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與現代文明第5講教育、學校和濡化_第1頁
人類學與現代文明第5講教育、學校和濡化_第2頁
人類學與現代文明第5講教育、學校和濡化_第3頁
人類學與現代文明第5講教育、學校和濡化_第4頁
人類學與現代文明第5講教育、學校和濡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教育、學校和濡化5.1、民族教育方式的差異5.2、學校與人格的塑造5.3、文化與學校的目標藏族的傳統教育

公元779年,桑耶寺落成之后,贊普赤松德贊下令在桑耶寺內成立了一所妙法扎倉(一些著作稱為妙法學校)。藏文史籍將創辦妙法扎倉的三位重要人物合稱為“堪羅曲松”,意思是師君三尊。“堪羅曲松”前三個字是指這三位人物,即堪布寂護(堪)、教長蓮花生(羅)和贊普赤松德贊(曲),最后一個字是三(松)。此后,贊普赤祖德贊又開辦了律儀扎倉、講學扎倉和修行扎倉。

5.1、民族教育方式的差異一、藏族的傳統教育11世紀初,阿里譯師仁欽桑布在阿里托當寺建立了一所扎倉,與赤松德贊在桑耶寺內所建妙法扎倉同名。1074年(宋熙寧七年),鄂?勒巴喜饒建成桑普寺,之后他的侄兒鄂?洛丹喜饒又修建了講解《釋量論》、《現觀莊嚴論》及《中觀論》等的扎倉。繼而香才蚌曲喇嘛住持桑普寺。他安排4名教師分別在譯師靈塔的四面講經,其中東面由恰巴?卻吉桑格講《因明》。恰巴?卻吉桑格首創分學級和辯經的辦法,后來得到推廣。其后,薩迦班智達撰寫了藏族第一部教育理論專著《智者入門》,寺院中辯經成風。

藏族的傳統教育14世紀,宗喀巴創立格魯派,對寺院教育的方法進行了改革,制定了“顯密并重,由顯入密”的教育思想和學修次第,標志著藏傳佛教教育制度的形成。格魯派顯宗扎倉學制:五部經典《現觀莊嚴論》、《中觀論》、《俱舍論》、《釋量論》和《律經本論》五部經典為該派學僧必修之課。學僧們苦讀15年以上,讀完五部大論,稱為“噶然巴”。噶然巴也不是正式的格西學位,而是給予待考學僧的榮譽稱號。“噶”字指佛經。噶然巴之稱表示此人通曉多種佛教經典,能夠講辯其要義。噶然巴仍然要繼續研習5至6年乃至10余年,之后由導師推薦,并經本扎倉堪布審查、認可后,方能考格西。

學制:拉薩三大寺以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為代表的拉薩三大寺,從開始創立之日起,就加強了對這五部經論的修習。格魯派的學程嚴格,教材固定,學制嚴謹,機構齊備,組織健全,方法獨特,從初級到高級有一整套嚴格的考試制度和學位晉升制度。隨著格魯派統治地位的確定,其教育方法、模式逐漸得到推廣,本派的不少寺院紛紛仿效拉薩三大寺。學制:學院設置顯宗扎倉(學院)因明扎倉密宗扎倉時輪扎倉醫藥扎倉學制:四等格西學位格魯派其它寺院格西的等級和名稱,與三大寺不同。其它各派學僧學成后獲得的稱號與格魯派也不同。三大寺將格西分為四等。由低向高依次為“多然巴格西”、“林塞格西”、“措然巴格西”、“拉然巴格西”。在稱呼中,格西二字往往略去。四等格西多然巴:系于本扎倉內經過學僧們質疑、考僧答辯以后而獲取的學位。“多”是石階的意思,表示辯經考試在本寺大殿外的石階前舉行。三等格西林塞系在本寺僧眾面前,經過立宗、質疑、答辯合格之后而取得的學位。“林塞”是全寺或混同全寺的意思,表示辯經考試在全寺大殿中,混同各扎倉的僧眾舉行。此稱來源于桑普寺。

二等格西措然巴每年于藏歷二月傳小召法會期間,經三大寺僧眾提問、質疑,答辯合格后,方可獲取這一學位。“措”是會供法會,也就是傳小召法會的意思,表示辯經考試在此法會上舉行。一等格西拉然巴每年在藏歷正月祈愿大法會期間,在大昭寺講經院由甘丹寺法臺主持,在三大寺全體僧眾及來自甘、青、川、康與會的信眾面前,通過質疑答辯后,可得到此學位。“拉”是拉薩的意思,表示辯經考試在拉薩祈愿大法會上舉行。教育過程:入寺

在西藏,男孩到了7歲便可以進寺當扎巴(僧人)。同樣,70歲的老人也可以入寺當扎巴。但不管年歲大小,入寺的程序都是相同的。先要通過寺廟住持的檢驗,檢驗合格后,他必須找兩位師傅,一位督導他的生活行為,名叫“軌范師”;一位負責他的文化和經典學習。他給師傅獻一條哈達、一壺酥油茶和禮物若干。一切完備,便算是“錄取”。經過剃度,他進入一所學院吃住和學習。教育過程:入寺

小僧人進寺后,先要侍奉師傅三年。在此期間,他必須學會并掌握寺院生活的規則和習俗,服侍師傅,承擔寺院里的各項粗重工作,同時還要學會藏文拼讀和誦念簡單的祈禱詞和經文。

一年分成兩學期,每學期完了有一段假期。假期里,學僧可以離開寺院去干活,大部分人到寺院附近村莊或莊園里干活,所得收入用來購買食品或下學期的必需品,或者捐贈給老師。學習安排修習“五部大論”當入寺僧人粗通藏文后,學經便正式開始。學習的先后順序為:《量釋論》五年,《現觀莊嚴論》二年,《入中論》二年、《俱舍論》若干年,最后階段是《戒律本論》,沒有一定的年限,許多僧人到此為止。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方法主要是背誦和辯論。春秋兩季,要舉行背誦經文的考試,原則上是背誦自己正在研習的課題,一次要背50頁。寺院里的辯論每天,每個班級的學生都聚集在祈禱廳外的院子里,輪流到活佛面前,活佛給各班以一些指導和鼓勵,指出他們應該努力的大致方向;然后,整個班級回到原來的位置,或在指定的公開場合,如被稱為“法苑”的樹林內大聲地進行辯論。辯論中要運用各種各樣的技巧,尤其是劇烈和威脅性的手勢。兩個辯論者可以坐著也可以來回走動。能吸引較多人的辯論者往往被認為是高材生。二、彝族的畢摩教育畢摩是彝語音譯,“畢”為“念經”之意,“摩”為“有知識的長者”。是一種專門替人禮贊、祈禱、祭祀的祭司。畢摩神通廣大,學識淵博,主要職能有作畢、司祭、行醫、占卜等活動;其文化職能是整理、規范、傳授彝族文字,撰寫和傳抄包括宗教、哲學、倫理、歷史、天文、醫藥、農藥、工藝、禮俗、文字等典籍。畢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喪、疾病、節日、出獵、播種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畢摩既掌管神權,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導著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畢摩是整個彝族社會中的知識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播者。畢摩教育畢摩之間也要分等級,這主要是由畢摩作法的經驗和作畢能力(儀式的大小程度)而定,不一定按年齡來衡量一個畢摩的威望,如有的年輕畢摩也有能力參加大型作畢儀式,他們就可稱得上是大畢摩了。要舉行什么樣的作畢儀式,請什么樣的畢摩來作畢,都是通過占卜而定。所謂儀式的大小是從作畢時用的開支大小程度而定,如大型作畢送祖靈(尼木撮畢)之類就是大型的作畢儀式,如一年三次的用羊、小豬、雞之類就只能算是中小型儀式了。畢摩法器:法帽竹篾編織的斗笠,是畢摩與神接觸的保護傘,重大法事必須戴上,每做過一次祭祖大典后要在法帽上訂一層羊毛氈。在法帽帶上系一對鷹爪,據說所念之經更靈。

畢摩法器:法衣用羊毛織成的特制氈衫,或用絲織品、麻織品制成,有黃、紅兩色。喪事法事披黃色,嫁娶喜法事披紅色。

畢摩法器:法扇祝福、超度、請神、招神、驅鬼時用,用銅、竹或木做成。法扇上雕刻有鷹或虎像,或涂以土漆,供畢摩在莊重場合使用。

畢摩法器:法鈴做法時喚醒神靈和請神用。為銅制喇叭型,有銅柄或木柄可持搖,用以傳送人、神、鬼之間的信息,顯法威。祿勸當代畢摩:張興男,屬兔。1930年生于云南祿勸縣茂山鄉那擁村七代祖傳畢摩之家。6歲從父學畢摩知識,20歲出師,開始畢摩生涯,(文革中一度中止)1978至1981年受聘祿助衛生局參加翻譯彝文藥書,1982年被楚雄州破格錄用,時年56歲,安排在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從事翻譯彝文古籍工作并教彝文。他造諧較高,精于祭祀禮儀。1982-1983年,受聘于中央民院首屆彝文獻專業任教,先后曾當選為楚雄州第二、四屆政協委員。享年79歲。祿勸當代畢摩:李天貴男,1915年生于昆明市祿勸縣則黑鄉康租村的六代祖傳經師之家,六歲從父學彝文,七歲學習漢文,當時家庭經濟較好,曾在昆明上過小學,又投師有名的彝漢文經師,20歲以后開始做法事,先后主持過小法事近百場,大法事50多場,曾參與畢摩最高祭祀“耐姆”禮儀。李先生為人謙虛好學,治學嚴謹,彝漢文及畢摩造詣高,且誨人不倦,能講解較深的彝文經籍,1984—1989年受聘于祿勸縣民委古籍辦翻譯經書。享年79歲。三、回、東鄉等的經堂教育經堂教育中國回、東鄉等民族進行伊斯蘭教教育的形式。明嘉靖年間陜西人胡登洲首先在中國倡設。教育場所設在清真寺內,以阿訇為經師,招收學員(“

滿拉”、“海里凡”)數目不等。初學阿拉伯字母、拼音及簡明伊斯蘭知識,后轉入“大學”,學習較高的經典,一般有十三本,學習完后穿衣掛帳,以示畢業。

經費來源經堂教育的教師均由清真寺負責聘請,或者由主寺阿訇親自擔任。教育經費,不像穆斯林國家那樣,主要靠王公貴族、富商大賈的捐贈,而是由該寺所屬的“哲瑪體”(集體)提供。主講阿訇每一天膳食采取全體教民“輪流供幫”的形式,而學員的膳食由殷實之家包下來,或由全體教民負擔,書本費之類或由學員自理,或靠教民施舍。

經堂教育學派以胡登洲及其弟子為代表的陜西學派,注重認主學的研究和教育;以周太爺為主的蘭州學派,學風拘謹,重“精而專”;以常志美為代表的山東學派,擅長《古蘭經》注解和波斯文經典,重“博而熟”;以馬復初為代表的云南學派,專阿拉伯文經典及用漢文譯著伊斯蘭教經典。經堂教育中使用的語言稱經堂語。這種語言最初為阿拉伯或波斯文,同時也吸取和改造中國儒、佛、道各家典籍和民間一些日常用語,賦予伊斯蘭含義,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明顯的時代感。東鄉族的經堂教育一般采取游學制,自拜師長,自選學經寺院,自由進寺,自由出寺。滿拉除學習宗教知識外,還要掌握禮法,學習處世做人的道理。經堂教育學制一般分大學、中學和小學。“所謂寺的教育者有大學,造就阿衡(訇)之學府也;有中學,中年失學者受教處也;有小學,兒童之教育機關也。”其中小學和中學比較普遍;大學則主要分布在穆斯林比較集中,經堂教育發達的城鎮。小學主要是向穆斯林兒童和少年進行伊斯蘭教知識的啟蒙教育,讓他們通過學習,掌握伊斯蘭教的一些基本常識,如六大信仰、五項義務,并學會簡單的阿拉伯語字母及其拼讀,由此學會一些《古蘭經》中部分常用的章節。小學采取松散的管理辦法,學童可自由地入學或退學;學習不分級別班次,隨來隨學,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也無一定的學習年限,以學會基本的宗教常識為準,一般是三至四年。中學對象是從小沒有受過宗教教育的成年人,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古蘭經選讀》(亥聽),時間上無嚴格的規定,農村多在農閑時學習,城鎮也多選擇閑暇時間進行。大學里要系統學習《古蘭經注》、《圣訓》、教義學、教法學、哲學、阿拉伯語、波斯語、詞法、句法、修辭以及一些相關的天文、地理知識。大學里的優秀生畢業以后,多被其它清真寺聘去講經或任開學阿訇。

大學大學學制,也無定制,以學成為準。5.2、學校與人格的塑造1,什么是濡化(Enculturation)表示在特定文化中個體或群體繼承和延續傳統的過程。這首先由赫斯科維茨(MelvilleJ.Herskovits,1948)提出,認為濡化是把人類和其他生物加以區別的學習經驗,能使一個人在生命的開始和延續中,藉此種經驗以獲得在該文化中生存的能力。使用濡化一詞,反映了文化概念在人類學中的重要性。濡化從個體角度說,人類具有兩種承繼,一是生物性承繼,即人類的繁衍與生存繼續;一是人類有別于動物而獨有的,即文化的習得與傳承――濡化。其本質意義是人的學習與教育。

2、濡化的含義1),教化與學習主要指個體或群體通過文化上的代際傳遞,建立社會的價值系統,使該社會延續與發展。例如在一個特定的族群中,需要建立一系列相應的教化與教育方式,通過一代代人不斷學習以延續其內部成員的生活方式與傳統習慣,力求族群的適應性變遷。2)文化延續文化延續是人類社會不同于動物界而特有的延續方式,而濡化表現為一個個個體對于整個群體的文化內化過程。人們總是通過與他人展開的共同活動,依照傳統或經驗形成共同的思維與行為方式,讓整個社會的文化按照一定軌跡延續下去。文化延續在其社會過程中的表現既是潛移默化的,又是顯而易見的。3)族群自立濡化是促成個人發展和社會文化傳承的內在動力,也是社會成員在文化上確立認同感與一致性的存在過程,是族群自立的基礎之一。在今日多元世界的環境中,相應的族群及其成員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在這一“文化大超市”中尋找自己的位置與自身展演。學校教育和濡化學校教育是個體參與社會化的準備方式與重要形式。學校的濡化是由作為成年人的教師實行的。他們通過正規教育教給學生常識、道德、規范、義務和責任。先使自己社會化的成年人又在學校教育中促進學生的社會化。參與社會生活后,社會化問題變得更為實際與突出,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溝通與影響也促進了成人進一步社會化,使個人的行為、觀念等都適應社會,接受社會文化的模式和規范,這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發展,而且也關系到整個社會能否依某種模式運轉,以及文化能否傳遞。5.3、文化與教育目標

教育與文化的關系,是教育研究中帶有根本性質的問題。文化既存在于教育的內部關系中,又存在于教育的外部關系中,同時還起著溝通教育內外部關系的作用。(1)文化對教育內容的影響文化是學校教育內容的直接來源,文化以書本知識的形態嵌入到教育中。不同的文化形態往往決定了學校教育內容的選擇。比如,由于我國有史以來教育始終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重文輕理,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學校教育重視對人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很少重視自然知識和科學技術的教育;而西方的教育則正好和我國相反,他們的學校教育中更注重對自然知識和科學技術的傳授,更注重對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養。(2)文化傳統對教育的多方面影響。文化的彌散性決定了它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特點,文化傳統深藏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文化心理結構中,是一種內在的具有強大制約力的力量。教育的價值觀、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師生關系等等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傳統的影響。中國教育病之一在我國,由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甚重,這種思鄉只強調人的責任和義務而不講其權利,表現在教育觀念和師生關系上,就是“師道尊嚴”,教師對學生要嚴加管教,可以任意處罰,并得到社會公認;表現在師生關系上,就是崇尚教師的絕對權威;在處理教與學的關系上,比較重視教師的作用,而忽視學生主動學習的作用;在選擇教學方法上,習慣于用預先準備好的教案內容滿堂灌,不習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教學。中國教育病之二一、不管有沒有需要,我只能短暫的日以繼夜地工作還可以,但要我年復一年地獨自工作這不可能,因為我要享受生活。二、我從小就沒有人要求我要承擔什么責任。三、我有時候有勇氣,但一碰到困難挫折就說不準了。四、我從小就一個人孤獨貫了,能否與他人合作這很不好說。五、我的好奇心從小就被家長和老師們扼殺了。六、我是愛好實驗但從小就習慣了不會動手。七、我打小就失去了獨立性,連考大學填自愿都是我媽幫我填的。八、要我仔細考慮自己的工作還可以,但你要我有全局的觀念這辦不到。九、奮斗歸奮斗,但干活怎么能沒有報酬呢?這可是瞎掰的事,榮譽不榮譽倒無所謂,但錢是絕對不能少的,有錢就能堅持不懈。十、要想象力最好跟我媽去要,我沒有,至于那些藝術家和音樂家的想象力與我有什么相干?我是學理工科的,理工科不需要這些東西。應試教育弊病一青年教師在教學生學習龔自珍的《病梅館記》時,讓學生對封建專制社會扭曲人才的現象發表看法,一學生十分客氣而又直言不諱地說:“依我看,我們現在一切為了升學考試的教育就是在摧殘人性,扭曲人才,什么因材施教、什么素質教育,都不過是騙人的鬼話;至于我們的老師們嘛,無非就是——龔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