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現代主義文學》_第1頁
《世紀現代主義文學》_第2頁
《世紀現代主義文學》_第3頁
《世紀現代主義文學》_第4頁
《世紀現代主義文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二講

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

與海明威

整理課件要目一、現代主義概述二、重要代表作品〔選講〕1、艾略特?荒原?〔引申:“荒原文學〞〕2、卡夫卡?變形記?3、貝克特?等待戈多?4、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三、海明威

整理課件一.現代主義概述:現代主義是19世紀末誕生并流行于20世紀的許多文學流派的總稱。社會因素:

思想根底:(法國詩人韓波認為波德萊爾和美國作家愛倫?坡開辟了“現代主義〞,并由此開始對理性精神的討伐。)產生的因素20世紀混亂的社會現實(人欲橫流,道德淪喪)非理性主義哲學整理課件二.前〔期〕現代主義文學根本特點:1.對社會和人的絕望,主張反傳統,著力表現的是人在現代社會中的扭曲與異化;2.表現手法上追求新奇和怪誕,語言往往晦澀難懂;3.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再遵循典型化和個性化規律,甚至只是某種抽象概念的符號;4.強調表現內心世界和心理真實,具有主觀性和內傾性特征。整理課件前(期)現代主義重要流派:象征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識流小說現代主義分:前(期)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整理課件1、象征主義象征主義是19世70年代產生于法國、后流行歐美的一種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它定名于法國詩人莫雷亞斯的?象征主義宣言?,先驅是法國作家波德萊爾,主要成就是詩歌。整理課件象征主義的特點:追求主觀的幻覺;重視用象征、聯想、暗示、襯托等手法;注重雕塑美、音樂美和朦朧美。象征主義分為前期和后期。前象征主義代表作家:〔法〕馬拉美、魏爾倫和韓波。后象征主義代表作家:〔法〕瓦雷里、〔英〕艾略特、〔愛爾蘭〕葉芝、〔美〕龐德等。

整理課件2.表現主義〔20世紀初興起于德國〕主要特征:反對模仿外在世界,主張表現內在主觀世界,表現所謂抽象的本質。代表作家:〔奧地利〕卡夫卡、〔美〕奧尼爾等。整理課件3.未來主義〔20世紀初由意大利開始流行〕根本特征:否認傳統文化;歌頌機械文明和都市動亂的生活;在藝術上追求怪誕和標新立異,語言自由奔放,但有時也過于艱澀。代表作家:〔意〕馬里內蒂、〔俄〕馬雅可夫斯基等。整理課件4、超現實主義〔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始于法國流行〕根本特征:強調表現超理性、超現實的無意識世界和夢幻世界;追求離奇神秘的藝術效果。影響:對于后來的荒唐派、黑色幽默和魔幻現實主義產生重要影響。代表作家:〔法〕布勒東、阿拉貢和艾呂雅等。整理課件5.意識流小說〔20世紀初興起,20-30年代流行于西方。〕根本特征:重在表現人們的意識流動,打破時空界限,展示恍惚迷離的心靈世界。情節淡化、多采用象征暗示、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等方式。代表作家:〔法〕普魯斯特、〔英〕伍爾芙、〔英〕喬伊斯、〔美〕福克納等。整理課件

重要流派:存在主義荒唐派戲劇新小說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文學魔幻現實主義三、后現代主義:

二戰以后出現,主張把文學拉回到現實,但就表現生活的異化和人生的迷惘而言,它與前期現代主義一脈相承。整理課件1、存在主義文學〔“二戰〞前夕產生于法國,戰后流行于歐美各國。〕思想內容:揭露世界和人的的存在的荒唐性,肯定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質,表現人在荒唐、絕望的境況中的精神自由和自由選擇。根本主題:世界荒唐和人生孤獨〔痛苦〕。藝術風格:力求作品富有哲理性,強調表達的客觀冷漠。主要代表:〔法〕薩特、加繆等。整理課件2、荒唐派戲劇〔“二戰〞后不久產生于法國〕。荒唐派戲劇使荒唐本身戲劇化,使戲劇形式荒唐化。根本特征:強調表現抽象的主觀感受,喜歡采用漫畫式的夸張和比喻,情節沒有連貫性,人物缺乏鮮明個性,常用東扯西拉的對話表現人的孤獨。代表作家:〔法〕貝克特、讓?日奈、阿達莫夫〔美〕阿爾比、〔英〕品特等整理課件3、新小說派〔20世紀50年代崛起于法國。新小說派劇烈地反對傳統小說,又稱“反小說派〞或“拒絕派〞。〕根本特征:作品情節淡化,人物模糊,環境朦朧,語言新穎。代表作家:〔法〕薩洛特、西蒙等。整理課件4、“垮掉的一代〞〔“二戰〞后出現于美國的一個文學流派。〕根本特征:在思想傾向上,深受歐洲存在主義的某些觀念的影響,關注個人在當代社會中的生存狀態、抗議社會對他們的壓抑。在藝術上,追求無節制的自我放縱,作品的結構無拘束乃至雜亂無章,語言粗糙。風格粗暴自然。代表作家:〔美〕凱魯亞克、金斯堡等。整理課件5、黑色幽默文學:〔20世紀60、70年代流行于美國。所謂黑色幽默,是陰郁的幽默〔它深受存在主義的影響〕。根本特征:長于夸張、反諷的手法揭示社會和人生荒唐乖謬的本質,〔成心用輕松調侃的態度面對悲劇性的事件〕。它既是一種帶悲劇色彩的喜劇,也是以喜劇形式“上演〞的悲劇。代表作家:〔美〕海勒等。整理課件6、魔幻現實主義文學〔20世紀30-40年代的拉丁美洲,60年代以后成為拉美文學主潮。〕根本特點:把現實與神話、真情與夢幻巧妙結合,使現實具有濃厚的魔幻色彩。在表現技巧方面,廣泛地運用了象征、荒唐、意識流、時序顛倒等現代派手法。魔幻現實主義結構多變、語言新穎,富有濃烈的地方色彩。代表作家:〔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等。整理課件四.重要代表作品〔選講〕〔一〕艾略特與?荒原?整理課件

1、生平:艾略特〔1888-1965〕,美國著名詩人。后象征主義的代表之一。出生于美國一個商人家庭。祖籍英國,1670年移居美國。祖父畢業于哈佛大學神學院,是華盛頓大學的創辦者。母親出自名門,博識多才,愛好文學。他的家庭具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而且一直保持新英格蘭加爾文教的傳統。1906年入哈佛大學,學哲學和英法文學,受過新人文主義教育。整理課件他還學習法、德、拉丁、希臘等多種語言,廣泛涉獵文學、宗教、歷史等領域。1908年,他從阿瑟?西蒙斯的著作?文學中的象征主義運動?中了解到象征主義文學,開始走上象征主義詩歌創作道路。1909年,進研究院研究哲學,1910年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1913年任哈佛大學哲學系助教。整理課件1914年艾略特去德國,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轉到倫敦,入牛津大學學習希臘哲學,完成博士論文。因戰爭無法回哈佛進行辯論,于是定居倫敦。1915年,與一個英國姑娘結婚。1927年參加英國國籍,并參加了英國國教。1952年,出任倫敦圖書館館長.1965年病逝于倫敦。1948年,由于“對當代詩歌作出的卓越奉獻和所起的先鋒作用,艾略特的?四個四重奏?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和英王“勞績勛章〞。1955年獲歌德獎。整理課件2、詩歌創作大致分為三個時期。(1)早期〔1915-1922〕,主要作品?普魯弗洛克的情歌?、?詩集?等。這一時期的創作被稱為“通往?荒原?的歷程〞。(2)中期〔1922-1925〕代表作:?荒原?〔現代詩歌的經典之作〕;?空心人?〔描寫精神空虛的“現代人〞的代表作〕。

整理課件我們是空心人我們是稻草人互相依靠頭腦里塞滿了稻草。唉!當我們在一起耳語時我們干澀的聲音毫無起伏,毫無意義象風吹在干草上或像老鼠走在我們枯燥的地窖中的碎玻璃上〔描繪了西方人精神空虛的生存狀態,詩中彌漫著濃郁的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氣氛。〕整理課件〔3〕晚期〔從1930年-晚年〕重要代表作:?四個四重奏?〔1935-1943〕它模仿四重奏音樂的結構,分為4個局部。它描寫了一個皈依宗教的人在尋找真理過程中的精神歷程。整理課件艾略特重要代表作:?荒原?——現代主義詩歌的里程碑?荒原?在形式上模仿貝多芬5個樂章的奏鳴曲,全詩分為5章。第一章“死者葬禮〞:表現現代人的生活無異于出殯,而葬禮的意義又在于使死者的靈魂得以贖救。第二章“對弈〞:通過引莎士比亞、維吉爾、彌爾頓等人的作品,將人類昔日的興盛和今日的頹敗加以對照,突出現代人縱情聲色、形同僵尸的可悲處境。

整理課件第三章“火誡〞:鏡頭對準倫敦的過去和現在。昔日充滿詩意的泰晤士河如今冷風襲人,陰森恐怖。倫敦人生活卑瑣無聊。詩人認為,火能燒去情欲,使人再生,重返自然。第四章“水里的死亡〞:寫人欲橫流帶來的死亡。第五章“雷霆的話〞:奉勸人們要施舍、同情、克制,這樣才能得到平安。整理課件?荒原?的思想內涵:展示了戰后西方文明的危機和傳統價值觀念的失落,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精神世界的“荒原〞狀態〔理想的幻滅和絕望〕。整理課件(二〕卡夫卡與?變形記?整理課件

1、生平卡夫卡〔1883-1924〕,奧地利小說家,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生于捷克的布拉格的一個猶太家庭,父親是百貨批發商,專制粗暴,使卡夫卡從小變形成了懦弱憂郁的性格。1901年卡夫卡讀完高級文科中學,進布拉格德語大學攻讀法律,1906年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實習一年后,進布拉格“勞工事故保險公司〞任職,后被提拔為高級秘書,直到1922年病退為止。整理課件

自中學起,卡夫卡即對歐洲一些近現代哲學家、文學家感興趣。1902年他結識了作家勃羅德,在他的鼓勵下開始寫作。其間他到意大利、法國、瑞士和德國等地游歷。不久,他又結識了表現主義作家、理論家弗蘭茨,深受其影響。卡夫卡終身未婚。他把全部生命都獻給了文學創作。但卡夫卡生前發表的作品很少,去世前他曾要求勃羅德將他所有的作品焚毀。勃羅德沒有遵照卡夫卡的遺愿行事,而是整理出把了他的所有著作,包括書信和日記。整理課件2、代表作長篇小說:?美國?、?審判?、?城堡?——〔“孤獨三部曲〞〕中短篇小說:?中國長城的建造?、?地洞?、?判決?、?饑餓藝術家?、?致科學院的報告?

整理課件3、卡夫卡的文學史地位被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奠基人。〔1〕作品思想很深刻。卡夫卡是20世紀最先表現“人在現代社會中的困惑的作家。他的小說主人公大多為受欺壓凌辱,無法自主,任人擺布,悲觀絕望的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弱的英雄〞)。他通過小說主人公的遭遇,深刻描寫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現象,揭示現代西方制度,法律,金錢,機器等物控制人,把人變成“物〞或“非人〞。〔2〕小說藝術很高超。卡夫卡突破了傳統文學描繪事物表象的特點,采用神話象征模式深刻地表現世界的荒唐、人的孤獨與悲觀。主要手法:荒唐,隱喻,佯謬等。〔所謂“佯謬〞,是指外表情節是荒唐的,而荒唐背后卻顯示著深刻的邏輯性與真實性。〕整理課件2、重要代表作:?變形記?主題:通過人變大甲蟲的荒唐形式來探索現代社會中人的“異化〞問題。根本內容:小說通過小職員格里高爾做了一個噩夢,早晨醒來發現自己變成大甲蟲而最后死后的故事,說明在現代社會中,人是絕對孤立的。在格里高爾看來,世界是陌生的,周圍人對他也極其冷漠。五年來,作為一個普通的推銷員,他為了養活一家人,整理課件五年來,作為一個普通的推銷員,他為了養活一家人,沒有休息,沒有娛樂,早已“異化〞;變成甲蟲以后,他仍然想掙扎著去工作,但卻是不可能的,因而更加得不到周圍人包括家人的同情和關心。他的父親不得不到一家銀行當雜役,母親夜以繼日地替別人縫制襯衣,妹妹只好到一家商店當售貨員,再也無暇顧及這個從前的“養家人〞。他們還不得不騰出一間房子招租,為了討好房客,父母在一旁過分謙卑地侍立著,妹妹拉起了小提琴。整理課件格里高爾為琴聲所感動,暗懷著一年前就有的送妹妹上音樂學院的夢想,悄悄地爬了出來,表示他最能欣賞妹妹的技藝。但格里高爾的出現嚇跑了房客,使被來就對他冷漠不滿的父親勃然大怒,憤而將他趕回房間。格里高爾經受了一系列冷遇和折磨,最后在孤寂中死去。格里高爾死后,父親說;“唔,現在我們可以感謝上帝了!〞全家人也舒了口氣,準備開始新的生活。?變形記?敘事的根本特點:整體的荒唐性和細節的真實性相結合。以“人變甲蟲〞這樣荒唐的形式來表現異化主題,不僅增強了作品的恐怖色彩,而且使作品具有極大的寓意性和高度的概括性。。整理課件?變形記?對異化問題的揭示:1、勞動對人身心的"異化“----勞動本是人的價值所在,但是降為單純的謀生手段和可以出賣的商品。2、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關系的"異化“――老板眼中,主人公是一個創造剩余價值的機器.父母眼中,主人公的價值僅僅是養家糊口.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3、通過格里高爾變形后的內心體驗,表現自我異化,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無法擺脫恐懼,孤獨感的悲哀。整理課件〔三〕貝克特〔1906——1989〕,愛爾蘭著名作家、評論家和劇作家,荒唐派戲劇代表。

1969年因?等待戈多?獲諾貝爾文學獎。整理課件

?等待戈多?——荒唐派戲劇的重要代表作

1952年用法文發表,1953年首演。?等待戈多?是戲劇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唐派戲劇。整理課件根本劇情:?等待戈多?是一出兩幕劇。第一幕,兩個身份不明的流浪漢戈戈和狄狄〔弗拉季米爾和愛斯特拉岡〕,在黃昏小路旁的枯樹下,等待戈多的到來。他們為消磨時間,語無倫次,東拉西扯地試著講故事、找話題,做著各種無聊的動作。他們錯把前來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運兒(樂克)當作了戈多。直到天快黑時,來了一個小孩,告訴他們戈多今天不來,明天準來。第二幕,次日黃昏,兩人如昨天一樣在等待戈多的到來。不同的是枯樹長出了四、五片葉子,又來的波卓成了瞎子,幸運兒(樂克)成了啞巴。天黑時,那孩子又捎來口信,說戈多今天不來了,明天準來。兩人大為絕望,想死沒有死成,想走卻又站著不動。整理課件主要形象:戈多〔具有不確定性〕作者說:我要是知道,早在戲里說出來了。

戈多究竟代表什么?上帝永生

理想希望〔支持主人公在荒唐現實中消磨時光的慰藉。〕

整理課件戈戈和狄狄〔生活無著落的流浪漢〕:等待戈多,反映處在人生痛苦狀態下的人們對自身苦難的厭倦,也是西方人在經歷過二次大戰災難后希望擺脫困境的心理表達。波卓和樂克〔一主一仆〕:奴役和被奴役而又相互依存的生存狀態,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荒唐關系。整理課件

主題:作品通過主人公荒唐的生存條件和人物的種種荒唐舉動,揭示了人類一個根本狀態:“等待〞。貝克特在劇中所揭示的世界是荒唐的、殘酷的、不可思議的。而在這種世界中,人的處境是為難的,人的尋求和期待是無望的。戈多應是人們正在等

待的某種希望,但這種希望渺茫無期。

整理課件〔四〕海勒〔1923-2000〕,當代美國作家之,被稱為“黑色幽默文學〞的一面旗幟。代表作?第二十二軍規?。

整理課件?第二十二條軍規?主要內容與主題:小說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通過對一支駐扎在意大利附近的一個名叫皮亞諾扎島上的美國空軍部隊內幕生活的描寫,揭示了一個非理性、無秩序、夢魘式的荒唐世界。

“第二十二條軍規〞象征:操縱整個西方社會背后那只無形的神秘的手。

整理課件空軍投彈手。

身份:思想:不愿意死于非命,也不愿意喪失自我的道德原那么與正義感。行為:“避死求生〞。

尤索林實質上是被顛倒的英雄。

形象意義:主要形象分析尤索林海勒借尤索林形象,否認荒唐世界的價值和社會行為。強調自由選擇、勇敢生存的原那么。整理課件三、海明威〔1899—1961〕,美國小說家整理課件〔一〕海明威生平

美國小說家。鄉村醫生家庭出生,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曾作為紅十字會車隊司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長期擔任駐歐記者,并曾以記者身份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海明威一生勤奮創作。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寫作。他寫作時,還有一個常人沒有的習慣,就是站著寫。他說:“我站著寫,而且是一只腳站著。我采取這種姿勢,使我處于一種緊張狀態,迫使我盡可能簡短地表達我的思想。〞晚年患多種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經屢次醫療無效,終用獵槍自殺。

整理課件〔二〕創作1923年出版第一個作品集,?三個短篇和十首詩?,隨后發表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以簡練的文體風格和帶有孤獨感的人物形象開始引起文學界的關注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1926年〕,海明威通過描寫僑居巴黎的一群美國青年的生活,揭示了戰爭給人們生理上、心理上造成巨大創傷。——奠定海明威的文壇地位,他被看成“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整理課件第二個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1927年〕,開始塑造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硬漢子〞形象。?永別了,武器?〔1929年〕,再次表達反戰和〞迷惘“的主題。

整理課件30年代前期先后發表?午后之死?〔關于斗牛的專著〕、短篇小說集?勝者無所得?和非洲狩獵札記?非洲的青山?。劇本?第五縱隊?〔1938〕,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40〕——塑造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而英勇戰斗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50年代初,先后發表長篇小說?過河入林?和中篇小說?老人與海?。?老人與海?獲1952年度的普利策獎,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整理課件〔二〕海明威的創作原那么:

“冰山〞原那么海明威強調寫作要簡約、清新,含而不露像“冰山〞,“冰山在海里移動很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海明威作品是簡約的典范。他常以電報式對話、內心獨白、象征手法、意識流手法等來表達復雜的思想感情。

整理課件例舉1?老人與海?的開頭:他是個單獨在灣流中一條小船上釣魚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條魚也沒逮住。頭四十天里,有個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過了四十天還沒捉到一條魚,孩子的父母對他說,老人如今準是十足地“倒了血霉〞,這就是說,倒霉到了極點,于是孩子聽從了他們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條船,頭一個禮拜就捕到了三條好魚。孩子看見老人每天回來時船總是空的,感到很難受,他總是走下岸去,幫老人拿卷起的釣索,或者魚鉤和魚叉,還有繞在桅桿上的帆。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補丁,收攏后看來像是一面標志著永遠失敗的旗子。

整理課件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腮幫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陽在熱帶海面上反射的光線所引起的良性皮膚癌變。褐斑從他臉的兩側一直蔓延下去,他的雙手常用繩索拉大魚,留下了刻得很深的傷疤。但是這些傷疤中沒有一塊是新的。它們像無魚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蝕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它們像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

整理課件例舉2老人桑提亞哥和孩子曼諾林的對話:“別著涼啦,老大爺〞,孩子說,“記住,這是九月的天氣啊。〞“這個月正是大魚游來的時候,〞老頭兒說,“什么人都可以在五月里打魚的。〞“我要撈沙丁魚去啦。〞孩子說。整理課件例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