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管解剖課件_第1頁
腹股溝管解剖課件_第2頁
腹股溝管解剖課件_第3頁
腹股溝管解剖課件_第4頁
腹股溝管解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腹股溝區解剖12020/11/13兒外科 孫啟博一、腹前外側壁由淺及深分為7層:皮膚、淺筋膜(camper‘s筋膜)、深筋膜(Scarpa筋膜)、肌肉層(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以及它們的腱膜)、腹橫筋膜、

腹膜外脂肪

腹膜(壁層)22020/11/13你怎么稱呼老師?如果老師最后沒有總結一節課的重點的難點,你是否會認為老師的教學方法需要改進?你所經歷的課堂,是講座式還是討論式?教師的教鞭“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那風雨狂,只怕先生罵我笨,沒有學問無顏見爹娘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52020/11/13二、腹股溝區上界:兩側髂前上棘連線下界:腹股溝韌帶內側界:腹直肌外側緣62020/11/13腹股溝管腹股溝管解剖在成人管長4~5厘米,有內、外兩口和上下前后四壁。內口即內環或稱腹環,腹橫筋膜中的卵園形裂隙;外口即外環,或稱皮下環,是腹外斜肌腱膜下方的三角形裂隙。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后壁是腹橫筋膜和聯合肌腱構成上壁為腹橫腱膜弓(或聯合肌腱),下壁為腹股溝韌帶。腹股溝管內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宮圓韌帶通過,還有髂腹股溝神經和生殖股神經的生殖支。72020/11/13精索及其內容物82020/11/13□由淺入深分別為精索外筋膜、提睪肌、精索內筋膜,三者包繞輸精管、睪丸動靜脈、生殖股神經生殖支和淋巴管92020/11/13根據疝環與腹壁下動脈的關系,腹股溝疝分為腹股溝斜疝和腹股溝直疝兩種。斜疝從位于腹壁下動脈外側的腹股溝管內環突出,向內下,向前斜行經腹股溝管,再穿出腹股溝環,可進入陰囊中,占

95%。直疝從腹壁下動脈內側的腹股溝三角區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經內環,也從不進入陰囊,僅占5%。腹股溝疝發生于男性者占多數。男女發病率之比為15:1,右側比左側多見。老年患者中直疝發生率有所上升,但仍以斜疝為多見102020/11/13腹股溝疝胚胎早期,睪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漸下降,同時在未來的腹股溝管內環處帶動腹膜、腹橫筋膜以及各層肌肉經腹股溝管逐漸下移,并推動皮膚而形成陰囊。隨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狀突,而睪丸則緊貼在鞘狀突的后壁。鞘狀突在嬰兒出生后不久,除陰囊部分成為睪丸固有鞘膜外,其余部分即自行萎縮閉鎖而遺留一纖維索帶。如環不閉鎖,就可形成先天性斜疝,而未閉的鞘狀突就成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有時,未閉的鞘狀突只是一條非常細小的管道,則在臨床上并不表現為疝,僅形成交通性睪丸鞘膜積液。如果鞘狀突下段閉鎖而上段未閉,也可誘發斜疝;如兩端閉鎖而中段不閉,則在臨床上表現為精索鞘膜積液。右側睪丸下降比左側略晚,鞘突閉鎖也較遲,因此,右側腹股溝11疝較為多見。先天性腹股溝斜疝與鞘膜積液發病機理2020/11/13后天性腹股溝斜疝發病機理122020/11/13后天性斜疝較先天性者為多,其發病機理則完全不同。此時,腹膜鞘狀突已經閉鎖,而有另外新的疝囊形成,經腹股溝所引起的。它是因為腹股溝區存在著解剖上的缺陷所致,即腹股溝管

區是腹壁薄弱區,又有精索通過而造成局部腹壁強度減弱,但主要是發育不良或腹肌較弱而腹橫肌與腹內斜肌對內環

括約作用減弱,或者腹橫肌弓狀下緣(或為聯合肌腱)收縮時不能靠攏腹股溝韌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