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垣聯盟2024屆高三11月月考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試時間為75分鐘,滿分100分。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表為《明史地理志》所載明代部分省區人口地理分布變化情況表(部分)。材料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省份1393年1542年人口增減數增減比%北直隸192659545682592641664137.1山東52558767187202246232646.8福建39165692111027-1805779-46.1廣東30079322052343-995589-318A.經濟重心的南移遭遇到阻礙 B.北方商品經濟發展程度高C.南北方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動 D.政府重農抑商政策已廢弛【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明朝前期與后期相比,北直隸和山東人口數增加,福建和廣東人口數減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方社會經濟遭到元末動亂影響,明朝前期社會經濟得到恢復發展,北方人口數量增加,明朝中后期,東南沿海多遭受倭寇侵犯,人口大量外遷躲避戰亂,故材料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動,C項正確;經濟重心的南移遭遇到阻礙,與歷史史實不符,明朝時,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排除A項;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判定北方商品經濟發展程度情況,其表述與材料中數據的變化構不成因果關系,排除B項;政府重農抑商政策已廢弛,與歷史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2.明末清初思想家顏元認為,自漢晉章句泛濫以來,清談虛浮日盛,尤其是宋儒“著述講論之功多,而實學實教之力少”;為學之要旨是“習行于身者多,勞枯于心者少……為做事故求學問,做事即是學問”。顏元的觀點()A.倡導“腳踏實地” B.宣揚“格物致知” C.強調“克己復禮” D.主張“心即理也”【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末清初。根據材料可知,顏元認為宋儒“著述講論之功多,而實學實教之力少”,他認為為學之要旨是“習行于身者多,勞枯于心者少……為做事故求學問,做事即是學問”,這實際上是倡導“腳踏實地”,A項正確。題干信息不涉及“腳格物致知”,排除B項;孔子強調克己復禮,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C項;心即理也是陸王心學范疇,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3.下表為發生在1888年中國的一些史事(部分)。這說明當時中國()時間1888年中國的一些史事(部分)①北洋大臣李鴻章委派神機營機器局總辦恩佑,向丹麥祁羅弗洋行訂購了發電設備。第一盞電燈被安裝在慈禧太后的西苑寢宮儀鑾殿②兩廣總督張之洞委派專使從美國訂購了發電機和電燈,并在總督府街門附近建造廠房③臺灣巡撫劉銘傳招攬江浙商人籌集股款,在臺北府東門創設“興市公司”,并從國外購進發電機,建設電燈廠,為巡撫衙門、布政司各官署以及附近街道提供照明用電A.政府滿足了民眾對現代生活的追求 B.列強對華商品輸出大為減少C.洋務軍事工業服務于民用工業需要 D.正在進行早期現代化的嘗試【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88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洋務運動期間,北洋大臣李鴻章向丹麥祁羅弗洋行訂購發電設備,兩廣總督張之洞委派專使從美國訂購發電機和電燈,臺灣巡撫劉銘傳從國外購進發電機,這些事例反映了洋務派重視引進西方新技術,正在進行早期現代化的嘗試,D項正確;A項表述過于絕對,且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B項表述材料無從體現,且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洋務民用工業服務于軍事工業需要,排除C項。故選D項。4.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中國民間資本創辦經營的出版機構興盛。其中,文明書局以開通民智為主旨,以出版教科書著稱;廣智書局志在維新,所出圖書多屬變法、變政之類;教育世界志在振興教育;湖北法政編輯社所出皆為法學書籍等。這反映了清末()A.文化出版業實現私有化經營 B.社會危機加快思想覺醒C.文化領域形成自由爭鳴局面 D.維新變法觀念日益強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社會內外危機加劇,促使民間知識分子從“開通明智”“維新”“振興教育”“法學”中探尋出路,思想加快覺醒,B項正確;題干只涉及民間資本興盛,未提及官營出版業的私有化,排除A項;晚清政府并未放棄對思想文化的管控,“自由爭鳴”無法實現,排除C項;19世紀末,戊戌變法失敗后,維新變法觀念有所減弱,民主革命觀念增強,排除D項。故選B項。5.1912年,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后,出面籌建中華銀行作為“振興實業之總機關”。黃興與其他革命黨人一起,先后開辦了國民銀行、中華汽船公司,并帶頭組織拓殖協會以開發西北地區的資源。據統計,1912年和1913年,全國新辦企業分別為2001家和1249家。這些做法()A.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拓展了空間 B.表明革命派的階級立場已經改變C.鞏固了民主共和制度的經濟基礎 D.反映出中國已形成獨立工業體系【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民國初年(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法律,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后積極帶頭組織和興辦實業,推動民族企業的發展,這些做法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拓展了空間,A項正確;支持民族工業的發展原本就是孫中山的主張,投身實業并不表明革命派的階級立場已經改變,排除B項;民國初年,先后經歷了袁世凱獨裁和北洋軍閥統治,民主共和制度并未鞏固,排除C項;中國形成獨立工業體系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排除D項。故選A項。6.某一時期,在各級蘇維埃政府中,貧雇農占絕大多數,也有一定數量的中農。鄂豫皖邊區規定在各級蘇維埃政權中,“農民占五分之三至五分之四,工人占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這一時期蘇維埃政權的建立()A.為根據地建設提供了一定保障 B.調動工農抗日的積極性C.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高潮到來 D.加快了解放戰爭的進程【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影響題。時空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蘇維埃政權,實行工農民主專政。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調動了工農群眾生產、革命的積極性,為根據地建設提供了一定保障,A項正確;材料所述蘇維埃政權建立是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有利于發動工農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而非抗日,排除B項;材料所述建立蘇維埃政權,保障工農利益,是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而非國共合作推動國民革命,排除C項;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建立各級人民民主政權,實行人民代表會議制度,排除D項。故選A項。7.《文匯報》于1938年1月25日在上海創刊,其發表的第一篇社論是《淞滬之役六周年紀念》,對十九路軍將士英勇抗戰的業績進行緬懷與贊頌。由此可見,《文匯報》的創刊()A.表明敵后戰場成為了抗日主戰場 B.有利于擴大全民族抗戰局面C.反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D.適應了相持階段抗日的需要【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國抗日戰爭。結合材料中的時間可知是在1938年1月25日《文匯報》創刊,宣傳抗日救國,這有利于擴大全民族抗戰局面,B項正確。1938年10月,廣州、武漢陷落,抗戰相持階段到來后,敵后戰場逐漸成為了抗日主戰場,題干信息為1938年1月,排除A項;1937年9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建立,排除C項;1938年10月,廣州、武漢陷落,抗戰相持階段到來,題干信息為1938年1月,還未到相持階段,排除D項。故選B項。8.毛澤東指出:經過一年多的戰略防御,中國共產黨殲滅了大量敵人的有生力量,開始把戰線引到國民黨統治區,也就是開始占領國民黨統治區的鄉村和城市,這就是開始由以農村為中心到農村包圍城市的轉變??梢?,材料所述事件()A.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B.表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C.使戰爭態勢發生了一定變化 D.吸取了革命統一戰線的經驗教訓【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得出主要結論:經過一年多的戰略防御,中國共產黨已經將戰線轉入國民黨統治區,體現了一定程度的態勢轉變,即戰爭態勢發生了一定變化,C項正確;中國當時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解放戰爭勝利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時間上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革命統一戰線發生于1924—1927年,且強調國共合作,這與解放戰爭關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C項。9.1949年10月3日,中蘇正式建交,蘇聯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在此之前,開國大典時,時任“蘇聯駐北京總領事”的齊赫文受邀參加,但齊赫文參加大典的身份卻不是“總領事”,而是國際友人。這體現的新中國外交方針是()A.“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B.“另起爐灶”C.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D.“一邊倒”【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1949年的中國。根據材料“開國大典時,時任‘蘇聯駐北京總領事’的齊赫文受邀參加,但齊赫文參加大典的身份卻不是‘總領事’,而是國際友人?!奔八鶎W可知,“另起爐灶”指的是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的外交關系,如果要建交還需要重新談判,所以齊赫文以外僑身份應邀登上天安門觀禮,B項正確;“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指的是取消帝國主義在華一切特權,排除A項;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包括互相尊重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是周恩來在1953年提出的,排除C項;“一邊倒”指的是中國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排除D項。故選B項。10.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搜集信息如下表事件會議或法律文件意義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的確立。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將“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寫入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報告。該小組研究的方向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B.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D.改革開放的深化以及完善【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的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可知,材料涉及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這些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政治制度,A項正確;1982年憲法是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排除B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項;該小組研究的方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無法體現改革開放的深化以及完善,排除D項。故選A項。11.下圖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城鎮化的歷史進程。由此可知,當時中國()A.城鎮化呈持續穩定增長趨勢 B.綜合國力提升有利于城鎮化C.對外開放直接推動了城鎮化 D.城鎮化發展離不開體制創新【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讀圖并結合所學可知,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城鎮化的發展受到當時經濟體制的影響,在計劃經濟階段陷于停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城鎮化獲得高速發展,D項正確;在1949—1977年計劃經濟階段,城鎮化發展停滯并有下降趨勢,沒有體現“持續穩定增長趨勢”,排除A項;材料反應的本質問題是經濟體制改革與城鎮化的關系問題,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直接推動”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12.下圖是1993年中國畫報出版社收錄出版的一幅傳統的吉祥年畫,這反映了當時()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 B.中美外交關系取得了重大突破C.深化改革開放已成為了社會共識 D.中國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993年的中國。根據材料“1993年中國畫報出版社收錄出版的一幅傳統的吉祥年畫”及所學可知,年畫內容以追求財富為主題,這符合1992年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后鄧小平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科學論證,說明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成為社會共識,C項正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而初步建立是在21世紀初,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中美關系變化的相關內容,與題干無關,排除B項;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排除D項。13.在古代雅典,議事會、陪審法庭和公民大會都成為了雄辯術廣闊的用武之地,雄辯術甚至可以使一個普通的公民成為民眾的領袖。這主要是由于古代雅典()A.公民素質普遍低下 B.形成了三權分立的政治結構C.民眾從政積極性高 D.實行頗為原始的直接民主制【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雅典)。據本題材料“議事會、陪審法庭和公民大會都成為了雄辯術廣闊的用武之地,雄辯術甚至可以使一個普通的公民成為民眾的領袖?!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雅典公民可以通過雄辯術成為民眾的領袖,這是由于雅典實行直接民主制,公民都可以參與政治,故而有了雄辯術廣闊的用武之地,D項正確;公民素質普遍低下說法絕對,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三權分立最早由17世紀英國著名政治學家洛克提出,用以鞏固當時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后來該學說不斷傳播,并被法國著名人物孟德斯鳩詮釋為行政、司法、立法三權分立的形式,解決了在該種政治制度下可能出現的部分問題,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C項“民眾”之說過于寬泛,不一定所有民眾都能夠從政,排除C項。故選D項。14.屋大維并沒有取締羅馬共和國的三大要素——元老院、行政官員、公民大會,而是與元老院和公民大會合作,在共和政治的框架內獲得了立法者和最高法官的權益,并且獲得了帶有宗教色彩的新尊號“奧古斯都”??梢?,當時屋大維()A.捍衛了古羅馬的共和制度 B.實際上掌握了羅馬國家大權C.推動了古羅馬帝國的崩潰 D.成為了政教合一的專制君主【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羅馬)。根據材料信息“立法者和最高法官的權益”“奧古斯都”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屋大維實際上掌握了羅馬國家大權,B項正確;共和制度雖然還存在,但屋大維已是實際的掌權者,排除A項;古羅馬帝國的崩潰是內因和外因的結果,屋大維專權并沒有導致古羅馬帝國的崩潰,排除C項;D項與當時的史實不符,羅馬當時并不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排除D項。故選B項。15.公元8—9世紀,阿拉伯人大規模地將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獻翻譯成阿拉伯語。到了14世紀,其中的一些文獻已陸續傳到歐洲。這表明當時阿拉伯()A.翻譯事業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 B.較重視實用性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C.推動了歐洲和亞洲的社會轉型 D.是文明交流與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阿拉伯)。據材料“阿拉伯人大規模地將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獻翻譯成阿拉伯語。到了14世紀,其中的一些文獻已陸續傳到歐洲”可知,阿拉伯人將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等先后傳入歐洲,為西歐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表明當時阿拉伯是文明交流與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D項正確;材料沒有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信息,無法判斷當時阿拉伯翻譯事業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當時阿拉伯較重視實用性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到亞洲,無法判斷推動亞洲社會轉型,排除C項。故選D。16.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阿茲特克人國家的都城附近有很多廣場,是開展貿易的集市場所。城北有一個大集市,每天參與交易的有6000多人,貿易大都是以物換物,交易貨物有金銀珠寶、石器、貝殼、羽毛、糧食、蔬菜、水果、酒、糖、木炭、陶罐、陶壺、花瓶、鳥皮等。這可以用于說明阿茲特克人國家()A.農業和手工業商品化生產具有一定規模B.都城是全國經濟和交通中心C.耕地面積的擴大保證了農業生產的收益D.廣場兼具政治與經濟的職能【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阿茲特克。據材料“特諾奇蒂特蘭(阿茲特克人國家的都城)附近有很多廣場,這些廣場都是開展貿易的集市場所”可知,阿茲特克人國家農業和手工業商品化生產具有一定規模,A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都城是全國經濟和交通中心,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擴大耕地面積,C項表述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阿茲特克的廣場具有政治職能,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時期里程(公里)投資主體和方式1876—1912年91001800清政府撥款、贖回、商辦7300列強貸款直接投資1912—1927年4000北洋軍閥政府利用列強貸款1928—1937年3700中外合辦(官僚資本和西方壟斷資本)1928—1931年900省商合營1937—1945年1900國民政府采用征用民工、拆用舊軌和濫發貨幣的辦法1931—1945年5700日本利用掠奪中國的財富和中國勞工修建9001876—1949年建成鐵路26200公里,期間拆毀3600公里,至1949年大陸剩余鐵路僅22600公里——摘編自金士宣、徐文述《中國鐵路發展史(1876—1949)》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后不久,便首先決定“填補西部地區的鐵路空白”。從1952年建成成渝鐵路算起,我國以溝通西南、西北為重點,修建了大量鐵路干線、支線和樞紐;到1957年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完成,先后建成鐵路干支線6100公里;到1978年鐵路總里程增加到5萬多公里,全國鐵路網骨架基本形成。改革開放后,鐵路建設步伐加快,上世紀80年代“南攻衡廣、北戰大秦、中取華東”;90年代“強攻京九、蘭新,速戰寶中、侯月,再取華東、西南”;到世紀之交,先后建成了大秦、京九等鐵路干線,衡廣、蘭新等鐵路復線,以及一大批鐵路干線電氣化改造項目。至2019年1月,中國高鐵通車里程達2.9萬公里,高鐵技術跨入世界領先行列?!幾詶罴t巖等《新中國成立70周年鐵路交通發展成就綜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國鐵路發展的特點及其歷史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現代中國鐵路發展成就取得的主要因素?!敬鸢浮浚?)特點:發展十分緩慢;受外國資本控制。影響:近代中國鐵路被列強控制,成為對華資本輸出和武裝侵略的重要工具;客觀上促進了中國交通運輸業的進步;客觀上有利于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客觀上有利于社會風俗變遷和思想解放。(2)主要因素:國家組織力量的強大;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放的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窘馕觥俊拘?詳解】本題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的中國。第一小問特點,根據材料一的圖表內容可知,在近代中國外國列強直接投資、貸款給中國修建、掠奪中國的財富修建的鐵路占據了大部分。由此可知,近代中國鐵路大部分受到外國資本控制。除此之外,根據材料一的“1876—1912年,修建9100公里”與“1912—1927年,修建4000公里”可知,平均每年修建的鐵路不超過300公里,由此可知近代中國的鐵路修建十分緩慢。綜合以上可知,近代中國鐵路發展的特點。第二小問歷史影響。應該辯證的角度看待本小題,從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看問題。首先,消極方面;根據材料一的“列強貸款直接投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中國鐵路被列強控制并且成為對華資本輸出和武裝侵略的重要工具。再從積極層面進行考慮,從鐵路業發展的角度看,集合所學知識可知,它客觀上促進了中國交通運輸業的進步;結合所學知識從民族工業的發展角度看,近代鐵路建設促進商品的流通,促進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從社會的角度看,近代鐵路建設有利于社會風俗變遷和思想解放。綜合以上可知,近代中國鐵路發展的歷史影響?!拘?詳解】本題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的中國。根據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后不久,便首先決定‘填補西部地區的鐵路空白’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家組織修建鐵路;再根據材料二“到1957年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完成”集合所學知識可知,修建主要是配合經濟建設的發展;根據材料二“改革開放后,鐵路建設步伐加快,上世紀80年代‘南攻衡廣、北戰大秦、中取華東’可知,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的鐵路建設;根據材料二“至2019年1月,中國高鐵通車里程達2.9萬公里,高鐵技術跨入世界領先行列?!痹俳Y合所學知識可知,科學技術的進步推進現代中國鐵路。再根據材料與所學知識可知,再現代鐵路建設的過程中表現出了中國人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綜合以上,現代中國鐵路發展成就取得的主要因素。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抗日戰爭時,國民黨軍隊中曾涌現出許多抗日名將,如孫立人、薛岳、杜聿明、張靈甫、宋希濂、黃維等,僅僅過了幾年,在解放戰爭中這些人要么陣亡,要么隨蔣介石敗退到臺灣,要么被俘獲。這是為什么呢?在抗日戰場,是在為民族利益而戰,在解放戰場,為什么而戰呢?為三民主義而戰嗎?三民主義已經被他們拋棄了;為政府而戰嗎?這個政府已腐朽不堪了。到解放戰爭中后期,許多國民黨的將士都開始疑惑,自己究竟是為什么而戰?——摘編自李瑞芳《關于解放戰爭國共強弱勝負轉化的三重透視》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圍繞“國民黨抗日名將在戰爭中的表現”,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需有史實依據)【答案】示例一:論題:國民黨抗日名將在解放戰場上迅速敗亡。闡述:抗戰結束后,飽受戰亂之苦的中國人民渴望和平,但是國民黨撕毀停戰協定,挑起內戰;對于民眾與民主派人士的政治訴求,國民黨采用暴力方式予以回應。政治上,國民黨堅持一黨專政破壞和平,拒絕民主。國民黨官員的腐敗,也引發了民眾的強烈不滿。國民黨腐敗首先表現在抗戰勝利后接收日偽財產方面,國民黨官員把“接收”變成了“劫收”。國民黨的貪污腐化與共產黨清正廉明形成鮮明對比。國民黨的經濟基礎是以四大家族為經濟基礎,國民黨為了極少數人的利益發動非正義的戰爭,而且戰爭是在美國的支持之下進行的。所以,這次戰爭是反民族、反人民的非正義戰爭。綜上所述,由于解放戰爭時期的國民黨與國民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日益走向了民眾的對立面,造成國民黨將士的士氣低落,走向敗亡。示例二:論題:國民黨抗日名將在抗日戰爭中奮力抗日。闡述:日本連續侵略中國,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為主要矛盾;華北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七七事變以后,日本全面侵華,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開始,所有中國人都有保家衛國的責任。隨著民族矛盾的上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逐步確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下的全民族抗戰。國民黨正面戰場為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淞滬會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第三次長沙會戰,殲滅大量日軍,最終取得會戰勝利。此時,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長沙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綜上所述,在抗日戰爭中,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之下,全民族共同抗戰的結果?!窘馕觥勘绢}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中國抗戰到解放戰爭時期。題目要求圍繞“國民黨抗日名將在戰爭中的表現”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根據材料可以得知,國民黨抗日名將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兩個戰場表現不同,考生可以從抗日戰爭中表現選定論題為“國民黨抗日名將在抗日戰爭中奮力抗日”。首先,考生以中華民族矛盾轉變過程為線索(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交待抗戰時期的背景為鋪墊進行闡述。其次學生在論述時要緊貼抗日名將在抗日戰爭中如何英勇抗戰而列舉史實,突出抗戰名將的精神,例如列舉淞滬會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第三次長沙會戰英勇奮戰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最后得出結論,抗戰名將面臨民族危機加深的情況下,在抗戰中抗戰的態度是積極的??忌部梢詮慕夥艖馉幹斜憩F選定論題為“國民黨抗日名將在解放戰場上迅速敗亡”。首先,考生以抗戰勝利后中國主要矛盾的轉變,人民渴望和平,蔣介石集團卻執意發動內戰交待解放戰爭的背景為鋪墊進行闡述。其次學生在論述時要緊貼抗日名將在解放戰爭中如何敗亡和不得民心,可以列舉國民黨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被共產黨粉碎、青化砭戰役、三大戰役等等。最后得出結論,抗戰名將在解放戰爭中的態度是消極的,蔣介石集團違背人民意愿,不得民心,最后走向敗亡。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3年11月19日,政務院第一百九十四次政務會議通過了《關于實行糧食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命令》?!睹睢芬幎ǎ骸吧a糧食的農民應該按照國家規定的收購糧種、收購價格和計劃收購的分配數量將余糧售給國家,農民在繳納公糧和計劃收購以外的余糧,可以自由存儲和自由使用”“在城市對機關、團體、學校、企業等的人員,可通過其組織進行供應;對一般市民,可發給購糧證,憑證購買或暫憑戶口薄購買?!边@個命令第一次把糧食供應與戶口聯系在一起。1955年8月,國務院在總結兩年來統購統銷的經驗的基礎上,又發布了《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暫行辦法》?!妒墟偧Z食定量供應暫行辦法》規定:城鎮“居民口糧、工商行業用糧和牲畜飼料用糧,均按核定的供應數量發給供應憑證。供應憑證分為市鎮居民糧食供應證、工商行業用糧供應證、市鎮飼料供應證、市鎮居民糧食供應轉移證、全國通用糧票、地方糧票、地方料票七種”?!幾在w文遠《1958年中國改變戶口自由遷移制度的歷史原因》(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初期國家對糧食采取計劃收購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中國初期國家對糧食采取計劃收購的影響?!敬鸢浮浚?)原因:一五計劃的實施;為工業建設提供充足糧食的需要;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戶籍制度的變化;蘇聯模式的影響。(2)影響:穩定了城市工業化建設隊伍;有利于社會穩定;實現了建設資金的積累;但不利于農業長期的穩定與發展?!窘馕觥俊拘?詳解】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新中國初期。原因:根據材料“1953年11月19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五計劃的實施;根據材料“生產糧食的農民應該按照國家規定的收購糧種、收購價格和計劃收購的分配數量將余糧售給國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工業建設提供充足糧食的需要;根據材料“在城市對機關、團體、學校、企業等的人員,可通過其組織進行供應;對一般市民,可發給購糧證,憑證購買或暫憑戶口薄購買?!笨芍?,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以及戶籍制度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聯模式的影響?!拘?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新中國初期。影響:根據材料“生產糧食的農民應該按照國家規定的收購糧種、收購價格和計劃收購的分配數量將余糧售給國家,農民在繳納公糧和計劃收購以外的余糧,可以自由存儲和自由使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穩定了城市工業化建設隊伍,有利于社會穩定;根據材料“居民口糧、工商行業用糧和牲畜飼料用糧,均按核定的供應數量發給供應憑證。供應憑證分為市鎮居民糧食供應證、工商行業用糧供應證、市鎮飼料供應證、市鎮居民糧食供應轉移證、全國通用糧票、地方糧票、地方料票七種”可知,實現了建設資金的積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家對糧食采取計劃收購,不利于農業長期的穩定與發展。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歐洲(特別是西歐),國王將土地分配給他的封臣,以換取對方的軍役義務。而且土地分封可逐級地分下去,大封建主封給比他小的封建主,最后及于農民,這樣的土地分封制形成一種金字塔式的社會等級結構。在典型的封建社會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一定是我的附庸”,高一層的封建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全國人教版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一、《從網上下載圖片》教學設計
-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第一節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教學設計
- 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9.1溶液的形成 教學設計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設計:1.2成長的不僅僅是身體
- 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1 古詩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案設計
-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第一單元 我的好習慣《4 不做“小馬虎”》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二年級數學上冊 六 測量練習四配套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 人教版九年級全冊第4節 焦耳定律教學設計
- 三年級數學上冊 6 多位數乘一位數(數字編碼)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人教部編版八下歷史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教學設計
- 2023年赤峰龍韻城市建設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導論)課件
- 專利申請培訓課件
- DPtechIPS2000系列入侵防御系統培訓膠片課件
- 競爭性談判二次報價單
- 危大工程巡視檢查記錄
- (房屋建筑部分)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2023年版
- 空氣自動監測站運維技術服務合同模版
- (完整)康復醫學考試題(含答案)
- 延期還款申請表
- 江蘇省地圖矢量PPT模板(可編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