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西方經濟學國民收入核算理論_第1頁
第8章西方經濟學國民收入核算理論_第2頁
第8章西方經濟學國民收入核算理論_第3頁
第8章西方經濟學國民收入核算理論_第4頁
第8章西方經濟學國民收入核算理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章國民收入核算國民收入:一個國家或地域的物質消費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發明的價值。物質消費部門有農業、工業、建筑業、運輸業、郵電業及商業等。核算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目的:GDP、GNP。第一節GDP與GNP國內消費總值的含義grossdomesticproduct,GDPGDP:在一定時期〔通常是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域范圍內一切居民消費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闡明:GDP是一個地域概念,偏重于外鄉的消費才干。如,中國的GDP不含中國人在國外消費的價值即收入,但包括外國人在中國的收入。GDP是“流量〞而非“存量〞。流量指一定時期內經濟變量的量值,存量指某時點的量值。GDP中不僅包括有形的最終產品,而且包括無形的最終產品。GDP是指最終產品的總價值,而不是中間產品。最終產品指直接供人們消費的產品,中間產品指下一道消費程序的投入品。GDP是一定時期內的產量而不是銷售量的價值。將消費出來而未售出的產品當做企業本人買下的產品,視為企業的存貨投資。GDP僅指市場活動構成的價值,沒經過市場交換那么不計。家務勞動、自給自足等非市場買賣性工程以及非消費性工程,不計入GDP。如,某男子雇傭一位女傭料理家務,并向其支付工資,這部分工資收入計入GDP。后來,男子娶女傭為妻,女子一如既往地勞動,但其價值不再計入GDP,因沒經過市場交換。非消費性工程:政府及私人的轉移支付、證券買賣,等。國民消費總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GNP:在一定時期〔通常是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域的居民消費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GNP以國民為原那么。GDP=GNP-本國居民從國外獲得的要素收入+外國居民在本國獲得的要素收入〔1〕GDP<GNP,表示資本輸出較多GDP>GNP,表示資本輸入較多解釋:GDP-GNP=外國居民在本國獲得的要素收入-本國居民從國外獲得的要素收入可流動要素包括勞動、資金和企業家才干,統稱為資本。外國居民在我國獲得的要素收入,是由于其向我國輸入了3種要素即資本,故稱資本輸入,我國居民從國外獲得的要素收入叫做資本輸出。GDP-GNP=資本輸入-資本輸出GDP<GNP,即GDP-GNP<0,故資本輸出較多。國際通用GDP,而非GNP,緣由:按地域原那么計算方便;因人員國際流動頻繁,GDP比GNP更能準確地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域的經濟活動情況。第二節國民收入核算方法支出法支出法:經過核算在一定時期內整個社會購買最終產品的總支出,即最終產品的總賣價來計量GDP。最終產品的運用方式:居民消費、企業投資、政府購買和出口。消費,C投資,I投資是一定時期內的資本流量,資本存量那么是某一時點的資本總量。投資=期末存量-期初存量〔2〕凈投資=投資〔即總投資〕-折舊〔即重置投資〕〔3〕支出法核算GDP時的投資指總投資。政府購買,G如,國防、道路、學校等都是政府支出,但政府的轉移支付、公債利息等不計入G。凈出口,X-MGDP=C+I+G+(X-M)〔4〕收入法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業消費本錢核算GDP。以下各項從企業消費本錢的角度思索:工資、利息和租金等要素收入。公司稅前利潤。稅前利潤:在所得稅完稅前的利潤,即企業營業收入扣除本錢費用以及流轉稅后的利潤。企業轉移支付及企業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如企業慈悲捐款;企業間接稅包括貨物稅或銷售稅、周轉稅。非公司企業主收入,如醫生、律師、農民和小店鋪主等。折舊。GDP=工資+利息+租金+公司稅前利潤+企業轉移支付和間接稅+非公司企業主收入+折舊〔5〕從實際上說,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的GDP的值應相等,但實踐中總有誤差。第三節從國內消費總值

到個人可支配收入國內消費總值〔GDP〕國內消費凈值〔NDP〕netdomesticproductNDP=GDP-折舊〔6〕“凈〞=“總〞-折舊。如,凈投資=總投資-折舊。國民收入〔NI〕nationalincomeNI=NDP-企業轉移支付和間接稅+政府補助金〔7〕個人收入〔PI〕personalincomePI=NI-公司未分配利潤-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金+政府對個人的轉移支付〔8〕個人可支配收入〔DPI〕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I=PI-個人所得稅〔9〕個人可支配收入用來消費和儲蓄。在宏觀經濟學中,如非特別闡明,國民收入〔或簡稱收入〕就是指GDP,雖然NI亦是。在GDP意義上,一國的總收入、總支出和總產量是相等的。第四節投資-儲蓄恒等式兩部門經濟假設一經濟社會只需消費者〔家戶〕和企業兩部門,無政府那么無企業間接稅,為了簡化分析,暫不思索折舊,那么有GDP=NDP=NI,用Y表示。從支出角度看,Y=C+I。從收入角度看,Y=C+S。因此,Y=C+I=C+S,即I=S〔10〕這是兩部門經濟的投資-儲蓄恒等式。關于“I=S〞的闡明:從國民會計角度看,事后的儲蓄和投資總是相等的。對整個經濟而言,I=S;而對單個個人、企業或部門那么未必。三部門經濟引入政府部門。政府經濟活動:①向企業和居民納稅;②購買商品和勞務、給居民轉移支付。從支出角度看,Y=C+I+G。從收入角度看,Y=C+S+T,其中T為政府凈收入,即T=T0-Tr,其中T0為政府全部稅收,Tr為轉移支付。因此,Y=C+I+G=C+S+T,即I=S+(T-G)〔11〕其中T-G可視作政府儲蓄。上式表示私人儲蓄S與政府儲蓄T-G之和等于投資,這是三部門投資-儲蓄恒等式。四部門經濟再引入國外部門。從支出角度看,Y=C+I+G+(X-M),其中X-M是凈出口,是外國居民購買我國商品對我國的支出。從收入角度看,Y=C+S+T+Kr,其中Kr為外國居民在本國的要素收入。因此,Y=C+I+G+(X-M)=C+S+T+Kr,即I=S+(T-G)+(M-X+Kr)〔12〕其中M-X+Kr表示外國居民的儲蓄。上式表示私人儲蓄S、政府儲蓄T-G與外國居民的儲蓄M-X+Kr之和等于投資,這是四部門投資-儲蓄恒等式。第五節名義GDP和實踐GDP名義GDP是用當期價錢計算出來的GDP;實踐GDP是以過去某年的價錢作為基期價錢計算出來的GDP。表1名義GDP與實踐GDP2000年名義GDP2010年名義GDP2010年實際GDP蘋果10萬kg×1$/kg=10萬$20萬kg×1.2$/kg=24萬$20萬kg×1$/kg=20萬$食用油5萬kg×10$/kg=50萬$10萬kg×15$/kg=150萬$10萬kg×10$/kg=100萬$合計60萬$174萬$120萬$GDP平減指數=〔13〕GDP平減指數能反映通貨膨脹程度。例題P176,三作業:P174,一三、1.解:〔1〕NDP=GDP-折舊=GDP-(總投資-凈投資)=4800-(800-300)=4300〔2〕GDP=Y=C+I+G+(X-M),因此,X-M=4800-3000-800-960=40〔3〕用BS表示政府預算盈余,T表示凈稅收即稅收減去轉移支付后的政府收入,那么有BS=T-G,從而有T=BS+G=30+960=990。〔4〕知條件中沒有間接稅、公司利潤、社會保險等數據,因此,可直接令Yd=NDP-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