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扁平人物”這一概念出自英國作家福斯特的小說美學著作《小說面面觀》。他在其中將小說人物分為“圓形”和“扁平”兩種,認為:“扁平人物就是17世紀所謂的‘氣質類型’,有時也稱為類型人物,有時也叫漫畫人物。其最純粹的形式是基于某種單一的觀念或品質塑造而成;當其中包含的要素超過一種時,我們得到的就是一條趨向圓形的弧線了。”伴隨著《小說面面觀》的經典化,人物二分法(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成為敘事文學人物形態劃分的重要依據,也不斷引起學者的質疑和探討。討論的焦點主要圍繞福斯特對人物形象的劃分過于寬泛、依據不足導致實際操作性不強等問題,從而對扁平人物形成刻板印象。實際上福斯特并沒有貶低扁平人物、抬高圓形人物,而是這一二元對立的劃分容易給扁平人物貼上標簽,導致誤讀,進而遮蔽扁平人物的文本功能。從定義來看,福斯特對扁平人物的概括確實較為寬泛,對兩種人物的區分也不那么明顯。然而,《小說面面觀》是脫胎于演講稿,這種模糊的界定方式,和演講賦予其隨意的語言形式不無關系。除此之外,福斯特在敘述完扁平人物的概念之后,便重點對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特點、功能和具體人物在作品中的表現展開分析,并沒有執著于人物形態的劃分。有學者也曾提到福斯特提出人物二分法的本意,“只是試圖從現象分析入手,總結小說家們塑造人物的不同方法及其產生的不同效果”。當人物形態得到分類,我們就容易辨析不同人物形態之間的共性和個性,在人物形態的對比中,更容易挖掘他們之間的異同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不同人物形態的特點、功能及表現。福斯特對扁平人物的理解和認識是多層次的、豐富的。扁平人物有“容易辨認”“容易為讀者所記憶”的鮮明性特征。圓形人物也具有鮮明的性格特征,但二者的傾向不同。如《三國演義》中曹操殘暴奸詐,卻又求賢若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圓形人物,這一鮮明人物形象意在呈現人的多面性、生活的多義性;劉備長厚而近偽,性格被有意進行了提純,“給人一種深度人性的絕妙感覺”,他是統治者“仁”的象征,是人民群眾擁護明君、向往和平的愿望表達,這也是扁平人物賦予文本主題的獨特優勢。圓形人物是多層次的,有著自己的發展邏輯,其性格發展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而扁平人物的形象沒有大的變化和發展。他們“從不會跑掉,不必被大家關注著做進一步的發展,而且一出場就能帶出他們特有的氣氛……絕不會因環境的不同而有所變化”,這說明扁平人物身上具有強烈的穩定因子,能滿足大多數受眾的期待視野。從審美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角度看,扁平人物的美學意味自然不如圓形人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扁平人物身上呈現的片面性。相互對立、矛盾的品質絕不會出現在同一個人物身上,“與選定材料不相容的必須丟棄”,這就是扁平人物的片面性。片面性指的是扁平人物身上不會出現辯證性因素,好就是好,壞就是壞,這種片面性才使得多重品質的扁平人物維持“扁平”。在紅樓群像中不乏福斯特筆下的扁平人物,如門子、賈環、香菱、秦可卿,雖然他們是次要人物,但在文本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門子是《紅樓夢》中的一個過場式人物,但如果沒有門子,沒有門子的眼色、提示和護官符,《紅樓夢》的結構就要做出很大的調整;沒有門子介紹四大家族的聯系,曹雪芹可能要花費更多筆墨鋪墊全書的線索,安排后續情節;門子如果沒有左右賈雨村斷案,寶、黛、釵三人也許無法相見,香菱的命運也許不會如此悲慘,賈雨村的作為也許會有所收斂……賈環是賈寶玉的庶弟。在形貌上,賈環“人物委瑣,舉止荒疏”,寶玉則“神采飄逸,秀色奪人”。在才學上,兩人更是有著天壤之別。元春作燈謎給兄弟姐妹們玩樂,眾人都猜中謎底,只有迎春和賈環猜不對。在人品上,賈環因為嫉妒之心,推倒蠟燭燙傷了寶玉。而寶玉人品風流,溫柔和氣中又有大膽反叛的一面。在對待女子的態度上,賈寶玉對女子極為愛護,賈環的所作所為和賈寶玉大有不同。香菱作為《紅樓夢》中第一個出場、最后一位離場的女子,隱喻了全書女子“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悲慘命運。香菱身上的悲劇,也是眾女子的遭遇。林黛玉、三春、王熙鳳、晴雯……這些花樣年華的女兒們,均含恨早逝,與香菱實屬同病相憐。香菱“起結全書”,其悲劇命運具有典型性,既是全書女子命運悲劇的縮影,又是腐朽、黑暗的封建大家庭終于墮入悲慘命運的象征。秦可卿乳名“兼美”,她的美“寄托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生存狀態的探索”,然而,她的早逝使她的“兼美”品質與生命一同被銷毀,隱喻“青春、愛情和生命的美以及這種美的被毀滅”的主題;她臨終托夢王熙鳳,告知“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的道理,教王熙鳳置辦祭祀產業,好在家敗后叫子孫讀書務農;又說盛筵必散,“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秦可卿將家族的興衰看得十分透徹,“預示賈家最終‘樹倒猢猻散’的結局”。明清統治階級輕“情”重“理”,曹雪芹在人生浮沉后認識到淪陷于“情”帶來的致命后果,在《紅樓夢》中借秦可卿追求“情”與“理”的融合。(摘編自韓蕓華劉思賢《“扁平人物不扁平”——以〈紅樓夢〉中幾位人物為例》)1.下列對選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選文作者對“人物二分法”產生質疑,認為這種分法給扁平人物貼上標簽,進而遮蔽了扁平人物的文本功能。B.福斯特對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界定是模糊的,這是因為演講賦予了《小說面面觀》隨意的語言形式。C.“人物二分法”的意義是讓讀者在人物形態共性和個性的對比中,挖掘人物異同,認識其特點、功能及表現。D.扁平人物身上不會出現辯證性因素,缺乏相互對立、矛盾的品質,因而他們的美學意味不如圓形人物。2.根據選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引用學者關于福斯特提出人物二分法本意的論述,意在說明人物形態的劃分不是福斯特分析的重點。B.秦可卿身上雖然具有多重意蘊,但是她的“兼美”形象是一直保持穩定的,這充分體現了扁平人物的穩定性特點。C.選文在闡述福斯特對扁平人物多層次、豐富的理解和認識時,采用了并列式結構,從三個方面加以論述。D.由選文可知,圓形人物彰顯人性的深度和主題的深刻,扁平人物傾向于呈現人的多面性、生活的多義性。3.根據選文中福斯特對“扁平人物”的論述,下列不屬于“扁平人物”的一項是()A.《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華連卡 B.《復活》中的聶赫留朵夫C.《祝福》中的四叔 D.《老人與海》中的圣地亞哥4.請簡要分析選文使用的論證手法及其效果。5.請以選文中列舉的《紅樓夢》人物為例,概括扁平人物在文學作品中的作用。【答案】1.C2.D3.B4.①舉例論證(例證法)。選文列舉《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來證明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不同傾向;列舉《紅樓夢》中多個有代表性的人物,證明“扁平人物不扁平”的觀點,使論證更具體,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②引用論證(引證法)。選文引用福斯特和其他學者的言論作為論據進一步論證論點,使論證更有吸引力,更具權威性。③對比論證(對比法)。選文將扁平人物賈環和圓形人物賈寶玉作對比,給讀者鮮明的印象,更好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使文章觀點更鮮明。5.①推動情節發展。例如門子是一個典型的扁平人物,他的存在對全書情節的安排和發展有著較大影響。②襯托主要人物。例如賈環在《紅樓夢》中是負面形象,然而正是他的猥瑣、愚蠢、好妒,使得他在形貌、才學、人品等諸多方面成為賈寶玉的陪襯。③暗示悲劇主題。例如香菱作為“起結全書”的人物,她既是全書女子命運悲劇的縮影,又是腐朽、黑暗的封建大家庭終于墮入悲慘命運的象征,揭示了小說的悲劇主題。④隱喻多重主旨(哲理)。例如秦可卿短暫的幾次出場,隱喻了《紅樓夢》的多重主旨。她的早逝隱喻青春、愛情和生命的美以及這種美的被毀滅;臨終托夢王熙鳳,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的深刻道理;“情可輕”的諧音,是曹雪芹在人生浮沉后追求“情”與“理”的融合的外在表現。【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選文作者對‘人物二分法’產生質疑,認為這種分法給扁平人物貼上標簽,進而遮蔽了扁平人物的文本功能”錯誤,張冠李戴,原文是說“人物二分法(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成為敘事文學人物形態劃分的重要依據,也不斷引起學者的質疑和探討”“實際上福斯特并沒有貶低扁平人物、抬高圓形人物,而是這一二元對立的劃分容易給扁平人物貼上標簽,導致誤讀,進而遮蔽扁平人物的文本功能”。B.“這是因為演講賦予了《小說面面觀》隨意的語言形式”錯誤,以偏概全,由選文第二段“除此之外,福斯特在敘述完扁平人物的概念之后,便重點對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特點、功能和具體人物在作品中的表現展開分析,并沒有執著于人物形態的劃分”可知,福斯特對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模糊界定不僅與演講的語言形式有關,也與福斯特的闡述重心有關。D.“因而他們的美學意味不如圓形人物”錯誤,由第六段“從審美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角度看……”這一限定條件可知,選項說法過于絕對。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D.“圓形人物彰顯人性的深度和主題的深刻,扁平人物傾向于呈現人的多面性、生活的多義性”錯誤,由選文第四段的論據以及整篇選文的內容可知,圓形人物傾向于呈現人的多面性、生活的多義性,扁平人物則蘊含著人性的深度和主題的深刻。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A.《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華連卡,代表著自由和陽光。這樣的人可以感染周圍的人,甚至別里科夫。她是作為與別里科夫相對立的形象出現的,她代表有民主自由思想的進步力量,是敢于和“套中人”斗爭的人,屬于“扁平人物”。B.《復活》中的聶赫留朵夫,一個貴族青年,曾放蕩荒淫過,當他發現那個墮落的女子是以前自己曾經玩弄過的清純姑娘時,他內心深處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內心深處的人性促使他覺醒。當真正站在瑪絲洛娃面前,他說話吞吞吐吐,折射出他想要贖罪又害怕贖罪的矛盾心理,對瑪絲洛娃的稱呼由“您”變為“你”,他的靈魂復活也從猶豫變得堅定,這些符合“圓形人物”的性格變化。C.《祝福》中的四叔,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頑固、堅決捍衛封建思想,反對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自私偽善,冷酷無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是導致祥林嫂慘死的主要人物,屬于“扁平人物”。D.《老人與海》中的圣地亞哥,勇敢、堅毅、果斷、善良、樂觀,面對險惡形勢毫不氣餒,不屈不撓地斗爭下去,在精神上壓倒敵人。他是一個面臨厄運甚至絕境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硬漢子”形象,屬于“扁平人物”。故選B。【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從“扁平人物有‘容易辨認’‘容易為讀者所記憶’的鮮明性特征。圓形人物也具有鮮明的性格特征,但二者的傾向不同。如《三國演義》中曹操殘暴奸詐,卻又求賢若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圓形人物,這一鮮明人物形象意在呈現人的多面性、生活的多義性;劉備長厚而近偽,性格被有意進行了提純……是人民群眾擁護明君、向往和平的愿望表達,這也是扁平人物賦予文本主題的獨特優勢”可知,選文列舉《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來證明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不同傾向;從“在紅樓群像中不乏福斯特筆下的扁平人物,如門子、賈環、香菱、秦可卿,雖然他們是次要人物,但在文本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可知,列舉《紅樓夢》中多個有代表性的人物,證明“扁平人物不扁平”的觀點,使論證更具體,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可見,運用了舉例論證(例證法)。從“他在其中將小說人物分為‘圓形’和‘扁平’兩種,認為:‘扁平人物就是……’”“有學者也曾提到福斯特提出人物二分法的本意,‘只是試圖從現象分析入手,總結小說家們塑造人物的不同方法及其產生的不同效果’”可知,選文引用福斯特和其他學者的言論作為論據進一步論證論點,使論證更有吸引力,更具權威性。可見,運用了引用論證(引證法)。從“在形貌上,賈環‘人物委瑣,舉止粗糙’,寶玉則‘神采飄逸,秀色奪人’。在才學上,兩人更是有著天壤之別……在人品上,賈環因為嫉妒之心,推倒蠟燭燙傷了寶玉。而寶玉人品風流,溫柔和氣中又有大膽反叛的一面。在對待女子的態度上,賈寶玉對女子極為愛護,賈環的所作所為和賈寶玉大有不同”可知,選文將扁平人物賈環和圓形人物賈寶玉作對比,給讀者鮮明的印象,更好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使文章觀點更鮮明。可見,運用了對比論證(對比法)。【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紅樓群像中不乏福斯特筆下的扁平人物,如門子、賈環、香菱、秦可卿,雖然他們是次要人物,但在文本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從“門子是《紅樓夢》中的一個過場式人物,但如果沒有門子,沒有門子的眼色、提示和護官符,《紅樓夢》的結構就要做出很大的調整……”可知,門子是一個典型的扁平人物,他的存在對全書情節的安排和發展有著較大影響。從“在形貌上,賈環‘人物委瑣,舉止粗糙’,寶玉則‘神采飄逸,秀色奪人’。在才學上,兩人更是有著天壤之別……在人品上,賈環因為嫉妒之心,推倒蠟燭燙傷了寶玉。而寶玉人品風流,溫柔和氣中又有大膽反叛的一面。在對待女子的態度上,賈寶玉對女子極為愛護,賈環的所作所為和賈寶玉大有不同”可知,賈環在《紅樓夢》中是負面形象,然而正是他的猥瑣、愚蠢、好妒,使得他在形貌、才學、人品等諸多方面成為主要人物賈寶玉的陪襯。從“香菱作為《紅樓夢》中第一個出場、最后一位離場女子,隱喻了全書女子‘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悲慘命運……其悲劇命運具有典型性,既是全書女子命運悲劇的縮影,又是腐朽、黑暗的封建大家庭終于墮入悲慘命運的象征”可知,香菱作為“起結全書”的人物,她既是全書女子命運悲劇的縮影,又是腐朽、黑暗的封建大家庭終于墮入悲慘命運的象征,揭示了小說的悲劇主題。從“她的早逝使她的‘兼美’品質與生命一同被銷毀,隱喻……她臨終托夢王熙鳳,告知……秦可卿將家族的興衰看得十分透徹……在《紅樓夢》中借秦可卿追求‘情’與‘理’的融合”可知,秦可卿短暫的幾次出場,隱喻了《紅樓夢》的多重主旨。她的早逝隱喻青春、愛情和生命的美以及這種美的被毀滅;臨終托夢王熙鳳,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的深刻道理;“情可輕”的諧音,是曹雪芹在人生浮沉后追求“情”與“理”的融合的外在表現。(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高山下的花環(節選)【注】李存葆在哀牢山中某步兵團三營營部,在趙蒙生的辦公室里,我和他相識了。趙蒙生是這三營的指導員。他出生于革命家庭,三年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他榮立過一等功。三年多來,他毫不艷羨大城市的花紅柳綠,默默地戰斗在這云南邊陲。面對前來采訪的我,他沉默許久,才站起來說:“先請您看一下這兩幅照片——”他的辦公桌上方的墻上,并排掛著兩幀帶相框的照片。他指著左邊的像片說:“這是我要講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名叫梁三喜。他原是我們三營九連連長,在還擊戰中壯烈殉國。當時,我是九連的指導員。”他又指著右面那張十二寸的大照片說:“這是梁三喜烈士一家在他墓前的留影。”我從旅行包里取出小型錄音機,趙蒙生卻向我擺了擺手:“別急。在我講述之前,我得向您提出三點要求。“其一,當您把我講述的故事寫給讀者看的時候,我希望您不要用華麗的詞藻去打扮這個樸實的故事。要離部隊的實際生活近些,再近些。文學是要有審美價值的,而樸實本身不就是美嗎?”“其二,某些描寫戰爭的作品沒有戰爭的真情實感,把本來極其尖銳的矛盾沖突磨平,失去了震撼讀者心靈的藝術力量。別林斯基說過,缺乏戲劇性的長篇小說,是生氣索然而沉悶的。這話有道理。但有的作者為追求戲劇性,竟憑空編造故事,讀來則更令人感到荒誕不經。這個真實生活中發生的故事,您能不加粉飾地把它記錄下來嗎?”“其三,您必須如實描繪生活中的‘這一個’,如果您稍將‘這一個’加以美化的話,這個故事不是大減成色,便是不能成立了。”我急于聽到下文,連忙點頭同意。以下,便是趙蒙生的講述:一九七八年九月六日,我下到九連任指導員。十二月,命令下達,我們這只部隊要上前線作戰。當時我們團受領的任務是打穿插。三營任團尖刀營,九連受命為營尖刀連。這就使我們九連一下在全團乃至全師——居于鋼刀之刃、匕首之尖的位置上!全連上下都為當上了尖刀連而自豪。但大家更明白:擺在我們九連面前的,將是一場很難想象的惡仗!按照步兵打仗前的慣例:全連一律推成了锃亮的光頭,一是為肉搏時不至被敵揪住頭發,二是為頭部負傷時便于救治。炊事班竭盡全力為全連改善生活,并宣布在國內吃的最后一頓飯將是海米、豬肉、韭菜餡的三鮮水餃。我發現,即使每月拿六元津貼的戰士,會抽煙的也大都夾起了帶過濾嘴的高級香煙。連從來都抽劣等旱煙末的梁三喜,竟也破例買了兩盒“紅塔山”。靳開來不知從哪里買來兩瓶精裝的“五糧液”,硬拉我和其他連、排干部一起喝一口……人之常情呵,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大家都想到將去決一死戰,都想到這次將會流血犧牲。而在告別人生之前,要最后體味一下生活賜予人的芳香!這里已決定一排為尖刀排。黨支部再次開會,商定連干部誰帶尖刀排。支委們剛剛坐下,靳開來便站起來說:“這個會根本不需要再開吆!查查我軍歷史上的戰例,副連長帶尖刀排,已是不成條文的章程!既然戰前上級開恩提我為副連長,給了我個首先去死的官銜,那我靳開來就得知恩必報!放心,我會在副連長的位置上死出個樣子來!”我沉痛表示:“執行軍長讓我第一個炸碉堡的指示吧!這尖刀排,我來帶!”靳開來道:“指導員,從現在起,我們將患難相依,生死與共!指導員是連隊的中樞神經,要死,第一個也輪不到你!”他的話充滿真誠的感情,我眼里一陣發熱。梁三喜剛提出要帶尖刀排,就被靳開來大聲喝住:“連長,少啰唆,要帶尖刀排,比起我靳開來,你絕對沒有資格!當然,講指揮能力,我靳開來從心里服你;論軍事素質,你也比我靳開來高一籌!我說的資格是:我靳開來兄弟四個,死我一個,我老父老母還有仨兒子去養老送終,祖墳上斷不了煙火。可你梁三喜,你家大哥為革命死得早,二哥為他人死得慘,慘啊!就憑這,不到萬不得已,你梁三喜得活下來!”我心里沉甸甸的。下連這么久了,我竟對連長的身世一無所知!靳開來擦了擦發濕的眼睛:“連長,我說句掏心話,全連誰‘光榮’了,我都不會過分傷心,為國捐軀,打仗死的吆!唯獨你,如果有個萬一……你那白發老母親,還有韓玉秀怎么辦……咳!小韓該是早已經生了,可你還不知她生的是男是女啊!”梁三喜擺了擺手,聲音有些顫抖:“副連長,別說那些了!”“行了。別開馬拉松會了。順理成章,帶尖刀排的事,聽我的。”靳開來拍板定了音。夜幕降臨,我們全連伏在紅河岸邊待命。戰斗打響前,最大權威者莫過于表的指針。人們越是對它遲緩的步伐感到焦急,它越是不肯改變它那不慌不忙的節奏。當它的時、分、秒針一起疊在十二點上時,正是十七日凌晨。驟然,一聲炮響,牽來萬聲驚雷,千百門大炮昂首齊吼!瑰麗的夜幕下,數不清的橡皮舟和沖鋒舟載著千軍萬馬,穿梭往返,飛越紅河……(選自《高山下的花環》,有刪改)【注】《高山下的花環》原文共十七個章節,本文節選自第一、第六章。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的兩幀照片,為下文寫主人公梁三喜的家庭狀況做了鋪墊,并交代他最終犧牲的結局,為小說抹上悲愴的色彩。B.小說的人物語言個性鮮明,如靳開來的語言凸顯他率真直爽的形象特點,展現出他對戰友熱情真誠的關懷以及為革命英勇赴死的精神。C.小說中對時間的表述十分精確,如“一九七八年九月六日”等,對應特定的歷史事件和時代背景,彰顯軍旅文學的時代感與現實性。D.小說通過靳開來、趙蒙生和梁三喜爭帶尖刀排這一情節,歌頌戰士們為國征戰不怕犧牲的英勇崇高,重在突出戰友間革命友誼的主題。7.關于小說結尾作戰部分的描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戰斗打響之前的時間流逝緩慢,仿佛停滯,這側面烘托了戰士們內心的焦急和緊張。B.時分秒針疊在十二點上這一描述細膩生動,富于畫面感,使戰斗打響的一刻更震撼人心。C.小說運用擬人、夸張等手法來描繪開戰的場景,“瑰麗”一詞暗示戰爭的血腥慘烈。D.開戰前靜如死水,開戰后疾如風雷,這一靜一動的鮮明對比強化了小說的戲劇張力。8.小說靈活變換敘述者來講述梁三喜的故事,請分別說明其作用。9.文中趙蒙生提出的三點要求,是作者借人物之口闡明他的創作觀,這些創作觀在本文是如何體現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答案】6.D7.C8.①采訪者“我”是故事的引入者,“我”的好奇為小說設置了懸念,采訪者的身份也增加了事件的真實感;②趙蒙生“我”是故事的講述者,串聯起小說的情節,又是故事的親歷者,使小說更真實可信;③靳開來是梁三喜身世的知情者,他的敘述充滿感情,使小說更富戲劇性和感染力;④多次變換敘述者,使敘述靈活生動,情節波瀾起伏,層層推進,引人入勝,使梁三喜這一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便于讀者更全面客觀地了解人物。9.①樸實的語言是美的,有審美價值。如表現人物情感時,只用“擦了擦眼睛”“聲音顫抖”等簡潔質樸的描述,卻使小說更富感染力;②讓矛盾沖突來強化小說的戲劇性,如梁三喜面臨著為國還是為家的矛盾,使小說更富張力,又如小說三位人物在“帶領尖排連”問題上的爭奪,這一矛盾沖突也讓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③要貼近生活實際,真實再現人物,要有真情實感。如臨戰前剃光頭,改善生活等情節,貼近部隊生活,使小說更真實可信,靳開來直率粗俗的缺點使人物更真實生動。【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突出戰友間革命友誼的主題”錯,主題解讀不準確,爭帶尖刀排這一情節主要突出革命者不怕流血犧牲、舍己為人的高尚精神。故選D。【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瑰麗’一詞暗示戰爭的血腥慘烈”錯,“瑰麗的夜幕下,數不清的橡皮舟和沖鋒舟載著千軍萬馬,穿梭往返,飛越紅河……”,“瑰麗”一詞表現的是戰爭場面的壯闊和戰士們精神的豪邁。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小說敘述視角的作用的能力。小說開頭以“我”的身份來講述,結合“面對前來采訪的我”可知,“我”是采訪者,來采訪趙蒙生,從而引出了這個故事,“我”是故事的引入者;同時以采訪的形式講述故事,更增加了事件的真實感;“我”和讀者一樣不知道這個故事的具體情況,“我”的好奇為小說設置了懸念;小說的故事是通過趙蒙生來講述的,“以下,便是趙蒙生的講述”,因而趙蒙生成了第二個“我”,由他開始講述故事,起到了串聯小說情節的作用;同時趙蒙生又是當時九連的指導員,親身參與了這次戰斗,由他來講述,使小說更真實可信;小說中描寫支委開會,討論誰來帶尖刀排的時候,通過靳開來講述了梁三喜的家庭情況,“可你梁三喜,你家大哥為革命死得早,二哥為他人死得慘,慘啊!就憑這,不到萬不得已,你梁三喜得活下來!”“靳開來擦了擦發濕的眼睛:‘連長,我說句掏心話,全連誰‘光榮’了,我都不會過分傷心,為國捐軀,打仗死的吆!唯獨你,如果有個萬一……你那白發老母親,還有韓玉秀怎么辦……咳!小韓該是早已經生了,可你還不知她生的是男是女啊!’”,靳開來是梁三喜身世的知情者,通過他到講述,讀者知道了梁三喜家的情況,而且他的敘述充滿感情,如“不到萬不得已,你梁三喜得活下來!”“唯獨你,如果有個萬一……你那白發老母親,還有韓玉秀怎么辦……咳!小韓該是早已經生了,可你還不知她生的是男是女啊!’”,這些講述充滿真摯的感情,能夠感染讀者,使小說更富戲劇性和感染力。總之,小說多次變換敘述者,采訪者引入故事,趙蒙生講述故事,靳開來補充家庭情況,這樣的變換使敘述靈活生動;隨著敘述人物的變化,情節不斷推進,波瀾起伏,讓讀者跟隨敘述者逐漸了解事情經過,了解人物事跡和人物形象,引人入勝;使梁三喜這一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多個人物敘述,也便于讀者更全面客觀地了解人物。【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小說表現手法、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其一,當您把我講述的故事寫給讀者看的時候,我希望您不要用華麗的詞藻去打扮這個樸實的故事。要離部隊的實際生活近些,再近些。文學是要有審美價值的,而樸實本身不就是美嗎?”可知,作者認為樸實的語言是美的,有審美價值。如小說表現人物的情感時,沒有華麗的辭藻和過多的描述,只用“靳開來擦了擦發濕的眼睛”“梁三喜擺了擺手,聲音有些顫抖”來描寫,“擦了擦眼睛”是簡單的動作,卻準確傳達出靳開來了解梁三喜的家庭情況,不愿讓他再去犧牲的感情;而“擺了擺手”“聲音顫抖”則是對梁三喜的描寫,表現他不以自己的小家為意,同時對靳開來充滿感激的情緒,這些語言簡潔質樸,卻使小說更富感染力。由“其二,某些描寫戰爭的作品沒有戰爭的真情實感,把本來極其尖銳的矛盾沖突磨平,失去了震撼讀者心靈的藝術力量”可知,作者認為應該讓矛盾沖突來強化小說的戲劇性。如梁三喜的家庭情況是,上有白發老母,下有待哺幼兒,兩個哥哥都去世了,家里只有他一個頂梁柱;但面對誰來帶尖刀排的問題,他毫不猶豫,搶著要帶,這樣使人物面臨著為國還是為家的矛盾,使小說更富張力。又如小說三位人物在“帶領尖排連”問題上的爭奪,“支委們剛剛坐下,靳開來便站起來說:‘這個會根本不需要再開吆!查查我軍歷史上的戰例,副連長帶尖刀排,已是不成條文的章程!……’”“我沉痛表示:‘執行軍長讓我第一個炸碉堡的指示吧!這尖刀排,我來帶!’”“梁三喜剛提出要帶尖刀排,就被靳開來大聲喝住”,這一矛盾沖突也讓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由“其三,您必須如實描繪生活中的‘這一個’,如果您稍將‘這一個’加以美化的話,這個故事不是大減成色,便是不能成立了”可知,作者認為作品要貼近生活實際,真實再現人物,要有真情實感。如“按照步兵打仗前的慣例:全連一律推成了锃亮的光頭,一是為肉搏時不至被敵揪住頭發,二是為頭部負傷時便于救治”“炊事班竭盡全力為全連改善生活,并宣布在國內吃的最后一頓飯將是海米、豬肉、韭菜餡的三鮮水餃。我發現,即使每月拿六元津貼的戰士,會抽煙的也大都夾起了帶過濾嘴的高級香煙”,臨戰前剃光頭,改善生活等情節,貼近部隊生活,使小說更真實可信。人物方面,靳開來直率粗俗的缺點使人物更真實生動,如他請戰的語言“既然戰前上級開恩提我為副連長,給了我個首先去死的官銜,那我靳開來就得知恩必報!放心,我會在副連長的位置上死出個樣子來!”,語言直白粗俗,,但卻真實再現了人物特點。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國富而粟多也,夫富國多粟生于農,故先王貴之。凡為國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所游食則必農。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是以先王知眾民、強兵、廣地、富國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農事。今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農夫終歲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則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則田荒而國貧矣。不生粟之國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歸也;粟也者,財之所歸也;粟也者,地之所歸也。粟多則天下之物盡至矣。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涂,治國之道也。(節選自《管子·治國》,有刪改)材料二:孔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倚,抬不盛者終必衰。河間獻王曰:“管子稱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夫谷者,國家所以昌熾,士女所以姣好,禮義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尚書》五福以富為始,子貢問為政,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國之本也。”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晉文公見咎季,其廟博于西墻,公曰:“孰處而西?”對曰:“君之老臣也。”公曰:“西益而宅。”對曰:“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其墻壞而不筑。”公曰:“何不筑?”對曰:“一日不稼,百日不食。”公出而告之仆,仆頓首于軫曰:“君之明,群臣之福也。”乃令于國曰:“毋淫宮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時,無奪農功。”(節選自《說苑·建本》,有刪改)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今為A末作奇巧B者C一日作而五D日食E農夫終歲之F作G不足以H自食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動詞,稱王,與《鴻門宴》“先破秦人咸陽者王之”中的“王”意思相同。B.“務”意為致力于,與《過秦論》“內立法度,務耕織”中的“務”意思相同。C.“而”同“爾”,與《種樹郭橐駝傳》中“早繅而緒,早織而縷”中的“而”用法相同。D.“頓首”在古代拜禮中是地位相等或平輩相交的一種禮節,與“稽首”“叩首”一致。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管仲認為治理國家要引導百姓從事農業,不能讓田地荒蕪。B.管仲說君王以“天”為貴,齊桓公抬頭看天,說明他尚未理解管仲的意思。C.咎季墻壞不修,晉文公深受啟發,下令不準濫修宮室,即使修建也不準妨礙農事。D.兩則材料都談到了要重視百姓,對于今天治理國家而言依然具有借鑒意義。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2)所謂天者,非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14.糧食問題自古就是關乎國家發展和政權穩固的根本問題,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這一觀點體現在何處。【答案】10.CEG11.D12.C13.(1)所以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必須先使人民富裕起來,然后再治理。(2)我所說的“天”不是蒼蒼莽莽無邊無際的天;當君王的人,要把百姓當作天。14.材料一認為,增產糧食乃是君王執政的根本大事,是君王的重大任務,是發展人口的途徑,是治國的根本道路。材料二認為,百姓是國家的根基,君王進行營建宮室,不應該干擾農時。【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現今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和奢侈品制作的人們,干一天可以吃用五天。農民終年勞動,卻不能維持自家生活。“為……者”是從事……的人,“者”一般放在上句末尾,后面C處斷開;“而”字連接“一日作”和“五日食”,中間不斷開,“食”后E處斷開;“農夫終歲之作”是主謂結構,“作”后G處斷開。故在CEG處斷開。【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都是“稱王”。句意:七十九代的君主都能統一天下。/先攻破秦國的咸陽的讓他稱王。B.正確。都是“致力于”。句意: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在內設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田紡織。C.正確。都是同“爾”。句意:從西邊擴建您的住宅。/早點繅好你們的絲,早點紡好你們的線。D.“與‘稽首’‘叩首’一致”錯誤。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禮,是臣子對君王表示畢恭畢敬的隆重大禮。叩首,舊時漢族交際禮儀,祭祀天地祖宗,晉謁君長父老,一種較重的跪拜禮。故選D。【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咎季墻壞不修”錯,原文“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其墻壞而不筑”,可見是咎季隔壁的老臣墻壞不修,不是咎季。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是以”,因此;“為國”,治理國家;“富”,使……富裕。(2)“……者,非……也”,判斷句;“以……為”,把……當作。【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涂,治國之道也”可知,材料一認為,增產糧食乃是君王執政的根本大事,是君王的重大任務,是發展人口的途徑,是治國的根本道路。由“一日不稼,百日不食”“毋淫宮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時,無奪農功”可知,材料二認為,百姓是國家的根基,君王進行營建宮室,不應該干擾農時。參考譯文:材料一:但凡治國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就很難治理。所以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必須先使人民富裕起來,然后再治理。從前,七十九代的君主都能統一天下,這是什么原因呢?必定是國富而糧多的緣故。國富糧多來源于農業,所以先代圣王都是重視農業的。凡屬于治國之急務,一定要先禁止奢侈性的工商業和奢侈品的制造,禁止了這些,人民便無法游蕩求食,人民無法游蕩求食,就只好從事農業。人民從事農業則土地得到開墾,土地開墾則糧食增加,糧食增加則國家富裕。國富則兵力可以強大,兵強則戰爭可以取勝,戰勝則土地也就廣闊了。因此,先代圣王懂得人口多、兵力強、國土廣和國家富都一定來源于糧食,因而都禁止奢侈性的工商業和奢侈品的制作,以利于發展農業。現今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和奢侈品制作的人們,干一天可以吃用五天。農民終年勞動,卻不能維持自家生活。這樣,人民就放棄農業而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棄農而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那土地也就荒蕪而國家貧窮了。不生產糧食的國家要滅亡,生產糧食而吃光用盡的國家僅能稱霸,生產糧食而又能食用不盡的國家才可以成其王業。糧食,能吸引人民;糧食,能招引財富;糧食,也能使領土開拓。糧食一多,則天下的物產都來了。糧食乃是成王業的根本大事,是人君的重大任務,是招引民眾的途徑和治國的道路。材料二:孔子說:“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本性不正的人最后肯定行為不正當,一開始就不夠強盛的最后肯定會失敗。河間獻王說:“管子說當倉庫充實時,人民會明白什么是禮節;當衣食豐裕時,人民會認識到光榮和恥辱。”谷物,是用來使國家昌盛,使百姓生活富足,使禮儀得以實行,使人心安定的。《尚書》五福當中把富裕作為開端,子貢問為政之法,孔子說:“使百姓富裕,富裕之后再進行教導,這就是志國之本。”齊桓公問管仲:“當君王的人,應把什么當作最寶貴的?”管仲回答說:“應把天當作最寶貴的。”齊桓公仰起頭望著天。管仲說:“我所說的‘天’,不是廣闊無邊的天。給人民當君主的人,要把百姓當作天。百姓親附,國家就可安寧;百姓輔助,國家就能強盛;百姓反對,國家就很危險;百姓背棄,國家就要滅亡。晉文公去見咎季,看到他的家廟緊靠在西墻下,晉文公說:“誰住在您的西邊?”咎季回答說:“是君王的老臣。”晉文公說:“從西邊擴建您的住宅。”咎季回答說:“我忠于職守,但比不上老臣的功勞,老臣的墻壞了卻沒有再修筑。”晉文公問:“為什么不修筑呢?”咎季回答說:“一天不種莊稼.一百天都得不到吃的。”晉文公出門就將此事告訴了他的車夫,車夫在車后叩頭說:“君王的英明,是群臣的幸福。”晉文公于是就向全國發布命令說:“不準濫修宮室,以此妨害百姓的住宅。修建要按一定的時間.不準妨礙農事。”(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次韻子瞻新城道中蘇轍春深溪路少人行,時聽田間耒耜聲。饑就野農分餉黍,迎嫌尉卒鬧金鉦。閑花開盡香仍在,白酒沽來厭未清。此味暫時猶覺勝,問兄何日便歸耕。【注】①子瞻新城道中:蘇軾因厭棄朝廷黨爭而請求外調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發,寫下《新城道中》,詩中有“人間歧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之句。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點明時間、地點等要素,很有畫面感,將讀者帶入鄉間生活特有的氛圍中。B.樂與野農共食卻嫌時卒擾人,其背后的心態與陶潛所寫的桃花源中的村民有相似之處。C.閑花落盡說明春意已深,白酒未清說明生活清貧只買得起濁酒,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悵。D.多種感官交織,自然風景與田園生活融合,詩人最終形成“猶覺勝”的整體印象。16.對蘇軾發出的“人間歧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的感慨,蘇轍在這首詩中是如何回應的?【答案】15.C16.①蘇軾的感慨表明他厭棄官場,并對鄉間生活心動,有歸隱之心。②蘇轍在詩中描寫的鄉間人情和諧、風景清幽、生活自在等美好情景,與蘇軾感慨的“人間多岐路”形成對比,以堅定蘇軾遠離官場、回歸田園的信念。③尾聯直接追問蘇軾何日歸耕,表達了蘇轍對兄長回歸田園的期盼。【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詩歌內容及藝術手法的能力。C.“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悵”錯誤,“閑花開盡香仍在”,盡管春已深花落盡,但其香氣仍在,美好仍在;“白酒沽來厭未清”中的“厭”應理解為“饜”,“滿足”之意。且詩人又說“此味暫時猶覺勝”,可見即使是開盡的閑花與未清的濁酒也別有一番風味,并非“美中不足”的“惆悵”。故選C。【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含義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人間歧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意為:人間的歧路能知多少?問問田里耕作的農民吧。這兩句暗用《論語·微子》中兩位隱士長沮、桀溺禍耦而耕,孔子命子路向他們問路的典故,隱喻詩人的歸隱之意。“人間歧路”指官場,“知多少”一句寫出詩人覺得宦海浮沉沒有盡頭,令人厭倦;“向桑田”“問耦耕”則明顯表露出詩人對田園鄉間生活充滿興趣,有歸隱之心。蘇轍這首和詩,則著重描寫了鄉間生活的情景,“春深溪路少人行,時聽田間耒耜聲”寫其閑靜,“饑就野農分餉黍,迎嫌尉卒鬧金鉦”突出鄉間人情和睦友善,不似官場的勾心斗角;“閑花開盡香仍在,白酒沽來厭未清”寫景色優美,生活悠閑,自由自在。由此可見,蘇轍對于兄長歸隱田園的想法是很贊同的,這些情景與“人間歧路知多少”形成對比,能讓蘇軾堅定遠離官場、回歸田園的信念。“此味暫時猶覺勝,問兄何日便歸耕”,直接詢問蘇軾什么時候回歸田園耕種,表達了蘇轍對兄長回歸田園的期盼。(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論語·顏淵》中,孔子用“__________”解答了顏淵關于什么是“仁”的疑問,并強調一旦做到了這一點,就能達到“__________”的效果。(2)李白《將進酒》中,表現出藐視富貴利祿只愿沉醉酒香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3)“扁舟”是中國古典詩文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載,又是羈旅之愁的寄托,如“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克己復禮為仁天下歸仁焉(2)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3)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近日,在貴州黔東南地區進行的“美麗鄉村”系列籃球賽事,被網友們取了一個既親切又響亮的名字——“村BA”。在“村BA”現場,四面看臺,人頭攢動,歡呼與加油聲也持續不斷。每逢“村BA”開打的消息傳出,十里八鄉的人都會,一些觀眾甚至驅車200公里前來觀戰。更夸張的是,“村BA”的連場比賽經常能從上午打到夜晚,并且從來都不缺少選手和觀眾。如此的比賽場景,可能連不少職業賽事也比不上。目睹“村BA”的盛況,有網友戲稱:“在中國最接近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的不是CBA(中國職業籃球聯賽),而是‘村BA’。”有人說,“村BA”之火,火在一個“土”字。的確,球場是村里自建的,參賽球員全部是本地村民,獨具特色的苗族歌舞承擔了“啦啦隊”的功能,還有一頭黃牛、幾只香豬的獲勝獎品,以及操著“貴普”的解說員,都彰顯出“村BA”濃郁的鄉土特色。但“村BA”的出圈,卻絕不囿于“鄉土”二字。鄉村球賽火爆的背后,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鳴。這共鳴,不僅僅來自文化產品供給較為短缺的鄉村地區,同樣來自文化供給豐富繁榮的城市。在這個火熱的夏日,“村BA”為我們貢獻的,既是一場充滿鄉土氣息的體育賽事,更是一場具有現代元素,能夠為廣大網友喜見,天然地連接起城市與鄉村、國際與國內的文化盛宴。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網友們所取的“村BA”這個名字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20.文中多處用了引號,下列四處引號中用法和其他三處不同的一項是()A.“美麗鄉村”系列籃球賽事B.承擔了“啦啦隊”的功能C.操著“貴普”的解說員D.絕不囿于“鄉土”二字【答案】18.座無虛席聞風而至熱火朝天(如火如荼)19.①化用國際通用的知名籃球賽事的簡稱,體現鄉村籃球賽事巨大的社會影響;②在簡稱前冠以“村”字,點明了籃球賽的“鄉土”屬性,與后文國際化的“職業籃球聯賽”的簡稱連用,構成強烈反差,具有幽默效果。20.D【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根據下文“歡呼與加油聲也持續不斷”和“并且從來都不缺少選手和觀眾”可知,此處是說四面看臺人多,故可填“座無虛席”。“座無虛席”: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觀眾、聽眾或出席的人很多。第二空,根據下文“一些觀眾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