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備課筆記_第1頁
管理會計備課筆記_第2頁
管理會計備課筆記_第3頁
管理會計備課筆記_第4頁
管理會計備課筆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管理會計概論[教學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掌握管理會計的基本概念,重點掌握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熟悉管理會計的職能、內容,以及管理會計產生的背景及其發展的根本原因。了解管理會計各階段的特征及發展趨勢。一般了解管理會計假設、原則的具體內容和管理會計組織的工作內容。[教學重點]管理會計的基本概念管理會計的職能[教學難點]管理會計的定義管理會計的職能[教學課時]共計2課時第一節管理會計的一般概念一、管理會計的定義★狹義管理會計定義又稱微觀管理會計,是指在當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以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實現最佳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以現代企業經營活動及其價值表現為對象,通過對財務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實現對經濟過程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責任考核評價等職能的一個會計分支。★廣義管理會計定義是指用于概括現代會計系統中區別于傳統會計,直接體現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責任考核評價等會計管理職能的那部分內容的一個范疇?!锕芾頃媽W定義管理會計屬于現代企業會計工作實踐的范疇;而管理會計學屬于會計學分類的范疇,是有關管理會計工作經驗的理論總結和形成的理論知識體系?!锕芾頃嫷钠渌x西方定義中方定義二、管理會計的地位三、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為現代企業管理重要內容的管理會計,其職能必然受到企業管理職能的約束企業管理具有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考核評價等五項職能管理會計職能四、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預測決策會計規劃控制會計責任會計第二節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一、管理會計的歷史沿革從客觀內容上看,管理會計的實踐最初萌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雛形產生于20世紀上半葉,正式形成和發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20世紀70年代后在世界范圍內得以迅速發展。管理會計的歷史沿革◆從會計發展史的角度看,由傳統近代會計向現代會計的過渡形成了管理會計產生的時代背景二、管理會計形成與發展的原因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繁榮及其對經營管理的客觀要求,是導致管理、會計形成與發展的內在原因三、管理會計的發展階段及其趨勢發展階段第三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聯系區別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聯系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區別本章思考題什么是管理會計?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是什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有何區別與聯系?第二章成本性態分析[教學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掌握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的概念、構成內容、特征及其類型,重點掌握高低點法和回歸直線法的應用技巧。熟悉成本性態和相關范圍概念及其意義,明確成本性態分析與成本按性態分類的異同。[教學重點]成本的性態分析變動成本的概念[教學難點]回歸直線法[教學課時]共計2課時第一節成本及其分類管理會計中的成本概念成本可以按不同的標志進行分類幾種主要的成本分類一、管理會計中的成本概念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象化的,以貨幣表現的為達到一定目的而應當或可能發生的各種經濟資源的價值犧牲或代價。二、成本可以按不同的標志進行分類成本也有許多分類標志,選擇不同的標志可以將成本劃分為不同的類型。而不同類型的成本可以分別滿足企業管理的不同要求。三、幾種主要的成本分類★成本按經濟用途分類★成本按可控性分類可控成本是指責任單位對其成本的發生可以在事先預計并落實責任、在事中施加影響以及在事后進行考核的成本?!锍杀景纯杀苊庑苑诸惪杀苊獬杀臼侵竿ㄟ^管理當局的決策行動可以改變其數額的成本?!锍杀景磁c決策相關性分類相關成本是指成本的發生與特定決策方案有關的成本?!锍杀景磿r效性分類付現成本是指由于某項決策引起的需要動用本期現金、承兌票據、有價證券等流動資產的成本。重置成本是指按目前的市價購買同一項原有資產所需支付的成本。★成本按其他分類差別成本是指可供選擇的不同方案之間預計成本的差異數。機會成本是指企業在作出最優決策時,被放棄的次優方案的最高收益額,即為最優方案的機會成本?!锍杀景雌湫詰B分類◎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混合成本第二節成本按其性態分類一、成本性態的涵義成本性態(CostBehavior)是指成本總額與特定業務量(Volume)之間在數量方面的依存關系,又稱為成本習性。業務量表現形式成本總額包括:全部生產成本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財務費用等非生產成本。二、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的定義固定成本的內容固定成本的特點及其性態模型固定成本的進一步分類固定成本水平的表現形式固定成本的定義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其總額不隨業務量發生任何數額變化的那部分成本。固定成本的內容固定成本一般包括下列內容:房屋設備租賃費、保險費、廣告費、不動產稅捐、管理人員薪金和按使用年限法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等。固定成本的特點及其性態模型固定成本總額(用a表示)的不變性固定成本的特點及其性態模型單位固定成本(用a/x表示)的反比例變動性固定成本的進一步分類約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不受企業管理當局短期決策行為影響的那部分固定成本。又稱經營能力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受企業管理當局短期決策行為的影響,可以在不同時期改變其數額的那部分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水平的表現形式在管理會計中,固定成本的水平一般是以其總額表現三、變動成本變動成本的定義變動成本的內容變動成本的特點及其性態模型變動成本水平的表現形式變動成本的定義變動成本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其總額隨業務量成正比例變化的那部分成本,又稱可變成本。變動成本的內容西方一般包括:生產成本中單耗穩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中隨產量成正比例變動的物料用品費、燃料費和動力費等;銷售費用中按銷售量支付的銷售傭金、裝運費和包裝費等。我國包括與產量成正比的原材料、燃料及動力、外部加工費、外購半成品、按產量法計提的折舊費和單純計件工資形式下的生產工人工資等。變動成本的特點及其性態模型變動成本總額(用bx表示)的正比例變動性變動成本的特點及其性態模型單位變動成本(用b表示)的不變性變動成本水平的表現形式◎變動成本的水平一般用單位額表現比較好。◎要降低變動成本就應從降低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的消耗量著手四、混合成本混合成本的定義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之間、既隨業務量變動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旌铣杀敬嬖诘谋厝恍猿杀景雌湫詰B分類,采用了“是否變動”與“是否正比例變動”雙重分類標志;不論哪個標志在前,分類的結果都必然產生既不屬于固定成本也不是變動成本,游離于兩者之間的混合成本。混合成本的進一步分類階梯式混合成本▲階梯式混合成本又稱半固定成本。▲特點是:在一定業務量范圍內其成本不隨業務量的變動而變動,類似固定成本,當業務量突破這一范圍,成本就會跳躍上升,并在新的業務量變動范圍內固定不變,直到出現另一個新的跳躍為止。▲內容有:化驗員、保養工、質檢員、運貨員等階梯式混合成本性態模型圖示標準式混合成本又稱半變動成本,它是由明顯的固定和變動兩部分成本合成的。如電話費、公用事業費、機器設備維修保養費等。低坡式混合成本其特點是:在一定的業務量范圍內其總額保持固定不變,一旦突破這個業務量限度,其超額部分的成本就相當于變動成本。曲線式混合成本曲線式混合成本通常有一個初始量,一般不變,相當于固定成本;在這個初始量的基礎上,成本隨業務量變動但并不存在線性關系,在平面直角坐標圖上表現為一條拋物線。遞減型混合成本特點是:成本的增長幅度小于業務量的增長幅度,成本的斜率隨業務量遞減,反映在平面直角坐標圖上是一條凸型曲線。遞增型混合成本特點是:成本的增長幅度隨業務量的增長而呈更大幅度變化,成本的斜率呈遞增趨勢,在平面直角坐標圖上表現為一條凹形曲線?;旌铣杀痉纸獾臄祵W依據●混合成本分解是指按照一定方法將混合成本區分為固定部分和變動部分的過程。●各類混合成本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用一個直線方程y=a+bx去模擬它。五、成本性態分類示意圖第三節成本性態分析的程序和方法一、成本性態分析的涵義成本性態分析是指在明確各種成本的性態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終將全部成本區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大類,并建立相應成本函數模型y=a+bx的過程。二、成本性態分析與成本按性態分類的

關系聯系(1)兩者的對象相同(2)開展成本性態分析要以明確成本按性態分類為前提三、成本性態分析的基本假設相關范圍假設假定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總是處在相關范圍之中,即假定時間和業務量因素總是在不改變成本性態的范圍內變動。四、成本性態分析的程序五、成本性態分析的方法技術測定法直接分析法歷史資料分析法高低點法高低點法又叫兩點法,是指通過觀察一定相關范圍內的各期業務量與相關成本所構成的所有坐標點,從中選出高低兩點坐標,并據此來推算固定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b的一種成本性態分析方法。高低點法高低點法的具體步驟(1)確定高低點坐標(2)計算b值(3)計算a值(4)建立成本性態模型高低點法散布圖法散布圖法又稱布點圖法或目測畫線法,是指將若干期業務量和成本的歷史數據標注在坐標紙上,通過目測畫一條盡可能接近所有坐標點的直線,并據此來推算固定成本a和單位變動成本b的一種成本性態分析方法。散布圖法散布圖法的具體步驟(1)標出散布點(2)劃線(3)讀出a值(4)任選一點(5)求b(6)建立成本性態模型y=a+bx一元直線回歸法一元直線回歸法又稱最小二乘法或最小平方法,是指利用微分極值原理對若干期全部業務量與成本的歷史資料進行處理,并據此來推算固定成本a和單位變動成本b的一種成本性態分析方法。一元直線回歸法一元直線回歸法的具體步驟(1)列表求值(2)計算相關系數r(3)計算回歸系數a和b的值(4)建立成本性態模型y=a+bx本章思考題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包括哪些內容?成本性態分析與按成本性態分類涵義相同嗎?歷史資料分析法包括哪些具體的方法?他們是如何應用的?試對每一種方法進行評價。第三章變動成本法[教學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掌握變動成本法的理論前提。熟練掌握與運用利潤差額簡算法;充分理解兩種成本法分期營業利潤差額的含義及變動規律。熟悉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區別;了解變動成本法的概念。[教學重點]變動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教學難點]變動成本法[教學課時]共計6課時第一節成本計算分類概念簡介一、成本計算分類概念簡介成本計算的涵義狹義的成本計算是指一般意義上的成本核算,即歸集和分配實際成本費用的過程。廣義的成本計算是指現代意義上的成本管理系統,這個系統是由成本核算子系統、成本計劃子系統、成本控制子系統和成本考核子系統有機結合而成的。管理會計學中使用的是廣義成本計算概念。常規成本計算中重要的分類●完全成本計算。即完全成本計算法,簡稱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計算。即變動成本計算法,簡稱變動成本法第二節變動成本法概述一、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變動成本法在是指在組織常規的產品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前提,只將變動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而將固定生產成本及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按貢獻式損益確定程序計量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組織常規的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按其經濟用途分類為前提條件,將全部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只將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并按傳統式損益確定程序計量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二、變動成本法的歷史沿革三、變動成本法的理論前提★重新認識產品成本和期間成本的本質第三節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區別一、應用的前提條件不同●變動成本法首先要求進行成本性態分析二、產品成本及期間成本的構成內容不同三、存貨成本及銷貨成本的水平不同四、銷貨成本的計算公式不完全相同五、損益確定程序不同◆營業利潤的計算方法不同◆所編制的利潤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間指標有所不同◆計算出來的營業利潤有可能不同◆營業利潤的計算方法不同營業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營業利潤貢獻邊際-固定成本=營業利潤◆所編制的利潤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間指標

有所不同變動成本法使用貢獻式利潤表;完全成本法使用傳統式利潤表。所編制的利潤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間指標有所不同貢獻式利潤表的中間指標是“貢獻邊際”;傳統式利潤表的中間指標是“營業毛利”。◆計算出來的營業利潤有可能不同六、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能揭示外界公認的成本與產品在質的方面的歸屬關系,按該法提供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促進企業擴大生產,能刺激增產的積極性。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變動成本法能夠提供科學反映成本與業務量之間、利潤與銷售量之間有關量的變化規律的信息,有助于加強成本管理,強化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和業績考核等職能,促進以銷定產,減少或避免因盲目生產而帶來的損失。當單價和成本水平不變時,營業利潤額應該直接與銷售量的多少掛鉤。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由于變動成本法要求區分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可將其分解落實到有關責任單位,便于開展業績考核評價,調動各有關單位降低成本的積極性;而完全成本法則可能歪曲各部門努力降低成本的真實業績。第四節兩種成本法分期營業利潤差額的變動規律一、兩種成本法分期營業利潤差額的涵義兩種成本法營業利潤的廣義差額的計算公式為:二、導致兩種成本法分期營業利潤出現

狹義差額的原因分析分析原因主要應考慮單價、銷售量、非生產成本、變動生產成本和固定生產成本等因素。銷售收入產生的影響無論在哪種成本法下,單價和銷售量均為已知常數,計算出來的銷售收入是完全相同的,不會導致營業利潤出現狹義差額。非生產成本產生的影響無論在哪種成本法下,非生產成本都屬于期間成本,只是在計入利潤表的位置和補償途徑方面有形式上的區別,所以不會對兩種成本法分期營業利潤是否出現狹義差額產生影響。變動生產成本產生的影響無論在哪種成本法下,變動生產成本均屬于其產品成本的組成部分,沒有什么區別,因而也不可能使分期營業利潤出現狹義差額固定生產成本產生的影響固定生產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費用,分期營業利潤出現差額的根本原因是:三、廣義營業利潤差額的變化規律(1)如果a末=a初,則△P=0,P完=P變四、廣義差額簡算法廣義營業利潤差額的簡算法公式第五節變動成本法的優缺點及該法在實踐中的應用一、變動成本法的優缺點優點★變動成本法能夠揭示利潤和業務量之間的正常關系,有利于促使企業重視銷售工作★變動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學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變動成本法提供的成本和收益資料,便于企業進行短期經營決策★采用變動成本法可以簡化成本核算工作變動成本法的優缺點缺點★變動成本法所計算出來的單位產品成本,不符合傳統的成本觀念的要求★變動成本法不能適應長期決策的需要★采用變動成本法會對所得稅產生一定的影響二、變動成本法的應用第一種觀點是采用“雙軌制”第二種觀點是采用“單軌制”第三種觀點是采用“結合制”結合制用變動成本法組織日常核算,對產品成本、存貨成本、貢獻邊際和稅前利潤,都按變動成本計算,以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在編制會計報表時,對變動成本法計算的期間成本進行調整,計算符合完全成本法的稅前凈利。結合制期末調整公式:本章思考題變動成本法的理論依據是什么?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有何相同與不同?為什么說變動成本法可以促使企業重視市場銷售?如何應用結合制?第四章本量利分析原理[教學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熟練掌握保本點、保利點和保凈利點有關公式及其應用,掌握多品種條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加權平均法。熟悉本量利分析的基本關系式、企業經營安全程度評價指標,以及幾種主要的本量利分析圖的特點。了解、前提條件和內容,了解有關因素的變動對保本點和保利點影響。一般了解多品種條件各種方法的特點及適用范圍。[教學重點]本量利分析的概念保本點、保利點和保凈利點公式[教學難點]保本點、保利點和保凈利點公式[教學課時]共計4課時第一節本量利分析概述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含義本量利分析(簡稱為CVP分析)是成本—業務量—利潤關系分析的簡稱,是指在變動成本計算模式的基礎上,以數學化的會計模型與圖式來揭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銷售量、單價、銷售額、利潤等變量之間的內在規律性聯系,為會計預測、決策和規劃提供必要的財務信息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也有人將本量利分析稱為量本利分析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成本性態分析的假定★相關范圍及線性假定★產銷平衡和品種結構穩定的假定★變動成本法的假定★目標利潤的假定本量利關系的基本公式營業利潤=銷售收入-總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貢獻邊際及其相關指標的計算公式貢獻邊際總額貢獻邊際=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單位貢獻邊際×銷售量=銷售收入×貢獻邊際率=固定成本+營業利潤單位貢獻邊際單位貢獻邊際=單價-單位變動成本=貢獻邊際總額/銷售量=銷售單價×貢獻邊際率貢獻邊際率貢獻邊際率=貢獻邊際總額/銷售收入×100%=單位貢獻邊際/單價×100%=1-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銷售收入×100%=單位變動成本/單價×100%=1-貢獻邊際率已知:某企業只生產A產品,單價p為10萬元/件,單位變動成本b為6萬元/件,固定成本a為40000萬元。20×4年生產經營能力為12500件。要求:(1)計算全部貢獻邊際指標。(2)計算營業利潤。(3)計算變動成本率。(4)驗證貢獻邊際率與變動成本率的關系。解:(1)全部貢獻邊際指標如下:單位貢獻邊際(cm)=p-b=10-6=4(萬元/件)貢獻邊際(Tcm)=cm·x=4×12500=50000(萬元)貢獻邊際率(cmR)=單位貢獻邊際/單價×100%=40000/100000×100%=40%(2)營業利潤(P)=Tcm-a=50000-40000=10000(萬元)(3)變動成本率(bR)=×100%=60000/100000×100%=60%(4)貢獻邊際率與變動成本率的關系驗證:貢獻邊際率+變動成本率=cmR+bR=40%+60%=1第二節單一品種的保本分析一、保本分析的基本概念保本分析就是研究當企業恰好處于保本狀態時本量利關系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二、保本點的確定保本點(BEP)是指能使企業達到保本狀態的業務量的總稱。單一品種的保本點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保本點銷售量,簡稱保本量,一是保本點銷售額,簡稱保本額圖解法(1)畫銷售收入線(2)畫總成本線(3)交叉點為保本點基本等式法在本量利關系基本公式的基礎上,根據保本點的定義,先求出保本量,再推算保本額的一種方法。已知:仍按例4-1資料。要求:按基本等式法計算該企業的保本點指標。解:保本量=40000/(10-6)=10000(件)保本額=10×10000=100000(萬元)貢獻邊際法三、企業經營安全程度的評價指標安全邊際指標表現形式:★安全邊際銷售量,簡稱安全邊際量★安全邊際銷售額,簡稱安全邊際額★安全邊際率保本作業率指標保本作業率又叫“危險率”,是指保本點業務量占現有或預計銷售業務量的百分比,該指標是一個反指標,越小說明越安全。安全邊際率+保本作業率=1已知:仍按例1資料。要求:(1)計算該企業的安全邊際指標。(2)計算該企業的保本作業率。(3)驗證安全邊際率與保本作業率的關系。(4)評價該企業的經營安全程度。解:(1)安全邊際指標的計算如下:安全邊際量(MS量)=x1-x0=12500-10000=2500(件)安全邊際額(MS額)=y1-y0=125000-100000=25000(萬元)安全邊際率(MSR)=20%(2)保本作業率(dR)=80%(3)安全邊際率+保本作業率=20%+80%=1(4)因為安全邊際率為20%,所以可以斷定該企業恰好處于值得注意與比較安全的臨界點。四、關于保本狀況的進一步研究若某企業不盈不虧、收支相等、利潤為零、貢獻邊際等于固定成本、安全邊際各項指標均為零、保本作業率為100%,則可以斷定該企業一定處于保本狀態。第三節盈利條件下的本量利分析一、保利點及其計算保利點是指在單價和成本水平確定情況下,為確保預先確定的目標利潤(記作TP)能夠實現,而應達到的銷售量和銷售額的統稱。具體包括保利量和保利額兩項指標。二、保凈利點及其計算保利點計算公式保凈利點又稱實現目標凈利潤的業務量。包括保凈利量和保凈利額兩種形式。三、保利成本及其計算保利成本是指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條件下,為保證目標利潤的實現,特定成本應當達到的水平,包括保利單位變動成本和保利固定成本兩項指標。四、保利單價及其計算保利單價是指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條件下,為保證目標利潤實現應當達到的單價,又稱為目標單價。五、利潤與其他因素的關系利潤=(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單位貢獻邊際×安全邊際銷售量=貢獻邊際率×安全邊際銷售額銷售利潤率=貢獻邊際率×安全邊際率第四節單一品種條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其他問題一、有關因素變動對相關指標的影響單價↑,單位貢獻邊際↑,保本點↓保利點↓,安全邊際↑單位變動成本↑,單位貢獻邊際↓,保本點↑,保利點↑,安全邊際↓固定成本↑,單位貢獻邊際不變,保本點↑,保利點↑,安全邊際↓銷售量↑,單位貢獻邊際不變,保本點不變,保利點不變,安全邊際↑單價、銷售量上升,利潤上升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上升,利潤下降二、本量利關系圖(一)、傳統式本量利關系圖其特點是它所反映的總成本是以固定成本為基礎,能在圖中清晰地反映出固定成本總額不變性的特點;同時能揭示安全邊際、保本點、利潤三角區與虧損三角區的關系。按坐標圖橫軸所代表的業務量不同,又可分將其分為標準式本量利關系圖和金額式本量利關系圖。(二)、貢獻式本量利關系圖貢獻式本量利關系圖是一種將固定成本置于變動成本線之上,能直觀地反映貢獻邊際、固定成本及利潤之間關系的圖形。三、利潤—業務量式本量利關系利潤—業務量式本量利關系圖是一種以橫軸代表業務量,縱軸代表利潤或貢獻邊際,能直觀地反映業務量與貢獻邊際、固定成本及利潤之間關系的圖形。第五節多品種條件下的本量利分析一、綜合貢獻邊際率法已知:甲企業組織三種產品的生產經營,20×4年全廠預計發生固定成本300000萬元,各種產品的預計銷量、單價、單位變動成本等的計劃資料如表4—2所示,假定目標利潤為150000萬元。項目品種銷量xi單價pi單位變動成本bi銷售收入pxi貢獻邊際Tcmi貢獻邊際率cmRi(甲)欄①②③④=①×②⑤=①×(②-③)⑥=⑤÷④A100000件108.5100000015000015%B25000臺201650000010000020%C10000套502550000025000050%要求:(1)用計劃總額法計算綜合貢獻邊際率;(2)測算20×4年該企業的綜合保本額;(3)計算該企業的綜合保利額。解:(1)根據表4—2資料,可以計算出:全廠計劃銷售收入總額=1000000+500000+500000=2000000(萬元)貢獻邊際總額=150000+100000+250000=500000(萬元)綜合貢獻邊際率=×100%=25%(2)20×4年該企業的綜合保本額=1200000(萬元)(3)該企業的綜合保利額=1800000(萬元)上述三種計算綜合貢獻邊際率的方法其實質是一樣的,只是它們分別適用于掌握資料詳略不同的各種情況。盡管加權平均法要求掌握比其他兩法更詳細更具體的資料,但它也因能夠提供比其他兩法更為有用的信息而更具有實用性。由于在管理會計實務中,大多按加權平均法計算綜合貢獻邊際率,故也有人將綜合貢獻邊際率法直接稱為加權平均法。鑒于銷售額比重會影響到綜合貢獻邊際率水平,因而銷售額比重即品種結構因素必然構成影響多品種本量利關系的另一要素。顯然,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企業應積極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貢獻邊際率水平較高的產品的銷售比重,降低貢獻邊際率水平較低的產品的銷售比重,從而提高企業的綜合貢獻邊際率水平,達到降低全廠保本額和保利額的目的。綜合貢獻邊際率法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企業應積極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貢獻邊際率水平較高的產品的銷售比重,降低貢獻邊際率水平較低的產品的銷售比重,從而提高企業的綜合貢獻邊際率水平,達到降低全廠保本額和保利額的目的。已知:假定例4-9中的A、B、C三種產品的銷售比重由原來的50%、25%、25%轉變為25%、25%、50%,它們的貢獻邊際率和全廠固定成本均不變。要求:計算銷售結構變化后的綜合保本額。解:綜合貢獻邊際率=15%×25%+20%×25%+50%×50%=3.75%+5%+25%=33.75%綜合保本額=300000/33.75%≈888888.89(萬元)二、順序法順序法是指按照事先規定的品種順序,依次用各種產品的貢獻邊際補償全廠的固定成本,進而完成多品種條件下本量利分析任務的一種方法。在順序法下,可以采用列表法和圖示法計算保本額和保利額。列表法三、聯合單位法聯合單位法是指在事先掌握多品種之間客觀存在的相對穩定產銷實物量比例的基礎上,確定每一聯合單位的單價和單位變動成本,進行多品種條件下本量利分析的一種方法。某產品保本量=聯合保本量×該產品銷量比某產品保利量=聯合保利量×該產品銷量比已知:仍按例4-7資料。要求:用聯合單位法進行保本分析。解:(1)確定產品銷量比A∶B∶C=10∶2.5∶1(2)聯合單價=10×10+20×2.5+50×1=200(萬元/聯合單位)(3)聯合單位變動成本=8.5×10+16×2.5+25×1=150(萬元/聯合單位)(4)聯合保本量=300000/(200-150)=6000(聯合單位)(5)計算各種產品保本量:A產品保本量=6000×10=60000(件)B產品保本量=6000×2.5=15000(臺)C產品保本量=6000×1=6000(套)(6)計算各種產品保本額:A產品保本額=10×60000=600000(萬元)B產品保本額=20×15000=300000(萬元)C產品保本額=50×6000=300000(萬元)四、分算法分算法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將全廠固定成本按一定標準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然后再對每一個品種分別進行本量利分析的方法。已知:仍按例4-7資料。要求:用分算法進行保本分析(假定固定成本按貢獻邊際的比重分配)。解:固定成本分配率=300000/500000=0.6分配給A產品的固定成本=150000×0.6=90000(萬元)分配給B產品的固定成本=100000×0.6=60000(萬元)分配給C產品的固定成本=250000×0.6=150000(萬元)A產品的保本量=90000(10-8.5)=60000(件)A產品的保本額=10×60000=600000(萬元)同理,B產品和C產品的保本量分別為15000臺和6000套;它們的保本額均為300000萬元。五、主要品種法主要品種法是指在特定條件下,通過在多種產品中確定的一種主要品種,完成多品種條件下本量利分析任務的一種方法。以貢獻邊際額為標志確定主要品種。已知:某企業生產三種產品,有關資料如表4—4所示;本期發生的固定成本為400萬元。品種銷售收入貢獻邊際貢獻邊際率金額比重金額比重甲225022.5%90090%40%乙1001%808%80%丙765076.5%202%0.26%合計10000100%1000100%-要求:(1)如果分別以銷售額和貢獻邊際率作為判斷主要品種的標志,應當選擇哪種產品作為主要品種;(2)以貢獻邊際作為判斷主要品種的標志,計算企業本期最保守的保本額。解:(1)如果以銷售額為判斷標志,則丙產品應為主要品種;如果以貢獻邊際率為判斷標志,則乙產品應為主要品種。(2)以貢獻邊際作為判斷主要品種的標志,應以甲產品為主要品種企業最保守的保本額=甲產品保本額=400/40%=1000(萬元)第六節保本點的敏感性分析一、敏感性分析的前提有限因素的假定因素不相關假定相同變動幅度假定影響效果相同假定二、保本點敏感性分析保本點敏感性分析是指在現有或預計銷售量的基礎上測算影響保本點的各個因素單獨達到什么水平度時仍能確保企業不虧損的一種敏感性分析方法。已知:某企業只經營一種產品,20′3年實際銷售量10000件,單價為100元/件,單位變動成本為70元/件,固定成本200000元,實現利潤100000元。要求:(1)假定20′4年各種條件均不變,計算該年的保本量;(2)進行該年的保本點敏感性分析。解:(1)依題意計算,得保本量=200000/(100-70)≈6666.67=6667(件)(2)依題意計算,得保本單價=70+200000/10000=90(元/件)保本單位變動成本=100–200000/10000=80(元/件)保本固定成本=(100-70)′10000=300000(元)只要20′4年單價不低于90元/件,或者單位變動成本不超過80元/件,或者固定成本不超過300000元,該企業就不會虧損。第五章預測分析[教學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掌握定性和定量兩類預測分析方法的特征。熟練掌握平滑指數法和修正的時間序列回歸法的應用。重點掌握目標利潤的預測方法;熟悉成本預測和資金需用量預測的主要方法。了解預測分析的概念、特點、基本程序及其主要內容。一般了解銷售預測的各種方法的特點及其適用范圍。[教學重點]平滑指數法目標利潤的預測方法[教學難點]目標利潤的預測方法[教學課時]共計4課時第一節預測分析概述預測分析的意義預測分析的特點成本預測的程序預測分析的方法第二節銷售預測一、判斷分析法的種類和特點推銷員判斷法綜合判斷法專家判斷法二、趨勢外推分析法的種類及其應用平均法修正的時間序列回歸法平均法◆算術平均法【例5-2】◆移動平均法【例5-3】平滑指數法進行近期預測或銷量波動較大時的預測,應采用較大的平滑指數;進行長期預測或銷量波動較小時的預測,可采用較小的平滑指數。修正的時間序列回歸法未經過修正的回歸系數a、b的計算公式:修正的時間序列回歸法如果按照時間序列的特點對t值進行修正,使Σt=0,則a、b回歸系數的計算公式簡化為:三、因果預測分析法的程序及應用因果預測分析法的程序:●確定影響銷量的主要因素●確定銷量y與xi之間的數量關系,建立因果預測模型●據未來有關自變量xi變動情況,預測銷售量因果預測分析法的程序及應用指標建立法的應用回歸分析法的應用四、產品壽命周期分析法原理產品壽命周期各階段☆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產品壽命周期分析法原理在萌芽期,可采用判斷分析法進行預測;在成長期可采用因果法或修正的時間序列回歸法進行預測;成熟期最好采用平均法。第三節利潤預測一、目標利潤的預測分析目標利潤是指企業在未來一段期間內,經過努力應該達到的最優化利潤控制目標。目標利潤應體現如下原則:※可行性※客觀性※嚴肅性※指導性目標利潤的預測步驟調查研究,確定利潤率標準計算目標利潤基數確定目標利潤修正值最終下達目標利潤、分解落實納入預算體系確定利潤率標準從可供選擇的利潤率的計算口徑上看,主要包括:銷售利潤率、產值利潤率、資金利潤率等。計算目標利潤基數目標利潤基數=有關利潤率標準×相關預計指標確定目標利潤修正值進行利潤的敏感性分析,比較目標利潤基數與目標利潤預測值。最終下達目標利潤、分解落實納入預算體系目標利潤一經確定就應立即納入預算執行體系,層層分解落實,以此作為采取相應措施的依據。二、利潤敏感性分析(一)利潤敏感性分析的意義利潤敏感性分析是研究當制約利潤的有關因素發生某種變化時對利潤所產生影響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利潤影響大的因素為利潤靈敏度高,反之則稱為利潤靈敏度低。(二)利潤敏感性分析的假定四個因素的假定(三)利潤靈敏度指標的計算及其排列規律利潤靈敏度指標又叫利潤受有關因素變動影響的靈敏度指標,簡稱靈敏度指標。特定因素的靈敏度指標是指該因素按有關假定單獨變動百分之一后使利潤增長的百分比指標。利潤靈敏度指標的計算公式利潤靈敏度指標的排列規律在企業正常盈利的條件下,利潤靈敏度指標的排列規律:★單價的靈敏度指標總是最高★銷售量的靈敏度指標不可能最低★S1-S2=S3★S3-S4=1%(四)利潤靈敏度指標的應用預測任一因素以任意幅度單獨變動對利潤的影響程度測算多個因素以任意幅度同時變動對利潤的影響程度測算為實現既定的目標利潤變動率應采取的單項措施預測為實現確保企業不虧損的因素變動率極限預測任一因素以任意幅度單獨變動對利潤的影響程度測算多個因素以任意幅度同時變動對利潤的影響程度測算為實現既定的目標利潤變動率應采取的單項措施預測為實現確保企業不虧損的因素變動率極限三、經營杠桿系數在利潤預測中的應用經營杠桿的涵義經營杠桿系數及其計算經營杠桿系數的變動規律經營杠桿系數在利潤預測中的應用經營杠桿的涵義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銷售業務量一定程度的變動會使利潤以更大幅度變動,人們將這種利潤變動率大于業務量變動率的特殊現象稱為企業具有經營杠桿效應。經營杠桿系數及其計算經營杠桿系數的變動規律★只要固定成本不等于零,經營杠桿系數恒大于1?!镌谇昂笃趩蝺r、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產銷量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產銷量越小,經營杠桿系數越大。所以產銷量的變動與經營杠桿系數的變動方向相反?!锍杀局笜说淖儎优c經營杠桿系數的變動方向相同。★單價的變動與經營杠桿系數的變動方向相反?!镌谕划a銷量水平上,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利潤變動幅度就越大,從而風險也就越大。經營杠桿系數在利潤預測中的應用預測產銷業務量變動對利潤的影響預測利潤額=基期利潤×(1+產銷量變動率×經營杠桿系數)預測為實現目標利潤應采取的調整產銷量措施第三節概率分析法及其在利潤預測中的應用分析程序:☆針對特定分析對象確定其未來可能出現每一種事件,并為每一事件的發生估計一個概率☆根據因素的各個隨機變量及其估計概率,編制概率分析表,并計算期望值☆根據因素的期望值或在此基礎上求得的有關指標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第四節成本與資金需要量的預測一、成本預測■成本預測的程序■成本預測的方法成本預測的程序提出目標成本草案預測成本的發展趨勢修訂目標成本成本預測的方法◎歷史資料分析法※高低點法※回歸直線法※加權平均法◎因素預測法◎定額測算法◎預計成本測算法加權平均法二、資金需要量的預測此法是指以未來銷售收入變動的百分比為主要參數,考慮隨銷量變動的資產負債項目及其他因素對資金的影響,從而預測未來需要追加的資金量的一種定量方法。ΔF=K·(A-L)-D-R+M本章思考題修正的回歸直線法與回歸直線法在銷量預測中應用有何不同?目標利潤預測與利潤敏感性分析涵義相同嗎?在盈利條件下,利潤靈敏度指標有怎樣的排列規律?如何確定目標成本?第六章短期經營決策[教學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熟練掌握差別損益分析法、相關損益分析法和成本無差別點法在生產經營決策分析中的應用技巧。重點掌握不同生產經營決策方案條件下的增量成本、機會成本和專屬成本的內容與計算方法。掌握成本加成定價法和利潤無差別點法在定價決策中的應用;熟悉定價策略。了解決策分析的概念、原則和程序;一般了解短期經營決策的目標、決策方案的類型和相關因素。[教學重點]差別損益分析法相關損益分析法成本無差別點法[教學難點]成本加成定價法利潤無差別點法[教學課時]共計4課時第一節決策分析概述決策分析的涵義決策分析的特點決策分析的原則決策分析的程序決策分析的分類第二節短期經營決策的相關概念一、生產經營能力最大生產經營能力正常生產經營能力剩余生產經營能力追加生產經營能力二、相關業務量相關業務量是指在短期經營決策中必須認真考慮的、與特定決策方案相聯系的產量或銷量。三、相關收入相關收入是指與特定決策方案相聯系的、能對決策產生重大影響的、在短期經營決策中必須予以充分考慮的收入,又稱有關收入。如果某項收入只屬于某個經營決策方案,即若有這個方案存在,就會發生這項收入,若該方案不存在,就不會發生這項收入,那么,這項收入就是相關收入。四、相關成本關成本是指與特定決策方案相聯系的、能對決策產生重大影響的、在短期經營決策中必須予以充分考慮的成本。如果某項成本只屬于某個經營決策方案,即若有這個方案存在,就會發生這項成本,若該方案不存在,就不會發生這項成本,那么,這項成本就是相關成本。相關成本包括增量成本、邊際成本、機會成本、估算成本、重置成本、付現成本、專屬成本、加工成本、可分成本、可延緩成本和可避免成本等。無關成本包括沉沒成本、共同成本、聯合成本、不可延緩成本和可避免成本等。第三節短期經營決策的一般方法一、單位資源貢獻邊際分析法當企業生產只受到某一項資源的約束,并已知備選方案中各種產品的單位貢獻邊際和單位產品資源消耗額的條件下,可考慮采用單位資源貢獻邊際法進行短期經營決策。二、貢獻邊際總額分析法當有關決策方案的相關收入均不為零,相關成本全部為變動成本時,可以將貢獻邊際總額作為決策評價指標。判斷標準哪個方案的該項指標大,哪個方案為優三、差別損益分析法差別損益=差別收入-差別成本其中:差別收入等于兩方案相關收入之差,即ΔR=RA–RB差別成本等于兩方案相關成本之差,即ΔC=CA-CB四、相關損益分析法相關損益=相關收入-相關成本五、相關成本分析法判斷標準哪個方案的相關成本最低,哪個方案最優。六、成本無差別點法成本無差別點業務量是指能使兩方案總成本相等的業務量。記作x0?!蛉魳I務量大于成本分界點X0時,則固定成本較高的A方案優于B方案;◎當業務量小于成本分界點X0時,則固定成本較低的B方案優于A方案;◎若業務量恰好等于成本分界點X0時,則兩方案的成本相等,效益無差別。七、利潤無差別點法利潤無差別點銷量是指某種產品為確保原有盈利能力,在調價后應至少達到的銷售量指標?!羧粽{價后可望實現銷量大于利潤無差別點銷量,則可考慮調價;◆若調價后可望實現銷量小于利潤無差別點銷量,則不能調價;◆若調價后可望實現銷量等于利潤無差別點銷量,則調價與不調價效益一樣。八、直接判斷法直接判斷法是指通過比較方案是否具備有關判斷條件直接作出決策的方法。九、微分極值法程序:●建立相關的數學模型y=f(x)●對函數模型求一階導數y'=f'(x)●根據y'=f'(x)=0的等式求極值點[x0,f(x0)]●根據決策方案的資料進行適當調整十、線性規劃法程序□確定約束條件□確定目標函數□確定可能極值點□確定最優組合第四節生產決策(1)

——是否生產的決策一、是否繼續生產虧損產品的決策在相對剩余生產經營能力無法轉移的情況下,只要虧損產品能提供正的貢獻邊際總額,就應繼續生產。是否繼續生產虧損產品的決策在相對剩余生產經營能力可以轉移的情況下,只要虧損產品的貢獻邊際總額大于與相對剩余生產經營能力轉移有關的機會成本,就應當繼續生產。二、是否增產虧損產品的決策企業已具備增產能力,且無法轉移,如果不應當停止生產某虧損產品,那么就應當增產該虧損產品。是否增產虧損產品的決策企業已具備增產能力,但可以轉移,應區分不同情況,做出決策。企業尚不具備增產虧損產品的能力,也應區分不同情況,做出決策。三、是否接受低價追加訂貨的決策情況一如果追加訂貨量小于或等于企業的絕對剩余生產能力,絕對剩余生產能力無法轉移,在這種情況下,只要追加訂貨的單價大于該產品的單位變動生產成本,就應當接受追加訂貨。是否接受低價追加訂貨的決策情況二如果企業的絕對剩余生產能力可以轉移,在這種情況下,出現機會成本,可以采用差別損益分析法進行決策。是否接受低價追加訂貨的決策情況三如果追加訂貨沖擊正常任務,在這種情況下,“接受追加訂貨”方案的相關成本中除了包括按絕對剩余生產能力計算的增量成本外,還必然涉及到因沖擊正常任務、減少正常收入而帶來的機會成本Ⅱ。如果因為被沖擊的正常任務無法正常履行合同,需要支付違約賠償金,應將其視為“接受追加訂貨”方案的專屬成本。是否接受低價追加訂貨的決策情況四如果訂貨企業有特殊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要完成追加訂貨必須追加投入一定的專屬成本。第五節生產決策(2)

——生產什么的決策一、新產品開發的品種決策情況一在新產品開發的品種決策中,如果有關方案均不涉及追加專屬成本,可以用單位資源貢獻邊際分析法直接進行新產品開發的品種決策。如果已知業務量,可以采用貢獻邊際總額分析法進行決策。新產品開發的品種決策情況二當新產品開發的品種決策方案中涉及追加專屬成本時,可以考慮使用差別損益分析法進行決策。二、是否轉產某種產品的決策若企業不改變經營方向,利用現有生產經營條件調整個別品種結構,停止某一產品的生產,將其生產能力用于開發其他產品或增加其他產品產量,這類決策一般可采用貢獻邊際總額分析法。三、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決策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決策,是指企業對于那種既可以直接出售,又可以經過深加工變成產成品之后再出售的半成品所作的決策。無論何種情況下的決策,半成品成本均屬于沉沒成本,決策中不予考慮。只有追加的加工成本才屬于決策的相關成本。四、聯產品是否深加工的決策聯產品是指通過對同一種原料按照同一工藝過程加工,所產出的性質相近、價值相差不多的多種產品的統稱。進行此類決策,聯合成本為無關成本,不予考慮,可分成本為相關成本,必須考慮。第六節生產決策(3)——怎樣生產的決策一、零部件自制或外購的決策如果企業已經有能力自制零部件,則與自制能力有關的固定生產成本就屬于沉沒成本,在決策中,不應予考慮。零部件自制或外購的決策如果企業尚不具備自制能力,且零部件的全年需用量不確定的情況下,可采用成本無差別點法進行決策。二、不同生產工藝技術方案的決策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由于勞動生產率高、勞動強度低、材料消耗少,可能導致較低的單位變動成本,但往往采用較先進的設備裝置,導致固定成本高;而采用傳統的生產工藝技術時,情況就會相反。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成本無差別點法進行決策。三、追加任務交給誰獨立完成的決策當公司下屬的若干個分廠同時具備獨立完成某一生產任務的剩余生產能力時,應將任務下達給哪個分廠?正確的做法是:在不涉及追加專屬成本時,以各分廠單位變動成本孰低作為取舍標準;在涉及專屬成本時,則應采用相關成本分析法進行決策。第七節不確定條件下的生產決策一、以成本為導向的定價決策方法完全成本法下價格=單位產品生產成本×(1+成本毛利率)其中:成本毛利率=(利潤+非生產成本)/生產成本以成本為導向的定價決策方法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定價決策方法邊際分析法在最優售價決策中的應用利潤無差別點法在調價決策中的應用利潤增量法在調價決策中的應用邊際分析法在最優售價決策中的應用按照微分極值原理,如果利潤的一階導數為零,即邊際利潤為零,邊際收入等于邊際成本,此時的利潤達到極大值。這時的售價就是最優售價。如果確實無法找到能使“邊際利潤等于零”的售價,也可以根據“邊際利潤為不小于零的最小值”這個條件,來判斷最優售價的位置。利潤增量法在調價決策中的應用如果調價不會直接涉及成本水平,而且最大生產能力能滿足調價需要,又不能轉移,則可通過計算調價后的利潤增量來判斷調價方案的可行性,這種方法稱為利潤增量法。利潤增量法在調價決策中的應用當調低價格時,Δx>0,Δp<0。若ΔP>0,即調價增加的貢獻邊際額大于因調價減少的銷售收入,則調價有利可圖;否則當ΔP<0時,調價不可行。當調高價格時,Δx<0,Δp>0。若ΔP>0,即調價增加的銷售收入大于調價減少的貢獻邊際額,方案可行;反之則不可行。三、以特殊要求為導向的定價決策方法保利定價法及其應用保本定價法極限定價法五、定價策略新產品定價策略系列產品定價策略心理定價策略分期收款定價策略彈性定價策略本章思考題如果資料中既涉及收入又涉及成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進行決策?第七章長期投資決策[教學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熟練掌握投資回收期、凈現值和內部收益率等主要的投資決策評價指標的計算技巧。掌握評價方案財務可行性的各項標準,并能作出投資決策。熟悉長期投資決策評價指標及其分類。一般了解各種投資決策評價指標的優缺點。[教學重點]投資回收期凈現值內部收益率[教學難點]投資回收期凈現值內部收益率[教學課時]共計8課時第一節長期投資決策概述☆投資及長期投資的含義☆長期投資的分類☆長期投資的基本特點☆長期投資決策及其特點☆長期投資決策的意義一、投資及長期投資的含義☆狹義的投資是指企業向那些并非直接為本單位使用的財產項目投入資金,并以利息、使用費、股利或租金收入等形式獲取收益,使得資金增值的行為。如購買其他企業的股票與債券,購買用于對外租賃的設備,等等。☆廣義的投資則泛指企業投入財力,以期在未來一定期間內獲取報酬或更多收益的活動。二、長期投資的分類三、長期投資決策的基本特點☆投入資金的數額多☆對企業影響的持續時間長☆資金回收的速度慢☆蒙受風險的可能性大第二節關于長期投資項目的幾個基本概念

投資項目的含義

投資項目的主體

項目計算期的構成

原始總投資與投資總額的構成

投資項目的類型

項目投資資金的投入方式一、投資項目的含義

項目投資決策的具體對象稱為投資項目,簡稱為項目二、投資項目的主體

項目投資的主體是投資行為的發出者,即投資者

企業項目投資的直接投資主體就是企業本身

還包括自有資金提供者和借入資金投資者三、項目計算期的構成項目計算期(n)=建設期+生產經營期=s+p【例7-1】項目計算期的計算已知:企業擬購建一項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為10年。要求:就以下各種不相關情況分別確定該項目的項目計算期。(1)在建設起點投資,當年完工并投產。(2)建設期為一年。解:(1)項目計算期=0+10=10(年)(2)項目計算期=1+10=11(年)四、原始總投資與投資總額的構成原始總投資=建設投資+流動資金投資其中:建設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開辦費投資五、流動資金投資【例7-2】項目投資有關參數的計算已知:企業擬新建一條生產線,需要在建設起點一次投入固定資產投資100萬元,無形資產投資10萬元。建設期為1年,建設期資本化利息為6萬元,全部計入固定資產原值。投產第一年預計流動資產需用額為30萬元,流動負債需用額為15萬元;投產第二年預計流動資產需用額為40萬元,流動負債需用額為20萬元。要求:計算該項目的下列指標:(1)固定資產原值;(2)流動資金投資額;(3)建設投資;(4)原始總投資;(5)投資總額;(6)指出流動資金投資的投資方式和在項目計算期內的投資時間。解:(1)固定資產原值=100+6=106(萬元)(2)投產第一年的流動資金需用額=30-15=15(萬元)首次流動資金投資=15-0=15(萬元)投產第二年的流動資金需用額=40-20=20(萬元)投產第二年的流動資金投資額=20-15=5(萬元)流動資金投資合計=15+5=20(萬元)(3)建設投資=100+10=110(萬元)(4)原始總投資=110+20=130(萬元)(5)投資總額=130+6=136(萬元)(6)該項目的流動資金分兩次投入,第一次是在項目計算期的第2年年初投入的,第二次是在項目計算期的第3年年初投入的七、投資項目的類型新建項目◎單純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完整工業投資項目更新改造項目八、項目投資的投入方式一次投入◎在建設起點一次投入◎在建設期末一次投入分次投入◎在建設期內分次投入◎在建設期和試產期分次投入第三節現金流量現金流量的定義現金流量的作用確定現金流量存在的困難確定現金流量的假設現金流量的內容現金流量的估算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凈現金流量的涵義凈現金流量的簡化計算公式凈現金流量計算舉例現金流量的定義在項目投資決策中,現金流量是指投資項目在其計算期內因資本循環而可能或應該發生的各項現金流入量與現金流出量的統稱。確定現金流量的假設□投資項目的類型假設□財務可行性分析假設□全投資假設□建設期投入全部資金假設□經營期與折舊年限一致假設□時點指標假設□確定性因素假設現金流量的內容

——完整工業投資項目的現金流量現金流入量△營業收入△回收固定資產余值△回收流動資金△其他現金流入量現金流量的內容

——單純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現金流量現金流入量△增加的營業收入△回收固定資產余值現金流量的內容

——更新改造項目的現金流量現金流入量△因使用新固定資產而增加的營業收入△處置舊固定資產的變現凈收入△新舊固定資產回收固定資產余值的差額現金流量的估算

——經營成本的估算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管理會計現金流量表與財務會計現金流量表的區別反映的對象不同期間特征不同結構不同勾稽關系不同信息屬性不同凈現金流量的涵義凈現金流量又稱現金凈流量,是指在項目計算期內由每年現金流入量與同年現金流出量之間的差額所形成的序列指標。凈現金流量的簡化計算公式

——完整工業投資項目建設期凈現金流量的簡化計算公式凈現金流量的簡化計算公式

——完整工業投資項目【例7-3】完整工業投資項目的凈現金流量計算已知:某工業項目需要原始投資125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開辦費投資50萬元,流動資金投資200萬元。建設期為1年,建設期發生與購建固定資產有關的資本化利息1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和開辦費投資于建設起點投入,流動資金于完工時,即第1年末投入。該項目壽命期10年,固定資產按直線法折舊,期滿有100萬元凈殘值;開辦費于投產當年一次攤銷完畢。從經營期第1年起連續4年每年歸還借款利息110萬元;流動資金于終結點一次回收。投產后每年獲凈利潤分別為10萬元、110萬元、160萬元、210萬元、260萬元、300萬元、350萬元、400萬元、450萬元和500萬元。要求:按簡化方法計算項目各年凈現金流量。解:依題意計算如下指標:(1)項目計算期n=1+10=11(年)(2)固定資產原值=1000+100=1100(萬元)(3)固定資產年折舊=(1100-100)/10=100(萬元)(共10年)(4)建設期凈現金流量:NCF0=-(1000+50)=-1050(萬元)NCF1=-200(萬元)(7)經營期凈現金流量:NCF2=10+100+50+110+0=270(萬元)NCF3=110+100+0+110+0=320(萬元)NCF4=160+100+0+110+0=370(萬元)NCF5=210+100+0+110+0=420(萬元)NCF6=260+100+0+0+0=360(萬元)NCF7=300+100+0+0+0=400(萬元)NCF8=350+100+0+0+0=450(萬元)NCF9=400+100+0+0+0=500(萬元)NCF10=450+100+0+0+0=550(萬元)NF11=500+100+0+0+(100+200)=900(萬元)凈現金流量的簡化計算公式

——單純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期凈現金流量的簡化計算公式凈現金流量的簡化計算公式

——單純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例7-4】單純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凈現金流量計算(不考慮所得稅因素)已知:企業擬購建一項固定資產,需投資1000萬元,按直線法折舊,使用壽命10年。預計投產后每年可使企業多獲營業利潤100萬元。假定本例不考慮所得稅因素。要求:就以下各種不相關情況用簡化方法分別計算項目的凈現金流量。(1)在建設起點投入自有資金1000萬元,當年完工并投產,期末無殘值。(2)建設期為一年,其余條件同(1)。(3)期滿有凈殘值100萬元,其余條件同(1)。(4)建設期為一年,年初年末分別投入500萬元自有資金,期末無殘值。(5)在建設起點一次投入借入資金1000萬元,建設期為一年,發生建設期資本化利息100萬元,期末有凈殘值100萬元;在經營期的頭3年中,每年歸還借款利息110萬元(假定營業利潤不變)。解:依題意計算有關指標在第(1)(2)(3)(4)種情況下固定資產原值=1000+0=1000(萬元)在第(5)種情況下固定資產原值=1000+100=1100(萬元)在第(1)(2)(4)種情況下年折舊=(1000-0)/10=100(萬元)在第(3)種情況下年折舊=(1000-100)/10=90(萬元)在第(5)種情況下年折舊=(1100-100)/10=100(萬元)在第(2)(4)(5)種情況下項目計算期n=1+10=11(年)在第(1)(3)種情況下項目計算期n=0+10=10(年)在第(1)(2)(4)種情況下回收額為零在第(3)(5)種情況下回收額=100(萬元)按簡化公式計算的各種情況下每年凈現金流量分別為:(1)NCF0=-1000萬元NCF1~10=100+100=200(萬元)(2)NCF0=-1000萬元NCF1=0NCF2~11=100+100=200(萬元)(3)NCF0=-1000萬元NCF1~9=100+90=190(萬元)NCF10=100+90+100=290(萬元)(4)NCF0~1=-500萬元NCF2~11=100+100=200(萬元)(5)NCF0=-1000萬元NCF1=0NCF2~4=100+100+110=310(萬元)NCF5~10=100+100=200(萬元)NCF11=100+100+100=300(萬元)【例7-5】單純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凈現金流量計算(考慮所得稅因素)已知:某固定資產項目需要一次投入價款1000萬元,資金來源為銀行借款,年利息率10%,建設期為1年。該固定資產可使用10年,按直線法折舊,期滿有凈殘值100萬元。投入使用后,可使經營期第1~7年每年產品銷售收入(不含增值稅)增加803.9萬元,第8~10年每年產品銷售收入(不含增值稅)增加693.9萬元,同時使第1~10年每年的經營成本增加370萬元。該企業的所得稅率為33%,不享受減免稅待遇。投產后第7年末,用稅后利潤歸還借款的本金,在還本之前的經營期內每年末支付借款利息110萬元,連續歸還7年。要求:分別按簡化公式計算和按編制現金流量表兩種方法計算該項目凈現金流量(中間結果保留一位小數)。解:計算以下相關指標:1)項目計算期=1+10=11(年)(2)建設期資本化利息=1000×10%=100(萬元)固定資產原值=1000+100=1100(萬元)(3)年折舊=(1100-100)/10=100(萬元)(4)經營期第1~7年每年總成本增加額=370+100+0+110=580(萬元)經營期第8~10年每年總成本增加額=370+100+0+0=470(萬元)(5)經營期第1~7年每年營業利潤增加額=803.9-580=223.9(萬元)經營期第8~10年每年營業利潤增加額=693.9-470=223.9(萬元)(6)每年應交所得稅增加額=223.9×33%≈73.9(萬元)(7)每年凈利潤增加額=223.9-73.9=150(萬元)凈現金流量計算方法一:按簡化公式計算的建設期凈現金流量為NCF0=-1000萬元NCF1=0按簡化公式計算的經營期凈現金流量為NCF2~8=150+100+110=360(萬元)NCF9~10=150+100+0=250(萬元)NCF11=150+100+100=350(萬元)凈現金流量計算方法二:

編制該項目的現金流量表,如表7-2所示。表7—2某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現金流量表(全部投資)價值單位:萬元由此可見,兩種計算方法的結果完全一致。凈現金流量的簡化計算公式

——更新改造投資項目如果更新改造投資項目的固定資產投資均在建設期內投入,建設期不為零,且建設期末不發生新固定資產投資,也不涉及追加流動資金投資,則建設期的簡化公式為:凈現金流量的簡化計算公式

——更新改造投資項目如果更新改造投資項目的固定資產投資均在建設期內投入,建設期不為零,且建設期末不發生新固定資產投資,也不涉及追加流動資金投資,則經營期的簡化公式為:【例7-6】固定資產更新改造投資項目的凈現金流量計算已知:某企業打算變賣一套尚可使用5年的舊設備,另購置一套新設備來替換它。取得新設備的投資額為180000元,舊設備的折余價值為90151元,其變價凈收入為80000元,到第5年末新設備與繼續使用舊設備屆時的預計凈殘值相等。新舊設備的替換將在當年內完成(即更新設備的建設期為零)。使用新設備可使企業在第1年增加營業收入50000元,增加經營成本25000元;從第2~5年內每年增加營業收入60000元,增加經營成本30000元。設備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企業所得稅率為33%,假設處理舊設備不涉及營業稅金,全部資金來源均為自有資金。要求:用簡算法計算該更新設備項目的項目計算期內各年的差量凈現金流量(NCFt)。(不保留小數)解:計算以下相關指標(1)更新設備比繼續使用舊設備增加的投資額=新設備的投資-舊設備的變價凈收入=180000-80000=+100000(元)(2)經營期第1~5每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舊=100000/5=+20000(元)(3)經營期第1年總成本的變動額=該年增加的經營成本+該年增加的折舊=25000+20000=+45000(元)(4)經營期第2~5年每年總成本的變動額=30000+20000=50000(元)(5)經營期第1年營業利潤的變動額=50000-45000=+5000(元)(6)經營期第2~5年每年營業利潤的變動額=60000-50000=+10000(元)(7)因舊設備提前報廢發生的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為:舊固定資產折余價值-變價凈收入=90151-80000=10151(元)(8)經營期第1年因營業利潤增加而導致的所得稅變動額為:5000×33%=+1650(元)(9)經營期第2~5年每年因營業利潤增加而導致的所得稅變動額為:10000×33%=+3300(元)(10)經營期第1年因舊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發生凈損失而抵減的所得稅額為:10151×33%≈3350(元)(11)經營期第1年因營業利潤增加而增加的凈利潤=5000-1650=+3350(元)(12)經營期第2~5年每年因營業利潤增加而增加的凈利潤=10000-3300=+6700(元)按簡化公式確定的建設期差量凈現金流量為:NCF0=-(180000-80000)=-100000(元)按簡化公式計算的經營期差量凈現金流量為:NCF1=3350+20000+3350=26700(元)NCF2~5=6700+20000=26700(元)第四節貨幣時間價值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貨幣時間價值的計算制度一次性收付款項終值與現值的計算系列收付款項終值與現值的計算年金終值與現值的計算貨幣時間價值的其他問題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貨幣時間價值是作為資本(或資金)使用的貨幣在其被運用的過程中隨時間推移而帶來的那部分增殖價值,其實質是貨幣所有者讓渡其使用權而參與社會財富分配的一種形式。貨幣時間價值的計算制度利息計算制度★單利制★復利制貨幣時間價值的計算制度單利制指當期利息不計入下期本金,從而不改變計息基礎,各期利息額不變的計算制度。復利制指當期未被支取的利息計入下期本金,改變計息基礎,使每期利息額遞增,利上生利的計息制度。【例7-7】兩種計息制度的比較

已知:某人一次存入銀行1000元,為期5年,年利率為10%。要求:分別按兩種計息制度計算各年當期利息、各年末本利和,以及五年的利息情況。解:計算結果如表7—3所示。表7—3單利制與復利制的比較價值單位:元一次性收付款項終值與現值的計算在某一特定時點上發生的某項一次性付款(或收款)業務,經過一段時間后再發生相應的一次性收款(或付款)業務,稱為一次性收付款項。一次性收付款項終值的計算一次性收付款項終值的計算終值(F)=現值×(1+利率)時期=P·(1+i)n=現值×終值系數=P·(F/P,i,n)【例7-8】一次性收付款項終值的計算已知:仍按例7-7資料。要求:計算第五年末年存款到期后的本利和。解:依題意,這是個已知現值P,求復利終值F的問題∵現值P=1000元,利率i=10%,存款期n=5年∴終值(F)=P·(1+i)n=1000×(1+10%)5或=P·(F/P,10%,5)=1000×1.61051=1610.51(元)一次性收付款項現值的計算一次性收付款項現值的計算折現是一次性收付款項終值計算的逆運算現值(P)=終值×(1+利率)-時期=F·(1+i)-n=終值×現值系數=F·(P/F,i,n)【例7-9】一次性收付款項現值的計算已知:某企業打算在年初存入一筆資金,3年后一次取出本利和100000元,年復利率(折現率)為6%。要求:計算該企業現在應存多少錢。解:依題意,這是個已知終值F,求復利現值P的問題∵終值F=100000元,利率i=6%,存款期n=3年∴現值(P)=F·(1+i)-n=100000×(1+6%)-3≈83962(元)或=F(P/F,i,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