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石在中醫中的應用_第1頁
磁石在中醫中的應用_第2頁
磁石在中醫中的應用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磁石在中醫中的應用

磁療自古以來就存在。它是一種治療性肝陽、安神、鎮痛、聰明伶俐、飲食不足的疾病。隨著科學的進步和人們深入的研究,磁療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現代醫學認為磁療可以利用高科技的磁性材料作用于人體的經絡、穴位和患病部位,通過磁場使磁力線透入人體組織深處,以達到預防及治療疾病的效果。其治療范圍涉及甚廣,并有豐富的理論和經驗可以考證,以下對于我國磁療起源與發展的現狀作一探討。1中醫磁療的古代應用和研究1.1磁石藥物的起源我國古代的磁療以天然磁石為原料,而古人對磁石的認識,從內服到外用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如公元前《管子》一書中記載“上有磁石者,下有銅金”,所謂“銅金”實際上就是一種鐵礦石。有學者認為,這是我國現存古代文獻中對磁石的最早記載。漢·司馬遷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載“齊王侍醫遂病,自練五石服之……”可見,我國早在二千多年前,就知道了以磁石作煎劑服用來治療疾病。除了磁石,古代文獻中還記載了一些其他含有磁性的藥物。鐵粉:主含Fe3O4,《本草品匯精要》載有:“主安心神堅骨髓除百病,變白潤肌膚,令人不老體健能食。久服令人身重肥黑,合和諸藥各有所主。”鐵落:主含Fe3O4,《神農本草經》記載其“味辛、平,主風熱惡瘡瘍疽創痂疥氣在皮膚中。”鐵銹:主要成份Fe(OH)3·nH2O,《神農本草經》載:“鐵銹得金器之英華,其味應辛苦,氣應寒,惡瘡疥癬,濕熱所生,蜘蛛蟲咬毒氣傷血,辛苦能除濕熱,寒能解熱毒氣,故主之也。”可見磁性藥物在古代應用之廣泛。1.2舊磁粉的加工1.2.1磁石治療冠心病疾病的研究我國第一部中草藥專著《神農本草經》寫到:“慈(磁)石味辛酸寒,主治周脾風濕,肢節腫痛,不可持物……”秦漢時期,人們開始關注某些金石藥物的提煉,進而制成所謂的長生丹藥,晉·葛洪所著《抱撲子》一書中所涉及的煉丹藥物,諸如磁石、雄黃、曾青等20余種。這種煉丹術,雖然事實證明它不但不能達到使人長生的目的,反而會帶來危害,但客觀表現出人們對磁石等金石藥物的高度崇尚。南朝·陶弘景引《名醫別錄》中磁石“養腎臟、強筋骨、益精除煩、通關節、小兒驚痛等”,從而進一步擴大了磁石的治療范圍。《本草綱目》認為磁石可用于“腎虛耳聾”、“老人虛損”等癥的治療。以“磁石三十兩、白石英二十兩捶碎甕盛,水二斗浸于露地,每日取作粥食,經年氣力強盛,顏如童子”。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與人體的生長、發育、衰老有密切關系。但是漸漸的,人們也嘗到了“服石”的惡果,晉代醫家皇甫謐載有:“服寒石藥,違錯節度,辛苦茶毒,于今七年,隆冬裸袒食冰,當暑煩悶”。1.2.2磁石在人體穴位貼膠病中的應用磁石畢竟是礦物質藥物,久服對人體不宜,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人們漸漸的發現了磁石的新的用法——外用。唐·孫思邈《千金要方》云:“又方,燒鐵令赤,投酒中飲之,仍以磁石塞耳中,日一易,夜去之,旦別著。”這種治療耳聾的方法是將磁石完整的置于患處,借助其產生的磁場來治療疾病,這可算作現代磁療的首創,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唐代馮贄《云仙雜記》載:“益眼者,無如磁石,以為盆、枕,可老而不昏,寧王宮中多用之。”將磁石制成盆、枕一類長期使用的保健器具,是磁療運用于人體保健的一項創舉。宋代《濟生方》治療腎虛耳聾時常將“真磁石一豆大……新棉塞耳內,口含生鐵一塊,覺耳內如風聲即住”這里“覺耳內如風聲即住”的描述,即是磁場作用于人體后,機體產生的反應。宋代何希影在《圣慧方》載有“治小兒誤吞針,用磁石如棗核大,磨令光,鉆作竅,絲穿令含,針自出”。這是用磁石的磁場將鐵性異物吸出來治療疾病的最早記錄。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忘懷錄》中提到把磁石放入水井中,用井水治療疾病,這是古代人最早用磁化水療疾的記錄。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還提出:“大腸脫肛,磁石末調涂囪上,入后洗去”。中醫認為脫肛是中氣下陷所致,磁療在取穴上同針刺百會穴一樣,它使磁力線透入人體穴位達到提升中氣的作用來治療脫肛,我國古代用磁石來貼敷穴位治療脫肛的方法,可稱為現代磁療穴位貼敷法的濫觴。清代趙學敏《串雅外編》載:“鐵屑研細,以好醋調之,煎二三沸,撈取鐵屑鋪患處,將上好磁石一塊頻頻吸之,則其毒自出也。”現代藥理學認為,醋有收斂和抑菌作用,鐵屑研細經醋調制敷在瘡口,可使蛋白質變性,收斂成痂,而未與瘡面結合的鐵屑在被磁石吸引后,還能帶出深部組織的膿液或滲出液,有清潔瘡口,加速愈合的作用。其妙,一在于重金屬離子能與蛋白質結合而呈收斂作用;二在于磁石有吸鐵之性,引毒外出,足見醫療手段之高明。古代磁療是以天然磁石或其他含有磁性的藥物為原料,內服可以消腫止痛、補腎安神,治療風濕痹證、腎虛耳聾、耳鳴,小兒驚風等,外用可以聰耳明目、鎮靜安神,收濕斂瘡,治療耳鳴、眼花、脫肛及瘡瘍出血等有較好的療效,但缺點是磁石的磁場微弱,所以治病效果不是很明顯,到了現代,人們在古人的基礎上對磁療的作用機制和應用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2中醫磁療現代應用與研究2.1從明確磁療目的和作用進行磁針療治療關于磁療作用機理,李定忠首先報告了磁場經絡敏感人的傳感效應。即磁場刺激有關穴位后與針刺敏感人后產生的經絡傳感效應是一致的。磁場經絡傳感路線與古醫籍記載是一致的。中醫認為經絡內連臟腑,外絡肢節,將人體各部有機地聯系成一個整體,故人體陰陽一旦失衡,則引起疾病。而磁場作用于機體的物理刺激產生了相應的生理效應,通過輸入的電磁信號傳遞,起到“通其經脈,調其血氣”效果,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故有人認為磁療和針療有許多相同和相似之處,且常表現出一種良好的雙向調整作用。具體作用包括:①可使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而起消腫鎮痛作用;②通過對組織生理、生物化學反應的影響而起消炎止痛的作用;③抑制中樞神經功能興奮,改善睡眠狀態,延長睡眠時間,緩解肌肉痙攣,降低血壓而起鎮靜作用;④高強度磁場作用可抑制某些癌的生長與轉移;低強度的磁場作用,可延遲衰老過程等。2.2穴位貼貼位置和使用磁片貼對治療嘴唇中醫磁療的臨床應用主要表現為穴位磁療,綜觀各類磁針具,不外乎兩類,一類如電磁針灸儀器;另一類如“磁片”。前者是針具直接機械地刺激經絡穴位并附有磁能,后者是磁敷貼效應產生無形的磁力線透入皮膚并達到穴位相應深度,再通過經絡對臟腑功能產生影響。車娟等報道,用電磁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10例,取頸椎兩側夾脊穴、肩髃、肩貞、曲池、外關、合谷、養老、阿是穴,總有效率達94.81%。柴路電磁針治療骨質增生50例,據X線顯示的增生部位,取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腰夾脊穴,膝、踝關節取阿是穴。穴位常規消毒后進針,得氣后,將電磁針灸儀的電磁塊套于針柄上,固定、留針20min,磁塊與皮膚間加棉墊,有效率達到98%。何宏珠等應用磁片貼壓耳穴治療神經性頭痛30例,有效率93%。另據報道,強磁石穴位敷貼可改善呼吸道易感兒機體細胞免疫能力,從根本上增強抗病能力等等,隨后磁墊、磁腰帶、磁表等各種保健品的出現,也擴大了磁療在內、外、婦、兒、五官、皮膚各科的應用。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相繼出現了與磁療相關的著作:1976年《磁穴療法》,1979年《磁療》,1987年《實用磁療學》,1995年《磁療治百病》,1997年《五行磁吸針磁療針灸學》,1998年《家庭磁療法》,2006年《經穴磁療》等著作為磁療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磁療的應用技術磁療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時候人們只是對天然磁石或磁性藥物予以加工,通過內服和外用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而現代則主要是利用高科技的磁性材料,在中醫經絡理論的指導下,通過穴位磁療用以預防和治療疾病,因此也擴大了磁療的應用范圍,磁療雖然具有療效好、不良反應少、使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