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_第1頁
功能性消化不良_第2頁
功能性消化不良_第3頁
功能性消化不良_第4頁
功能性消化不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功能性消化不良【關鍵詞】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腸動力障礙;文獻綜述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臨床癥候群,西方國家流行病學研究說明每一年有15%?20%的人經歷過消化不良。其病癥要緊包括:上腹痛,指病癥位于臍上、胸骨下緣下、雙側鎖骨中線內區域的疼痛;上腹部燒灼感,指病癥位于臍上、胸骨下緣下、雙側鎖骨中線內區域的灼熱感;餐后飽脹,指食物長時刻潴留在胃內的不適感覺;早飽感,即進食不久患者即感到胃已充盈,而不能進常規量的飲食。羅馬III學術委員會建議利用以下概念:FD是指存在被以為源自胃十二指腸區域的病癥,且無任何能夠說明這些病癥的器質性、系統性或代謝性疾病。該病曾被命名為非潰瘍性消化不良、原發性消化不良、特發性消化不良等,但現已認可FD這一術語[1]。1FD的病因FD是常見病,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大多數學者以為FD不是一個明確的單一的疾病進程,而是包括多種不同機制和多因素所致的綜合征,且沒有器官或結構上的異樣被發覺來講明這些病癥的顯現。目前以為與以下因素有關。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Hp在FD中的作用一直受到爭議°Lanbert等提出30%?70%的FD患者有Hp感染,并提出Hp可能是增進FD消化不良病癥進展的病理生理學基礎。Tack等[2]對FD的問卷調查發覺17%的患者有急性腸道感染發作史,提示部份FD為感染后起因,其中包括Hp感染°Cochrane薈萃分析發覺肅除Hp后隨訪12個月,病癥復發相對危險率較安慰劑醫治率低8%(NNT=17)。一項對158例FD患者行隨機雙盲對如實驗并隨訪12個月,發覺Hp肅除組可顯著改善FD病癥[3]。可是很多研究說明,單純抗Hp醫治并非能專門好地減緩FD的病癥。在消化不良病癥的改變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方面,是不是肅除Hp并無顯著的不同[4]。且胃鏡檢查發覺,約有半數患者有Hp感染,但并非顯著高于一樣對照人群,還有相當一部份病人的臨床病癥很明顯,卻不能證明有Hp感染。Nicholas等對278例Hp感染的FD患者進行了為期12個月的抗Hp醫治,結果提示,當排除Hp感染后FD患者的病癥并無取得專門好的改善。一項對258例FD患者的呼氣實驗顯示Hp感染率為%,正常對照組為%,不同病癥患者之間的Hp感染率、Hp陽性和陰性者消化不良病癥發生率亦無明顯不同[5],而另一項對FD患者檢測發覺Hp感染率為%,正常對照組%,二者有顯著不同[6],這可能與檢測方式和受檢人群不同有關。流行病學研究未能證明Hp感染與FD之間緊密關系,但也無足夠證據排除二者間可能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鑒于肅除Hp后確有部份患者近期病癥改善,且更重要的是可能取得臨床病癥的長期減緩,目前大部份學者確信Hp感染在FD發病中的作用。胃腸動力障礙目前普遍以為胃腸動力障礙是FD的要緊病理生理基礎。胃排空延遲曾被以為是FD最要緊的病理生理機制[7]。研究說明,胃排空延遲與消化不良病癥的類型及其嚴峻程度相關,胃固體食物排空障礙患者更易顯現餐后飽脹、惡心和嘔吐等病癥。國內研究顯示,FD患者中%存在胃排空延遲,%存在近端胃容受性障礙。有研究者通過同位素和超聲研究證明FD患者胃內容物散布異樣,在遠端胃積聚相對較多,提示餐后近端胃容受功能受損。餐后胃容受功能降低往往伴有胃內壓力上升,激活胃壁機械感受器,從而引發消化不良病癥°Talley等[8]發覺40%患者存在近端胃容受性障礙,并與早飽病癥有關。有研究者以為上消化道運動功能障礙可能是引發上腹飽脹、曖氣、早飽等病癥的要緊緣故。蘭梅[9]研究FD運動障礙亞型患者胃固體排空功能與其臨床病癥關系發覺,FD運動障礙亞型中%的患者有胃排空異樣,提示FD患者有明顯的胃排空延遲。用雙核素標記實驗檢測60例FD和27例正常人的胃排空功能,38%的FD患者固體和液體排空時刻同時延遲[10]。有學者對30例FD患者行核素檢測,發覺FD胃排空延緩者占60%。對FD患者進行胃內食物散布與病癥的相關性分析[10]證明,胃內容物散布異樣與惡心和早飽病癥有明顯相關性。有大量的文獻報導肌電和運動異樣出此刻FD病人中,表現為胃排空延遲、胃竇低動力、胃運動節律紊亂、異樣的小腸傳輸和小腸動力紊亂等,這些異樣單獨或不同組合顯現于50%的FD病例中。內臟感覺異樣FD患者往往具有內臟高敏性,對弱的收縮會有明顯的疼痛感受,其感覺異樣的機制仍不清楚。FD患者的痛閾較正常人低,其對疼痛的忍受性低于正常人,且痛覺過敏往往不單單限于胃局部。有研究提示約半數的FD患者對胃擴張有高敏性,餐后疼痛在有內臟高敏性的病人比對照組更顯著,說明內臟靈敏性增高是FD發病的一個重要機制。另外,內臟高敏性對胃排空正常的FD起重要作用,其痛閾降低,使胃刺激信號在中樞放大,顯現各類臨床不適。朱良如等[11 12]研究發覺FD患者胃感知、不適和疼痛閾值較正常人明顯下降,患者胃黏膜肥大細胞和腸嗜銘細胞數量增多,功能活躍。5HT是MC、EC細胞在體內的重要介質,朱氏進一步研究還發覺,近端胃黏膜中5HT合成增加及5HT1A受體表達增高,以為5HT始動了一系列的級聯反映,最終致使感覺過敏。精神、心理因素研究說明精神、心理因素可能與FD的發病有關。有研究人員調查發覺FD患者較健康人更具有神經質、焦慮和抑郁偏向,在工作和家庭方面有更多的不順心,并提示在藥物醫治的基礎上配合心理醫治可明顯提高FD的臨床療效,說明精神、心理因素和FD的發病有關。有證聽說明,中樞神經系統對內臟高靈敏性的發生起重要作用。動物實驗研究發覺,急性精神應激易增加機體對內臟刺激的靈敏性,處于焦慮狀態的大鼠內臟靈敏性明顯增加。類似情形也見于人類,精神不集中時,機體對胃腸道擴張的靈敏性降低,而注意力集中或處于焦慮等精神緊張狀態時靈敏性增高。心理及抗抑郁醫治可改善患者病癥及病理生理轉變也支持這一結論。李會香等[13]調查發覺,FD患者存在性格異樣,與對照組比較,EPQ的E分低(P<),說明FD患者具有個性內傾、悲觀和抑郁的個性特點,其結果支持Eysendc假說,說明FD的發病與患者自主神經系統不穩固對心理應激反映過強有關。FD是一種公認的心身疾病,精神、心理因素的研究進展說明其可能是FD的重要病因。采納病癥評分量表(SCL90)問卷調查分析心理社會因素與功能性胃腸道疾病的關系,其中軀體化、人際靈敏、不良生活事件與功能性胃腸道疾病顯著相關。采納艾森克人格問卷、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對130例FD患者的心理測試顯示,FD具有明顯的神經質偏向和個性內向的特點。其神經質的個性特點與焦慮、抑郁存在正相關性。王玲等[14]對32例FD患者調查顯示,其發病與情緒因素明顯相關。臨床觀看說明,人的精神和情緒對胃動力有明顯阻礙。FD病人常伴有焦慮和抑郁等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會阻礙胃酸的分泌、胃黏膜的血流、胃腸蠕動功能而致使FD,且FD病人迷走神經張力較正常人低。其他胃腸激素、一氧化氮、飲食因素(如高脂飲食、喝茶、喝咖啡、抽煙、飲酒等)和胃酸等均被以為與FD的發病有關。2診斷羅馬III學術委員會從臨床角度動身,將FD分在B1類,而出于臨床應用和醫治考慮,將B1類細分為:(1)餐后不適綜合征(postprandialdistresssyndrome,PDS),即B1a;(2)上腹痛綜合征(epigastricpainsyndrome,EPS),即B1b。 FD診斷標準病程至少6個月,近3個月知足以下診斷標準且至少具有以下1個病癥:(1)餐后飽脹;(2)早飽感;(3)上腹痛;(4)上腹燒灼感。同時無器質性緣故可說明上述病癥(包括上消化道內鏡檢查結果)。PDS診斷標準病程至少6個月,近3個月知足以下診斷標準且至少具有以下1個病癥:(1)每周發作數次,進常規量飲食后顯現餐后飽脹;(2)每周發作數次,因早飽感而不能進常規量飲食。患者可同時具有:(1)上腹脹氣或餐后惡心或大量曖氣;(2)可同時具有EPS病癥。EPS診斷標準病程至少6個月,近3個月知足以下診斷標準且需同時具有以下所有條件:(1)每周至少1次有中度上腹痛或燒灼感;(2)疼痛間歇發作;(3)不向胸部或腹部其他部位發射;(4)排氣或排便后不能減緩;(5)不符合膽囊及肝、胰、壺腹括約肌功能障礙標準。患者可同時具有:(1)疼痛為燒灼樣,但不是胸骨后;(2)疼痛可在餐后誘發或減輕,但空肚時亦發生;(3)可同時具有PDS病癥。3治療主若是減緩或排除消化不良病癥,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去除誘因,恢復正常生理功能,預防復發°FD的醫治策略依據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學異樣進行整體調劑,選擇個體化的醫治方案。一樣醫治幫忙患者熟悉及明白抱病情;成立良好的生活適應,幸免煙、酒及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幸免個人一輩子活經歷中會誘發病癥的食物;注意依照患者不同特點進行心理醫治,提高患者應付病癥的能力。藥物醫治肅除Hp醫治有研究者[15]分析顯示Hp的清除關于FD患者具有明顯的作用,亦有研究說明是不是肅除Hp對FD患者病癥改善沒有顯著不同。Hp在FD中的致病作用尚未完全說明,故不必常規應用抗Hp醫治,對少部份有Hp感染的FD患者可能有效,關于病癥嚴峻者可試用。對慢性活動性胃炎、腸化、糜爛等都可考慮抗Hp的肅除醫治,其他患者本人要求行該醫治者亦應給予醫治。抑制胃酸分泌藥一樣適用于EPS患者,可選擇H2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Cochrane薈萃分析以為,H2受體拮抗劑醫治FD比安慰劑更為有效(NNT=8)。Moayyedi等系統回憶了12組臨床實驗,以為H2受體拮抗劑醫治FD的療效優于安慰劑,其它薈萃分析亦得出相似結論。許多研究[16]顯示H2受體拮抗劑優于安慰劑,但標準劑量的H2受體拮抗劑的應用周期不要超過8周。提高H2受體拮抗劑的用量和利歷時刻并無必要,而且,PPI的作用好于H2受體拮抗劑和安慰劑[17]。促胃腸動力藥胃排空延遲被以為是FD的要緊病理生理機制,促胃腸動力制劑,諸如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已活著界范圍內普遍用于醫治FD。有資料顯示,多潘立酮和西沙比利比安慰劑明顯有效。促胃腸動力藥一樣適用于PDS患者。多潘立酮10mg,3次?d-1,或西沙必利5?10mg,3次?d-1,均在餐前15?30min服用,療程2?8周。其他動力藥還包括紅霉素、膽囊收縮素拮抗劑和鴉片制劑拮抗劑等。對療效不佳者,抑制胃酸分泌藥和促胃腸動力藥可換用或合用。抗抑郁藥上述醫治成效欠佳而伴隨神經病癥明顯者可試用。經常使用的有三環類抗抑郁藥如阿米替林,具有選擇性抑制5HT再攝取的抗抑郁藥如帕羅西汀等,宜從小劑量開始,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映。SSRI(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對醫治FD有潛在的作用,因為能夠提高5HT的釋放[18],而后者不僅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還作用于腸叢神經系統。5HT3受體拮抗劑已用于FD醫治。韓琴在抗抑郁藥醫治FD的對照研究中以為,單獨應用抗抑郁藥能有效醫治FD,且不良反映少而輕[19]。由于FD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故暫無特效藥,主若是體會性醫治。對FD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改善其認知水平及應付能力,減緩其心理應激反映,使其維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自信平穩的情緒,對改善病癥、提高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咱們發覺,伴有焦慮、抑郁等神經病癥者每晚加服多塞平并增強心理暗示、情緒調控等醫治后,在焦慮、抑郁等病癥減緩或減輕的同時,FD病癥亦有明顯好轉或減輕。周秋濤等[20]研究發覺,多巴胺受體拮抗劑聯合選擇性5HT攝取抑制劑的抗抑郁藥醫治FD療效中意,平安性好,是目前醫治FD的可行方案。【參考文獻】[1]TACKJ,TALLEYNJ,CAMILLERIM,etgastroduodenal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1466 1479.[2]TACKJ,DEMEDTSI,DEHONDTG,etandpatho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acuteonsetfunctionaldyspepsia[j].Gastroenterology,2002,122:17381747.[3]RUIZGA,GORDILLOLFJ,HERMOSAHJC,etofthehelicobacterpylorieradicationinpatientswithFD;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trial[J].MedClin,2005,124(11):401405.KOSKENPATOJ,FARKKILAI,SIPPONENpylorieradicaionandstandardized3monthomeprazoletherapyinfunctionaldyspepsia[J].AMJGastroentrol,2001,96(10):2866.李尚勤,孟麗秋.功能性消化不良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研究[J].醫學綜述,2005,11(10):952 953.陳吉,白曉茹,王忠.功能性消化不良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關系研究[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1,10(4):364 365.SARNELLIG,GAENEPEELP,GEYPENSB,etassociatedwithimpairedgasteicemptyingofsolidsandliquidsinfunctionaldyspepsia[J].AmJGastroenterol,2003,98:783788.TALLEYNJ,VERLINDERM,JONESsymptomsdiscriminateTOC\o"1-5"\h\zamongthosewithdelayedornomalgastricemptyingindysmitilitylikedyspepsia[J].AmJGastroenterol,2001,96(5):1422 1428.蘭梅.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固體排空功能與臨床病癥關系的研究[J].中國有效內科雜志,2001,21(10):598 600.唐海英,王英德,張延軍,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和胃內食物散布[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6,14(3):350 353.朱良如,李啟祥,侯曉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黏膜肥大細胞的增加[J].胃腸病學,2002,7(1):27 29.

朱良如,錢偉,侯曉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腸嗜銘細胞數量TOC\o"1-5"\h\z及功能改變[J].中華消化雜志,2006,9(26):583 585.李會香,劉玉芝,趙玉香,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相關致病因素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5,20(21):23 24.王玲,夏興洲,江立德.功能性胃腸病的心理因素分析[J].現代醫學,2002,30(1):31 32.MOAYYEDIP,SOOS,DEEKSJ,etofHelicobacterpylorifornonulcerdyspepsi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