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狼(教師版)-2022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同步講練(部編版)江蘇初中語文_第1頁
第18課 狼(教師版)-2022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同步講練(部編版)江蘇初中語文_第2頁
第18課 狼(教師版)-2022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同步講練(部編版)江蘇初中語文_第3頁
第18課 狼(教師版)-2022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同步講練(部編版)江蘇初中語文_第4頁
第18課 狼(教師版)-2022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同步講練(部編版)江蘇初中語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8課狼

色目標導航

積累文言詞匯,正確理解、背誦、翻譯課文。

知識目標

1.體會狼與屠戶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能力目標

2.學習本文語言簡煉生動、在記事基礎上發表議論的寫法。

引導學生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

情感目標

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3%知識精講

婺、知識點01

1.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世稱,淄川(今屬山東淄博)人,

—文學家,著有文言小說集《聊齋志異》等。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

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答案】留仙聊齋先生清代郭沫若老舍

2.背景探尋。

原文共有三則故事,這里選的是第二則。第一則著重表現狼的貪婪本性,第二則著重表現狼的欺詐伎

倆,第三則著重表現屠夫殺狼的智慧。三則故事中的狼最終都落個被殺死的下場,作者借此贊揚了屠戶殺

狼的正義行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也寄寓了作者鞭撻貪官污吏的思想。

3.知識鏈接。

《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文言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

指奇異的故事,“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里記述奇異的故事。其主要內容是歌頌青年男女的真摯愛情,

揭露封建官吏的罪惡以及封建制度的弊端等。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它“用傳奇之法,而以志怪”,

指出了《聊齋志異》獨特的藝術風格。

4.1.為下列漢字注音。

綴(zhui)窘(jibng)苫(shdn)

弛(chi)眈(ddn)黠(xi6)

瞑(ming)暇(xid)隧(sui)

尻(kao)寐(m6i)少(shdo)時

【即學即練1】

(1)《狼》的作者,朝著名文學家,本文選自文言短篇小說集《:

(2)《聊齋志異》中的“聊齋”是作者的名,“志異”的意思是。

【答案】(1)蒲松齡清《聊齋志異》

(2)書齋記述奇異的事

生,知識點02初讀文章疏通文意

1.讀課文,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2.圈點勾畫,解決重要字詞,粗通文意。

▲重點實詞

(1)繆行甚遠(連接,這里是緊跟的意思)

(2)兩狼之并驅如敢(一起;舊,原來)

(3)屠大自(困窘,處境危急)

(4)型擔持刀:放松,這里指卸下。

(5)舌藏成丘:覆蓋、遮蔽。

(6)喀法相向:注視的樣子。

(7)尊暇甚:這里指神情、態度悠閑。

(8)屠拳起:突然。

(9)狼亦季矣:狡猾。

▲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一詞多義

(1)敵:恐前后受其敢(攻擊)

蓋以誘敢(敵人)

(2)止:后狼比而前狼又至(停止)

小增笑耳(通“只”,只是)

(3)意:孝暇甚:神情

惠將遂入以攻其后也:想要

(3)其:積薪基中:代詞“它”,指麥場

耳一犬坐于前:其中

(4)之:久之:無義

亦斃之:代詞,指它

(5)前:狼不敢即:上前

其一犬坐于明:前面

(6)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不悟前狼假寐:才

(7)以:投以骨:把

/刀劈狼首:用

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來

▲古今異義

禽獸之變詐兒回哉(古義:多少;今義:一門學科)

屠自后斷其畛(古義:大腿;今義:屁股)

▲詞類活用

一狼迪其中:名詞用為動詞,打洞。

意將瞳入以攻其后也: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

其一本坐于前: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3.學生試譯短文,弄清內容大意,師生共同點評,糾正錯誤。

▲重要語句翻譯:

兩狼之并驅如故一一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恐前后受其敵——(屠戶)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擊。

苦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似的。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洞其中一一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一一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會兒功夫兩只狼先后斃命,禽獸的欺騙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

增加笑料罷了。

【即學即練2】

1.解釋加點的字

(1)級行甚遠

(2)而兩狼之并驅如敢

(3)屠乃奔僮其下

(4)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

(5)卓將遂入以攻其后

(6)禽獸之變詐g巧哉

2.下列句子節奏的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1).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答案】L(1)緊跟(2)舊,原來(3)跑過去倚靠(4)一會兒(5)想要,打算

(6)多少

2.D

圣、知識點03再讀文章把握內容

1?本文敘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敘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2■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個過程,按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來看,可以怎樣概括?

屠夫遇狼、懼狼、御狼、殺狼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過程恰好是事物發生、發展,并走向結局的全

過程。

【即學即練3】

《狼》一文的寫作思路是什么?

發表議論:議狼。

【答案】敘述故事:房戶賣肉晚歸,兩狼跟蹤而來(遇狼)——屠戶投骨,狼依舊緊跟不舍(懼狼)——屠

戶倚薪對抗狼(御狼)——狼施詭計,被屠戶識破,擊斃兩狼(斃狼)。

7能力拓展

考法01分析形象

1.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出狼的貪婪兇惡、狡詐陰險的本性的?

貪婪兇惡: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兩狼之并驅如故0

狡詐陰險: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

2.全文表現了狼的哪些特點?

全文表現了狼的兇惡、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點。兩只狼發現了屠戶,立刻跟了上去,盡管屠戶“投

以骨”,仍“綴行甚遠”不依不饒,兇惡貪婪的本性暴露無遺。而對屠戶“奔倚”“持刀”,兩狼決定前

后夾擊,一狼犬坐于前,“蓋以誘敵”,一狼則繞到背后,“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可見它們的狡猾。

可是狼畢竟是動物,雖然屠戶持刀相向,狼被屠戶開始的軟弱所迷惑,認為他不敢主動進攻,所以放

心地瞇著眼睛睡,而且兩狼前后夾擊,分散了力量,使屠戶能各個擊破,可見狼的陰險多詐中透出了愚蠢,

正像結尾中說的“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2.文章是如何來刻畫屠戶的形象的?(要求從人物描寫方法并以課文例句加以分析)

(1)心理描寫:懼一一投骨避狼;大窘一一骨盡狼仍從;恐一一前后受其敵;悟一一刀劈兩狼。作者寫出

了屠戶從妥協退讓,到當機立斷、奮起殺狼這一心理發展變化的過程。

(2)動作描寫:“投以骨”“復投之”寫屠戶試圖投骨避狼,結果無效。“顧”“奔”“倚”“弛”“持”

五個動詞,寫屠戶迅速搶占有利的地形,保衛自己,準備反擊。“暴起”“劈”“斃”寫屠戶趁一狼徑去,

一狼假寐的有利時機,當機立斷,奮起殺狼,取得勝利。“轉視”“斷”“斃”等動詞寫屠戶高度警惕,

果斷出擊,再獲全勝。

這些動詞寫出了屠戶有勇有謀,果斷智慧的形象。

【典例1]本文從整體傾向看,主要寫的是人呢,還是狼呢?

【交流點撥】(D標題?以“狼”為題,體現出作者的著眼點。(2)行文。通過屠戶的種種情態變化來

反映狼的貪婪、兇詐。每段描寫均落在狼上。(3)結尾。作者直接評論“狼性”及其結局,表明落腳點是在

“狼”。由此可知,屠戶在文中的出現,是作為表現“狼”的對立面,其用意并不僅僅在贊揚屠戶的機智

勇敢,更在于突出“狼無論怎樣貪婪、狡詐,在勇敢機智的人的面前終究是要失敗的”這一中心的。

考法02分析技巧

1.本文的情節安排有什么特點?

本文情節起伏,雖然篇幅很短,僅202字,卻寫出了一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完整故事。開頭僅用

20個字就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一房”與“兩狼”的矛盾雙方,渲染了危險、緊張的氣氛,

一下子抓住了讀者的心。隨后情節步步發展,寫了屠戶投骨給狼、兩狼并驅如故、屠戶持刀對狼、兩狼要

前后夾攻、屠戶暴起殺狼等幾個情節。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扣人心弦。直到屠戶殺死狼,讀者懸著

的心才放下來。

2.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本文語言生動簡潔。寫狼的“假寐”,以“目似暝,意暇甚”6字,把狼的狡猾神態刻畫得活靈活現。

寫屠戶與狼斗爭時,貼切地運用了一系列動詞,如''奔”“弛”“持”“劈”等,生動逼真地描述了屠戶

的堅決果斷、敢于斗爭。文中還多次巧妙地運用文言代詞“其”,如“受其敵”“斷其股”中的“其”指

代狼,“攻其后”中的“其”指代房戶,“積薪其中"中的''其"指代麥場,“奔倚其下”“洞其中”中

的“其”指代柴草堆。用一個“其”字分別指代幾個對象,使文句更加簡潔。

【典例2]文章主要通過什么方法刻畫文中形象的?

主要通過動作、神態描寫來刻畫屠戶和狼的形象,展開雙方的矛盾和斗爭。如“綴行甚遠”“并驅如

故”等,表現了狼的貪婪和兇狠;“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現了狼的狡詐;“懼”“投以骨”

“復投之”等,表現了屠戶丟掉幻想準備抵抗的決心和行動,也表現了他的機智;“暴起”“劈”等,表

現了屠戶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

考法03探究主旨獲得啟示

1.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議論中,“止增笑耳”嘲諷的僅僅是惡狼嗎?

明確:運用諷刺的手法寫兩只狼的貪婪、陰險、狡詐。盡管如此,最終還是斃命于屠戶刀下,因此作

者的議論告訴人們:像狼一樣的惡人,不管怎樣狡詐,不管耍弄什么花招,總歸是會被識破、被殲滅的。

故事雖然短小,但其中蘊含的哲理發人深省。

2.從屠戶勝利的故事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明確:①一切像狼一樣的惡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終,最后的下場是自取滅亡。

②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人能夠戰勝狼,戰勝像狼一樣的惡勢力。

③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必須識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爭。

④除惡務盡,要像屠戶那樣并斃兩狼,不留后患。

【典例3】本文中“狼”顯然是個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聊齋志異》寫狐仙鬼怪從來都是諷喻社會的黑暗、腐朽勢力的,從作者寫這部書主要是“批判現實、

表達思想”這一主旨來看,“狼”顯然諷諭的是當時社會上像狼一樣的惡人、惡勢力。

fii分層提分

題組A基礎過關練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困窘(jing)苛蔽(shan)尾尾(k百o)

B.狡黠(xia)綴行(zhui)積薪(xfn)

C.型擔(chi)眩眈(dOn)目似嘎(mmg)

D.假寐(mei)禽獸(qin)少時(shao)

2.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B.兩狼之并驅如故(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C.屠自后斷其股(屠戶從后面砍斷了狼的屁股)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戶互相瞪著眼看)

3.下列各句中描寫狼貪婪的句子是()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4.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下面的問題。

(1)文中點明狼假裝睡覺的神態的句子是:

(2)文中點明狼假裝睡覺的目的的句子是:

(3)文中描寫“徑去”之狼動作及心理活動的句子是:

(4)文中發表評論、點明主題的句子是:

5.填空。

(1)請寫出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用精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一懼狼一>()->()。

6.請將下面的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③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答案】1.A

【解析】A項,“窘”讀音應為“ji6ng”。

2.B

【解析】A項,“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那樣。C項,要注意“股”的古今詞義的區別,在這里是“大

腿”之意。D項,“眈眈相向”應譯為“瞪眼朝著屠戶”。

3.A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語句內容的理解。首先要理解語句意思,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這是作答

的前提和基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意思是一只狼得到骨頭后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隨著。這句話最

能夠體現狼貪婪的本性。

4.(1)目似瞑,意暇甚。(2)蓋以誘敵。

(3)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4)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和信息的提取。在準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各句

之間的內在聯系,依據題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5.(1)蒲松齡清《聊齋志異》

(2)書齋記述奇異的事

(3)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4)遇狼御狼殺狼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常識的把握。文學常識的主要考查點有作者名、稱謂、生活時代、作品名、

體裁、書中人物、主要情節、作品主題及風格、流派等。回顧所讀文章的相關情節,根據具體問題作答即

可。

6.①骨頭已經扔光J',但兩狼像以前一樣一齊追趕。

②狼不敢前進,瞪著眼朝著屠戶。

③想鉆洞進入來攻屠戶的后部。

④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首先要疏通文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把握譯句上下文的含義,并逐字對

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等工作。注意翻譯時應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這些字詞往往是得分點。

還可由現代的詞語、成語推導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另外還要注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偏義復詞

等特殊文言現象。“故”“前”“意”“變詐”等是這些句子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

題組B能力提升練

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課文內容,完成下列小題。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

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

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

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止有剩骨止:(2)并驅如故并

(3)渺擔持刀弛:(4)其一大:坐于前犬

(5)乃悟前狼假寐寐:(6)狼亦黠矣黠

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2)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3.在與狼的較量中,屠戶的心理和行動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4.結尾段的議論有什么作用?通過閱讀本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答案】1.(1)止:僅,只。(2)并:一起。(3)弛:解除,卸下。(4)犬:像狗一樣。(5)寐:

睡覺。(6)黠:狡猾。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重點要注意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現象。如“弛”在這里是“解除,

卸下”的意思,而在現代漢語中,是放松的意思。

2.(1)骨頭已經沒有了,可是那兩只狼(還)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

(2)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重點要注意“驅”“故”“幾何”“笑”等關鍵詞。

3.開始時屠戶很害怕,存著僥幸心理給狼扔骨頭,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趕;后來屠戶鎮定下來,丟掉幻想,

準備抵抗,跑到柴草堆下面并倚靠柴草堆,拿起了刀;最后屠戶堅定決心,勇敢斗爭,“暴起”連砍幾刀

殺死了一只狼,又砍斷了另一只狼的大腿并殺死了它。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通讀全文,疏通文意,不難看出,開始時,屠戶存有僥幸心理,天

真地以為狼撿「骨頭就會停下,后來骨頭扔完,狼繼續跟著。于是屠戶丟掉幻想,決定奮起反抗,憑借勇

氣和智慧,殺了兩只狼。

4.作用:這是作者對所寫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對狼的可悲下場的嘲諷,也是對屠戶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

的贊揚。

道理: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存有任何幻想,要勇于斗爭,善于斗爭。

二、對比閱讀

【甲】一屠晚歸……止增笑耳。

(選自《狼》)

【乙】兩牧豎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頃,大狼至,入

穴失子,意甚倉皇。豎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一豎又在

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②號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

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③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選自《聊齋志異》,有刪改)

【注釋】①牧豎:牧童。豎,童仆。②跑:獸類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

5.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兩狼之并驅如敢敢令嗥B.目似瞑,莓暇甚菖甚倉皇

C.狼不敢朝跑號如儂狀D.相率數十步一狼徑去

6.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2)豎下視之,氣己絕矣!

7.比較閱讀【甲】、【乙】兩文,下面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甲文主要表現狼的貪婪、兇殘、狡詐和愚蠢;乙文則從大狼身上體現偉大的母愛。

B.甲乙兩文在刻畫狼時,都運用了動作和神態描寫。

C.甲文表現狼的狡詐時主要寫兩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誘敵”;乙文中開篇寫“謀分捉之”,以下從狼的

側面處處體現了“謀”的結果。

D.甲文體現出人物的機智和勇敢,乙文卻沒有體現這一點。

8.同是人與狼的較量,屠戶與牧豎對狼的做法,你更贊同哪一種?為什么?

【答案】5.B

6.(1)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增加笑料罷了。

(2)牧童從樹上下來一看,大狼已經斷氣了。

7.D

8.示例:更贊同甲文中屠戶的做法,是因為屠戶面對的是惡狼,被迫自衛,除惡務盡,殺狼是正當的:而

乙文中牧豎“殺狼”則出于一種無聊的殘忍,張揚的是人性中惡的一面。

題組C培優拔尖練

一、閱讀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題。

狼施威

狐笑豬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豬目:“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見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

之皮,能衣被蒼生(造福百姓),如何言無功?若汝則無功耳。”豬日:“我之肉,能供人界喉,如何言

無功?”羊貿貿然(莽莽撞撞地)來,日:“汝等不必爭,我能兼二者之f,又當如何?”語未有,狼突

如其來,盡撲殺而食之。笑曰:“這一般奴隸性質的畜生,動輒言功,只令做我的拈牲也。”

(選自《俏皮話》,有刪改)

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1)果腹()(2)長()

(3)竟()(4)合()

2.翻譯下列句子。

(1)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

(2)動輒言功。

3.選文中有一成語:,其在文中的含義是;與文中“果腹”一詞有關的成

語是:,其在文中的含義是?

4.下列加點的“之”字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我之皮,能衣被蒼生(造福百姓),如何言無功

B.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C.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無功

D.盡撲殺而食之

【答案】1.(1)果腹:吃飽肚子(2)長:長處,優點(3)竟:結束(4)合:配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文中重點字詞的解釋。正確解釋重點字詞是理解文段大意的前提。同時,在解釋重

點字詞時,要注意把詞語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理解,這樣才能將詞語解釋得更準確。該題注意對“果腹”

“竟”等詞語的解釋。

2.(1)你是這么愚蠢的一種動物,哪里能比得上我?

(2)動不動就夸口有功。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翻譯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個重要考點。翻譯句子要把握的原則有:1.語

句通順,成分完整。(注意譯句中省略主語賓語等時要補充完整,并添加括號。)2.落實字詞,直譯為主,

意譯為輔。要吃透課內文言文,反復誦讀,熟練掌握,再適當拓展。在翻譯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

隨意增減內容,譯文要順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中重點詞

語為“汝”。(2)中重點詞語為“輒”。

3.(1)突如其來(2)突然來到(3)食不果腹(4)吃不飽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和詞語積累。做此題時需要先理解文段意思,充分調動自己的詞語積累,

然后按要求做題。

4.D

【解析】A、B、C三項中的“之”字均為結構助詞,的。D項中的“之”字為代詞,代指前面提到的狐貍、

豬和羊。

(-)【中考浙江金華、麗水卷】文言文閱讀。

天石硯銘(并序)

【宋】蘇軾

軾年十二時,于所居紗毅行①宅隙地中,與群兒鑿地為戲。得異石,如魚,膚溫瑩,作淺碧色。表里皆

細銀星,扣之鏗然。試以為硯,甚發墨②,顧無貯水處。先君?曰:“是天硯也有硯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賜軾,目:“是文字之祥④也。”軾寶而用之,且為銘目: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顧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豐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獄,家屬流離,書籍散亂。明年至黃州,求硯不復得,以為失之矣。七年

七月,舟行至當涂⑥,發書篋,忽復見之。甚喜,以付迨、過⑦。其匣雖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硯處,而使

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選自《蘇軾文集》第二冊)

【注釋】①紗轂行:蘇軾故里,在四川眉山。②發墨:指硯臺磨墨易筋濃。③先君:這里指蘇洵。④祥:

吉祥之兆。⑤主:以……為主,著重于。⑥當涂:地名。⑦迨、過:蘇迨、蘇過,蘇軾的兒子。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釋義不同的一組是()

A.得號石奇山凈水,天下獨絕

B.且為銘曰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至黃州越咧年,政通人和

D.棗硯不復得米石獸于水中

2.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是天硯也有現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文中“賜”“付”都是父親將硯交給兒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異同?

因以承軾,目:“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勺■迨、過。

4.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寫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蘇軾在硯銘中說:“或主于德,或全于形”,

你認為蘇軾對“德”與“形”的看法與劉禹錫是否相同?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1.B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要確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上下文的內容來考慮。在平

時文言文學習中,要特別重視并掌握這類詞。解答時:首先要明確每組題目中這個詞的正確解釋或用法,

再作比較,得出意思不同的為B項,意思分別是:寫給。其他各項的意思分別為:A項,奇異。C項,第

二年。D項,尋找。

2.是天硯也,/有硯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解析】本題考查句子停頓。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

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