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交流+練習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1頁
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交流+練習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2頁
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交流+練習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3頁
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交流+練習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4頁
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交流+練習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交流練習一、單選題1.公元前4世紀末,羅馬修建了由羅馬南下通往重鎮卡普亞(今意大利境內)的第一條大道——“阿庇亞大道”。到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境內的大道已有372條之多,這些大道以羅馬為起點,輻射向羅馬帝國的各個方向。據此可知,古代羅馬(

)A.對外擴張促進了交通發展 B.道路建設著眼于便利公民出行C.交通發展維系了帝國穩定 D.經濟聯系的加強主導交通發展2.下圖所示為盧浮宮博物館的館藏品“納拉姆辛勝利石碑”。圖中高大威猛的形象是國王納拉姆辛(前2291年~前2255年在位,阿卡德第四任統治者)本人的全身像。他戴上了兩河流域藝術傳統中神的形象所獨有的牛角帽,在士兵及敵人之上,走上山去,走向太陽。該碑上的描繪反映了當時兩河流域(

)A.亞述帝國君主的軍事成就 B.已建立君主專制制度C.文化傳承得到統治者重視 D.神權與王權相結合3.據文獻記載,歐洲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公元前7世紀后期雅典頒布的法典。法典對盜竊蔬菜、水果與殺人罪同罰,還明確定義了所謂的“懶惰罪”。它被刻在可以旋轉的木板之上,凡是識字的雅典人都能在此進行查詢。由此推知,雅典城邦此舉旨在(

)A.完善司法制度 B.提高公民素養C.革除落后習俗 D.緩和社會矛盾4.古巴比倫時期,一份果園買賣契約中提到:“寧舒布爾烏辛(人名)買下整個果園,稱出銀子作為它的全部價錢。木杵被傳遞了,交易完成。……(在將來)寧舒布爾烏辛不得提出爭議。他們以沙馬什神、馬爾杜克神和國王蘇穆的名義起誓。(證人略)”。這表明,當時兩河流域(

)A.社會成員經濟地位平等 B.土地轉讓流于形式C.國王干預商業契約制定 D.個人權利獲得保障5.對古巴比倫馬里宮殿的考古發現“40英尺厚的宮墻圍繞著庭院,300多間房子構成一個整體,其中有30英尺深的、瀝青的、排列整齊的排水系統;它涵益大約150碼×200碼這么大的一片區域”。該發現可以實證古巴比倫(

)A.是西亞地區當時的政治中心 B.建筑藝術融合中西特色C.建立了完備的官僚行政體系 D.君主已擁有較大的權威6.公元前6世紀,迅速征服了包括兩河流域、埃及、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北部在內的廣大地區的某帝國(

)A.確立了封建專制統治 B.宣揚國王權力來自基督教C.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 D.建立了封建官僚體系7.公元前5世紀前期,羅馬經常和周邊的伊達拉里亞人、高盧人、??恕⑽譅査蛊嫒说葢馉帲_馬平民則利用外敵進攻的時候離開羅馬,讓貴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這種斗爭方式被稱為“撤離運動”。到公元前449年,平民開展了三次“撤離運動”。這一運動(

)A.體現出平民家國情懷淡薄 B.促使公民法向萬民法過渡C.催生了羅馬成文法的產生 D.加劇了平民與貴族的矛盾8.古代地中海商業貿易圈的交匯點在西西里島,希臘人、腓尼基人、羅馬人接受和崇拜原住民的神祇,并與本民族神靈結合起來;原住民也受到希臘文化、布匿文化、羅馬文化等外來文化的影響。這說明古代西西里島地區(

)A.多元文化和諧互動共生 B.商業交流推動文化創新C.因文化融匯而繁榮發展 D.人文精神影響宗教神話9.《漢謨拉比法典》對于土地的轉讓、出租、抵押都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如“田園房屋由自行買得則得以之遺贈其妻,亦得以抵償債務”。這表明古巴比倫王國(

)A.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 B.著力于強化國王的專制統治C.承認并保護土地的私有產權 D.法律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10.對古希臘的歷史研究發現,公元前8世紀的希臘雕刻與埃及雕刻風格幾乎完全一致,希臘人把古埃及的測地學發展成了幾何學,早期希臘的創世以及世代更替的神話可能受到了兩河流域的神話影響,希臘對西亞的天文、歷法、貨幣和計量單位的借用更為明顯。這表明古代希臘(

)A.對區域文明交融做出突出貢獻 B.逐漸成為世界文化的中心C.注重以文化發展穩定城邦秩序 D.文化存在機械模仿的缺陷11.古代印度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對東亞和東南亞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下列選項中,對古代印度文明表述正確的有(

)①發明了“0~9”十個數字符號

②誕生了《羅摩衍那》等史詩

③《三國史記》是其代表性史書

④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玻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唐宋時期歐亞內陸依然是東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但印度洋通道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與此相關的因素包括(

)①阿拉伯人迅速崛起

②隋唐開鑿大運河,經濟區域向南拓展③波斯和拜占庭壟斷東方奢侈品貿易

④歐洲與伊斯蘭世界開展頻繁的貿易往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3.《世界文明史》說:“后來,(羅馬)立法機關所通過的法律,法官們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頒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學問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難住了?!背霈F這種狀況是因為(

)A.統治范圍擴大,羅馬法的充實 B.維系帝國統治,萬民法的頒布C.緩和階級矛盾,法律不斷制定 D.羅馬帝國建立,開始依法治國14.埃及考古學家稱,在吉薩新墓群的隨葬品中發現了原始的金屬手術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醫治的痕跡,說明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醫療待遇,而奴隸是不可能得到這種待遇的。通過對這些遺跡測算,共有大約2萬名勞工參與建造金字塔。據此推知,古埃及(

)A.醫療技術上領先世界 B.金字塔建造者以自由民為主C.擁有較高的建筑水平 D.修建金字塔的勞工待遇優厚15.下圖所示的石碑是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上部的浮雕,浮雕刻畫了太陽神向漢謨拉比授予法典的場面。這可用來研究古巴比倫王國(

)A.君權神授的政治特征 B.完備的法律體系C.等級森嚴的社會秩序 D.成熟的官僚制度16.古埃及人對神的敬畏來源于原始社會對自然力的崇拜,埃及法老一向宣稱自己就是太陽神(拉之神)的化身,后來又信仰阿蒙神便成為了阿蒙神的代言。王國的國王既是國家領導者也是國家最高級祭司。由此可知,古代埃及(

)A.融合了東西方文明 B.教會凌駕于王權之上C.王權與神權相結合 D.初步具備了國家形態二、材料分析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希臘,城鎮是城邦的樞紐,周圍環繞著各種形式的定居點,如鄉村和郊野。舉行宗教、政治和其他公共活動的建筑和場所成為凝聚城邦的公共空間,除此以外,公民在城區擁有的不動產和城外擁有的耕地成為城邦疆域構成的主要部分。山脊、谷地、河流等天然成為城邦之間的邊界線,與之相對,城邦之間還會通過戰爭,仲裁及約定等多種方式確定各自的邊界,還存在一些也有歸屬懸置或者總在變更的區域。古希臘公民雖不見得能畫出邊界線,卻對邊界有明確的意識,因為那是政治共同體的邊界。在古風時代和古典時代,一些城邦除擁有自身的核心疆域外,還憑借自身實力和殖民開拓獲得了比較特殊的疆域,這些疆域被稱為“城外疆域”?!幾詮埿聞偂豆畔ED城邦疆域及其權力秩序》材料二:平坦而富饒的平原為以農立國提供了足夠的生存空間,中華文明主要圍繞平原地帶向四周滲透。中原王朝并不追求疆域的無限擴張,而是通過經濟、文化輔助軍事的方式,建立穩定的,區域性的差序疆域。直接控制的郡縣地帶屬于正式的國家疆域,而間接控制的羈縻區則屬于疆界的模糊地帶,存在爭議,至于藩屬國,則不屬于國家的正式疆域。由此,在亞洲尤其東亞地區,建立起以中國為中心的區域國際秩序。一部中國史,便是在“王者無外”的天下觀念下,“差序疆域”內部不斷整合,轉化為“均質疆域”,而外部不斷向外延伸和擴展的歷史。正是在一波一波邊疆內地化的潮流中,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格局逐漸形成。——摘編自趙現?!吨袊糯蚰J降臍v史特征及其根源——與西歐、阿拉伯、俄羅斯疆域模式的比較分析》(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古希臘和古代中國疆域形態的特征。(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希臘和中國疆域形態呈現差異的不同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國古代疆域模式對中華文明發展的意義。18.關于人類文明的發展,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階級或階層的人物,看法多元。材料一

地方通常為專制主義籠罩,寒帶形成強盛與自由之民族。自由散漫的割裂于各個角落的山地居民堅決主張要平民政治(原始民主制或者寡頭制),大平原的人則要求讓一些上層人物領導的政體(君主制),近海的人則希望一種由二者混合的政體?!系滤锅F《論法的精神》材料二

在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從決定作用逐漸下降到影響作用,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其影響作用變得越來越小,但其作用將是永遠存在的,并且給人類文明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所以說雖然“地理決定論”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外因論,但并非沒有蘭毫道理和意義。——張岱年《中國文化概論》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地理環境與歷史發展”確定主題,對材料中的觀點進行探討評述。(要求:贊成、反對或提出另外觀點均可。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歷史時期古代中國古代羅馬公元4世紀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東晉南遷(317—420年)北方十六國時期(308—439年)羅馬帝國首都東遷(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羅馬帝國東西分裂(395年)公元5—6世紀南北朝對峙(420—589年)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隋朝再次統一中國(589年)歐洲日耳曼人小國林立——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材料二

日耳曼王國,除個別短暫“部分羅馬化”外.絕大部分干凈徹底地“去羅馬化”。他們使整人西歐與羅馬制度背道而馳,走入了長達1000年的封建社會。從哥特人的“二元政治”“族群分海到法蘭克人的“封建采邑”“領主自治”。無一不導向獨立分散的政治格局。用種族、宗教、風俗、神話去劃分世界.是西方文明的習慣。不以血統種族而以文化制摩論頁之別,則是中華文明的傳統。中國古代就形成了“華夷無間”的族類觀念,是一種族群融合的“混一天下”,無論哪個族群都把“大一統”當成政治終極目標。這是包括五胡在內的眾多非江游群能夠融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思想基礎。一部中華民族史是一部“天下精神”超越“族性自限”的歷史,其中飽含著深沉的“命運共同體”情感。這些情感.是僅憑外來理論描述中國的人難以理解的?!幾耘嗽馈吨袊搴肴A與歐洲蠻族入侵》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4—6世紀中國和羅馬發展歷程的趨向,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宏觀歷史認知?(2)根據材料二分析6世紀中國、西歐不同歷史走向的原因,該材料的研究有何意義?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法老具有絕對權力,他的意志就是法律。法老之下設宰相,宰相輔佐法老統攝財政、司法、軍事、祭祀和水利等中央部門,這一職位常由太子或皇親貴戚充任。地方上仍由州長統治,但這時的州長已由法老任命并對法老負責,他擔負收稅、征役和管理當地水利工程等各項責任。一切高官厚爵多由王室成員和貴族們把持,只有中下級官吏才任用平民。——摘編自崔連仲《世界通史》材料二

與此同時,我已經聽到你(巴比倫王)寫給我關于她(你的女兒)的話,你說道:“現在,你(埃及王)尋求我的女兒作為你的妻子。但是我父親(巴比倫先王)嫁給你的我姐姐已經在那里(埃及)與你在一起了。沒人(在埃及)看見過她。現在,不知她是活著呢,還是死了呢?”這是你在你的泥板中寫給我(埃及王)的話?!幾栽笓]《埃及法老對巴比倫王的駁斥——阿馬爾第一號書信譯注》(1)根據材料一,指出古代埃及的政治概況。(2)根根材料二,概括古代埃及王國與古代巴比倫王國交往的方式,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其影響。歷史參考答案1.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4世紀末-到公元2世紀(羅馬)。據材料可知,公元前4世紀末-到公元2世紀,羅馬修建道路數量逐漸增加,并以羅馬為起點,輻射向羅馬帝國的各個方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伴隨著羅馬帝國的對外擴張促進了交通發展,以便加強對各地的統治,因此A項正確。道路建設有利于便利公民出行,但著眼于加強帝國統治,排除B項;材料重點強調了道路建設的發展過程,并未強調其影響,排除C項;通過材料可以看出,主導交通發展的是政治因素而非經濟交流,排除D項,故選A項。2.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的時空是:阿卡德王國(兩河流域)。依據材料概括可知:納拉姆辛穿戴神的形象,在士兵及敵人之上,走向太陽,反映了神權與王權相結合的本質,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亞速帝國的征伐,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其權利的集中程度,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統治者對文化傳承的措施,排除C項。故選D項。3.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雅典)。雅典頒布的法典對偷盜、懶惰等行為予以重罰,其主觀動機在于構建和弘揚良好的社會秩序,與此同時,法律條文是對所有雅典人民頒布的,可以約束貴族的驕橫,從而使社會矛盾得到緩和,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司法領域,排除A項;成文法的公布客觀上有利于提升公民素質,但其目的并不在此,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排除B項;材料沒有呈現成文法中的內容,無法判斷革除落后習俗是否為立法的目的之一,排除C項。故選D項。4.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巴比倫時期。根據材料可知,材料表明當時兩河流域注重契約的效力,一旦達成契約便不得提出爭議,這有利于保障個人權利,D項正確;材料僅體現了古巴比倫時期注重契約,材料信息未體現社會成員經濟地位是否平等,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當時人們通過契約交易土地,“土地轉讓流于形式”不符合材料內容,排除B項;材料表明當時兩河流域商業契約具有重要效力,未體現國王干預商業契約制定,排除C項。故選D項。5.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依據本題主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巴比倫(西亞)。依據材料概括可知:古巴比倫共帶你城墻較高,區域較大,面積較廣,由此可知這一時期君主已擁有較大的權威,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與其他地區的比較,不能得出其是西亞地區的政治中心,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宮殿的建筑風格,不能得出融合中西特色,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對官僚體系的敘述,排除C項。故選D項。6.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6世紀(波斯)。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公元前6世紀,波斯迅速征服了包括兩河流域、埃及、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北部在內的廣大地區,波斯帝國在地方實行行省制,行省總督和軍事長官相互監督和制約,C項正確;古代波斯帝國是奴隸制國家,排除A項;基督教產生于公元1世紀,排除B項;古代波斯帝國是奴隸制國家,排除D項。故選C項。7.C【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5世紀(羅馬)。根據材料“羅馬平民則利用外敵進攻的時候離開羅馬,讓貴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這種斗爭方式被稱為‘撤離運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撤離運動”是羅馬平民與貴族進行斗爭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維護平民利益與貴族實現法律上的平等,這催生了羅馬成文法的產生,C項正確;本題主旨為“平民與貴族的斗爭”,“平民家國情懷淡薄”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公民法向萬民法過渡發生在羅馬共和國向羅馬帝國發展的時期,“促使公民法向萬民法過渡”與材料要求不符,排除B項;“撤離運動”后羅馬對于法律進行了改革,調和了平民與貴族的矛盾,“加劇了平民與貴族的矛盾”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8.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地中海地區)。根據材料“希臘人、腓尼基人、羅馬人接受和崇拜原住民的神祇,并與本民族神靈結合起來;原住民也受到希臘文化、布匿文化、羅馬文化等外來文化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西西里島,來此貿易的希臘人接受了原住民的神靈文化,而原住民也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反映了多元文化和諧互動共生,A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出商業交流對文化創新的推動作用,排除B項;材料體現文化的交融,沒有體現出西西里島的繁榮發展,排除C項;材料不涉及宗教神話,排除D項。故選A項。9.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巴比倫王國。據材料,《漢謨拉比法典》對土地的處分權進行了保護,體現出對于私有產權的保護與尊重,C項正確;在材料中無法得出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排除A項;材料涉及是土地問題,無法體現著力于強化國王的專制統治,排除B項;材料與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0.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希臘。題干材料強調的是希臘文明對埃及文明和西亞文明的借鑒,促進文明的發展,對區域文明交融做出突出貢獻,A項正確;據材料內容無法推知其中心地位,并且在古代,希臘文明也沒有成為世界文化的中心,排除B項;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希臘對埃及文明和西亞文明的借鑒,沒有信息反映希臘通過文化穩定城邦秩序,排除C項;據材料“希臘人把古埃及的測地學發展成了幾何學”可知,希臘人對其他文化的學習并不是機械的模式,而是在借鑒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創新,排除D項。故選A項。11.A【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古代(印度)。根據所學可知,古代印度創造了從1到9的數字,發明了數字“0”,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在古印度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①②正確,A項正確;《三國史記》是朝鮮半島的史書;古代埃及人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玻璃,③④錯誤,排除B、C、D項。故選A項。12.B【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唐宋時期(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以后,阿拉伯人的迅速崛起已經對波斯和拜占庭的貿易產生重大影響,此時波斯和拜占庭未能壟斷東方奢侈品貿易,故①正確③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隋唐開通大運河,促進了經濟重心南移,②正確;伊斯蘭處于亞歐中間,大量東方商品進入伊斯蘭與歐洲進行貿易往來,④正確。綜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其他選項與題意不符,排除ACD項。故選B項。13.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句,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空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羅馬。依據材料“通過的法律,難住了最有學問的法律家”說明以前的法律不適用形勢發展的需要,結合所學知識,羅馬法的不斷完善是伴隨著羅馬統治范圍的不斷擴大而發展的,由公民法到萬民法,法律條文不斷充實,才出現了材料所述的情況,A項正確;B項無法體現材料中“頒布的法律多、法官被難住”的信息,排除B項;羅馬制定法律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版圖的擴大,社會矛盾的增多,需要用法律來進行治理,而不僅僅是階級矛盾,排除C項;古羅馬實行君主專制,并未實行依法治國,排除D項。故選A項。14.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埃及)。據材料“隨葬品中發現了原始的金屬手術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醫治的痕跡,說明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醫療待遇,而奴隸是不可能得到這種待遇的”“通過對這些遺跡測算,共有大約2萬名勞工參與建造金字塔”及所學知識可知,大量修建金字塔的勞工受到了奴隸不可能享受的醫療待遇,反映了金字塔建造者以自由民為主,B項正確;材料只反映了古埃及的醫療,沒有涉及其他國家的醫療水平,不能得知其領先世界,排除A項;材料只體現了金字塔的修建,但沒有涉及金字塔所體現的建筑水平,排除C項;材料只反映了修建金字塔受到了醫療待遇,沒有涉及其他的待遇,不能反映待遇優厚,排除D項。故選B項。15.A【詳解】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古代(西亞)。《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倫留給世界文明的重要遺產。浮雕顯示的是漢謨拉比正在從太陽神的手中接過象征權力的權杖,展現了王權來自于神的授予,因此可以用來研究君權神授的政治特征,A項正確;一部法典無法研究法律體系的完備性,排除B項;通過浮雕神和王內容并不能看出社會秩序的等級性,排除C項;浮雕內容是關于王權來源的信息,并不能作為官僚制度發展程度的史料依據,排除D項。故選A項。16.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埃及)。根據材料“古埃及人對神的敬畏來源于原始社會對自然力的崇拜”“法老——向宣稱自己就是太陽神(拉之神)的化身,后來又信仰阿蒙神便成為了阿蒙神的代言”可知,在古代埃及中,王權是與神權相結合的,王權從來源到行使過程中,都要以神權之名,C項正確;材料中體現不出古埃及文明借鑒融合東西方文明,排除A項;材料中未涉及古代埃及的教會,排除B項;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17.(1)古希臘:由城鎮和鄉村構成;存在自然疆界、人為疆界和懸置地帶;體現城邦的空間秩序和政治秩序;包含邦內疆域和城外疆域。中國:有限擴張主義;差序疆域;模糊疆界。(2)古希臘山嶺溝壑,中國大河平原;古希臘工商業海外貿易興盛,中國農耕文明繁榮;古希臘城邦民主制發達,中國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古希臘推崇冒險、探索,中國崇尚“大一統”,愛好和平。(3)維護大一統局面,拓展并鞏固疆域;創造輝煌的農耕文明;鑄牢民族共同體;促進中外文明互鑒,豐富中華文化內涵;凸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驹斀狻浚?)特征: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希臘和古代中國。古希臘:根據材料“在古希臘,城鎮是城邦的樞紐,周圍環繞著各種形式的定居點,如鄉村和郊野”可知,由城鎮和鄉村構成;根據材料“舉行宗教、政治和其他公共活動的建筑和場所成為凝聚城邦的公共空間,除此以外,公民在城區擁有的不動產和城外擁有的耕地成為城邦疆域構成的主要部分。山脊、谷地、河流等天然成為城邦之間的邊界線,與之相對,城邦之間還會通過戰爭,仲裁及約定等多種方式確定各自的邊界,還存在一些也有歸屬懸置或者總在變更的區域”可知,存在自然疆界、人為疆界和懸置地帶;根據材料“古希臘公民雖不見得能畫出邊界線,卻對邊界有明確的意識,因為那是政治共同體的邊界”可知,體現城邦的空間秩序和政治秩序;根據材料“在古風時代和古典時代,一些城邦除擁有自身的核心疆域外,還憑借自身實力和殖民開拓獲得了比較特殊的疆域,這些疆域被稱為‘城外疆域’”可知,包含邦內疆域和城外疆域。中國:根據材料“平坦而富饒的平原為以農立國提供了足夠的生存空間,中華文明主要圍繞平原地帶向四周滲透。中原王朝并不追求疆域的無限擴張,而是通過經濟、文化輔助軍事的方式,建立穩定的,區域性的差序疆域”可知,有限擴張主義;差序疆域;根據材料“直接控制的郡縣地帶屬于正式的國家疆域,而間接控制的羈縻區則屬于疆界的模糊地帶,存在爭議,至于藩屬國,則不屬于國家的正式疆域”可知,模糊疆界。(2)不同原因:本題是背景類和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希臘和古代中國。根據材料“在古希臘,城鎮是城邦的樞紐,周圍環繞著各種形式的定居點,如鄉村和郊野”“山脊、谷地、河流等天然成為城邦之間的邊界線”“平坦而富饒的平原為以農立國提供了足夠的生存空間,中華文明主要圍繞平原地帶向四周滲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山嶺溝壑,中國大河平原;根據材料“舉行宗教、政治和其他公共活動的建筑和場所成為凝聚城邦的公共空間”“古希臘公民雖不見得能畫出邊界線,卻對邊界有明確的意識,因為那是政治共同體的邊界”“王者無外”“中原王朝并不追求疆域的無限擴張,而是通過經濟、文化輔助軍事的方式,建立穩定的,區域性的差序疆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城邦民主制發達,中國中央集權制度發展;根據材料“在古風時代和古典時代,一些城邦除擁有自身的核心疆域外,還憑借自身實力和殖民開拓獲得了比較特殊的疆域”“中原王朝并不追求疆域的無限擴張,而是通過經濟、文化輔助軍事的方式,建立穩定的,區域性的差序疆域”“正是在一波一波邊疆內地化的潮流中,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格局逐漸形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推崇冒險、探索,中國崇尚“大一統”,愛好和平;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工商業海外貿易興盛,中國農耕文明繁榮。(3)意義: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平坦而富饒的平原為以農立國提供了足夠的生存空間,中華文明主要圍繞平原地帶向四周滲透。中原王朝并不追求疆域的無限擴張,而是通過經濟、文化輔助軍事的方式,建立穩定的,區域性的差序疆域”可知,維護大一統局面,拓展并鞏固疆域;根據材料“在亞洲尤其東亞地區,建立起以中國為中心的區域國際秩序。一部中國史,便是在‘王者無外’的天下觀念下,‘差序疆域’內部不斷整合,轉化為‘均質疆域’,而外部不斷向外延伸和擴展的歷史”“正是在一波一波邊疆內地化的潮流中,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格局逐漸形成”可知,鑄牢民族共同體;促進中外文明互鑒,豐富中華文化內涵;凸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創造輝煌的農耕文明。18.論題:地理環境對早期人類文明有過重大影響。論述:古希臘地區地理上多山少平原臨海。多山少平原的地形使之難以形成龐大的農業人口聚居區,且彼此之間難以征服,形成了小國寡民的城邦體制。臨海的環境使之擁有較為良好的交通條件,而發達的海外貿易不僅帶動了希臘造船業等工商業經濟的發展,也為希臘人的海外殖民活動提供了便利,使其能夠在地中海區域廣闊的殖民,最終形成了璀璨的古希臘文明。埃及早期文明的發展也深受尼羅河的影響。尼羅河的定期泛濫不僅為古埃及的農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滋養了龐大的人口而形成帝國的基礎,其泛濫的周期性規律還幫助埃及人發現了太陽歷。尼羅河提供的便捷的交通條件不僅促成了埃及的統一、也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的運輸的便利。尼羅河邊生長的白莎草提供了制造紙張的優質材料,也助推了埃及文化和科技的發展??偨Y:人類早期文明的發展受當地地理環境的深刻影響。【詳解】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結論探究題。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材料一“地方通常為專制主義籠罩,寒帶形成強盛與自由之民族。”“大平原的人則要求讓一些上層人物領導的政體(君主制),近海的人則希望一種由二者混合的政體?!焙筒牧隙半S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其影響作用變得越來越小,但其作用將是永遠存在的,并且給人類文明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可知,不同的地理環境孕育出了不同的政治文明,可見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具有影響作用,可以此為論題展開闡述,可以古希臘文明、埃及文明等為例。結合所學,古希臘地區地理上多山少平原臨海,多山少平原的地形使之難以形成龐大的農業人口聚居區,且彼此之間難以征服,形成了小國寡民的城邦體制。臨海的環境使之擁有較為良好的交通條件,而發達的海外貿易不僅帶動了希臘造船業等工商業經濟的發展,也為希臘人的海外殖民活動提供了便利,使其能夠在地中海區域廣闊的殖民,最終形成了璀璨的古希臘文明。埃及早期文明的發展也深受尼羅河的影響。尼羅河的定期泛濫不僅為古埃及的農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滋養了龐大的人口而形成帝國的基礎,其泛濫的周期性規律還幫助埃及人發現了太陽歷。尼羅河提供的便捷的交通條件不僅促成了埃及的統一、也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的運輸的便利。尼羅河邊生長的白莎草提供了制造紙張的優質材料,也助推了埃及文化和科技的發展。最后進行總結,升華主題,即人類早期文明的發展受當地地理環境的深刻影響。19.(1)相同趨向:都因其他民族大規模遷入引發長期戰亂(遷都),走向分裂。不同趨向:中國再次統一;歐洲長期分裂割據(或小國林立)。歷史認知:歷史發展的同一性與多樣性。(2)原因:西歐:對羅馬文明缺乏認同(去羅馬化);日耳曼人實行分治政策;族性自限的文明習慣。中國:少數民族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漢化);大一統的政治傳統;華夷無間和族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