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東北聯盟(ZDB)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歷史試卷總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選擇題部分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一書中指出:“所謂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層層區別把奴隸主貴族聯系起來。周王自稱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這說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是()A.家國一體 B.政教合一 C.君主專制 D.中央集權【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時期。根據“周王自稱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可知,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將國家政權和族權結合起來,體現了家國一體的特點,A項正確;材料說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是家國一體,而非政教合一,排除B項;西周時期尚未建立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排除CD項。故選A項。2.下表材料可以用來說明()A.郡縣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 B.郡縣制在秦國已占主導地位C.商鞅變法普遍推行郡縣制 D.郡縣制在各國已經普遍推行【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依據材料中的時間分析,秦武公時期(春秋時期)已經置縣;秦孝公以后(亦即商鞅變法以后),聚鄉為縣,更成為定制;秦始皇即位以前,郡縣制在秦國的地方行政制度中已占主導地位,B項正確;郡縣制完全取代分封制是在秦統一全國后,材料時間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商鞅變法只是在秦國推廣郡縣制,而不是全國,不具有普遍性,排除C項;材料只反映了秦國的情況,不能得知郡縣制在各國已經普遍推行,排除D項。故選B項。3.8世紀,法蘭克王國查理頒布法令:每個自由的基督徒都要繳納什一稅。在此之前,什一稅是自愿交給教會以供教會日常所需。800年,教皇為查理戴上了皇帝的皇冠。這主要反映出中世紀A.王權與教權結盟 B.君權神授C.教會地位最顯赫 D.王權與教權合一【答案】A【解析】【詳解】法蘭克王國查理頒布法令扶持教會,說明王權推動教會發展,而“教皇為查理戴上了皇帝的皇冠”,說明教會支持王權,可得出王權與教權結盟,故選A項;君權神授只能體現“教皇為查理戴上了皇帝的皇冠”,故排除B項;“最顯赫”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故排除C項;王權和教權還是分離的,只是互相依靠,排除D項4.從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了三次民主選舉,并頒布選舉法細則,許多地方參加選舉的人占選民總人數的80%以上,有的地方達到90%以上。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在政府代表中一般占20%以上。據此可知,在中央革命根據地()A.男尊女卑觀念消亡 B.三三制原則得到有效貫徹落實C.法律體系日趨完備 D.民主政治探索己取得初步成效【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1年到1934年(中國)。根據材料“從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了三次民主選舉,并頒布選舉法細則,許多地方參加選舉的人占選民總人數的80%以上,有的地方達到90%以上。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在政府代表中一般占20%以上。”可知,國共十年對峙時期,黨對如何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開展土地革命進行了積極地探索,中國共產黨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民主政治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D項正確;“消亡”的表述太過絕對,排除A項;三三制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在根據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在人員組成上采取的制度,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日趨完備”的表述太過夸張,且材料未涉及法律體系建設的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5.下圖為1940年延安魯藝木刻工作團創作的年畫。這表明,當時的邊區政府()A.借助民間藝術宣傳民主政治 B.民眾的民主素養已普遍提高C.利用傳統節日鞏固統一戰線 D.通過基層自治激發農民熱情【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年畫中描繪了延安實行的民主制,而年畫是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因此當時的邊區政府是利用民間藝術宣傳民主,A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邊區民眾的民主素養沒有“普遍提高”,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邊區政府的政治民主,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無關,排除C項;通過材料無法看出當時實行的是基層自治,排除D項。故選A項。6.北方少數民族的部族制度與華夏制度劇烈碰撞,最終在北方地區激發出了新的變遷動力與演進契機,交替的“胡化”和“漢化”孕育出了強勁的官僚制化運動,并構成了走出門閥政治、通向重振的歷史出口,據此判斷,該時期是()A.春秋戰國 B.秦漢 C.魏晉南北朝 D.隋唐【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根據“交替的‘胡化’和‘漢化’……構成了走出門閥政治、通向重振的歷史出口”,根據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為隋唐的統一和繁榮奠定基礎,C項正確;門閥政治是指中國東晉時期出現的士族與皇權的共治的歷史現象,春秋戰國、秦漢時期、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AB項;隋唐時期大一統,不符合交替的“胡化”和“漢化”,排除D項。故選C項。7.中國古代對官員的定期考核,稱為“考課”。《漢書·嚴助傳》記載“舊法,專使丞奉計歲”,這些審計人員還可以由郡國長官推薦;《唐六典》則規定,國家官員的考績由吏部下設的考功司專門負責。這種變化反映了唐代()A.中央集權得到強化 B.官府行政效率的提高C.官員管理的制度化 D.官員考核程序的規范【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本題材料“《唐六典》則規定,國家官員的考績由吏部下設的考功司專門負責。”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朝負責考核的官員可以由地方郡國推薦,而唐代則由中央的吏部專門負責,對官員的考核權向中央集中,這表明唐代中央集權得到強化,A項正確;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對官員的考核,并非行政效率高低,排除B項;材料并未對官員管理的制度化展開論述,排除C項;僅憑材料信息無法得出官員考核程序規范的歷史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8.毛澤東同志說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干部作風建設是決定我們事業成敗的關鍵。”新中國成立后,干部制度始終堅持的根本原則是()A.民主集中原則 B.人民民主原則 C.黨管干部原則 D.公開公正原則【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材料“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干部作風建設是決定我們事業成敗的關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只有中共中央及黨的各級地方委員會才擁有處理干部管理及其相關事務的權力,這是中國干部人事制度的根本原則和基本制度,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干部制度的根本原則,民主集中,人民民主以及公開公正均不是根本原則,排除ABD項。故選C項。9.明士大夫湛若水,致仕(官員退休)還鄉后推廣《沙堤鄉約》。鄉約儀式主體包括“宣圣訓”和“讀鄉約”,引用《大明律》解釋圣諭,強調“尚禮義、恤患難、立臧否(鄰里相互勸誡制止惡習)、行保甲、躬巡省”。這說明,明代鄉約()①重視教化,加強基層治理②有約束力,并與法律合流③彰善糾惡,維護鄉村秩序④監督政府,進行巡查督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明代中國。據材料“尚禮義、恤患難、立臧否(鄰里相互勸誡制止惡習)”可以得出重視教化,加強基層治理,①正確,據材料“引用《大明律》解釋圣諭”可以得出有約束力,并與法律合流,②正確,據材料“立臧否(鄰里相互勸誡制止惡習)、行保甲、躬巡省”可以得出彰善糾惡,維護鄉村秩序,③正確,鄉約無法“監督政府”,材料也不體現鄉約能夠監督政府,④錯誤,①②③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10.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下列各項中不符合此時期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是()A.提倡“五講四美三熱愛” B.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C.“依法治國”理念的確立 D.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基礎工程【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反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可知,發揚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屬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之后依法治國理念才逐漸確立,C項符合題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其中“五講四美三熱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都屬于改革開放之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AB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11.馬丁·路德曾提出過兩個政府的理論,他認為信仰基督教的人不僅生活在上帝統治的宗教國度里,而且生活在憑法律治理的世俗國度里。教會不應享有世俗的行政、司法權力、不能干涉國家事務。在國家的管理上,國王的權力是唯一合法的權力。馬丁·路德的“兩個政府”理論()A.動搖了歐洲社會對基督教信仰 B.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基礎C.使人們獲得了靈魂自救的自主權 D.促進了歐洲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馬丁·路德提出兩個政府的理論,其中關于教會不應享有世俗的行政、司法權力、不能干涉國家事務,在國家的管理上,國王的權力是唯一合法的權力的主張,認為王權高于教權,有利于歐洲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D項正確;馬丁·路德針對的是天主教會,并非基督教,排除A項;資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基礎是啟蒙思想,排除B項;題干中強調的是王權高于教權,并非因信稱義,排除C項。故選D項。12.各大國都承認某次國際會議提出的一項原則:沒有任何一個大國應被容許增加其領土屬地,除非得到其他大國的同意。此原則隱含三個原則:一是大國高度自律;二是大國愿意承認現存條約的有效性;三是單個國家在謀求單方面擴張時,愿意參加諸國協調的制約行動。這次會議所確立的國際關系體系是()A.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B.維也納體系C.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 D.雅爾塔體系【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初(世界)。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涉及的是維也納會議在協調大國擴張方面的原則,這在客觀上有助于緩和、協調大國之間因侵略擴張而產生的矛盾,但這種依靠自律和大國自愿約束的原則很難有效落實,不可能真正地避免戰爭,但在客觀上有助于緩和、協調大國之間因侵略擴張而產生的矛盾,B項正確;威斯特伐里亞體系創立了以國際會議解決爭端和結束戰爭的先例,承認了國家的獨立和主權,表明國家主權和國家領土和國家獨立等原則已經成為國際關系中應遵守的準則等,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一戰后,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是一戰后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體系。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雅爾塔體系就是雅爾塔會議上所確立的二戰后國際政治格局和秩序,該體系的特點是:以美國和蘇聯兩極為中心,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爭奪霸權的冷戰,但不排除局部地區由兩個超級大國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戰爭,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等。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3.習近平總書記說:“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這突出體現了()A.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B.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C.發展了民族區域自治 D.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據材料“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可知,材料反映了民族團結思想,體現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B項準確;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而材料突出的是民族關系,排除A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民族政策,不涉及其他國家,不能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排除D項。故選B項。14.“它打開了中西方之間相互認知和交往的大門,被稱作‘炸破冷戰堅冰的外交核彈’,時任美國國務卿臘斯克稱它為‘在密不透風的鐵板上撕開一道裂縫’”。材料中的“它”是指A.中蘇建交 B.中美關系正常化 C.中法建交 D.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2年尼克松訪華,標志著中美關系正常化,“打開了中西方之間相互認知和交往的大門”,B項正確;中蘇建交、中法建交均與材料無關,排除AC項;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中美關系正常化,排除D項。故選B項。【點睛】15.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以圓形方孔的“半兩錢”通行天下。“秦半兩”取代了之前六國形制各異的貨幣,成為統一的流通貨幣的形制,這反映出秦朝貨幣法()A.推動了秦國兼并戰爭進程 B.明確了歷朝銅錢法定貨幣地位C.背離了商品經濟發展規律 D.使貨幣由雜亂向統一形狀演變【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半兩錢”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態向規范形態的一次重大演變。并且確立了圓形方孔的中國銅錢形式,此后,圓形方孔的銅錢一直沿用了兩千多年,D項正確;題干的時間信息是“公元前210年”,這一時期秦國完成了統一,排除A項;“歷朝”不符合基本史實,排除B項;“背離了”不符合基本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二、選擇題Ⅱ(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6.下列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按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御史出都,若不動搖山岳,震懾州縣,誠曠職耳”②“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③“雖置三公,事歸臺閣”④“有事請也,必以書,毋口請,毋羈請”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古代(中國)。①“御史出都,若不動搖山岳,震懾州縣,誠曠職耳”反映的是唐朝的監察制度,②“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反映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③“雖置三公,事歸臺閣”是東漢時期的尚書臺,④“有事請也,必以書,毋口請,毋羈請”反映的是秦朝的文書制度,按照時間排序為④③②①,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17.公元前2世紀初,西漢皇帝對大臣說:“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己論,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產坐之,及為收架,聯甚不取。其議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請奉詔書,除收祭諸相坐律令。”這反映了當時()A.皇帝維護百姓的利益 B.法律改進受儒學影響C.民本思想的貫徹落實 D.禮法并用的施政方針【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據材料“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產坐之”及所學知識可知,漢代儒學的倫理道德對法律產生了重要影響,體現了律令的儒家化,B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皇帝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統治,并非百姓的利益,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皇帝對法律的更改,沒有體現其是否落實,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儒家思想對法律的影響,沒有體現禮法并用的施政方針,排除D項。故選B項。18.在早期羅馬市民法中,妻子對嫁資沒有任何支配權,丈夫可以任意處分婚姻財產。在后來的羅馬萬民法中,妻子逐漸取得對婚姻財產的部分支配權,丈夫要想處分嫁資首先需要征得妻子的同意。到了羅馬古典法時期,妻子已經可以在離婚或者喪偶時通過訴訟主張自己的婚姻財產權。材料意在說明羅馬法()A.規定婚姻關系中男女平等 B.伴隨版圖擴大而日臻完善C.關于婚姻的規定影響后世 D.包含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從材料對婚姻中的財產權的規定可以看出羅馬法從財產、人身、婚姻權等各個方面提升了對羅馬女性權益的保護,這說明羅馬法包含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故D項正確;材料中體現出了羅馬的婚姻制度越來越注重人本主義、注重保障雙方當事人的權益,但是不能引申為羅馬法規定婚姻中男女平等,故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羅馬法對婚姻關系中的女性權益的保護,而不是羅馬法的完善過程,故排除B項;材料只描述了羅馬法發展過程中關于婚姻財產權的相關規定,未涉及對后世的影響,故排除C項。19.從商鞅變法到隋唐時期,政府重視對戶口的清查和統計;明清時期,政府卻重視土地的清丈。這一變化反映了明清時期()A.賦稅征收標準發生變化 B.土地兼并現象嚴重C.主動適應商品經濟發展 D.重農抑商政策影響【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隋唐以前國家以人丁作為征稅標準,國家注重對人口的控制,明清主要將土地作為征稅標準,所以政府注重清丈土地,A項正確;導致國家由重視戶口數量到注重土地數量的主要原因是賦稅制度的變化,土地兼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項;明清主要將土地作為征稅標準,客觀上促進了商品經濟發展,但并非清政府的主觀目的,排除C項;國家清丈土地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但是不涉及限制商業發展相關問題,排除D項。故選A項。20.下圖是西漢時期北部邊疆局部圖。下列關于A處的表述正確的是()①遼朝政權始建于此地②絲綢之路的必經通道③裴矩在此掌管通商事務④該地由西域都護府管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以得出準確時空是西漢、隋朝(中國)。據圖可知A處屬于張掖,是絲綢之路必經通道,②正確;據所學可知,隋朝時裴矩曾在張掖郡掌管通商事務,③正確;據所學可知,遼朝政權始建于今內蒙古地區,不符史實,①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期擊敗匈奴,設置了河西四郡,分別是武威、張掖、敦煌、酒泉,此地是張掖郡,不歸西域都護府管轄,④錯誤。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21.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指出,如果沒有別的儲備貨幣來補充或取代美元,以美元為中心的體系必將崩潰。因為在這一體系中,美元既要通過貿易逆差向世界供應美元,又要借貿易順差保持幣值穩定與堅挺,二者本身是相互矛盾的,這被稱作“特里芬難題”。這一“難題”揭示了()A.人民幣影響力的逐步上升 B.國際匯率應該一直保持浮動制C.世界經濟發展的多元趨勢 D.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必然性【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據材料可知,羅伯特·特里芬認為要維持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穩定美元既要通過貿易逆差向世界供應美元,又要借貿易順差保持幣值穩定與堅挺,顯然這是矛盾的,現實中無法實現,因此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是必然的,D項正確;材料雖然提到別的貨幣,但是沒有明確指出是人民幣,排除A項;材料主要揭示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必然性,材料中沒有國際匯率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主要揭示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必然性,據材料信息無法得知世界經濟發展的格局的認識,排除C項。故選D項。非選擇題部分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2題20分,第23題20分,第24題12分,共52分。)22.政治變革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對歷史的演進和發展產生著深遠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論中國政治制度,秦漢是一個大變動。唐之于漢,也是一大變動“,“倘使我們說,中國傳統政治是專制的,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這一說法,用來講明清兩代是可以的。一一摘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材料二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國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國民依法享有人身、財產、言論、出版、集會、信仰等自由;參議院由各地選派的參議員組成,行使立法權;由臨時大總統、副總統和國務員行使行政權;法院由臨時大總統及司法總長任命的法官組成,行使司法權。一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材料三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國體現著一種獨特的發展方式。這種方式以和緩、平穩、漸進為主要特色。與其他國家一樣,英國的歷史也充滿斗爭;所不同的是,斗爭的結果在英國不是一方壓垮另一方,而是雙方都在斗爭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種新文化。這個穩重的民族為現代世界奠定了好幾塊基石;英國最早實現工業化,成為近代大工業的開路先鋒。英國最早實行政治變革,為西方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樹立了樣板。一一摘編自錢乘旦《在傳統與變革之間一一英國文化模式溯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漢和唐朝政治制度“大變動”在中央的具體表現。以明清史實為例,說明“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的觀點。(2)根據材料二,概括文件體現的原則,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性質。(3)根據材料三,概括近代英國政治發展的突出特點,并結合史實說明英國為現代世界奠定基石的制度表現。【答案】22.表現:秦漢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史實:明朝廢丞相,設內閣;清朝設軍機處。說明:內閣大學士備皇帝顧問,協助皇帝處理各種政務;軍機處直接秉承皇帝旨意,處理軍國大事。23.原則:主權在民;自由平等。性質: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24.特點:發展道路呈現和緩、平穩、漸進;政治斗爭中民主力量與封建勢力既斗爭又妥協融合;最早實行政治變革,成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樣板。表現:推翻君主專制,確立君主立憲制;建立議會制和責任內閣制;形成政黨政治等。【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列舉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表現:根據材料“秦漢是一個大變動”及所學可得出,秦漢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唐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史實:根據所學可得出,明朝廢宰相,設內閣,內閣大學士備皇帝顧問,協助皇帝處理各種政務,進一步加強了君權;清朝設軍機處,軍機處直接秉承皇帝旨意,處理軍國大事,標志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了頂峰。【小問2詳解】本題是特點類、列舉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原則:根據材料“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可得出,主權在民;根據材料“中華民國國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可得出,自由平等。性質:根據所學可得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小問3詳解】本題是特點類、列舉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英國)。特點:據材料“這種方式以和緩、平穩、漸進為主要特色”可知,發展道路呈現和緩、平穩、漸進;據材料“與其他國家一樣,英國的歷史也充滿斗爭:所不同的是,斗爭的結果在英國不是一方壓垮另一方,而是雙方都在斗爭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種新文化”可知,政治斗爭中民主力量與封建勢力既斗爭又妥協融合;據材料“英國最早實行政治變革,為西方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樹立了樣板”可知,最早實行政治變革,成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樣板。表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發展的主要表現有,推翻君主專制,確立君主立憲制;建立議會制和責任內閣制;形成政黨政治等。23.中國自古以來注重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治理和正確處理民族關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李唐王朝對周邊少數民族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對歸附的邊地民族,中央政府遵循“全其部落,順其土俗”的原則,在內附各族部落中設置一種不同于內地的特殊行政區劃。此外,唐朝還通過冊封、和親、互市等方式維系民族間的友好關系。據考古發掘,西域焉耆地區發現小米、高粱、麥粉、胡麻及鐵犁、鐵鐮、石碾等生產工具。一些民族逐漸從游牧生活向半定居生活轉變,開始營建城市,修筑宮殿。于此同時,唐朝每年從邊地輸入大量馬匹、牛羊等牲畜,以滿足軍事、交通和農業生產的需要。胡族的生活習俗、歌舞器樂等也成為盛行于時的社會風尚。一一摘編自王家范、張耕華、陳華主編《大學中國史》材料二清王朝在民族地區分別設置管理機構,在中央專門建立了一個相對它整的機構體系。清王朝在東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區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較為符合民族實際的統治政策與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清統治者并未局限于對歷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發展。清王朝對少數民族進行了全面的管理,這種管理涵蓋面覆蓋到思想管理、經濟管理等,全面滲透到少數民族民眾生活的各個領域。一一摘編自董文強《清朝民族政策的歷史進步與局限》材料三為什么放棄聯邦制而采取民族區域自治?(1949年)9月7日,周恩來向政協代表作過解釋:“中國是多民族國家,不管人數多少,各民族間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是有自決權的,這是毫無疑問的事。但是今天帝國主義者又想分裂我們的西藏、臺灣甚至新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希望各民族不要聽帝國主義者的挑撥。為了這一點,我們國家的名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叫聯邦。”“歷史的發展使我們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與蘇聯不同的另一種形式。每個國家都有它自己的歷史發展情況,不能照抄別人的。采取民族區域自治的辦法對于我們是完全適宜的。”一一摘編自陳揚勇《共同綱領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中央政府設置的“特殊行政區劃”名稱,并概括其“不同于內地”的行政區劃之處。(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民族政策的特點。簡述清王朝管理民族地區的措施。(3)根據材料三,分析新中國放棄聯邦制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勢。【答案】23.名稱:大都護府、都督府和羈縻州區別:都督府都督、羈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領擔任,由大都護府直接管轄,上統于中央政府。24.特點: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創新發展;全面管理。措施:滿蒙聯姻,加強對漠南蒙古的控制:設置盟、旗兩級單位進行統治;平定漠西蒙古和準格爾部叛亂;土爾扈特部回歸。西藏: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置駐藏辦事大臣。西南:沿襲土司制度,后逐漸推行“改土歸流”。25.原因:歷史上長期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防止帝國主義分裂中國:挫敗少數民族中反動分子的挑撥分化:中蘇民族狀況與國情不同。優勢:維護國家的集中統一;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朝(中國)。名稱:根據材料一“對歸附的邊地民族,中央政府遵循‘全其部落,順其土俗’的原則,在內附各族部落中設置一種不同于內地的特殊行政區劃。”并結合所學可知,唐中央政府設置的“特殊行政區劃”名稱是大都護府、都督府和羈縻州。區別:結合所學,這些“特殊行政區劃”不同于內地行政區劃的地方在,都督府都督、羈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領擔任,由大都護府直接管轄,上統于中央政府。【小問2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朝(中國)。特點:根據材料二“清王朝在東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區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較為符合民族實際的統治政策與措施”可知,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根據材料二“清統治者并未局限于對歷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發展。”可知,創新發展;根據材料二“清王朝對少數民族進行了全面的管理,這種管理涵蓋面覆蓋到思想管理、經濟管理等,全面滲透到少數民族民眾生活的各個領域。”可知,全面管理或全面滲透。措施:結合所學可知,滿蒙聯姻,加強對漠南蒙古的控制:設置盟、旗兩級單位進行統治;平定漠西蒙古和準格爾部叛亂;土爾扈特部回歸。西藏: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置駐藏辦事大臣。西南:沿襲土司制度,后逐漸推行“改土歸流”。【小問3詳解】本題是背景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原因:根據材料三“中國是多民族國家,不管人數多少,各民族間是平等的。”可知,歷史上長期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根據材料三“但是今天帝國主義者又想分裂我們的西藏、臺灣甚至新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希望各民族不要聽帝國主義者的挑撥。”并結合所學可知,防止帝國主義分裂中國:挫敗少數民族中反動分子的挑撥分化:根據材料三“每個國家都有它自己的歷史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科版必修二第三章萬有引力定律同步測試題2025年高三下學期專項練習英語試題含解析
- 伍家崗區2025屆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云南省云南昆明市盤龍區達標名校2025屆初三第二次中考診斷數學試題含解析
- 四川省金堂中學2025年高三下學期英語試題期中試題含解析
- 浙江省嘉興一中2025年高三第一次診斷化學試題含解析
- 書法家共同合作合同2025
- 個人股份交易合同
- 2024-2025學年度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 超高層建筑施工承包合同范本
- 零售藥店員工勞動合同范本
- JGJ8-2016建筑變形測量規范
- DB32T 4793-2024 球墨鑄鐵管排水系統應用技術規程
- 2022-2023學年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期中測試數學試卷【含答案】
- 鹽城市鹽都區2023-2024學年四年級語文第二學期期末模擬檢測卷
- Academic English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杭州醫學院
-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南灣實驗小學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學期期中測試數學試題
- 安徽省合肥六校聯盟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化學試題(解析版)
-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療完成率工作方案
- pvc輸送帶生產工藝
- 宮頸肌瘤的護理查房
- 稅收學 課件 第一章稅收與稅法概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