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耕地保護與耕地質量提升研究
農業是經濟和社會的基礎,耕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加強耕地保護是科學、科學、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耕地保護關系到數百萬農民的切身利益,是“三公”問題的核心,與中國的糧食安全、社會安全和生態安全有關。重慶森林、健康重慶和重慶棲息地的建設應以健康土壤和耕地為基礎。農業工人必須常懷激情,加強對耕地的保護,促進重慶農業健康發展。1重慶耕地資源現狀1.1耕地面積19982002年重慶幅員面積82339.33km2,農用地616.34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74.85%,其中耕地255.64萬hm2(1996年).全市1996年總人口為3022.77萬,人均土地僅為0.273hm2,為全國人均0.78hm2的1/3.人均耕地0.084hm2,比全國人均0.106hm2少0.02hm2.1.2基本農田制度通過對耕地面積的統計分析(重慶統計年鑒),發現1996年至2001年重慶市耕地面積呈直線下降態勢(R2=0.9952),如圖1,由162.92萬hm2下降為158.32萬hm2,5a間減少了4600hm2;2002年至2007年呈拋物線形下降(R2=0.9894),如圖2,由244.31萬hm2減少為205.23萬hm2,5a間減少耕地390886hm2,耕地面積減少數量驚人.2009年重慶市統計年鑒將臨時性耕地統計為耕地總面積,2007,2008,2009年耕地面積分別為2241956,2239082,2235932hm2.國家下達給重慶市的耕地保護目標是到2020年,耕地總面積必須保證2170667hm2.2010年6月18日成立重慶兩江新區后,與2009年比較基本農田保有量目標減少54533hm2(農情統計數據).從統計數量上看,2002年耕地面積突增,統計局解釋為“耕地統計指標按新農業統計制度變更”;2007年耕地面積也出現突增,是將臨時性耕地統計為耕地面積.數字的變更只能說明耕地數量滿足國家下達給重慶市的耕地保護目標,但是重慶市耕地總量和均量減少的趨勢從未改變.1.3閑置、化學處理的土地為農村大量流轉的土地,土地流轉成為“由糧改經”除開耕地絕對數量的減少,農民閑置、撂荒也使耕地數量隱性減少.全市耕地撂荒面積為8333hm2(市農經站的監測統計,2009年),如果將臨時性耕地(在常用耕地以外臨時開墾種植農作物,不能正常收獲的土地.包括臨時種植的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在河套、湖畔、庫區臨時開發種植農作物的成片或零星土地)作為閑置撂荒地計算,2002年至2007年農民閑置、撂荒的耕地占耕地總面積的平均值為33.4%.由于種糧比較效益低,大量青壯年農民選擇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的耕者整體素質較低,被稱為“386199”(婦女、兒童、老人)部隊.低素質的耕者不能高效利用和管理有限的土地,要么撂荒,要么改變經營模式.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重慶加速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截至2010年,重慶農村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的比例已經超過17%,其中大量流轉土地“由糧改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重慶有11%的糧田不再種糧.2耕地養分監測分析描述與耕地數量保護相比,耕地質量保護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耕地質量建設實際上在于保持區域耕地的生產力,不僅僅是表面上的面積數量的動態平衡,而且要重視耕地質量提升.耕地質量指的是構成耕地的各種自然因素和環境條件狀況的總和,表現為耕地生產能力的高低、耕地環境狀況優劣以及耕地產品質量的高低.耕地的質量建設,需要國家采取行政、經濟、法律、技術等措施和手段,首先保護高質量的耕地,并改造治理耕地中限制因素,同時保證耕地在利用過程中質量不下降.不但要提高耕地的物質生產能力,提高土壤肥力,還應包括改善附著在耕地上的設施狀況,諸如改善水利設施、耕作條件、防護林設施和田間道路等,避免耕地水土流失、沙化等土地退化的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耕地養分監測,著重對耕地養分演變作分析描述.2.1重慶市農業優質耕地的分布重慶耕地產量總體水平低,坡耕地及低產田數量大,全市坡耕地占旱地面積的52.8%(1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33.1%,25度以上坡耕地占19.7%);“望天田”、深腳爛泥田占水田總面積46.6%.在全市耕地總量中,有水源保證和灌溉設施的為36%,比全國平均低4個百分點,中低產田土達60%以上.重慶市農用地分等評價結果顯示:重慶市優質耕地和劣質耕地分布較少,中等質量的耕地分布較多,各等別面積比例分布為:優質∶中等∶劣質為1∶2∶1.在優質耕地中,自然質量等別、利用等別、經濟等別較優的耕地面積分別占全市耕地面積的28.38%,27.25%,24.82%,均趨于25%.中等質量耕地面積接近一半,自然質量等別、利用等別、經濟等別為中等質量的耕地面積分別占全市耕地面積的44.61%,49.17%,56.00%.自然質量等別、利用等別、經濟等別較差的耕地面積分別占全市耕地面積的27.01%,23.58%,19.18%,三個等別的劣質耕地分布面積也趨于25%.該結果與重慶市耕地地力評價結果也有吻合之處.2.2水資源及化肥現行規定2013年重慶市耕地土壤監測工作始于1991年,現有中國農科院的國家紫色土肥力與肥料效益監測基地(長期定位試驗小區、養分滲漏池48口、田間試驗微區98個和監測試驗用房及配套設施)1個,國家級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6個,較穩定的市級耕地土壤監測點26個.監測點基本代表了我市糧油主產區的自然條件、土壤類型和耕作制度.重慶市耕地土壤監測堅持了20a(1991—2010年),獲取了耕地土壤養分、耕作制度、肥料結構及農民施肥習慣等大量的基礎數據.通過監測數據(表2)發現:(1)耕地基礎地力不高,逐年下降.水稻土對一季水稻產量的貢獻率約為41%~63%,紫色土對作物產量的地力貢獻率約有25%.整體平均值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表明我市耕地質量下降明顯.(2)農戶施肥結構不合理,施肥水平不高.水稻50%~60%的氮磷養分由化肥提供,旱糧約50%的養分來自有機肥,不論是水稻還是旱糧其鉀的來源主要依賴于有機肥.2006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后施肥結構有所改變,氮磷鉀施肥比例由原來的1∶0.38∶0.07逐步向合理比例1∶0.4∶0.25調整;投入的養分比例不協調,存在施肥不平衡現象.(3)耕地土壤養分升降不一,酸化明顯.總體來看,1997年以來,耕層土壤養分變化不大.1997年水稻土耕層速效氮平均為148.9mg/kg,2000年平均為127.9mg/kg,下降了21.0mg/kg,旱作紫色土1997年耕層速效氮平均為115.9mg/kg,2000年為67.0mg/kg,下降了48.9mg/kg.速效氮呈下降趨勢,速效磷呈緩慢上升趨勢,速效鉀基本維持穩定.水稻土酸化明顯,pH值下降了0.54個單位.近年的地力評價項目對耕地養分統計分析與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對比,發現我市耕地pH值普遍下降了0.5至1個單位.(4)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問題顯現.通過耕地環境質量指標的檢測,發現97%的耕地土樣中鉛的總量均在國家安全標準水平以下,鎘在我市各縣糧地和蔬菜土壤中超標樣本比率達6.3%,汞、砷在糧地土壤中超標率分別為4.2%和5.5%,各縣糧地土壤中未發現鉻超標樣本.隨著各地工業發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日趨堪憂.2.3橘園土壤養分現狀在長期施肥條件下,耕地質量還能滿足大田作物的需求,但是對于經濟作物耕地養分不足則表現明顯.2008年,我們對重慶市柑橘園土壤養分現狀專項調查研究,主要對重慶市柑橘主產區江津、永川、忠縣、奉節、萬州的柑橘園土壤樣品進行測試分析,發現土壤有機質缺乏占54.41%,土壤速效N,P,K缺乏,分別為59.26%,62.22%,36.3%;Zn含量比較缺乏,占38.52%,B素含量嚴重缺乏,占92.59%;Cu,Fe,Mn過量的分別為37.78%,63.7%,42.96%.3重慶土壤保護政策3.1建立耕地質量監管制度雖然我國目前沒有專門的耕地質量保護法律,但是從法律上明確職責,制定相應的耕地質量管理條例、辦法勢在必行.當前很多省市已經制定、建立了耕地保護制度和管理辦法,例如2007年天津市人民政府發布施行了《天津市耕地質量管理辦法》,提出耕地保護應當貫徹數量與質量并重的原則,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監管.湖南省人大批準2008年開始實行《湖南省耕地質量管理條例》,對耕地質量保護、耕地質量建設、耕地質量監管做出了細化規定.2010年吉林省人大審議通過了《吉林省耕地質量保護條例》,除耕地質量建設和監管外,還對耕地養護、科技與教育培訓、監測與評價等方面做出了規定.2011年伊始,甘肅、浙江兩省均以政府令的形式發布實施了《甘肅省耕地質量管理辦法》和《浙江省耕地質量管理辦法》.制定完善相關的法律依據,切實加強耕地質量的監督與管理,依法查處破壞耕地質量的行為,是搞好耕地質量建設的基礎.3.2建立耕地質量保障體系,增加培肥地力,為建設評價體系耕地數量減少趨勢不可逆轉,但是保護耕地數量是基礎,提高質量是關鍵.一定要加強補充耕地質量建設管理與驗收工作,進一步加強耕地質量建設管理.經依法批準占用耕地后,補充耕地的面積與質量不得低于已占用耕地的數量與質量,在項目驗收中實行最嚴格的打分制度,統籌耕地的數量與質量管理.政策保障對法律進行一定的補充,補充耕地中應增加培肥地力的措施,進行地力等級評定,明確管理要求;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和土地整治項目管理,逐級落實責任目標管理制度,確保耕地保護的國策落到實處.3.3推廣生物處理技術,提高農業土壤結構在耕地數量呈剛性減少的趨勢下,重慶要確保糧食安全、實現糧食總產1100萬t的目標,就必須從提高耕地質量入手,以質量的提高來彌補數量的不足.掠奪性的耕種已經使耕地不堪重負,耕地質量退化現象日益明顯.做好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質提升、高產創建等重大農業項目,進一步擴大秸稈還田面積,恢復冬季綠肥生產,增施有機肥料,推廣水旱輪作模式,做到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測土配方施肥通過調節和解決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阻止耕地退化.有機質提升則是通過稻田秸稈還田腐熟技術的應用,改良耕地土壤結構,提高耕地地力,使土壤板結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3.4建立耕地質量保障體系為促進耕地質量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必須從基礎工作入手,建立健全耕地質量預測預警機制,為耕地質量建設提供科學依據.一是進一步加強全市耕地質量監測點建設.按照“逐步擴大監測點規模、穩妥調整監測內容、積極開展專項調查、直接服務農業生產”的總體思路,在國家級耕地質量監測點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不同農區生態環境、耕地土壤類型和典型耕作制度,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著力推進縣級配套監測點建設.二要穩步推進耕地質量監測站建設.耕地質量監測站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耕地改良與肥料試驗基地建設、化驗室改擴建及監測儀器設備更新,已列入《重慶市2009—2020年糧食新增35萬t能力規劃》.今后將按規劃分步進行建設,努力建立耕地改良與肥料試驗基地,加快形成完備的耕地質量監測體系.三要全面開展耕地地力評價.以江蘇為榜樣,結合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實施,實行綜合調查與專題調查相結合,摸清耕地質量家底,對耕地進行生產潛力評價和作物適宜性評價,全面建成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和基本農田質量管理數據庫,實現對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數據的統一管理,及時更新,定期發布,建立耕地質量預測預警報告制度,為耕地質量保護和建設提供宏觀決策依據.3.5農民科技素質現狀耕地質量建設的主體是耕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提高耕者的素質是加強耕地質量建設的根本出路.到2020年重慶計劃將一半的農民轉移到城鎮,保留1/3人口作為農村人口,相當于一個農業勞動者要養活兩個城鎮人口,要求農業生產率提高4倍.但是目前,農民的文化素質低是不爭的事實.2003年中國科協對中國公眾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具備科技素質的農民占0.7%,系統接受農業職業教育的農村勞動力不到5%,農村居民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是城市居民的1/6.影響農民科技素質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傳統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對中國農民科技素質的提高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二是經費投入不足,尤其是農業推廣資金投入不足.發達國家農技推廣經費一般占到農業總產值的0.6%~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氣底板外包合同協議
- 2025至2030年中國紅色塑柄什錦銼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窄斷面軸用防塵圖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礦泉水防盜蓋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現代舞服裝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根雕拐杖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推臺圓鋸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拉稀泰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平移式中斷鋸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雙層紙質包裝袋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4年上海奉賢區招錄儲備人才筆試真題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生產實習》課程教學大綱
- 《copd疾病知識》課件
- 北京市東城區2024-2025學年高三(上)期末思想政治試卷(含答案)
- 2025河南中煙許昌卷煙廠招聘10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4年河南輕工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即時通訊系統建設方案
- 動車乘務實務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胎盤植入課件講義版
- 2025年江蘇鹽城東方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1版中醫疾病醫保對應中醫疾病醫保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