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教學設計 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4(2023~2024學年)_第1頁
3-3-2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教學設計 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4(2023~2024學年)_第2頁
3-3-2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教學設計 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4(2023~2024學年)_第3頁
3-3-2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教學設計 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4(2023~2024學年)_第4頁
3-3-2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教學設計 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4(2023~2024學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第三課把握世界的規律3.3.2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教學設計)【課程標準及解讀】課程標準:描述世界是普遍聯系、永恒運動的,領會全面地、發展地看問題的意義,學會運用矛盾分析法觀察和處理問題。解讀: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對立統一規律構成了辯證法的核心,它揭示了聯系的根本內容和發展的根本動力。哲學上的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對立和統一的關系;同一性與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學習辯證法就是要運用矛盾學說去具體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矛盾分析法是人們認識活動中的根本方法,其關鍵在于把握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教材分析】本節課的內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三課的第三框題。本框題包括三目,分別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問題的精髓”“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主要講述矛盾的含義及其基本屬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等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矛盾分析的方法,包括“一分為二”“堅持共性和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等。【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培養堅定的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立場,自覺反對和抵制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科學精神:深刻理解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明確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一定能取得成功的信心,把握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提高哲學思辨力,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法治意識:提高哲學思辨力,學會理性地對待各種事物。【教學重點】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教學難點】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矛盾本身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由此構成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矛盾問題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關系。新課講授:二、矛盾問題的精髓【閱讀與思考1】人的一生,并非是一條平坦的路。有起有落,有沉有浮,有得意,有失意。我們渴望平平順順地過下去,但生活總有波瀾和坎坷。有時,渴望擁有的東西,跟自己實際有的,常常背道而馳。有時,渴望過的生活,跟自己正在過的,或許截然不同。其實,人生就是如此,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舉例說明每一事物都存在著矛盾。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再到人類的思維領域;從生活工作學習到政治經濟文化,沒有什么是不包含矛盾的。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它還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的過程之中,即時時都有矛盾。具體地來說,我們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是矛盾,問題就是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我們要正視人生道路上的問題和困難,不能回避矛盾。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個世界充滿著矛盾。事物發展前進的過程,就是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所以我們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都要敢于承認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1.矛盾的普遍性(1)含義①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空間.橫向)②時時有矛盾。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時間.縱向)(2)地位: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3)方法論:要求我們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都要敢于承認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幾點:①不能把“普遍性”理解為每一事物同周圍其他各種事物之間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才構成矛盾關系。)②人們尚未認識,還不能對其矛盾作出科學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③人們不易覺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相關鏈接:張載提出“一物兩體”的命題,認為“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一不可見,則兩之用息”。朱熹把“一物兩體”概括為“一分為二”,他說:“一分為二,節節如此,以至于無窮,皆是一生兩爾。”方以智在“一分為二”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合二而一”的命題。王夫之則把“一分為二”和“合二而一”兩個命題結合起來,認為任何事物都是兼有陰陽的統一體,陰陽對立不是“破作兩片”,而是可以相互轉化。教師點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關系,矛盾具有的普遍性。【閱讀與思考2】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小孩有小孩的矛盾,大人有大人的矛盾;你有你的煩惱,他有他的煩惱;人生不同時段也有不同矛盾……以上說法包含什么哲學道理?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小孩有小孩的矛盾,大人有大人的矛盾;你有你的煩惱,他有他的煩惱。即使是同一個事物,它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上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人生不同時段也有不同矛盾,它們在各個階段上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就比如說一個家庭,沒有小孩的時候,存在著夫妻矛盾、婆媳矛盾;有小孩以后,除了存在著夫妻矛盾、婆媳矛盾,還會增加父子矛盾、母女矛盾。這些矛盾之間總有一個占主要的。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也不是均衡的,總有一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一個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就比如在父母和子女關系中,小時候主要是父母教育子女為主,孩子應該多聽大人的話;孩子長大后要以孝順父母為主,父母要多聽孩子的話。2.矛盾的特殊性(1)含義:即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2)矛盾的特殊性的三種情形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②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相關鏈接:在我國文學寶庫中,歌頌祖國壯麗河山的作品浩如煙海,后人可以從各不相同的描述中,區分出特定的自然環境:“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謳歌的是遼闊雄渾的北國草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描繪的是風景綺麗的江南春色。《水滸傳》把一百零八將描寫得個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讀者完全可以憑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們區別開來。教師點撥: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特點,文學創作要把握好矛盾的特殊性,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閱讀與思考3】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天地間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國王不信,派衛士和宮女到御花園中去找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結果總能發現它們之間有不同的地方。萊布尼茨又說:天地間沒有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國王又派衛士和宮女去找,結果找來的樹葉總是具有共同性。從這個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在這個世界,你永遠不可能找出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東西來,因為它們各有各的特殊性,也就是事物的個性。同樣,你也不可能找出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來,因為他們總有相同的地方,也就是事物的普遍性與共性。3.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1)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這一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拋棄了辯證法。【閱讀與思考4】一個病人在病床上嚷嚷著醫生讓他吃水果。給他蘋果、梨、香蕉,他都說這不是水果,他就要吃一個叫水果的東西。香蕉、蘋果和水果是什么關系?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病人的要求我們是沒有辦法的做到的,因為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我們不可能找出來一個叫水果的東西來,只能拿出一個個具體的蘋果或者梨來。水果這個詞,就是從蘋果、梨、香蕉、西瓜、草莓、普通這些具體的個性事物中抽象出來的一個概念,這就是他們相同的一個小方面,這是這些水果之間的普遍性與共性。而那些具體的水果,他們之間的不同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與個性。在這里我們就發現,像水果這些共性的、普遍性的東西是藏在個性的、特殊性的東西里面的。沒有一個個特殊的具體的東西,哪有那些共性的東西呢?這些共性的東西都是要通過個性的東西來表現自己。但是反過來講,無論一樣東西再怎么特殊,它總是和其他事物有共同的地方。這就是個性的東西,離不開共性的東西。病人的錯誤之處在于將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割裂開來,不懂得矛盾的普遍性不能離開特殊性而存在。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對立統一,世界上的事物無論怎樣特殊,它總是在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過渡:蘋果對紅蘋果、青蘋果、黃蘋果等來說,具體品種的蘋果是個性,蘋果則是共性;蘋果屬于水果,蘋果對水果來講,水果就是共性,而蘋果則屬于個性。由此可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與個性)不是凝固不變的,在不同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由于事物范圍的極其廣大和發展的無限性,在一定場合為普遍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場合是特殊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2)方法論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要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努力探索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特殊規律的過程,它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本課小結:課堂鞏固這題我會1.回望黨的奮斗歷程,一個彪炳千秋的偉大成就是,黨領導人民成功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中國式現代化寓于各國現代化的共性之中②各國現代化中包含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③現代化共性要通過中國式現代化表現出來④現代化共性和中國式現代化是相互聯結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的特殊性相互聯結,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所以應是各國現代化共性寓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個性之中,①不選。②: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這表明中國式現代化中包含著各國現代化的共同因素,②不選。③④:材料中指出在黨的帶領下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這表明現代化共性和中國式現代化是相互聯結的,現代化共性要通過中國式現代化表現出來,故③④正確。2.近年來,算法的廣泛運用讓用戶需求和產品、服務得以快速精確匹配,大大降低了信息傳播和獲取的成本。同時,也有一些平臺濫用算法,造成“信息繭房”“大數據殺熟”“誘導沉迷”等問題。這告訴我們要善于(

)①分析事物各側面的特殊性②把握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③抓住復雜事物的主要矛盾④研究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根據材料,算法的廣泛運用在為用戶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這告訴我們矛盾具有特殊性,我們善于要分析事物各側面的特殊性;矛盾雙方有主次之分,我們要善于把握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抓住主流,又不忽視支流,①②正確。③:材料反映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的關系,沒有體現抓住復雜事物的主要矛盾,③與題意不符。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問題,是研究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但材料沒有涉及二者關系,④排除。3.漫畫《別害怕讀書吃的苦,這是你通向世界最好的路》(選自:小林漫畫)啟示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

)把握共性,在個性中找到共同本質特征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