒)兩人第一次相遇。
例題3:
小轎車、面包車和大客車的速度分別為60千米/時、48千米/時
和42千米/時,小轎車和大客車從甲地、面包車從乙地同時相向出發,
面包車遇到小轎車后30分鐘又遇到大客車。那么甲、乙兩地相距多
遠?
解:
1、根據題意,將較復雜的綜合問題分解為若干個單一問題。首
先是小轎車和面包車的相遇問題;其次是面包車和大客車的相遇問題;
然后是小轎車與大客車的追及問題。最后通過小轎車與面包車共行甲、
乙兩地的一個單程,由相遇問題可求出甲、乙兩地距離。
2、畫線段圖,圖上半部分是小轎車和面包車相遇時三車所走的
路程。圖下半部分是第一次相遇30分鐘之后三車所走的路程。
3、由圖可知,當面包車與小轎車相遇時,大客車與小轎車的路
程差為小轎車與大客車30分鐘所走的路程。有小轎車與大客車的速
度差,有距離,所以可以求出車輛行駛的時間。
(42+48)X0.54-(60-42)=2.5(小時)。
4、由于小轎車與面包車相遇,共行一個行程,所以AB兩地路程
為(60+48)X2.5=270(千米)。
行船問題
【含義】
行船問題也就是與航行有關的問題。解答這類問題要弄清船速與
水速,船速是船只本身航行的速度,也就是船只在靜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是水流的速度,船只順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與水速之和;船只逆
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與水速之差。
【數量關系】
(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順水速度一逆水速度)+2=水速
順水速=船速義2—逆水速=逆水速+水速X2
逆水速=船速X2一順水速=順水速一水速義2
【解題思路和方法】
簡單的題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后再利用公式,利
用線段圖分析可以讓解題事半功倍。
例題1:
某船在同一條河中順水船速是每小時20千米,逆水船速是每小
時10千米,這條河的水流速度是每小時千米?
解:
順水船速=船速+水流速度,逆水船速=船速-水流速度,可以看出,
順水船速比逆水船速多2個水流速度,
因此,水流速度=(2070)+2=5(千米/時)。
例題2:
某條大河水流速度是每小時5千米,一艘靜水船速是每小時20
千米的貨輪逆水航行5小時能到達目的地,這艘貨輪原路返回到出發
地需要多少小時?
解:
1、逆水速度=靜水船速-水流速度,所以貨輪逆水速度是20-
5=15(千米/時),行駛5小時共行了15X5=75(千米)。
2、原路返回時是順水航行,順水速度是靜水船速+水速,即
20+5=25(千米/時),所以返回用時75+25=3(小時)。
例題3:
小船在兩個碼頭間航行,順水需4小時,逆水需5小時,若一只
木筏順水漂過這段距離需小時?
解:
1、我們可以假設一個路程。假設兩個碼頭之間的距離是200千
米,順水需4小時,則順水的速度是每小時200+4=50(千米),逆水
需5小時,則逆水的速度是每小時200+5=40(千米)。
2、根據“水速=(順水行駛速度-逆水行駛速度)+2”得到,水
流速度是每小時(50-40)4-2=5(千米)。
3、一只木筏順水漂過的速度就是水流速度,所以木筏順水漂過
這段距離需要200+5=40(小時)。
列車問題
【含義】
與列車行駛有關的一些問題,解答時要注意列車車身的長度。
【數量關系】
火車過橋:過橋時間=(車長+橋長)+車速
火車追及:追及時間=(甲車長+乙車長+距離)+(甲車速一
乙車速)
火車相遇:相遇時間=(甲車長+乙車長+距離)+(甲車速+
乙車速)
【解題思路和方法】
簡單的題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后再利用公式,利
用線段圖分析可以讓解題事半功倍。
例題1:
一列火車全長126米,全車通過611米的隧道需要67秒,火車
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解:
1、本題考查的是火車過橋的問題,解決本題的關鍵是知道火車
完全經過隧道所走的路程是車身長+隧道長,進而求出車速。
2、因此火車的速度為:(126+6H)+67=11(米/秒)。
例題2:
在兩行軌道上有兩列火車相對開來,一列火車長208米,每秒行
18米,另一列火車每秒行19米,兩列火車從相遇到完全錯開用了12
秒鐘,那么另一列火車長多少米?
解:
兩列火車從相遇到完全錯開,所行路程之和剛好是它們的車身長
度之和。根據“路程和=速度和X時間”可得,另一列火車長為(18+19)
X12-208=236(米)。
例題3:
一列火車通過一座長90米的橋需要24秒,如果火車的速度加快
1倍,它通過長為222米的隧道只用了18秒。原來火車每秒行多少
米?
解:
1、根據“火車的速度加快1倍,它通過長為222米的隧道只用
了18秒”可知,如果火車用原來的速度通過222米的隧道,則要用
18X2=36(秒)。
2、隧道比大橋長222-90=132(米),火車要多用36-24=12(秒)
行駛這132米,根據速度=路程+時間,可以求出原來火車每秒行132
4-12=11(米)。
時鐘問題
【含義】
就是研究鐘面上時針與分針關系的問題,如兩針重合、兩針垂直、
兩針成一線、兩針夾角為60度等,這類問題可轉化為行程問題中的
追及問題。
【數量關系】
分針的速度是時針的12倍,二者的速度差為5.5度/分。通常按
追及問題來對待,也可以按差倍問題來計算。
【解題思路和方法】
將兩針重合,兩針垂直,兩針成一線,兩針夾角60°等為“追及
問題”后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例題1:
鐘面上從時針指向8開始,再經過多少分鐘,時針正好與分針
第一次重合?(精確到1分)
解:
1、此類題型可以把鐘面看成一個環形跑道,那么本題就相當于
行程問題中的追及問題,即分針與時針之間的路程差是240°。
2、分針每分鐘比時針多轉6°-0.5°=5.5°,所以需要240+5.5
仁44(分鐘)。也就是從8時開始,再經過44分鐘,時針正好與分針
第一次重合。
例題2:
從早晨6點到傍晚6點,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一共重合了多少次?
解:
我們可以把鐘面看成一個環形跑道,這樣分針和時針的轉動就可
以轉化成追及問題,從早晨6點到傍晚6點,一共經過了12小時,
12個小時分針要跑12圈,時針只能跑1圈,分針比時針多跑
(圈),而分針每比時針多跑1圈,就會追上時針一次,也就是和時
針重合1次,所以12小時內兩針一共重合了11次。
例題3:
一部記錄中國軍隊時代變遷的紀錄片時長有兩個多小時,小明發
現,紀錄片播放結束時,手表上時針、分針的位置正好與開始時時針、
分針的位置交換了一下,這部紀錄片時長多少分鐘?(精確到1分)
解:
1、解決本題的關鍵是認識到時針與分針合走的路程是1080°,
進而轉化成相遇問題來解決。
2、兩個多小時,分針與時針位置正好交換,所以分針與時針所
走的路程和正好是三圈,也就是分針和時針合走了360°X3=1080°,
而分針和時針每分鐘的合走6°+0.5°=6.5°,所以合走1080°需要
10804-6.5^166(分鐘),即這部紀錄片時長166分鐘。
和差問題
【含義】
已知兩個數量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量各是多少,這類應用題叫
和差問題。
【數量關系】
大數=(和+差)+2
小數=(和一差)+2
【解題思路和方法】
簡單的題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后再用公式。
例題1:
兩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18千克,第一筐水
果重____千克,第二筐水果重____千克。
解:
因為第一筐比第二筐重
1、根據大大數=(和+差)+2的數量關系,可以求出第一筐水果
重(150+⑻+2=84(千克)。
2、根據小數=(和一差)4-2的數量關系,可以求出第二筐水果重
(150-18)4-2=66(千克)。
例題2:
登月行動地面控制室的成員由兩組專家組成,兩組共有專家120
名,原來第一組人太多,所以從第一組調了20人到第二組,這時第
一組和第二組人數一樣多,那么原來第二組有()名專家。
解:
1、原來從第一組調了20人到第二組,這時第一組和第二組人數
一樣多,說明原來第一組比第二組多20+20=40(人)
2、根據小數=(和一差):2的數量關系,第二組人數應該為(120-
40)4-2=40(人)。
例題3:
某工廠第一、二、三車間共有工人280人,第一車間比第二車間
多10人,第二車間比第三車間多15人,三個車間各有多少人?
解:
1、第一車間比第二車間多io人,第二車間比第三車間多15人,
那么第一車間就比第三車間多25人,因此第三車間的人數是(280-
25-15)4-3=80(人)。
2、據此可得出第一、二車間的人數。
和倍問題
【含義】
已知兩個數的和及大數是小數的幾倍(或小數是大數的幾分之
幾),要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這類應用題叫做和倍問題。
【數量關系】
總和+(幾倍+1)=較小的數
總和-較小的數=較大的數
較小的數義幾倍=較大的數
【解題思路和方法】
簡單的題目直接利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后利用公式。
例題1:
甲、乙兩倉庫共存糧264噸,甲倉庫存糧是乙倉庫存糧的10倍。
甲倉庫存糧噸,乙倉庫存糧噸。
解:
1、根據“甲倉庫存糧是乙倉庫存糧的10倍”,把甲倉庫存糧數
看成“大數”,乙倉庫存糧數看成“小數”。
2、根據和倍公式總和+(幾倍+1)=較小的數,即可求乙倉庫存
糧264+(10+1)=24(噸)。
3、根據和倍公式較小的數X幾倍=較大的數,即可求甲倉庫存
糧24X10=240(噸)。
例題2:
已知蘋果、梨、桃子的總質量為40千克,蘋果的質量是桃子的
4倍,梨的質量是桃子的3倍,求蘋果、梨、桃子的質量。
解:
1、根據“蘋果的質量是桃子的4倍,梨的質量是桃子的3倍”,
把桃子看成1倍數,則蘋果是4倍數,梨是3倍數。
2、根據“蘋果、梨、桃子的總質量為40千克”和和倍公式:總
和+(幾倍+1)=較小的數可求出桃子的質量,404-(4+3+1)=5(千克)。
3、根據桃子質量可以求出蘋果和梨的質量。
例題3:
歡歡、樂樂和多多一共帶了148元去公園。已知歡歡帶的錢數比
樂樂的2倍多1元,多多帶的錢數比歡歡多2倍,那么多多帶了()
7Lo
解:
1、在三個量的和倍問題中,我們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標準量,然
后通過三個量之間的和倍關系進行計算即可。需要注意,多2倍就是
3倍。
2、由題可知,三人里樂樂的錢數最少。我們可以把樂樂看成標
準量,那么歡歡就是2份標準量再加1元。
3、多多比歡歡多兩倍,就是2X3=6份標準量再加1X3=3(元)。
4、那么他們三個合起來就是1+2+6=9份標準量再加1+3=4(元)。
5、所以標準量是(148-4)-7-9=16(元),即樂樂帶了16元。
6、根據樂樂的錢數可以求出歡歡帶了16X2+1=33(元),所以多
多帶了33X3=99(元)。
差倍問題
【含義】
已知兩個數的差及大數是小數的幾倍(或小數是大數的幾分之
幾),要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這類應用題叫做差倍問題。
【數量關系】
兩個數的差個(幾倍-1)=較小的數
較小的數義幾倍=較大的數
【解題思路和方法】
簡單的題目直接利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后利用公式。
例題1:
莉莉的科技書比故事書多16本,科技書是故事書3倍,莉莉有
科技書()本。
A、8B、12C、16D、24
解:
1、解決差倍問題,可以畫線段圖解決,也可以直接套用公式解
決。
2、把故事書的本數看作1倍數,科技書的本數就是3倍數,科
技書比故事書多16本,所以根據差倍公式兩個數的差個(幾倍—1)
=較小的數,可以求出故事書有16+2=8本。
3、根據差倍公式較小的數X幾倍=較大的數,可以求出科技書有
8X3=24本。
例題2:
甲桶油是乙桶油4倍,如果從甲桶倒出15千克給乙桶,兩桶油
的重量就相等了,則原來甲桶有油一千克,乙桶有油一千克。
解:
1、根據題意,從甲桶倒出15千克給乙桶,兩桶油的重量就相等
了,說明原來甲桶油比乙桶油多15X2=30(千克)。
2、根據差倍公式兩個數的差個(幾倍-1)=較小的數,可以求出
乙桶有油30+(4-1)=10(千克)。
3、根據差倍公式較小的數又幾倍=較大的數,可以求出甲桶原有
油10X4=40(千克)。
例題3:
每件成品需要5個甲零件,2個乙零件。開始時,甲零件的數量
是乙零件數量的2倍,加工了30個成品之后甲零件和乙零件的數量
一樣多,那么還可以加工個成品。
解:
1、加工一個成品,甲零件比乙零件多用5-2=3(個),加工30個
成品,甲零件比乙零件多用3X30=90(個)。根據“加工了30個成品
之后甲零件和乙零件的數量一樣多”說明原來甲零件比乙零件多90
個。
2、把乙原來的零件數看成1倍,甲就是這樣的2倍,甲比乙多
1倍,對應90個,求出乙原來有90個(2-1)=90(個)
3、那么甲原來有90X2=180(個)零件。
4、每件成品需要5個甲零件,2個乙零件,那么加工30個成品,
甲零件用了5X30=150(個),乙零件用了2X30=60(個),所以甲零
件還剩180-150=30(個),乙零件還剩90-60=30(個)。剩下的甲零
件還能做30+5=6(個)成品,剩下的乙零件還能做30+2=15(個)
成品。因為每件成品需要甲、乙兩種零件共同完成,所以剩下的零件
數還可以加工6個成品。
盈虧問題
【含義】
根據一定的人數,分配一定的物品,在兩次分配中,一次有余(盈),
一次不足(虧),或兩次都有余,或兩次都不足,求人數或物品數,這
類應用題叫做盈虧問題。
【數量關系】
一般地說,在兩次分配中,如果一次盈,一次虧,則有:參加分
配總量=(盈+虧):分配差
如果兩次都盈或都虧,則有:
參加分配總量=(大盈一小盈)子分配差
參加分配總量=(大虧一小虧)個分配差
【解題思路和方法】
大多數情況可以直接利用數量關系的公式。
例題1:
小明從家到學校,如果每分鐘走50米,就要遲到3分鐘;如果
每分鐘走70米,則可提前5分鐘到校,小明家到學校的路程是多少
米?
解:
1、分析題意,類比“盈虧問題”,我們可以把“遲到3分鐘”轉
化為比計劃路程少行50X3=150(米),把“提前5分鐘”轉化為比計
劃路程多行70X5=350(米),這時題目被轉化成了“一盈一虧”問題。
2、根據公式,求出原計劃到校的時間:(350+150)4-(70-50)
=25(分鐘)。
3、所以小明家到學校的路程:50X(25+3)=1400(米),或者70
X(25-5)=1400(米)。
例題2:
若干人擦玻璃窗,其中2人各擦4塊,其余的人各擦5塊,則余
12塊;若每人擦6塊,正好擦完。擦玻璃窗的共有多少人,玻璃共有
多少塊?
解:
1、由題意可知,本題屬于分配不均型的盈虧問題,需要將題目
條件轉化成一般盈虧問題。“其中2人各擦4塊,其余的人各擦5塊,
則余12塊”可以轉化為“每人擦5塊,則余10塊二
2、這樣就轉化為了雙盈問題,擦玻璃的有:(10-0)+(6-5)
=10人,玻璃共有10X5+10=60塊。
例題3:
動物園飼養員把一堆桃子分給一群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分10個
桃子,則有兩只猴子沒有分到;如果有兩只猴子分8個桃子,其余猴
子分9個,則還差3個桃子。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解:
1、分析題意,題中有兩種分配方式,聯系“盈虧問題”,我們可
以把“兩只猴子沒有分到”理解為桃子的數量少2X10=20(個),再
把“有兩只猴子分8個桃子,其余猴子分9個,則還差3個桃子”理
解為每只猴子分9個,則還少(9-8)X2+3=5(個)。
2、這時把題目看成“雙虧問題”,求出猴子的數量:(20-5)4-
(9-8)=15(只)。
工程問題
【含義】工程問題主要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三者
之間的關系。這類問題在已知條件中,常常不給出工作量的具體數
量,只提出“一項工程”、“一塊土地”、“一條水渠”、“一件
工作”等,在解題時,常常用單位“1”表示工作總量。
【數量關系】
工作量=工作效率X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
【解題思路和方法】解答工程問題的關鍵是把工作總量看作單
位“1”,這樣,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時間的倒數(它表示單位時間內
完成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進而就可以根據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列出算式。
例題1:
一項工程,甲隊獨做要12天完成,乙隊獨做要15天完成,兩
隊合做4天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
解:
1、本題考察的是兩個人的工程問題,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求出
甲、乙兩隊的工作效率之和。進而用工作效率義工作時間=工作量。
1
2、甲隊的工作效率為:1+12=運,乙隊的工作效率為:1+15=
12_1
話,兩隊合做4天,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運+話)X4=5o
例題2:
一項工程,甲、乙兩隊合作30天完成。如果甲隊單獨做24天
后,乙隊再加入合做,兩隊合做12天后,甲隊因事離去,由乙隊繼
續做了15天才完成。這項工程如果由甲隊單獨做,需要多少天完
成?
解:
1、我們可以將“甲隊單獨做24天后,乙隊再加入合做,兩隊
合做12天后,甲隊因事離去,由乙隊繼續做了15天才完成"轉化
為“甲、乙兩隊合做27天,甲再單獨做9天”,由此可以求出甲9
1-—x27=——^9=—
天的工作量為:3010,甲每天的工作效率為:1090,
1」=9(K天)
這項工程如果由甲隊單獨做,需要90。
例題3:
有一項工程,甲單獨做需要6小時,乙單獨做需要8小時,丙
單獨做需要10小時,上午8時三人同時開始,中間甲有事離開,如
果到中午12點工程才完工,則甲上午離開的時間是幾時幾分?
解:
1、根據題意,知道了甲乙丙的工作時間可求出相應的工作效
率。甲的工作量是全部工作量減去乙丙的工作量,所以甲的工作時
間也可以求出來,即甲上午離開的時間也可以求出來。
-11
2、甲的工作量=1-(8+W)X4=io;
1
甲的工作效率為:1+6=%
113
所以甲的工作時間為:石+6=5(小時)
所以甲離開的時間是8時36分。
百分數問題
【含義】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
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分數常常可以通分、約分,而百分
數則無需;分數既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而百分數
只能表示“率”;分數的分子、分母必須是自然數,而百分數的分
子可以是小數;百分數有一個專門的記號。在實際中和常用到
“百分點”這個概念,一個百分點就是1%,兩個百分點就是2%。
【基礎知識】百分數又叫百分率,百分率在工農業生產中應用
很廣泛,常見的百分率有:
增長率=增長數+原來基數X100%
合格率=合格產品數個產品總數X100%
出勤率=實際出勤人數;應出勤人數又100%
出勤率=實際出勤天數個應出勤天數X100%
缺席率=缺席人數+實有總人數X100%
發芽率=發芽種子數+試驗種子總數X100%
成活率=成活棵數+種植總棵數又100%
出粉率=面粉重量?小麥重量X100%
出油率=油的重量+油料重量義100%
廢品率=廢品數量+全部產品數量X100%
命中率=命中次數+總次數又100%
烘干率=烘干后重量個烘前重量X100%
及格率=及格人數+參加考試人數X100%
【數量關系】掌握“百分數”、“標準量”“比較量”三者之
間的數量關系:
百分數=比較量+標準量
標準量=比較量+百分數
【解題思路和方法】一般有三種基本類型:(1)求一個數是另
一個數的百分之幾;(2)已知一個數,求它的百分之幾是多少;
(3)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
例題1:
在植樹節里,某校六年級學生在校園內種樹8棵,占全校植樹
數的20%,則該校在植樹節里共植樹多少棵?
解:
已知六年級學生的種樹棵數以及所種棵數占全校植樹數的比
值,直接用除法運算即可。所以:84-20%=40(棵)
例題2:
商店新上架了一批連衣裙,第一天賣出總數的25%,第二天賣
出45件,第三天賣出的是前兩天賣出的總和的三分一,最后剩下
20件,則商店原先進了多少件連衣裙?
解:
1、把這批連衣裙的總數看作單位“1”,已知第三天賣出的是
1
前兩天賣出的總和的三分之一,也就是第三天賣出了25%的)和45
11
的),由此可以求出與(45+45X3+20)對應的分率。
2、根據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
用除法解答。
(45+45X3+20)+(1-25%~25%X3)=120(件)
例題3:
一堆圍棋子黑白兩種顏色,拿走15枚白棋子后,白子占總數的
40%;再拿走49枚黑棋子后,白子占總數的75%,則原來這堆棋子
一共有多少枚?
解:
1、本題考察的是百分數應用題的相關知識,解決本題的關鍵是
當一種棋子變化時,抓住另一種棋子的數量不變,統一不變量的份
數,進而解決問題。
2、由條件可知,當拿走49枚黑子時,此時白子的數量沒有變
化,那么拿走49枚黑子前,黑子與白子的數量比為(1-40%):
40%=3:2=9:6,拿走49枚黑子后,黑子與白子的數量比為(「
75%):75%=1:3=2:6,所以拿走的49枚黑子相當于9-2=7
(份),故每一份是49+7=7(枚)棋子
3、拿走49枚棋子之前,黑子有7X9=63(枚),白子有7X
6=42(枚)。
4、再往前推,由“拿走15枚白棋子”可知,黑子的數量沒有
變化,所以原來黑子有63枚,白子有42+15=57(枚),那么原來
這堆棋子一共有63+57=120(枚)棋子。
方陣問題
【含義】
將若干人或物依一定條件排成正方形(簡稱方陣),根據已知
條件求總人數或總物數,這類問題就叫做方陣問題。
【數量關系】
(1)方陣每邊人數與四周人數的關系:四周人數=(每邊人數
-1)X4每邊人數=四周人數+4+1
(2)方陣總人數的求法:
實心方陣:總人數=每邊人數又每邊人數
空心方陣:總人數=外每邊的人數平方一內每邊的人數平方內
每邊人數=外每邊人數一層數X2
(3)若將空心方陣分成四個相等的矩形計算,貝IJ:總人數=
(每邊人數一層數)義層數X4
【解題思路和方法】
方陣問題有實心與空心兩種。實心方陣的求法是以每邊的數自
乘;空心方陣的變化較多,其解答方法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例題1:
一學校參加運動會團體操比賽的運動員排成了一個正方形隊
列。如果要使這個正方形隊列減少一行和一列,則要減少23人。那
么參加團體操表演的運動員一共有多少人?
解:
1、要知道參加表演的運動員共有多少人,只需要找到最外層每
邊有多少人即可。
2、一個正方形隊列,減去一行和一列,就是去掉了兩條邊上的
人數,其中頂點上的人數計算了兩次,所以減少的人數=每邊的人數
X2-lo所以開始每邊有(23+1)4-2=12(人),參加表演的有12
X12=144(人)□
例題2:
歡歡用圍棋子圍成一個三層空心方陣,最外一層每邊有圍棋子
16枚,歡歡擺這個方陣共用了多少枚圍棋子?
解法1:
1、本題考查的空心方陣,根據四周的枚數和每邊上的枚數之間
的關系,算出每一層的棋子數。
2、方陣每向里一層,每邊的枚數就減少2枚。知道最外一層每
邊放16枚,就可求出第二層及第三層每邊枚數,知道各層每邊的枚
數,就可以求出各層的總數。最外一層的棋子的枚數:(16-1)X
4=60(枚),第二層棋子的枚數:(16-2-1)X4=52(枚),第三
層棋子的枚數:(16-2-2-1)X4=1IX4=44(枚),擺這個方陣共
用了60+52+44=156(枚)棋子。
解法2:若將空心方陣分成四個相等的矩形計算,則:總人數
=(每邊人數一層數)X層數X4。則:(16-3)X3X4=156(枚)
例題3:
一個實心方陣由81人組成,這個方陣的最外層有多少人?
解:
方陣的行數和列數相同,9X9=81,所以這是一個9行9列的方
陣。最外層人數與一邊人數的關系:一邊人數義4-4=一層人數。所
以最外層的人數是9義4-4=32(人)。
牛吃草問題
【含義】
“牛吃草”問題是大科學家牛頓提出的問題,也叫“牛頓問
題”。這類問題的特點在于要考慮草邊吃邊長這個因素。
【數量關系】
草總量=原有草量+草每天生長量X天數
【解題思路和方法】
解這類題的關鍵是求出草每天的生長量。
例題1:
這是一片新鮮的牧場,現有400份草,每天都均勻地生長6份
草。若一開始放26頭奶牛,每頭奶牛每天吃1份草。這片牧場的草
夠奶牛吃多少天?
解:
1、本題考查的是牛吃草的問題,解決本題的關鍵是要求出每天
新增加的草量,在所求的問題中,讓幾頭牛專吃新長出的草,其余
的牛吃原有的草。
2、由題目可知:原有的草量+新長的草量=總的草量。
奶牛除了要吃掉原有的草,也要吃掉新長的草。原有的草量是
不變的。每天新長的草量是勻速的,每天都長6份,每頭奶牛每天
吃1份,新長的草剛好夠6頭奶牛吃的量,那么剩下的20頭奶牛吃
的就是原有的草,每天吃20份,4004-20=20(天),夠吃20天。
例題2:
一水庫原有存水量一定,河水每天均勻入庫。5臺抽水機連續
20天可抽干;6臺同樣的抽水機連續15天可抽干。若要求6天抽
干,需要多少臺同樣的抽水機?
解:
設每臺抽水機每天可抽1份水。
5臺抽水機20天抽水:5X20=100(份)
6臺抽水機15天抽水:6X15=90(份)
每天入庫的水量:(100-90);(20-15)=2(份)
原有的存水量:100-20X2=60(份)
需抽水機臺數:604-6+2=12(臺)
答:要求6天抽干,需要12臺同樣的抽水機。
例題3:
某車站在檢票前若干分鐘就開始排隊,每分鐘來的旅客人數一
樣多。從開始檢票到等候檢票的隊伍消失,同時開4個檢票口需30
分鐘,同時開5個檢票口需20分鐘。如果同時打開7個檢票口,那
么需多少分鐘?
解:
1、本題考查的是牛吃草的問題,“旅客”相當于“草”,檢票
口相當于“?!薄?/p>
2、由題目可知,旅客總數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開始檢票前
已經排隊的原有旅客,另一部分是開始檢票后新來的旅客。設1個
檢票口1分鐘檢票的人數為1份。那么4個檢票口30分鐘檢票
4X30=120(份),5個檢票口20分鐘檢票5X20=100(份),多花
了10分鐘多檢了120-100=20(份),那么每分鐘新增顧客數量為
204-10=2(份)。那么原有顧客總量為:120-30X2=60(份)。同
時打開7個檢票口,我們可以讓2個檢票口專門通過新來的顧客,
其余的5個檢票口通過原來的顧客,需要60+5=12(分鐘)。
雞兔同籠問題
【含義】
這是古典的算術問題。已知籠子里雞、兔共有多少只頭和多少
只腳,求雞、兔各有多少只的問題,叫做第一雞兔同籠問題。已知
雞兔的總數和雞腳與兔腳的差,求雞、兔各是多少的問題叫做第二
雞兔同籠問題。
【數量關系】
第一雞兔同籠問題:假設全都是雞,則有兔數=(實際腳數一
2X雞兔總數)子(4-2)假設全都是兔,則有雞數=(4X雞兔總
數一實際腳數)+(4-2)
第二雞兔同籠問題:假設全是雞,則有兔數=(2義雞兔總數一
雞與兔腳之差)+(4+2)假設全是兔,則有雞數=(4義雞兔總數
+雞與兔腳之差)+(4+2)
【解題思路和方法】
解此類題目一般都用假設法,可以先假設都是雞,也可以假設
都是兔。如果先假設都是雞,然后以兔換雞;如果先假設都是兔,
然后以雞換兔。這類問題也叫置換問題。通過先假設,再置換,使
問題得到解決。
例題1:雞和兔在一個籠子里,共有35個頭,94只腳,那么雞
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
假設籠子里全部都是雞,每只雞有2只腳,那么一共應該有35
X2=70(只)腳,而實際有94只腳,這多出來的腳就是把兔子當作
雞多出來的,每只兔子比雞多2只腳,一共多了94-70=24(只),
則兔子有24+2=12(只),那么雞有35-12=23(只)。
例題2:動物園里有鴕鳥和長頸鹿共70只,其中鴕鳥的腳比長
頸鹿多80只,那么鴕鳥有多少只,長頸鹿有多少只?
解:
假設全部都是鴕鳥,則一共有70X2=140(只)腳,此時長頸
鹿的腳數是0,鴕鳥腳比長頸鹿腳多140只,而實際上鴕鳥的腳比
長頸鹿多80只,因此鴕鳥腳與長頸鹿腳的差數多了140-80=60
(只),這是因為把其中的長頸鹿換成了鴕鳥。把每一只長頸鹿換
成鴕鳥,鴕鳥的腳數將增加2只,長頸鹿的腳數減少4只,那么鴕
鳥腳數與長頸鹿腳數的差就增加了6只,所以換成鴕鳥的長頸鹿有
604-6=10(只),鴕鳥有70-10=60(只)。
例題3:李阿姨的農場里養了一批雞和兔,共有144條腿,如
果雞數和兔數互換,那么共有腿156條。雞和兔一共有多少只?
解:
根據題意可得:前后雞的總只數=前后兔的總只數。把1只雞和
1只兔子看做一組,共有6條腿。前后雞和兔的總腿數有
144+156=300(條),所以共有300+6=50(組),也就是雞和兔的
總只數有50只。
抽屜問題
【含義】
在數學問題中有一類與“存在性”有關的問題,如367個人中
至少有兩個人是同一天過生日,這類問題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它所
依據的理論,我們稱之為“抽屜原理”。抽屜原理又名狄利克雷原
則,是符合某種條件的對象存在性問題有力工具。
【數量關系】
基本的抽屜原則是:如果把n+1個物體(也叫元素)放到n個
抽屜中,那么至少有一個抽屜中放著2個或更多的物體(元素)。
抽屜原則可以推廣為:如果有m個抽屜,元素的個數是抽屜個
數的k倍多一些,那么至少有一個抽屜要放(k+1)個或更多的元
素。
【解題思路和方法】
目前,處理抽屜原理問題最基本和常用的方法是運用“最不利原
則”,構造“最不利”“點最背”的情形。
例題1:不透明的箱子中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球各20
個,一次至少摸出多少個球才能保證摸出兩個相同顏色的球?
解:
解決這個問題要考慮最不利的情況,因為有4種顏色,想要摸
出兩個相同顏色的球。那么最不利的情況就是,每種顏色的各摸出
一個,這時再摸一個球,一定與前幾個球有顏色相同的。因此至少
要摸4+1=5(個)球。
例題2:袋子中有2個紅球,3個黃球,4個藍球,5個綠球,
一次至少摸出多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81《牛頓第一定律 慣性》(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教科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
- 6《景陽岡》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
- 13 美麗的冬天(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
-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爾定律 第二節 自由組合定律教學設計4 浙科版必修2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 第9章 固體、液體和物態變化 2 液體教學設計2 新人教版選修3-3
- Unit 6 How do you feel Part B Let's talk(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上冊
- 葡萄胎的護理診斷
- 17 跳水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語文統編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數學 第一章 統計案例 1.2 獨立性檢驗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應用(1)教學設計 文 新人教A版選修1-2
- 《迎接蠶寶寶的到來》(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
-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聯考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數學+答案
- (3月省質檢)福建省2025屆高三畢業班適應性練習卷英語試卷(含答案)
- 專業網格員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貴州黔東南州各縣(市)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1691人筆試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湖南省長沙市雅禮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廣東深圳高三一模英語試題及詞匯解析
- 電力應急物資儲備與管理
- 釹鐵硼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模板參考范文)
- 【語文】第三單元整本書閱讀《駱駝祥子》圈點、批注、做筆記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新目錄監理規劃2025
- 儲能項目竣工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