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在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實驗中,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示數如圖所示,讀
數為一mm.
(2)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實驗中,用游標為20分度的卡尺測量擺球的直徑,示數如
圖所示,讀數為________cm.
2.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時,某同學得到一條用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如
圖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個計數點(每相鄰兩個計數點間還有4個
計時點,本圖中沒有畫出),打點計時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變電源.他把一把毫米
刻度尺放在紙帶上,其零刻度和計數點A對齊.
012345678910
??????
ABCDE尸
(1)按照有效數字的讀數規則讀出相鄰計數點AB、BC、CD、DE、EF間的距離si、sz、S3、
S4>Ss,它們依次為cm、cm、cm、cm、cm.
(2)由以上數據計算打點計時器在打B、C、D、E各點時,物體的即時速度VB、VC、VD、VE
依次是m/s>m/s,m/s>m/s.
(3)根據以上結果,試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該物體的加速度a.
(4)根據(2)中得到的數據,試在如圖所示的坐標系中,用作v-t圖象的方法,從圖象中
求物體的加速度a.
⑸從圖象上求紙帶上的A、F點所對應的物體的即時速度vA=m/s,VF=
m/s.并由此計算:當打點計時器打下A點的時刻,物體己經從靜止開始做勻加
速運動s了.
(6)如果當時電網中交變電流的頻率是f=49Hz,而做實驗的同學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
起的系統誤差將使加速度的測量值比實際值偏.理由是
3.在“探究彈簧彈力大小與伸長量的關系”的實驗中,甲、乙兩位同學選用不同的橡皮
繩代替彈簧.為測量橡皮繩的勁度系數,他們在橡皮繩下端依次逐個掛上鉤碼(每個鉤碼
的質量均為m=0.1kg,取g=10m/s?),并記錄繩下端的坐標X加,(下標i表示掛在繩下
端鉤碼個數),然后逐個拿下鉤碼,同樣記錄繩下端的坐標X段,繩下端坐標的平均值Xi
=(X”“+XQ/2的數據如下表:
掛在橡皮繩橡皮繩下端的坐標(X/mm)
的鉤碼個數甲乙
1216.5216.5
2246.7232.0
3284.0246.5
4335.0264.2
5394.5281.3
6462.0301.0
⑴同一橡皮繩的XwiX電(大于或小于);
(2)同學的數據更符合實驗要求(甲或乙);
(3)選擇一組數據用作圖法求出該橡皮繩的勁度系數k(N/m);
(4)為了更好地測量勁度系數,在選用鉤碼時需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4.某興趣小組為了探究自行車的初速度與其克服阻力做功的關系.設計實驗的主要步
驟是:①在學校操場的跑道上畫一道起點線;②騎上自行車用較快速度駛過起點線,并
同時從車把手處自由釋放一團很容易辨別的橡皮泥(其在運動過程中空氣阻力不計);③
車駛過起點線就不再蹬自行車腳蹬,讓車依靠慣性沿直線繼續前進;④待車停下時.,記
錄自行車停下的位置;⑤用卷尺量出起點線到橡皮泥落地點間的距離x、起點線到終點
的距離L及車把手處離地高度h.若自行車在行駛中所受的阻力為f并保持恒定,設當
地的重力加速度為g,那么:
(1)自行車經過起點線時的速度v=.(用已知的物理量和所測量得到的物理量
表示)
(2)自行車經過起點線后克服阻力做的功W=.(用已知的物理量和所測量得到
的物理量表示)
(3)多次改變自行車經過起點時的初速度,重復上述實驗②?④,則每次只需測量上述
物理Q中的和就能通過數據分析達到實驗目的.
5.現要通過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傾斜的
氣墊導軌;導軌上A點處有一帶長方形遮光片的滑塊,其總質量為M,左端由跨過輕質
光滑定滑輪的細繩與一質量為m的祛碼相連;遮光片兩條長邊與導軌垂直;導軌上B點
有一光電門,可以測量遮光片經過光電門時的擋光時間t,用d表示A點到導軌底端C
點的距離,h表示A與C的高度差,b表示遮光片的寬度,x表示A、B兩點間的距離,
將遮光片通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塊通過B點時的瞬時速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
度.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圖:
(1)若將滑塊自A點由靜止釋放,則在滑塊從A運動至B的過程中,滑塊、遮光片與祛
碼組成的系統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可表示為,動能的增加量可表示為
.若在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二與x的關系式為】=.
vr
試卷第2頁,總30頁
(2)多次改變光電門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塊自同一點(A點)下滑,測量相應的x與t值,
結果如下表所示:
12345
x/m0.6000.8001.0001.2001.400
//ms8.227.176.445.855.43
p-/io4s-21.481.952.412.923.39
以x為橫坐標,,■為縱坐標,在圖的坐標紙中描出第1和第5個數據點;根據5個
數據點作直線,求得該直線的斜率k=X10'm-1-ST(保留3位有效數字).
6.為了“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現提供如圖所示的器材,請思考探究思路
并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響,應采取的措施:.
(2)在某次實驗中某同學得到了如圖6—13—9所示的一條紙帶,在A、B、C、D、E五個
計數點中應該選用(填“B"、"C”或"D”)點的速度才符合實驗要求,因為:
7.圖(a)為測量物塊與水平桌面之間動摩擦因數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實驗步驟如下:①
用天平測量物塊和遮光片的總質量M.重物的質量m: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片的寬度d;用
米尺測量兩光電門之間的距離s;
②調整輕滑輪,使細線水平:
③讓物塊從光電門A的左側由靜止釋放,用數字毫秒計分別測出遮光片經過光電門A和
光電門B所用的時間和△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復步驟③,求a的平均%;
⑤根據上述實驗數據求出動擦因數Uo
回答下列為題:
(1)測量d時,某次游標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為1mm)的示如圖(b)所示。其讀數為
cm
12.
?小巾WMII川山小出山
05101520
圖(b)
(2)物塊的加速度a可用d、s、△以,和△tB,表示為a=
(3)動摩擦因數P可用M、m、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為□=
(4)如果細線沒有調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誤差屬于—(填“偶然誤差”或“系統
誤差”)
8.某同學利用下述裝置對輕質彈簧的彈性勢能進行探究,一輕質彈簧放置在光滑水平
桌面上,彈簧左端固定,右端與一小球接觸而不固連:彈簧處于原長時,小球恰好在桌
面邊緣,如圖(a)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彈簧壓縮一段距離后由靜止釋放:小球離開桌面
后落到水平地面。通過測量和計算,可求得彈簧被壓縮后的彈性勢能。
圖(a)
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中可認為,彈簧被壓縮后的彈性勢能Ep與小球拋出時的動能Ek相等。已知
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為求得Ek,至少需要測量下列物理量中的(填正確答
案標號)。
A.小球的質量mB.小球拋出點到落地點的水平距離s
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D.彈簧的壓縮量Ax
E.彈簧原長lo
試卷第4頁,總30頁
(2).用所選取的測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k,得Ek=。
(3)圖(b)中的直線是實驗測量得到的s-Ax圖線。從理論上可推出,如果h不變.m增
加,s-Ax圖線的斜率會(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如果m
不變,h增加,s-Ax圖線的斜率會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由圖(b)
中給出的直線關系和Ek的表達式可知,Ep與的,次方成正比。
09(b)
9.測量小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B是半徑足夠大的、
光滑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與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點相切,C點在水
平地面的垂直投影為C'。重力加速度為g。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稱出物塊Q的質量m;
②測量出軌道AB的半徑R、BC的長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將物塊Q在A點由靜止釋放,在物塊Q落地處標記其落地點D;
④重復步驟③,共做10次;
⑤將10個落地點用一個盡量小的圓圍住,用米尺測量圓心到C'的距離s。
(1)用實驗中的測量量表示:
(i)物塊Q到達B點時的動能EkB=;
(ii)物塊Q到達C點時的動能Ekc=;
(iii)在物塊Q從B運動到C的過程中,物塊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iv)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
(2)回答下列問題:
(i)實驗步驟④⑤的目的是。
(ii)已知實驗測得的u值比實際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實驗中測量量的誤差之外,其
它的可能是(寫出一個可能的原因即可)
10.如圖1所示,某組同學借用“探究a與F、m之間的定量關系”的相關實驗思想、
原理及操作,進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動能變化的關系”的實驗:
度,根據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運動。
②連接細繩及托盤,放人祛碼,通過實驗得到圖2所示的紙帶。紙帶上0為小車運動起
始時刻所打的點,選取時間間隔為0.1s的相鄰計數點A、B、C、I)、E、F、Go實驗時
小車所受拉力為0.2N,小車的質量為0.2kg。
請計算小車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和小車動能的變化AEk,補填表中空格(結果保留至小
數點后第四位)。
0-B0-C0-D0-E0-F
W/J0.04320.05720.07340.0915
0.04300.05700.07340.0907
△EMJ
分析上述數據可知: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W=AEk,與理論推導結果一致。
③實驗前已測得托盤質量為7.7X10%g,實驗時該組同學放入托盤中的祛碼質量應
為kg(g取9.8m/s2,結果保留至小數點后第三位)。
11.如圖,研究平拋運動規律的實驗裝置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光電門傳感器和碰撞
傳感器可測得小球的水平初速度和飛行時間,底板上的標尺可以測得水平位移。
保持水平槽口距底板高度h=0.420m不變。改變小球在斜槽導軌上下滑的起始位置,測
出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v。、飛行時間t和水平位移d,記錄在表中。
(1)由表中數據可知,在h一定時,小球水平位移d與其初速度V。成關系,與
________無關。
vo(m/s)0.7411.0341.3181.584
t(ms)292.7293.0292.8292.9
d(cm)21.730.338.646.4
[2h2X°42°=289.8ms發現理
(2)一位同學計算出小球飛行時間的理論值”
J"10
論值與測量值之差約為3ms。經檢查,實驗及測量無誤,其原因是。
(3)另一位同學分析并糾正了上述偏差后,另做了這個實驗,競發現測量值t'依然大
于自己得到的理論值但二者之差在3-7nis之間,且初速度越大差值越小。對實驗
裝置的安裝進行檢查,確認斜槽槽口與底座均水平,則導致偏差的原因是?
12.(1)圖甲為一游標卡尺的結構示意圖,當測量一鋼筆帽的內徑時,應該用游標卡尺
的(填“A”“B”或"C”)進行測量;示數如圖乙所示,該鋼筆帽的內徑為
試卷第6頁,總30頁
0123cm
?山山山惻中刪山
01020
圖乙
(2)霍爾效應是電磁基本現象之一,近期我國科學家在該領域的實驗研究上取得了突
破性進展。如圖丙所示,在一矩形半導體薄片的P、Q間通入電流I,同時外加與薄片
垂直的磁場B,在M、N間出現電壓U”,這個現象稱為霍爾效應,U“稱為霍爾電壓,且滿
定%=K—,式中d為薄片的厚度,k為霍爾系數。某同學通過實驗來測定該半導
"d
體薄片的霍爾系數。
圖丙
①若該半導體材料是空穴(可視為帶正電粒子)導電,電流與磁場方向如圖丙所示,該
同學用電壓表測量U”時,應將電壓表的“+”接線柱與(填“M”或"N”)端通
過導線相連。
②己知薄片厚度d=0.40mm,該同學保持磁感應強度B=0.10T不變,改變電流I的大小,
測量相應的U“值,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
/(x1O-JA)3.06.09.012.015.018.0
UH(XKF'V)1.11.93.44.56.26.8
根據表中數據在給定區域內(見答題卡)畫出U“一I圖線,利用圖線求出該材料的霍爾
系數為xW^Vm-A-'T-'(保留2位有效數字)。
③該同學查閱資料發現,使半導體薄片中的電流反向再次測量,取兩個方向測量的平均
值,可以減小霍爾系數的測量誤差,為此該同學設計了如圖丁所示的測量電路,Si、S2
均為單刀雙擲開關,虛線框內為半導體薄片(未畫出)。為使電流從Q端流入,P端流
出,應將與擲向(填"a”或"b”),S?擲向(填“c”或"d”)。
圖丁
為了保證測量安全,該同學改進了測量電路,將一合適的定值電阻串聯在電路中。在保
持其它連接不變的情況下,該定值電阻應串聯在相鄰器件和
(填器件代號)之間。
13.(10分)某興趣小組利用自由落體運動測定重力加速度,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傾斜的
球槽中放有若干個小鐵球,閉合開關K,電磁鐵吸住第1個小球.手動敲擊彈性金屬片
M,M與觸頭瞬間分開,第1個小球開始下落,M迅速恢復,電磁鐵又吸住第2個小球.
當第1個小球撞擊M時,M與觸頭分開,第2個小球開始下落
…….這樣,就可測出多個小球下落的總時間.
(D在實驗中,下列做法正確的有
(A)電路中的電源只能選用交流電源
(B)實驗前應將M調整到電磁鐵的正下方
(C)用直尺測量電磁鐵下端到M的豎直距離作為小球下落的高度
(D)手動敲擊M的同時按下秒表開始計時
(2)實驗測得小球下落的高度II=1.980m,10個小球下落的總時間T=6.5s.可求出重
力加速度目=(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在不增加實驗器材的情況下,請提出減小實驗誤差的兩個辦法.
⑷某同學考慮到電磁鐵在每次斷電后需要時間AZ磁性才消失,因此,每個小球的實際
下落時間與它的測量時間相差△九這導致實驗誤差.為此,他分別取高度H1和H2,測量
n個小球下落的總時間T1和T2.他是否可以利用這兩組數據消除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接電源
14.某同學用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己知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
的頻率為50Hz,當地重力加速度為g=9.80m/s2?實驗中該同學得到的一條點跡清晰的
完整紙帶如圖(b)所示。紙帶上的第一個點記為0,另選連續的三個點A、B、C進行
測量,圖中給出了這三個點到0點的距離%、h,和he的值。回答下列問題(計算結果保
留3位有效數字)(1)打點計時器打B點時,重物速度的大小VB=m/s;
試卷第8頁,總30頁
打點詁時器
Sib
(2)通過分析該同學測量的實驗數據,他的實驗結果是否驗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簡
要說明分析的依據。
15.(1)研究小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其中斜面傾角。可調,打
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Hz.紙帶上計數點的間距如圖(b)所示,其中每相鄰兩點之間
還有4個記錄點未畫出。
部分實驗步驟如下:
測量完畢,關閉電源,取出紙帶
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工作穩定后放開小車
將小車依靠在打點計時器附近,小車尾部與紙帶相連
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讓紙帶穿過限位孔
上述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用字母填寫)
圖(b)中標出的相鄰兩計數點的時間間隔T=s
計數點5對應的瞬時速度大小計算式為Vs=。
為了充分利用記錄數據,減小誤差,小車加速度大小的計算式應為a=
16.(1)(6分)在“探究恒力做功與動能改變的關系”實驗中(裝置如圖甲):
①下列說法哪一項是正確的—o(填選項前字母)
A.平衡摩擦力時必須將鉤碼通過細線掛在小車上
B.為減小系統誤差,應使鉤碼質量遠大于小車質量
C.實驗時,應使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由靜止釋放
②圖乙是實驗中獲得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選取0、A、B、C計數點,已知打點計時器
使用的交流電頻率為50Hz,則打B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為m/s(保留三位有效
數字)。
⑵(12分)硅光電池在無光照射時不產生電能,可視為一電子元件。某實驗小組設計如
圖甲電路,給硅光電池加反向電壓(硅光電池負極接高電勢點,正極接低電勢點),探究
其在無光照時的反向伏安特性。圖中電壓表片量程選用3V,內阻為6.0kQ;電壓表V2
量程選用15V,內阻約為30kQ;Ro為保護電阻:直流電源電動勢約為12V,內阻不計。
①根據圖甲,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連接成完整電路。
②用遮光罩罩住硅光電池,閉合開關S,調節變阻器R,讀出電壓表/、”的示數5、
U2?
⑴某次測量時,電壓表%示數如圖丙,則U尸—V,可算出通過硅光電池的反向電流
大小為—mA(保留兩位小數)?
(ii)該小組測出大量數據,篩選出下表所示的9組山、比數據,算出相應的硅光電池兩
端反向電壓U,、和通過的反向電流IX圖中“一”表示反向),并在坐標紙上建立L-L坐
標系,標出了與表中前5組U.、h數據對應的5個坐標點。請你標出余下的4個坐標點,
并繪出圖線。
123456789
U'V0.000.00().060.12().240.42().721.141.74
U2/N0.01.02.13.I4.25.46.78.19.7
ux/v0.0-1.0-2.0-3.0-4.0-5.0-6.0-7.0—8,0
/x/mA().0()0.00-0.01-0.02-0.04-0.07-0.12-0.19-0.29
(iii)由L-U,圖線知,硅光電池無光照下加反向電壓時,L與L成
或"非線性”)關系。
17.根據單擺周期公式丁=2〃,,,可以通過實驗測量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圖1所
示,將細線的上端固定在鐵架臺上,下端系一小鋼球,就做成了單擺。
(1)用游標卡尺測量小鋼球直徑,求數如圖2所示,讀數為_______nun。
以下是實驗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確的有。
a.擺線要選擇細些的、伸縮性小些的,并且盡可能長一些
b.擺球盡量選擇質量大些、體積小些的
試卷第10頁,總30頁
C.為了使擺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測量,開始時拉開擺球,使擺線相距平衡位置有較大
的角度
d.拉開擺球,使擺線偏離平衡位置大于5度,在釋放擺球的同時開始計時,當擺球回到
開始位置時停止計時,此時間間隔口?即為單擺周期T
e.拉開擺球,使擺線偏離平衡位置不大于5度,釋放擺球,當擺球振動穩定后,從平衡
位置開始計時,記下擺球做50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口,,則單擺周期T="
50
H.(6分)(1)在測定一根粗細均勻合金絲電阻率的實驗中,利用螺旋測微器測定合
金絲直徑的過程如圖所示,校零時的讀數為mm,合金絲的直徑為mm。
(2)為了精確測量合金絲的電阻L,設計出如圖I所示的實驗電路圖,按照該電路圖完
成圖2中的實物電路連接。
IH.(7分)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用圖I所示電路可以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
圖中R。兩端的對應電壓U⑵對所得的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就可以實現測量目的。根據實
驗數據在」坐標系中描出坐標點,如圖2所示。已知《=150Q,請完成以下數
“12
據分析和處理。(1)圖2中電阻為Q的數據點應剔除;
(2)在坐標紙上畫出口--R關系圖線;
%2
(3)圖線的斜率是(jlQT),由此可得電池電動勢紇=v?
18.某探究學習小組的同學欲驗證動能定理,他們在實驗室組裝了一套如圖所示的裝置,
另外他們還找到了打點計時器所用的學生電源、導線、復寫紙、紙帶、滑塊、細沙。當
滑塊連接上紙帶,用細線通過滑輪掛上空的小沙桶時,釋放小桶,滑塊處于靜止狀態。
若你是小組中的一位成員,要完成該項實驗。
打點計時器滑塊細線滑轉
紙帶〃〃〃〃金
長木^7\\
水平實驗臺小湍
(1)你認為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
(2)實驗時為了保證滑塊受到的合力與沙桶的總重力大小基本相等,細沙和沙桶的總
質量應滿足的實驗條件是,實驗時首先要做的步驟是
(3)在(2)的基礎上,某同學用天平稱量滑塊的質量為往沙桶中裝入適量的細
沙,用天平稱出此時沙和沙桶的總質量為%讓沙桶帶動滑塊加速運動。用打點計時器
記錄其運動情況,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上取兩點,測出這兩點的間距L和這兩點的
速度大小vi與V2(v〈V2)。則本實驗最終要驗證的數學表達式為。(用題
中的字母表示實驗中測量得到的物理量)
19.某中學實驗小組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的關系,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
彈出后,沿木板滑行。打點計時器工作頻率為50Hz。
(1)實驗中木板略微傾斜,這樣做。
A.是為了使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加速下滑
B.是為了增大小車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對小車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車做勻速運動
(2)實驗中先后用同樣的橡皮筋1條、2條、3條……,并起來掛在小車的前端進行多
次實驗,每次都要把小車拉到同一位置再釋放小車。把第1次只掛1條橡皮筋對小車做
的功記為心第2次掛2條橡皮筋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2W,……;橡皮筋對小車做
試卷第12頁,總30頁
功后而獲得的速度可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測出。根據第4次實驗的紙帶(如圖所示,
圖中的點皆為計時點)求得小車獲得的速度為m/s(保留
三位有效數字)。
(3)若根據多次測量數據畫出的W-v圖象如圖所示,根據圖線形狀可知,對W與v的
關系作出猜想肯定不正確的是?
A.W,oc-B.W°=4vC.W°=v2D.W
v
3
ocy-
20.(1)為了完成《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系》的實驗,實驗室已經為小濤準備了
一端帶有滑輪的長直軌道(遠離滑輪端高度可調),小車,電火花計時器,紙帶,鉤碼,
請問小濤還需要那些器材,請從下列器材中選取(填序號,多選、錯
造、,源選均不得分)
A.刻度尺B.帶細繩的小桶C.秒表D.天平E.低壓交流電源F.秩
碼
(2)該同學在處理紙帶時有如下A、B兩條紙帶,哪一條有可能是該實驗得到的紙帶
________(填A或B)
加礴丁,,;丫那啊哪螂喇螂111M而卿?啊呷腫
3031324343536373839404142
(3)在某一次測量中得到如圖1所示紙帶,A,B,C,D,E,F,G為6個計數點,各
點到0點的距離已標在對應點下方(相鄰計數點間有4個點未畫出),請利用圖示數據
盡量精確地計算出加速度a=m/s2(保留3位有效數字)。若保持小車質量不
變,根據實驗數據該同學作出了加速度a隨合力F的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該圖線不
通過原點,請你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單位:cm
OABODEFG
????
01550216。28.613670457555.75箍力
圖1
21.在“探究力的等效和替代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
上,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0點,以下操作中無碰的有
A、同一次實驗中,0點位置允許變動。
B、實驗中,彈簧秤必須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
C、實驗中,先將其中一個彈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節另一彈簧秤
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的節點拉到0點。
D、實驗中,把橡皮條的節點拉到0點時,兩彈簧秤之間的夾角應取90°不變,以便于算
出合力的大小
22.“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的實驗中:
(1)打點計時器是一種計時儀器,實驗室常用的有“電磁式打點計時器”和“電火花
計時器”,它們使用的都是民用(填“直流”或“交流”)電源,其電源
頻率為Hz,每隔s打一個點。
1Vbed?/
_號——q\
(2)某同學在實驗中打出的一條紙帶如圖所示,他選擇了凡個計時點作為計數點,相
鄰兩計數點間還有4個計時點沒有標出,其中si=7.06cm,s2=7.68cm,sa=8.30cm,
SF8.92cm,那么打b點的瞬時速度大小是m/s;根據紙帶求得加速度的大
小是m/s?(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23.在“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量的關系”的實驗中,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時先測出不
掛鉤碼時彈簧的自然長度,再將5個鉤碼逐個掛在彈簧的下端,每次測出相應的彈簧總
長度。
(1)某同學通過以上測量后把6組數據描點在坐標圖乙中,請作出F—L圖線;
(2)由此圖線可得出該彈簧的原長L°=cm,勁度系數k=N/m?
24.實驗小組用如下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
實驗中小車質量為M,鉤碼質量為m,用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小車受到的合力.
試卷第14頁,總30頁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每次改變小車質量時,應重新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應先釋放小車后接通電源
C.本實驗中M應遠大于m
D.在用圖像探究加速度與質量關系時,應用a-1/M圖像
(2)實驗小組測出若干組F-a數據,然后根據測得的數據作為如圖乙所示的a-F圖線,
發現圖像既不過原點,又不是直線,最主要的原因是
A.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時所墊木片太薄,且小車質量較大
B.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時所墊木片太薄,以及鉤碼的質量較大
C.平衡摩擦力時,所墊木片太厚,且鉤碼質量較大
D.平衡摩擦力時,所墊木片太厚,且小車的質量較大
(3)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時,圖丙為某次試驗中打出的紙袋,打電計時器的電源
頻率為50Hz,則加速度2=m/s2(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25.某活動小組利用圖甲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鋼球自由下落過程中,先、后通過
光電門A、B,計時裝置測出鋼球通過光電門A、B的時間分別為,.、4。用鋼球通過光
電門的平均速率表示鋼球心通過光電門的瞬時速度。測出兩光電門間的距離為h,當地
的重力加速度為g。
①用游標卡尺測量鋼球的直徑,讀數如圖乙所示,鋼球直徑為D=cm。
②要驗證機械能守恒,只要比較。
11B.D2[\-1)與2g0是否相等
A.D24-4與g/z是否相等
UArB)
(I]、(11)
c.D22-,與g/z是否相等D.D2-.與2g0是否相等
V;Q)
③鋼球通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選填“>”或“<”)鋼球球心通過光電門的瞬時
速度。
26.(1)某同學用自己發明的新式游標卡尺測量小鋼球的直徑,新式卡尺將主尺上39mm
在游標尺上均分成20等份。如圖所示,則小鋼球的直徑為d=cm。
123r4.5cm
lii??I???ili??II?Il?IIIIIiiII11itIIii?i11?
IiirIIIrf?IiIIIIiiir|
05101520
(2)該同學又用螺旋測微器測量某電阻絲的直徑,示數如圖,則該金屬絲的直徑為
mm。
27.某實驗小組用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
(1)為平衡小車運動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應該采用下面所述方法中的(填入
選項前的字母代號)。
A.逐步調節木板的傾斜程度,讓小車能夠自由下滑
B.逐步調節木板的傾斜程度,讓小車在橡皮條作用下開始運動
C.逐步調節木板的傾斜程度,給小車一初速度,讓拖著紙帶的小車勻速下滑
D.逐步調節木板的傾斜程度,讓拖著紙帶的小車自由下滑
(2)圖乙是該實驗小組在實驗過程中打出的一條紙帶,已知打點計時器連接的電源的
頻率為50Hz,則橡皮筋恢復原長時小車的速度為m/s(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
甲11314em
OABDE
28.某同學設計了以下的實驗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在豎直放置的光滑的塑料米尺上
套一個磁性滑塊m,滑塊可沿米尺自由下落.在米尺上還安裝了一個連接了內阻很大數
字電壓表的多匝線框A,線框平面在水平面內,滑塊可穿過線框,如圖所示.把滑塊從
米尺的0刻度線處釋放,記下線框所在的刻度h和滑塊穿過線框時的電壓U,改變h,調
整線框的位置,多做幾次實驗,記錄各次的h,U.
⑴如果采用圖象法對得出的數據進行分析論證,用圖線(選填“U-h”或
試卷第16頁,總30頁
uu2-hn更容易得出結論.
(2)影響本實驗精確程度的因素主要是(至少列舉一點).
29.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物塊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
A-粗糙曲面AB固定在水平面上,其與水平面相切于B點,P為光電計時器的光電門,
實驗時將帶有遮光條的小物塊m從曲面AB上的某點自由釋放,小物塊通過光電門P后
停在水平面上某點C.已知當地重力加速度為g.
(1)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條的寬度d如圖乙所示,其讀數d=cm;
(2)為了測量動摩擦因數,除遮光條寬度d及數字計時器顯示的時間t,還需要測量的
物理量及其符號是,動摩擦因數"=(利用測量的量表示).
(3)為了減小實驗誤差,請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30.測定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時,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圖中長木板水平固
定.
£
由
跌碼盤注碼
(1)實驗過程中,電火花計時器應接在(選填“直流”或“交流”)電源上.調
整定滑輪高度,使.
(2)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測得木塊的質量為M,祛碼盤和祛碼的總質量為m,木塊的
加速度為a,則木塊與長木板間動摩擦因數□=.
(3)如圖為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帶動紙帶運動打出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
5、6為計數點,相鄰兩計數點間還有4個打點未畫出.從紙帶上測出xl=3.20cm,
x2=4.52cm,x5=8.42cm,x6=9.70cm.則木塊加速度大小a=m/s2(保留
兩位有效數字).
31.“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圖(甲)是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紙帶,選取其
中連續的計時點標為A、B、C……G、H、I,對BH段進行研究.
①已知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則紙帶上打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為.
②用刻度尺測量距離時如圖(乙),讀出A、C兩點間距為cm,B點對應的速
度VB=m/s(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③若H點對應的速度為V”,重物下落的高度為hw,當地重力加速度為g,為完成實驗,
要比較;后與一一大小(用字母表示).
32.如圖所示為某同學在一次實驗中打出的一條紙帶,其中ABCDEF是用打點頻率為50Hz
的打點計時器連續打出的6個點,該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A點到各點的距離,并記錄
在圖中(單位:cm)則:
\1^2.0-J11\
1-------------------------------------------------------------10.34---------------->-
'------------------------------13.92------------------------>■
①圖中五個數據中有不符合有效數字要求的一組數據應改為cm;
②物體運動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③根據以上②問計?算?結?果.可以估計紙帶是該同學最可能做下列那個實驗打出的紙帶是-
A.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B.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系”
C.用落體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I).用斜面和小車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④根據以上③問結果,為了求出物體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阻力,還需測量的物理量有
(用字母表示并說明含義).用測得的量及加速度。表示物體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阻力
表達式為/=。(當地重力加速度為g)
33.為了測定滑塊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
a是質量為m的滑塊(可視為質點),b是可以固定于桌面的滑槽(滑槽末端與桌面相切)。
第一次實驗時,將滑槽固定于水平桌面的右端,滑槽的末端與桌面的右端M對齊,讓滑
塊a從滑槽上最高點由靜止釋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點:第二次實驗時,將滑槽
固定于水平桌面的左端,測出滑槽的末端N與桌面的右端M的距離為L,讓滑塊。再次
從滑槽上最高點由靜止釋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點。已知當地重力加速度為g,
不計空氣阻力。
①實驗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試卷第18頁,總30頁
②寫出滑塊a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的表達式是(用測得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34.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律”實驗中
(1)某同學采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試驗,(選填“需要”或“不需
要”)平衡摩擦力,(選填“需要”或“不需要”)測量小車的質量.
51X21白I____1-----12------1-------------------J
乙,
(2)該同學在研究小車運動時實打出了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在紙帶上,連續5個
點為一個計數點,相鄰兩個計數點之間的距離見下表,并畫出對應的圖線(其中橫坐標
數值表示第幾個0.1s,縱坐標對應的該0.1s內物體的位移)如圖丙所示.則小車的速
度隨時間—(選填“是”或“不是”)均勻變化;整個過程中小車的平均加速度為
m/s2.(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時間t/0.Is123456
相鄰計數點的距離x"cm1.452.453.464.445.456.46
35.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接在電壓為U、頻率為f=50Hz
的交流電源上,在實驗中得到一條理想紙帶,如圖所示.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續5個點
A,B,C,D,E,測出A點距起始點0的距離為xo=4.70cm,點A、C間的距離為x>=4.51cm,
點C、E間的距離xz=6.02cm已知重物的質量為m=l.00kg,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g=9.80
(1)從打下起始點0到打下C點的過程中,重物重力勢能的減少量,重
物動能的增加量
△Ek.
(2)根據題中提供的條件,還可求出重物實際下落的加速度a=.
36.甲乙兩個同學共同研究在保持受到的牽引力不變的條件下,小車的加速度與其質量
的關系。(1)甲同學通過對小車所牽引紙帶的測量,就能得出小車的加速度a。圖2是
某次實驗所打出的一條紙帶,在紙帶上標出了5個計數點,在相鄰的兩個計數點之間還
有4個點未標出,圖中數據的單位是cm。實驗中使用的電源是頻率f=50Hz的交變電流。
2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算出小車的加速度@=m/so(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2)乙同學通過給小車增加祛碼來改變小車的質量M,得到小車的加速度a與質量M
的數據,畫出a~」-圖線后,發現:當?較大時,圖線發生彎曲。于是,該同學后來
MM
又對實驗方案進行了進一步地修正,避免了圖線的末端發生彎曲的現象。那么,該同學
的修正方案可能是
A.改畫a與的關系圖線B.改畫a與(M+㈤的關系圖線
M+m
C.改畫a與'"的關系圖線D.改畫a與?,的關系圖線
M(M+m)
37.(I)(4分)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同一次實驗過程,兩次拉橡皮條時,其結點0應達同一位置
B.用兩只彈簧秤拉橡皮條時,兩細線的夾角應越大越好
C.用一只彈簧秤拉橡皮條時,只需記錄彈簧秤的讀數
D.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H)(6分)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重物的質量為m,所用交流電的頻
率為50Hz,打出了如圖所示的一條紙帶,其中。為起點,A、B、C為三個連續的計時點。
可得(g=9.8m/s2,重物的質量m取0.4kg計算):
(1)打點計時器打B點時,重物的重力勢能減小量為重物動能為
(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2)通過計算結果你能得出的結論:
(III)(8分)現要測量某一電壓表片電阻R“提供的實驗器材有:
A.待測電壓表V,(量程2V,內阻約為2kQ)
B.電壓表V2(量程6V,內電阻約3kQ)
C.定值電阻Ri=3kC
D.定值電阻Ri=300Q
E.滑動變阻器Rs(最大阻值為10Q,額定電流2A)
F.電源E(電動勢6V,內阻較小)
G.開關、導線若干
要求測量盡可能精確,試解答
①為了便于實驗操作,定值電阻應選
試卷第20頁,總30頁
②請在下邊方框內畫出實驗原理圖
③電路接通后,若電壓表片和小的讀數分別為山和山,則電壓表明的內阻R、=
38.(I)①在《驗證二力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我們需要對使用的兩只彈
簧秤進行校對,看兩只彈簧秤是否完全相同,校對的方法是
A.看兩只彈簧秤的外形是否一樣,是否由同一廠家生產
B.把兩只彈簧秤的鉤子互鉤著水平地拉動,看兩者示數是否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創業創新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唐山師范學院《國際營銷英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創意與傳播》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藥科職業大學《多媒體影像創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金華科貿職業技術學院《桃李物流管理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非線性系統理論與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承包師生食堂小賣部合同
- 房地產財務顧問服務合同
- 建筑安裝工程施工勞務分包合同
- 手房房屋買賣轉讓合同
- 【新課標】Unit 1 C Story time第7課時單元整體課件
- 12《風向和風力》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科學四年級上冊青島版
- 2024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最 新稅收政策解析及操作規范專題培訓(洛陽稅務局)
- 2024年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事業編制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年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全真模擬試題1000題及答案
- 第19課《十里長街送總理》 統編版語文(五四學制)六年級上冊
- 上海市閔行區區管國企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
- 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期中數學試卷
-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旅行社組織架構及薪酬體系籌備調研DOC
- 無砟軌道施工質量驗收標準(最終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