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裝置IEC103通訊規范協議_第1頁
保護裝置IEC103通訊規范協議_第2頁
保護裝置IEC103通訊規范協議_第3頁
保護裝置IEC103通訊規范協議_第4頁
保護裝置IEC103通訊規范協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NTS保護通用IEC103通訊協議

變更日志編號版本修改內容修改人修改日期1取消了111206中600V1.10關于語言選擇部分2V1.09去掉了NTS-600V1.10裝置參數組中故障錄波數的描述;修改了NTS-600V1.10保護事件組條目;修改了NTS-600V1.10操作記錄組條目目錄TOC\h\z\t"標題一級,1,標題二級,2,標題三級,3"1前言 12通訊規約基本要點 22.1通信接口 22.1.1適用接口 22.1.2通信格式 22.1.3通信速率 22.1.4通信方式 22.2報文格式 32.2.1固定幀長報文 32.2.2可變幀長報文 32.2.3控制域 32.2.4地址域 52.2.5鏈路用戶數據(ASDU) 53NTS產品報文傳輸類型 103.1初始化 103.1.1初始化過程 103.1.2初始化報文 103.2鏈路狀態 123.2.1請求鏈路過程 123.2.2請求鏈路報文 123.3時間同步 133.3.1時間同步過程 133.3.2時間同步報文 143.4總查詢 153.4.1總查詢過程 153.4.2總查詢報文 163.5正常情況下基本鏈路傳輸 193.5.1傳輸過程 193.5.2數據分類 193.6遙測(電量召喚) 203.6.1采集過程 203.6.2采集過程報文 213.7電能召喚 223.7.1電能采集過程 223.7.2電能采集過程報文 233.8設備參數召喚和設置 243.8.1設備參數召喚過程 243.8.2設備參數召喚報文 253.8.3系統參數設置過程 263.8.4系統參數設置報文 273.9遙信變位 303.9.1遙信變位上送過程 303.9.2遙信變位上送報文 303.10告警事件 323.10.1告警事件上送過程 323.10.2告警事件上送報文 323.11保護事件 333.11.1保護事件上送過程 333.11.2保護事件上送報文 333.12開關操作 353.12.1開關操作過程 353.12.2開關操作報文 353.13故障錄波 383.13.1錄波采集過程 383.13.2幀格式詳解 384通用組和條目的定義 434.1通用分類組定義 434.2通用組的條目定義 444.2.1設備信息組條目 444.2.2設備狀態組條目 444.2.3測量數據組條目 454.2.4保護電量組條目 494.2.5遙信狀態組條目 834.2.6電能脈沖組條目 874.2.7電能電度組條目 874.2.8裝置參數組條目 874.2.9通訊參數組條目 1004.2.10保護配置組條目 1034.2.11保護定值組條目 1034.2.12通道系數組條目 2234.2.13保護事件組條目 2464.2.14告警事件組條目 2764.2.15遙信事件組條目 2924.2.16操作記錄組條目 2944.2.17開關操作組條目 3064.2.18諧波測量組條目 3114.2.19小電流信息組條目 3114.2.20擾動記錄表組條目 3114.2.21出口傳動組條目 3204.2.22硬件測試組條目 3254.2.23電力參數組條目 3264.2.24開入量參數組條目 3354.2.25矩陣配置組條目 3405通用數據組的條目結構 3415.1結構元素 3415.2各組條目結構 3415.2.1設備信息組(500/700) 3415.2.2設備狀態組 3415.2.3測量數據組 3425.2.4保護電量組 3425.2.5遙信狀態組 3425.2.6電能脈沖組 3435.2.7電能電度組 3435.2.8裝置參數組 3435.2.9通訊參數組 3445.2.10保護配置組 3445.2.11保護定值組 3455.2.12保護事件組 3455.2.13告警事件組 3465.2.14遙信變位組 3465.2.15操作記錄組 3475.2.16開關操作組 3475.2.17檔位升降組 3485.2.18遙調操作組 3485.2.19諧波數據組 3485.2.20出口傳動組 3495.2.21硬件測試組 3495.2.22電力參數組 349NTS保護通用IEC103通訊規范協議V1.10PAGE3201前言說明中關于規約的內容依據標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的遠動設備及系統第5部分、傳輸規約的第103篇:繼電保護設備信息接口配套標準。規約編號為:DL/T667-1999、IDTIEC60807-5-103:1997。 NTS500系列產品的規約遵循IEC103的規定,作為新的繼電保護設備必須采用該配套標準的兼容范圍,不能滿足的部分采用通用分類服務完成,不采用專用范圍。該規約適用于NTS公司出品的任何系列微機保護測控產品。所有信息統一編碼。對于CAN和RS485總線式物理接口,其鏈路傳輸規則采用窗口尺寸為1的非平衡傳輸方式,在本規約中稱之為傳輸方式1。對于用以太網傳輸的多主站或者單主站網絡結構,為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在方式1的基礎上鏈路層可以采用網絡傳輸規則,實現自發事件主動上傳,本規約稱之為傳輸方式2。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該版本規約說明采用傳輸方式1。2通訊規約基本要點2.1通信接口2.1.1適用接口標準RS485現場總線CAN工業以太網2.1.2通信格式標準RS485異步,1位起始位,8位數據位,偶校驗位,1位停止位。字符和字節傳輸由低至高。線路空閑狀態為1,字符間無需線路空閑間隔,兩楨之間線路空閑間隔至少33位(3個字節)。現場總線CAN因為CANBUS本身就具有硬件校驗功能,所以固定幀及可變幀的每個字節的前后都沒有停止位、校驗位和啟動位。CAN控制芯片的發送和接受緩沖區只有10個字節,即每次只能發送和接受10字節。所以按照103規約組裝好的報文需要再經過底層拆包協議拆成多個10字節的短幀才能通過CANBUS總線發送;同樣接受到的多個短幀報文也要經過組包協議組裝成復合103規約的長報文后才能經過103規約的分析。該拆包和打包協議見“附錄1:CAN底層打包拆包協議”。工業以太網采用10M以太網接口時,按照IEC103規范組建的報文封裝在UDP報文里傳輸,后臺系統接收后,分解UDP的有效保護數據。2.1.3通信速率標準RS4854800bps、9600bps、19200bps現場總線CAN50kbps、100kbps、125kbps、250kbps、500kbps工業以太網10Mbps自適應2.1.4通信方式標準RS485一主多從的網絡結構,其鏈路傳輸規則采用窗口尺寸為1的非平衡傳輸方式。現場總線CAN一主多從的網絡結構,其鏈路傳輸規則采用窗口尺寸為1的非平衡傳輸方式。工業以太網單主站或者多主站,鏈路傳輸規則既可以采用平衡傳輸方式也可以采用非平衡傳輸方式。 2.2報文格式IEC60870-5-103通信規約有固定幀長報文和可變幀長報文兩種報文格式,前者主要用于傳送“召喚、命令、確認、應答”等信息,后者主要用于傳送“命令”和“數據”等信息。2.2.1固定幀長報文啟動字符(10H)控制域(C)地址域(A)幀校驗和(CS)結束字符(16H)表2-1固定幀報文2.2.2可變幀長報文啟動字符(68H)固定長度的報文頭LL(重復)啟動字符(68H)控制域(C)L個8位位組地址域(A)用戶數據(可變長度)幀校驗和(CS)結束字符(16H)表2-2可變幀長報文2.2.3控制域控制域的位定義:備用0PRM啟動報文位幀計數位FCB幀計數有效位FCV23222120要求訪問位ACD數據流控制位DFC功能碼表2-3控制域的位定義啟動報文位PRM=1:表示是由控制系統向繼電保護設備傳輸,控制系統為啟動站。PRM=0:表示由繼電保護設備向控制系統傳輸,繼電保護設備為從動站。幀計數位FCB:控制系統向同一個繼電保護設備傳輸新一輪的發送/確認或請求/響應傳輸服務時,將幀計數位FCB取反,控制系統為每一個繼電保護設備保留一個幀計數位的拷貝,若超時未從繼電保護設備收到所期望的報文,或接受出現差錯,則控制系統不改變幀計數位FCB的狀態,重傳原報文,重傳次數為3次,若控制系統正確收到繼電保護設備的報文,則該一輪的發送/確認或請求/響應傳輸服務結束。在繼電保護設備收到控制系統的發送或請求幀,并向控制系統傳送確認或響應幀,此時在繼電保護設備將此確認或響應幀保存起來,在前后兩次接受到的幀中的幀計數位的值不同時,就將保存的確認或響應幀清除,并形成新的確認或響應幀,否則不管收到的內容是什么,將原保存的確認或響應幀重發。幀計數有效位FCVFCV=0:表示幀計數位FCB的變化無效。FCV=1:表示幀計數位FCB的變化有效。要求訪問位ACDACD=1表示繼電保護設備有1級用戶數據要向控制系統傳送。數據流控制位DFCDFC=0:表示繼電保護設備可以接受數據。DFC=1:表示繼電保護設備的緩沖區已滿,無法接受新數據。功能碼控制系統向繼電保護設備傳送的幀中功能碼的定義:功能碼序號幀類型功能幀計數有效位FCV的狀態0發送/確認幀復位通信單元01-23發送/確認幀傳送數據14發送/無回答幀傳送數據05-67發送/確認幀復位幀計數位089請求/響應幀召喚鏈路狀態010請求/響應幀召喚1級數據111請求/響應幀召喚2級數據112-13備用--14-15制造廠和用戶協商定義繼電保護設備向控制系統傳送的幀中功能碼的定義:功能碼序號幀類型功能0確認幀確認1確認幀鏈路忙、未收到報文2-5-備用6-7-制造廠和用戶協商定義8響應幀以數據響應請求幀9響應幀無所召喚的數據10-備用11響應幀以鏈路狀態或訪問請求回答請求幀12備用13制造廠和用戶協商定義14鏈路服務未工作15鏈路服務未完成2.2.4地址域地址域為主站與之通信的從站地址。0-254為子站地址,255為廣播地址。2.2.5鏈路用戶數據(ASDU)ASDU的結構如下所示:類型標識(TYP)可變結構限定詞(VSQ)傳送原因(COT)應用服務數據單元公共地址(COMMONADDRESS)功能類型(FUN)信息序號(INF)信息元素集時標毫秒(高位)任時標毫秒(低位)IVRES時標MIN選SU時標HOUR應用服務數據單元ASDU的元素說明:類型標識(TYP) 〈1…31〉:=配套標準所定義(兼容范圍) 〈32…255〉:=為特殊應用(專用范圍) 類型標識的語義:在監視方向的信息:=帶時標的報文M-TM-TA-3:=具有相對時間的帶時標的報文M-TMR-TA-3:=被測值IM-MEI-NA-3:=具有相對時間的帶時標的被測值M-TME-TA-3:=標識 M-IRC-NA-3,M-IRF-NA-3,M-IRS-NA-3:=時間同步M-SYN-TA-3<8>:=總查詢(總召喚)終止M-TGI-NA-3:=被測值IIM-MEII-NA-3:=通用分類數據M-GD-N(T)A-3:=通用標識M-GI-N(T)A-3<23>:=被記錄的擾動表M-LRD-TA-3:=準備傳送擾動數據 M-RTD-TA-3:=準備傳送一個通道M-RTC-NA-3:=準備傳送帶標志的狀態變位M-RTT-NA-3:=傳送帶標志的狀態變位M-TDT-TA-3:=傳送擾動值M-TDN-NA-3:=傳送結束M-EOT-NA-3在控制方向的信息<6>:=時間同步C-SYN-TA-3<7>:=總查詢(總召喚)C-IGI-NA-3<10>:=通用分類數據C-GD-NA-3<20>:=一般命令C-GRC-NA-3<21>:=通用命令C-GC-NA-3<24>:=擾動數據傳輸的命令C-ODT-NA-3<25>:=擾動數據傳輸的認可C-ADT-NA-3在〈0…31〉范圍內的,而未列出的,為兼容使用保留可變結構限定詞(VSQ)SQ26NUMBER20VSQ:=CP8{數目,SQ}數目:=UI7[1…7]<0…127><0…9>:=信息元素的數目<10…127>:=未用SQ:=BS1[8]<0…1>:=尋址一個信息體內順序的信息元素(用于被測值和被記錄的擾動表):=尋址單個信息元素或綜合信息元素(由信息體地址尋址的單個信息元素或綜合信息元素)傳送原因(COT)COT:=UI8[1…8]〈0…255〉:=未用<1…63>:=兼容范圍<64…255>:=專用范圍在監視方向的信息:=自發(突發):=循環:=復位幀計數位(FCB):=復位通信單元(CU):=啟動/重新啟動:=電源合上:=測試模式:=時間同步:=總查詢(總召喚):=總查詢(總召喚)終止:=當地操作:=遠方操作<20>:=命令的肯定認可<21>:=命令的否定認可<31>:=擾動數據的傳送:=通用寫命令的肯定認可:=通用寫命令的否定認可:=對通用讀命令有效數據響應:=對通用讀命令無效數據響應:=通用寫確認在控制方向:=時間同步<20>:=一般命令<31>:=擾動數據的傳輸<40>:=通用寫命令:=通用讀命令<0…63>未列出的為兼容應用保留公共地址(COMMONADDRESS)COMMONADDRESS:=UI8[1…8]<0…255>其中,<0…254>:=站地址:=廣播地址功能類型(FUN)FUN:=UI8[1…8]<0…255>兼容范圍:〈128…129〉,〈144…145〉,〈160…161〉〈176…177〉,〈192…193〉,〈208…209〉〈224…225〉,〈240…241〉,〈254…255〉ILD:=1=智能終端其中:<128>:=距離保護T(Z)<160>:=過流保護I>><176>:=變壓器差動保護△IT<192>:=線路差動保護△IL<254>:=通用功能類型GEN<255>:=全局功能類型GLB(其于未用)其余為專用范圍信息序號(INF)在監視方向:=<0…255><0…15>:=系統功能<16…31>:=狀態<32…47>:=監視<48…63>:=接地故障<64…127>:=短路<128…143>:=自動重合閘<144…159>:=被測值<160…239>:=未用<240…255>:=通用功能在控制方向:=<0…255><0…15>:=系統功能<16…31>:=一般命令<32…239>:=未用<240…255>:=通用功能3NTS產品報文傳輸類型3.1初始化在保護設備重新上電或者系統后臺重新啟動后,如果不對保護設備進行初始化過程則裝置通訊功能是不能正常工作的。3.1.1初始化過程初始化過程分為兩種:控制系統啟動以后交替發送復位通信單元和復位幀計數位,復位完成后跟隨時間同步和系統總查詢。復位過程中如果有一級數據則優先傳送。初始化過程見規約標準圖27(P39)。控制系統已經初始化完成,系統工作正常以后,如果保護裝置自身重新啟動,在沒有被初始化以前保護單元對于系統的命令不作任何回答。控制系統在經過一個預定時間twz后如果沒有受到保護單元的回應,則發送復位命令復位通信單元。初始化過程見規約標準圖28(P40)。3.1.2初始化報文主站下發復位幀復位幀計數位:C-RFB-NA-310H47HADDRESS(CS)16H或者復位通信單元:C-RCU-NA-310H40HADDRESS(CS)16H子站上傳確認幀確認幀:M-CON-NA-310H00ACDDFC0000ADDRESS(CS)16H主站召喚一級數據召喚1級數據:C-PL1-NA-310H01FCB11010ADDRESS(CS)16H子站上傳標識報文M-IRC/IRF/IRS-TA-3ASDU_5: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5>05H2可變結構限定詞SQ)81H3傳送原因(COT)<3>復位幀計數位(FCB)<4>復位通信單元(CU)<5>啟動/重新啟動<6>電源合上4應用服務數據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128>距離保護(兼容范圍)<160>過流保護(兼容范圍)<176>變壓器差動保護(兼容范圍)<192>線路差動保護(兼容范圍)<254>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復位幀計數位(FCB)<3>復位通信單元(CU)<4>啟動/重新啟動(裝置熱啟動)<5>電源合上(裝置冷啟動)7兼容級別(COL)<3>采用通用分類服務8ASCⅡ字符1制造廠名稱,“空域”用ASCII字符的空格20H。9ASCⅡ字符210ASCⅡ字符311ASCⅡ字符412ASCⅡ字符513ASCⅡ字符614ASCⅡ字符715ASCⅡ字符816自由賦值裝置型號:0x55+X*由廠標準化決定格式,具有唯一性。17自由賦值裝置出廠8位編號(此處傳輸的為裝置通訊地址)18自由賦值軟件DSP校驗碼19自由賦值裝置型號X:0NTS-511V1.501NTS-512V1.502NTS-521V1.503NTS-711V1.204NTS-721V1.205NTS-742V1.206NTS-751V1.207NTS-771V1.208NTS-773V1.209NTS-777V1.2010111213141516173.2鏈路狀態3.2.1請求鏈路過程控制系統以請求鏈路狀態幀C-RLK-NA-3向間隔單元發送,間隔單元以鏈路狀態M-LKR-NA-1的響應幀回答。3.2.2請求鏈路報文主站請求狀態請求鏈路狀態:C-RLK-NA-310H01FCB01001ADDRESS(CS)16H子站上傳狀態鏈路狀態響應幀M-LKR-NA-3:10H00ACDDFC1011ADDRESS(CS)16H鏈路工作正常幀:10H00ACDDFC1110ADDRESS(CS)16H鏈路服務未完成幀:10H00ACDDFC1111ADDRESS(CS)16H3.3時間同步3.3.1時間同步過程 時間設定命令按發送/無回答報文發向所有單元或有選擇的按發送/確認發向某一確定的繼電保護設備(或智能終端)。時間設定命令包含了發送報文第一位的瞬間的當前的實時時間,在繼電保護設備內必須將收到的時間按傳輸時間加以修正,此傳輸時間是時間設定命令的幀長和傳輸速度的乘積,繼電保護設備內部時間同步操作的執行是各個制造廠的事情。在同步時間之前的報文和同步點之后的報文之間傳送的時間報文(帶時標的報文),在控制系統中將記錄的日期和報文(帶時標的報文)的時間和在一塊,(帶時標的報文的時間僅為毫秒至小時)。時間報文所包含的時間被繼電保護設備用做同步的目的,傳輸時間需要按報文傳送的幀長時間和發生的延時加以修正,此延時必須在內部加以考慮。若繼電保護設備檢出了一個不允許的內部時間偏差,從這個時間之前的全部實時報文將在時間信息元素的第三個八位位組的無效位(IV)置“1”,標志這個相應的時間無效。發生硬件復位和電源合上,在復位報文和第一次成功的時間設定之間發生的報文也將無效位置“1”。在初始化之后進行時間同步,無應答要求的廣播同步和要求應答有選擇的同步過程見圖29(P41),系統每隔3-5分鐘時間同步一次。本系列裝置現不支持廣播對時。3.3.2時間同步報文主站下發時間同步幀C-SYN-TA-3ASDU_6: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6>06H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8>時間同步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5>與鏈路層地址一致5功能類型(FUN)<255>全局功能類型GLB6信息序號(INF)<0>7~13七個八位位組二進制時間(實時時鐘采用二進制表示。)毫秒(L)0~59999ms毫秒(H)分0~59min時0~23h星期(高4位)日(低4位)1~71~31月1~12年0~99子站上傳確認幀確認幀:M-CON-NA-3:ACD=110H00ACDDFC0000ADDRESS(CS)16H主站召喚一級數據召喚1級數據:C-PL1-NA-310H01FCB11010ADDRESS(CS)16H子站上送時間同步確認幀M-SYN-TA-3ASDU_6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6>06H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8>時間同步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5>與鏈路層地址一致5功能類型(FUN)<255>全局功能類型GLB6信息序號(INF)<0>7~13七個八位位組二進制時間(注1)毫秒(L)0~59999ms毫秒(H)分0~59min時0~23h星期(高4位)日(低4位)1~71~31月1~12年0~993.4總查詢3.4.1總查詢過程當控制系統初始化或繼電保護設備初始化、監視方向的閉鎖停止激活的時候及在正常運行時定時進行一次總召喚,以收集標有總召喚標識的信息。過程如下:由控制系統向繼電保護設備發送總召喚命令C-IGI-NA-3,繼電保護設備以確認幀M-CON-NA-3回答。繼電保護設備即將所有屬于總召喚的信息都變成1級數據,并將向控制系統傳送的請求訪問位ACD置1,控制系統得知ACD=1就向繼電保護設備發送請求一級數據幀(C-PL1-NA-3),繼電保護設備就以通用應用數據單元ASDU_10回答,此過程一直進行下去,直到全部屬于總召喚的內容傳完為止。當屬于總召喚表格內容的全部報文傳送完后,繼電保護設備隨即傳送總召喚結束報文ASDU-8。在繼電保護設備內不得啟動新的總召喚循環,只有從控制系統接受到新的總查詢啟動命令才能啟動。若在總召喚周期內又由控制系統啟動一次總召喚,則正在進行中的總召喚周期立即終止而不用傳送總召喚終止報文,新的總召喚周期從頭開始進行(即從屬于總召喚的第一個報文開始)。當總召喚正在進行中,在相應的(包含狀態變位的信號)總召喚報文傳送之前,傳送了狀態變位的自發報文,等到要傳送包含狀態變位的總召喚報文時將傳送由狀態變位的自發報文所指明的新狀態。為了使得各個總召喚周期在控制系統中能正確區分起見,在報文的信息部分有一個帶有總召喚周期的標識碼的八位位組SCN,總召喚周期標識碼在總召喚啟動報文中由控制系統向繼電保護設備傳送,繼電保護設備將總召喚周期標識碼賦予帶有傳送原因=“總召喚”的全部報文,總召喚周期標識碼可以隨意地被控制系統賦值,即它不一定是一個遞增的數列。為了避免對某一個間隔層單元(N0…N)進行總召喚連續地占用鏈路的時間太長,而影響其他間隔層單元數據的傳送,對各個間隔層單元順序地召喚數據的過程中,輪到對此間隔層單元(N0…N)進行召喚時,向繼電保護設備請求2級用戶數據,繼電保護設備向控制系統傳送2級用戶數據,如果ACD置1,控制系統接收到數據以后,接著發送請求1級用戶數據報文,繼電保護設備向控制系統傳送響應總召喚的數據,然后控制系統向下一個間隔層單元(No.n+1)繼續召喚2級數據。間隔層單元(N0…N)總召喚表的全部信息分若干個掃描周期才召喚完畢,如果對間隔層單元(N0…N)繼續召喚過程中,此間隔層單元發生狀態變位,狀態變位的1級數據優先傳送。 總查詢上傳數據全部采用通用組的方式上傳測量組和遙信組全數據。如果設備有測量通道則上傳測量組全數據,如果沒有則上傳保護電量組全數據。3.4.2總查詢報文主站下發總召喚命令C-IGI-NA-3ASDU_7: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7>07H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9>總查詢(總召喚)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5>與鏈路層地址一致5功能類型(FUN)<255>全局功能類型GLB6信息序號(INF)<0>7掃描序號(SCN)上一次的掃描序號+1;由主站給出,子站應答報文中包含與本掃描序號(SCN)一致的返回碼(RII)子站上傳確認幀確認幀:M-CON-NA-310H00ACDDFC0000ADDRESS(CS)16H主站召喚一級數據召喚1級數據:C-PL1-NA-310H01FCB11010ADDRESS(CS)16H子站上傳通用分組數據(遙測遙信遙脈<脈沖電度、電能電度>)C-GD-NA-3:ACD=1ASDU_10: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9>總查詢(總召喚)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GEN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44>讀一個組的全部條目的值或屬性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與主站命令中的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8通用分類數據集數目(NGD)以下n組描述:數據集數目(0-5)、計數器位(6)、后續狀態位(7)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1)<2>測量數據組10<1>條目號11描述類別(KOD1)<1>實際值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1)<4>I整數13<2>數據寬度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1)數據1低八位16數據1高八位17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2)<2>測量數據組18<2>條目號19描述類別(KOD2)<1>實際值20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4>I整數21<2>數據寬度22<1>數目及后續狀態23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2)數據2低八位24數據2高八位┆┆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n)<2>測量數據組<n>條目號描述類別(KODn)<1>實際值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n)<4>I整數<2>數據寬度<1>數目及后續狀態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n)數據n低八位數據n高八位每個型號的組定義和數目都不同,如果沒有測量通道的型號,上傳保護電量組數據。測量數據傳送完成后如果數據未滿255個,緊接著上傳遙信數據、脈沖電度、電能電度,傳送格式如下,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1)<4>遙信狀態組<1>條目號描述類別(KOD1)<1>實際值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1)<10>單點信息<1>數據寬度<1>數目及后續狀態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1)第1個遙信狀態:00打開,01閉合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2)<4>遙信狀態組<2>條目號描述類別(KOD2)<1>實際值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10>單點信息<1>數據寬度<1>數目及后續狀態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2)第2個遙信狀態:00打開,01閉合┆┆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n)<4>遙信狀態組<n>條目號描述類別(KODn)<1>實際值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n)<10>單點信息數據寬度:1數目及后續狀態:1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n)第n個遙信狀態:00打開,01閉合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1)<5>脈沖電度組<1>條目號描述類別(KOD1)<1>實際值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1)<3>I整數<4>數據寬度:<1>數目及后續狀態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1)脈沖計數1:0-7位脈沖計數1:8-15位脈沖計數1:16-23位脈沖計數1:24-31位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2)<5>脈沖電度組<2>條目號描述類別(KOD2)<1>實際值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3>I整數<4>數據寬度:<1>數目及后續狀態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2)脈沖計數2:0-7位脈沖計數2:8-15位脈沖計數2:16-23位脈沖計數2:24-31位┆┆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n)<5>脈沖電度組<n>條目號描述類別(KODn)<1>實際值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n)<3>I整數<4>數據寬度:<1>數目及后續狀態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n)脈沖計數n:0-7位脈沖計數n:8-15位脈沖計數n:16-23位脈沖計數n:24-31位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1)<6>電能電度組<1>條目號描述類別(KOD1)<1>實際值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1)<3>I整數<4>數據寬度:<1>數目及后續狀態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1)電度計數1:0-7位電度計數1:8-15位電度計數1:16-23位電度計數1:24-31位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2)<6>電能電度組<2>條目號描述類別(KOD2)<1>實際值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3>I整數<4>數據寬度:<1>數目及后續狀態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2)電度計數2:0-7位電度計數2:8-15位電度計數2:16-23位電度計數2:24-31位┆┆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n)<6>電能電度組<n>條目號描述類別(KODn)<1>實際值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n)<3>I整數<4>數據寬度:<1>數目及后續狀態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n)電度計數n:0-7位電度計數n:8-15位電度計數n:16-23位電度計數n:24-31位如果數據需要上傳的數據大于255個,則主站再次召喚一級數據。數據未傳完,主站再次召喚一級數據召喚1級數據:C-PL1-NA-310H01FCB11010ADDRESS(CS)16H子站上傳通用分組數據C-GD-NA-3ASDU_10: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2>對通用分類讀命令有效數據響應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GEN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41>讀一個組的全部條目的值或屬性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與主站命令中的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8通用分類數據集數目(NGD)以下n組描述:數據集數目、計數器位、后續狀態位┆┆┆┆┆┆數據緊接前一步召喚值所傳條目之后的數據繼續上傳。主站繼續召喚,直至所有數據傳輸完后,子站上送一個總查詢結束幀。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8>08H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10>總查詢(總召喚)終止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與鏈路層地址一致5功能類型(FUN)<255>全局功能類型GLB6信息序號(INF)<245>7掃描序號(SCN)與主站報文中的掃描序號(SCN)一致3.5正常情況下基本鏈路傳輸3.5.1傳輸過程 基本鏈路傳輸過程是由控制系統依次向各個繼電保護設備No.0、No.1、No.2……No.n間隔層召喚2級用戶數據(C-PL2-NA-3),各個繼電保護設備分別以M-MEII-NA-3(有測量通道的裝置用ASDU9上傳)或者C-GD-NA-3(超出ASDU9數據范圍的或者沒有測量通道的裝置用通用數據上傳測量值或者保護電量值)幀響應。如果各個間隔層無1級用戶數據,控制系統依次一個間隔層一個間隔層地召喚2級用戶數據,各個間隔層分別以響應幀回答。召喚No.n間隔2級用戶數據以后,即轉向召喚No.0間隔的2級用戶數據。 如果在召喚No.i間隔之前,此間隔發生狀態變位,產生1級用戶數據,當控制系統向No.i間隔召喚2級用戶數據C-PL2-NA-3時,No.i間隔的響應幀中的ACD=1,控制系統接受完2級用戶數據后,接下去就向No.i間隔召喚1級用戶數據C-PL1-NA-3,No.i間隔即以通用數據(遙信變位、告警、動作三個組的條目值)響應,若此幀中ACD=0,(控制系統得知No.i站已無1級用戶數據),接下去就向No.i+1間隔召喚2級用戶數據。 如果在發生狀態變位時,同時發生擾動數據,在繼電保護設備內狀態變位的優先級將比擾動數據高,擾動數據在全部1級用戶數據中的優先級最低,當控制系統向此繼電保護設備召喚1級用戶數據時,優先傳送狀態變位,然后傳送擾動數據表,為了盡快收集各個間隔的狀態變位,收到某個間隔的狀態變位以后,即使后來收到了擾動數據表,也不立即收集這個間隔層的擾動數據,不發送選擇故障的報文,而先召喚其他間隔的1級用戶數據,了解其他間隔是否同時發生狀態變位,直到收集完所有間隔的狀態變位,再向這一間隔召喚1級用戶數據時才開始收集擾動數據。3.5.2數據分類1級用戶數據A:在監視方向的狀態自檢信號,監視信號,接地故障信號,故障信號,自動重合閘信號及專用范圍中COT:=〈1〉的信息序號等的數據,當發生變化時形成1級用戶數據(有關一次設備的工作狀態和系統工作狀態的信號優先級最高;而保護設備動作情況的信號要等到控制系統召喚擾動數據時傳送)B:初始化過程中,控制系統向保護設備發送FCB或CU的LPDU時,保護設備形成的標識碼和啟動/重新啟動的ASDU-5為1級用戶數據C:在時間同步過程中,控制系統向保護設備發送時間同步命令后,保護設備內所形成響應幀的內容(ASDU-6)為1級用戶數據D:由控制系統發出總查詢(總召喚)啟動命令(ASDU-7),保護設備接收后將(在監視方向)具有COT:=〈9〉的信息序號的數據,變成1級數據傳送,總查詢(總召喚)結束的ASDU的內容也是1級數據。E:命令傳送過程中,控制系統向保護設備傳送命令(ASDU-20),保護設備接受后所形成的肯定/否定認可的ASDU的內容。F:由當地激活和停止激活測試模式(ASDU-1),和在測試模式下產生的故障信號其COT=7,和當地參數設定,以及所產生的信號其COT=11。G:在當地激活和停止激活閉鎖功能時產生的1級數據(ASDU-1)。H:保護設備在故障時形成擾動數據所產生的內容如下:擾動數據表(ASDU-23)準備傳送擾動數據(ASDU-26)準備傳送一個通道(ASDU-27)準備傳送代標志的狀態變位(ASDU-28)傳送代標志的狀態變位的狀態和傳送代標志的狀態(ASDU-29)傳送擾動值(ASDU-30)代標志的狀態變位傳送結束(ASDU-31)各種1級用戶數據的優先級別,排列在前的優先級別高。 J:通用模式下召喚組的值或者屬性,以及寫條目產生的反校都轉換成1級數據,由主站召喚。2級數據A:對于間隔單元分布式的測控設備:為被測值,帶時標的被測值,帶時標的向量被測值B:對于信息容量大的集中式測控設備:為超過門限的被測值VIII幀3.6遙測(電量召喚)3.6.1采集過程總控單元平時依次對每個間隔單元召喚2級用戶數據(遙測值或保護電量值),子站設備如果有測量通道則以標準M-MEII-NA-3(ASDU9)回復,如果測量的數據和ASDU9的不同則以通用數據幀回復。對于沒有測量通道的保護,如果要上傳保護電量,也用通用數據幀上傳。如果沒有需要上傳的二級數據,以無數據幀回復。遙信變位組的條目構成見5.2.14遙信變位組。3.6.2采集過程報文主站召喚二級數據召喚2級用戶數據:C-PL2-NA-310H01FCB11011ADDRESS(CS)16H子站如果無數據則上傳確認幀無所要求的數據幀回答:M-NV-NA-310H00ACDDFC1001ADDRESS(CS)16H子站上傳兼容幀M_MEII_NA_3ASDU_9: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09>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09H3傳送原因(COT)<02>循環傳輸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128或16信息序號(INF)<148>7A相電流8B相電流9C相電流10A相電壓11B相電壓12C相電壓13有功功率14無功功率15系統頻率有可能子站也上傳通用報文。子站上傳全數據通用幀C-GD-NA-3ASDU_10: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2>對通用分類讀命令有效數據響應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254>GEN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41>讀一個組的全部條目的值或屬性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與主站命令中的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8通用分類數據集數目(NGD)以下n組描述:數據集數目、計數器位、后續狀態位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2>測量數據組10<1>條目號11描述類別(KOD)<1>實際值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4>I整數13<2>數據寬度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數據1低八位16數據1高八位17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2)<2>測量數據組18<2>條目號19描述類別(KOD2)<1>實際值20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4>I整數21<2>數據寬度22<1>數目及后續狀態23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2)數據2低八位24數據2高八位┆┆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n)<2>測量數據組<n>條目號描述類別(KODn)<1>實際值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n)<4>I整數<2>數據寬度<1>數目及后續狀態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n)數據n低八位數據n高八位此通用數據如果是測量組則包括全測量數據:三相電流、三相電壓、三個線電壓、有功、無功、功率因素、頻率。如果是保護電量組則根據裝置型號上傳相應的保護電量。3.7電能召喚3.7.1電能采集過程通過召喚電能脈沖組或者電能電度的全組實際值召喚設備的電能脈沖和累計電度,子站以組的全條目實際值響應召喚。如果沒有需要上傳的電能數據,以無數據幀回復。脈沖和電度組的條目結構見5.2.6。3.7.2電能采集過程報文主站召喚電能組幀C-GC-NA-3ASDU_21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21>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2>通用分類讀命令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254>GEN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41>讀一個組的全部條目的值或屬性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由主站給出,子站應答報文中包含與本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的返回碼(RII)8通用分類標識數目(NOG)<1>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5/6>脈沖電度組或者電能電度組10<0>條目號11類型描述(KOD)<1>實際值子站上傳確認幀確認幀:M-CON-NA-3:ACD=110H00ACDDFC0000ADDRESS(CS)16H主站召喚一級數據召喚1級數據:C-PL1-NA-310H01FCB11010ADDRESS(CS)16H子站上傳全數據通用幀C-GD-NA-3ASDU_10: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2>對通用分類讀命令有效數據響應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GEN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41>讀一個組的全部條目的值或屬性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與主站命令中的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8通用分類數據集數目(NGD)以下4組描述:數據集數目、計數器位、后續狀態位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5/6>脈沖電度組或者電能電度組10<1>條目號11描述類別(KOD)<1>實際值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3>I整數13<4>數據寬度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脈沖計數1:0-7位16脈沖計數1:8-15位17脈沖計數1:16-23位18脈沖計數1:24-31位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2)<5/6>脈沖電度組或者電能電度組10<2>條目號11描述類別(KOD2)<1>實際值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3>I整數13<4>數據寬度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2)脈沖計數2:0-7位16脈沖計數2:8-15位17脈沖計數2:16-23位18脈沖計數2:24-31位┆┆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n)<5/6>脈沖電度組或者電能電度組<n>條目號描述類別(KODn)<1>實際值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n)<3>I整數<4>數據寬度<1>數目及后續狀態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n)脈沖計數n:0-7位脈沖計數n:8-15位脈沖計數n:16-23位脈沖計數n:24-31位3.8設備參數召喚和設置3.8.1設備參數召喚過程設備參數這里指的“裝置參數”、“保護配置”、“保護定值”等需要設置的數據。他們的召喚和設定過程都是類似的,不同只是組號以及目錄的機構不同。下面以“裝置參數”說明。在正常鏈路召喚過程中,如果主站召喚系統參數組的全組實際值,子站以組的全條目實際值響應召喚。如果有事件主動上傳,優先上傳SOE。系統參數組有數據和控制兩種定值,數據定值實際值是無符號整型數,控制定值是列表的索引。3.8.2設備參數召喚報文主站召喚裝置參數組幀C-GC-NA-3ASDU_21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21>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2>通用分類讀命令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GEN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41>讀一個組的全部條目的值或屬性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由主站給出,子站應答報文中包含與本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的返回碼(RII)8通用分類標識數目(NOG)<1>總數目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7>裝置參數組10<0>條目號11類型描述(KOD)<1>實際值子站上傳確認幀確認幀:M-CON-NA-3:ACD=110H00ACDDFC0000ADDRESS(CS)16H主站召喚一級數據召喚1級數據:C-PL1-NA-310H01FCB11010ADDRESS(CS)16H子站上傳全數據通用幀C-GD-NA-3ASDU_10: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2>對通用分類讀命令有效數據響應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GEN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41>讀一個組的全部條目的值或屬性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與主站命令中的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8通用分類數據集數目(NGD)以下N組描述:數據集數目、計數器位、后續狀態位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1)<7>裝置參數組10<1>條目號11描述類別(KOD1)<1>實際值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1)<3>INDEX(在列表中的索引)13<2>數據寬度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1)數據1低八位16數據1高八位17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2)<7>裝置參數組18<2>條目號19描述類別(KOD2)<1>實際值20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3>整型數21<2>數據寬度22<1>數目及后續狀態23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2)數據2低八位24數據2高八位┆┆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n)<7>裝置參數組<n>條目號描述類別(KODn)<1>實際值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n)<3>整型數<2>數據寬度<1>數目及后續狀態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n)數據2低八位數據2高八位裝置參數的條目設置見4.2.8裝置參數組條目。3.8.3系統參數設置過程通過寫組的條目實際值實現修改設備參數。當修改系統參數時先是用帶確認的寫條目來修改參數定值,保護單元將定值修改后保存在RAM中但是沒有固化,并且以相同的鏡像幀確認回復,系統確認發送的幀和回復的幀相同時,即發送帶執行的寫條目,保護單元同樣以相同的鏡像幀確認回復并且把以前暫時修改的定值固化到EEPROM中。任何數量的數據可以用幾個數據單元傳送,當信息序號為“寫條目并執行“時,接受的數據立即激活,利用此種機能可以同時激活一個數據集而不會中斷。利用INF“寫條目終止”,以前傳送的任何數據立即終止,被寫入的數據不得激活。為了增加安全性,由控制系統利用信息序號“帶確認的寫條目”來發送數據,在此情況下,繼電保護設備讀入數據并回送一個具有信息序號“帶確認的寫條目”的應用服務數據單元,其結構和值與控制系統發送來的ASDU一樣,唯其COT為44(通用寫確認)。當幾個設置同時執行時,將發生如下的結果:a:若所有設置成功,將回送一個ASDU-10其COT=40(帶肯定認可的通用寫命令);b:若所有設置失敗,將回送一個ASDU-10其COT=41(帶否定認可的通用寫命令); 本規約不提供即有錯又有失敗的結果,如果其中一個不成功,則所有同時執行的操作都認為是這次操作失敗。3.8.4系統參數設置報文主站帶確認的寫ASDU_10(單個參數)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0>通用分類寫命令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254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49>帶確認的寫條目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由主站給出,子站應答報文中包含與本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的返回碼(RII)8通用分類數據集數目(NGD)以下N組描述:數據集數目、計數器位、后續狀態位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1)<7>裝置參數組10<1>條目號11描述類別(KOD1)<1>實際值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1)<3>整型數13<2>數據寬度:2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1)數據1低八位16數據1高八位17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2)<7>裝置參數組18<1>條目號19描述類別(KOD2)<1>實際值20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3>整型數21<2>數據寬度:222<1>數目及后續狀態23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2)數據2低八位24數據2高八位┆┆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n)<7>裝置參數組<n>條目號描述類別(KODn)<1>實際值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n)<3>整型數<2>數據寬度:2<1>數目及后續狀態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n)數據n低八位數據n高八位子站響應帶確認的寫ASDU_10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4>通用分類寫確認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254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49>帶確認的寫條目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由主站給出,子站應答報文中包含與本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的返回碼(RII)8通用分類數據集數目(NGD)以下N組描述:數據集數目、計數器位、后續狀態位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1)<7>裝置參數組10<1>條目號11描述類別(KOD1)<1>實際值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1)<3>整型數13<2>數據寬度:2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1)數據1低八位16數據1高八位17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2)<7>裝置參數組18<2>條目號19描述類別(KOD2)<1>實際值20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3>整型數21<2>數據寬度:222<1>數目及后續狀態23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2)數據2低八位24數據2高八位┆┆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n)<7>裝置參數組<n>條目號描述類別(KODn)<1>實際值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n)<3>整型數<2>數據寬度:2<1>數目及后續狀態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n)數據n低八位數據n高八位主站帶執行的寫ASDU_10(單個參數)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0>通用分類寫命令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254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50>帶執行的寫條目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由主站給出,子站應答報文中包含與本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的返回碼(RII)8通用分類標識數目(NGD)<1>只寫一個參數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1)<7>裝置參數組10<1>條目號11描述類別(KOD1)<1>實際值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1)<3>整型數13<2>數據寬度:2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1)數據1低八位16數據1高八位如果該執行幀里沒有通用分類數據,則NGD為0,下面子站返回的確認幀NGD也為0.子站上傳確認幀確認幀:M-CON-NA-3:ACD=110H00ACDDFC0000ADDRESS(CS)16H主站召喚一級數據召喚1級數據:C-PL1-NA-310H01FCB11010ADDRESS(CS)16H子站響應帶執行的寫結果ASDU_10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0>通用分類寫命令的肯定認可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254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50>帶執行的寫條目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由主站給出,子站應答報文中包含與本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的返回碼(RII)8通用分類數據集數目(NGD)<N>以下N組描述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1)<10>保護定值組10<02>條目號11描述類別(KOD1)<0>無所描述的類別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1)<22>通用分類回答碼13<1>數據寬度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1)<0>表示“認可”16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2)<10>保護定值組17<03>條目號18描述類別(KOD2)<0>無所描述的類別19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22>通用分類回答碼20<1>數據寬度21<1>數目及后續狀態22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2)<0>表示“認可”如果最后帶執行的幀沒有通用分類數據則響應NOG為0的結果幀: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0>通用分類寫命令的肯定認可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254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50>帶執行的寫條目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由主站給出,子站應答報文中包含與本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的返回碼(RII)8通用分類標識數目(NOG)<0>3.9遙信變位3.9.1遙信變位上送過程裝置一旦檢測到發生遙信變位,則把上送2級數據報文ACD置1,通知主站查詢1級數據,主站發送召喚1級數據命令,裝置以變位遙信楨響應。遙信最新變位SOE是作為一級數據在任何其他傳輸過程中突發上傳的,其數據組織格式是按讀一個條目的值來進行的。如果要讀取某個SOE組的所有事件記錄則要單獨順序的讀取每一個事件條目的值。 遙信變位組的條目構成見5.2.14。3.9.2遙信變位上送報文主站再次召喚一級數據:C-PL1-NA-310H01FCB11010ADDRESS(CS)16H子站上傳通用分組數據(遙信變位)C-GD-NA-3ASDU_10:帶時標的事件ASDU10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1>自發(突發)4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GEN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44>讀單個條目的值或屬性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無關數據8通用分類數據集數目(NGD)<1>以下n組描述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EH>遙信變位事件組10<1>條目號(開入1)11描述類別(KOD)<1>實際值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3>數據類型:數據結構13<14>數據寬度:14個字節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1)<14>數據類型:二進制時間16<7>數據寬度:7個字節17<81H>數目及后續狀態18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1)毫秒(L)0~59999ms19毫秒(H)20分0~59min21時0~23h22日1~3123月1~1224年0~9925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10>數據類型:單點信息26<1>數據寬度:1個字節27<1>數目及后續狀態28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2)0(開狀態),1(閉狀態)3.10告警事件3.10.1告警事件上送過程裝置一旦檢測到發生功能預告警和設備自檢告警事件,則把上送2級數據報文ACD置1,通知主站查詢1級數據,主站發送召喚1級數據命令,裝置以告警事件楨響應。告警事件SOE是作為一級數據在任何其他傳輸過程中突發上傳的,其數據組織格式是按讀一個條目的值來進行的。如果要讀取某個SOE組的所有事件記錄則要單獨順序的讀取每一個事件條目的值。讀取及響應報文見下文。 告警事件組的條目構成見5.2.13。3.10.2告警事件上送報文主站再次召喚一級數據:C-PL1-NA-310H01FCB11010ADDRESS(CS)16H子站上傳通用分組數據(遙信變位)C-GD-NA-3ASDU_10:帶時標的事件ASDU10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1>自發(突發)4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FE>GEN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44>讀單個條目的值或屬性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無關數據8通用分類數據集數目(NGD)<1>以下n組描述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DH>告警事件組10條目號(通過此數據解析出具體事件名稱)11描述類別(KOD)<1>實際值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3>數據類型:數據結構13<10>數據寬度:10個字節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1)<14>數據類型:二進制時間16<7>數據寬度:7個字節17<1>數目及后續狀態18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1)毫秒低8位0~59999ms19毫秒高8位20分0~59min21時0~23h22日1~3123月1~1224年0~993.11保護事件3.11.1保護事件上送過程裝置一旦檢測到發生保護動作事件,則把上送2級數據報文ACD置1,通知主站查詢1級數據,主站發送召喚1級數據命令,裝置以保護動作事件楨響應。保護動作事件是作為一級數據在任何其他傳輸過程中突發上傳的,其數據組織格式是按讀一個條目的值來進行的。如果要讀取某個SOE組的所有事件記錄則要單獨順序的讀取每一個事件條目的值。讀取及響應報文見標準下文。{索引號,{"中文定義"},{"英文定義(若有)"},中文定義字數,英文定義字數(若有)}各事件對應的通用分類條目號=索引號+1 保護動作事件組的條目構成見5.2.12。3.11.2保護事件上送報文主站再次召喚一級數據:C-PL1-NA-310H01FCB11010ADDRESS(CS)16H子站上傳通用分組數據(遙信變位)C-GD-NA-3ASDU_10:帶時標的事件ASDU10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1>自發(突發)4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GEN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44>讀單個條目的值或屬性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無關數據8通用分類數據集數目(NGD)<1>以下n組描述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CH>保護事件組10條目號(通過此數據解析出具體事件名稱)11描述類別(KOD)<1>實際值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3>數據類型:數據結構13<14+3+RELAY_VALUE_NUM*2>數據寬度:該事件里從二進制時間開始算起的所有數據量的總和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1)<14>數據類型:二進制時間16<7>數據寬度:7個字節17<81H>數目及后續狀態18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1)毫秒低8位0~59999ms19毫秒高8位20分0~59min21時0~23h22日1~3123月1~1224年0~9925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3>數據類型:整數26<1>數據寬度:1個字節27<1>數目及后續狀態:如果帶保護動作數據,則為81H28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2)00表示動作,FF表示返回29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3)(如果有)<3>數據類型:整數30<2>數據寬度:2個字節31<RELAY_VALUE_NUM>數目及后續狀態:保護動作值的總數目32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3)(如果有)數據1低八位33數據1高八位34數據2低八位35數據2高八位┆數據n低八位數據n高八位┆┆┆注:NTS-600V1.00,NTS-700R系列在上傳數據時,先傳一個數據寬度*數目的值NTS-700R在有保護動作數據上送時,如果對保護時間的報文進行拆分,可能的會把GDD3與后面的數據作為下一幀的報文進行發送。3.12開關操作3.12.1開關操作過程控制開關、調節檔位也是和設定值一樣,先發送帶確認的寫,如果返校報文正確則發送帶執行的寫報文,后臺用召喚一級數據召喚執行結果報文。控制斷路器的雙命令、升降命令的描述分別見標準規約附錄E的E2.7(P112)、E2.8(P113)。 控制斷路器及控制分接頭升降的控制過程見標準規約附錄E的圖E9(P122)。控制過程的實現實際上就是修改相應目錄的實際值,因此傳輸過程雖然是按照專用范圍的格式,但是報文組織格式還是按照通用服務格式進行的。3.12.2開關操作報文主站帶確認的寫ASDU_10(單個參數)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0>通用分類寫命令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254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49>帶確認的寫條目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由主站給出,子站應答報文中包含與本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的返回碼(RII)8通用分類標識數目(NGD)<1>:只寫一個參數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10H>開關控制組10<01>條目號11描述類別(KOD)<01>實際值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5>DCC:控制斷路器的雙命令13<1>數據寬度:1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81H(分閘選擇),82H(合閘選擇)子站響應帶確認的寫ASDU_10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1>寫命令否定,<44>通用分類寫確認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254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49>帶確認的寫條目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由主站給出,子站應答報文中包含與本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的返回碼(RII)8通用分類標識數目(NOG)<1>:只寫一個參數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10H>開關控制組10<01>條目號11描述類別(KOD)<01>實際值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5>DCC:控制斷路器的雙命令13<1>數據寬度:1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81H(分閘選擇),82H(合閘選擇)主站帶執行的寫ASDU_10(單個參數)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0>通用分類寫命令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254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50>帶執行的寫條目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由主站給出,子站應答報文中包含與本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的返回碼(RII)8通用分類標識數目(NOG)<1>:只寫一個參數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10H>開關控制組10<01>條目號11描述類別(KOD)<01>實際值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5>DCC:控制斷路器的雙命令13<1>數據寬度:1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1(分閘操作),2(合閘操作)子站上傳確認幀確認幀:M-CON-NA-3:ACD=110H00ACDDFC0000ADDRESS(CS)16H主站召喚一級數據召喚1級數據:C-PL1-NA-310H01FCB11010ADDRESS(CS)16H子站響應帶執行的寫結果ASDU_10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0>通用分類寫命令的肯定認可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254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50>帶執行的寫條目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由主站給出,子站應答報文中包含與本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的返回碼(RII)8通用分類標識數目(NGD)<1>9通用分類標識序號(GIN)<10H>開關控制組10<01>條目號11描述類別(KOD)P23<0>無所描述的類別12通用分類數據描述(GDD)<22>通用分類回答碼13<1>數據寬度14<1>數目及后續狀態15通用分類標識數據(GID)<0>表示“認可”如果最后帶執行的幀沒有通用分類數據則響應NOG為0的結果幀:字節報文內容說明1類型標識(TYP)<10>2可變結構限定詞(VSQ)81H3傳送原因(COT)<40>通用分類寫命令的肯定認可4應用服務單元公共地址<0~254>5功能類型(FUN)254通用分類功能6信息序號(INF)<250>帶執行的寫條目7返回信息標識符(RII)由主站給出,子站應答報文中包含與本返回信息標識符(RII)一致的返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